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格局决定命运
李良婷

第一卷 格局决定命运,远见决定高度

第一章 格局决定命运,胆识打磨人生

不要盲目地羡慕别人的好运与成就,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有足够大的格局迎接人生中的一切:遭遇不幸时,是否足够的坚强乐观;面对困难时,是否敢于鼓起勇气担当;被人误会时,是否能宽宏大量地对待一切;名利纷至沓来时,是否能宠辱不惊、再铸辉煌……如果人生格局足够大,那么即使挫折再多,你一样能好运连连!

拥有怎样的格局,就拥有怎样的成功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命运。能够左右命运的因素很多,而一个人的格局,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人生需要格局,拥有怎样的格局,就会拥有怎样的命运。很多大人物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从自己还是小人物的时候就开始构筑人生的大格局。所谓大格局,就是拥有开放的心胸,可以容纳博大的理想,可以设立长远的目标,以发展的、战略的、全局的眼光看待问题。对一个人来说,格局有多大,人生就有多大。那些想成大业的人需要高瞻远瞩的视野和不计小嫌的胸怀,需要“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大格局。

古今中外,大凡成就伟业者,无一不是一开始就从大处着眼,从内心出发,一步步构筑他们辉煌的人生大厦的。霍英东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这是笼罩在霍英东先生头上的耀眼光环。透过这些光环,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个有着人生大格局、生命大境界的大写的“人”字。

霍英东幼年时家境贫寒,7岁前“他连鞋子都没穿过”。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渡轮上当加煤工……贫寒成了霍英东人生起步的第一课。后来,他靠着母亲的一点积蓄开了一家杂货店。朝鲜战争爆发后,他看准时机经营航运业,在商界崭露头角。1954年,他创办了立信建筑置业公司,靠“先出售后建筑”的竞争要诀,成为国际知名的香港房地产业巨头、亿万富翁。他的经营领域从百货店到建筑、航运、房地产、旅馆、酒楼、石油。

霍英东叱咤商界半个世纪,他懂得如何经商,但更懂得做人:“做人,关键是问心无愧,要有本心,不要做伤天害理的事……”成为巨富后,霍英东从未忘记回报社会:“……今天虽然事业薄有所成,也懂得财富是来自社会,也应该回报于社会。”他在内地投资、慷慨捐赠,却自谦为“一滴水”:“我的捐款,就好比大海里的一滴水,作用是很小的,说不上是贡献,这只是我的一份心意!”只有拥有人生大格局的人,才能拥有这样博大的“一份心意”。

君子坦荡荡。霍英东上街,从不带保镖,他就像韩愈所说的“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他的内心,就是这般潇洒、坦荡、伟岸、超然。霍英东在晚年有一句话给人印象特别深刻:“我敢说,我从来没有负过任何人!”这句话,他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一副满不在乎、轻描淡写的神情,既不带半点自傲与自负,也不显得那么气壮如牛”。

是的,霍英东“从来没有负过任何人”,这是拥有人生大格局、生命大境界的人方能洒脱说出来的。

在中国,从不缺少成功的企业家,也不缺少有钱的富豪,但像霍英东这样赢得公众广泛的爱戴与尊敬的大格局者,却是少之又少。只有拥有心灵、精神大格局的人,才是大企业家、大社会活动家、大实践家,才是具有宽阔胸怀和博大人格的大写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有深刻的人生使命感、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才有人格大魅力,才有人间大眼界,才能屹立在历史的正前方,赢得世人的敬仰。

格局有多大,人生的天空就有多精彩。每一个想成功的人,都要拥有一个大格局,都要懂得掌控大局。如果把人生比做一盘棋,那么人生的结局就由这盘棋的格局决定。在人与人的对弈中,舍卒保车、飞象跳马……种种棋着就如人生中的每一次拼搏。相同的将士象,相同的车马炮,结局却因为下棋者的布局各异而大不相同,输赢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否把握住棋局。要想赢得人生这盘棋局,就应当站在统筹全局的高度,有先予后取的度量,有运筹帷幄之中而决胜千里之外的方略与气势。棋局决定着棋势的走向,我们掌握了大格局,也就掌控了大局势。通过规划人生的格局,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才可能更容易获得人生的成功,理想和现实才会靠得更近。人生每一阶段的格局,就如人生中的每一个台阶,只有一步一步地认真走好,才能够到达人生之塔的顶端。

人,应该为自己寻求一种更为开阔、更为大气的人生格局!

扩大自己内心的格局,去构思更大、更美的蓝图,我们将会发现,在自己胸中,竟有如此浩瀚无垠的空间,竟可容下宇宙间永恒无尽的智慧。

盘小不是问题,有气魄就能钓到“大鱼”

几个人在岸边岩石上垂钓,一旁有几名游客在欣赏海景之余,亦围观他们钓上岸的鱼,口中啧啧称奇。

只见一个钓者竿子一扬,钓上了一条大鱼,约3尺来长。落在岸上后,那条鱼依然腾跳不已。钓者冷静地解下鱼嘴内的钓钩,随手将鱼丢回海中。

围观的众人发出一阵惊呼,这么大的鱼犹不能令他满意,足见钓者的雄心之大。就在众人屏息以待之际,钓者渔竿又是一扬,这次钓上的是一条2尺长的鱼,钓者仍是不多看一眼,解下鱼钩,便把这条鱼放回海里。

第三次,钓者的渔竿又再扬起,只见钓线末端钩着一条不到1尺长的小鱼。

围观的人以为这条鱼也将和前两条大鱼一样,被放回大海,不料钓者将鱼解下后,小心地放进自己的鱼篓中。

游客中有一人百思不解,追问钓者为何舍大鱼而留小鱼。

钓者回答道:“喔,那是因为我家里最大的盘子只有1尺长,太大的鱼钓回去,盘子也装不下……”

舍三尺长的大鱼而宁可取不到一尺的小鱼,这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取舍,而钓者的唯一理由,竟是家中的盘子太小,盛不下大鱼!

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也出现过类似的场景?例如,当我们好不容易有一番雄心壮志时,就习惯性地提醒自己:“我想得也太天真了吧,我只有一个小锅,煮不了大鱼。”因为自己背景平凡,而不敢去梦想非凡的成就;因为自己学历不足,而不敢立下宏伟的大志;因为自己自卑保守,而不愿打开心门,去接受更好、更新的信息……凡此种种,我们画地为牢、故步自封,既挫伤了自己的积极性,也限制了自己的发展。生活中那些人生篇章舒展不开、无法获得大成就的人,往往就是因为没有大格局。

陈文茜,中国台湾无党籍民意代表、电视节目主持人、作家,台湾知名才女,与李敖、赵少康并称“台湾三大名嘴”。1980年,她从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1996年,开始主持政论节目《女人开讲》;2000年,又推出《文茜小妹大》,她在节目中针砭时弊,不留情面,获得众多观众的好评;2005年,退出政坛的陈文茜在凤凰卫视开播新栏目《解码陈文茜》,延续她自信敢言、鲜明犀利的风格。陈文茜横跨台湾政治、商业与媒体界,是颇具影响力的风云人物。她在政界人脉深厚,对两岸关系、台湾政局与台海局势、国际问题,特别是中美关系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到的见解。

与人们印象中温良恭顺、柔肠百转的台湾小女子不同的是,陈文茜性情洒脱、沉稳睿智,她在娓娓道来的语句中很实际地解释了事业对女性和家庭的影响。一次,她在接受白岩松采访时说道:

“其实,世界上可以给一个女人的东西相当的少,她就守住一片天,守住一块地,守住一个家,守住一个男人,守住一群小孩,到后来,她成了中年女子,她很少感到幸福,她有的是一种被剥夺感。这是我慢慢退出政坛以后的一个新的感慨,从政有一个好处,它让我从小就活得跟一般女人不一样……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你有这种气魄,这个气魄未必帮助你真正在政治事业上表现杰出,可是真的能帮助一个女人在处理她的私人事情时表现杰出,她会变得很超脱,格局很大。其实,人生处境最怕你格局很小,我觉得从事政治工作有一件事情能帮助我,就是面对自己实际生活里的困境时,很容易比一般人放得开,我觉得这是个很重要的幸福的来源。”

作为一个女人,陈文茜之所以能在政坛叱咤风云,在生活中如鱼得水,正是源于她的人生格局。她有许多女人所没有的宽广视野,她有许多男人所没有的胆识气魄,还有很多专家学者所没有的睿智和担当……“人生最怕格局小”,这正是陈文茜的成功秘诀。

你或许正在为自己的平庸无为而苦闷愤懑,那么,自我反思一下,看看你的格局是不是太小了:拘囿于朝九晚五、机械式的工作程序,满足于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为同事之间的小摩擦而斤斤计较半天,为了节省几毛钱而绕远道去另一个超市,为了省钱从不买书,从没有展望过自己的未来……想一想自己身上还有哪些“小格局”,把它打开吧,你将拥有一个更加广阔的人生。

好运气的背后藏着大格局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格局,也就是一个目标、一种气势、一种性格、一种胸襟、一种信念、一种坚持。格局并不是先天带来,而是后天形成的。大格局的人拥有一种境界,能够以坚韧的毅力冲破看似难以逾越的险阻;大格局的人拥有一种高度,身在最高层而不畏浮云遮望眼;大格局的人拥有一种韧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到底。

有这么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患得患失,看智慧;做大做小,看格局;可快可慢,看领悟;是成是败,看坚持!

意思是,面对大事和难事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担当责任的能力;在处于顺境或逆境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胸襟和气度;碰到喜怒之事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涵养;收获或者损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智慧;事情做大还是做小,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格局;学东西快还是慢,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领悟能力;做事成功还是失败,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毅力与韧性。

有人面对需要担当起责任的大事或遇到重大挫折的时候,总是采取推卸责任或逃避的态度,如此怯懦,如何承担生命重托?格局大的人,总能挺起脊梁勇敢地面对一切。这样的人,拥有高深的修养和品性,拥有博大的胸怀和气度,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总会有“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宠辱不惊和淡定自若;这样的人,总是比一个小格局的人的运气好得多,他的人生篇章也注定精彩绝伦。

杨佳出生于1963年,29岁之前,她一直过得很顺利。她15岁就考上郑州大学英语系,19岁开始教授大学二年级的英语精读课,23岁从中科院研究生院毕业后留院任教。但天有不测风云,1992年,正值人生最璀璨阶段的她,却患上了一种叫做“黄斑变性”的眼疾。原本五彩斑斓的世界在她的眼前,由雾蒙蒙到白花花,直到完全黑暗。然而爱学习的杨佳并没有放弃,她用超乎常人的毅力开始学习盲文。

患病后,她随身携带一个袖珍型的小录音机,比如记个电话号码,就用录音机录下来。失明之后,她依然能写出漂亮的板书,她贴在黑板上的左手是在悄悄估计字的大小,好配合写字的右手。为了这几行板书,她不知在家里练了多少遍,在房门上、在硬纸板上,让自己慢慢感觉以往所忽略的身体律动,来协调左右手之间的搭配。语音教室里,平面操作台上的各种按钮也被她贴上了一小块一小块的胶布,作为记号。

在中科院外语部教学品质评量表中,博士生们为她打了98分。在毕业班的毕业留言簿上,学生们深情地写道:“杨老师,我们无法用恰当的言辞来形容您的风采,您的内涵如此丰富,您的授课如此生动,除了获取知识外,我们还获得了不少乐趣和做人的道理……”

杨佳说:“我从没觉得自己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站到讲台上我就是个老师,我和其他老师一样,学生要学东西,我把自己所知道的教给他们。”

杨佳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在工作上的出色成绩,先后被评为中科院“十佳”和2000年度的第四届北京“十大杰出青年”。

她说:“每个人的路都是不一样的,但都应该有一种强烈的生存欲望,不管遇到多大的坎坷都应该坚强地走下去。人生虽然会碰到很多困难,甚至可能陷入绝望的境地,但是,最困惑时往往最能领悟人生的真谛。而当你走出某一段经历后再回头看,也许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随之而来了。”

杨佳的命运可谓是经历了大起大伏,但无论是得意时还是失意时,她都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失明没有迫使她离开自己热爱的讲台,相反,她还奇迹般地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风华正茂,学业、事业春风得意,却被宣告从此失去斑斓多彩的世界。如果换作常人,这无疑就是人生的灭顶之灾,从此会自怨自艾、绝望沉沦。但杨佳没有放弃自己,她乐观坦然,勇敢地面对厄运,并继续挑战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正是因为她胸怀这样的大格局,所以她才能在讲台上创造奇迹,成为杰出青年,并赢得人们的敬仰。

不要盲目地羡慕别人的好运气,而要看到他们成功背后的大格局。反思一下自己,遭遇不幸时,是否足够的坚强乐观;面对困难时,是否敢于鼓起勇气担当;被人误会时,是否能宽宏大量地对待一切;名利纷至沓来时,是否能宠辱不惊、再铸辉煌……如果人生格局足够大,即使条件再艰难,环境再诡异多变,你一样能好运连连!

打破“盆栽人生”,舒展人生格局

相信很多人会遇到这种情况,准备接受一种新潮的观点时,脑海中忽然跑出旧观念,接着新观点就被否定了;准备做一件从未做过的事情,比如独自一人去旅游,身边的朋友纷纷质疑,“你从来没单独出过远门,会不会迷路呢”、“没有人照应会不会出事啊”,等等,结果旅游的计划就搁浅了……这种情况很多,往往是在你想进行一个与往常不同的计划时,被人质疑,继而自我否定,结果被局限在以往的格局里,因循守旧,无所作为。

旧格局是成功的大敌,如果一个人被拘囿在旧格局里,他就会思维保守,盲目排外,缺乏创新意识、危机意识,对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的接受变慢,对新事物缺乏应有的热情和主动的态度。

试想,一个作茧自缚,对周围发展变化着的事物充耳不闻的人,能跟上时代的脚步,能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有更好的发展吗?

我们想取得长足的进步,就一定要开放自我,打破限制自己发展的旧格局。打破旧格局,就是要改变自己的旧观念、旧思想、旧习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定程度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改变。这需要我们鼓足勇气挑战自己,自觉自愿,并积极主动地进行深思和反省,为自己创造一个最佳的生存环境。

同样的榕树种子,放在小盆里栽种,最多只能长到半米高;放到大盆子里,就会长到一米多高;而放到大自然中,就可以长到五米以上。明白了这些,我们何不把自己的格局放宽一点、拓深一些,这样我们理想的种子就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舒展自己的人生,需要我们打破禁锢自己的旧格局,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开创更大的发展空间。创造新格局,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志当存高远

有一句话这样说:“取乎上,得其中;取乎中,得其下。”就是说,假如目标定得很高,取乎上,往往会得其中;而当你把目标定得很一般,很容易完成,取乎中,就只能得其下了。由此,我们不妨把目标定得高一些,因为愿景所产生的力量更容易让人在每天清晨醒来时,不再迷恋自己的床榻,而抱着十足的信心和动力去迎接新的挑战。

2心态决定命运

心态决定事业的成败,在人生的棋局中,心态会决定你人生棋局的状态,所以,好心态才能有好格局,好格局才能有好命运。

3人生当进退自如

大丈夫应当能屈能伸。屈于当屈之时,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伸于当伸之时,同样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屈,是隐匿自我,是为了保存力量,是暂时处于人生的低谷;而伸,是发扬自我,是为了光大力量,是为了攀登人生巅峰。只有能屈能伸的人生,才是完满而丰富的人生。

4宽容豁达,厚德载物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管子云:“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土;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但凡成功的人,都有一种博大的胸怀。古往今来,许多事实也证明了一个真理:宽容才能成就伟大。

5大处着眼,不贪一时之利

金钱财富、功名利禄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贪得太多,只会失去更多,适可而止,知足才能常乐!

6置之死地而后生

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一种胆略,是一种气势,是一种魄力。破釜沉舟,绝处求生,这样的人生才算极致精彩!

在许多大师所指示的成功法则中,敞开自己的心门,去接受各式各样的信息和评价,是极重要的一环。切莫因自己的浅薄和慵懒,而不接受许多深奥、开阔的智慧,坐井观天绝非积极追求卓越人生的人所该抱持的态度和方式。破除旧格局的拘囿,我们才能迎来新格局的异彩纷呈。

格局是引领风骚的精髓,是决胜千里的韬略。我们不应哀叹时运不济而虚度此生,应昂起不屈的头颅,打破旧格局,拼搏一番!

第二章 远见决定视界,视界决定你的世界

人的一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阳光灿烂,也有风雨兼程,如果总是放大自己的荣辱得失,那么一粒微尘就足以遮住整个太阳,这样小格局的人生必定失败。毛泽东有句诗:“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在面对挫折、苦难时,能够拥有一份豁达的情怀,能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样的人,还怕不能成功吗?

未雨绸缪是一种人生大格局

《诗经·豳风·鸱鸮》里有这么一句话:“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意思是说,趁着天还没有下雨的时候,赶快用桑根的皮把鸟巢的空隙缠紧。只有让巢坚固了,才不怕人的侵害。后来,人们把这几句诗引申为“未雨绸缪”,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事先准备,防患于未然,以免危机来临时束手无策。

未雨绸缪是一种危机意识,是一种做事态度,是一种成功智慧,更是一种人生大格局。懂得未雨绸缪的人拥有远见卓识,他能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居安思危,提前做好准备,抓住机遇并赢得机会。

高崎和王韬是同一所大学同一个班级的同学,他们即将毕业,面临着找工作的问题。

高崎可谓是天之骄子,他不仅学习成绩好,人也聪明,还长得相貌堂堂。而王韬相比之下就显得逊色多了,他不仅学习成绩一般,人也有些老实愚钝,而且其貌不扬。

所以,大家见他们两人去应聘同一份工作,心里都明白,王韬只能做个陪衬而已,最后的入选者必是高崎无疑。

高崎心里也是这么想的,他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在应聘的前一天,他还在学校外面踢足球,提前享受成功的愉悦。而王韬却老实地收集资料,准备第二天的面试。同学们都有些疑惑不解,纷纷笑话他迂腐。

第二天,当他们两个人同时走进那家公司的接待室时,高大俊朗的高崎立即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而王韬则毫不起眼地隐藏在人群之中。

不过,严格的笔试、面试后,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高崎落选,而王韬被选上!

一份好工作就这样化为泡影,高崎非常不甘心,难道这其中有什么猫儿腻?他质问王韬,这时,谜底才揭开。

原来,王韬在面试的前几天就开始努力搜索这家公司的各种资料,并认真钻研,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因为高崎的优势让他产生了危机感,如果不准备,就会面临被淘汰的结局。所以,当那天面对主考官的提问时,他针对公司的现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令主考官折服,让公司领导对他刮目相看,最终获得了这份令人艳羡的工作。

相反,高崎虽然各方面条件都要胜过王韬,但他对公司的情况一无所知,根本无法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当然就和这份工作失之交臂了。

这一得一失之间,实际上说明了一个事实,拥有忧患意识,做好充分的准备,就是迈向成功之路的基石。早在数千年之前,孔子对此就有过深刻的体会,他说过一句名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就是说,工匠要想干好活,首先要将工具弄得精良合用。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好准备工作,这样才能保证事情的顺利完成。

善养天机,日后便有用处。就像我们读书一样,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在事业方面,也有很多人抱怨没有机遇,然而当机遇来临时,却感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抓住机会,追悔莫及。所以,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稳操胜券,否则就会像上面例子中的高崎一样,空有一身才华。

在美国的汽车制造界,曾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比例,那就是1∶1000,也就是在设计阶段,能够花费1美元解决的问题,如果留到制造阶段再去解决,就需要花费足足1000美元了。可见,前期的准备不仅非常重要,还能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在通向成功的路途中,也同样如此。

还有一些人,他虽然很努力,却很盲目,根本没有明确、长远的计划,更谈不上充分的准备,往往是闷不吭声地埋头苦干,一遇到风云变幻,自然会屡屡失败。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要想在社会上拥有一席之地,你就必须懂得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样,人生之路才能走得更踏实、更长远。

要看到整个森林,而不是一棵小树

毛主席写过一首七言律诗——《赠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以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其中“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这句话的意思是:牢骚太过于强烈,就要当心肠断,永远应该放开眼界,以宽阔的胸怀看待人世间的万事万物。为打消柳亚子因不满而辞官归隐的消极想法,毛泽东引经据典,晓谕自己的朋友“风物长宜放眼量”,要站得高、看得远,以宽阔的胸襟、长远的眼光,去辩证地分析问题,排解心中的“牢骚”和身边的“浊事”。终于,毛泽东以自己的“大格局”感化了柳亚子的“小格局”。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总是放大自己的荣辱得失,那么一粒微尘就足以遮住整个太阳,这一生就必定会忧多乐少,“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苦不堪言。但是,如果懂得“风物长宜放眼量”的道理,在面对挫折、苦难时,能够保持一份豁达的情怀,能够拥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这个人一定会笑口常开,欢乐常在。这样的人胸襟博大、气度非凡、目光长远、视野开阔、精神底蕴无比丰厚,还用担心会失败吗?

有句俗语说:“要看到整个森林,不要盯在一棵小树上。”也就是说,我们在看问题的时候,要从长远处着眼,切忌鼠目寸光。

缺乏远见的人可能会被等待着他们的未来弄得目瞪口呆,变化之风会把他们刮得满天飞。他们不知道自己会落在哪个角落,等待他们的又是什么。

如果你有远见,那么你实现目标的机会将会大大增加。美国商界有句名言:“愚者赚今朝,智者赚明天。”一切成功的企业家,每天必定用80%的时间考虑企业的明天,20%的时间处理日常事务。着眼于明天,不失时机地开发或改进产品或服务,满足消费者新的需求,就能独占鳌头,创造“风景这边独好”的佳境。

洛克菲勒在26岁时就经营起了当时风险很大的石油生意,当他所经营的标准石油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控制了美国全部炼制石油出售的90%时,他并没有停止冒险行为。19世纪80年代,利马发现一个大油田,因为含碳量高,人们称之为“酸油”。当时没有人能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提炼它,因此一桶只卖15美分。洛克菲勒预见到这种石油总有一天能找到提炼方法,坚信它的潜在价值是巨大的,所以执意要买下这个油田。当时他的这个建议遭到董事会多数人的坚决反对,事后他只得说:“我将冒个人风险,自己拿出钱去关心这一产品,如果必要,将拿出200万、300万。”洛克菲勒的决心终于迫使董事们同意了他的决策。结果,不到两年时间,洛克菲勒就找到了炼制这种“酸油”的方法,油价从每桶15美分涨到1美元,标准石油公司在那里建造了全世界最大的炼油厂,赢利猛增到几亿美元。

香港著名推销商冯两努说过:“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其实,人们早就知道远见对于成功的重要性。据《圣经》箴言编29章18节记载,大约3000年前就有人说过:“没有远见,人民就放肆。”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番作为,尤其是希望有大的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那么就一定要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远大目光,不能安于现状,只盯着眼前的蝇头小利。

做人做事要用敏锐的眼光洞察现实,要用前瞻性的思维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要敢于尝试,学会思考,善于创新,培养创造性思维;要把目光放长远些,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只有如此,才能克服现实中的种种难题,成为一个拥有大格局的人。

想掌控未来,就要对未来有所预见

1910年,28岁的他只是一个从耶鲁大学中途辍学的木材商人。有一天,他在观看了一场飞行表演后突发奇想:为什么不把飞机改造成经济实用的交通工具呢?自此,他对飞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不断研究飞机的构造。因为那时飞机只处于启蒙时期,驾乘飞机只是少数人用以娱乐、运动的一种昂贵消费,所以当时科学界对他提出的所谓“发展航空事业”嗤之以鼻。但他并未就此放弃,而是开始了十几年如一日的飞机制造。

20世纪20年代,他觉得替美国邮政运送邮件将会是一桩赚钱的生意,于是决定参加“芝加哥—旧金山邮件路线”的投标。为了赢得投标,他把运输价格压得非常低,反而引起了专家们的怀疑,他们认为他的公司必倒无疑,甚至邮政当局也怀疑他能否撑得下去,要求他交纳保证金才肯签约。但他自信满满,他对公司所研制的飞机重量进行了严格的要求,不出所料,他的邮件运送业务开始获利,很快,他从运送邮件发展到载运乘客。

二战结束后,航空工业空前委靡,他的公司也停产了。为谋生计,他不得不转为制作家具,但仍想方设法供养着公司的几个重要骨干,以保证飞机研发计划能继续进行。他身边传来各种各样的声音,大部分人认为他太过狂热,不切实际,但他坚信,航空业终究会柳暗花明,他说:“我可以预见未来……”

他就是这样特立独行、我行我素。今天,这个自以为是的人所创立的飞机制造公司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商用飞机制造公司之一,他便是闻名全球的波音飞机制造公司的创始人——威廉·波音。

“除了事实之外,再也没有权威,而事实来自正确的认知,预见只能由认知而来。”这是古希腊哲人希波克拉底的话,它也曾被作为座右铭挂在威廉·波音办公室的门上。

要想比别人看得远,我们就要比别人站得高些;要想比别人走得远,我们就要比别人想得远些。一个想掌控未来的人,就应该像威廉·波音一样对自己的未来有所预见,否则,只会陷入眼前的困惑中,想不开,走不出,不仅会减缓成功的速度,也容易多走弯路,甚至遭遇险情。

培养自己预见未来的能力,要先从培养细致准确的观察力和超前思考的能力入手。众多杰出人士的共同点就是善于观察和思考,通过这两项能力,他们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前方,才能高瞻远瞩地看清时代的发展方向。他们的思维总是超前的,所以他们能够引领时代的潮流。

生活中,那些对自己的未来没有预见的人,往往会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看不到远方的危险。所以,要学会高瞻远瞩,培养自己预见未来的能力,拥有开阔的眼界,只有这样才能扩大人生格局。

在预见未来的时候,人非常容易犯想当然的错误,许多认识上的错误都是想当然造成的。事实上,貌似理所当然的事情往往并非必然,这是因为世界上的事物是错综复杂的,一个条件可得出多种结果,一果亦可能多因,影响事物变化发展的,除了必然性,还有偶然性。

一位学者指出:“要使自己有一副优秀的大脑,勿被看起来似乎理所当然的事所迷惑。”

这种想当然的猜测不是科学的预见,它会将我们的人生规划和行动引向歧途,所以我们要尽力减少想当然的错误,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轻易下结论,时时提醒自己:我的判断充分吗?我的预测合理吗?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理性的判断和有价值的预见。

“要是我早点开始就好了!”这是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龄后的感叹。为了避免将来后悔,最好及早开始。当然,人的预见不可能永远正确,也会有失误的时候,不过,以失误最少者为指针,则是不变的方法。能够弥补这种失误的方法,就是多观察、多思考,用理性的头脑分析问题。成功者都是在不断的预见、不断的思考中走向人生的大格局的。

有了种子的“等待”,才有庄稼的“丰收”

我们知道,在钓鱼时,线放得越长、越久,钓得大鱼的可能性越大。生活中为人处世也是同样的道理,假如一件事短时间内不能完成,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等待,那么,我们一定不能浮躁,而要耐心地等待,这样才会有成功的喜讯来临。

唐代京城中有位窦公,聪明伶俐,极善理财,但他财力绵薄,难以施展赚钱本领。因此,他只有先从小处赚起,等待赚大钱的机会。

他在京城中四处逛荡,寻求赚钱门路。某日来到郊外,却见青山绿水,风景极美,有一座大宅院,宅院后花园有一个清澈的水塘,直通小河,打听后才知是一个权要大官的外宅,但因无人管理,有些脏乱。窦公心想:生财路来了。水塘主人觉得那是块不中用的闲池,就以很低的价钱卖给了他。

窦公买到水塘,就请人把水塘砌成石岸,疏通了进出水道,种上莲藕,放养上金鱼,围上篱笆,种上玫瑰。

第二年春,那名权要大官休假在家,逛后花园时闻到花香,到花园后一看,直馋得他流口水。窦公知道鱼上钩了,立即将此地奉送。

这样一来,两人就有了交情。一天,窦公装作无意间谈起想到江南走走,大官忙说:“我给您写上几封信,让地方官吏多加照应。”

窦公带了这几封信,往来于几个州县,贱买贵卖,又有官府撑腰,不几年便赚了大钱。后来,他又回到京师。

他早已看中了皇宫东南处一大片低洼地,那里因地势低洼,地价并不贵。窦公买到手之后,雇人从邻近高地取土填平,然后在上面建造馆驿,专门接待外国商人,并极力模仿不同国度的不同房舍形式和招待方式。馆驿一建成,便顾客盈门,连那些遣唐使们也乐意来住。同时,窦公又辟出一条街来,多建妓馆、赌场甚至杂耍场,把这条街建成“长安第一游乐街”,游人日夜爆满。不出几年,窦公挣的钱数也数不清。

窦公敢于放线,不惜血本,钓到大官,而且耐性极好,使鱼上了钩仍浑然不觉。他的这种“钓鱼”技巧即所谓的“放长线,钓大鱼”。他既保持了足够的耐性,在机会来临时又懂得紧抓不放,这些都是成大事者必备的要素。

人的一生少不了会有许多的等待。比如,交朋友就需要等待,首先要有机会相识,然后是慢慢地磨合,从交往中找到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兴趣。当然其中还要经过一些争吵、一些误解,不断地系铃、解铃,最后终于达到相知相识,达到默契共融,方成知音。倘若有目的性地一味求快,如社会某些场合的“一拍即合”,这些朋友往往是不牢靠的。庄稼的成熟是需要时间的,不能期盼早上刚播下种子,晚上就收割,必须经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日夜的考验、风雨的摧残、烈日的曝晒,方能成熟。不经过耐心等待,就不会有好的收成。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需要等待的,但等待不能过于被动,而要积极主动,等待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在电视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蟒蛇捕食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蟒蛇的身体很庞大,所以它的行动速度不是很快。它为了吃到食物,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埋伏在丛林间,等待猎物经过。有时候猎物一天不经过,两天不经过,甚至十天半月不经过,但是它知道,只要在那儿等待,就一定会有猎物经过。关键时刻猎物出现了,它就一跃而起,一口把猎物咬住,绝不放过任何机会。从表面上看,大蟒蛇在那儿一动不动完全是被动的,但实际上它每时每刻都很警觉,即使睡觉的时候都在用耳朵听着,用身体感受着周围的变化。蟒蛇比任何动物都更加清楚等待的重要性。我们任何人对自己的机会、对自己的未来,也都需要等待,当机会到来的时候,就要十分敏捷地去捕捉。

为赢得机会而耐心等待,这是一种大格局,这样的人生、波澜不惊,却成竹在胸。

不断学习,做大人生格局

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日趋激烈,信息瞬息万变,盛衰可能只是一夜之间的事。在激烈的竞争中,只有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人,才能具有高能力、高素质,才能不断获得新信息、新机遇,才能够获得成功。如果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那么,我们面临的可能就是“被淘汰”!

不断学习,是人生的一种姿态,一种精神,一种大格局。学习应该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投资,一项伴随终生的最有效、最划算、最安全的投资。富兰克林说过:“花钱求学问,是一本万利的投资。如果有谁能把所有的钱都装进脑袋中,那就绝对没有人能把它拿走了!”

许多人的想法仍未能摆脱老观念的束缚——总觉得学习是学校里的事,走出校门后就无须继续学习了。有些人花几百块钱买一件衣服一点不嫌贵,但要从钱包里掏出十来块钱买本书倒觉得不能承受。他们往往舍得在自己的子女身上进行本领投资,而忽视了对自身的本领投资,把对自身投资的重点放在吃、穿、住和保健上。很早以前,罗曼·罗兰就说:“成年人慢慢被时代淘汰的最大原因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学习热忱的减退。”如果你始终保持学习热忱,在走出校门后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就能获得成功。

美国职业专家指出,现在职业半衰期越来越短,所有高薪者若不学习,无须5年就会变成低薪。当10个人中只有1个人拥有电脑初级证书时,他的优势是明显的,而当10个人中已有9个人拥有同一种证书时,那么原来的优势便不复存在。

在风云变幻的社会中,善于创新、充满活力的人或者经验丰富的资深人士不断地涌进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每天都在与几百万人竞争,因此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增加自己的竞争优势,学习新知识并在产业当中学到新的技能。否则,我们将无法保持现有位置,更别说提高自己的地位了。

李嘉诚是一个非常重视学习的人。他虽然年岁渐老,但依然精神矍铄,每天要到办公室中工作,从来不曾有半点懈怠。据李嘉诚身边的工作人员称,他对自己业务的每一项细节都格外熟悉,这和他几十年养成的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密切相关。

李嘉诚学习有一个秘诀,就是每天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看半小时的书,了解前沿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据他自己称,除了小说,文、史、哲、科技、经济方面的书他都读,每天都要学一点东西。这是他几十年保持下来的一个习惯。他回忆说:“年轻时我表面谦虚,其实内心很‘骄傲’。为什么骄傲?因为当同事们去玩的时候,我在求学问,他们每天保持原状,而我自己的学问日渐增长,可以说,这是自己一生中最为重要的。现在仅有的一点学问,都是在父亲去世后几年相对轻闲的时间内,每天都坚持学一点东西得来的。因为当时公司的事情比较少,其他同事都爱聚在一起打麻将,而我则是捧着一本《辞海》、一本老师用的课本自修起来。书看完了卖掉,再买新书,每天都坚持学一点东西。”

学习并不一定是一口气买很多书,花费整个周末甚至十天半月去参加培训班,学习也可以像李嘉诚那样,每天利用空闲的时间看点书,学一点东西。这样长期积累的知识,甚至比信誓旦旦要学习而无法坚持的人学得要多。

不断学习,向成功的人学习,向身边的人学习,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没有什么能阻挡你抵达成功的彼岸,而你人生的格局之门就会缓缓打开。

第三章 眼界的大小决定格局的大小

生活中最聪明的人往往是那些对无足轻重的事情“无动于衷”的人,他们很清楚该理睬什么、不该理睬什么,知道什么事情可以改变命运,也知道什么事情只会消耗年华。正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大局为重,不计小嫌”,拥有高远眼界的人,往往是拥有大格局的人。

成大事者应从大处着眼,不拘小节

有一句名言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意即成大事者必须抓住主要矛盾,认准大方向,着力于解决主要问题,而对于与大局无关的细枝末节的问题可以忽略。在生活中,许多人足够心细和成熟,任何一件小事都深思熟虑,却事业无成;一些功成名就的人,往往只关注自己事业领域内的事情,摸透做精,对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反而很马虎。

梁国有一位君王,很想把国家治理好,做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于是他每日勤于政事,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比如他制定了严格的法律,规定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甚至对人们在大路上走路的姿势都做了严格规定。

虽然他非常认真负责地管理国家,然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老百姓怨声载道,社会秩序混乱不堪。梁王非常苦恼,却又无计可施。他听说杨朱满腹经纶,就向杨朱请教。

杨朱对梁王说:“你看见过放羊的情景吗?有一堆羊群,如果让一个小孩拿着鞭子守护着,要羊向东,羊群就向东,要羊向西,羊群就向西。可是,假如让尧帝来把每只羊都牵上,还让舜帝拿着长长的鞭子跟在后面,羊反而就不好放了。而且我还听说过这么一句话:能吞下大船的鱼不在支流中浮游,鸿鹄只在高空中飞,不会落在低矮的屋檐上。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们志向高远。黄钟大吕这样的乐器不和繁杂的乐音合奏,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那是高亢的乐律。所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今天君王你身居高位,想成就大业,可是事无巨细,什么小事都管,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做出越俎代庖的事来,使本来应该管的事反而没有管,你说这样怎么能把国家治理好呢?”

梁王听了翻然醒悟。

有一句俗语说得好,在其职谋其政。作为君王,治理国家应该从大处着手,如果不论事情大小都事必躬亲,往往不会取得好的效果。把自己应做的做好了,就非常不容易了。所以,一个拥有大局意识的人做任何事都要从大处着眼。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不管他多么努力,不管他多么勤奋,也不可能把一生中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好。事事都要做好,反而事事都做不好。一生中只要做好几件重要的事,你的人生就是成功的。

春秋时的越王勾践,在失败后以为吴王当奴隶为“小节”,卧薪尝胆,十年积蓄,一朝灭吴,一雪前耻;韩信不拘胯下之辱,最终成了西汉的开国功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整日蓬头垢面,却提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相对论;曾国藩以方圆谋人生,坚持着这样的信条:定准方向,不把心思花在小事上,而是抓住主要矛盾,从大局去考虑问题,因而他的《曾氏家书》中的许多信条被后人奉为经典……像这样不拘小节的人还有很多,他们目光高远,从大处着眼,不拘小节,最终开创了人生的大格局。

军事家诸葛亮曾说过,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对于一个有智谋的人来说,当别人注意小事的时候,他会从大处着眼,比别人看得远;当事情越忙越乱时,他会静下心来,不动声色地把事情理顺;当别人束手无策的时候,他会顾全大局,思维超前,游刃有余地解决事情。

我们欲成大事,必须洞察方向、把握大局、心怀宏图大略。正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有心无旁骛,才能专心致志。若拘泥于小节,沉迷于雕虫小技,将精力和时间过多地投放在非原则的琐事之上,“眉毛胡子一把抓”,就会顾此失彼,必然对成大事产生阻碍。

不顾大局,就会“出局”

大局意识,就是以整体利益为重,凡事从大局出发,在事关大局和自身利益的问题上,能以宽广的眼界审时度势,以长远的眼光权衡利弊得失,自觉做到局部服从整体,自我服从全局,眼前服从长远,立足本职,甘于奉献。

说到顾全大局,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历史上“以大局为重,不计小嫌”的代表人物——蔺相如。

相信大家都知道《负荆请罪》的故事,说的是赵国的蔺相如几次奉命出使秦国,立下显赫功劳,深得赵王的赏识与重用,被封为丞相,位居老将军廉颇之上。廉颇居功自傲,对此不服,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后来,廉颇终于醒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团结一致,共同辅国,建立了生死不渝的友情。当时一些诸侯国听说这件事之后,都不敢侵犯赵国。

蔺相如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坦诚胸怀,都在启发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顾全大局,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不难想象,假如当时蔺相如和廉颇“内战”,那么就会“祸起萧墙”,赵国会受到周边诸侯国的夹攻,到时国将不国,又哪来家的安宁呢?

拨开重重的历史烟云,我们似乎可以看见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将水患“治服”;孔丘周游列国,推行仁政;三闾大夫行吟泽畔,问天叩地,投身汨罗;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方志敏不为高官厚禄所动,含笑上刑场……这些人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了心中的大局。他们是国家的脊梁,他们的精神是中国急需的钙质。鲁迅说得好:“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我们需要的就是更多舍身求法的人。

古代如此,今天也一样,凡事顾全大局仍然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品质,是应该大力弘扬的传统美德。以大局为重,不计小嫌是一种难得的风度。有这种风度的人,心胸宽广,不记私怨,不但能赢得人们的尊敬和拥护,往往也能干出一番大事业。而那些斤斤计较、小肚鸡肠、睚眦必报的人,必定不会受人欢迎,甚至会为人所不齿,也就很难有所作为。

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优秀的人才,因为性格中的某些缺陷,在做事的过程中,不能从大局出发而目光短浅,不能把握长期效益而损公肥私,从而铸成大错,造成严重的损失,甚至一失足成千古恨。当今社会,从来不缺乏人才,但人们也不难发现,那些成就突出却自命不凡的人在生活中屡屡碰壁,那些精明能干而过于计较得失的人不为朋友所接纳。为什么这样“有才华”的人在社会中不被接纳和重用呢?因为在领导者的眼里,全局高于一切,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一个只为自己或少数人利益着想的人,一个心中只有“我”而无“我们”的人,是永远得不到领导者的重视的。不顾大局的人,到头来可能会被淘汰出局。

真正优秀的人,他们不会急功近利,而是把个体远大的发展目标建立在大局发展的基础之上,时刻以公司整体利益为重,把公司放在第一位。具备这样统观全局、服务大局优良素质的人,在赢得领导信任的同时,更能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莫大的好处。

我们想成功,就要有宽广的胸怀,从大局出发,不拘泥于眼前的枝节小事,以大局作为判断的标准。这才是人生应有的格局。

人生,可以不从“一线”开始

美国五大湖区的运输大王考尔比刚出来工作时非常贫穷,最初是从纽约一步一步走到克利夫兰,后来在湖滨南密歇根铁路公司总经理那里谋了一个书记的职务。

但是他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就觉得这个职位的视野过于狭小——除了忠实地、机械地干活以外,没有任何发展前途可言——已不能适应其远大志向了。他也意识到,梯子底部不一定就安稳,上面随时都可能掉下东西砸到你,不如爬到梯子的上部,并一心朝上爬。

于是,他辞掉了这份工作,在赫约翰大使的手下谋得了一份工作。大使后来成为国务卿、美国驻英国大使,而在此之前,考尔比就已经预见到,与大使共事必会有很大的成就。

人生应从什么样的高度开始?不少人刚开始找工作时会认为从哪里开始都一样,先落了脚再说,并雄心勃勃地表示不会待多久。遗憾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达到那个层次后,便很难再有新的发展。对这个问题,著名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有过很经典的论述,他说:“这种从基层干起,慢慢往上爬的观念,表面上看来也许十分正确,但问题是,很多从基层干起的人,从来不曾设法抬起头,以便让机会之神看到他们。所以,他们只好永远留在底层。我们必须记住,从底层看到的景象并不是很光明或令人鼓舞的,反而会增加一个人的惰性。”

很多人已经习惯了“脚踏实地”、“从一线做起”,这种想法看起来很务实,有可能最终取得成功,但也可能会前途暗淡,不可预期,使自己丧失了最初的希望和热情,最后迷失方向。因为假如一个人每天被一成不变的工作追赶着、压迫着,就会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习以为常,最终连从这种生活方式中逃脱出来的欲望都丧失掉了。

也许有的人还是不理解,仍然认为成功就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读,一级也好,两级也好,总之在职位上努力向上攀登是十分重要的,对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来说也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只要你能登上一个较高的职位,就有机会将周围模糊不清的东西看得很清晰了。

因此,成功人士建议,如果有可能的话,要尽量从基层的上一步或上两步开始,这样你就会免去最底层的单调生活的折磨,避免形成狭隘的思想和悲观的论调,尤其是可以避开低层次的斗争。事实也确实如此,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由于资源和机会有限,由于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斗争与内耗往往十分激烈而且赤裸裸。许多人在到达上一层之前,也许已经元气大伤、锐气全无了,他们把太多的热血流在了污泥里。

有一位30多岁在北大读MBA的人坦言,他在这岁数还来读MBA,只是为了越过一些层级。他原来的单位是个很保守的地方,论资排辈,他工作了几年,仍然是个小跟班,参与不了任何重要的事情,也得不到真正的锻炼,而对自己比较适合的中高级管理位置又是那样遥不可及。他的许多同龄人都逐渐变得懈怠和颓废起来,但他选择了离去,选择了越过一些也许是永远都难以“胜任”的层级,直奔“主题”。虽然MBA的课程读起来很辛苦,但他乐在其中,因为他知道辛苦的后面是什么。后来,他成了一家大公司的高级主管,年薪超过50万,而他原来的年薪不足2万。

更重要的是,他坐在了最适合的位子上,自己舒服,别人也舒服。

人生应该从什么样的高度开始?你现在应该很清楚了。

只要你觉得自己是可以的,不妨把目标定得高一点,给自己规划一个更大的格局——我们必须知道自己未来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让自己一开始就尽量向这个目标靠近。

第四章 短视会“谋杀”掉长远未来

人们在做事时,往往会目光短浅,涸泽而渔,杀鸡取卵,结果往往因小失大。短视是一种慢性“自杀”行为,反映一个人的自私和无知。记住古人的训诫,“小不忍则乱大谋”、“欲速则不达”、“吃得眼前亏,可保百年身”、“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给自己寻找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放弃蝇头小利,才能获得更多

贪婪、自私是人类的劣根性,本性使然。人们在做一件事时,往往会短视,即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这就有了中国古代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的故事,就有了《吕氏春秋·义赏》里“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的警世名句。无独有偶,古希腊的《伊索寓言》里也出现过“杀鸡取卵”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诫我们,做事切勿饮鸩止渴、因小失大。

20世纪30年代,美国有一位年轻人,他特别想发财,一天到晚想着自己怎样才能成为百万富翁、亿万富翁。于是,他登门请教当时富豪榜排名第一的美孚石油公司总裁洛克菲勒。

刚好那天洛克菲勒家里的佣人放假了,于是洛克菲勒拿出一个西瓜来招待这位年轻人。他把西瓜切成了大小不等的3块,对年轻人说:“如果这3块西瓜代表你以后可能得到的不同利益,你如何选择?”

“当然是最大的那块!”这位年轻人选择得十分快,他拿起那3块西瓜中最大的一块,吃了起来。洛克菲勒则选择了其中最小的一块吃了起来。就在年轻人还在吃着那块最大的西瓜时,洛克菲勒已经吃完了那块最小的西瓜,随手又拿起了另外那块,冲着年轻人哈哈大笑,之后又把第二块西瓜也吃完了。

这时,年轻人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3块西瓜里,虽然年轻人拿的那块最大,但是洛克菲勒吃的两小块加起来,可比年轻人吃的那一块大多了。

吃完西瓜,洛克菲勒跟小伙子讲起了自己成长与发财的经历。最后,洛克菲勒对年轻人说:“要想成功,你先要学会放弃眼前的那些小利,这样才能获取长远的大利,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

看了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能会像那个年轻人那样翻然醒悟。是啊!在很多时候,当我们发现眼前的利益时,我们就会“利欲熏心”,不加思考、毫不犹豫地选择这个利益而放弃其他,却没有想到,那些看似获利不大的部分竟然价值非凡。

其实,在人生的道路上,通常情况下,许多人都会和例子中的年轻人犯同样的错误。由于太看重眼前的利益,该放弃的时候不舍得放弃,到最后就铸成了大错,直至悔恨终生。试想一下,在世界上有多少人为了钱财,到最后妻离子散、兄弟反目成仇;又有多少人为了升官发财,朋友、同事之间不惜尔虞我诈;还有多少人为了满足贪欲,而无视法律、铤而走险呢?

有只狐狸误落陷阱,被猎人布下的套夹夹住了一只爪子,它毫不迟疑地咬断了小腿,然后逃命。放弃一条腿而保全性命,这是狐狸的哲学。人生亦应如此,在强大的生活压力面前,我们主动放弃局部利益而保全整体利益是最明智的选择。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趋利避害,这才是成功者的大格局。

人类实际上是非常聪明的,可是,他们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又常常是不理性的。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自以为聪明的人变得比动物还愚蠢呢?社会当中的每个人都可能会罗列出一系列的理由,然而,真正的、同时也是唯一的原因就是:贪欲。贪欲,使简单变得复杂,使轻松变得沉重,使人身陷泥淖而不能自拔。

因此,人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自诩聪明,需要用理智克服自身的劣根性,驾驭自己的贪欲。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放弃眼前的私利,就一定能认清那些潜在的危险。

对于每个人来说,想要获得更大的发展,就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要经受得住眼前的诱惑。只有放弃眼前的蝇头小利,才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隐形的“吃亏”投资是为了更大的目标

生活中,一般没人愿意吃亏,不但如此,还想多占便宜,这符合人“利己”的本性,本无可厚非。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有时候,不愿吃亏反而是一种短视行为,赚了眼前小利,反而损失了日后的大利。不要因为吃一点亏而斤斤计较,开始时吃点亏,实是为以后的不吃亏打基础,不计较眼前的得失是为了着眼于更大的目标。

总会有一些聪明人能从吃亏当中学到智慧,“吃亏是福”也是一种哲学的思路,其前提有两个,一个是“知足”,另一个就是“安分”。“知足”则会对一切都感到满意,对所得到的一切,内心充满感激之情;“安分”则使人从来不奢望那些根本就不可能得到的或者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没有妄想,也就不会有邪念。所以,表面上看来“吃亏是福”以及“知足”、“安分”有不思进取之嫌,但是,这些思想也是在教导人们成为对自己有清醒认识的人。

有人问李泽楷:“你父亲教给你成功赚钱的秘诀了吗?”李泽楷说,赚钱的方法父亲什么也没有教,只教了他一些为人的道理。李嘉诚曾经这样跟李泽楷说,和别人合作,假如自己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么拿六分就可以了。

李嘉诚的意思是,吃亏可以争取到更多人与他合作。你想想看,虽然他只拿了六分,但现在多了一百个合作人,他现在能拿多少个六分?假如拿八分的话,一百个人会变成五个人,结果是亏是赚可想而知。李嘉诚一生与很多人进行过长期或短期的合作,分手的时候,他总是愿意自己少分一点钱。如果生意做得不理想,他就什么也不要了,愿意吃亏。这是种风度、是种气量,也正是这种风度和气量,才使得许多人乐于与他合作,他的生意也才能越做越大。所以,李嘉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恰到好处的处世交友经验。

吃亏是福,乃智者的智慧。不管你是做老板,还是做合作伙伴,别人跟着你有好日子过、有奔头,他才会一心一意与你合作,跟着你干。

有人一旦与朋友分手,就翻脸不认人,不想吃一点亏,这种人是否聪明不敢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一点亏都不想吃的人,只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让步、吃亏是一种必要的投资,也是朋友交往的必要前提。生活中,人们对处处抢先、占小便宜的人一般没有什么好感。占便宜的人首先在做人上就吃了大亏,因为他已经处处抢先,从来不为别人考虑,眼睛总是盯着他看好的利益,迫不及待地想跳出来占有。他周围的人对他很反感,合作几次就再也不想与他继续合作了。合作伙伴一个个离他而去,那他不是吃了大亏吗?

人非圣贤,谁都无法抛开七情六欲,但是,要成就大业,就要胸怀大格局,就得分清轻重缓急,该舍的就得忍痛割爱,该忍的就得从长计议。我国历史上刘邦与项羽在称雄争霸、建立功业上,就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最终也得到了不同的结果。苏东坡在评判楚汉之争时就说,项羽之所以会败,就因为他不能忍、不愿意吃亏,白白浪费自己百战百胜的勇猛;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胜,就在于他能忍,懂得吃亏,养精蓄锐,等待时机,最后取得胜利。

“吃亏是福”不是句套话,尤其是关键时候要有敢于吃亏的气量与风度,这不仅体现了你宽大的胸怀,同时也是做大事业的必要素质。把关键时候的亏吃得淋漓尽致,才是真正的赢家。

草率下结论不是大格局者的行事风格

生活中,很多人经常凭着自己的第一感觉去评判一个人,如看到一个人衣衫褴褛,就会心生厌恶,绕道而行;而看到一个人打扮得漂亮整洁,就会印象颇佳,心生好感。但实际上,任何事物都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简单,穿着漂亮者可能心胸狭窄、道德败坏,正所谓“衣冠禽兽”、“斯文败类”,而衣衫破烂者也未必没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灵。任何事情都不是非是即否那么简单,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仅凭第一印象就对一个人或一件事妄下结论,是一种短视行为,这样对自己不负责任,对他人也极不公平。

某单位调来了一位新主管,据说是个能人,专门被派来整顿业务。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新主管却毫无作为,每天彬彬有礼地进办公室,便躲在里面难得出门。那些原本紧张得要死的“坏分子”,现在更猖獗了:他哪里是个能人,根本就是个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

四个月过去了,新主管突然发威了,“坏分子”一律开除,能者则获得提升。下手之快,断事之准,与四个月中表现保守的他,简直判若两人。年终聚餐时,新主管在酒后致辞:“相信大家对我新上任后的表现和后来的大刀阔斧一定感到不解。现在听我说个故事,各位就明白了。”

“我有位朋友,买了栋带着大院的房子,他一搬进去,就对院子全面整顿,杂草、杂树一律清除,改种自己新买的花卉。某日,原先的房主回访,进门大吃一惊,问,那株名贵的牡丹哪里去了?我这位朋友才发现,他居然把牡丹当草给割了。后来,他又买了一栋房子,虽然院子更是杂乱,他却按兵不动,果然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物,春天里开了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夏天却是花团锦簇;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了叶。直到暮秋,他才认清哪些是无用的植物而大力铲除,使所有珍贵的草木得以保存。”

说到这儿,主管举起杯来:“让我敬在座的每一位!如果这个办公室是个花园,你们就是其间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头开花结果,只有经过长期的观察才认得出啊。”

人的真才实学、潜能当然只有经过时间的考验和证实,才会被人们所见到,所以要记住,外表是无法准确地反映真正的内容的。

不要急于给一个人下结论,要认清一个人的真面目,既需要时间,也需要理智思考。因为第一印象通常只是凭着容貌和言谈举止,而本性等内在因素是需要在相互间心灵的交往中逐步表现出来的。所以,只有长时间的接触和交往,才能了解一个人的本性,如果你只凭第一印象就下结论,十有八九是不准确的。

罂粟花虽美,其果实却能置人于死地;人们几乎看不到无花果美丽的小花,却能够品尝到它甜美的果实。许多时候,一个人的外表和短期的行为往往并不足以说明他的人品、能力与才华。仅凭几面之缘,就急于对一个人下结论,是不明智的、目光短浅的,往往也是错误的。

识人如此,做事也一样。面对一件急需解决的事情,我们不能妄下断论,草率做决定。问题的发生是很多原因导致的,其背景是复杂的,单凭直觉很难得出正确结论,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归纳或者调查研究,才能理出头绪。而且也有被人制造假象,提供虚假线索的可能,一不小心就有误入歧途的危险。所以,一个大格局者思维必须精细缜密,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

“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就是对大格局者的要求。重大问题前,思考一遍还不够,还需要检查一遍,然后在行动之前复查一遍,确保行动万无一失。三思而后行,思考些什么东西呢?思考的是问题的根源、起因,当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都找到后,再思考解决问题的方针和策略,方能采取行动。如果未经大脑分析就盲目行动,那么即将面临的可能就是失败。

拒绝短视,把目光放长远些,这样,你才能更好地处理事情。

违背客观规律的速成是在绕远道

急于求成是许多人身上常见的败因,它是造成人们做事目的与结果不一致的一个重要原因。《论语·子路》中有一句话:“欲速则不达。”意思是说一味主观地求急图快,违背了客观规律,造成的后果只能是欲速则不达。一个人只有摆脱了速成心理,一步步地努力,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样,作为一个公司,要想在市场上有所作为,必定要先经过周密的准备布置,然后按照市场规律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奋斗,最终才有可能取得好成绩。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那样,急于求成是永远不会获得想要的结果的,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古代有一个年轻人想学剑法。于是,他就找到一位当时武术界最有名气的老者拜师学艺。老者把一套剑法传授给他,并叮嘱他要刻苦练习。一天,年轻人问老者:“我照这样练习,需要多久才能够成功呢?”老者答:“三个月。”年轻人又问:“我晚上不睡觉来练习,需要多久才能够成功?”老者答:“三年。”年轻人吃了一惊,继续问道:“如果我白天黑夜都用来练剑,吃饭走路也想着练剑,又需要多久才能成功?”老者微微笑道:“三十年。”

年轻人不禁愕然……

欲速则不达,遇事除了要用心用力去做外,还应顺其自然,只有这样才能够成功。

大家都知道,如果上司指派你完成一项任务,那么你必须经过这么几个阶段:

前期的调查,详细考察当前的部门情况,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作为自己下一步开发项目的基础;拿出完善的方案,在部门调查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形成完善的方案;周密的准备工作,有了方案,就得按照方案,进行事前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比如材料、设备、人;最后才是认认真真地实施的阶段。

只有每一步都做得充分到位,你所要上马的项目才可能成功,才能创造效益。要是你有了一个想法,就马上迫不及待地去进行,那么,且不要说创造效益,你的本钱能不能保住都是个问题。

事实上,很多历史上的名人也用过速成的方法,但在追求过程中,又转向了下苦功。例如,宋朝的朱夫子是个绝顶聪明之人,他十五六岁就开始研究禅学。而到了中年之时,才感觉到,速成不是创作良方。于是,他坚信“欲速则不达”这句话,之后下苦功,方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有一句16字真言:“宁详毋略,宁近毋远,宁下毋高,宁拙毋巧。”

为什么现如今许多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呢?因为当前更多人信奉的是:“随主流而不求本质。”在追求的过程中他们丧失了自己的目的性,不追求人生最根本的目的,转而追求一些形式上的成功,正如一句话中所说的,瞬间的成就可以使人获得短暂的名利,但如果谈起永恒,无非只是皮毛之举。如果我们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做大人生的格局,就必须从现在开始静下心来,摆脱速成心理的牵制,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ggDIfoL3IjmvlSTQOrtDVJiP9Qg6iqwllFLRRwM9Pj+v4pxilG5VXkgQn+4ILI+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