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白领蓝领,把脉新生存本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论你是白领、灰领,还是蓝领,最重要的是本领。丘吉尔说过:“没有永恒的文凭,也没有永恒的地位,只有永恒的价值。”

寒冬来了,金饭碗也有不保的一天

裁员并不可怕,如果自己有完善合理的职业规划,并且时刻为未来的远期发展目标做好准备,具备了市场青睐的技能和才干,你就能保住自己的工作,甚至获得提升。

今天,你被裁了吗

工作需谨慎、谨慎、再谨慎,努力、努力、再努力,否则,昨天看别人抱着纸箱走出总部大楼,明天可能就轮到你清理个人物品打车回家。

Maria所在的外贸公司专门从事五金进出口贸易。今年夏天,公司业务量明显不如往年同期,办公室里气氛压抑,大家都忙着在网上寻找新客户,可是依然创下了一个月出2个柜的“历史新低”。9月份时,有传言说老板在斟酌是裁员还是削减工资,同事们自发商议,想倒班,每人上半天,减轻公司压力。

经济不景气,裁员风威胁职场。有人会怀疑,经济状况真的那么糟吗?还有人会说,我们公司一向稳定,不会牵扯到裁员问题。那么好,我们就选择一家标本企业着眼,来看看你丢掉饭碗的可能性。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78年,由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创办的爱迪生电灯公司。1892年,老摩根出资把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汤姆逊—豪斯登国际电气公司等几家公司合并组成通用电气公司,开始了其辉煌的发展之路。通用电气公司是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器和电子设备制造公司,产值占美国电工行业全部产值的1/4左右。自道·琼斯工业指数1896年设立以来,通用是唯一一家在指数榜上屹立了112年不倒的公司。

俗话说,疾风知劲草,可在2008年这股强势“金融风暴”面前,劲草也折腰。

《华尔街日报》用两个中心词完全一致的偏正短语来描述当前形势:“全是裁员,大量裁员。”

美国总统大选没能刹住裁员风,过去长达一年的经济危机为裁员潮爆发攒足了力道,而不久前信贷市场陷入停顿,毫不客气地给这21世纪头一场失业潮踢了临门一脚。

此次信贷危机一度被认为是华尔街大鳄们又一次玩弄公众感情的花招,可是当公众把视线集中在商界的标杆、在企业界享有很高地位的通用电气公司时,无数颗心开始做自由落体:通用电气商业票据现在的利率比几个月前高出04个百分点。这区区04个百分点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通用电气的收益会直接减少36亿美元,因为这涉及通用电气大约900亿美元的商业票据余额!30年来,通用首次不再提高派息,同时还将本年度收益预期下调了约1/5。

通用公司拥有极佳的稳定性,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借贷,然后以较高的利率将借来的钱贷给其他公司。这类短期低成本贷款期限通常为一个月,主要用来帮助销售商弥补收、付之间的资金缺口。可以说,这种商业票据就是公司财务的润滑油,润滑着金融体系的各个环节,维持着经济体的顺畅运转。

现在市场急剧收缩,贷款机构不愿意在此时把钱投入市场,平添风险,甚至连摩根斯坦利之流的知名公司都在试图回避商业票据市场。我们看到,以通用电气的巨大影响力,即使借到钱,也要为其付出额外的代价!要知道,通用可是少数跻身AAA级公司的大公司,是美国工业的基石。

通用尚且如此,小公司更何以堪?

如今,金融风暴有愈演愈烈之势。2008年以来,美国企业接连倒闭,仅银行就倒闭了十几家,密苏里州休姆银行、明尼苏达州第一诚信银行、堪萨斯州哥伦比亚银行信托公司……甚至连老牌金融巨头雷曼兄弟都血溅华尔街。除非整个市场一夜回暖,否则普通公司很难拿到周转资金,就算非常幸运能得到现金,也要付出高额利息。

这种高压力借贷成本,不是任何人都能承受的,有多少公司能拥有通用电气这样的财务缓冲实力?要想抵消借贷成本增加,公司就得削减固定成本。企业最大的可压缩成本是哪一部分呢?人力!也许昨天雷曼的员工抱着纸箱走出总部大楼,明天就该轮到你清理个人物品打车回家。

饭碗年年有人丢,但是今年丢饭碗的会特别多。奉劝各位职场精英要谨慎、谨慎、再谨慎,努力、努力、再努力,毕竟在失业潮里逆流而上找工作,不是什么简单的事。

七招助你领先半步,洞察裁员先机

突然知道自己被裁了,的确是件令人感到沮丧的事情。24小时走人,补偿一个月工资,失业半年,这几乎是绝大部分被裁员工的真实生活写照。但是如果你能早人一步洞察裁员先机,就可提高自己的安全系数,避免被裁。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信贷危机阴云不散,疲弱的消费需求令企业难以维持雇员数量,无论是亚洲、欧洲还是美洲,员工们在不同的地域同时感受到了裁员的威胁。

经济状况好的时候,裁员基本上属于有眼的子弹,管理层指哪儿打哪儿,换言之,其针对性、目的性都很强,可当经济危机使公司面临生存威胁时,裁员一事成了擦枪走火,不时蹦出几颗跳弹,你的老板都不知道这颗子弹下一分钟跳向哪儿。在变幻莫测的经济形势前,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即使前一分钟你被老板叫进屋里单独面谈说你和前脚卷铺盖走人的家伙们不同,你也不要掉以轻心,搞不好下一个被炒的就是你——不是老板说话不算数,老板也不是中世纪的巫婆,守着水晶球就能知道天下动态,也许仅仅是一条迟到的信息,就能将他之前的决定全盘推翻。

下一个被炒的是谁?会不会是我?公司弥漫着裁员的恐怖阴云,最可怕的不是一定被炒,而是你究竟会不会被炒——心理恐惧更能杀伤神经,这就是为什么日本藏头露尾的小制作恐怖片永远比好莱坞漫天飞肠子的大片更恐怖。

与其闭上眼睛痛苦等待那把不知何时落下的裁员之刀,不如勇敢睁开眼睛看看公司状况,分析当前形势。以下七招可以帮你在裁员的血雨腥风中洞察先机,独步职场,自行安排进退。

1 菜鸟是第一牺牲品。公司裁员时,在新员工和老员工之间无疑会选择前者。前者经验少,资历尚浅,裁去新员工不会对公司结构产生影响;而后者经验丰富,人事关系结构相对复杂,若要裁减,必先三思。

2 吊车尾者风险大。不是说老员工就可以抱着安然的心态坐观裁员风波,裁员的目的是减少公司支出,用最少数量的员工创造最大的收益,所以员工创造的劳动价值必然成为很重要的参考指标。那些总是完不成工作的人要注意了,尽快展现你的能力吧,否则在这场人员结构优化的风暴里,你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个出局者。

3 如果你本来有能力增加人手,但突然间你的老板让你延缓招人,而你们公司网站上的招聘信息也由十几条缩减到了几条,那么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你所在的公司有裁员的先兆。

4 看一看你手头的工作是比过去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你的同事们每天是在忙着工作还是悠闲地喝茶,是否有人被要求或接到通知离职。毫无疑问,工作量也是衡量裁员风暴是否到来的风向标。

5 留心是否有项目支出开始减少。一个机构一旦开始借减少活动来缩减开支,下一步必然会从项目相关人员身上做文章。你可以从那些裁减开支的细节加以思考,并估算一下这股“缩减风”什么时候会吹到自己身上。

6 听听“小喇叭广播”。公司里的小道消息总是传得特别快,四面八方的消息之风都能透过各个办公室间厚厚的墙壁吹到你耳边。此类传言固然不能全信,然而可以斟酌参考,权当开拓思路。

7 终极裁员警示灯是业绩。你可以通过查对预算来判断公司的状况。一家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会动手裁员的一个重要信号是业绩不好。如果你的公司非但没有实现预算,还到了动用资金储备的地步,说明公司的经济状况已经非常糟糕了。这就好比家里为了渡过难关拿出了定期存折,艰难程度不言而喻。

身在经济危机年,你心中必须要有一个底线:每个人都有被裁掉的可能。

你可以回避现实、自我催眠说倒霉的不会是你,但事实是非常残酷的,在华尔街生存了158年的老牌投资银行、美国第四大证券公司雷曼兄弟都会跑去申请破产保护,你还能奢望有什么公司能强大到绝对在金融风暴中屹立不倒、保证不裁员吗?

同时你也要坚信,公司会裁员,但不是所有员工都要被裁掉,金融风暴早晚会过去,老板一定会保留骨干准备经济回暖后打翻身仗。只要你踏实地好好干,体现出你的价值,没有哪个老板会傻到先把一员得力干将毙掉。经济危机下的裁员就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让公司人员自动优化,让公司结构自动瘦身。

说到底,在金融危机这场裁员风波中,真正能决定你去留的还是你自己。

苦劳不值钱,功劳才被认可

有些人常常误以为工作努力的人,即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应该得到嘉奖或加薪的鼓励。殊不知,这样的想法正是你不被老板认可,也极有可能被裁掉的重要因素。

在职场工作与在部队打仗一样,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著名管理学家和培训师吴甘霖说:“在现在的工作中,你是否发现有这样的现象——领导安排同样性质的一件事情给两位员工去做,其中的一位每天提早上班、推迟下班,连星期六、星期天都不休息,弄得身心憔悴,愁眉苦脸。但是,由于他没有达到要求,领导对他总是很不满意,甚至还严加批评。另外一位员工,从不加班加点,只是每天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好,每天报告给领导的都是好的消息,领导对他总是笑脸相迎,经常表扬,最后将他提拔。”

其原因是什么呢?读完下面的故事你就明白了。

瑞秋与佩林在同一部门——销售部做销售助理。两个刚来到新的工作岗位的年轻人都跃跃欲试,工作都很积极卖力。但以后的事情则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

一天,瑞秋预约的一个客户按时来到公司,找到正在忙碌的瑞秋。此时的瑞秋正低头埋在一大堆客户资料中,焦头烂额地分类,看到已经到来的客户,才想起这宗早已预约好的签单业务。

瑞秋满怀歉意地请客户来到洽谈室,这才发现应该复印的文件和资料以及产品说明书都还没有准备好,不禁大惊失色,连声道歉,匆忙跑去复印。等一切准备就绪后,瑞秋发现客户已经十分不耐烦了。

当瑞秋向客户介绍产品的性能时,才发现在慌乱中,他把产品说明书复印错了。这次客户没有再等待,而是直接转身离去了。

佩林第二天也有一个签单业务,她按照预约的时间,笑容可掬地站在洽谈室门前等待客户的到来。客户没有迟到,但还是对佩林的等待多少有些意外。可以看得出来,这种被重视的感觉让客户心里很满意。

接下来佩林不慌不忙地打开文件夹,里面的产品资料、使用说明、文本合同一应俱全。佩林有条不紊地一项一项地向客户介绍产品的情况,并把近期公司举行的优惠活动详细地告诉了客户,并站在客户的角度提出了一些非常有益的建议。

最后,佩林对客户说:“听说贵公司最近又要在西雅图开设一个分公司,我想,贵公司一定在短期内还要引进我们公司的设备。如果您愿意的话,可以在这次订货中一起购置所需设备,这样不仅可以因数量多而有更多的优惠,而且可以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装运费用,你看怎么样?”客户显然是动心了,马上给总公司的负责人打了电话,当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将最初要订100万美元的货物增加到了200万美元。

佩林因为一贯都把每项工作都做得很圆满,而被提升为部门经理,并得到了公司的嘉奖。

其实瑞秋工作并没有偷懒,他和佩林一样卖力,但他因为糟糕的结果而受到了批评,而佩林因为拿出了让公司惊喜的结果受到了公司的器重。

我们在职场中,脑子里千万不能有这种思想,你安排我做这件事,我就做这件事,我只对事情的过程负责,我不对结果负责。但公司真正想要的绝不是做事的过程,公司要的是做这件事的结果!从事同样的一份工作,结果才是考核优劣的重要标准。工作不仅要去做,更要做成、做好。人们不仅看苦劳,更要看功劳。联想集团有个很有名的理念:“不重过程重结果,不重苦劳重功劳。”经常反省“我究竟做到了什么”才是对工作负责的态度。苦劳固然使人感动,但只有具备“结果思维”、能不断创造功劳的人,才有得到更好的发展,才不会在危机重重的今天被裁掉。

快鱼吃慢鱼,你选择哪条鱼

“大鱼吃小鱼”不时髦了,“快鱼吃慢鱼”成了职场的流行语!

公元207年,曹操率领军队出征辽河流域的乌丸族首领蹋顿单于。到达今河北易县后,谋士郭嘉对曹操说:“用兵贵在神速。现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战,军用物资多,行军速度就慢,如果乌丸人知道我军的情况,就会有所准备。不如留下笨重的军械物资,轻装上阵,以加倍的速度前进,乘敌人没有防备时发起进攻,就能大获全胜。”曹操依郭嘉的计策办,部队快速行军,直达乌丸人驻地,乌丸人惊慌失措地应战,结果一败涂地。

林彪也很注重战争中时间的作用:“时间是一种力量。有时作战增加一个营、一个团都不能解决问题,而提早一个钟头就可能解决问题。如果你进攻,就把敌人抓住了;如果你退却,就能摆脱敌人。在这种情况下,争取一个钟头抵得上一个团、一个师的力量。”速度对执行的成败很可能起到关键作用,硅谷流行一句话,“速度是神,时间是鬼”。

“快鱼吃慢鱼”是思科CEO钱伯斯的名言,他认为“在信息经济时代,大公司不一定能打败小公司,但是快的一定会打败慢的”。中国人对这句话一向甚为痴迷,也许是跟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关系。中国人对“快”字情有独钟,美好的东西往往跟“快”联系在一起:快活,快意,快人快语,乘龙快婿,快刀,快马,眼疾手快,多快好省……甚至“痛”碰上“快”都不痛了。

在铁路要提速、咖啡要速溶、邮政要快递、吃药要速效的“快餐社会”,更快一步成为竞争准则。总之,快,就是好事;“快鱼吃慢鱼”就是四海皆准的真理。

1992年金秋,上海街头梧桐叶黄了,诱人的糖炒栗子满城飘香。某晚,酒足饭饱后,长住上海的温州乐清五金机械厂朱厂长逛街去了,他把这种消闲称为“跑信息”,或者说“捡钞票”。拐出延安东路就是热闹非凡的大世界,一家食品店门口排长队买糖炒栗子的人们引起了朱厂长的条件反射。这些年来,朱厂长悟出了一条发财真理:“凡是人群密集的地方,一定有财神爷在微笑。”

朱厂长开始仔细地观察,他发现急于尝鲜的上海人买了糖炒栗子后,都咬着、剥着吃,而常常又把栗子内核弄得四分五裂,一副狼狈相。“能不能搞个剥栗器?”他迅速画出了剥栗器的草图,材料用镀锌铁皮,成本每只015元,出厂价030元。10分钟后,朱厂长推开了商店主管室的大门,向主管推出了自己的创意。主管认为:这是一项发明,顾客肯定欢迎,不过,上市要越早越好,希望朱厂长在两个月之内保证上市。朱厂长笑了:“两个月?我一个星期后就送上门。”主管不相信:这审批、核价什么的,没两个月怎么行呢?当晚,传真将剥栗器草图传回了朱厂长在温州家乡的工厂,一副模具两个小时就出来了,冲床开始运转。3天后,一卡车剥栗器涌进了上海,大大小小商店门口的糖炒栗子摊主都成了朱厂长的经销商。

朱厂长在商场的成功得益于其聪明的头脑,以及他抓住机会后能以最快的速度来执行的能力。曾任温州市委书记的董朝林说:“温州人看到有钱可赚,第二天就弄台机器运转起来。机器可以放在家里或朋友的仓库里,行了再盖厂房,厂房大了才请管理人员。要是在其他地方,半年也论证不下来。”正因为温州人的“快鱼”精神,才创造了温州的辉煌。

日本著名企业家盛田昭夫说:“我们慢,不是因为我们不快,而是因为对手更快。如果你每天落后别人半步,一年后就落后了一百八十三步,十年后就是十万八千里。”

有时间紧迫感应成为员工的基本习惯,执行力强的员工,会像朱厂长一样把时间进度当做核心指标来看待,一旦晚于预定时间,就会感到有压力、有紧张感,于是开始加班加点,投入更多的资源,或者是采用创新的方法。总之,无论如何也要想尽办法来追赶进度。相反,执行力弱的员工,缺乏时间进度的强烈意识,即使晚于预定时间也无所谓。

职场如战场,战机稍纵即逝,时间也是生产力。你的反应速度将决定你在公司中的地位。因此,对作为员工的你来说,“最理想的任务完成期是昨天”。对老板交代的工作,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处理,争取让工作早点完成,让老板放心。否则,下一个被裁掉的可能就是你。

职场菜鸟充电升级全攻略

职场如战场,真正懂得方圆之道的人,在职场上方能游刃有余,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职场审时度势;在形势不如意时,可以全身而退;在上司与下属之间,可以左右逢源。

勇敢对职场“冷暴力”说“不”

面对职场“冷暴力”,难道我们只能乖乖就范、憋屈致死吗?不一定!我们可以以刚克柔、以阳克阴。

人的个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鼓励,特立独行的人越来越多。当个性鲜明的员工们聚集在一起,融合将变得越来越困难。多数情况下,正如一个日本传播学家所言,我们就像一个个封闭的容器互相碰撞,缺乏内心的交流。当面对利益冲突时,伤害往往是第一选择。

小晴来医药公司的时间不长,发现公司里派别林立。小晴生性腼腆,不善言谈,没多久就落到孤立无援的境地。同事们都在聊天,看她过来,欢笑声戛然而止;找她的业务电话,前台不愿给转接;去后勤打印文件,文秘都爱答不理。小晴不能犯错,别人出了问题,都会有同事帮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小晴工作上出点儿小失误,立即小事化大,尽人皆知。小晴感到孤立无援,仿佛成了多余的人。

小晴是个典型的职场“冷暴力”受害者。

职场“冷暴力”如今已不再是一个新鲜词。随着社会发展,人际关系复杂化,几十年前职场同仁之间拍桌子、对骂之类的短兵相接少之又少,取而代之的是职场“冷暴力”。职场“冷暴力”一词指上司或群体用非暴力的方式刺激对方,致使一方或多方心灵受到严重伤害。它主要体现在让人长期饱受漠视、讥讽,甚至被停止日常工作。职场“冷暴力”在实际使用时花样百出,边缘化、打入冷宫、故意放假、架空、调换岗位等,让你“冰冰凉,透心凉”,却苦于抓不到对方整你的实际把柄——人家毕竟没把刀架在你脖子上吧?如果你忍无可忍、愤而辞职,那“施暴者”们可要击掌庆贺,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职场“冷暴力”会使人产生职业倦怠,从心灰意冷到无奈离职。正因为其伤人于无形,所以成为职场倾轧中最受欢迎的武器,使用率颇高。2008年整个经济形势很不乐观,企业为了减轻巨大的生存压力,多采用裁员、减薪的方式。但是新的《劳动合同法》规定,若是主动裁员,公司需支付高额赔偿金,减薪则更是触犯众怒的,如果产生劳资纠纷,企业非常被动。于是,一些企业用职场“冷暴力”的方式变相辞退员工。

珠海某企业的王云虎等5位职工,因工厂效益不好被通知放假4个月,全部从厂内的宿舍搬出去住。当他们放完假回来后,工作内容竟然变成了割杂草。他们很不满,提出请假,公司以他们“工作时间私自离开岗位”为由,按旷工处理,使他们不得不黯然辞职。

某房地产公司的销售部经理小黄,几个月前为了一个工作方案和上司争吵起来,上司当场冲他大吼:“咱俩谁是领导?听你的还是听我的?”会议结束后,郑勇找到上司赔礼道歉,上司口头上原谅了他,但是从那以后,本该他做的事,上司安排给其他人做;以前应该由他参加的会议,也没他的份。最近,他竟然被“提升”为“销售部顾问”,不与业绩挂钩,拿死工资。小黄这才明白,自己被“高高挂起”,失去了实权。

面对职场“冷暴力”,难道我们只能乖乖就范、憋屈致死吗?不一定!我们可以以刚克柔、以阳克阴。《劳动合同法》就是职场上的专门对付“冷暴力”的法宝。

对于职场“冷暴力”中的转移工作岗位、边缘化的情况,要看是否构成《劳动合同法》规定下的违约行为,因为员工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是应该享有劳动权的,单位应该为劳动者提供劳动条件,不得随意变更合同内容。如果构成了违约,员工可以到劳动部门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获得补偿或者恢复岗位。

如果单位安排劳动者工作的环境和条件恶劣,存在安全隐患或漏洞,有可能给劳动者的安全带来威胁;或者劳动者的工作环境与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不符,劳动者都可以以此为理由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因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像王云虎等人遭遇到的情况,用人单位随意强行给员工“放假”或“停工”,属于剥夺了劳动者的工作权利,让劳动者失去赖以工作的基本条件,因此可视为未提供劳动条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第(一)项的规定,劳动者依照本法第38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在劳动合同中,一般都会有约定工资构成,例如规定是作为销售岗位,一般收入为固定工资加提成,员工有通过劳动获得提成的权利。如果劳动者曾经工作有成效,而公司在有业务的情况下却不给安排事务或很少安排事务,在一定条件下属于剥夺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在法律上,要看有没有构成违约,安排能力范围内的工作,还要看双方的信任关系是否存在,通过仲裁,如果能够恢复岗位最好,如果不能恢复岗位,则应给出更高的补偿。

职场“冷暴力”会使人产生各种心理不适,出现压抑、郁闷等不良情绪,最终反映在工作中就是职业倦怠,甚至离职,给受害人带来的是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伤害。尝试与人沟通,打破同事对你的屏蔽,如果不成功,也不要软弱承受,以法律为武器为自己讨回公道。无原则地忍,只能让职场“冷暴力”越来越张狂,让自己越来越受伤。

是小鸟,但不是出头鸟

不遭人妒是庸才,但你锋芒太露,就会成为一只挨打的小鸟。记住了:枪打出头鸟,你不可以和那些心存嫉妒的上司相拼。

有成语曰“锋芒毕露”,锋芒本是刀剑的尖端,它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干。

古人认为,一个人若无锋芒,那就是庸人,所以有锋芒是好事,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在适当的场合显露一下既有必要,也是应当的。然而,锋芒会刺伤别人,也会刺伤自己。想想看,当你将所有的目光和风光都抢尽了,却将挫败和压力留给别人,那么别人在你的光芒的压迫之下,还能够过得自在、舒坦吗?也因此,有才却不善于隐匿的人,往往招来更多的嫉恨和磨难。曹植锋芒毕露,终招祸殃,文名满天下,却给他带来了灾祸,这难道是他的初衷吗?他只是不知道收敛罢了。因此,在职场中,要防止盛极而衰的灾祸,必须牢记“持盈履满,君子竞竞”的训诫。

古今中外许多事实证明,功高震主时,往往也是失宠之日。不在乎被比下去、重视人才、超凡脱俗的上司毕竟是凤毛麟角。在大多数人的心中,都或多或少藏着嫉妒的鬼火,一旦你的光芒太过耀眼,你的功劳太过卓著,上司在你身边,会觉得自己暗淡无光,更会有地位被你动摇的联想,就很自然地会将你视为竞争对手、心腹大患。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富凯是一位生性爱挥霍的人,他的生活充满着奢华的宴会、漂亮的女人及笙歌艳舞。富凯精明干练,是国王不可或缺的左右手,因此在首相马萨林去世时,他满心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继位者,没想到国王竟决定废掉首相的职位。富凯怀疑自己已失宠,因此他决定策划一场前所未有、最为壮观的宴会来讨国王欢心。

当时欧洲最显赫的贵族以及最伟大的学者都参加了这场盛大的宴会,莫里哀甚至为这次宴会写了一部剧本,并亲自表演。宴会上的佳肴珍馐令客人们大开眼界,富凯为了向国王致敬而聘人制作的音乐流泻其间。宴会一直延续到深夜,宾主尽欢,除了国王,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最令人赞叹的盛事。

遗憾的是,富凯的地位并没有因这场奢华的宴会而获得提高。第二天一早,国王就下令逮捕了富凯。不久,富凯被控窃占国家财富,他被送进一所与世隔绝的监牢,在单人囚房里度过了人生最后的时光。

富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很简单,因为国王傲慢自负,他希望自己永远是众人瞩目的焦点,永远高高凌驾于臣民之上。他无法容忍任何人在任何方面超越自己,掩盖了他的王者光芒。然而天真的富凯却抢尽了主子的风头,用这种方式向国王示好,无异于自取灭亡。

也许上司某些方面不如你,但你仍得注意:当面说话不要咄咄逼人,不要冷嘲热讽;私下说话也不要品头论足、旁敲侧击;更不要让上司当众出丑,不能收场。如果你的行为直接损害上司的形象时,那你就成了一个蔑视上司的人,一旦上司对你心生厌恶,那么你的处境就不妙了。

一个人有才华固然很好,但在合适的时机运用才华而不被或少被人妒,避免功高盖世,才是更大的才华,这种才华才能使自己事业有成而又不会给自己带来危害。所以,凡事当留有余地,不要锋芒毕露、咄咄逼人。

当然,你也许会说,如果不加表现、不露锋芒,不是永远没有人知晓了吗?其实只要一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你把握住这个机会,并做出过人的成绩来,大家自然就会知道你、赞赏你。这种表现本领的机会不怕没有,只怕把握不牢,只怕做出的成绩不能令人特别满意。你如果已经具有真实的本领,就要留意表现的机会,如果还没有真实的本领,就要赶快准备。

总之,你要把所有的精力和聪明才智集中到扎扎实实做事上去,靠成绩证明自己,而不是一味地表现自己。无论你胸中燃烧着多么强烈的欲望,都要让自己看起来平静如水,你的沉稳、老练将为你的优秀加分。

巧干胜过蛮干,做事要多动脑筋

没有思考的行动是蛮干,缺少行动的思考是幻想,只有敏锐缜密的思考与及时到位的执行力恰到好处地结合,我们才能获得成功。

有些主管整天踱来踱去、骂这骂那,书桌上的公文及资料却堆积如山,似乎有忙不完的工作。若是你有事情,他会很不耐烦地转头说:“我很忙。”在你问题尚未说出前,他就给你来个下马威。的确,他是很忙,但这种忙碌是否具有实质意义呢?

相反,有的人将每件事都处理得井然有序,不管公司内外,大大小小的事他都能迅速地处理好,并且让人一目了然,甚至有时还悠闲地表现出幽默和情趣。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资质是差不多的,聪明人常常会在工作中运用正确的方法,他们善于思考、善于琢磨,在找到高效的方法之后,才会采取正确的行动。

勤于思考是成功者身上一项重要的素质。思考能带来命运的转机,不肯思考的人很容易停滞不前。

从前有个奇异的小村庄,村里除了雨水没有任何水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村里的人决定对外签订一份送水合同,以便每天都能有人把水送到村子里。有两个人愿意接受这份工作,于是村里的长者把这份合同同时给了这两个人。

得到合同的两个人中叫艾德的立刻行动起来。他每日奔波于1里外的湖泊和村庄之间,用他的两只桶从湖中打水运回村子,并把打来的水倒在由村民们修建的一个结实的大蓄水池中。由于起早贪黑地工作,艾德很快就开始挣钱了。尽管这是一项相当艰苦的工作,但是艾德很高兴,因为他能不断地挣钱,并且他对能够拥有两份专营合同中的一份而感到满意。

另外一个获得合同的人叫比尔。令人奇怪的是,自从签订合同后比尔就消失了,几个月来,人们一直没有看见过比尔。这点令艾德兴奋不已,由于没人与他竞争,他挣到了所有的水钱。那么,比尔干什么去了?他做了一份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并凭借这份计划书找到了4位投资者,一起开了一家公司。6个月后,比尔带着一个施工队和一笔投资回到了村庄。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比尔的施工队修建了一条从村庄通往湖泊的大容量的不锈钢管道。

比尔想到,这个村庄需要水,其他有类似情况的村庄一定也需要水。于是,他重新制订了他的商业计划,开始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村庄推销他的快速、大容量、低成本并且卫生的送水系统,每送出一桶水他只赚1便士,但是每天他能送几十万桶水。无论他是否工作,几十万人都要消费这几十万桶水,而所有的钱都流入了比尔的银行账户中。显然,比尔不但开发了使水流向村庄的管道,还开发了一个使钱流向自己钱包的管道。

从此以后,比尔无忧无虑地生活着,而艾德在他的余生里仍拼命地工作。

一件事情的处理方法有很多,而每一种处理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果善用大脑,仔细思考,就会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正如送水可以有多种方式:自己挑水,把牲口作为运输工具,和其中一个合伙人合作……比尔就是在众多的方法中,通过思考,采取了最佳方案——寻找投资人,将生意做大,最终取得了成功。他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

在工作中,要战胜困难,取得理想的效果,思考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对每一个行业的每一个人来讲,都应该在行动开始之前,在心里对事情有个预测,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需要花费多大人力和物力,做了这样的预测,你就可以有目的地支配事情的发展或掌握资金的动向和使用时机。如果事前没有详尽的计划,就会在事情进行到中途时,猛然发现缺少什么或根本不可行,结果浪费了人力、物力,使行动失败。

思考是一个很简单的概念,但它的意义就不那么简单了。关键的一点,就是用脑。用脑可以预测未来发生的事情,用脑可以减少行动的盲目性。

将一半时间用于思考,一半时间用于行动,无疑是人才的成功之道。不懂得运用思考这一“才能的钻机”的人,是难以挖掘出丰富的智慧矿藏的;不善于思考的人,就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享受到创新的乐趣。赢得一切、拥抱成功的关键,在于你能不能积极地思考、持续地思考、科学地思考。

跳槽时代,我们更需要忠诚

公司究竟期望什么样的员工呢?老板的回答只有一个:我们的标准是德才兼备,德为先,忠诚比能力更重要。

跳槽是每个职场人士都必须经历的,有些人通过跳槽进入了更好的企业,获得更高的薪水,也获得了职业的提升。所以,也可以说跳槽是获得职业发展的一种手段。然而,对处于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人来说,频繁跳槽是不可取的。虽然每个人都有权利寻求自己最合适的工作以及最佳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但这的确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有些人为了某些利益,不仅到竞争对手那里工作,而且带走了原公司大量有价值的资料,这不仅极大地损害了公司的利益,而且还伤害了公司其他员工的情感,严重地影响了其他员工正常工作的心态。

跳槽,这种高流动率,被一些管理理论家认为是忠诚度下降的一种表现。

一位人力资源部经理说:“当我看到申请人员的简历上写着一连串的工作经历,而且是在短短的时间内,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他的工作换得太频繁了。这样频繁‘跳槽’的人,不能给人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一个什么工作都做不长久的人,让人想到的不会是公司的问题,而是他个人的问题:第一,他的工作能力值得怀疑;第二,他对企业的忠诚度值得怀疑;第三,我不能肯定他会在我的公司做得长久。所以这样的人,我们在录用时顾虑就比较多。”

频繁地换工作并不能代表一个人工作经验不丰富,也不能说明他忠诚度一定低,但是,频繁“跳槽”的确会给人一种不良的感觉。

不要小视忠诚,没有忠诚,一个人真的寸步难行。忠诚会让一个人得到朋友甚至敌人的尊敬,因为忠诚是人性的亮点。

卡特是一家金属冶炼厂的技术骨干,由于企业改变发展方向,他准备换一份新工作。

凭着先前企业在本行业的影响力和他自身的能力,卡特决定去全美最大的金属冶炼公司应聘。

负责面试卡特的是公司负责技术的副总经理,他对卡特的能力没有任何挑剔,却向他提出了一个让卡特失望的问题:“我们很高兴你能加入我们公司,你的资历和能力都很出色。我听说你原来的厂家正在研究一个提炼金属的新技术,而你也参与了这项技术的研发。很巧,我们公司也在研究这门新技术,你能够把你原来厂家研究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告诉我们吗?你知道这对我们公司意味着什么,这也是我们聘请你来我们公司的原因。”那位副总经理说。

“你的问题让我十分失望,我很理解市场竞争需要一些非常手段,但是我不能答应你的要求,因为我有责任忠诚于我的企业,尽管我已经离开了它。”

卡特身边的人都为他的回答感到惋惜,因为这家企业的影响力和实力比他原来的企业要大得多,在这里获得一份工作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但卡特放弃了这个绝好的机会。

就在卡特准备寻找另一家公司时,那位副总经理给卡特来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这么说:“年轻人,你被录取了,做我的助手。不仅是因为你的能力,更因为你的忠诚。”

每个公司都需要卡特这样的员工,你只有成为这样的人,才能受到公司的重用。无论在哪个公司,你都应该保守公司和老板的机密,对公司的各种事情都不能随便传播,一定要守口如瓶。

忠诚最大的受益者是你自己,从古至今,没有谁不喜欢忠诚的人。领导需要忠诚的下属,产品需要忠诚的消费者,每个人都希望有忠诚的朋友。员工忠诚于自己的公司,忠诚于自己的老板,与同事们同舟共济、共赴艰难,将获得一种集体的力量,他的人生将变得更加充实,事业也会更有成就,工作就会成为一种人生享受。其实一个人的能力中,知识只占了20%,技能占了40%,态度也占了40%,而一个人最重要的工作态度之一就是忠诚。

相反,那些表里不一、言而无信的人,整天陷入尔虞我诈的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在上下级、同事之间玩弄各种权术和阴谋,即使一时得以提升,取得一点成就,但终究不是一种理想的人生,最终受到损害的还是自己。

无论你现在准备跳槽,还是已经跳槽,都不要忘了:在今天,忠诚仍是职场话题的主旋律,即使是当今这个盛行“跳槽”的时代,我们也需要忠诚。

竞争激烈,主动才不会被扫地出局

拿破仑之所以在战场上能不断取得成功,是因为他懂得冲锋、冲锋、再冲锋!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每个机会都会有许多人竞争,要想把握机会,必须学会主动出击,积极推销自我。

积极主动,不做“按钮”式员工

主动给自己加压,任何努力都有回报,或许在你默默地“表现自己”的时候,你的老板已在一旁微笑着注意你了。

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公司是老板的,我只是替别人工作。做得再多、再出色,得好处的还是老板,与我没什么关系。”

存在这种想法的人很容易变成“按钮”式员工,他们天天按部就班地工作,缺乏活力与主动性,有的甚至趁老板不在时就没完没了地聊天、上网,或者做些与公司无关的事情。这无疑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自毁前程。

在西方国家,有句谚语说:“你看见主动自觉的人了吗?他必定站在君王的身边。”的确,主动的人才可以得到赏识,自觉是他通向成功的通行证。当主动成为一种习惯时,我们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让主动成为习惯,你将因此受益无穷。

美国一位年轻的铁路邮递员,和其他邮递员一样,用陈旧的方法分发着信件。大部分信件都是邮递员凭不太准确的记忆挑选后发送的,因此,许多信件往往会因为记忆出现差错而耽误几天甚至几个星期。于是,这位年轻的邮递员开始寻找新办法。他发明了一种把寄往某一地点的信件统一汇集起来的方法。就是这一件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成了他一生中意义最为深远的事情。他的图表和计划引起了上司的广泛注意。很快,他获得了升迁的机会。5年以后,他成了铁路邮政总局的副局长,不久又被升为局长,从此踏上了通向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总经理职位的路途。他的名字叫西奥多·韦尔。

做出一些突出的成绩来,尤其留意一些额外的责任,关注一些本职工作之外的事——这就是韦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作为一名员工,不应该抱有“我必须为老板做什么”的想法,而应该多想想“我能为老板做些什么”。

成功的机会是不会白白降临的,只有积极主动工作的员工才有获得更多好机会的可能。如果你总是只有老板注意时才有好的表现,那么你永远也无法达到你想要的成功。如果你能够做到的比老板期望的还要多,那么你就永远不用担心会没有机会。在任何一个公司里,那些不必老板交代就自己找事做的员工,那些接到任务时不会找借口的员工,那些永远也不问“怎么办”而是自己主动克服困难的员工,就是老板心目中最优秀的员工。在有升职机会时,老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些人。

每个老板都认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会导致不同的工作表现和工作结果:自动自发工作的员工,会勇于负责,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往往能够发挥创意,出色地完成任务;而没有自动自发意识的员工,则墨守成规、裹足不前,凡事只求符合公司的规则。他们告诉自己,老板没有让我做的事,我又何必插手呢?又没有额外的奖励!正因如此,许多公司都有意识地把自己的员工培养成对待工作能够自动自发的人。

英特尔前总裁安迪·葛洛夫应邀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毕业生发表演讲的时候,提出以下的建议:“不管你在哪里工作,都别只把自己当成是名员工,应该学会努力适应,把公司当成是自己开的一样。事业生涯除了自己之外,全天下没有人可以掌控,这是你自己的事业。如果你能把‘主动、主动、再主动’的态度贯穿工作的始终,那么你就能拥有一种全新的生活高度!”

职场打拼,敢于走自己的路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究竟是在走自己的路呢,还是在走别人的路?自己走的路是自己说了算,还是别人说了算?

丰子恺先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回,我画了一个人牵了两只羊,画了两根绳子。有一位先生教我:‘绳子只要画一根。牵了一只羊,后面的都会跟来。’后来留心观察,果然如此。雷同,赶鸭子的人把数百只鸭子放在河里,不用绳子系住,鸭群自能互相追随,聚在一块。上岸的时候,赶鸭的人只要赶上一两只,其余的都会跟上岸。”

联系职场中的各种现象,我们就会发现,很多人都有从众的心理。有些人选择工作、经营投资、应对困境时,并非根据个人能力、特长,也不独立思考,而是一味地随波逐流,哪儿热就奔向哪儿,哪种方法最火就用哪种。

从众,其实质就是一个人因受到群体的影响,最终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现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随大流。从众通常表现为在认知事物、判定是非的时候,多数人怎么看、怎么说,自己就跟着怎么看、怎么说,人云亦云;多数人做什么、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什么、怎么做,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个人若一味盲目地从众、跟风,就会失去判断力。能否减少盲从行为,运用自己的理性判断是非并坚持自己的判断,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分水岭。

有一位雄心勃勃的商人,听说外地招商引资,就“顺应潮流”到该地投资了上千万。两年之后,他把所有的钱都亏掉了,最后空手而归。

朋友问他:“你当初为什么要到那里去投资?”他说:“那时候,很多同行都争先恐后地去了,大家都认为那里的投资条件优越,大有发展前途。如果我不去的话,担心会丧失了发展的机会。”

商人陷入了一个怪圈:别人都去做了,我必须赶快跟上。职场上有这样的说法,同样的一个创意、一条新路,走第一的是天才,走第二的是庸才,走第三的是蠢材,走第四的就要入棺材了。

职场中,许多“聪明人”最容易陷入盲从的误区。这样做的人还误以为:“看我多机灵,不落后于他人,别人刚这么做,我就也这么做了。”身为职场人士,我们不能只注意自己做了多少工作,还要关注这些工作带来多少成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绩效。如果沿着一个错误的方向,老是跟在别人后面走,可能会付出很多无谓的努力,或被吃掉,或被淘汰,只有找到一个新的方向和思路,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如果一味地从众,一味地屈服,个人就不愿开动脑筋,也就不可能有所创新。其实,人在考虑自己的决定时,一定要客观地分析可能产生的结果,不必完全依赖外界因素,也不要盲目地迎合别人。不要顾忌别人是什么样子的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担任各种角色。做适合自己的工作,扮演自己能够适应的角色,这才是成功的基础。

我们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有所创新,那么就一定要摆脱盲目从众、过分屈从的思维方式,善于独立思考,对事情保留自己的看法。不走寻常路才是你脱颖而出的捷径。

告别“独行侠”时代,你才可以“笑傲江湖”

侠客罗宾汉一度是英雄主义的象征,但同时也被赋予了更多的个人主义——独行侠式的人物。或许在过去,这种个人英雄主义还有生存的空间,但在高度协作的现代社会中,“罗宾汉式”的人物已遭到历史的淘汰。

工作中,有人自视甚高,以为做事“舍我其谁”。他们喜欢单干,如高傲的“独行侠”一般,以自我为中心,极少与同事沟通交流,更不会承认团队对自己的帮助。

有人也许会有疑问:有些天才就是特立独行的,他们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伟大的成就有时候就是需要别具一格啊!是的,在一些领域里,具有非凡天赋和付出超人努力的人会取得巨大的成就,比如凡·高和爱因斯坦。但是再有才华的人取得的成就也是以前人的成就为基础的,而且在企业里,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取得长期成功的,苹果电脑的创始人之一史蒂夫·乔布斯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美国航天工业巨头休斯公司的副总裁艾登·科林斯曾经评价乔布斯说:“我们就像小杂货店的店主,一年到头拼命干,才攒那么一点财富。而他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赶上了。”

乔布斯22岁就开始创业,从赤手空拳打天下,到拥有2亿多美元的财富,他仅仅用了4年时间。不能不说乔布斯是有创业天赋的人。然而乔布斯因为独来独往,拒绝与人团结合作而吃尽了苦头。

他骄傲、粗暴,瞧不起手下的员工,像一个国王高高在上,他手下的员工都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他。很多员工都不敢和他同乘一部电梯,因为他们害怕还没有出电梯之前就已经被乔布斯炒鱿鱼了。

就连他亲自聘请的高级主管——优秀的经理人、百事可乐公司饮料部前总经理斯卡利都公然宣称:“苹果公司如果有乔布斯在,我就无法执行任务。”

对于二人势同水火的形势,董事会必须在他们之间决定取舍。当然,他们选择的是善于团结员工和员工拧成绳的斯卡利,而乔布斯则被解除了全部的领导权,只保留董事长一职。对于苹果公司而言,乔布斯确实是一个大功臣,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如果他能和手下员工们团结一心的话,相信苹果公司是战无不胜的,可是他选择了“独来独往”,不与人合作,这样他就成了公司发展的阻力,他越有才华,对公司的负面影响就越大。所以,即使是乔布斯这样的出类拔萃的开创者,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公司也只好忍痛舍弃。

事实上,一个人的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团队的成功才是最大的成功。对每一个职场人士来说,谦虚、自信、诚信、善于沟通、团队精神等一些传统美德是非常重要的。团队精神在一个公司、在一个人事业的发展过程中都是不容忽视的。

松下公司总裁松下幸之助访问美国时,《芝加哥邮报》的一名记者问他:“您觉得美国人和日本人哪一个更优秀呢?”这是一个相当尴尬的问题,说美国人优秀,无疑伤害了日本人的民族感情;说日本人优秀,肯定会惹恼美国人;说差不多,又显得搪塞,也显示不出一个著名企业家应有的风度。

这位聪明的企业家说:“美国人很优秀,他们强壮、精力充沛、富于幻想,时刻都充满着激情和创造力。如果一个日本人和一个美国人比试的话,日本人是绝对不如美国人的。”

美国记者十分高兴:“谢谢您的评价。”正当他沾沾自喜的时候,松下幸之助继续说:“但是日本人很坚强,他们富有韧性,就好像山上的松柏。日本人十分注重集体的力量,他们可以为团体、为国家牺牲一切。如果10个日本人和10个美国人比试的话,肯定可以势均力敌,如果100个日本人和100个美国人比试的话,我相信日本人会略胜一筹。”美国记者听了目瞪口呆。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这一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每个人的精力、资源有限,只有在协作的情况下才能达到资源共享。

单打独斗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只有懂得合作的人才能借别人之力成就自己,并获得双赢。朋友,你想成为真正的笑傲职场的“大使”吗?那就彻底告别“独行侠”的角色吧。

职场生存发展的四种方略

步入职场,就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老板、同事,而你要想游刃于职场就必须具备应对“特色”老板、同事的技能。一旦掌握了这种技巧,你和老板、同事相处就不再是件难事。

升职,找准“职场宝典”

循规蹈矩是不能创造升职机会的,因为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不断地寻找和创造机会才能达到升职的目的。

对于员工来说,获得升职加薪即使不是唯一的目的,也是至关重要的。但主动要求升职加薪,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尴尬与紧张的事,并不能轻而易举地做到。有过这类经验的人,都能体会到下面三种心理负担:

第一,万一被拒绝了怎么办?

第二,应怎样开口?而他又会怎么说?

第三,如果他采取刻意挑剔的举动,该怎么办?

这三种心理负担,使所有有意要求升职加薪的人望而却步。

其实,升职加薪不必张口就说“我要升职,我要加薪”,用迂回政策向老板提出,反而更有效果。下面几点也许会让你有所收获。

1 掌握多方面技能

在过去,只要你成为自己所处理业务范围内的专家,就不会担心公司有一天会舍弃你,但今天的职场人士需要掌握多方面的技能,这样当遇上公司削减经费或裁员时,你也有能力兼任不同职位的工作。

今时今日,公司最重视的是那些“面面俱到”的员工,因为他们既具有专门技能,同时又可灵活地应付其他方面的工作。如果你能够表现出参与团体工作、学习新技能和胜任不同岗位工作的能力,那么你就有了升职加薪的资本。因此,在拥有专门技能的同时,切记:不要让老板以为你的能力仅仅局限于此。

2 机灵变通

倘若公司不愿直接加薪,员工也不妨考虑一下其他途径来为自己争取更多利益,比如分红、股票期权、晋升机会、年假、灵活的工作时间、培训机会,等等。这些虽然比不上加薪直接,但从中也能获得不小的收获,实际上也如同得到一定的薪金回报。

3 趁热打铁

所谓趁热打铁法,就是在最有利于升职加薪的时机提出要求。比如,你刚刚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刚刚突破了某种推销“瓶颈”,刚刚引进了某种足以令公司节省大量开支的生产方法或生产工序,等等。此时你就可以巧妙委婉地提醒老板关注你所取得的成绩,这样就会给他留下较深的印象,他便很难拒绝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趁热打铁抓住机会确实是个有效的方法。

4 超过老板的期望

在工作中,如果你完成的每一项工作都达到了老板的要求,那么你可以称得上是一名称职的员工,你不会失业,或许可以得到升职加薪,但你可能永远无法给老板留下深刻的印象,永远无法成为老板的重点培养对象,也永远无法在公司中达到你事业的顶点,也永远不会实现持续的升职加薪。只有超过老板对你的期望,你才能使他眼睛一亮,才能让他在遇到一些高难度工作的时候想起你,给你一个锻炼的机会,为你的升职加薪创造宝贵的契机。

5 辞职不干

很多专家对这种方法的效能一般都给予积极的评价。它最适合薪资结构不够明确的中小型私人企业或外资企业的员工采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采用这种方法的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达到目的,发挥出该方法的效用。如果你是一位工作表现突出的员工,而且老板又意识到你的非凡能力,你在公司的地位或作用举足轻重,采取这种方法将可能让你顺利获取成功,但是这种方法恐怕只能用一次,下不为例。因为用多了这种伎俩,当老板觉察之后,他会觉得你在要挟他,他就不会再买你的账了。

倘若你是一位一直都表现平庸的员工,则不要轻易尝试这种方法,因为老板巴不得你走,既然你自己提了出来,他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把你淘汰掉,他还会说这是充分尊重你的个人意愿,让你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因此,只有当你拥有另一份待遇更好的工作机会时,才可使用这种“威胁”手段。

远离派系斗争,远离职场“天敌”

作为职场中人,不管你看不看得惯,办公室内总有潜在的派系斗争。这种争斗就是你的职场“天敌”,令你身心疲惫,应对它的最好办法就是敬而远之。

小王进市场部不久,就发现在这个十来个人的部门里,有一个三四个人的小圈子。这几个人干活相互之间特别默契,但对这个圈子外的人则多少有点不配合,有时甚至暗中使绊。部门经理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那个圈子的核心人物的影响力似乎比经理还大。这些天,那个圈子里的大林中午有事没事跟小王套近乎,昨天问他父母是做什么的,今天问他有没有女朋友。当他知道小王现在还没有女朋友时,马上表示愿意为小王当“红娘”。小王知道大林是想拉自己“下水”,成为他们那个圈子里的人。小王有些犹豫:如果自己不进他们那个小圈子,今后自己在工作中难免会遭到刁难;如果进入他们那个小圈子,自己又从心里厌恶这种拉帮结伙的行为。他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在现代职场上,很多公司都存在着两种组织形式。在一个公司内部,由上至下,有总经理、部长、部门经理和普通员工,这种组织形式像个金字塔形,它是有形的和正式的。但在这种组织形式之外,在公司内部还同时存在着另一种形式的组织,即像小王所在部门的由几个人组成的小圈子。这类小圈子虽是无形的和非正式的,但是,它对公司每个员工产生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不亚于正式、有形的组织。比如,一个人在办公室过于积极或过于落后,一些同事就会排斥他,在工作中给他制造障碍,这就是那个非正式和无形的组织产生的作用。

人们常说关系网,也就是说人际关系像张渔网;是渔网就有经有纬,有纵有横,缺了哪方面都不行。如果把正式的、有形的组织形式比做纵向的“经”的话,那么,这种非正式的、无形的组织形式则是横向的“纬”。如果你在工作中,眼睛光盯着老板,只注意工作中上下级这种纵向的关系,而忽视与同事之间这种横向关系的话,那么,就很难搞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如果与同事搞不好关系,你就很难做好自己的工作。

我们无法选择办公室政治环境,既然身在其中,就该调整心态,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工作为重。

在单位里每天都有许多工作要做,如果把精力放在应付同事之间的矛盾斗争上,那么你将很难完成自己分内之事,而且还会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长此以往,你将很难在工作中做出更大的成绩,这对你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

因此,当同事之间矛盾重重并伴随着一系列的派系斗争时,你不用烦恼,也不必感到痛苦。要知道同事之间出现矛盾斗争是很正常的,你应当正确对待这种矛盾斗争,不论这种矛盾斗争激烈到何种程度,你都要以工作为重,也就是一切从工作出发,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为了工作,应该多与谁接触,就和谁毫无顾忌地来往,用不着担心另一位同事的看法。这样,你的所作所为便显得自然大方。

这样一来,你是否觉得轻松多了呢?一切从工作出发,一切以工作为重,可以使你更少地卷入公司复杂的派系斗争中。这样你就可以更好地完成工作,使自己不断创造更多、更好的业绩,同时你的做法也会让上司对你格外欣赏,他们会认为你是一个正直、能干的下属,而且你还不会得罪其他派系之中的任何一位。

切忌因为害怕被卷入同事的纷争之中,而不敢放开手脚去做自己的工作。如果你缩手缩脚地行事,那么你不但不能完全置身事外,同时还可能失掉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

摆正自己的位置,永远不抢上司风头

做事要勤奋,但勤奋要用对地方,否则就会与其他人的工作重叠,可能引起与他人的矛盾。

你是否遭遇过上级领导的不公平对待,只因为你将某一问题直接汇报给高层领导;或者你提出一些见解得不到上司的重视后,便越级向高层领导汇报?

越级报告是人际交往中的非正常现象,这样做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误会和怀疑,使直接领导认为自己的一些权力受到威胁。因此,越级是职场生存大忌,既得罪了顶头上司,高层领导也可能会为了你的顶头上司而出卖你,到最后你两头不讨好。

马林和王立是同一部门的普通工作人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精明果断,办事能力颇强。但该部门的主管却拖拖拉拉,优柔寡断。对此,心高气傲的马林早就颇有微词。公司向该部门下达了新的业务指标,主管反复考虑,瞻前顾后,一直无法提出具体的计划和方案。心怀不满的马林直接向总经理打报告,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案。而为人低调的王立选择跟主管共同商量,拿出相应的对策和方案。在王立的启发下,主管凭借自己丰富的实战经验,很快提交了一套同样出色的方案。最终,公司采纳了主管的方案。不久,主管获得提升,王立在他的推荐下,接替了他原来的位子。怨气冲天的马林很快离开了公司。

马林忽视了一点:在很多情况下,主管的能力不一定比下属强,但这不能改变主管与下属之间的从属关系。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无私地奉献给主管,马林可能认为这样太冤了,心理上难以平衡。事实上,只有主管得到提升,你才能有出头之日,你在紧急关头及时“救驾”,你的主管会从此视你为得力干将,对你另眼相看。一有机会,你得到提升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越级越权,企图盖过上司的风头,在上司的上司那里表现自己,这种行为会严重损害到部门主管的感情,给自己以后的晋升带来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除非万不得已,千万不要越级。公司像一部复杂而精密的机器,每一个部件都在固定的位置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以保障整部机器的正常运转。但是有的人为了突出自己,老是喜欢搞越级活动,这些人大多对自己的顶头上司有某种不信任或者不服气。这样做的后果是扰乱了公司的正常工作程序,造成人为的关系紧张,反而影响了工作效率,更会影响自己的晋升之路。

在与上司的工作关系中,除了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更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职责权限,做到“到位而不越位”。

“到位而不越位”讲的是个“度”的问题,具体工作时要遵守以下几点:

1 明确工作职责

进入某一岗位,需要弄清楚自己日常扮演的角色、应当履行的职责、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职责范围的事、能替领导做主的事,一定要做到位;做不了主或处于权限边缘的事,不要“越位”做主,但有向领导做出提醒的义务,忘记提醒,应视同工作没有做到位。

2 分清内、外事物

在其位要谋其政,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便要小心谨慎,尽量少插手或不插手。当然,不排除有些上司会下放自己的某些权限,把本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一些工作交给值得信赖的下属去做。此时,作为下属,一定要认真细致,全力以赴,发挥自己的水平去努力做好。应当注意的是,必须由上司自己亲自委派你干这项工作,一般情况下不要主动要求,以免上司认为你插手太多,有越位之嫌。

3 雷池不可轻越

遇到自己不熟悉的工作时要多请示,否则,往往会不自觉地造成越权行为,好心办错事。雷池不可轻越,万事谨慎为先。

只要注意以上几点,你就能够在陷阱重重的职场森林中得以自保,进而提升自我,获得事业的成功。你必须记住的是,上司永远是上司,下级永远是下级,上下有序。

管理的关键在于管“心”

古人有云:动人心者莫过于情。情动之后心动,心动之后理顺。现代管理者必须懂得,管理的关键在于管“心”。

某外企的副总经理由于动辄指责下属,深为下属所厌恶,为此该部门人心散漫,上下级间关系紧张,致使工作配合不力,效率低下。一天,该副总经理的顶头上司——总经理怒气冲冲地走进办公室,无视副总经理的存在,指着制订工作计划的一位部门经理说:“写的什么计划?”这时,那位经常指责下属的副总经理却适时站了出来说:“是我要他这样写的,责任由我来负!”

从此以后,气氛完全变了,副总经理虽然如同过去那样动辄厉声指责下属,但下属对副总经理的态度与从前大为不同。因为,他们意识到:副总经理是在为他们着想。

经过此事后,总经理也更加信任这位副总,并对他说:“你早该这么做了!”

很难想象,对上司存在厌恶情绪的员工们会拧成一股绳,为组织的发展披肝沥胆。可以说,员工对于组织的前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是为了整个组织事业的开展,还是为了个人的发展,上司一定要懂得一些收买人心的技巧。特别是当人心散漫时,要将一颗颗零散的心凝聚起来,让下属全心全意效力。

笼络人心时要注意以下方法:

方法一,充当下属的保护神。

作为下属,当意外事情发生时,最期望得到的就是上级的支持和庇护,上级的安慰会使下属感到无比的满足,使他愿意向上级敞开心扉,表露心迹。这种下属对上级的无限信任,是上级领导做好工作所必需的。

有的领导在工作不顺利时,难免会发发牢骚,并将责任推给下属,这样的领导自然无法获得下属的尊敬。一位愿意承担责任的领导,必然能赢得下属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方法二,制造困境,送出真情。

我国是一个注重“仁义道德”的国度,“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被奉为做人的准则。没有人会对自己的恩人下毒手,曹操手刃恩公的典故其实是历史的杜撰。当你在下属中拥有良好的人缘和口碑时,就算你的老板,也很难撼动你的地位。

收买人心,自然就要以心换心,将心比心。金钱和利益可能暂时有效,却不能让别人感觉到欠了你的人情,他会认为你在假借公司利益为自己牟取私利。如果用真情换取别人的真心,真正对别人有所帮助,特别是在别人处于危难之时,出手相助,这样的行为就可为你赢得一个“死党”。从此,你做的任何事,他都会举双手赞成,并且全力以赴地执行。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的管理,实在是轻松、愉快的一件乐事,而不再是人人头痛的难事了。

方法三,小事之中见真情。

假如你是一个大公司的领导者,你会过问每一个下属的饥寒冷暖吗?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

但是,这并不是说关心下属的冷暖是不重要的事情。相反,你应该适时、适当地做一些细致入微的事情,使下属能够充分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心,这不会占用你太多的时间,而所取得的效果却往往出人意料、令人鼓舞。如果你总是摆出一副官架子,遇到不愉快的事就露出满脸的不高兴,不屑于做或根本不情愿去做小事,那么,你的下属就会对你怀有成见,就会与你离心。

在处理一些小事的时候,如果你处理得不合理、不恰当,下属们也会轻视你,因此千万不要忽略对一些小问题的处理。作为一个上级领导,如果连一点小事都不愿做,或者连一点小事都做不成,便会威信扫地。一个连小事都做不好的人,又如何做大事呢?

遭遇“职场暗算”,防守不如反攻

在职场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人,你在前面做事,他在后面捣鬼,而你并没有得罪他。不仅如此,他还会利用一切机会来排挤你、诋毁你。如果我们不幸遭遇了类似的“职场暗算”怎么办?那就让我们看看“过来人”的经验和教训吧。

小人难缠,就给他点甜头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争夺属于自己的食物,各自纠缠不休,这时小人就会出现在你的身旁。

这个世界充满了太多的诱惑,而太多的诱惑就有了太多的追逐。在追逐欲望的过程中,每个人的人性都将得到洗礼。高尚还是卑鄙,君子还是小人,在利益面前都会图穷匕见,而小人正是为自己“打算盘”的人。他们抛弃自认为的包袱——道德,不达目的不罢休。

王芳与苏小是很好的朋友。她们从高中到大学都是同学,现在又是同事,缘分之足、友谊之深实在少见,所以两人都很珍视这份缘分。近来,公司要在她们部门选拔一位中层领导,消息传开后,大家托关系、找门路,都希望自己入选。但后来传出内部消息,最热门的人选是王芳,她能力强,为人也不错。

几天后结果下来了,令大家吃惊的是,中选的不是王芳而是苏小。大家想不通是怎么回事,但王芳最明白。原来,在苏小得知最佳人选是王芳时,暗下决心,一定要把王芳挤掉。她明白,如果搞公平竞争,自己不是王芳的对手,只能靠小动作取胜。于是,苏小四处活动,在上级面前极尽献媚之能事,除夸大自己的能力外,还处处给领导一个暗示——王芳有许多缺点,不适合这份工作。这么多年的相处,苏小对王芳可以说是十分了解,找点她的毛病轻而易举,再稍微添油加醋,王芳的出局在所难免。

友情能做什么?在苏小的眼里,友情的用途就在于关键时刻用来牺牲,可以换来前程,换来晋升。

小人就是如此,做事做人从不循正道,而以邪恶的手段来达到目的:他们喜欢造谣生事而另有目的,并不是以造谣生事为乐;他们喜欢挑拨离间,为了某种目的,他们可以用离间法挑拨同事间的感情,制造不和,好从中牟利;他们喜欢拍马奉承,在上司面前说别人的坏话;他们喜欢阳奉阴违,谁得势就依附谁,谁失势就抛弃谁;他们踩着别人的肩膀向上爬,利用你为其开路,而你的牺牲他们是不在乎的,甚至落井下石;只要有人跌跤,他们会追上来再补一脚;他们喜欢找替罪羊,抓一个人来背负原本自己犯下的罪行,逃脱责任,溜之大吉。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不免会遇到一些给你穿“小鞋”的小人,他或许要靠踩着你的肩膀往上爬,或许要靠欺骗你达到他的目的,或许仅仅是因为嫉妒就想排挤你。而聪明的人在与小人打交道时,一般都不会轻易招惹小人、得罪小人,他们知道小人招惹不得、得罪不起。招惹或得罪了他们,本来好好的事业,被小人一陷害,结果就会不堪一击。论实力,小人并不强大。但他们不择手段,什么下三烂的招数都可能使出来。纵使赢了小人,也会付出代价,惹得一身腥。小人得罪不起,与其硬碰硬,不如来点软的,正所谓“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在一个对外贸易公司里,玛索为人非常正直,几乎所有人包括领导在内都曾受过公司里小人的诋毁,唯独玛索是公司中幸免的人,因为他有一套对付小人的办法。

有一次,公司老总派玛索前往国外和外商洽谈一个重要的合作项目,并告诉他说:“你要用人,公司职员随你挑选。”

玛索回答道:“我没有其他过多的需要,只是请求让尼亚与我一起同行。”这个要求倒是把老总给弄糊涂了。因为尼亚在公司的狡猾和贪婪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他不仅喜欢抢风头,还喜欢争功名,总之,小人的特点全在尼亚身上体现出来了。

玛索看着一脸疑惑的老总笑着说道:“这次谈判对公司来说很重要,我在外需要公司内部给我提供大量信息和全力支持,这件事要是做好了,事情也就成功了,本来尼亚就插手了这件事,现在难保他不眼红,就怕他暗中作梗,那样岂不坏了大事?要是我把他放到自己的眼皮底下,派他点用场,分他点功名,就能堵住他的嘴,再则他还是很精明能干的,也并非一无是处……”

老总听后明白了玛索的用心良苦,知道玛索给尼亚机会表现自己,更是给尼亚甜头,让尼亚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于是连连点头称赞。

也许你看过也经历过一些不公平的事,许多正直的人不屑于和小人为伍,最后却栽在这些小人手上,甚至一败涂地。玛索对待小人的思路和方法确实值得职场中人借鉴和学习。

正因为你给那些小人一点点软的、甜的,自然会化那些招式于无形。同时,也会让你在职场中如鱼得水。

与“红人”过招,多留几个心眼

不可低估老板身边的“红人”,虽然他们不能说一句顶一句,但对老板有很大的影响力。在工作中,我们固然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也要给“红人”让道,别让自己不明不白地倒下。

“你还要辩解?你给我出去!”

站起身,推开椅子,明华公司经理助理陈东往会议室门口方向走去。坐在会议桌正前方的经理,看着他的背影,怒气再度被挑起:“你出去了,就不要给我回来!”关上门,陈东没有回头,老板也没有挽留他。陈东心灰意冷,跟了老板五年的“革命情感”,此刻竟薄如一纸,禁不起这么点口水之争。

这也许只是一场无法预料的擦枪走火,陈东毕竟为公司的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甚至是老板身边不可或缺的人物。可是再坚定的“革命情感”都经不起红人的挑拨。若不是陈东经营顶撞刘畅——老板“钦点”的亲信、公司当前红人,陈东也不至于落到如今的地步,含“怨”离开公司。

作为称职的员工,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能力工作,但那些不努力工作的“红人”则不一样。

他们没有真本事,空闲时说东家长、西家短,忙时这也不是,那又不行。不过,他们倒是有个“优点”,有事无事经常加班,以引起老板的注意和伺机向老板进行汇报,肆意夸大自己的功绩,将别人的辛劳当做自己的垫脚石。万一哪个职员不小心提前泄露了最新“研究成果”,消息还飘进他耳朵里,被剽窃的几率基本是百分百。

说白了,红人是钦差大臣,就差没个旗号。红人把大老板的话当做圣旨,成为大老板的爪牙,大老板让他监视谁,他就监视谁,没让他监视谁,他也监视谁。他的一切行动都是代表大老板。

红人奉行的宗旨是:老板的利益神圣不可侵犯,没有什么职业道德的说法,说你偷了就是偷了,说你泄露机密就是泄露机密。在公司,大家没什么同事之谊,更没有什么友情。

别看红人很硬气,像一只老虎,其实,在老板面前,他就是一条哈巴狗。

与红人打交道,我们要谨言慎行,需牢记以下几点:

1 当他表达出与你不相同的意见时,你得仔细倾听。他们有时候甚至故意找碴儿,提出不同的意见,来试探你的反应。此时,切记不可轻易中了诡计。

2 尽可能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工作上。红人一般喜欢在你工作的时候来个突然检查,你要稍微有点差错,他就拿来大做文章。

3 千万不能把红人当成自己的朋友,当然也不要梦想他会把你当成朋友。

4 不要让他怀疑你。这个“不怀疑”是建立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的,目的是你要了解他,同时也要让他充分了解你。如果一段时间你没有和他说上句话,或是说话少了,他就开始不舒服,发挥最大的想象力,猜测你最近是不是在搞什么鬼,对他不利。所以,就算是你不屑去靠近他,和他说话,你也大可不用远离他,这样你是在给自己制造麻烦。

这些注意事项是与红人相处的法宝,但也不能照本宣科,不同情况需要你的灵活处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关键还要自己多看多学,在历练中增长与他们斗智的本领。

机警些,同探人隐私者打太极

没有人想在别人面前像个透明人,请保留自己的隐私。

办公室里,同事之间通常只是隔着一扇小小的“屏风”,再加上工作的单调无聊,聊天成了一件极平凡的事情。但是有些人不分场合、时间,说到兴起之时,口不择言,不管什么都像竹筒倒豆子那样一点不剩地倒出来,往往一句话脱了口才知错了。然而,说出来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是无法收回的。用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职场是个残酷的竞技场,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你的对手,就算是合作很好的拍档也可能突然反过来攻击你。如果你的私事过多向他暴露,使他知道得越多,他就越容易击中你的要害,有一点要切记,不管是热恋、失恋,还是别的什么事,都不要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更不要把自己的故事带回办公室。

佩慈刚入职场时,怀着很单纯的想法,像大学时代对室友们无话不说一样,常将自己的一些经历及想法毫不设防地对同事讲。工作不久,佩慈就因出色的表现成为部门经理的热门人选。可他曾无意中告诉同事,他的父亲与董事长私交甚好。于是,大家对他的关注集中在他与董事长的私人关系上,而忽视了他的工作能力。最后,董事长为了显示“公平”,任命一个能力和他差不多的职员为部门经理。可见,如果他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也许就能得到这个升职的机会。

老板们都欣赏公私分明的员工,敬业不仅意味着勤奋工作,更意味着以大局为重,不把私事带到工作领域中来。

同事毕竟是工作伙伴,他们不可能像家人那样完全地包容你、体谅你。通常情况下,同事之间保持一种平等、礼貌的伙伴关系就可以了。而一些隐私性的东西,最好埋在心里,别拿出来示众。

一定要打好自己的隐私保卫战,无论是办公室、洗手间还是走廊,只要是在公司范围内,都不要谈论私生活;不要在同事面前表现出和上司超越一般上下级的关系;即使是私下里,也不要随便对同事谈论自己的过去和隐秘思想;如果和同事已成了朋友,不要常在其他同事面前表现得太过亲密,对于涉及工作的问题,要公正,有独到的见解,不拉帮结伙。有些同事喜欢打听别人的隐私,对这种人要“有礼有节”,不想说时就礼貌而坚决地说“不”。千万不要把分享隐私当成打造亲密同事关系的途径。同事也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都有着自己的心计。我们不妨学着换位思考,站在同事的角度想一想,也许更能理解为什么有些话不该说,有些事不该让别人知道。全面地看待问题,会有助于你权衡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保护隐私,一来是为了让自己不受伤害,二来也是为了更好地工作。不过,也没必要草木皆兵,若对一切问题都三缄其口,也很容易让人觉得你不易接近。有时,拿自己的缺点自嘲一把,或和大家一起开自己的无伤大雅的玩笑,会让人觉得你有气度、够亲切。

可是,职场中有些人出于无知,或者出于猎奇,或者出于……每次和你见面,都要问你“年龄几何”、“收入多少”、“夫妻感情如何”等让人厌恶回答的问题。对待此类探人隐私者,最好的法子是答非所问。如果他问你“谁是你晋级的后台”,你就说“全托你的福”。如果他问你“奖金多少”,你就说“不比别人多”。如果他问你“如何追求女友的”,你就说“如果你感兴趣,待我以后详细告诉你”。总之,对于对方的提问,不是不答,但答非所问。这样的话,既不会得罪对方,也不会让对方得逞。 9AQFATm5nQNWP5ZD7CIxnVXpPAW8Li9FeUeNkIK5jhLLyOWGMlTGyVN4z3cPT6v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