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心理掌控命运

我们看不到内心,却能感受到每一次的心跳;我们看不到内心,却被不同的心理操控着思想与行为。健康的心理能使人快乐、阳光,充满斗志,而灰色的心理却使人抑郁、颓废,郁郁寡欢。两种不同的心理必然会导致两种不同的命运:一种积极向上,一种消极悲观。因此,想掌控自己的命运,就要先掌控自己的心理。

心态的惊人力量

“股神”巴菲特曾经说:“任何人都有能力做到我所做的一切,甚至超越我。但是实际上有些人能够做到,有些人做不到。那些做不到的人并不是因为世界不允许他们成为巴菲特,而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原因。”那么,这个“自己的原因”是什么呢?财富、地位还是名声?都不是!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恰好为我们做出了解答:“你的财富、健康、幸福全部依靠你如何应用你看不见的法宝——积极心态。”

没错,就是心态。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像巴菲特那样的成功者正因为用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生活才给了他们绚丽缤纷的色彩。不仅是成功的人,只要是在生活中乐观向上的人,都会把自己的心态朝向积极的方向,那么他们看到的人生景象也必然是美好的。他们即使被绝望包围,仍能在其中寻找到一丝希望。

我们不能选择生命的长度,但可以选择生命的广度和深度;我们不能选择命运,但可以改变命运。看过《监狱风云》的人应该会记得剧中叫亨利的男人。

亨利因为误判而被送进了监狱。在监狱中被狱官吊了好几天,他仍然满面笑容地对狱官说:“谢谢你们治好了我的背痛!”后来狱官又把他关到了一个锡箱中,箱子因为被阳光照射而变得炽热,但亨利丝毫没有受到打击,居然要求狱官们再让他待一天,因为他觉得十分有趣。狱官看他更不顺眼,最后把他和一位凶残的杀人犯一同关进一间密室中。这名杀人犯在监狱中十分有名,没有人敢去惹他,狱官本想好好“教训”亨利一顿,可当他们再回到这间密室的时候,却发现亨利和杀人犯在笑着打扑克。

亨利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仍然保持着乐观开朗的心态,不仅没被监狱里的生活折磨至死,甚至能与别人眼中不敢接近的狱友其乐融融地打扑克,这种心态实在是难得。美国著名的心灵导师威尔·鲍温曾说:“有三分之二的疾病是源自不健康的心态。心理和身体是互为关联的,心理相信什么,身体就会表现出来。”心态就是具有如此巨大的力量,能够从里到外改变你对整个世界的认知。

积极的心态能让人活得更乐观。著名演说家陈安之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有一次在美国演讲,一个同事神采奕奕地来到他住的地方。他问同事:“发生了什么事?”同事说:“今天出车祸了。”他又问:“出车祸怎么还能高兴?”结果同事说:“只是撞到了车,并没有撞到人。”他接着问:“那如果撞到人怎么办?”“只是撞到了,幸好不是撞死了。”可见,心态积极的人能够在任何事情中获取乐观的力量,哪怕面对的是一场灾难,也能以积极的心态坦然面对。

积极的心态能让人发现每一处细微的美好。每个人都生活在同样的世界中和同样的生活里,却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路。有的人功成名就,生活美满,他们靠什么获得了成功和幸福?有的人一辈子庸庸碌碌,感情也经营得一塌糊涂,他们的命运为何如此坎坷?与其说是外在的客观因素影响了人们的命运,倒不如说是我们不懂得转换心态,从而让它破坏了生活的平衡。因为失败者会把心态朝向消极的方向,那么他看到的必然是命运不堪的一面,即使他被幸福与美好包围,眼睛里看到的仍是生活中的阴暗。如果一个人乐观热情,对待生活充满激情,那人们一定会觉得他的内心充满阳光;相反,一个人消极悲观,甚至对人冷言冷语、尖酸刻薄,那必然会让人觉得他内心阴霾黑暗。

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充满积极的心态能让我们的步伐变得轻盈敏捷,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一同进步。你不妨时常思考一下:此时的自己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此时的自己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生活?如果你发现日子过得越来越不舒心,情绪一天比一天糟糕,那么就别再犹豫,赶快发动“心态革命”吧。

心灵体验:

尝试把内心字典中的消极字眼全部替换:“困难”替换成“转机”,如不再说“这项工作很困难”,而说“这项工作存在着转机”;“磨难”替换成“旅程”,如不再说“我的人生磨难重重”,而说“我的人生是一场跌宕起伏的奢华旅程”;“遭受”替换成“享受”,如不再说“我遭受了挫折的打击”,而说“我享受着挫折带来的挑战”……这样,你的心态就会慢慢积极起来,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每一个挑战。

情绪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你可以用眼睛看到美丽的日出和缤纷的色彩;可以用耳朵聆听小鸟的啁啾和情人的软语;可以用鼻子呼吸清新的空气,闻到花朵的芬芳……但是,还有一样无形的“器官”,也像眼睛、耳朵、鼻子一样,对你的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别人送给你礼物时,你会说:“我非常开心!”当与朋友分别时,你会说:“我十分难过。”当无依无靠的时候,你会说:“我特别寂寞。”它就是你的情绪。

有些人的情绪就像天气,时时会变化,前一分钟还是阳光明媚,后一分钟就变得大雨倾盆。他们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阀门”,高兴时变得狂喜,觉得任何事都是美好的,任何人都是亲切的,而悲伤时会变得患得患失,认为生活非常糟糕,所有人都成了敌人。情绪就像是我们的传感器,可以将外在的变化传达到内心,再通过情绪反馈出来,显示我们此时此刻在想什么,怎样看待某人某事。然而,很多人却不会关注这些,任凭情绪在我们的体内“胡作非为”,让它给我们周遭的亲人、朋友以及陌生人带来影响和伤害。我们需要表达自己的情绪,也需要管理自己的情绪。

一个理性的人会把每一种情绪都当成生命中的一部分来对待,努力为自己制造好情绪。例如每天醒来时,他都对着镜子中的自己露出一个笑脸,并大声地告诉自己:“今天一定是个好日子,事事都会顺利,处处都洒满阳光!”吃饭的时候,他在“开动”之前会学着感恩:“感谢我的食物,感谢我的生活。”喝水的时候,他想着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因为水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当你把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想象成令人愉快的事,情绪就会发挥无穷的力量。你的笑容增加了,心情明朗了,对待别人的态度也变得不同了,这就是幸福的秘诀——每天保持好情绪!

安东尼·罗宾斯说过:“成功的秘密就在于懂得怎样控制痛苦与快乐这股力量,而不为这股力量所控制。如果你能做到这点,就能掌控自己的人生。”情绪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会给你笑脸;你对它发火,它就会以相同的面孔冲你“吹胡子瞪眼”。当你温和地对待它,细心地观察它时,你会发现它就是一个顽皮的孩子,有时会闹些脾气,有时又十分懂事。我们要学会管理情绪的方法,只有让它处在一种平衡的状态下,我们的生活才能保持平衡。

当可以控制并管理自己的情绪时,你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某种情绪。例如,面对挫折时,有的人选择了自暴自弃,完全不与其抗争;有的人却迎难而上,从黑暗中勇敢地走出来。这种差别就在于他们对情绪的选择,前者选择了郁郁寡欢,后者却选择了积极乐观。试想,快乐、喜悦、平和、勇敢、坚强、热情、希望……有这么多积极向上的情绪等待我们去选择,等待我们去发挥它们的力量,我们还需要把自己“囚禁”在阴影中吗?

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情绪是一股强而有力的力量,总能左右人们的情感。当你感觉到情绪平稳时,一定会觉得做什么事情都得心应手,对待什么人都笑容可掬。不管这些事情是简单的还是困难的,这些人是挑剔的还是和善的,你都不会计较。所以,我们要学会与积极、平稳的情绪为友。当我们能够感受到那种既真实又美妙的力量时,我们的情绪便真正生活在阳光里。那个时候,即便是乌云遮日、风雷阵阵,也无法让情绪随之改变,相反,它会与我们一起,生活在明媚的阳光中。

心灵体验:

在情绪变得糟糕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A.放任自流,一段时间以后也许又会变好的。

B.以暴制暴,不相信自己还能被坏情绪牵着鼻子走。

C.学会放松,尝试着让糟糕的情绪稳定下来。

如果你选择的是C,那么你已经懂得如何应对糟糕的情绪。当然在稳住糟糕情绪之后,你还需要给其一个释放的出口。可以找一些不危害他人与社会的方法进行宣泄,如听歌、练字等。相信你的情绪会在你温柔的对待下慢慢地平稳,最终成为你最好的伙伴。

心境三要素,圆满人生的保证

白居易在《清夜琴兴》中写道:“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诗中人在这种宁静闲适的心境下独坐于密林之中,衬着清凉如水的月光,轻勾琴弦,让流淌的丝竹之声叩响山峦,该有多么惬意。可你是否知晓,勾画出这幅静寂图景的“妙手”,便是心境。

心境,简单地说就是心理环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又持久的情感。它既是情绪产生的根源,又能使人们的行为活动染上它的气息与色彩。

心境不同于心情。心情是一种起伏较大而又短暂的情感,也许前一分钟还是兴高采烈,后一分钟就变得消沉低落。但心境不同,一个人的心境也许会持续几天、几个月,甚至是几年,这完全取决于人们所处的外在的环境与内在追求。柏拉图曾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的确如此,一个人的心境往往能够影响一个人一段时间的心情。生活的境况、工作的成败等外界环境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心境,一个人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也往往导致不同的心境。

在心理学里,一个人的心境主要是由心态决定的。正如无门慧开禅师的一首诗所言:“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一个人的心态好了,心境自然也会闲适而美好,人生同样会随之惬意起来。而我们的心态主要由认知、情感与意向所决定,所以它们是保证我们拥有圆满人生的心境三要素。这三个要素共同构成了我们的心境模式,缺一不可。

认知是心境产生的基础。例如领导交给我们一份工作,我们也许会觉得“这份工作太轻松了”或是“这份工作真是太难了”,这就是我们对工作的认知,正因为人们判断事物的观点不同,也自然导致我们形成不同的心境。这种认知直接传导给心境模式,自然对接下来的其他两种要素产生影响。由此,我们会对这份工作产生不同的情感。如果觉得这份工作很轻松,那么我们的情感必然是:“我喜欢这份工作!我一定能够做好这份工作!”如果觉得这份工作太困难,那么我们得到的情感必然相反。但有时候,情感也会比较“独立”,不会受到认知的影响。例如我们即使觉得这份工作特别难,也依然喜欢做,因为它可能是我们的梦想与愿望。

除了心态和认知,心境的第三个要素就是意向。意向类似于意图,就是指人们对待或处理外在事物的反应倾向,它分为肯定的意向与否定的意向两种。简单地说,肯定的意向就是对事物的接受,而否定的意向就是对事物的躲避或拒绝。例如一份工作无论简单还是困难,我们都想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这样的意向就是肯定的;而我们不想接受这份工作,则属于否定的意向。

心境三要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互相制约,缺一不可。它们有时步调一致,有时又各自“行动”,但无论过程怎样,最终却组成了心境。因此,一个人对生活、对世界如何认知,就导致他产生怎样的情感,最终决定了他对待生活与世界的态度与做法。

追求人生的圆满是每一个人美好又单纯的愿望,而心境恰好成了这个愿望的前提。为了追求这个愿望,人们付出了财富,牺牲了健康,甚至耗尽了所有,但是忘了追求圆满人生其实非常简单——只要保持好的心境便可。好的心境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是需要我们后天去培养的。所以,无论出身如何,境况如何,只要你愿意去培养自己、塑造自己,就可以拥有好的心境和圆满的人生。

心灵体验:

请看这些词语:寒冷、黑暗、肮脏、绝望、罪恶、丑陋、仇恨、腐烂……感觉如何?内心是不是产生了一些消极的情绪呢?再看这些词语:温暖、光明、整洁、希望、善良、漂亮、关爱、新生……感觉又如何?是否从心里产生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呢?

需要记住的是,如果你的心境始终低沉消极,人生也会随之消极,像是看到了第一组词语一样;如果你的心境是安宁乐观的,人生也会随之充满阳光,如同看到第二组词语一样。

生活中心想事成的秘密

你生命中发生的所有事情以及此时拥有的一切都是被你自身吸引而来的,这样的说法你会相信吗?相信很多人都不会信,但这是事实。因为宇宙中有这样一个定律,叫做“同类相吸”,就是说某种物质会吸引与它相同的或相似的物质。对于“吸引”这个词,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正如一块磁铁必然能吸引铁钉、铁丝之类的东西,但绝对不会吸引一块塑料。

看一看身边的那些“明星”人物,他们都吸引了什么?老板的欣赏、同事的佩服、下属的爱戴、客户的满意……他们甚至在各个方面都高你一头。你觉得这些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成功,即使不承认心中的嫉妒,也依旧会觉得眼红。而你呢?你不妨问一问自己:“我能吸引什么?”你或许一直在疑惑:为什么自己始终不能像他们那样成功呢?答案就是:你不懂得吸引力法则,也不懂得心想事成的秘密。其实,生活中就是存在着这种让愿望转化为现实的力量,那些社会上的精英、生活中的强者往往都是通过这种力量到达成功的彼岸的。

一位穷苦的牧羊人领着两个年幼的儿子,以给别人放羊来维持生计。一天,他们赶着羊到山坡前,看见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的头顶飞过,并很快消失在远处。小儿子问他的父亲:“大雁要往哪里飞?”牧羊人回答说:“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他的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极了:“要是我们也能像大雁那样飞起来就好了。”小儿子也跟着羡慕起来:“做个会飞的大雁多好啊!”牧羊人沉默了一会儿,对两个儿子说:“只要你们想,你们也能飞起来。”儿子们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长大以后果然飞起来了。他们就是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

莱特兄弟实现了人类自由飞翔于蓝天的梦想,就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心想事成。这种强烈的愿望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他们吸引过来的是能够实现梦想的一切东西,让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让自己真正心想事成。只要你也能坚信自己有一天会如愿,那么,你也一定会像他们一样,吸引过来一切想要的东西。

有句话说得不错:“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当你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后,内心就会产生一种坚定的信念与强烈的渴望,它们会像磁铁一样,不断地吸引能实现愿望的一切有利因素,让你梦想成真。只要你觉得可能,它就会变成可能。就好像爱迪生发明灯泡一样,虽然失败了几千次,但他还是坚持尝试,因为他始终相信“可能”,相信自己一定能办到。科学家通过对大脑的研究发现,做同样的事情,如果一个人认为他所做的事情有可能成功,那么他成功的机会就比那些认为自己不可能成功的人大很多。

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曾到一所学校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对一个班上的一些孩子说,你们是天才,智商非常高。经过15年的追踪调查,那些被认为是高智商的孩子果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科学家发表言论说:“其实那些孩子们的智力水平很一般,而他们之所以能取得不凡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坚信自己是聪明的、高智商的。在日后的生活中,他们时时刻刻以此为标准来要求自己,并且让自己不断地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心想事成”这句话送给别人是一个美好的祝愿,送给自己也同样美好。心想事成存在于每个人的心底,当我们无比坚信心中所想的事情会实现时,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它就会变为现实。我们不妨给自己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使自己强烈渴望做成一件事或得到某种东西,让内心的“磁石”把外界所有需要的东西吸引到身边,将不可能的事情转化为可能,让自己也能够心想事成。

心灵体验:

你可以试着为自己建立一个短期目标,如把今天的工作全部做完。当你完成了这个小目标时,会产生一种成就感。接下来,你可以趁着这股积极的势头,逐渐扩大自己的目标,并努力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你一定要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一定要相信心想事成的力量。当一步步接近更高的目标时,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并且不断朝着你所想的方向发展。

心灵革命:面对危机中的世界

《2012》是一部关于地球毁灭的灾难电影,讲述世界末日到来时全人类在灾难中挣扎求生的经历。影片中,全球突然出现极其反常的气候变化:强烈的地震、巨大的火山爆发、汹涌的洪水席卷而来,恐慌、骚乱、疯狂、绝望,整个世界陷入永无止境的黑暗中。该片导演罗兰·艾默里奇在回答“为何钟情灾难题材电影”时说:“灾难电影是一种冲突很强烈的电影,它关系着生命的存亡,是你死我活,力量悬殊的一种较量……会让大家警醒,居安思危。《2012》讲述的是一种可能性,如果是真的,人类文明何去何从,地球上的人们又该怎么办?”

如此一部气势磅礴的灾难电影深深地撼动了每一个观看者的心灵。而导演罗兰·艾默里奇的回答又对我们每个人提出了疑问:面对危机中的世界,我们该怎么办?当今世界,我们每天都能从各种途径获得新闻消息,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媒体把外界的种种危险都呈现在人们眼前,这些危险或是自然的,或是人为的。这些讯息迫使我们必须面对外界的危机,必须寻求一种方法来避免走向巨大的灾难。

为此,20世纪最受推崇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教给我们面对危机的方法:洞察自我心灵的住所。他说,我们不能依赖任何人,也不能依赖任何权威或导师,只有我们自己探索,自己洞察冲突的外部世界,才能真正懂得自己,面对整个动荡不安的世界。这名智者反复地告诫人们:如果想看清我们的生活,首先要看清外面世界正在发生什么。如果我们把自己从世界这个整体中割裂开来,对外面发生的任何事都漠不关心,那将会阻碍我们从生命中获得真知,甚至会不可避免地导致更多无止境的冲突。这一切的冲突与矛盾都是因为我们在危机面前不能很好地洞悉自己。

有人可能会想:“外面的世界与我有什么关系?”如果这样想,那么必然无法看清内在的自己。因为外界的画面是我们内心的投影,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舞台中,在舞台上旋转的人不仅仅只有我们自己。蒙田说过:“每个人身上都有整个人类。”如果我们一再地强调独立的个体,而不把全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这样的想法是很危险的。因为外部的世界正是我们内心的投影,我们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种思想都会影响到外界,因而我们每个人都要对此时的世界负责,即使世界有一天面临危险,这也与全人类都有关系。

这个世界仍然是美好的、温馨的,正如一首婉转悠扬的歌曲。而世界中出现的那些危难与不和谐只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太成熟,视野也不够宽阔,因为我们自身所发生的事和内心所想都是组成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如果你从内心中开始走向完美,走向光明,走向没有困难的旅途,那么整个世界必然会跟上我们的脚步,与我们保持一致。

没有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的未来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人们试图寻找一种安全感,但发现任何地方都是有冲突的,除了我们的内心。你的灵魂居住在一片澄澈轻盈的云朵之上,你就栖身在这里,在高高的云朵之上俯视内心的辽阔,脱离了尘世又随时洞察着尘世与自己的内心。从我们的灵魂深处、血液之中开始,把外界与内心的界限消融,我们看清了这个世界,因为“我就是世界”!

心灵体验:

当看到一则有关灾难的报道时,你会想到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A.离自己太远了,与自己没什么关系。

B.洞悉自己,因为世界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世界充满危机,必然会影响到我们每个人。同时,每一个人的思想与行动又会影响整个世界。我们需要把自己与世界看成一个整体,这样才能让世界呈现出最好的样子。所以,当选择B的时候,你就已经开始懂得面对危机中的世界了。

心智是开启财富之门的钥匙

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之一的彼得·圣吉说过:“心智模式是深植于我们心灵之中的,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以及世界每个层面的形象、假设和故事。就好像一块玻璃微妙地扭曲了我们的视野一样,心智模式也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每个人的心智都是不同的,力量也是强弱不一的,正是由于这种不同,我们每个人在获得能量、追求财富的过程中才存在着天壤之别。

一个人的财富之路,一个人的命运之门,无一不是通过心智来开启的。心智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判断,更影响着我们对财富的追求。人们常常会产生这样的错觉,认为自己看到的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认为自己的能力就是极限的能力,认为财富根本不属于自己,认为自己注定是个穷人……这诸多“认为”,都是我们与心智达成了一致,我们认同了它,甚至几乎不会对它产生任何质疑。心智总是让人们相信保留下来的根深蒂固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往往都是由它判断和左右的;心智让人们通过各种感官看到世界,而往往这些看到的、感觉到的东西,很多都是失真的。

你或许会对这番话感到质疑,或许还会有这样的疑问:“穷人为什么会贫穷,富人为什么会富有,难道都是与心智有关?”没错!心智在我们内心深处已经固定成型,我们也甘于按照它的“指挥”生活。

穷人想到的只是如何省钱,他们觉得自己只能赚这么少的钱,衣食住行全靠它,而不会去想该如何运用手中的钱来创造更多的财富。当这些人得到了一部分财富后,又会满足于眼前的境况,开始庸庸碌碌地生活。一旦出现了“经济危机”,他们又会沦为“贫困一族”;而富人的心智正好相反,他们会想如何赚钱,怎样才能赚钱,而不是得到了一点点财富后就守在家里不敢乱动。富人们的心智永远提醒他们:自己生来就是一个富人,不断地奋斗才能赚取更多的财富!

有一个人兜里只剩下一元硬币和一张返回老家的火车票,他走到车站,紧紧地攥着火车票,心里一片茫然: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城市,他却没有安身立命之处。在广播提示火车即将开走的时候,这个人咬了咬牙,做出了一个让他以前完全不敢想象的决定——撕掉了返程的火车票。他用唯一的一元钱买了一支铅笔和一张白纸,开始在车站为人指路。一天下来,他赚了十几元,吃了一顿饱饭。连续几天,他都用这种方法,总共赚了几百元,但他并不满足于此。那时正好是草莓成熟的季节,很多游客想吃新鲜的草莓,可买到家以后,草莓都不再新鲜。他灵机一动想出了办法,用前些时候赚来的钱买了许多小花盆,把草莓连根带果实地种到花盆里。这种新鲜的经营模式让很多游客争相购买,过了不久,他赚了几万元。他想,如果自己在车站附近有个房子就好了,可以存储更多的草莓。于是他租了一个房子,慢慢的,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他雇用了一个伙计,后来又买下了这个房子。经营规模越来越大,最终他拥有了整条街的店铺。

这个人凭借着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敏锐的头脑留在了大城市,正确的心智给他指引了一条获取财富的道路,打开了财富的大门。获得财富很简单,当你深陷于贫困之中时,当你的未来模糊不清时,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的心智出了问题,建立正确的心智模式,才会最快地缩短你和财富之间的距离。

心智是一双无形的手,但它会用无形的力量带给你有形的财富。每一个想要开启财富之门的能人志士都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心智的这股力量,让它尽其所能地为自己获取有价值的人生。获取财富是一门学问,不仅需要我们有敏锐的头脑、果敢的行动力,更需要我们建立完善的心智模式。也许你此时没有太多的资本,甚至说没有任何的资本,但只要你能利用好心智的力量,就一定会创造出无尽的财富!

心灵体验:

无论你此时是穷人还是富人,都可以利用手中的财富进行两项以上的投资。但你要记住: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筐里。在投资的过程中,你要注意不能盲目与从众,保持自己理性的心智,用小小的财富创造更多的财富。投资虽然有风险,但有风险才能有回报,只要你将这种风险的程度降到最小就好。体验这种投资的过程,并体会心智模式的作用,你接下来就可以利用心智模式来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财富了!

释放内在的热量

曾有过这样一篇报道,写的是一名大学生带着捡来的妹妹求学十几年的感人事迹。这名大学生不仅要为自己赚学费,还要孝顺父母。贫寒的生活已经让他没有多余的能力帮助别人,但他还是一心一意地照顾捡来的妹妹。是什么让他义无反顾地选择做这件事?是什么给了他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他内心的热量!正因为内心充满了热量,他才能把这些热量毫无保留地给他人,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真善美。

星云大师曾说:“一个人的内心充满欢喜,他才能把欢喜给你;他的内心蕴藏着无限的慈悲,他才能把慈悲给你。”同样的,一个人的内心充满热量,他才能用热量去温暖身边的人。

我们总是有这样的困惑:钱越来越多,快乐越来越少;沟通方式越来越多,彼此的距离却越来越远;邻里之间越来越近,话却说得越来越少……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这就要问问我们的内心了。我们是不是很少开怀一笑了?面对别人的帮助,我们是不是很少感动了?明明是个小误会,我们是不是将其无限放大了?如果你真的变成了这样,那你的内心一定已经开始变冷漠了。匆匆忙忙的世界,让我们少了许多对他人的关注;忙忙碌碌的生活,让我们没有了询问自己内心的时间。

当我们的内心冷漠了,看人的眼光自然也会跟着冷漠,给人的感觉也是冷漠的,也许我们会给自己找借口说:“我想帮忙,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或是说“自己的日子还没过好,怎么去帮助别人?”如果这样想,你就已经错了。你能给予别人的,并不一定是金山银山,也不一定是钻石珠宝,只要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力量就足够了。也许只是一个灿烂的笑脸一声关切的问候、一个善意的帮忙,就会让对方感受到你内心释放的热量。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在地震中一次次救出学生,自己却不幸遇难的教师;在捐款现场用卖破烂得来的钱捐赠的老人;不顾危险,见义勇为的英雄……他们不仅温暖了别人,同样也带给自己温暖。

由此,我们一定会想到每一年的温情节目——《感动中国》。那些获奖人物的内心充满了爱与温暖,他们正是用自己的热量去温暖他人的心房。

如果你的内心燃着一把火,自然会释放出光与热;如果你的内心已凝固成一块冰,即便是融化了也是零度的液体。心与心之间有这样一种平衡,你送出去什么,自然会收到什么。你把温暖送给他人,他人必然回报你温暖;你把关爱奉献给对方,对方也必然还给你关爱。先让自己的内心充满热量吧,这样才能在温暖他人的同时,也温暖自己的心房。一个内心充满热量的人,生活也会跟着变充实、变丰盈。在这种充实和丰盈中,我们会感觉到精神境界的提升,人生价值得以体现。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才是身心的满足,别让那些身外之物成为冷却你内心的寒冰,心中满足了,世界才会变得丰富多彩。

心灵体验:

你不妨抽一天闲暇时间去体验志愿者的生活,并注意体会自己的感受。例如,在车站附近为他人指路,体会他人一声“谢谢”带给你的温暖;去敬老院照顾老人,用心体会他们对你绽放出的笑脸;去孤儿院与小朋友们做游戏,感受孩子们对你的欢迎……总之,关爱不在乎是否付出金钱,而在于你是否有一颗真诚火热的心,努力地去用你内心的热量温暖他人,你的内心也会越来越充满热量。 ZUmkNhDbII85hfN/d0F5cBYwCK1q999tczzZ/yt0e9uQuUxLBFRz3xUeQ9sI1pt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