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代词人苏轼在文学艺术上颇有造诣,可是其仕途之路却几经坎坷。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因为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杭州当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在赴密州任职途中,他因旱灾严重而到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并写了这首出猎词。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①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②。锦帽貂裘③,千骑④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⑤,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⑦。

注释:

①聊:姑且。

②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擎着苍鹰。

③锦帽貂裘: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这是汉羽林军的穿戴。

④千骑:形容从骑很多。

⑤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说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郎赦免魏尚的罪呢?这里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

⑦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借指西夏。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诗词、书法、绘画几乎无所不通。其诗清新豪健,其词开豪放一派,其文词汪洋恣肆,其书法自创新意,尤以行书、楷书见长,其画主张神似。有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一等称。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赏析:

这是苏轼在密州出猎时写的一首豪放词,作品抒发了词人立志报国的豪情壮志,表现了他豪迈的气概和博大的情怀。

词的上片主要叙述出猎时的情景,“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写词人突发少年情怀,向梁代的张充那样,左手牵着猎犬、右臂举着苍鹰,出城打猎。写这首词的时候,苏轼不过四十岁,之所以在这里自称“老夫”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同时也显示了其桀骜不驯的个性,为全词定下了豪放的感情基调。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词人主要写了出猎时的热闹场景,他说跟随自己出城打猎的卫士人数很多,每一个都威武豪壮,看到这样的情形,全城的百姓也都跟着去看自己如何去射虎擒狼。在这里词人以“千骑卷平冈”和百姓的追随极言打猎的人多和场面的宏大,也显示了太守深得百姓爱戴的蕴意。在最后的两句中,词人更是以三国时孙权射杀老虎的故事自比,彰显出其非凡的豪壮之气。

词的下片主要抒写自己的雄心壮志和报国之情。在一开头,词人就直接点出,自己被这种报国的激情所感染,纵然是满头白发,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表现了词人虽然被贬但没有因此而沉沦,反而时刻想着报国杀敌,由此流露出其豪壮气概和博大情怀。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词人借用《史记·冯唐传》中的典故,以魏尚自比,表达出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新任用的强烈情感。在最后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词人以“天狼”暗指入侵的西夏军队,并以掷地有声的语句表现了自己老当益壮、坚定不移的报国豪情与决心。

知识链接:

冯唐解救魏尚的故事:

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在镇守边关时屡建奇功,后来因为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而被削职,并被捉拿下狱。

不久,南北边塞频频出事,军情紧急。

当时有个叫冯唐的老郎官对魏尚的遭遇十分同情,于是想办法接近汉文帝寻找机会想为魏尚求情。一次,他终于找到了机会,趁着和汉文帝闲聊的时候说起了廉颇、李牧等历史上有名将领的英雄事迹,汉文帝听后,叹气说:“现在匈奴逞强,屡犯边塞,如果廉颇、李牧尚在,我以他俩为将,还怕匈奴吗?”

魏尚大声说道:“陛下就是得了廉颇、李牧,也不一定就会重用他们。听说在这些贤将所处的年代,国君都很重视他们,不会因为他们犯下的一些小错误而责怪他们,可如今呢?云中太守魏尚在守卫边疆时立下了汗马功劳,就因为在报功中敌首相差六个而被关进监狱。其实魏尚的这些过失,同他的功劳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如果陛下这都不能宽容,又怎么算是求贤若渴呢?”

汉文帝刚听后很不高兴,可想了想,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就下令派冯唐到狱中释放魏尚,让他官复原职,立即出镇边疆。 jqFInmCSwlpI3ZrfjxXNIemx4cxs6xqeqLTv97OWTH9PG2V1oPx42ED1SbVxcv2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