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真没想到催眠这么简单

催眠本身一点都不复杂,只是因为人们对它缺乏了解而与之保持着距离。事实上,催眠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人们可以通过很多办法进入催眠状态,从而让外界的信息瞬时或持久的进入深层大脑。但是催眠并不能直接改变人,只是它能让人保持长久稳定的、最有利于进行改变的状态。

催眠不是什么奇怪的魔法

如果你去问100个催眠师,催眠的准确定义是什么,那么你可能会得到多于100种的答案,但无论如何,他们不会说催眠是什么魔法,只有舞台催眠师在故弄玄虚时才会这么告诉你。

对于催眠到底是什么,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人们通常使用的有关催眠的定义是用来描述催眠是如何被导入的,而不是具体去解释什么是催眠。现在有一个简短而广泛的催眠的综合定义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它涵盖了催眠的所有要点:催眠是一种注意范围被集中缩小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建议性和暗示性可以被极大地提高。

催眠是以人为诱导(如放松、单调刺激、集中注意、想象等)引起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其特点是受催眠者自主判断、自主意愿行动减弱或丧失,感觉、知觉发生歪曲或丧失。在催眠过程中,受催眠者遵从催眠师的暗示或指示,并做出反应。催眠的深度因个体的催眠感受性、催眠师的威信与技巧等的差异而不同。催眠时暗示所产生的效应可延续到催眠后的觉醒活动中。以一定程序的诱导使受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的方法就称为催眠术。

催眠术在中外民间源远流长,近一、二十年来,随着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社会、心理这一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又给了催眠术新的评价和新的地位,使它又有了新的发展。

根据不同的施术方式、时间和条件,催眠术的种类划分也很多:

比如,按施术者来分:自我催眠、他人催眠。按暗示条件来分:言语催眠,即运用语言进行暗示;操作催眠,是运用行为、动作、音乐或电流等作为暗示性刺激,达到催眠状态。按意识状态分为觉醒时催眠和睡眠时催眠。按进入催眠的速度分为快速催眠和慢速催眠。按受术的人数分为个别催眠和集体催眠。按距离又可分为近体和远离,后者如电话、书信、遥控催眠。按催眠程度可有轻度、中度和深度。

由于催眠术离不开暗示的方法,所以又可称为暗示催眠术,做为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故也叫暗示催眠治疗。

打开潜意识,催眠是钥匙。

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提出的重要理论,它也被人形象的称为“冰山理论”。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的奠基人,潜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最重要的理论之一。这个理论本来只用于心理学领域,后来却广泛应用于历史、文学、影视、美术、医学等等方面,在催眠理论里,潜意识理论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弄明白了潜意识理论,才能够真正懂得催眠的原理。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就像海面上的冰山,在水面上露出来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处于水面之下。水面上的就是我们能意识到的,叫意识,水面下的z是我们不能意识到的,叫潜意识。同时在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前意识,如同冰山与水面交界的那部分一样,前意识游离于意识与潜意识间,可能转化为意识,也可能转化为潜意识。

这三个层次组成一个动态心理结构,它们始终处在相互渗透、流动变化之中。如果三者处在协调平衡状态,那么就是正常人的心理结构,具有常态的性质。如果三者处在不平衡的紊乱状态,那么就是非正常人的心理结构。

潜意识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大部分,每时每刻都在追求着满足。它是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和本能冲动的替代物的贮藏库,它不受客观现实的调节,而是由自己的本能来决定的。在一定条件下有一部分潜意识会进入意识,另外一部分则永远不能被察觉。潜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弗洛伊德非常看重潜意识的作用,他认为潜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所以他把精力主要用于对人的潜意识的研究。他的这种认识曾被欧美许多学者运用和发展,成为精神分析学说的基本概念。

潜意识作用说指出,催眠现象的原理在于催眠师设法减弱了受催眠者的意识作用,使受催眠者的潜意识部分被打开,使受催眠者的潜意识由此接纳暗示。也就是说,在催眠状态中,受催眠者被动地接受暗示,主要是其潜意识对催眠师的暗示进行感应,所以没有自觉性与自主性,完全听从于催眠师的命令。若在清醒状态,意识作用占主导地位,潜意识被压抑下去,则不再感应暗示。

恍惚,一种妙不可言的感受。

我们常在电影电视里看到这样的画面:在催眠师对受催眠者进行催眠后,受催眠者似乎变得精神恍惚,仿佛是在梦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别小看了这种看上去像梦游的恍惚状态,它可是催眠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一个人被催眠师施加催眠后,被催眠的人开始意识一般都非常清晰,甚至比一般情况下更加清晰。在催眠的过程中,我们大脑的注意力随着催眠师的操作慢慢变得高度集中,注意不到其它的事情,我们慢慢开始摆脱自己的意识对大脑的束缚,逐渐开始接受催眠师的指令。在这个时候,我们感觉自己的大脑似乎不是很清醒,似乎陶醉在另一个世界里。

实际上,这是催眠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受催眠者在催眠状态下的这种身心状态也被形象的被称为“恍惚状态”。又因为这种恍惚状态是催眠时产生的,为了与其他的恍惚状态区别开,它又被称为“催眠性恍惚”。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进入恍惚状态,比如上课时神游天外,老师提问你都没听见;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等朋友,无聊中开始做起了白日梦,朋友喊你半天,你却没有任何反应——这些都是恍惚状态,只不过这些状态都是自然条件下不自觉进入的,而催眠性恍惚是催眠条件下催眠师诱导产生的。

恍惚状态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通常能获得轻松愉快的感觉,这种轻松愉快的感觉是由身心放松产生的,催眠性恍惚更是如此。催眠师常会给我们“全身放松、深呼吸”等等之类的暗示,在暗示下我们的身体会进入到一种很轻松的状态,身体的轻松带来心理的放松,大脑便会很自然的逐渐进入恍惚状态;在催眠师的进一步暗示下,我们的恍惚状态会更加加深,轻松感也会越来越强烈,甚至让你不想从催眠中苏醒。

在我们进入催眠性恍惚后,我们不想做什么事情,也不愿意去想问题,大脑会放松警惕,充分享受这种轻松感。如果催眠师什么都不做,我们也会什么都不做,慢慢的转入睡眠状态或者醒来。这种状态是一种很被动的接受指令的状态,这也就是催眠性恍惚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恍惚状态的最大不同之处。

催眠的本质无非是心理暗示。

众所周知,在清醒的状态下,暗示会对我们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实际上,在催眠状态下,暗示会更加容易地进入人们的潜意识领域,并且具有更加强大、更加持久的作用。催眠治疗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受暗示性,通过不同的暗示来引导人们进入一种非常放松、舒适的催眠状态,并且使人们在这种状态中产生深刻的心理状态变化,使人们感觉或者行为的一部分从意识当中分离出去,而在无意识当中进行记忆,并且这种记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这时给予受催眠者某些积极、正面的暗示自然就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起到很好的调整作用。

心理暗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使用一种较为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们的心理及行为产生影晌。无论是他人暗示还是自我暗示,都会给人们的身体与心灵带来巨大的影响,积极、正面、主动的心理暗示可以调整、纠正与改善被扰乱和被破坏的身体状态、心理状态以及行为模式,而消极、负面、被动的心理暗示则会破坏机体的生理功能,扰乱人的心理及行为。下面的这两个案例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案例一:

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学校,随意进入了一间教室。在表明自己的身份之后,他们随机选择了一些同学,并且宣布这些同学是天才,未来一定会取得好的成就,然后心理学家们就离开了。事后,他们进行跟踪调查,发现被宣布是天才的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这几个月内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于是他们重新来到这所学校,又宣布另一些学生是天才,未来一定会取得非常好的成就。结果,和上次一样,另一些被宣布是天才的学生们,也出现了学习成绩提高的现象,这就是心理暗示的巨大作用。

在上面的案例中,学生们是受到了他人暗示的影响,而这些暗示是积极的,所以学习成绩就提高了。其实,不管是他人暗示还是自我暗示,都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对人们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如果暗示是消极的,那么就很容易给人们的身体与心灵带来很大的危害。

案例二:

有一个人走进了冷冻室,不小心被关在了里面,他一想到自己很可能会被冻死在里面,心里顿时非常紧张、不安。于是,他越想越害怕,越害怕也就觉得越寒冷,最后他蜷缩成一团,竟然在惊恐中死去了。当人们在冷冻室发现他的尸体的时候还同时发现,那间冷冻室的制冷设备其实根本就没有打开,而冷冻室里面的温度也根本不至于把人冻死。后来经过检验证实,那个人是因为自我暗示的作用——害怕被冻死而导致心血管系统发生障碍而死亡的。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自我暗示的力量是何等的巨大。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利用暗示的力量来为我们谋求快乐与幸福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我们可以利用积极、正面暗示的作用,让我们在健康、积极的心态中乐观生活,勇敢面对生活中的低潮和困境。

催眠暗示是怎么起作用的。

催眠暗示的传递途径可以解释为:感觉信号的处理过程。眼睛、耳朵以及身体所接收到的信息首先传递到大脑的初级感觉区域,然后再传送到所谓的更高级的进行理解的区域。比如说,一棵树——反射的光首先进入眼帘,然后转化为图案传送到初级视觉皮层。在初级视觉皮层,大脑辨认出树的大致轮廓。然后图案传送到高一级的区域辨认出颜色,然后再传送到更高一级的区域,破译出树的属性以及关于特定的树的其他常识。

从低级到高级区域的信息处理过程也适用于触觉、听觉和其他感觉信息,这些感觉信息被神经细胞束传送到全身。其中,反方向的信息传递,也就是从高端到低端的信息传递称之为“反馈”。自上而下传递信息的神经纤维的数量是自下而上传递信息的神经纤维的10倍,如此大量的反馈途径表明了意识是建立在“自上而下的处理过程”基础上。

这也就是说,如果高端的大脑信服了,那么低端即人的感觉就会受到影响。这也就解释了许多问题,比如一枚糖制的“药片”——安慰剂可以使病人感觉良好,比如谈话疗法、药物疗法都会对身体的康复产生良好的效果。

在催眠治疗中,催眠师就是通过语言、表情、手势、行动、环境等,传递与强化着暗示的作用,以此来对受催眠者予以帮助。在诸多传递信息的渠道中,语言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种。也就是说,在实施催眠的过程中,言语暗示是非常重要的。的确,几乎所有的以心理暗示为治疗手段的方法中全都借助语言而起着强化作用。

根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的名医华佗在为人进行针灸治疗的时候,总是会告诉病人在针刺的过程中一定有―种感觉,即从针刺点向所病之处“游走”,让病人细心体会——不可否认,这大大的提高了治疗效果。现代医学中,在用电针治疗癔症性肢体瘫痪时,通常同时以均匀有力的语调,用预先编订好的暗示语句,例如“你的肢体已经通电,神经电流已经逐渐畅通,肌肉开始逐渐的有力”等,这些都是在使用言语对患者传递正向的暗示,从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催眠师的日常工作中,除了通过某种单一的途径传递暗示以外,也经常使用语言与其他手段相结合、相配合的方式来传递心理暗示。

例如,用语言加上环境的暗示方法:催眠师与受催眠者在一个非常适合做催眠的环境里进行催眠,催眠师开始引导:“现在就让我们在这个很安全、很安静、很舒适的房间里开始吧,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将会成功地进入一个让你感到无比放松、无比舒适的状态。”就这样,借用环境加强受催眠者对进入催眠状态的信心。

再如,用语言加上手势或行动的暗示方法:“当你一闭起眼睛,你就开始渐渐地放松了……”这是在暗示受催眠者闭上眼睛进入催眠状态。然后催眠师用自己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在受催眠者的左手上触碰了一下,并且引导:“现在,你的右手感到非常轻盈,感到非常轻盈,非常轻盈,每一次呼吸都会使你的左手感到更加地轻盈……”催眠师用自己的手指碰触受催眠者,以此调动受催眠者的躯体感觉,从而达到强化言语暗示的效果。

无论是暗示的形式,还是暗示的传递途径都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进行中,可以灵活、适当地使用。

催眠暗示对催眠有什么影响。

几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存在受暗示影响的特性,这种特性被称为被暗示性。日常生活中,这种被暗示性随处可见。例如同事关心你,说你最近脸色很不好,是不是生病了,你嘴上否认了,但在潜意识里可能就会潜意识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再或者你热衷炒股,当你无意中听说某只股票非常有潜力,就会有马上买进它的欲望。如此种种,人们的生活总是在不断的被暗示影响着。

每个人受暗示的能力都不太相同,这种受暗示的能力被称为被暗示性,也叫做暗示接受性。人在催眠状态下,大脑意识会变得比平时微弱很多,因此比平时更容易受到语言暗示的影响,被暗示性变得比平时强很多。被暗示性亢进是催眠状态的重要特征。

受催眠者在催眠状态下很容易接受来自催眠师的各种暗示,所以一般情况下,即使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暗示,受催眠者也会简单地去执行。例如催眠师暗示受催眠者面前突然出现一头非常凶恶的狗,受催眠者便会像真的看到那条狗一样吓得瑟瑟发抖。但是如果是在正常状态下,我们根本就不会相信面前有一条狗,因为我们没看见,我们的大脑没有得到这个感觉信号,我们可能会充满怀疑的想:“这个人是不是精神不太正常啊,哪里有什么狗?”

人们一旦进入催眠状态,理性和判断能力低下。因此,在催眠状态下,人们容易不加批判地接受暗示。而且,催眠状态下,人们会进入被动的、缺乏主动性的状态。因此,受催眠者甚至很难理性地去思考一下暗示内容的想法。

在催眠中,如果催眠师对受催眠者反复施加相同的暗示,就会出现明显的被暗示性亢进现象,而被暗示性提高到一定的程度,便可推而广之,对其它暗示也容易接受。例如,对两手合掌放在面前的人暗示说:“把手分开”手使会分开,如把这一暗示反复几次,手分开得更快。手分开后接着暗示“手往上举”,尽管这是与先前不同的暗示,也会立即对阵这一暗示进行反应,轻易地把手向上举起。

催眠师最常用的五类暗示。

想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你所运用或接触到的各种暗示。老板进到你办公室,坐下说:“我们在找个人做项目主管,这个月底决定。我们十分欣赏你组织、执行培训项目的方式,你对新项目有何想法?”这个暗示有两层意思:你被考虑做项目主管;作为成功的候选人你如何进行自我推荐?回家路上,你在银行停下来,身后排队的男人抽着烟,烟扑到你的脸上。你转过身,看了看那男人手里的香烟,然后给他一个眼神。这在暗示:你该把烟熄掉。

你会注意到了这些暗示的直接性的变化。进一步地讲,有些是用语言暗示的,有些是非语言的。在催眠交流中,也一定会用到这些暗示。暗示是实施催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着催眠最终的成功与失败;同时也是对一个人影响最大的因素,关系到一个人的优秀与平庸。

催眠中,最常用的暗示有5类:放松暗示、深入暗示、直接暗示、想象暗示和间接暗示。

1.放松暗示。

放松暗示能让你轻松,将你引入一种接受状态,引导你集中精力在内心,排除外界环境。这些暗示为进一步暗示建立惬意的基础。开始放松,只感到自己放松得越来越深,随着你的每次呼吸,发现自己放松得越来越深,对积极的暗示变得更加有反应。

2.深入暗示。

深入暗示把你带到更深的催眠状态。通过几种途径,集中、加深催眠状态。你可以把深入暗示看成是一部下降的电梯—当按下特定按钮时,它会下降到下一层楼。例如:想象从阶梯走下,每下一阶台阶感觉身体放松,越来越放松,觉得好像飘下来,飘下每阶阶梯,更加深入放松,十,更深入放松,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更深、更深地放松。

3.直接暗示。

直接暗示是指导你以特定的方式去反应,直接暗示通常是简单、扼要的。它们通常在不需要任何有效想象的诱导中使用。这与间接诱导相反,在后者中,想象是必不可少的。被给予直接暗示时,你是响应语句而不是响应想象。暗示可能是一个词或几句话,引起立即响应。

4.想象暗示。

想象暗示能增强其他暗示。它产生幻象、建立有特定目的的场景。例如,楼梯的想象增强了向下数数、加深暗示;过去的景象能增强对重要事件的回忆,该事件是直接暗示的结果。任何形式的想象或比喻都可以同间接暗示一起使用,例如汹涌的河流代表一个人的循环系统,唱歌的小鸟表示希望。

5.间接暗示。

间接暗示与米尔顿·埃瑞克森有关。他不是第一个使用这个技术的人,但他是最大胆、最有影响力的。埃瑞克森在催眠中使用比喻、类推的方式,给予病人意识以外的暗示。他有时用大段的对话,讲故事,采用病人有反应的对话并与他自己的行为结合起来让病人进入催眠。结果是改变病人的感受,例如消除慢性疼痛或改变有问题的行为。例如,如果埃瑞克森正与一对性生活不成功的夫妇交谈,他会通过谈论一顿文雅、满意的晚餐,不是快速地大吃大喝,是安静的、悠闲地享用来进行比喻。

间接暗示是非常个性化的。每个对话,每个比喻都必须尽可能地适合问题和病人。例如,如果一位终身从事木匠工作的老人来进行催眠治疗,以减轻胳膊的疼痛,使用比喻的诱导要对这个人有意义才行。比喻与经历越接近,效果越好。

使用催眠暗示的六个关键。

催眠治疗的效果通常是通过暗示来实现的,当受催眠者进入治疗所需要的催眠深度时,正确、恰当的使用暗示来协助受催眠者达到催眠治疗的目标,就是催眠治疗中的关键。那么,到底如何正确使用暗示,催眠暗示使用的关键所在到底是什么呢?

学会运用自我改变的能力。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话:生活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心理暗示之所以能够发挥功效是因为人具有自我改变的能力。在接受催眠的过程中,受催眠者一定要学会最大限度的使用自我改变的能力,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明确、具体而现实的目标。不管是环境的变化,还是自身的变化,通常都有一个朝向的目标。在催眠中,不管是为他人催眠还是进行自我催眠,我们要注意,暗示所要协助人们完成的是―个非常明确的、具体的、现实的、对个人有着积极意义的目标。如果觉得自己在目标的制定或者自我改变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则要做出适当的、严密的调整。

全面、充分了解个人的具体情况。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成长经历、知识结构、性格、兴趣、习惯以及对生活的体验与感牾。所以不论是给他人实施催眠还是进行自我催眠,充分地了解受催眠者(他人或者自己)都是正确、恰当使用暗示的关键所在。

充分利用好暗示的作用与特性。人们的受暗示性也是可以通过训练而加强的,受催眠者在多次接受催眠或反复练习自我催眠后,催眠敏感度就会越来越高,这也是暗示效果的反复累加作用。

从众性是人类具有受社会影响而采取与他人保持一致的一个基本特性。人类的这种特性在催眠中也会有呈现,一些催眠师会利用这个特性来增加催眠暗示的效果。例如,在集体催眠和催眠表演中,催眠师会先选出―些催眠敏感度比较高的人来,并且先把他们诱导进入催眠状态。而一旦有很多人进入催眠状态之后,其他接受催眠的对象也会随之很快地进入催眠状态,这正是对人类从众性的很好使用。

尽量使用正面、积极、主动的暗示,尽量少用或不用反面词汇。在使用催眠技术来帮助自己和他人时,应注意尽量使用积极、正面、主动的语言来传递正面积极的暗示,以此来改善机体的生理和心理功能,从而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给以合乎情理、易于接受的暗示。在催眠状态下,受催眠者是仍然有逻辑思考能力的,所以,无论受催眠者是在觉醒状态还是在催眠状态中,都要给以合乎情理和符合受催眠者道德观与价值观的暗示才容易使其接受。在进行催眠治疗时,如果催眠师给予受催眠者有违常规或者有悖受催眠者道德观与价值观的暗示,那么就可能无法对受催眠者产生任何影响。

总之,在实施催眠的时候,我们要依据实际情况,正确而又灵活的使用暗示,这样才能利用好这种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遍的心理现象来帮助自己与他人。

跟催眠师一步一步学催眠。

催眠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步骤完成。

首先是诱导。当我们自己进入恍惚状态时,比如做白日梦,无意识心灵的关注点是白日梦的对象。而当一个人引导另一个人进入恍惚状态时,受催眠者无意识心灵的关注点是催眠师或者其无意识心灵与催眠师进行沟通。催眠师与主体无意识心灵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亲和感。在催眠疗法中,建立二者之间的高度亲和感通常被认为对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催眠师和主体进行催眠前沟通的大部分目的就是帮助接受催眠的患者增进了解和信任感,从而增强亲和感。催眠师会通过沟通为每个特定主体设计恍惚诱导的最佳方式和最佳台词。

接着便是催眠深化了。催眠深化的同时可以对受催眠者使用一些对其身心健康有益的暗示。从学术上讲,暗示是一种信仰或行动的建议,可以没有干扰、没有挑剔地被接受。换句话说,当你被催眠,在放松状态时,比起你在完全清醒时的意识状态,你的潜意识主要对暗示做出反应。暗示经过一个直接的通道到达潜意识,在那里它很容易被相信、改变行为、产生影响或作用。

最后就是催眠唤醒。一旦催眠师做出了治疗暗示,达成了催眠目的,最后的任务就是将主体带出恍惚回到正常意识。一种传统方法是,催眠师告诉受催眠者她会在某个时刻打一下响指,将受催眠者带离恍惚引入清醒状态。这种表演气息浓厚的技巧仍然被一些舞台催眠师采用,因为它显得更加戏剧化。不过现在很多催眠治疗师认为这种方法太突然了。我们都有过类似体验——自己的白日梦或睡眠突然被打断会使我们受到惊吓。一种更为常用的方法是,催眠师告诉受催眠者她要慢慢地从10往前倒数,她一边数,受催眠者一边感到自己正慢慢地脱离恍惚状态,等到催眠师数到最后的时候,受催眠者就已经完全清醒了。一些催眠师把这一过程变得更加温柔,他们告诉受催眠者会自己自然而然的进入清醒状态,其目的在于尽可能地使这一过程平稳自然。有时如果有背景音乐,催眠师可以引导受催眠者在音乐停止时从恍惚中醒来。

接受催眠者在疗程过后能够记起催眠过程,除非在恍惚中接受了遗忘暗示。他们经常会在催眠过后感到放松或者感觉很健康,但却没有其他任何具体迹象告诉他们自己“被催眠”过。他们有时会感觉自己“昏睡”了几个小时,而不是只有几分钟,这是因为催眠可以影响我们的时间感。其他人会感到精神振作,就好像是刚刚很香甜地睡了一大觉,许多人都说自己在催眠过后睡眠质量大大提高。另外一个常见的情况是,一些人坚持认为自己从来没有进入过恍惚状态,即使催眠师告知他们确实被催眠过。有时受催眠者非常喜欢这一体验而想要再来一次。人们的反应虽然各种各样,但催眠学家指出,恍惚诱导是一种没有任何副作用的完全自然的过程,但是,受催眠者最好是在疗程结束、面对外界的喧嚣之前小憩几分钟,就好比是从深度睡眠中醒来要休息片刻一样。

受催眠者在恍惚中显得非常放松。有时他们的嘴巴会张开,因为颚部肌肉过于放松。受催眠者偶尔还会流口水或者掉眼泪,这不是因为悲伤难过,而是因为输泪管处于放松状态。 627WZL1dS/OwjA6qS5+X9FAN+SchsTwnsy1eeLE/zmWv/68YG5Rq/zr2i/WXtDo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