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蒙学故事(导读本)(下册)
杨英

第1章 心存高远,志在四方——志向的故事

三过家门而不入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洪水泛滥,庄稼被淹,房子被毁,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于是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四方部落的首领们推举鲧(gun)去治水。

鲧花了9年时间治水,仍没有把洪水制伏。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毁了堤坝,水灾反而更严重了。

后来,舜接替尧当了部落联盟首领,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立志一定要制伏洪水。新婚不久的禹为了治水,四处奔波。他吸取了父亲的经验教训,采取了疏导的办法,带领百姓开渠排水,疏通江河,兴修水利,灌溉农田。大禹立志,不制伏洪水绝不进家门。

传说禹在治水的13年中,3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第一次,妻子生了病,他没有进家看望。第二次,妻子怀孕了,他仍旧没有进家去看望。第三次,妻子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还是没有进去探望。

大禹在治水的时候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带头挖土、挑土。经过13年的努力,大禹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舜年老以后物色部落联盟首领,大禹因为治水有功,被推举为继承人。舜死后,大禹继任了部落联盟的首领,在他的治理下,部落之间和平相处,九州安定。

先生点评:

一个有远大理想、有高尚追求的人,一定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人生志向,清楚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有用的。因为有了明确的人生志向,也就有了前进的动力,从而感到内心踏实、生活充实,不再被微小、繁杂的事所干扰,也不去奋力追求所谓的荣华富贵。

知识拓展:

禅让制

禅让制是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的传袭制度。据说尧年老时,经民主推举和自己长期考察,确认舜才德出众,便将首领位置让给舜;舜老时,又禅位于禹。禅让制实际上是以传贤为宗旨的民主选举首领制度。后被禹的儿子夏启破坏,代之以“家天下”的世袭制。

齐姜逼夫立志

春秋时期,晋献公在宠妾骊姬的挑拨下,杀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也被迫分别逃亡到狄国和梁国。后来,晋献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齐桓公的帮助下做了国君,他担心重耳会回来争夺王位,便派人去追杀重耳。于是,重耳又从狄国历尽艰险,逃到了齐国。

齐桓公对重耳以及追随他的子犯、赵衰、狐偃等人都十分照顾,还把自己的女儿齐姜嫁给重耳,送给他二十辆四匹马拉的车。重耳在齐国一住七年,日子过得十分舒服,就不想回国了。他的随从子犯、赵衰等人对于重耳如此胸无大志很是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不久,齐桓公死了,齐孝公做了齐国的国君。子犯、赵衰、狐偃等人觉得齐孝公不是一个贤能之人,不会有什么作为,便到桑园里秘密商议,要想办法让重耳离开齐国。

正巧齐姜的一个小丫鬟在树上采桑叶,把他们说的话全听去了,小丫鬟立即把这件事告诉了齐姜。齐姜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业,害怕这丫鬟泄露了秘密,就把丫鬟杀了,然后对重耳说:“公子,知道你有远大的志向,我很高兴。你走吧!男子汉大丈夫总得做一番事业,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不惜走遍天涯海角,留恋妻子和贪图安逸是没有出息的表现!那个听到你部下秘密商议的丫鬟,已被我杀掉灭口了。”重耳听了很惊讶,说:“可是我并没打算离开你,离开齐国呀!”

齐姜知道重耳不想走,便不再劝他,转而和子犯等人商量了一个计策,他们把重耳灌醉后,送出了齐国。后来,重耳在六十二岁的时候,终于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即晋文公。

先生点评:

俗话说“有志飘过四海,无志寸步难行”。人生在世,没有远大的理想,就像一部没有马达的机床,生命将失去意义,未来将一片渺茫。所以,我们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不能安于现状,否则人生将流于平庸。

知识拓展:

重耳乞讨

重耳为躲避夷吾的迫害,颠沛流离,在逃亡的途中,饥饿难耐,于是重耳放下自己的身份向一个农夫乞讨。一个普通农民又有多少粮食能施舍给重耳和他手下的十几人呢?于是,农夫从地上拾起土块,调侃重耳:“拿去,吃吧!”饥饿难耐且近乎绝望的重耳气愤地举起鞭子要抽打农夫。狐偃赶忙阻止了重耳:“这是上天要赐给我们土地啊!说明我们复国在望。”重耳听后跪了下来,向农夫磕了个头,接过土块,装在车上走了。

李斯观鼠立大志

李斯是战国时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他出身于普通的农民之家,不能依靠祖先的福荫,个人前途只能靠自己去拼搏。

李斯年轻时在陈县郡治府门做小吏,管理文书一类的事务。有一天他上厕所,看见一群老鼠在厕所偷吃,一见人就惊慌四散。又有一天,李斯因事到粮仓,见一群硕大的老鼠在粮仓中大摇大摆地吞吃粮食。粮仓平时很少有人来,因此那些老鼠见到人也不害怕。

李斯很感慨:同样是老鼠,厕所中的老鼠吃的是粪便,还时时遭到人们的骚扰;而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美食,却没有人来骚扰。这真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李斯感慨万千:“一个人的才能和命运如何,就如同这些老鼠一般,关键在于他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中了。”李斯由此暗暗立下大志要成就一番大事业。

后来,李斯跟随荀子学习了古代三皇五帝治理天下的本领,接着他便到秦国去游说秦王。秦王被他的雄才大略所折服,任用他为客卿。

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秦国终于统一了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王嬴政自称为皇帝,号称秦始皇。李斯被任命为丞相,至此,李斯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志向。

先生点评:

俗话说,“胸中有了大目标,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确,小草只要有根就能长出芽来,人只要志向高远,就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来。

知识拓展:

荀子

荀子(约前313~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他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学识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观点加以综合,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思想。荀子提出了“性恶论”的观点,人们常常将其与孟子提出的“性善论”进行比较。现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哲学、逻辑、政治、道德等许多方面的内容。

鸿鹄之志

秦朝末年,统治者昏庸无道,不断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仅要交纳沉重的赋税,还要服繁重的徭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有一个人名叫陈胜,字涉,他因为家境贫寒,不得不以替别人耕种为生。他深刻地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疾苦,也为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严重的贫富差异而愤愤不平,于是,他暗暗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局面。

一天,他和同伴们一起在地里劳作,中间休息的时候,他们谈起了现在过的苦日子。陈胜对同伴们说:“假如以后谁发达了,一定不要忘记曾经一起受苦的人啊!”同伴们都觉得他是异想天开,笑着回答他说:“我们都是被人雇来耕地的农民,连自己的土地都没有,哪里谈得上富贵啊?别做白日梦了!”陈胜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燕子和麻雀又怎么会知道鸿鹄凌空飞翔的远大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朝廷大举征兵去戍守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陈胜也在征发之列,并被任命为带队的屯长。他和其他几百名穷苦农民在两名秦吏的押送下,日夜兼程赶往渔阳。当行至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寺坡乡)时,遇到连天大雨,道路被洪水阻断,无法通行。眼看抵达渔阳的期限将近,大伙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因为按照秦律,凡所征兵丁,不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者,是要一律处斩的。

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陈胜跟另外一名屯长吴广经过缜密的计划,杀死了两名秦吏,揭竿而起,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先生点评:

对于胸怀大志的人,任何艰辛和失意都只是暂时的,只要心中的希望之火不灭,他们就会坚持不懈地奋斗下去,而成功也会在不久之后到来。

知识拓展:

张楚政权

陈胜、吴广起义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国号“大楚”。起义不到一个月,起义军占领了陈县之后,正式建国,号为“张楚”,这是陈胜农民政权的第二个国号。有史学家认为,所谓的“号为张楚”,就是号召要张大楚国的意思,而不是陈胜真正做到了“张楚王”,建立了“张楚国”。陈胜之所以要“号为张楚”,是因为农民军要以张大楚国来号召人民反抗秦王朝的统治,这是一种宣传,也是一种争取民心的策略。

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是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班超是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学家。

班超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曾出使西域,为平定西域、促进民族融合作出了巨大贡献。

班超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班超在家里十分孝顺父母,经常替父母干一些辛苦的事情。

后来,他的哥哥班固被征召为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跟着班固到了洛阳。由于家中贫寒,班超经常给官府抄书来养家糊口,非常辛苦。

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但总应该学学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生呢?”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便说:“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班超于是决定参军以报效国家。

后来,他成为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建立了战功。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纳他的建议,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30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渡过了各种各样的危机。

班超一生总共到过50多个国家,在与这些国家互通有无的同时,也宣扬了汉朝的国威。班超出使西域各国,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历史上继张骞之后,又一个为促进中西经济和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英雄。

先生点评:

即使现在很平凡,也不要沮丧,只要我们怀有“鸿鹄之志”,并向着大志努力奋斗,我也可以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点燃心中的斗志,激发心中的潜能,追求卓越,必能获得成功。

知识拓展: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是由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丝绸之路东起长安(今西安),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跨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经中亚部分的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而达地中海东岸,全长7000多千米,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总长4000多千米。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老骥伏枥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天下大乱,诸侯四起,其中以曹操最有野心,他想统一天下,重新建立安定的社会。

曹操自从“挟天子令诸侯”、许昌屯田以后,先后消灭了董卓、黄巾军、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地方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从此军威大振,曹操更加雄心勃勃。但是,袁绍的两个儿子投奔了乌桓,企图借助乌桓的力量卷土重来。乌桓的经济、文化较落后,当时尚处于奴隶制时代。但他们趁中原地区混战,常常侵袭汉朝的领土,北方人民的生命财产没有保障。曹操决心征讨乌桓。

207年,即建安十二年,曹操亲自统帅大军北上远征乌桓。当时曹操已年过半百。古人认为,人到50岁,就进入衰老阶段。这点曹操心里十分明白,但为了彻底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真正统一北方,他人老心不老,仍然驰骋疆场。经过长达几个月的艰苦行军,曹操在白狼山一带与乌桓的20余万兵马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彻底击败了乌桓,杀死了他们的头领,10余万人被迫投降。

曹操率领大军凯旋,在返回的路上,曹操带着胜利的喜悦,想着自己已经是53岁的人,但统一中原的大业尚未完成,他激情澎湃,赋诗一首: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首诗表现了曹操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变革现实、统一中原的豪情壮志。

先生点评:

曹操在他年过半百时,仍然充满雄心壮志,而我们更应该从小树立伟大的志向。因为只有有志向的人,才会有拼搏的勇气,前进的动力,并最终走向成功。

知识拓展:

挟天子以令诸侯

东汉末年,群雄四起,天下大乱,豪强董卓废少帝立献帝,企图以此来树立自己的威信。196年,汉献帝被董卓挟持到长安。董卓死后,历尽千辛万苦,汉献帝又回到了当时的首都洛阳。这时的洛阳已经是一片废墟,破败不堪,皇帝和百官的饮食起居甚至形同乞丐。曹操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果断地采纳谋士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议,想方设法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到了自己的大本营许县。

后来,曹操每次征战或赏罚都借着天子的名号,而且凭借天子之军的名义,他更是收拢到众多谋臣武将,百姓也更容易归顺。

中流击楫

祖逖出身于西晋末年的北方大族,后来家道中落。在乱世之中,祖逖带了几百乡亲来到淮河流域。在逃难的过程中,祖逖主动把自己的车马让给老弱有病的人,把自己的粮食、衣服也分给大家,乡亲们都十分敬重他。

后来,祖逖手下聚集了一批壮士,他们都是背井离乡的人。大家眼看着自己的家园被外族侵占,十分愤恨,见祖逖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就推选祖逖做了首领,希望祖逖带领他们早日打回家乡去。

当时,司马睿还没有做皇帝,祖逖曾劝说他领兵收复失地,但司马睿并无此意,后来听祖逖说得慷慨激昂,不好推辞,才勉强答应了祖逖的请求,并派他做豫州(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刺史,拨给他够一千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匹布,但不给他战衣和兵器,让他自己想办法集结士兵。

祖逖带着随同他一起来的几百乡亲,组成了一支队伍,横渡长江准备北伐。船到江心的时候,祖逖拿着船桨,在船舷边拍打,向大家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扫平占领中原的敌人,绝不再过这条大江。”他激昂的声调和豪壮的气概,使随行的壮士个个感动,人人激奋。

到了淮阴,祖逖安排众人一面制造兵器,一面招兵买马,等到聚集了两千多人马后,才向北进发。当时,长江以北的不少豪强地主,趁中原大乱占据堡坞,互相攻伐。祖逖说服他们停止内争,随他一起北伐,之后祖逖的威望越来越高。

祖逖的军队在北伐的路上得到人民的支持,迅速收复了许多失地。后来,祖逖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全部领土,许多敌军也陆续向祖逖投降。晋元帝即位后,觉得祖逖功劳太大,于是封他为镇西将军以节制其权力。

先生点评:

俗话说:“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一个人如果没有志气,就不会奋发向上,也不会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而一个具有明确目标和远大理想的人,会朝气蓬勃,勇往直前。

知识拓展:

西晋简介

西晋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名,由晋武帝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316年,为汉国(前赵)所灭。西晋统一仅37年,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

陈子昂改过自新

陈子昂是我国初唐著名诗人。幼年时他随父亲一起来到京城长安,但由于父母平时的娇惯,他到十几岁时仍然不爱读书,每天只知道跟朋友出城打猎、游玩,要不就是四处找人斗鸡赌钱。

陈子昂长大后,他的父母才发现宝贝儿子不学无术,一无所长,于是开始为他的前途担忧。父母多次劝他除掉恶习,潜心攻读,可陈子昂早就游荡惯了,哪里听得进去。

有一天,他在游玩途中路过一处私塾,在窗外无意中听到老师说:“一个人享有荣誉还是蒙受耻辱,完全取决于他本人的品德。品德好的人,自然会享受荣誉;品德坏的人,也自然将蒙受耻辱。一个人如果放任自流,行为举止傲慢,身上具有邪恶污秽的东西,就无法得到他人的尊敬。要想成为君子,就要让自己博学多才,还要经常用学来的道理对照自身进行检查。如果坚持这样做下去,你积累的知识就会越来越多,行为上也很难有什么过失了。在生活中,我们看到别人能做一番大事业时总是非常羡慕人家,可是你哪里知道,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下了一番苦功的!不经过自身的努力就想得到学问,就如同缘木求鱼一样幼稚可笑。”

这一番话使陈子昂的内心受到很大的触动,他忘记了游玩,马上赶回家,在自己的屋里反思起来,回想自己做过的荒唐事,他追悔莫及。从那一天起,陈子昂毅然跟原来的朋友断绝了来往,把在家中饲养的各种小动物也都放掉了,之后每天书不离手,勤奋刻苦地学习,直至成为一名伟大的诗人。

先生点评:

俗话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应该在年少的时候就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为之奋斗。这样,到了年老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因为年少时的虚度而后悔莫及。

知识拓展:

陈子昂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因曾任右拾遗,被世人称为陈拾遗。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不思进取;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关心国事。24岁时中进士,官麟台正字,直言敢谏,但未被采纳,被斥降职;曾经两次从军,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有较深的认识;后被武三思迫害,冤死狱中。他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解缙诗言鸿鹄志

解缙,字大绅,明朝江西吉水人。8岁丧父,和哥哥解纶伴着寡母艰难度日。当时赋税苛重,官吏又如狼似虎,百姓们终日惶惶不安。有一天,几个官吏闯进解家,大喊大叫,乱翻乱捡,解母一筹莫展,只能拥着两个年幼的儿子暗自流泪,哀求官吏发发善心宽限几天。这个场景给解缙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只恨自己年龄太小,不能为母分忧。

当天晚上,解缙在昏暗的灯光下,给吉水县令写了一封信,恳请县令开恩免税。信的最后还附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

“他年谅有相逢日,好把春光判笔头。”

这两句诗表达了他的志向,也表现了他对前程充满信心。

县令早就听说境内有个叫解缙的神童,读了他的信后,觉得名不虚传,便派人把他召进县衙,置酒款待。酒桌摆在县衙的庭院中,四周浓荫蔽日。县令想试试解缙的才识,便指着一棵小松树说:“你能以此为题赋诗一首吗?”

解缙应了一声“可以”,便即席吟道:

小小青松未出栏,枝枝叶叶耐霜寒。

如今正好低头看,他日参天仰面难。

这首诗表面看是咏小松树,实则是解缙以小松树喻示自己,既符合眼前情景,又符合人物身份。县令听罢,觉得解缙拥有鸿鹄之志,前程不可限量,于是批准免去了他家的全部赋税。

后来,解缙中了进士,任翰林学士,主持编修《永乐大典》,深得明成祖朱棣的赏识。

先生点评:

成功人士和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差别,并不在于天赋,而在于有没有远大的志向。人若没有志向和目标,就如同生活没有方向,就会让人意志消沉,碌碌无为而虚度一生。树立了远大的志向和目标,平淡的日子亦能放射出绚丽的光芒,生活也会变得充实和有意义。

知识拓展: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一部大型古代典籍,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由解缙和姚广孝主持编纂,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永乐大典》共22877卷、目录60卷,分装成10095册,全书字数约3亿7千万字。

从编纂完成到现在600多年来,《永乐大典》历尽了各种劫难,大部分早已散佚。

徐霞客闯天下

徐霞客从小聪明好学,特别喜欢读历史、地理、游记之类的书籍。他想长大以后一定要对祖国的壮丽山川做一番亲身考察。

19岁那年,徐霞客的父亲去世,那时他本已拟订了离家游历的计划,但他想到母亲年纪大了,没人照料,就没敢提这件事。

知儿莫过母,母亲看出了他的心思,就对他说:“男儿应志在四方,哪能为我留在家里。”母亲的支持,坚定了徐霞客远游的决心。

随后,73岁高龄的徐母邀儿子一块儿游览了荆溪南边的张公洞和善卷洞。洞内漆黑,且遍布大大小小的石块,其艰难自是可想而知了,但他们母子仅靠火把照明,硬是仔仔细细地游览了这两个洞。母亲这样做,无非是对徐霞客进行一番鼓励和鞭策。

徐霞客有了勇气和力量,便辞别母亲游历他乡。他先后游历了太湖、洞庭湖、天台山、雁荡山、泰山、武夷山和北方的五台山、恒山等名胜,并且记录下了各地的奇风异俗和游历中的惊险经历。

几年后,徐母去世,徐霞客把他的全部精力放在游历考察事业上。他跋山涉水,到过许多人迹罕至的地方,攀登悬崖峭壁,考察奇峰异洞。

在湖南茶陵,徐霞客听说这里有个深不可测的麻叶洞,便决心去探访。可当地人说洞里有神龙和妖精,没有法术的人不能进去。走到洞口时,向导得知徐霞客不会法术,就吓得跑了回去。徐霞客毫不动摇,独自手持火把进洞探险。当他从岩洞里出来的时候,等候在洞外的当地群众纷纷跪拜,把他看成是有大法术的神人。

徐霞客白天进行考察,晚上就借着篝火记录当天的见闻。30多年里,他走遍祖国南北,对各地的地理、地质、地貌、水文、气候、植物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用日记体裁进行详细、科学的记录,有人根据他的记录编成了《徐霞客游记》一书。

先生点评:

“大丈夫四海为家”、“好男儿志在四方”,都说明了人们对于远大志向的追求。不要蜗居于自己的狭小天地之中,做一只井底的青蛙,而应该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去看待世间的万物,以一种更广阔的胸怀去面对自己的人生。

知识拓展:

泰山

泰山是五岳之首,位于山东省中部,因此又称东岳。泰山山势雄奇、景色秀美,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的美誉。1987年,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泰山有日出、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四大奇景。 WrixxohRAjafpcWTIZN2gYNRtTUQT18wydNM77qkdTmpnBhi6EtfacmW8SzxN9I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