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唐诗宋词元曲·导读本(下册)
唐彩云

第一卷 宋词 第1章 豪放抒怀词:渔家傲·塞下秋来

宋朝时期,国家内忧外患十分严重,自从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后,连年侵宋,宋军在几年内几次败北。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奉命镇守西北边疆。

在镇守军营期间,他有感于边塞征战的生活,写下了几首名为《渔家傲》的词,每首都以“塞下秋来”为首句,这便是其中广为流传的一首。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①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②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③起。千嶂④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⑤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①塞下:边塞,边疆。

②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③连角:军中的号角。

④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

⑤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成。燕然,即燕然山,相传东汉窦宪率兵将匈奴军队赶到了离边塞三千余里的地方后,登上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一生曾任参军、知州、司谏、礼部员外郎等职,从政期间,他刚正清廉,力主改革,因此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后病逝于徐州,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他在诗词方面颇有成就,今有《范文正公集》传世,其中以散文《岳阳楼记》和词《渔家傲》最为有名。

赏析:

这首词以边塞独特的风光和其艰苦生活为描写内容,表现了戍边将士浓郁的乡愁和敬忠职守、报效祖国的精神,作品风格豪迈,情感沉郁顿挫,常被称为“宋代边塞词之冠冕”。

词的上片紧扣“风景异”这三个字,主要描绘了边地荒凉的秋景。开头的第一句,词人就点出了地点和时间,“塞下”和“秋”说明地点是在秋天的延州塞下,这里的风光与内地的秋天相差很大。接着词人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简单的几笔就形象地勾勒出荒凉凄清的边塞景象:北雁南归、四面边声、孤城紧闭。同时,词人借“衡阳雁去无留意”移情于物,以此反衬边塞地区的荒凉。而“四面边声连角起”则是从听觉方面来写边塞风光,边塞军营特有的边角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战斗和死伤,由此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在这偏远冷清的边塞军营,只有一座紧闭的孤城,这就写出了战争生活的艰辛和战局形势的严峻。

词的下片由景及情,既表现了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和思乡之情,也流露出词人和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保卫祖国的壮志豪情。词人和将士们奉命戍守边城,时间一久难免思念家乡,然而功业未就,又怎么能这样回去呢?思念家乡本是戍边战士常有的感情,可这首词并不只写了这种感情,而是更加突显了“燕然未勒”,这就使人领略到了边关战士高度的责任感和宁愿承受个人痛苦也不忘保卫国家的献身精神。“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通过景物和声音的渲染,使得情感的表达更为凝重了。在最后,词人以苍凉厚重的笔墨写出了“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样的句子,不禁令人感慨,残酷的现实和崇高的责任感交织在一起,便是导致将军白头征夫难归的主要原因。

知识链接:

范仲淹及其词:

词自五代以来,一直以婉约为正统风格,以抒写艳情为主要内容,而范仲淹的这首《渔家傲》却一反常调,用词这一形式来真实地反映边塞生活,风格豪放,情感悲凉沉郁,有着极大的开创性。词人能写出这么有特色的作品,与他的生平经历是分不开的。

范仲淹自幼孤苦贫寒,勤奋自学,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才考中进士,得以入朝为官。后来因为为人正直、体恤百姓疾苦,敢于直言进谏而遭到奸佞小人的排挤和诬陷,几次被贬。在官场生涯中,他曾常年驻守于边塞地区,但也正因如此,才对边塞的风土人情非常熟悉,对于边塞从军的艰苦生活、行军打仗的残酷和艰辛体验颇深,所以他的边塞词中总是洋溢着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和慷慨悲凉的韵味,很有感染力。可惜他在军中所写的几首名为《渔家傲》的词多数已经散佚,如今只剩下这一首了。 i3NrqtvYAr8q+g12d0tbwWS8A1EJqEAIgv6iVJwC7t62Q3wewiA5L0DRXoUviFF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