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催眠术:生活中的心理诡计
徐端

第一卷 轻松学会催眠术 第1章 你最想了解的11个催眠疑问

玩转催眠的神奇之旅。

国内的催眠大师格桑泽仁曾经做过一个测试,这个测试用于检验人们对待“催眠”这件事情的态度。结果表明:大约30%的人认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这种能让他们的意志不被自己左右的事情,催眠是彻底的骗术;60%左右的人一听到“催眠”二字,马上表现出对被操纵的恐惧和戒心;只有剩下不到10%的人对催眠术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希望深入了解催眠的相关知识技巧。

这反映出大部分人对催眠几乎都是一无所知的,这一现状极大的限制了催眠在我国的发展。为了解释催眠是什么,我们可以先认识一下潜意识。

很少有人留意到自己走路时先迈左脚还是右脚,如果你仔细留意就会发现,有的人会习惯先出右脚,有的人则是左脚。有人把它解释成习惯,其实不是,科学研究认为,这是受我们的潜意识控制的,并且研究结果证实先出左脚的人,往往执行力很强,想到就会去做;而先出右脚的人,则习惯三思而后行。

潜意识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与意识的含义相对,指“人类对自身或外在环境变化无觉知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做了事,但还不自知”。而催眠就是利用了人们的潜意识,催眠师所做的就是降低被催眠者的意识,让潜意识接管行为。

催眠后,我们可以通过某种语言、行为的暗示去引导对方的思维,但是不会像文学作品中那样夸张,无论你要对方做什么,他都会立刻照办,因为催眠本身并不能控制对方的行为,只是影响了对方的潜意识罢了。即使是被催眠了,受催眠者的意识仍然是在工作着的,当催眠师让受催眠者去做一件强烈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时,往往会被受催眠者的意识所拒绝。催眠的神奇之处主要在于,如果催眠者顺利地进行了催眠,那么他的暗示会让受催眠者变得更加服从于催眠师的暗示。

也许你常常苦恼于孩子不爱学习,纠结于客户不买你的产品,而找不到他们不爱学习、不接受你的产品的原因,更不知道如何去改变他们。这时催眠便能够派上用场了。小孩不听话、客户总拒绝你,是因为你的话并没有进入他们的潜意识。不要为此感到沮丧,你并不是说话没分量,也不是你们之间沟通困难,更不是对方是否理解力有问题。事实上,日常生活中80%的话都没有进入对方的潜意识。

其实这些事情都不难。只要你能先降低对方意识的作用,再和对方的潜意识进行沟通,情况就会完全不一样。而这就是催眠所擅长的事情。催眠就是降低意识评判并与对方进行潜意识沟通的过程,这也是催眠有效的秘密所在。你能让对方的意识降低越多,对方的受暗示性就会越高,催眠的程度也就越深,因此施加催眠的人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思维去影响被催眠者,所有的秘密就是这些。

你现在一定很好奇吧,到底有什么办法可以降低别人的意识评判呢?到底怎么样才能够直接跟对方潜意识对话呢?这看起来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如果你掌握了某些催眠技巧和类似催眠的小诡计,这就变得很容易了。而本书要告诉你的,其实就是各种各样我们生活中最常见、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技巧和方法。在学习这些方法的同时,别忘了利用人类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状态,以及每个人不同的潜意识习惯进行催眠,这才是最厉害的催眠术。而这些,在本书中都会讲到。

掌握了这些技巧,你就可以玩转催眠,不仅可以给别人、给自己施加积极的暗示,更可以抵御来自周围无时无刻处处都在的消极催眠。

既然如此,你还在等什么?立刻开始我们玩转催眠的快乐之旅吧!

现代心理学认为,催眠是打开人们心扉的一把万能钥匙,是一种通过影响潜意识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治疗技术。催眠虽然看上去很神奇,但它并不像普通人理解的那样神秘,更没有那么夸张,学习催眠术也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和困难。只要了解了催眠原理,逐步训练,我们就能够轻松掌握催眠方法。

很多人对催眠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在在普通人眼里催眠往往是神奇而神秘的,这是因为我们所了解的催眠大多来自于小说和影视作品。那么,催眠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你最想知道的有关催眠的11个问题,将在这里得到完美解答。

被催眠的人是不是完全被控制了。

很多人都在电影、电视里看到过这样的场景:一个人被拿着怀表或者念着什么咒语一样的话的催眠师催眠后,就完全听从了催眠师的指令,要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这是真的吗?生活中,如果我们被催眠,会不会被别人完全控制?

其实,影视作品中关于催眠的描写大多都有些夸张,甚至很多是错误的。我们每个人无论在何时都会在下意识地保护自己,不会因外界的引导和刺激而做出我们内心根本不认同的事情。即使在催眠状态中,我们的潜意识也会像一个忠诚的卫士一样保护自己,所以完全不用担心会被催眠师控制,以至于做出对自己不利的事情。

有的人对催眠存在很大的恐惧感,因为他们担心在被催眠的过程中会受到催眠师的控制,会因为失去理智而把一些隐私暴露出来、当众出丑或者做出一些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还有一些人则将催眠视为魔法,他们对催眠抱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期望得到某些根本不可能产生的结果。这些想法都是不正确的。

绝大多数催眠学家认为,人们在催眠状态下是无法违背自己的信仰和道德观说话或做事的。催眠学家们指出这样一个事实:只有你自己想要达到某种无意识行为的变化时,你才可能达到这种变化。假设你并不是真的想要通过催眠达到戒烟的目的,很可能你会发现几次催眠治疗对你几乎一丁点儿作用都没有,这并不是因为催眠本身没有作用,而是因为你的潜意识原原本本地反映了你真实的想法。

对于现代催眠来讲,只有在满足深呼吸、放松、想象力及暗示这几个条件下,意识和潜意识的沟通才是非常有效的。同时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机制——自我保护机制,所以,在被催眠的过程中,受催眠者几乎不可能做出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

即使舞台催眠师想要使一些观众进入深度催眠状态,并让他们做出一些他们平时不太愿意做的举动,也是因为受催眠者在心理上已经认可了催眠师,而在潜意识里接受了催眠师的这一暗示。

但是,在此必须要说明的是,一些催眠学家认为,实际上这个问题比看上去的要复杂得多。他们认为,通过对暗示进行重组再构就可以使暗示背后的期望看起来与主体的意愿相一致,就可以使这个人做出一些在正常状态下根本不愿意去做的举动。

接受催眠对身体会不会造成伤害。

有些人认为,催眠是一种病态的心理现象,人在处于催眠状态中时,会出现许多他们认为的不良现象,包括大脑皮层会受到严重的损伤,产生意志丧失、智商降低及消极被动等。甚至有些人认为,被催眠后就像酒精中毒一样,会导致受催眠者精神失常。这些说法有没有道理?

看上去似乎是的。当受催眠者正处于中度或深度催眠状态中,绝大部分都是目光呆滞无神,面部也毫无表情,无条件地接受催眠师的一切指令,这就使人看上去会有一种牵线木偶的感觉。受催眠者哪怕是见到自己的亲生父母、配偶、子女、好友等,也都全然不认识,也没有理睬。如果完全不懂得催眠原理,这些现象的确会给人一种大脑出了毛病、有问题的错觉。其实,这只是在催眠状态中大脑皮层大部分的区域被暂时强烈地抑制了而已,在经过暗示之后就会逐渐清醒过来,所以这种行为绝不是某些人所认为的所谓“病态现象”。

虽然确实有这样的催眠施术案例:在催眠施术之后,受催眠者有种种过于被动或是烦躁、发狂甚至是精神失常的表现。但是,这样的事情极少发生的,一旦有这样的表现就会立刻引起催眠师及心理治疗学家们的高度重视,并进入深入研究。造成这种表现的原因是在于什么呢?

经过研究发现,导致这种表现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催眠师在催眠过程中施术不当造成的。所以专家、学者都一直强调人们要找正规的催眠师进行治疗,因为在富有经验的催眠师的施术实践中,这样的事情是绝少发生的。

那些不利的表现不仅在催眠施术中可能会出现,在其他心理疗法中也可能出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催眠术可以使人的身、心机能得到有效的休息和恢复,并通过调动、发挥人的自我调节机能来促进、帮助人类机体的健康发展,以及实现全部身心的良好发展。另―方面,专家还需要对受催眠者的一些不良或不正常的反应作深入的分析。由于在清醒的意识中,许多欲求、本能和压抑都被深深地隐匿于潜意识中,它们的确客观存在着,但是又不为他人和自己知晓。在催眠状态下,它们被彻底地释放出来,毫无保留地彻底展现在自己面前。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充分发泄出来只会有益于他们的身体、心理健康。但是,某些缺乏专业知识的人,则很可能误以为那些表现不是受催眠者本人所固有的,是由于催眠术所造成的。

还有一些人看到,在催眠施术结束之后,某些受催眠者出现了紧张、头痛、恶心、焦躁、抑郁或者是难以觉醒等现象。这样就会让他们认为,这些现象也是催眠施术本身所造成的。经过研究,造成这些不良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催眠术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催眠师技术上的缘故所致。也就是说,催眠师没有能够按照催眠施术的科学程序进行,因此导致了催眠术的失败。

被催眠后的人会不会醒不过来。

相信很多人初涉催眠的人都问过催眠师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进入催眠状态,会不会醒不过来呢?事实上,这是绝不可能发生的,迄今为止也没有任何医学文献曾记载过这种情况。这也就好像无论夜间的睡眠,是多么的舒适而又深沉,而人总是会醒过来一样。这一点首先要肯定。但是同时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因为催眠实在太放松、太舒适了,所以受催眠者暂时就不想醒来了。这种案例的确存在,而且这种情况也是会偶尔会发生的,但是这并不等同于进入催眠状态之后就真的醒不过来了。

在经过催眠师的暗示之后,受催眠者就会在身心放松的同时,回忆起自己曾经美好的经历,这就会使人很想沉浸在其中,而不想那么快的醒复过来,恢复到现实的状态,在这种能够暂时摆脱世俗忧愁烦恼的轻松愉悦心情中,可能会有个别受催眠者在下达结束催眠的指示时,反问说:“可以等一下再结束吗?”

通常情况下,这时候催眠师可能会继续让受催眠者继续好好地享受这种美妙的感觉,同时催眠师也会暗示受催眠者,等到受催眠者享受够了的时候,就随时可以睁开眼睛,结束催眠,受催眠者整个人就会感觉到神清气爽。因此,担心催眠程度过于深,会一直陷在催眠状态中醒复不过来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经常发生在有失眠问题的人身上,失眠的人在进入催眠状态以后会全身放松如同一团棉花一样,有的受催眠者干脆就睡着了,还发出甜甜的鼾声,脸上露出舒适安详平静的表情。这时,催眠师多半不会唤醒他,会让受催眠者继续美美的睡一个好觉。因为经过充分睡眠以后,受催眠者也会自然醒来,不会有任何副作用或产生任何不良后果。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催眠师到一所大学里进行演讲,在演讲的过程中,他请一群学生上台进行催眠示范。结果,示范完毕之后,催眠师对这些大学生逐一进行解除催眠时,一名男生一直没有反应,催眠师用了各种手法都不能让他醒来。眼看演讲结束时间就要到了,催眠师就对大家宣布:“今天的演讲就先告一段落,大家可以散场了,我们先不要移动这位同学,以免妨碍他在催眠状态中的内心活动,我会立刻请一位技术更加厉害的催眠师前来处理,请大家不要担心。”等到所有的在场大学生都离去,偌大的演讲厅只剩下他们两个人时,催眠师轻轻地对受催眠者说:“好了,现在大家都走了,你也可以醒来了吧!”这位男大学生当下就睁开眼睛,站起身来,笑一笑走了。

其实,在催眠的过程中受催眠者和催眠师会保持着非常密切的感应关系。在外人看来,受催眠者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但是其实他在和催眠师进行着潜意识的沟通,保持着密切联系,等到催眠师下达唤醒指令之后受催眠者就会醒来。当然,如果在非常放松、非常舒适的催眠状态下,进入自然的睡眠状态,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同样,在平时正常的自然睡眠状态中,也可以通过催眠术使其转入催眠状态,这就称之为睡眠性催眠术。

为什么说催眠和睡眠就像水牛和蜗牛。

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很多人对催眠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解,以及很多疑问。在关于催眠术的诸多疑问中,第一个当是:催眠是不是“让人睡觉”呢?

很多人人以为催眠就是催人入眠,这完全是一种字面上的误解。实际上催眠和睡眠基本上没什么关系,就像水牛和蜗牛没什么关系一样。一些受催眠者在经过催眠治疗过后,会对催眠师说:“您催眠的时候,我并没有睡着啊,您说的每一句话我都能听到,周围别人说的话我也能听得到……”那么,催眠到底是不是让人睡觉呢?

其实,催眠和睡眠完全是两回事,睡眠是人对整个环境和自身知觉的一种高度抑制,而在催眠状态下,受催眠者对于周围的反应则是这样的:被抑制的部分抑制得更深,而被唤起注意的部分,则是比平时还要注意力集中。所以,有人说这时候,其意识是高度集中的。事实上,在催眠状态下,受催眠者甚至比平时更清醒,更不用说比睡觉时候了!

那么催眠和睡眠到底有哪些区别呢?具体说来,这些区别有:

1.催眠和睡觉的性质是不同的,催眠是一种治疗技术,目的是通过对受催眠者进行催眠暗示达到治疗的目的,而睡眠并无此目的。

2.催眠同时属于心理和生理两个范畴,而睡眠则纯粹属于生理的范畴,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种生理活动。催眠可以消除精神上的痛苦,可以促进、帮助人类机体的健康发展,并通过调动、发挥人的自我调节机能来实现身心的良好发展;而睡眠主要是使精力和体力得到休息和恢复。

3.受催眠者处于催眠状态中时,虽然大脑皮层的大部分区域已经被抑制,但是皮层上仍有一点是高度兴奋的,反应非常灵敏,对于催眠师的问题也会相应地做出回答,而处于普通睡眠状态的人,意识活动则是完全停止的,对外界毫不自知。

4.虽然人在催眠状态下也是在休息,但是休息的深度和质量要高于一般的睡眠,有时只是被催眠了十多分钟,但是受催眠者却感觉好像睡了很久一样,身心得到了彻底的放松,达到了自然的状态。

5.处于催眠状态中的受催眠者,有时在催眠师的暗示下,其肌肉可以僵直得像一块钢板。而处于普通睡眠状态中的人,一般肌肉都是处于松弛状态。

6.处于催眠状态中的受催眠者,经过催眠师的暗示会做出某些动作和行为,比如痛哭、大笑、呕吐、出汗等等,而在睡眠状态下的人则远远没有如此丰富的内心活动。

7.处于催眠状态中的受催眠者,在没有收到催眠师的觉醒暗示之前,即使是睁开眼睛,也仍然是在催眠状态之中的。而处于睡眠状态中的人,一般情况下眼睛一旦睁开,便立即恢复到清醒的状态,不需要任何暗示。

从以上几点完全可以看出,催眠和睡眠根本不是一回事,就像水牛和蜗牛一样,只是在字面上相似而已。

被催眠时的感觉是晕晕乎乎的吗。

多数人理解的催眠就是把受催眠者引导进一个失去自我意识,一切思维、动作、行为都受制于人的特殊心理状态。多数人认为被催眠时的感觉就像是脑袋发蒙了一样,晕晕乎乎的。那么,那些受催眠者被催眠以后的感受到底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曾经有人当场演示过“催眠人桥”:将自愿体验催眠的观众导入催眠状态之后,把他们的身体置于两个椅子之间,腹部是悬空的,然后,让一个体重一百多斤的人站在受催眠者的腹部上面。演示完毕之后,场内的观众询问了受催眠者被催眠之后的感觉。有的受催眠者表示,在整个过程中自己是非常清醒的,可以很清楚地听到指令,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有的受催眠者则觉得整个过程模模糊糊,感觉腹部上所承受的重量像是一本书或一根铅笔、一个气球的重量;还有受催眠者说腹部上所承受的是一个热乎乎的熨斗,实际这是站在上面的人的脚的温度。

总的说来,所有的受催眠者都同样感到自己腹部上面一百多斤的重量变轻了。在“催眠人桥”的演示当中,受催眠者的注意力被完全集中在全身肌肉的收缩上,整个人变得像一块钢板一样,从而使得腰部肌肉的巨大力量被唤醒,变得无比的坚硬。在整个过程中,由于受催眠者并没有失去意识,所以,他能够知道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

其实,被催眠后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大脑中控制我们行为和感受的部分“意识”在起着作用,我们的意识负责思考、判断、发出命令,同时也要接收信息、体验感受。而我们的“潜意识”则在时刻保护着我们的安全,让我们能够知冷知热,知痛知痒。例如,当我们的手被火烫到后就会立即缩回去,然后,有人可能会惊叫一声,而整个缩手的动作或许还不到一秒钟的功夫,但是却牵动了指端、臂部一百多块肌肉的连锁反应,这就是潜意识的作用。而意识则是这一系列动作之后的一种痛的感觉,因为,很少有人会在被烫之后,首先思考“很烫”然后才缩手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本身的潜意识能量是很容易被忽略的,通常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意识。但是人们却不知道,其实潜意识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是意识的三万倍以上。虽然人们只有在特殊的条件下才能感受到潜意识的巨大力量,但是通过催眠,让意识的范围缩小集中在一个非常非常小的点上,却可以将潜意识的力量催生、爆发出来。这也正是催眠术里唤醒潜意识的一个过程。

为什么有的人催眠后丧失了记忆。

有人对催眠很恐惧,因为他们认为,被催眠的人醒来后根本不记得催眠时发生了什么,这实在是太危险了。真的是这样吗?

催眠就是催眠师与受催眠者的潜意识沟通的过程。随着受催眠者潜意识作用的上升,意识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弱,这便是催眠的深化。心理学家一般把催眠分为三个阶段:浅催眠、中度催眠与深度催眠。只有催眠深化到一定程度时,人们才会在催眠时丧失相关的记忆。

在浅度催眠下,人的感觉变化并不是很明显,主要体现在精神愉悦、身体慵懒而不想动,但是其意识仍然是比较清醒的,能够清楚地知道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因此,很多进入浅度催眠的受催眠者都不承认自己进入了催眠状态。但是,如果催眠师下达观念运动指令或者引导出肌肉强直的现象,那么受催眠者就会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是进入了催眠状态。等到浅催眠被解除之后,受催眠者的意识清醒,完全知道自己的行为,并且会感到非常地轻松和舒适。

进入中度催眠后,感觉是相对比较多的,例如:人体温度的变化很明显、痛觉消失以及无法完全知晓周围发生的事情。在中度催眠结束之后,当事人只能回忆起某些片段,而且醒来之后,他会感觉仿佛是畅快淋漓的大睡了一场,非常的放松、舒适。中度催眠被解除之后,受催眠者能保留部分的记忆,但是内容更接近于催眠指令而非真实情况。

进入深度催眠状态后,除了催眠师的声音之外,受催眠者的其他感觉几乎全部消失了,受催眠者身心放松,对于催眠指令反应良好,但是,受催眠者的意识是不清醒的,甚至不知道当时四周的状况,沉浸在非常主观的个人世界里。当结束催眠时,受催眠者很可能无法记得催眠中发生过的那些事情。有的受催眠者则记忆、人格都会发生改变。

在进行一般的心理治疗时,深度催眠状态并不重要,尤其是心理治疗通常着重在当事人对过往经验的重新诠释。而人生经验的诠释,是需要清醒的意识来参与的,所以,中度催眠是最合适的。在国外,人们除了可以在心理医疗机构接受、感受催眠,还可以看到催眠师在舞台上表演的“催眠秀”。而国内的催眠发展得比较晚,催眠秀的节目也比较少,所以无论治疗还是表演都还不够成熟,因此,在选择时一定要慎重。

为什么被催眠的人会神情恍惚。

有一些人在阅读书籍的时候非常的忘我,他们甚至可能听不到有人在不远处喊他们,因为这个时候他们完全沉浸在书籍与由书籍产生的想象里,除书籍之外的信息全部被大脑过滤掉了,这就是一种被催眠师称为注意力窄化的现象。

注意力窄化实际上就是注意力高度集中。日常生活中,我们因为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件事情而不受其他事情的影响,这样的现象是很常见的。平常走路时,我们会注意到身旁的人和动物、经过的车辆、路过的建筑和树木、街旁的音乐和气味等,也许我们没有对那些事物做出什么反应,但是我们的注意力其实已经注意到了它们的存在。我们的注意力并没有高度集中在任何事情上,而是很分散的放在身旁的所有事情上。如果这个时候视野里那条不起眼的狗突然冲了过来,你会很自然的做出反应,因为你的注意力并没有窄化到注意不到它的存在的程度,你会本能地做出反映。而在我们注意力高度集中时,我们思维的“视野”变窄了,比如我们在街上茫然的走着,脑子里一直想着股票的涨跌时,很可能就不会注意到眼前冲过来的那条狗,无论它看上去多么凶残和危险。这就是一种注意力窄化的表现。

以上所说的注意力窄化属于日常生活中的注意力窄化,而在催眠时人们出现的则是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注意力窄化。日常生活中的注意力窄化几乎都是人们自主进行的,并没有接受谁的暗示和引导,这种注意力窄化的现象被称为主动性注意力窄化,比如在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或关注某件事情时,很主动的把注意力窄化到了那里。然而,在催眠中出现的高度窄化的注意力并不是被催眠的人主动进行的,而是在催眠师的暗示性语言下慢慢形成的。

在被催眠时,人们的身体慢慢放松,意识水平下降,注意力被催眠师引导,高度窄化到催眠师那里,整个过程中受催眠者并没有主动做什么事情,受催眠者出现的这种注意力窄化是非常被动的,被称为被动性注意力窄化。

无论是主动性注意力窄化还是被动性注意力窄化,伴随着注意力窄化的现象,我们几乎都会进入到恍惚的状态。恍惚状态与注意力窄化并没有直接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进入到恍惚状态,比如我们为买某样东西而在排着很长的队伍中百无聊赖的等候时,慢慢觉得周围的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远,我们似乎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什么都是雾蒙蒙、轻飘飘的,身旁的一切都像是幻象一样。我们的注意力不在那些身旁的事物上,到底在哪里我们也不知道。一直到突然有一个人拍了拍你肩膀,你才身体一震,如梦初醒,回到了现实世界。这种恍惚状态不是注意力窄化引起的,而是注意力的分散。在这种恍惚状态下,我们并不是听不见身旁的声音,感觉不到身旁的事物变化,只是我们的注意力没有集中在这些事务上,如果这个时候有催眠师在耳旁给我们暗示,我们便会充耳不闻,因为我们的注意力并不在催眠师那里,也没有窄化。

动物也能被催眠吗。

动物也能被催眠吗?动物又不懂人类的语言,为什么可以被催眠呢?看过催眠秀、催眠表演的人一般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催眠师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呢?

暗示是催眠现象产生的关键所在,是催眠的心理学基础。催眠师们正是借助于暗示的力量将受催眠者引入催眠状态,并对之开展心理治疗、进行潜能开发等。那么,对于那些根本无法听懂人类语言的动物,怎么能够接收到这些暗示的指令呢?

动物是不会被催眠的,它根本无法了解人类的语言。既然如此,那么所谓的“动物催眠”其实也就并非真正的催眠。虽然说人类也属动物的一种,不过毕竟人类与人类以外的物种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不一样,所以也不可能把他们带入人们的催眠状态。

常见的鸡、鸭、兔子、青蛙甚至鳄鱼,在催眠师的催眠下,看上去它们的肌肉就像软掉一样,任由催眠师进行摆放,再或者是催眠师对着这些动物摆弄一番或者耳语一番之后,它们就逐渐安静下来,静止不动了。这个时候就说明催眠师已经催眠成功了,催眠师的这种手法会让那些不明白其中原理的人会产生对催眠的恐惧感,因为他们通过观看表演会觉得催眠师们简直太可怕了,连动物都可以任意指挥和控制,更何况人呢?

其实,在真正了解了答案以后就会觉得非常简单,消除恐惧了。例如,在观看―位国外的催眠师进行动物催眠表演时,心细的人可以发现他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失巧妙地用拇指按住了鸡的颈部动脉,等到它窒息休克之后就松开了手,这个时候,鸡已经四肢瘫软了。根据这种方法,催眠师是完全可以催眠一些常见动物的。

这些动物只是催眠表演节目中的舞台道具,供人娱乐以及消遣用。除了让动物窒息、缺氧而休克,进入所谓的“催眠”状态以外,还有其他的方法来进行动物催眠表演。例如,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神经敏感区,因此对于它们的刺激手法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催眠师是通过刺激这些动物的神经敏感区来使它们感觉非常的难受,然后进入短暂的休克状态,除了以休克状态进入“催眠”之外,还有一些动物在遇到强烈的外界刺激时,会出现“假死”状态或“木僵”状态,从而也可以达到圆满的舞台效果。另外,还有一些催眠师则是对动物进行爱抚以达到“催眠”,这一点,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不难体会。对于那些与自己特别亲近的小宠物,比如小狗,如果我们抚摸得非常舒适的话,小狗就会进入浅浅的睡眠状态,而不愿意动弹。同时,还有一些催眠师会使用驯兽员的方法,利用反射原理,利用食物刺激来使动物装死以配合其表演“动物催眠”。

如果说前面利用休克状态、假死状态、木僵状态将动物“催眠”,这些行为多少有些科学技术含量和生物学专业性知识的话,那么最后这种行为——利用条件反射来表演则纯粹是一个骗局了。甚至,有的催眠师为了制造更好更逼真的表演效果,还会在催眠表演之前预先给动物灌注镇静类的药物,算准时间之后用它们来进行“动物催眠”表演,让观众在大呼神奇之后赚取更多的利润与效益。

催眠能够让你回忆起前世的事情吗。

有些人曾经看过催眠师的“前世催眠”的表演或者听说过一些关于催眠能够让人回忆起上辈子发生的事情的传闻。这些都是真的吗?人真的有前世吗?

人们在被催眠以后,真的能回忆起前世的生活吗?关于前世催眠,目前在国外有很多机构在关注和研究,甚至有些大学专门成立超心理学系,专门研究前世、心灵感应等神秘话题。

曾有报告提到,人们在被催眠以后,能够回忆起“前世”的生活。在某些大众性的刊物中,有作者曾经提出这个问题,但是科学家们普遍表示很难接受催眠能够让人回忆起前世的这种观点。

如果我们承认在催眠状态下能回忆“前世”生活,就必须接受人有前世这种观点。许多人在催眠状态下确实“回想”起了“前世”的生活,而事实上他们对此也深信不疑。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能够回忆“前生”的人具有极好的催眠易感性,当催眠师暗示他们能回忆“前生”时,他们就按照催眠师的指令,想象出“前世”的生活,并且相信自己曾经就是那样生活。

研究报告指出,受催眠者能够叙述那样详细的故事,除非他真正经历过那样的生活,否则是不可能讲得出来的。人们做了大量的实验,来验证受催眠者所讲的故事的真实性。只不过,受催眠者虽然能够回忆在被催眠之前不曾知晓的事情,但是这些并不能证明就是前世的生活。事实上,他们叙说的仍然是他们在现世生活中所了解的一些事情,可能只是他们很长时间没有想过这些事情而已。

此外,催眠也不一定是促使他们回忆这些事情的直接原因,其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催眠时间的长短以及催眠师的暗示。催眠的作用或许只是使那些具有良好易感性的人相信自己确曾有过这样的“前世生活”。

而当受催眠者相信的确有这回事情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基本框架:真实的记忆与杜撰的回想皆能在此框架上组合起来。我们可以这样说,他们回忆的信息是准确的,但不完全是自己真正的经历,其中有一部分是来自于书本、电视等各种媒介;还有一部分则极有可能是杜撰的,这就像在法庭上有些被催眠了的证人所回忆的材料大多是杜撰的一样,只是他们的一种想象,实际上并不存在,至少他们在“前世催眠”中的表现还无法有力证明前世的存在。

为什么有人容易被催眠,有人很难。

正常人几乎都可以被催眠,但是能否取得良好的催眠效果,则取决于很多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一个人能否被催眠、催眠质量如何。

催眠敏感度是最重要的因素。催眠敏感度指一个人进入催眠状态的难易程度,它决定着受催眠者的被催眠能力以及获得某种深度的催眠状态的能力。催眠敏感度过低者不适宜接受催眠,催眠效果不明显。那些催眠敏感度越高的人越能快速地进入催眠状态。

其次是精神状态因素。精神状态比较好有利于沟通,注意力难集中或有明显精神病态的人很难被催眠,在催眠过程中有意识障碍的人被催眠难度更大一些,花费时间也更长。

年龄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通常情况下,年龄越大越不容易进入催眠状态。相关调查发现,7~14岁的儿童催眠敏感度比较高,在这一年龄阶段中,他们的催眠敏感度常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然后持续在这个水平上。40岁以上的人催眠敏感度比较低,年龄越往后就越难进入较深的催眠状态。

相对而言,女性往往表现得更为感性,而男性则表现得更为理性,一般情况下女性的催眠敏感度要普遍高于男性,进入催眠也就比较快。但是感性思维的方式容易引发忸怩不安的情绪,这种情绪对暗示有抵抗作用。

患有某些心理疾病的人不适合被催眠。很多心理疾病患者在催眠状态下会促发病情恶化或诱发幻觉妄想,有的还会引发思维混乱,如果强制进行治疗的话,就有可能会加重症状。所以,一定要注意受催眠者的心理因素。

催眠术是以心理暗示为基础的,在这个基础上就要求受催眠者一定要能听懂暗示,如果受催眠者的智力发展比较迟钝,那就难以理解、领会、遵循催眠师的要求,因而无从接受暗示。通常来讲,智商小于70的低能者是无法理解催眠暗示语的。

催眠术的实施对人的生理健康也有一定的要求,患有重度感冒,或发高烧,或腹泻,或瘙痒性皮肤病患者以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是不适宜接受催眠术的,这些患有严重生理疾病的患者,通常注意力不能集中或者精力不够,不适宜接受催眠。

要想当一个催眠师,需要什么条件。

谁都可以成为催眠师吗?成为催眠师需要怎样的条件呢?催眠师应当具备哪些素质呢?这些都是人们常常问到的问题。的确,催眠施术活动能否取得成功,在催眠中能否产生良好的“催眠效果”,关键在于催眠师的素质和催眠技术的高低。

其实,谁都可以成为催眠师,不过能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催眠师,就在于其本人了。要想成为催眠师,不一定必须具备特定的条件,但是如果具备了下面的条件,将更有利于成为催眠师!

拥有自信的性格。有的人对于自己所要讲的话始终抱着十分的信心,即使在道理上多少有些靠不住,有时还显得有些牵强附会,但是他们也尽力使别人去相信自己的话,有时候他们武断的措辞会使人产生强加于人的感觉。这种类型的人,可以被认为是过分自信型,在实施催眠术时,他们往往能够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被催眠者进行有说服力的诱导暗示,这是一种非常有利于实施催眠的天资。必须要明白的是,没有自信的语言表达会使对方产生不信任以及疑念,甚至成为影响对方放心进入催眠状态的障碍。

催眠师要形象良好,身体健康。催眠师的形象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只有给人一种形象良好,身体健康,积极向上的感觉才能让受催眠者更加信任,所以催眠师本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身体健康问题,应该做到衣着整洁、仪容端庄。另外,在催眠术的施术过程中,催眠师需要长久地付出身心上的努力,所以一定要有健康的身体才能胜任催眠师的工作。为了保护受催眠者的安全,催眠师也不能具有传染病。原因是:大多数的催眠活动都需要催眠师与受催眠者之间进行长时间地近距离地接触,在进行心理交流的同时有时会需要必要的肢体交流,所以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相貌和表情温和,具有人情味。令人产生畏惧感、威压感的相貌和表情,往往会使被催眠者产生警戒心和自卫心,致使对方畏缩在自己的小圈子中难以进入催眠状态。畏缩在自己的圈子中,说明抱有猜疑心以及戒备心,处在以强烈的自我意识加强防卫的状态。那么,在这种状态下,进行催眠暗示几乎是毫无效果的。因此,表情生硬的人和表情严厉甚至凶恶的人应该尽量注意做出温和的表情来。要知道,人的相貌虽然不能改变,但是表情是可以改变的。因此可以说,相貌和表情温和、具有凝聚力、使感受到富有人情味的人,已经具备了首要的有利条件。

声音为低音质且具有浑厚感。大部分学者认为,低音质而有浑厚感的声音对进行催眠暗示有利。不过,话虽这么说,但这并非决定性的因素。总之是比较而言的,有的人虽然音质相当高亢,但是作为催眠师,并不能说一定就比以低音闻名的人差。 ByQrBiDMP+nUE2tJEwc1S4NvcyQ609PBln1sRLFXgSj/58ug0VA1juW6PacKW50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