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星汉璀璨夜未央2

深切缅怀孙策同志

孙策没有周瑜的闲情逸致,在回到江东后,他仍然热衷于打打杀杀,典型的不安分分子,江东就在孙策带人骑着马跑来跑去的过程中,逐渐统一的。

在十年前孙坚被杀之时,孙策还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愣头青,无论军事水平还是政治水平都还差得太远,经过这些年血雨腥风的磨炼,他已经能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则,但是领导当久了,一些毛病就养成了。

江东此时还有吴人严白虎、邹伦、钱铜、王晟等人,各自拥兵万余人,仗着人多,处处扎堆,很是影响社会和谐。

回江东平叛的孙策自然不会把他们放在眼里,这些人在他看来只是些小角色而已,他顺路就把他们一个个收拾了。在打到严白虎的时候,这位老兄看出自己实在不是对手,便让他弟弟严舆前去跟孙策求和,孙策表面同意,可是谈着谈着,突然操起手边的手戟就把严舆给捅了。底下严舆的兵看着自己的领导就这样被杀了,一哄而散。孙策带人追去,就这样杀了严白虎。

本来人家都投降了,你教训两句就算了,可是你偏偏乘人家跟你聊天聊得正带劲的时候把人给黑了,这是很不道德的。通过这件事情,只能说孙策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现在他有房子了,有钱了,拿着馒头想蘸白糖蘸白糖,想蘸红糖就蘸红糖,只要他乐意,没人管得了了。

此时没有周瑜在他身边劝着,孙策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但是我们一定要相信一句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就在孙策在江东横行千里,无人能挡的时候,在曹操感慨这个猛人惹不得的时候,这个猛人就出事了。

在具有悠久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比如权谋斗争、厚黑学)的中国,谁都不可能会一帆风顺到底的,类似于孙策这样的树大招风的人,结局总是逃不开两句话:

他顺利完成统一大业,成为下一个全国领导人。

他在征战的途中遇害,含恨而去。

非常遗憾的是,孙策被历史赋予了第二种结局。

天妒英才!

同年四月,孙策死了,死因是脸部中箭,箭上抹有剧毒,凶手是当年许贡案逃脱的几个门客,如果说世上有因果,那么这就是报应。

周瑜看到张昭给他的信里说:“主公临死前托我转告你,抵达洛阳那一天,不要忘记告诉他。”

看过信后,周瑜显得很平静,从跨上战马那一刻,他就对今天这个结局做好了思想准备。从无名小辈到钢铁战士,只是因为一样东西——信念。在这个世界上,信念是最为坚固的物体,一旦坚持,就很难动摇。

有着强烈信念意识的周瑜,并不惧怕死亡,但面对孙策的死,他一时难以接受,经历了无数的坎坷,建功立业,娶上了漂亮的媳妇,成功男人必备的条件他们都拥有了,可是在登上人生顶点的时候,突然就只剩下自己一个人面对远方未知的将来。

孙策在刚摸到幸福大门的把手,就瞬间又滑入了无望的深渊。而周瑜要奋力打开这扇门,在门后面有他们当年的夙愿和如今孙策的遗愿。

如果你在天上能看到,那就保佑我来实现这个梦想吧。

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当天夜里,孙策去世,时年二十六岁。让我们来说说孙策这一生吧!

生于乱世中的显贵之家,这个人称狮儿难以争锋的小伙子是不幸的,孙坚留给他的只有仇恨,为父报仇的火种一直埋在他心里。

但他又是幸运的,他遇到了周瑜,这个和他一样年少气盛,而又才华卓著的少年英雄,与他一起惺惺相惜,共同为梦想而努力,仗剑天涯,想着有朝一日可以登上巅峰,一同睥睨天下英雄。

这是一个年轻的时代,这份活力和张扬必将会燃烧整片土地。可惜,一切都已注定。谁能挣脱得了历史的规律呢?当在峥嵘岁月里为自己一手建立的基业而自豪和骄傲时,谁能想到终会为其中的鲜血和杀戮付出代价呢?

千年过去,笼罩在孙策身上的争论还在继续,他有过功勋,也因为狂躁的性格造成严重的过失,他救下无数的百姓,却也误杀了多少不该杀的人,这些争论将还会继续。

孙策退出了历史舞台,却无法退出人们的心里。当初年少轻狂的誓言,让周瑜为此付出了一生的时间,他为孙策的基业,为孙策的交代,为和孙策的誓言,鞠躬尽瘁。

不再遑论,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被孙权忽悠了

从巴丘披星戴月赶去奔丧的周瑜到了吴侯府,已经是后半夜了。春寒料峭,看着昔日的好兄弟就此长眠,他此刻才清楚地意识到,失去的已不仅仅是一位明主、一个挚友,而是一个江东男儿一生血性的承诺:霸业未成,奈何死乎。

曲有误,周郎顾;孙郎死,周郎曲,何人顾。今后纵使再多的荣耀,开拓再多疆土,也是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二乔相伴,兄弟携手,举赋临风才是最好的结局,但是苍茫三国,再无小霸王,纵是建有千般功业,也难偿心中所愿。

在周瑜悲痛不已之时,被孙策选为接班人的孙权一脸泪痕走过来,对他说:“哥哥说如果我只能相信一个人,那便是周公瑾。”

一语中的,历史再次证明,能够攀登到权利最高峰的人,都不是泛泛之辈。

周瑜实在是个不错的合作伙伴,他不但有勇有谋,认真负责,而且胸怀宽广,心存仁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人。

好人最大的弱点就是心善。孙权知道周瑜和孙策之间深厚的兄弟情义,而此时他要面对一群从战场上厮杀下来的众将,肯定有人会不服他,只有老资格的周瑜才能帮他稳住局势,镇住脚。

精明的孙权和他的二愣子哥哥可不一样。孙策特别具有战斗精神,只要认准了,不管你什么来头,统统打翻在地,还会狠狠地踩上两脚。所以之后他被江东仇人暗杀,也可以说是因果报应。

但是孙权不一样,他比孙策小七岁,不要看他年纪小,心眼却很多,周瑜现在也许还不是那么了解孙权,但孙权很了解周瑜,他很清楚,孙策的嘱托和信任就是周瑜的软肋,所以这位小老弟聪明绝顶,用了一句话就令周瑜死心塌地地为他卖命了。

套用电影里的一句台词:高,实在是高!

就这样,年仅17岁的孙权入主吴侯府,执掌江东大权。周瑜以中护军的身份留在江东曲阿,和张昭一起辅佐他。周瑜主外,张昭主内。而那些自认为劳苦功高,老子天下第一的高级官员和将领们看到周瑜和张昭都对孙权这么尊重,没有丝毫的怠慢,想想自己的资历,也就把胸中那点不安分的小火苗压灭了下去。

要想将板凳坐稳,便要有牢固的群众基础,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周瑜深谙此理,他挑了一个天气比较好的日子,和张昭一起拉上孙权去微服私访。其实就是到处转转,和老百姓们聊聊天,问问今年庄稼收成如何,家里房子是砖房还是茅屋之类贴近生活的话题,然后走的时候握着老乡的手说些保重身体,吃好喝好的结束语。

再到军营和士兵们搞个会晤,谈谈发展的大方向、今后的主路线,其实就是表达一个意思,我有肉吃,决不让你们光喝汤。

多好的领导啊,等三人走后,大家都达成了统一共识:孙权是个好领导,我们要衷心拥护他。

之后周瑜和张昭联合署名给曹操去了封信,对近来江东的局势变化做了一个汇报,孙策如何被奸人所害,而他的弟弟孙权又是如何接管了大权,如今江东是一片生平,请他老人家放心。

曹操是聪明人,当然看得出两人的潜台词就是说我们自家的事自家已经解决了,你知道就行了,也别插手了。曹操乐得做个顺水人情,虽然江东是块令他垂涎的肥肉,虽然猛人孙策没了,但谁也不能保证他弟弟是不是个猛人第二,毕竟二人血管里流淌着同宗血液。为了避免吃不着羊肉反而惹得一身骚。他很聪明地从汉献帝那里给孙权讨了一个讨掳将军的职称,表示双方还是友好关系。

江东一片安宁,百姓安居乐业,将士韬光养晦,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一天的空气都很清新。有时深夜抚琴,周瑜会想起一个人,飒爽的英姿,豪爽的笑声,伯符,你看到了,我没有辜负你的信任。但愿你在天之灵,保佑我们可以完成大业吧。

大浪淘沙,始见真金。

但真金太少,也是个麻烦事。

新时代到来了

孙策双手一撒归西了,孙权可是受累了,夜以继日地趴在办公桌上批改文件,黑眼圈都熬出来了,总算体会到了当领导的辛苦。

一天,小孙领导下了夜班想赶紧回家去补个觉,正好在拐角处遇到了同样刚加完班的周瑜,相请不如偶遇,那就一起去吃点夜宵吧。

边吃边聊,边聊边吃,两人聊出了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这么辛苦,每天除了睡觉就是办公,连洗澡的时间都没有了。

其实这都是上任领导孙策惹的祸,那位老兄当初为了立威,给江东名士杀的杀,打的打,弄得现在江东的人才市场上一片凋零。还有就是经过战火的洗礼,他们原本不多的人才储备就变得更少了,如今可以说完全没有了后备力量。

听完了周瑜的分析,孙权终于知道了自己为什么会这么苦了,原来是没下属了,他把该他干的活,不该他干的活通通都干了,难怪觉得时间总是不够用。

“那该怎么办呢?”孙权虚心讨教,他可不想年纪轻轻就在办公桌前累出个腰肌劳损、颈椎病啥的。

“人心。”周瑜这两个没头没尾的字在孙权听来和废话差不多,但这位小老弟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谦虚,听别人的意见。当然,虽然他当了皇帝之后,脾气变大,还对纳谏的人相当不爽,但是现在他还是个虚心好学的小伙子。

“我该怎么做呢?”孙权一句问话又把球踢给了周瑜,得,既然答应了帮忙,就得一条道走到底。周瑜开始了他的揽才大行动。

行动第一步:团结老同志。喜新不厌旧这个道理是周瑜教给孙权的第一课,招揽新人才之前,要先重用老人才。此时孙权的班底虽然不庞大,但个个都是人物,张昭、吕范、张纮、董袭、程普、朱治、太史慈等,随便拎出哪一个来都是腕儿。封官加爵,赏赐财物是免不了的,人文关怀也是很重要的,让他们觉得身处在一个人性化的体制下,才能更加卖力地发光发热。

行动第二步:招募江北人才。之前孙策当政的时候,那些流落在江东的北方人因为看不清孙策的能耐,所以没有贸然将宝押在他身上。这时孙权出马,再次发出了招聘信息,在信息的最下面另外附加了一条,可做幕僚或者门客。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之间不存在合同制度,你不想干了随时可以走,我绝不拦你。有吃有喝还不用负责任,很多江北人士纷纷挤上门来,其中一些成了吴国的一线重臣,比如鲁肃,比如诸葛瑾、甘宁、严峻等人。

行动第三步:团结有钱人。这里的有钱人自然指的是那些江东大族,虽然江东大族不和孙权合作,但是他们也喜欢找些门客、幕僚来充门面,其中就包括很多江北的人士。这时,第二条便起了作用,那些在孙权府邸做门客的江北人士跟江东大族也有些联系,一来二去,他们就把孙权礼贤下士、倾向文治的特点都说给江东大族里的人听,慢慢的,江东大族对孙氏政权的抵制就消除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行动第四步:吸纳有钱人。消除了芥蒂,就该收为己用了,这时通过前三个步骤,孙权帐下已经吸纳了不少的文才武将,这时的江东大族虽然没有了抵制情绪,依然抱着不合作的态度。为了彻底瓦解他们的意志,周瑜给孙策的建议就是糖衣炮弹政策。待人谦恭,有礼有节,和当年孙策的霸气明显不同。而且孙权对江东大族也少了些压制,给予了他们极大的经济、社会自由,甚至偶尔还会赏赐些土地给他们。在利益面前,江东大族终于和孙权成为密不可分的战略联盟。

这个过程很漫长,花费了很长的时间,但不管怎么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孙权在周瑜的尽心辅佐下,逐渐完成了在江东反客为主的过程。

天下能人,除公瑾舍谁乎?

离开孙策的日子里

同发财,共进步

周瑜在江东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忙得四脚朝天的时候,记性不错的他没有忘记长江对岸,那些和他一起喝酒吃肉的哥们儿。

能够眉头都不皱一下就把家里一半的存粮借给朋友,能为朋友两肋插刀置生命于不顾,是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只是为了别人的利益,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英才,英才不是那么好当的。

鲁肃就算是一个。他家有万贯,却能视钱财如粪土;他满腹抱负,却能为家人安守一隅;他宏才伟略,却一点也不恃才傲物。

这样的人怎么能白白浪费呢?鲁肃为人豪爽,家境优越,根本不用为生计发愁,所以做不做官对他来说只是玩票,完全看心情。为了能留住鲁肃,周瑜动开了脑筋。

周瑜在想着鲁肃,鲁肃却没想到周瑜,此时他的一个好朋友刘子扬给他定了一封信,为他推荐了一名领导,叫郑宝。刘子扬在信里把郑宝说得英明神武,鲁肃看过信后,心眼活了,想反正也是闲着,不如去看一看也好。

但是,鲁肃行李还没收拾,一件事又让他改变了主意。

公元201年,鲁肃的奶奶去世了,这让孝顺的鲁肃很是悲痛,于是鲁肃回老家大操大办了一场丧礼,为老人风光大葬。

这边周瑜收到了消息,立马逮着机会,一边派人前去吊唁,一边到鲁肃家把他妈给接到了吴郡,说是公费旅游。这头刚出完殡,回家一看,亲妈被人给拐跑了,鲁肃只得又日夜兼程赶去吴郡,真是舟车劳顿。

周瑜对鲁肃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先是进行吃饭沐浴等一系列娱乐活动,然后还为他安排了房子、马车,声明想住多久就住多久。这待遇实在是太好了,好得都没谱了,鲁肃是个聪明人,他深深明白一个道理:无功不受禄。

结束了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类的煽情话语,周瑜开始说正事了。他郑重地希望鲁肃可以加盟到江东阵营里来,先是说你是很自由的,随时可以走,再说孙权如何地民主开放博爱,最后套用迷信思想,引出了天命所归的孙权才是你最终的归宿,等等。

孙权被周瑜在这里夸成了一朵花,鲁肃只是不动声色。他看着周瑜,心里暗想:把我亲妈拐带过来,用这招让我上钩,几年不见,你小子学坏了啊。

最后,周瑜也说累了,喝口水来了一句,“明天主公想见你,亲自跟你谈谈。”这意思就是我们要不要你,还不一定呢,要看你的本事。请将不如激将,对鲁肃这样的愤怒青年,只能用愤怒的招数。

见就见,我是鲁肃我怕谁,鲁肃果然中招,接受了挑战。第二天一早,周瑜就带他去了孙权的办公室接受面试。

好东西人人都想要,尤其是孙权这样精得脑袋上冒烟的人,所以当他见到鲁肃的时候,脸上的笑容都能挤下水来。握手倒茶,二人开始彻谈。

“如今的天下,先生怎么看?”孙考官出了第一道面试题。

“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鲁肃的意见和孙权的想法不谋而合,这让孙权大为满意。又谈了一会,孙权对鲁肃很满意,当场决定聘用,而鲁肃也对年纪轻轻就志向远大的孙领导也很敬佩。一旁的周瑜看到鲁肃顺利加盟,欣慰地笑了。

天下英雄,尽出于我辈!

鲁肃被封为长军参史,协助张昭处理内政事务,孙权还派人过江将鲁肃的其他亲人接来,并且隔三岔五就去给鲁肃家里送点吃点用的。在这对领导和下属开展友好互动期间,一个人跑孙权跟前来告黑状了。

此人就是鲁肃现任的顶头上司张昭。在张昭看来,鲁肃跟他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一个劳苦功高,一个初来乍到,一个德高望重,一个毛头小子,怎么看都不在一个级别上,可是鲁肃大爷当惯了,不经意间就会对张昭发号施令,有时也会出言顶撞。小子,还拿自己当爷呢,也不看看这是在哪,醒醒吧。

孙权对张昭的弹劾倒是很不以为然,他笑着反问,“你说他年纪太轻,做事不稳妥,我岂不是比他年纪还要小吗?”

张昭被噎了回去,闷闷不乐地打道回府去了。但是,这都是人民内部的矛盾,调解调解就行了,大矛盾很快就来了,这就不是调解的问题了,而是战场上的兵戎相见、你死我活了。

风云再起。

痛并快乐的日子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江湖风云再起,既然历史选择了这个时代,这个时代自然也不能辜负上天的这份安排。

此时北方的局势发生了惊天逆转,曹操以少胜多将头号大军阀袁绍成功赶下台,自己跻身了榜首。积极进取的曹操毫不满足,他打完了北方又打起了荆州刘表和江东孙权的主意,老孙家跟他结过两次亲,两家也能算得上是亲戚,为了不操之过急,曹操决定先投石问路,探探状况。打定主意,曹操就派人去找孙权,说想给他儿子在中央安排个工作,管吃管住,标准的国家公务员待遇。

曹操的用意,周瑜一目了然,他知道孙权也不会乐意把自己儿子送去当人质,但是曹操现在非比从前了,也不能轻易地得罪他。周瑜对孙权讲千万不能妥协,我们一定要有骨气,要顶住曹操的政治要挟。

但是周瑜并没有代表了大多数,张昭代替大家发言,只说了一句,“曹操现在实力大增,我们还是不要得罪他的好。”

张昭这个推卸责任的话让孙权很不高兴,敢情送过去的不是你儿子,你是不心疼啊。周瑜再次力挺了孙权一把,他义正词严地讲道:“如果我们对曹操妥协了,那就是变相地将孙策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基业送给曹操,我们这样做,怎么对得起死去的烈士,怎么对得起我们自己?”

到底是老干部了啊,这素质就是不一样,孙权听得频频点头,这时吴夫人也凑了回热闹,她对孙权说:“公瑾说得很对。公瑾比你哥哥只小一个月,我待他就像待亲儿子一样,你听他的话肯定没错。”

分析起来,吴夫人这几句话之间并没有什么逻辑联系,难道只因为你对待周瑜像亲儿子,你的二儿子就一定要听他的话?但是出于对母亲的尊重和对周瑜的信任,以及自己也实在舍不得把养大的儿子给曹操送去吆喝。于是在这两个坚强后盾的支持下,孙权拒绝送人质过去。

被拒绝的曹操大为郁闷,现在就这么不听话,将来还了得?但是像曹操这样的老江湖很清楚现在不是和孙权撕破脸皮的时候,于是他只能在心里骂骂,表面上还得是一副宽宏大量的表情。

孙权,你等着,迟早过去收拾你。还有那个周瑜,曹操现在知道有他在一天,东吴就不是那么好得手的,但是此刻他也没什么办法,只能等着周瑜自然死亡了。虽然周瑜命并不长,但还是让曹操等了很多年,期间还差点死在周瑜的手上。

周瑜知道作为一个领导者,一定要亲自去经历一些风雨,才能真正成长起来,像当年的自己一样,他想给孙权一个锻炼的机会。

而这个机会很快降临,内部出叛徒了。庐江太守李术叛变了。

周瑜很恼火,小子想造反啊,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真是欠收拾。当然李术可不这么想,他一看到现在台上的孙权就恼火,老子打仗的时候他还穿开裆裤呢,我流血的时候他还流鼻涕呢,让我听他的,凭什么啊,就凭他姓孙?

不服气的李术作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叛乱。他以小小的庐江为据点,背叛了组织背叛了革命,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周瑜认为这是一个锻炼孙权的好机会,便让他亲自去处理这件事情,当然孙权也没让他失望,带兵将庐江围了个水泄不通后,就命令手下士兵往死里打。李术能力不够,扛不住,只能结结实实地挨孙权的打了,不几日孙权的大军就冲进了城里。孙权进城后,二话不说先找出李术砍了他的头,让你小子反,这就是你的下场。活该。

然后便是屠城,孙权将所有李术家眷和旧部,通通斩杀了,等周瑜得到消息赶来的时候,庐江的土地都成了红色。

一个字,惨!

周瑜没想到孙权竟然会作出这么过激的行为,周瑜责备孙权怎么能做这么不得人心的事情,如此凶残的做法会令好不容易收拢来的人心都散掉的。“将军一定要做个仁义的君主,不能和曹操学坏啊,他是专业屠城手,迟早会被人侵吞的。”周瑜可不希望孙权将来变成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那就离他的期盼差太远了,教育了孙权几句,二人便领着部队回吴郡去了。

总的来说,孙权还是得到了锻炼,自己也能省省心了,周瑜想马上就要过年,辞旧迎新,正准备过一个好年的时候,一个坏消息传来了。

年底,吴夫人病重,不久于世,这对周瑜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他很悲痛,亲人的离开总是悲怆的,而吴夫人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想起吴夫人对他的信任,对他的关怀,一切都仿佛还萦绕眼前,将伤痛藏匿在心中,周瑜挺起身,还有更为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做。

但愿逝者安息!

不当大哥好多年:甘宁

之前的过度打打杀杀,消耗了太多的体力,这几年各路诸侯都好像约好了一样,没了动静,各自窝在家里努力搞发展。

周瑜是热爱和平的,这几年他帮着孙权在江东规划城市建设、农田生产,搞得有声有色,自己也逍遥自在,和小乔为周家添丁续香火,生了两男一女,这样的日子,真是只羡鸳鸯不羡仙啊。

总有一些人是喜欢挑事儿的,不闹出点麻烦来就浑身不舒服,黄祖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汉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黄祖派他的手下邓龙领着兵士数千人去进攻柴桑,后来他一定非常后悔这个举动。

周瑜此时已是过了而立之年的中年男子了。不得不感叹一声,岁月不饶人啊。但是人老心不老,周瑜依旧有一颗赤胆忠心。得知这个消息后,周瑜二话不说便率领部队去把他收拾了一顿,最后还把邓龙给捆回了吴郡。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黄祖在自个家里跳着脚骂了周瑜半天,但是事情已经这样了,也没什么办法了,看来还是少惹麻烦的好,黄祖果然安生了两年。

时间在平静的日子中总是过得很快,一转眼,就到了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此时的周瑜已经是江东大都督,位高权重,和几年前那个热血青年相比,此时的周公瑾更加稳重和自信。

四月的一天,他去巴丘视察,巴丘作为阻挡黄祖的有利防线,一直是周瑜亲自挑选的将士在把守。他明白对付黄祖那样的人,就得挑生猛并且不要命的主来镇住他,吕蒙是个合适的人选。

这位老兄之前也曾多次亮相,都给我们留下勇猛无敌的印象,如果黄祖赶来骚扰,这位武林高手一定会打得他满地找牙。周瑜让他守着巴丘,的确是个不错的主意。

吕蒙带着众将夹道欢迎,拽着周瑜上了饭局。酒足饭饱之后,周瑜赶了一天路本想早点睡了,但是吕蒙还没有想走的意思。

“都督,有件事情想和你商量商量。”吕蒙凑在周瑜耳边说悄悄话。周瑜示意他继续说下去:“黄祖部下甘宁,想投奔我们。”

问:甘宁,何许人也?答:猛人一个。

建安四年,黄祖在大败后率着残部逃跑时,周瑜命部下凌操前去追赶,但是凌操一去再也没有回来,他被黄祖留下断后的甘宁一箭射杀。失去了一员大将,周瑜却记住了一个猛将,快十年前的事情了,真是遥远的回忆啊,也亏得周瑜记性好,还记着。

“这个甘宁是个将才,要是能争取过来那是最好不过了。”周瑜的话让吕蒙很高兴,他一直都很赏识甘宁为人。

“但是他当初射杀凌操,怕都督和将军会怪罪。”吕蒙边说边看周瑜的脸色。

周瑜摇摇头:“当初是各为其主,这不能怪他。你转告他,我和孙将军都不是那样小肚量的人。”

吕蒙如实的将这些话带给了甘宁。甘宁顿时觉得一股暖流淌入心中,甘宁为什么这么激动,这要从他的出身说起。

甘宁,临江人(今重庆忠县),从小爱读书,爱运动,最大的理想就是可以一展胸中的抱负,成为祖国栋梁,可惜青少年时期走过一段弯路,和几个小混混干起了江上盗匪这个不光彩的职业,虽然后来他悬崖勒马,又重新做人了,但留下的案底却是抹不掉了。

先前,他带着手下去投奔刘表,可是刘表嫌弃他是个强盗,看不起他,谈都没谈就送客了。甘宁只能去投奔黄祖,黄祖虽然收留了他,但是也不重用,那次甘宁射杀凌操立了大功,黄祖也没有任何表示。似乎在他心里,凡是干过将客人劫持到江水中心,问人家吃板刀面还是混沌的这路勾当,都不能被重用。

但是黄祖却又偷偷地将甘宁带来的人挖到自己身边,难道你不知道我拿刀架在人家脖子上的时候,这些人正在旁边翻包裹吗?

甘宁有苦无处诉,这摆明了就是欺负人嘛。难道领导都是只看出身背景的主?纵观天下,却是无处容身,甘宁听到周瑜对他的邀请,自然不能不激动了。这可是翻身的好机会啊。

啥也不说了,甘宁当夜收拾了行李就去了巴丘找周瑜。见到周瑜之后,甘宁只能这样感慨,这才是领导啊,领导就应该是这样的。

士为知己者死,找到了方向的甘宁如同找到了亲娘的孩子,义无反顾地投身进了新的事业中,临了还没忘了喊上昔日和他一起打家劫舍的同伴,兄弟们,这才是真正欣赏我们的人啊,赶紧来吧。

呼啦啦跑了一片,黄祖身边空荡了许多。

回到吴郡后,周瑜将甘宁极力推荐给了孙权。孙权自然是表示欢迎,这位周大哥的眼光他还是信得过的,只要他说好的,那就一定差不了。

正在甘宁沐浴在被重视的幸福中还没缓过神来时,旁边一个冷冰冰的声音传来:“用一个射杀我军大将的人似乎难以服众吧?更何况此人还干过盗匪,别人会作何感想呢?”

说话的是张昭,他这话明显的意思就是质疑甘宁的人品,周瑜有些生气地反驳他:“当今乱世,官逼民反,做盗匪也是迫不得已,更何况谈到射杀我军大将,大人难道忘了太史慈当初可是差点要了孙策将军的命呢?”

张昭哑口无言,只能不服气地坐在一边,周瑜也有些生气,我推荐一个人,你就要跳出来插几句嘴,推荐一个人,你就要跳出来插嘴,算怎么个意思啊?

其实张昭不是坏人,他跟着孙家多年,一直是尽心尽力,只是嘴巴不好,还有点小心眼,对于老臣这点缺点还是可以原谅的。

孙权当然明白,他立刻跳出来当和事老,和稀泥:“好了,好了,你们都是为了我好,为了江东基业好,我相信甘宁会做得很好的,给他一个机会啊,呵呵。”

领导就是有水平,几句话就把张昭和周瑜的脸色缓和了下来,大家当场表示相安无事了。甘宁顺利进入了吴郡的领导班底中。

在之后的几年里,此人以燎原之势,发光发热,将孙权的事业推行到了最巅峰。

真是人不可以出身论英雄啊!

终于报仇了

周瑜将甘宁挖来绝对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长时间在黄祖身边待着,甘宁对黄祖的一切都了如指掌,甚至连他家厕所有几个,在南还是在东都了然于心了。

这样的资源都不利用的话,那岂不是太对不起甘宁了,周瑜决定去找黄祖下最后的通牒,在十日之后,和平使者周瑜带领着吕蒙、甘宁、董袭,还有凌操的儿子凌统带领部队浩浩荡荡去了黄祖家门口给他下战书。

黄祖终于迎来了和周瑜针锋相对的时刻,这些年想到孙策、孙权迟早有一天会来找他报父仇,他就如坐针毡,因为他知道自己绝对不是对手。黄祖虽然是个无能的人,但还算有点自知之明。

当这一刻真的摆在眼前时,他反而不再那么惊慌了,他知道周瑜是来和他决一死战的,既然只有以死相拼,那就拼了吧。

周瑜还不想拼命,他正在对一个大家伙产生好奇。在进入夏口的江面上,停泊了一个古怪的建筑,似桥非桥,似船非船。经过甘宁的解说,周瑜才明白这是黄祖的撒手锏,航空母舰。

每当大敌来犯的时候,黄祖就将巨舰用粗壮的绳索连接起来,横在江面上,而巨舰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攻击小分队,自从他创这招防御方式以来,从来没有失过手。

真是什么样的人就能想出什么样的招!

高手过招讲究的是见招拆招,航空母舰虽然可怕,但凡是武器就一定有它的弱点,过于庞大的战舰,而且因为被绳索连接,所以就不够灵活,以静制动,以万变应不变,这就是周瑜想好对付黄祖的招数。

周瑜首先选择进攻的目标是战舰的正中央部分,这是防御最薄弱的地方。周瑜安排甘宁、吕蒙率小船去打头阵,牵制住敌人的主要火力。

拂晓时分,进攻开始前最后一次清点人数,大家突然发现少了一个人——凌统。

大家大眼瞪小眼想不通凌统一眨眼工夫跑哪去了,这时,对面的巨舰突然展开了激战,人还没去呢,他们打谁啊,不会是想来场军事示威把我们给吓回去吧?

很快他们就不这么想了,黄祖的战舰打的正是凌统,原来这位老兄死了爹十分悲伤,一心想抓住凶手把他千刀万剐,可令他想不到的是仇人竟然倒戈,跟他成了战友,周瑜为此还专门找他做过思想工作,说不要因为个人情绪影响团体合作。

这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合着他杀的不是你爹啊,当然这话凌统不敢当面提出,他只能闷在心里。有仇不能报的滋味真是太难受了,后来凌统将报父仇的精神寄托转移到了黄祖身上,你不下令,甘宁也不会杀了我爹,拿命来吧。

报仇心切的凌统等不及周瑜下令,就带着他爹昔日的部将乘着小船,乘着夜色搞偷袭,想一击命中。可惜他等开打才知道,自己把问题想简单了。

战舰上黄祖的士兵不断把准备好的大石头、大木头向凌统的士兵身上砸去,不断放箭,凌统的部将死伤惨重。

后面的周瑜当机立断,前去支援,并从两边包抄,各个歼灭。吕蒙和甘宁将负伤的凌统从乱箭之中救下,继续进攻,江东军不要命的打法让黄祖的士兵心生胆怯,都是混口饭吃,至于吗?

江面上到处都漂浮着尸体,江水都成了红色,黄祖气急败坏地严令士兵,都得玩命,一发现后退者,军法处置。

黄祖的士兵在后退必斩的威逼下,只能继续死扛到底。最后一轮猛烈的攻击又开始了,江东军前仆后继,后面的人踩着前面兄弟的尸体继续战斗,如果我停止战斗,那就对不起死去的弟兄。

冲啊!

周瑜用实际行动告诉黄祖,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无法破除的,当黄祖一直引以为傲的航空母舰被摧毁,直至被江东军完全占领时,他意识到自己就要从这场战役中走向人生的终点了。

黄祖是个无能的人,但自知之明他还是有的。看着周瑜乘着船越来越靠近他,黄祖的心慢慢变得冰冷。经营了多年的地盘就这样被抢了,训练了多年的兵士就这样被砍了,如果老天爷长眼了,那一定是长头顶上去了。

胜者为王,败者寇!战争年代唯一的法则,输了全部家底的黄祖还不想把命也丢在这,带着几个亲信手下准备撤了,可是有句话说得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既然已经上了贼船好多年了,想再下去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冲上来的凌统一个手起刀落,黄祖的脑袋就掉了,人生啊,总是这么戏剧性收场,称霸一时的黄祖就这样死在了战场上,不管他愿不愿意,这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余下的人看到老板的头都没了,也不反抗了,全部缴枪投降,家里还有老婆孩子,跟着谁干不是干啊,只要给发工资就行。

胜利之后,孙权带着张昭、程普一干人来巡视,慰问了慰问受伤的士兵,对这次有功的将领进行了嘉奖,尤其对勇猛的凌统提出了表扬。而凌统斩杀了黄祖,解了恨,又因为甘宁在战场上冒死把他救下,对甘宁也就心无芥蒂了,皆大欢喜。

为了进一步控制局面,孙权和周瑜商量着是不是下一步就去把荆州给占下来。这样江东就完全统一了。

周瑜摇头表示不妥,他说:“曹操如今正蠢蠢欲动想取荆州,如果我们先动手,两败俱伤之后得利的是曹操。我看还是缓一缓看看情况再说。”

孙权觉得有道理,便让周瑜带着兵士回鄱阳湖畔的柴桑休养,顺便加紧训练水军,此次黄祖的航空母舰让他认识到了自己水军和别人家的差距。

安排妥当后,孙权带着黄祖的人头回到了吴郡,放于他爹的灵位前祭奠,儿子终于给你报仇了,你老人家就安息吧。

事实证明了周瑜的判断。

谁也别动我的奶酪

周瑜已经好几个月没睡过一个好觉了,他虽然不出门,但对于时政还是很关注的。曹操这几年老有所为,工作热情高涨,仕途一路飙升,一直坐到了宰相的位子,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曹大人毫不满足,他希望可以有更大的发展,于是,便在建安十三年,攻打荆州。

这是一个可怕的人,因为他的欲望永无止境,而且他有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如果说之前的一切是前戏,那么真正的压轴戏就要上演了。

实力,抓紧一切时间提升实力。即便是杯水车薪也要背水一战了,周瑜希望他的水军可以在曹操将剑对准他之前,成为一支精锐部队。

可是还没等到开战,荆州管事的刘表就先一步去了西天,他儿子因为害怕曹操,就把荆州直接送给曹大人了。这个消息对于周瑜来说实在是太糟糕了,原本就很短的战前准备时间,现在是完全泡汤了。

得了荆州,江东就是下一个目标了。如果曹操立刻杀过来,那根本就没有招架的可能啊,周瑜很着急,孙权更着急,听说曹操杀去了荆州,忙召集大臣们商量该怎么应对。鲁肃站出来出了个主意,说借着去给刘表奔丧的机会,劝说他的两个儿子带领荆州人民和江东人民一起联合起来,共同抵制曹操。

虽然这不是个什么好办法,但也只能死马当做活马医,让鲁肃去试试好了。得到了大老板的同意,鲁肃当下就收拾了行李,准备了几件礼物,还特意带了一块大手绢(随时准备抹眼泪,以情动人)。

但是鲁肃刚走到半路上,就听说曹操不但占领了荆州,还收编了荆州水军、陆军六十万人,连军权都交出去了,看来荆州从此得姓曹了,周瑜急得想不出办法来的时候,鲁肃却意外地在路上捡到一个帮手。

这个帮手就是刘备,鲁肃抱着能拉一个人是一个人的决心,他跟刘备一起骂了骂曹操,然后郑重提出了邀请,希望他可以跟自己合作,一起对付曹操。

刘备听后没有表态,鲁肃也没耐心等他回复,急匆匆留下地址后又赶回去跟孙权商量下一步该怎么办了。

此刻的周瑜又接到了消息,曹操将军队整编完毕后,又掉转方向往江夏杀去。周瑜一方面加紧训练军队,一方面还是希望能找出更好的办法来应对,毕竟硬碰硬,胜算的机会实在不大。

曹操是个可怕的敌人,但是真的无法战胜吗?周瑜不这么认为。越是到了危机的时刻,周瑜越是冷静,江东是他和孙策一起打下来的基业,他不能轻易地让出去。虽然曹操很厉害,只要拿出勇气和智慧来,就不会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和问题。

周瑜在不断地给自己鼓气的时候,孙权那边迎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此人名叫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一名军师。因为鲁肃刚离开,他们就被曹操的追兵逮住了,一阵狂砍,砍得刘备丢盔卸甲,费老劲才从屠刀下逃了出来。到一个僻静地方一数人,就剩下几十个人了,所以诸葛亮当机立断要和孙权合作,一起对付曹操。

双方合作是大事,所以孙权通知在鄱阳湖练兵的周瑜赶紧回来,大事还是需要他决定。周瑜正在收拾包裹呢,他的老朋友鲁肃就亲自找上门来了,一见他就吐苦水,说那个使者诸葛亮实在是太难缠了。

“他每天都缠着我要我们跟他们合作,他们就那么点人了,当初叫他们来他们不愿意来,现在被人杀得不剩几个人了,就跑过来说要联合,真是岂有此理。”

面对鲁肃的义愤填膺,周瑜另有打算,看来刘备是打算借江东这艘船避过曹操这片大风浪了,如果是和刘棕他们那十几万的大军联合,那对抗曹操还有点胜算,可是和几乎是孤家寡人的刘备联盟,不就是相当于自己去对抗曹操和刘棕的联合,简直是鸡蛋碰石头,这样的事情,周瑜觉得如果答应了简直太愚蠢了。

但是此刻看眼前的形势,他几乎是别无选择了,在和鲁肃回去的路上,周瑜就一直在想等稍后该如何说服大多数的人一起鼓起勇气来去对抗曹操。因为他知道在江东,很多人并不愿意和曹操为敌,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他们没有信心。

曹操认为天下都是他的,谁也不能动,而周瑜却不能接受失去江东的结果,他宁愿死也不能看到这样的局面,江东仿佛成了一块谁也动不得的奶酪,人人都想占到手里,都跃跃欲试,却没人把手伸出去。

周瑜只能高喊:谁也别动我的奶酪,那是我和我的兄弟用命换来的,用鲜血浇灌的,谁敢动我就跟谁拼命。

带着这样的决心,周瑜回到了吴郡,在那里他将面对更大的挑战。而且,他遇到一个人,这个人和他旗鼓相当,如果不是分属两个阵营,他们一定会成为最要好的朋友,可惜历史中从来没有如果。

人生总是无法自己把握的。

正式和曹操决裂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周瑜还没到,曹操的一封诏书却到了,大概意思就是刘备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然不服我,我们两家合力把他抓住,然后把他的人马、土地分一分,从此你管江南我管江北,其乐融融。

这封信表面上看着风平浪静,其实暗藏危机。如果孙权答应和曹操一起灭刘备,那就是向曹操称臣;如果孙权不答应,那就给了曹操进攻江东的借口。真是答应也不是,不答应也不是。

在孙权左右为难的时候,周瑜及时回来了。此时大臣的呼声都很一致,以张昭为首,都认为应该和曹操讲和,不然会引火烧身的。周瑜很理解张昭的心思,他只想守住这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业,然后等他百年之后在遇到孙坚和孙策的时候,告诉他们自己的职责尽到了,江东没有丢。冒险的事他是沾都不想沾的。

但是周瑜知道曹操是只狼,狼不会轻易放过猎物的,而且他知道孙权也不会甘心就这样被曹操吞并,虽然孙权没有孙策那么强硬,但是让孙权就这么轻易地将父兄打下的基业变相地送给他人,这是孙权心里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周瑜洞悉了所有人的心思,情况大抵就是这样了,是和还是战,现在就看周瑜的一句话了,外面天色阴沉,看来马上要有一场暴风雨了,该来的总是挡不住的。周瑜让大家先散会,他考虑清楚后会再做决定。

散会后,周瑜没有去找孙权,因为他知道孙权是不愿意讲和的,既然是和自己站在同一条战线上,那就不用多废话,倒是那个诸葛亮,在这里一住好多天,听说口才了得,是个人物,周瑜非常想去见识一下。

没等周瑜去找诸葛亮,诸葛亮自己就找上门了。由鲁肃带路,诸葛亮带着礼盒来周瑜的家中拜会。

早就听说周郎相貌不错,亲眼一见,诸葛亮才知道什么是名不虚传。但他此时来这里不是为了看帅哥的,而是来救命的。

“周都督,知道你舟车劳顿,在下特地备了点薄礼,希望你能收下。”任务没有完成,诸葛亮决心装孙子装到底,能屈能伸才能成大事,他懂。

周瑜哼了一声,让手下把礼盒接过去,他不说话,诸葛亮也没开口,这普通的沉默,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

作为高级政客,厚积薄发是人人都懂的道理。

鲁肃在一旁圆场:“不要这么拘谨,哈哈,大家都是自己人,自己人,等公瑾说服了将军,我们一起联手打败曹操……”

“是谁说我们要和刘备联手?”周瑜冷不防的一句话让鲁肃尴尬地收住话,一旁的诸葛亮更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如果连周瑜都不支持这次联盟,那他就只能回去给刘备收尸了。

“都督。”诸葛亮上来就开始抹眼泪,苦肉计再次上演,“我们家刘备不容易啊。”接着就从三顾茅庐讲起,一直讲到刘备屡败屡战的顽强毅力,然后是刘备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最后说到刘备宽大为怀的心胸,跟周瑜说得茶都凉了。

别的不说,心胸宽大周瑜倒是也有耳闻。当初刘大叔被黄巾军追杀的时候,投奔了他的老同学公孙瓒,因为帮助公孙瓒进攻袁绍立了功劳,被公孙瓒封了个小官,升任平原国(国都在山东平原县)相。

在小职位上发挥大热量,刘备将有限的精力放到了无限的事业中,将平原一带治理得井井有条。有一次有个刺客被人指使前去杀他,刘备不知道来人是要他命的人,对人家那叫一个热情,结果刺客就这样被他感动,反而不杀他了。这个戏剧化的结局让刘备在民间着实火了一把。

周瑜也做过地方官,他知道百姓的苦,刘备能体谅老百姓,并且衷心地为他们服务,这让周瑜很佩服,比起那些整日里打打杀杀,嘴上喊着要造福百姓的大军阀,刘备虽然现在看起来又没成就又懦弱(主要是爱哭),但是他是一个好人这是肯定的。

好人周瑜体恤好人刘备,诸葛亮立马从周瑜的表情中看出了他内心的波动,苦肉计奏效了。抹抹眼泪,诸葛亮故做悲痛状地说:“我也知道我这是在强人所难,该说的我都说了,都督若是执意不救,孔明也只有就此告辞了。”

这招够狠,诸葛亮抓住周瑜心软的弱点,而且他看准了周瑜是断然不会把兄弟的基业拱手送人的。这番话合情合理,让周瑜无法反驳,曹操他太了解了,那是一头吃不饱的狼。即便灭了刘备,江东就真的安全了吗?只有傻子才会这么认为。

“孔明先生,我们还是再谈谈吧。”周瑜叫住转身就欲离开的诸葛亮,诸葛亮隐隐一笑,转机出现了。

送走诸葛亮,鲁肃悄悄地问周瑜:“你真的有办法?”那些主和的声音过于强大,鲁肃觉得周瑜恐怕难以应付。

“我自有办法。”周瑜轻轻地抚着琴说。

这个人真让人猜不透,鲁肃在回屋的路上神色凝重,明天就是决定到底是和还是战了,周瑜似乎成竹在胸,难道他真的有办法?

办法当然是有的,那就是事实,用事实说话,远比空口假设的好,看似复杂的问题其实并不难解决,只是大家没有看到问题背后的实质。

而周瑜看到了,看得一清二楚。

最佳口才奖得主

如同前面我们说的一样,用事实说话,就是最好的办法。周瑜有相当的自信他会是今天的胜利者。

等他到了会议厅,里面已经挤满了人,上到孙权,下到各级官员、门客谋士,甚至连客人诸葛亮都被算了一分子加在里面。大家都在看着他,眼神里各有内容。周瑜面色平静地走进来,他知道今天一定会是个口干舌燥的一天,所以他出门前特意多喝了几杯水。

孙权再次把要和还是要战这个问题提出来,周瑜没有正面回答,他问道:“大家都是什么意见呢?”周瑜没有问孙权,因为从孙权的眼睛里他清楚地看到了“不情愿”这三个字,这就足够了。在和孙权共事的这几年里,对这个上司,周瑜是越来越了解了,人小鬼大就是周瑜对他的基本评价。展开来说就是“喜怒不形于色”,这样的一个人,无论发生什么事,无论心里打好怎样的算盘,都有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的气势。这才是真正能当好治国领导的人,孙策当年的眼光是没错的。

“我认为应当和平解决。”有人发话了,不用看也知道是张昭,这么多年周瑜已经习惯了这位老人家对他的抗议。

“怎么才能和平解决呢?”周瑜面色平静。

“曹操拥兵自称百万,现在又有了荆州,我们如果硬拼,根本没有胜算,一个不小心,将江东基业丢掉,将这里的百姓置于水火之中,将来有什么脸面面对江东父老?”张昭说得十分激动,好像现在就已经打了败仗一样。

附和声纷纷响起,周瑜注意到了孙权眼底隐藏的火花,是时候了,他清清嗓子:“可是我认为我们和曹操讲和,就像羔羊投入狼的怀抱,迟早难逃被吃掉的危险,况且,将军的志向恐怕不止是安守江东,看别人的脸色过一辈子吧。”

孙权的脸色一沉,这话戳到他心窝里了,是啊,还是周瑜了解我,敢情你们给谁当差不是当啊,也不管我的感受,真是自私。想想他便狠狠地瞪了张昭一眼。

周瑜继续说:“其实,曹操这次看似天下无敌,但是我倒觉得他露出了很多破绽。首先此时北方并没有完全平定,他挥军南下,后方留下了许多后患。其次他的北方士兵不习惯水战,怎么能是我们的对手?再次现在快进入冬天了,他们没有相当的防寒措施,怎么能抵抗的住寒冷的侵袭?最后一点,北方人多不服南方水土,很多人都会生病,怎么打得过我们精壮的江东军?”

演说结束,全场寂静,张昭嘀咕道,“曹操可不是刘勋之辈,哪有这么容易?”

“我们也不是几年前的江东军了,张大人,你难道忘记当日伯符托你带给我的遗言了吗?”周瑜握紧拳头,立于洛阳城头的时候,他一定会告诉孙策他们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可是如今仗还没打,自己的人就已经被吓得不敢前进了。

“好,誓死不投降,我就不信曹操有多厉害。”孙权激动得两眼放光,张昭还想说什么,被孙权一顿臭骂给噎了回去。“难道把我爸爸和哥哥用生命换回来的基业送给曹操,他们就会开心吗?你就只是想着自己安生,完全不顾大局。好了,以后谁再提投降,我就砍了谁。听见没有?”

领导都发话了,还能再说什么,一个个都把嘴巴闭紧了,会议结束后,张昭理都没理周瑜就甩袖子走人了。其实他是个好老头,忠于孙家三代,一直尽心尽力辅佐,可是他为什么就那么反对打仗呢,其实答案就在当年孙策留下的遗嘱中。

孙策临终前,先找来张昭这般文臣,告诉他们自己靠武力夺得了江东基业,眼下他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以江东集团的政治资源和军事力量,他们下一步该做的就是保住江东再谋其他,这也就给江东集团今后的政治路线定了一个调子,就是要以“守成”为“基本国策”,在守的前提下图谋进取。

张昭将这番话理解为是守,所以他所做的,所想的,都是围绕着守,可是周瑜总是想着和这个打,和那个打,这让他觉得一个不小心就会丢掉江东基业,将来九泉之下愧对孙策的嘱托。

这就是理解不全面造成的。

孙权过来握住周瑜的手,表示了一些这次他排除万难的勇气可嘉,希望他今后再接再厉,在事业上再创高峰等话就离开了。

看着孙权的背影,周瑜只能苦笑,眼前这个人绝对说不上是一个好人,他工于心计,利用别人,道德水平和孙策相比那真不是在一个层面上,但是他是吴主,是孙策的弟弟,是这里的最高领导人,周瑜只能帮他,帮他唱黑脸,帮他打仗,帮他挨别人的冷眼(例如张昭),只是因为这个人能完成他和孙策当年的理想。

现实是残酷的,如果孙策还活着,今天这一幕就不会发生了,他会和周瑜在地图面前同心协力商量该如何破敌,而不是任由周瑜一个人顶着同僚们不理解的目光孤军奋战。孙策死后,周瑜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孙权身边不可缺少的重臣,但是他仅仅是被孙权当做了工具使用,出现问题,孙权总是第一个想起他,这仅仅只是因为孙权需要他,他们之间没有友情、没有亲情,只有利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周瑜当然明白这点,所以他从来叫孙权为将军,称呼的形式已经说明了一切,伯符,能把我当做兄弟的,只有你一个。

那一夜,我又梦到了曾经的百万雄兵。 4fRWKwA7ycSpoPdznZD8VPNYqI8fnXQcof4Pvz0KVo+eMOJPelZV+yS87J4WkaN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