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生活的年代正处于两宋交替、金人入侵之时,面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局面,时年20岁的岳飞毅然从军。因在战斗中屡立战功,岳飞逐渐被提拔为中军统帅,成为南宋时期有名的抗金将领。

在绍兴二年(1132年),岳飞率领军队出征,收复了襄阳六州;在之后的第三年,他再次率兵北上,收复了原本被敌军占领的洛阳等地,继而围攻陈、蔡地区,逼近黄河。但因为朝廷既不派援兵,也不拨粮草,此次北伐最终以失败告终。见此情景,岳飞感慨万千,便写出了《满江红》这首千古绝唱。

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

怒发冲冠①,凭栏处,潇潇②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③,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④,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⑤,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⑥。

注释:

①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冠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②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③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④等闲:轻易、随便。

⑤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⑥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北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他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常年率领军队保家卫国,后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死后才得到平反。他在诗文方面也颇有建树,至今有《岳武穆集》传世,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作为《满江红》。

赏析:

这首词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表现了岳飞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极具感染力。

词的上片侧重于抒情。在词人生活的那个年代,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经受着严重的苦难,所以词人在登高望远时不禁“怒发冲冠”,以表达自己对敌人刻骨的仇恨;尤其是当他看到山河破碎、战火纷飞的情景时,心情非常沉重,忍不住仰天长啸,以宣泄内心的痛苦和战斗的豪情。在之后“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两句中,词人表达的主要意思为:自己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了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一样微不足道;如今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却寸功未立,这怎么能不令人伤心呢?词句流露出词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和悲伤。可词人毕竟是豁达之人,也不会因为现在的抑郁而沉沦,所以又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几句既是在缅怀和抒写往事,更是在鼓励自己和勉励世人,传达出积极向上的力量。

词的下片在抒情的同时更侧重于言志,主要表达了词人对敌人的深仇大恨和誓杀仇敌、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壮志以及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在这一部分中,词人以“靖康耻”和“臣子恨”开篇,表明他对于国仇家恨铭记在心,而且报仇雪恨的愿望十分强烈。因为时刻想着国仇家恨,他愿意作为抗敌的先锋,像当年的大汉英雄抗击匈奴那样作战,由此表现出他无畏的斗志和慷慨激昂的情绪。而在最后一句中,词人再一次以热情的笔墨抒发了自己的壮志豪情,使作品显得慷慨激愤,振奋人心。

知识链接:

岳母刺字和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生活的那个年代,国家政局动荡,金兵时常来侵,可国家的当权者腐败无能,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看到这种情景,深明大义的岳飞母亲不断鼓励自己的孩子从军,保家卫国。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投军。临行前,岳母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岳飞以高昂的声音说道。

岳母听了,点了点头,“精忠报国”正是她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于是岳母把这种想法告诉了岳飞,并做好了刺字的准备。岳飞解开上衣,露出脊背,请母亲下针。起初的时候,岳母担心岳飞会忍受不了针刺的痛,可岳飞说:“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岳母听后就先在岳飞背上写了“精忠报国”四个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她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不仅永不退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更铭记于他的心中,他时刻不忘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祖国的誓言和承诺,终于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为历代人民所敬仰。 ww6dl2rul+TiqMpKEqA+wl5Kk8rbN1xadQbTM/GcSQfDkZzj96AW/ojUeSNhCdy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