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躬耕南阳隐隆中2

张松很强悍

益州现在主事的是刘璋,简单做个介绍:刘璋,男,字季玉,因为出身干部家庭,从小没吃过苦,所以导致长大后成天乐呵呵的,没有什么忧患意识。

这样的性格特点放在如今可能还挺招人喜欢,但在那个时候,大家为了争地盘、抢势力,打得头破血流,你一个人在圈外看热闹那是绝对不行的,一定要把你拉下水来。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一路奔到江这边来挑衅,刘璋看到苗头不对,便想趁曹操还没想到打他之前,先跟曹操表明一下立场,说自己是和其他人不一样的,自己没有扩充地盘的野心,而是非常愿意归顺的,只是千万不要攻击他。为了把自己的这个想法顺利传达给曹操,刘璋挑选了一个人作为他的使者,前去曹操那里。

此人名叫张松,体格瘦小,长相不太好,但是人不可貌相,他很有才华,尤其是口才不错,刘璋认为他一定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愿,并且说服曹操放过自己。

带着刘璋的殷殷期盼,张松就上路了,俗话说短小精悍是为人精,说的就是张松这样的人。除了口才之外,他还擅长另一种本领——见风使舵。通俗点讲,就是谁给的好处多就跟谁干。

刘璋一向没什么大志,自然对手下也疏于管理。张松自认为才高八斗,是个有大作为的人,可是自从跟了刘璋,每天不是坐办公室,就是喝茶、下棋,而且工资也是常年不见涨。虚度光阴的张松认为跟着刘璋实在是没有前途。

曹操就不一样了,几年内将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跟着他混一定能混出个名堂来,可惜曹老板当时已经到达江陵,把刘备收拾得七零八落,痛不欲生,给了孙权一个下马威,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他,根本没把刘璋放在眼里。

刘璋?张松?贵姓?贵庚?真是没空答理你们现在。

坐了冷板凳的张松气得不行,他认为这是曹操对他智商和人格的侮辱,所以一路骂着曹操的祖宗就回到了刘璋那里,添油加醋地对刘璋说了一通曹操的坏话,还捏造了情报说曹操很快就打算来攻打益州了。

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的刘璋慌忙问张松有没有什么应对的办法,他可不想打仗,更不想被打。

“我看如今只有联合刘备,一起来对付曹操了。”张松这个建议出得有点欠水准,就算曹操对不起你,你也没必要扯出实力、人品、水平都不高的刘备来啊,看来此人的确是脑子有点问题,难怪曹操第一眼就没看上他。

话虽如此,刘璋还是赞同了张松的意见,又派了一个人去找刘备,传达自己希望结盟的意思。

这个人叫法正,除了个人素质稍微比张松高一丁点外,大致情况都差不多。怀才不遇的法正来到刘备处,受到了刘备的热情款待,备受重视的法正觉得领导就应该这样,顿时萌生了倒戈的想法。

其实刘备对谁都这样,这是人家的做人习惯。法正还什么都没搞清楚就急着当叛徒,说到底还是头脑有点简单。

诸葛亮在一旁看出了那么点意思,就鼓动刘备继续对法正好吃好喝招待着,而他自己也不时地找法正聊天,借机会看看这个人到底水平怎么样,结果法正肚子里还真有点东西,不是个草包。

如果把法正争取过来,安插在刘璋身边充当间谍,那对刘备得到益州可就大有帮助了。诸葛亮对法正许诺,如果刘备成为益州的主人,一定会给他加官晋爵的。

法正面对金钱和官位的诱惑,终于屈服了,拍着胸脯保证以后一定定期汇报刘璋的动向。看着法正离去的背影,诸葛亮并没觉得很兴奋,政治上耍点阴谋诡计是家常便饭,但诸葛亮不是阴谋家,他还是没有习惯这样的倾轧和覆灭。

但是有个人很高兴,就是张松,这位仁兄一看自己有同盟军了,立马和法正联络了感情,交流了心得,在之后的日子里,两个人心有灵犀地在刘璋耳朵边为刘备说好话。

本来就没什么主见的刘璋被这两位仁兄灌输的,认为天底下除了刘备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可以帮助他的人了。

法正经常将刘璋的举动和言语汇报给诸葛亮,相比之下,张松的动作就狠多了,他不时地鼓动刘璋将刘备接到益州来住,理由是大家离近了,凡事好商量。

刘璋虽然没本事,但还不傻,知道整个军团来自己家会是什么后果,所以张松的险恶用心一直没能得以实现。

但是机会终于被张松等到了。

制造这个机会的是曹操。惹事的永远是这位大哥,真是受不了。

忍耐吧,忍耐吧

吃了败仗、元气大伤的曹老板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自己还会再站起来的,所以沉寂了一段时间后,他再次位列惹事排行榜首位。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派兵准备去征伐汉中的张鲁。这让刘璋很害怕,张鲁就挨着他住,打完张鲁不就该轮到他了吗,这个危险的信号让刘璋坐立难安,这时张松又不失时机地来劝说将刘备迎进益州,两家共同抵抗曹操。

已经乱了方寸的刘璋这次没有反对,他派法正带领4000人马到荆州去迎接刘备,请他来和自己共同抵御曹操。

几年的筹备,又安插间谍,又观察局势,诸葛亮等待的就是这一天,他带着法正找到刘备,在地图面前,为刘备再次上了生动而激励的一课。

“我们现在在荆州,如果曹操或者孙权打过来,我们毫无退路,而且没有防守,但是得到益州的话,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可攻可守,而且那里刘璋的兵马有几万,可以为我们扩充势力所用。”

“进入益州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法正对益州了如指掌,有了他做内应,我们一定可以兵不血刃地得到益州。”

“将来蜀地就是我们的,全国的统一将从这里开始迈出第一步。”

演讲完毕,纵观此演讲,要点明确,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紧抓要害,别说文化不高的刘备,就连法正也叹为观止,自叹不如。

既然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我再不干也就太对不起诸葛先生的一番口水了。刘备大吼一声:“拼了,管他娘的。”刘大叔的雄心终于被诸葛亮点燃。

话又得说回来,要去别人家住了,自己家也不能不管啊,诸葛亮留下张飞、赵云、关羽和他一起坐镇荆州,守住门户,而刘备则带着庞统一干人马大约2万人,随同法正西去,上了益州。

先走路后坐船,舟车劳顿一番后,在绵阳一带,刘璋带着仪仗队亲自把刘备接进了益州城里。

要说刘璋这人可真不错,不但对刘备他们盛情款待,还主动把白水军的统兵权交给了刘备,自己躲到一边去当甩手掌柜,不管事,只盼着早点结束战斗,重过太平日子。

可惜刘备就是那白眼狼,你把他招来容易,送走可就难了,有了白水军,刘备的军队扩充到3万人,而且还补充了很多器械物资,一下子鸟枪换大炮的刘大叔激动了,还是军师说得对啊,益州不能错过,来了我就不能再走了。

吃了秤砣铁了心的刘备打算在益州生根发芽,虽然表面还是要做做样子,让刘璋看到他还是积极备战,不是来这里白吃白喝的,私底下却到处和益州当地的大族豪强结识,还老去刘璋的手下家里溜达,跟人家交流感情,说心里话。刘备这样过河拆桥,刘璋都没发现,还依旧对刘备好好招待着。

在后方坐镇的诸葛亮不断告诫刘备不要着急,先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然后再争取足够的时间来发展自己的势力。在军师英明的远程指导下,刘备在益州逐渐如鱼得水。等刘璋反应过来自己的主人位置被威胁的时候,另一件事情的发生直接加速了他的下台。

这件事情的肇事者是我们的老朋友曹操。一把年纪了,曹老板依旧没想过退休,他活跃在政坛和军界的最前沿,今天打打这个,明天捅捅那个,一刻都不闲着。

刚打完张鲁和马超,曹老板又惦记上了孙权,当年你烧了我那么多船,让我损失了那么多箭,给我造成了巨大损失,我今天让你全给我补回来。

如今周瑜已经去世,孙权找不到能为他拿主意的人,便派人去找刘备,希望看在亲戚的情分上,出兵援助。

刘备犯了难,虽然自己现在不说大富大贵吧,但起码也是奔小康,温饱自足了,可是曹操还是好像一个紧箍咒,一提起来就头疼,一向以仁义的名声在外的刘备不想别人说他一遇到困难就贪生怕死(虽然他就是),但是曹操真的是他的噩梦,想醒都醒不了。

想来想去,刘备决定去找一个人拿主意,只要他说帮,那我就帮。

如此看来,诸葛亮已经成了刘备的智囊了,大事小事都得指着他,信送出去之后,刘备安心地等着诸葛亮的回音。

军师不是那么好当的。

将劳模精神进行到底

绝顶高手的生活应该说是比较痛苦的,没有对手,还得每天为很多琐事烦恼,大家都知道你是高手,不问你问谁,收到信后诸葛亮二话没说,提笔给刘备写了一封回信,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令人叹服,论其中心思想,就是一个字:帮!

但是帮也要帮出技巧来,要借别人的手帮出自己的人情来,说白了就是借花献佛,花别人的钱买自己的东西。

但是这件事中间又出了点小插曲,孙权不知道听手底下哪个谋士出的主意,让刘备的老婆把刘备的儿子拐回吴国,有人质在手就不怕刘大叔不就范了。

这个主意听起来有点那个,其实说来话长,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就和孙权结了亲家,娶了孙权的亲妹妹孙尚香。孙小姐当新媳妇的时候才二十出头,而刘备已经是奔五十的人了,孙小姐肯定心里有一万个不乐意,但是那个时候人们的思想还不够解放,所以孙小姐还是委委屈屈地嫁了过去。

估计她没少报信给孙权说自己婚姻不幸福,所以这一招既可以让自己妹妹回娘家来,又可以带回刘备的宝贝儿子,可谓一举两得。

不过孙小姐脚力慢了些,坐船才出码头,就被诸葛亮收到了消息。老板儿子被绑票了这还了得,诸葛亮连忙派赵云和张飞去追,值得庆幸的是刘备的儿子被追了回来,不过孙小姐就是执意不肯回去了,当然这对一直以来何患无妻的刘大叔来讲并不是什么大的损失,最重要的是儿子平安。顺便提一句,这倒霉儿子还是刘禅,看来他童年多灾,不是被丢就是被绑票。

后来,葛亮只得又写了一封信告诉刘备他老婆跑了,不过儿子保住了,但是让刘备依然照原计划行事,不能公报私仇。

收到信的刘备吃了一颗定心丸,他打好草稿去找刘璋,说自己的孙权哥被曹操欺负了,他需要出面帮忙,让刘璋给他加钱加人加粮草。

这时刘璋已经看出刘备不是个好东西,但是他也不好意思当下就撕破脸皮,便只答应给刘备再加4000人。刘璋的做法惹火了刘备,4000兵那叫兵吗,还没打呢就没了。刘备回去后到处给刘璋造谣,说刘璋小心眼,容不下自己,他要离开益州,希望各位保重之类的话。

这完全是鬼话,现在就是拿刀架在刘备脖子上他都不愿意离开益州,他这么说完全只是为了制造舆论(军师教的),可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张松一听刘备有想走的意思就急了,干吗呀,我好不容易把你给弄进来,优惠政策一点没享受着,你就要拍屁股走人了,不能走,坚决不能走,要走也得带上我啊。

张松连夜给刘备写了一封挽留信,派人送去,但是非常不幸,信没落到刘备手里,倒是被张松当太守的哥哥张肃拦截了,他看到弟弟写的这封信上,满纸就透露出一个词:背叛。

张肃冷汗都出来了,为了不让张松连累到自己和家里人,他连夜把张松和这封信一并打包送到了刘璋那里。刘璋看过信后大为光火,好啊,我说你怎么一直说刘备好呢,合着你俩是一伙的啊。

刘璋当机立断,把张松给砍了,又吩咐下去,不许刘备离开益州,等天一亮就去收拾他。这么热闹的夜晚,可惜刘大叔早早地就洗了睡了,没能看到。

第二天起床,刘备准备去接受刘璋刚派发给自己的4000兵,却突然被告知:兵不能给你,你本人也被软禁了。

失去自由的刘备先生非常生气,后果比较严重,他把两名为首的军官就地砍头,然后带着人马就向成都方向杀了过去,那架势有直捣刘璋老窝的意思。

刘璋慌忙应战,心里叫苦不迭,真是把狼招来了,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冲突,而是最后的较量,谁输了谁就得离开益州。刘璋虽然边战边退,但他不想输,这里是他的家,他不想离开,本着这个信念,在最后的广汉县城,刘备遭到了刘璋最为顽强的抵抗。

刘璋会反抗这是诸葛亮预料之中的事情,但会如此激烈的抗拒却是让他始料未及的。在诸葛亮看来,那位老哥就是一只绵羊,可以安守一片草原,却无法抵抗恶狼的袭击,但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刘璋对这片草原的情感。

有着强烈家园意识的刘璋决不能容忍自己的家被人抢走,所以在最后的反击中拼死一搏,虽然后方坐镇的诸葛亮说这只是时间问题而已,破城是早晚的事情,但前方打仗的刘备却是咬牙切齿,啥时候能破城啊,真是累人。

里面的刘璋也同样痛苦不堪,什么时候能撤退啊,真是熬不住了。

围城,真正的困兽之斗。

这次小小的战役耗时一年,死伤无数,而且最令诸葛亮悲痛的就是他的挚友和战友庞统在这次战役中中箭身亡。

又一个战友离开了,如果说徐庶是生离,那庞统就是死别,没有想到为了那看不到影子的理想,好友会一个接一个地以各种方式离开。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诸葛亮擦干眼泪,握紧拳头,这还只是刚刚开始,以后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人离开,为了毕生的信念,死又何惧。

仰望天空,留下一声叹息,诸葛亮继续埋首奋斗,将来的胜利终归是会到来的,只要坚持下去。

打仗是个技术活

隔行如隔山

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分别带兵来与刘备会师。而马超也脱离了张鲁投奔了刘备,一时之间,刘备周围人才济济,占领了益州,成了益州的新主人,而且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戴。

幸福来得太快,让半生坎坷的刘皇叔一时难以接受。他虽然脑热,但还没忘记这是谁的功劳,诸葛亮再次升官,任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刘备还专门放出话来,谁也不能不服,有意见者保留,通通闭嘴。如此正大光明的袒护,让一些人心里更不满了。

打仗出血出力的是我们,冲锋陷阵的也是我们,凭什么一到封官的时候就是这个坐在家里喝茶、扇羽毛扇子的家伙优先呢?伤心,太伤心了。

刘备之所以这么干,是因为诸葛亮确实受之无愧。那些不满的人包括关羽、张飞,他们都没真正认识到诸葛亮先生的能耐,当然这也不能怪他们,从小没读多少书,长大后又成天跟着刘备过盲流的日子,没时间学习,深造自己,当然看不出诸葛亮的潜能。

刘备是对的。当日诸葛亮在新野为他断后的那一仗让他意识到打仗其实也是讲技巧的。让我们把时间倒回,看看诸葛亮同志是如何做的。

当日刘备先一步离开新野,诸葛亮留守断后,诸葛亮不是不怕死,而是他知道曹操的兵快,如果不事先拖延一下,很可能他们都走不了。

一同留下的张飞和关羽不知道诸葛亮是怎么想的,他们只看见这个之前还打包袱说要走人的家伙,现在又慢悠悠地坐在屋里喝茶,真不知道他脑子里是怎么想的,自己不走还不让我们走,读书人就是奇怪得很。

曹操多疑且非常谨慎,每次出兵总是先派猛将出来打一阵先锋,诸葛亮料到这次也不会例外,只要将他的急先锋打退,凭曹操的性格一定会迟疑,这样就为刘备他们的逃脱争取了更多的时间。

诸葛亮让张飞带人多准备火把,预先潜伏在新野南边的芦苇荡里,关羽带人埋伏在西南的路口,赵云则是堵在了另一个路口上。从下午开始蹲点,连晚饭也没顾上吃,蹲得腰酸背疼的张飞恨不得现在就用手里的火把把诸葛亮给烤了吃了。

你在中军帐里舒舒服服地坐着,却让我们在这儿干等着,众军正满腹怨言的时候,一队人马开了过来,来的正是曹操手下的猛将夏侯惇,这个人非常厉害,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字:猛。

此人打仗从来就不含糊,把敌人都当杀父夺妻的仇人来砍,一直是战场上的“拼命三郎”。后来在一次作战中,他被一支流箭射中了左眼,这位仁兄二话不说,把箭拔下来继续杀敌,轻松得就跟拔了根刺一样。

从此后他名声在外,业内非常出名,绰号“盲夏侯”。

曹操把他派来用足见用心之狠,这位猛人杀气腾腾赶来时已经到了半夜,天黑杀人夜,正是干坏事的好时候。准备一鼓作气攻进新野的夏侯惇看到前方这条道路狭窄,而且两边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芦苇荡,周围山川连绵,树木丛生,时不时地刮过几阵阴风,让人不寒而栗。

这位仁兄实在是个精明人,一看情况有些不对劲就打算换条路走,打仗是重要的,但是躲避被人黑也是非常必要的。不过很可惜,他遇到了心眼像马蜂窝一样多的诸葛亮同志,走哪条路都是不通的。

接到指使的张飞命手下点燃火把,将芦苇烧起,借着风势,夏侯惇忽然觉得周围一片红光。蹲了半天、窝了一肚子火的张飞将怒气都撒在了夏侯惇身上,而此时被突然而来的大火和张飞吓了一跳的曹军有些慌乱,夏侯惇虽然猛,但还知道不打无把握的仗,掉转马头就往回跑。

接到命令的关羽和赵云一前一后把夏侯惇堵上了,小子,往哪儿跑呢。同一时间遭遇三个猛人,夏侯惇就是再厉害也扛不住,被打得节节败退,手下的士兵死在火里的无数。活命要紧,一向不要命的夏侯惇这次终于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贵,杀开一个缺口就往许昌跑去了。

这边诸葛亮早放出话来穷寇莫追,让张飞他们收兵了,不要看诸葛军师一步大门也没出,但这一仗全是在他的指挥之中完成的,送信的兵士用最快的速度将前线战报和后方指示送达,在没有电话和手机的当年,也真是苦了这些报信的。

这一仗虽然是张飞他们在出力,其实决定胜负的灵魂人物是诸葛亮先生。

所以说,隔行如隔山,像张飞、关羽这样的体力劳动者是无法体会到脑力劳动者诸葛亮的辛苦的,但是不要紧,领导赏识就行,只要我们通力合作,发挥各自所长,就一定能够在这个时代大放异彩。

明天的太阳必定是属于我们的。

管家是怎么炼成的

刘备进入成都后,大肆封赏,好不容易当了主人,当然要显摆显摆,所以人人有封赏,个个有房住,在这欢声笑语的大好时刻,诸葛亮似乎预感到了即将要面临的危机,为了预防那一天的到来,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已经35岁的诸葛亮开始了他的新征程。在大家享受胜利果实的时候,他对刘备说:“我们的钱不多了,不能这么乱花,不然到时候出了意外就没有保障了。”刘备觉得有道理,于是便把公款交给了诸葛亮保管。

在大家搬新房、住豪宅的时候,他对刘备说:“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戒,不能让腐败之风在我们的革命队伍中风行。”刘备于是就不再对高级干部进行大规模的赏赐,只是意思一下了事。

投诚过来的法正因为功劳很大,被刘备任命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有钱、有房子、有了地位的法正忽然得了一种病,不是感冒发烧、头疼脑热,也不是奇难绝症,而是心理疾病,用现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心理扭曲。

也许是小时候遭遇过一些坎坷,导致法正养成了有仇必报的性格,记性不错的他把每个骂过他、小看他、不服他的人都记在心里,逮住机会就大肆报复,一时之间大家都怨声载道,纷纷去找刘备投诉。

刘备也对法正有了意见,想要整治他一下,但是诸葛亮说,法正虽然有点小缺点,但还是有大用处的,今后开疆扩土还用得上他。

当初刘备围困成都时,蜀郡太守许靖要出城投降,被人发觉,因为是在危急关头,不宜诛杀自己人,于是刘璋放过了许靖。但是破城后刘备不打算重用许靖。法正进谏说许靖是名士,如果不被重用会让天下贤人认为我们刻薄贤臣,刘备这才重用了许靖,可见法正也不是个是非不分的人。

法正虽然张狂,但诸葛亮明白人才难求的道理,他早就看出法正智谋过人,是个匡扶社稷的能人,便愿意容忍他一时的缺点。后来,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谏下留下了法正,而法正也为刘备日后夺取汉中立下了不少的功劳。

战争中朝不保夕、惊心动魄的日子,诸葛亮记忆犹新,他永远也不会忘记当初年幼的自己带着弟妹没有家、孤苦无助的情景,他现在不用过那样的日子了,但他也不想让别人过这样的日子。

为了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理想中的家园,诸葛亮付出了全部的心血。这位老兄从开始打理内政起,一天也没有休息过,每天从早忙到晚,不是视察民情,就是找刘备商量治国之策,这份工作实在是没多大意思,除了做事就是思考那些公文,这对高学历的诸葛亮来说是小菜一碟,可对文化水平一般的刘备来说就是个苦差事。

虽然刘备喜欢勤奋的下属,但诸葛亮每次都拉着自己一起勤奋,他就有点受不了了,怎么如今发家致富了比当初四处逃难的时候还要累呢?

自古以来,人都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一旦得意就容易忘形。刘备也不例外,过了两天安稳日子,刘大叔就想再出去折腾点事,过过手瘾。

诸葛亮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却是一清二楚,自己的老板和以前有点不太一样了,如果说以前的刘备是个胸怀大志的绵羊,那今天他就是去掉那层羊皮的狼。其实如今的诸葛亮还是不太懂政治,在政治的擂台上,只有一个冠军,而作为失败者,除了被淘汰根本没有第二条路可选。

之前的刘备是软弱的,因为他没有强硬的机会,如今的刘备变得强悍是因为他不想再落到当初那样的下场,这是政治家无可奈何的博弈之道,诸葛亮还没有参透,不过很快他就会懂的。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诸葛亮有些迷茫,这会是位仁君吗?

当年诸葛亮强忍屈辱去投奔刘表,却遭到了无视,后来虽然在隐居隆中的时候,诸葛亮娶了黄承彦的女儿,而黄承彦的妻子则是蔡讽的大女儿,刘表的妻子是蔡讽的小女儿,沾亲带故地和刘表攀上了亲戚,可是刘表依然瞧不起他,不肯请他做事。

这对自尊心很强的诸葛亮是个严重的伤害,但是刘备对诸葛亮是十分尊重的,虽然现在刘备虎气了,但依旧以当初在隆中时一样的态度对待诸葛亮。诸葛亮虽然智商奇高,但是之前提到过,对于政治,他还有待学习。

拿人情说事是刘大叔的拿手好戏,器重诸葛亮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个人可以帮助自己完成大业,这本来也就是刘备当初请诸葛亮出山的主要原因。刘备虽然笨,但还不傻,知道对待有用的人该怎样做。

诸葛亮虽然不傻,但有些事情他还没有看清楚,他认为只有殚精竭虑才能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其实到底是他对刘备有恩,还是刘备对他有恩,这本就是一笔糊涂账,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只有相互扶持,彼此才能走到自己想到到达的彼岸。

诸葛亮给刘备当管家可谓是尽心尽职,一直操心了几十年,把刘备的事忙完了,还接着操心他儿子的事,直到把自己给累死。

管家就是这么炼成的。

斗争还是沉默

与此同时,一向活跃的曹操在打败张鲁,夺得汉中后,并没有一鼓作气来取益州,而仅仅是留下夏侯渊和张郃驻守汉中,自己带着大部队离开了,这个举动让刘备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曹操在想什么阴招来整自己?

自己的智商实在是有限,还是去问问高人吧。

诸葛亮对此的分析很明确,都打到家门口了,而且实力也不弱,像曹操这样的人居然有便宜不占,急吼吼地打道回府,那么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家里出事了,很大可能就是窝里反。

刘备竖起了大拇指,说分析得真是精辟,诸葛亮同志话还没说完呢,接下来的才是重点。

“我建议派兵去夺取汉中,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夏侯渊和张郃不是对手,曹操远在许昌,等他得知消息的时候,我们已经占领汉中了。”

刘备跃跃欲试,但曹操留在他心里的阴影实在太大了,实在是有心理负担。诸葛亮像他肚子里的蛔虫一样,说道:“不要担心,取得汉中,我们才算是真正掌握了巴蜀,有了自己的根据地,今后才更有实力和曹操抗衡。”

“好吧,既然军师这么说,那就去打吧。”刘备要求诸葛亮跟他一起出征,万一出点事身边也有个商量的人。

“不,我已经为你选好了谋士。”诸葛亮居然情愿留在后方坐镇,而他为刘备选的谋士就是法正。

法正虽然人缘不好,但能力还是有的,在刘备来找诸葛亮之前,诸葛亮就已经去找过法正了,就攻打汉中这件事咨询了一下法正的意见。

“当然是打了。”法正毫不犹豫。

“为何?”诸葛亮继续发问。

法正的分析和诸葛亮心里的想法差不多一致,所以诸葛亮比较满意地离开了,让他没想到的是,更满意的还在后面。敬业的法正连夜写了一份汉中军事攻击报告给诸葛亮送了过来,纵观此文,面面俱到,理论清晰,事例生动,且两者紧密联系,算得上现在军事大学的一篇博士论文。

“就是你了,小子,不让你去我就真对不起你这篇文章。”

法正被光荣地任命为此次战役的军师,看着大军浩荡离开的背影,诸葛亮心潮澎湃,这将又是一次新的迈进,如果成功,那距离理想就又近了一步,既然诸葛亮这么紧张这次出兵,为什么自己不亲自前去前线督战呢?这样效果不是会更好些吗?

问得好,可问题是,如果诸葛管家走了,那家里这一摊子谁来管,法正吗?这位仁兄恐怕会趁着领导外出的时候大搞报复行动,而其他对法正有意见的人估计也会借机对他下黑手,为了安定团结,诸葛亮决定还是自己留守。

前往汉中的路上,刘备忐忑不安,虽然诸葛亮告诉他,有法正的帮助,一定可以成功,但是去跟曹操抢地盘,刘备还是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法正没有辜负诸葛亮对他的信任,早就想好了几条计策献给刘备参详,看看到底是怎么打才好。

刘备最终选择了夜袭,也就是在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带着一小撮人马突然从背后敲你一下,然后趁你还在发蒙的时候,掉头跑开。刘备认为这个办法很稳妥,他吩咐法正夜袭,法正也领命下去准备。

但是让刘备想不到的是,法正虽然是去夜袭,但带去的人马足以将汉中挤爆,而且声势浩大,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是来打仗似的,不知道是法正命好,还是他真的才能比较高,大乱之中,居然大破夏侯渊的军队,而且大将黄忠还将夏侯渊斩杀。

出师告捷,刘备乐得几天闭不上嘴。诸葛亮来信提醒他,现在虽然他已经占据了汉中作战的主动权,但凡事还是要小心,因为这是场持久战,谁坚持到最后谁才有可能胜利。

无论何时、何地,诸葛亮都是一个预言家,当初在隆中他说天下三分,如今天下真的分成三块,现在他说打汉中是场持久战,那时间就一定短不了。

法正没有完全按照刘备的意思去做,这位仁兄也不害怕,还大大咧咧地向刘备承认这完全是自己的意思,而且还对刘备提出中肯的意见,做人就要快、狠、准,尤其是打仗,不然先机都被别人占了。

刘备被说得一愣一愣的,法正是对的,这是战争,只有狠才能坚持到最后。诸葛亮将法正安排在刘备身边真是用心良苦,他知道软弱的刘老板就是缺少这么一个大脑里缺根弦的人衬着,这样的人往往打了再说,不计后果,可是有诸葛亮在后方遥控指挥,结果总是能顺着他的意思发生。

这就是高人。

啥也不说了,继续吧,这场战役还没有打完,还要继续打下去,直到取得胜利。

当流氓遇上无赖

自从刘备大军开拔后,诸葛亮从那一刻起就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为了保障前方的供给和调度正确,每天天刚亮就起床研究地形,中午吃饭的时候还在看前方发回来的战报,晚上又要思考下一步该如何做,其忠心真是令人叹服,令人惭愧。

而同样在前方的法正也没有满足于目前的业绩,虽然刘备批评他不该自作主张,擅改军事计划,但这位仁兄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还需要不断进步。为了打好这次战役,他决定寻找下一个打击对象,在他的努力下,汉中的战事一直是捷报连连。

诸葛亮真是没有选错人,这位老兄的革命热情是值得歌颂的,但革命现实也告诉他,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没有粮食,再猛你也是白搭。

要知道汉中是什么地方,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倚秦岭、南屏巴山,虽然汉中是这些山脉围绕中的一个盆地,十分富饶,但是刘备千里迢迢,是来打仗,不是来观光旅游的,汉中的守将当然不会开门为他提供吃喝。

依山傍水的蜀道上更是不会有吃的,这一切都要靠后方诸葛亮的及时运输了,唐代诗人李白曾经写过一首诗,开头一句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比较发达的唐朝,李大诗人都发这样的感慨,更不用说更早些时代的刘备他们了,可以想象粮食的运输过程有多么的艰难。据说刘备有个干儿子就是累死在运粮岗位上的,虽然发了抚恤金,但这份工作的艰辛还是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给再多钱也不愿意干,情愿在家里待着。

眼看着前方将士就要断粮挨饿了,诸葛亮陷入了沉思,就算运粮过去,消耗也过于巨大,要是坚持到打完仗,内需都要耗尽了,这样的做法是很不利的,诸葛亮头一回犯了愁,幸运的是,很快就有人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了,因为曹操回来了。

听说刘备不但抢自己的地盘,还杀自己的大将,曹操很不高兴,我才走开几天,你就敢这么嚣张,看我不收拾你。

卷土重来的曹老板带来了杀气,也带来了粮食,别忘了曹操也是个外来户,粮食只能自己供给,但是这对家大业大的曹老板来说不算个事,不就是粮食吗,要多少有多少,我是地主我怕谁。

既然你有粮食,那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诸葛亮再次笑了。远道而来的曹操却笑不出来了,快马加鞭地赶了回来,却吃了别人的闭门羹。

任曹操在外面叫爹骂娘,刘备就是打死也不出来应战,因为诸葛亮刚给他传信说曹操一到就加紧筑墙,加强防御,决不出战。

这种类似无赖的做法让资深的无赖曹操感觉代代都有人才出啊,比我还能耍赖,我不在的时候打得那么欢,我一回来就关起门来跟没事人一样,我看你们能挺到什么时候,郁闷的曹老板也驻扎下来准备耗在这儿。

本来就是出来打仗的,不让打仗那大伙就都闲了下来,这地方穷山恶水、荆棘丛生,方圆数十里还是无人区,在这种地方是没什么闲情逸致赏风景的,不过刘备不愁没有事情做,因为诸葛亮还有一封信上告诉他,偶尔也可以客串一下抢匪。

根据诸葛亮的指使,刘备不正面跟曹操交锋,只是隔几天就派一小股部队在外骚扰一下曹操的运粮部队,顺便再抢点口粮回来,反正离的近,吃了再去拿,方便。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法正,这位老兄完成的十分出色,风风火火地将曹操的粮食抢了不说,还放出话来,光明正大地说下次还要抢。

曹操真是有苦说不出,想当年只有我跟别人耍流氓,哪轮得着有人跟我耍无赖啊,碰上对手了,真是碰上对手了。在外打仗不能耗时太久,曹操家里还有一摊子事没处理完呢,算了,不玩了,不就一个汉中吗,我不要了还不行。

曹操终于决定退兵,刘备也将无赖精神继续发扬,临了还是抢了曹操一把,让曹操恨得咬牙切齿,发誓不把刘备的头切下来就不姓曹了。

其实这不能怪刘备,这么高水平的主意他可想不出来,这都要靠诸葛亮的远程指挥。诸葛亮明白扰乱军心远比大肆杀敌要见效得多,也方便得多,几次去夺曹操的粮草,一方面是为了补充自己的需要,更主要的还是为了让曹操军心不稳,你想啊,随时都有断粮的危险,士兵们笼罩在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阴影中,谁还能安心打仗。

诸葛亮从心理上攻破了曹操的防线,所以说,多读书就是有好处,教育兴国,这话放到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建安二十三年,刘备成功进入汉中,当上了汉中王。

诸葛亮是个好同志

老年得志的刘备,此时人生进入了辉煌的最高峰,混了这么多年,终于混出个样子来了。热泪盈眶的刘备先生先是发表就职演说,说自己会再接再厉、继续奋斗的,接着就是颁奖时刻,任何有功劳的人都受到了封赏。

这是一场盛大的喜宴,所有人都很激动,终于有了落脚的地方了,真不容易啊,但是他们都忽视了一个人,一个从头到尾都很冷静的人,他受到了刘备最高的嘉奖,受到了大家最多的赞誉,却是最早离开那场盛宴的人,他独自一个人在清冷的空气中站着沉思。

诸葛亮,只有他才能随时随地保持清醒。

又是一个胜利,虽然极为不容易,不过所幸得到了汉中,事情是按照自己的计划来进行的,终于可以和曹操、孙权他们相抗衡了,今天的局面不就是预料中的事情吗?接下来就该对付曹操,对付孙权,将天下所有枭雄都打败,这样便可以一统中国,建立一个理想中的国度。

这是我设计了多年、奋斗了多年的梦想,我还在不安什么呢?诸葛亮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重新返回盛宴中。记住这个时刻吧,这将是最后的一场狂欢了,接下来便是无尽的痛苦和劳碌。

也许这就是命中注定的。

刘备称王后不时提拔这个,封赏那个,一种从未有过的权力的快感冲击着他的大脑,他终于得到了他一直梦寐以求的权力。

诸葛亮看着他,这个为权力而喜的男人,这个自己选中的明君,原来都是一样,人是会随着环境而变化的,当日的潦倒被今日的富贵所代替,所有的人都会出现不理智的一面。

不要再高兴了,这里只是中转站,还远远没有到达终点。

诸葛亮没有来得及对刘备劝谏,因为他要忙另外一件事情,去看一个人。他匆忙地赶去看望一个同事,走到房子的尽头,在床上,已经不能起床的法正双目紧闭,这个折腾了多年的家伙终于折腾不动了,叛了刘璋,投了刘备,协助夺取汉中,这个老兄将精力过早地耗尽了。

刘备自己封了自己汉中王之后,也封了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事业如日中天,而且还正值壮年,法正可谓是春风得意,可是时候真的到了,再多的荣耀也要放下,因为老天爷要让他离开这个舞台。

法正睁开眼睛看着诸葛亮,诸葛亮坐到了他的床前,曾经的敌人,如今的同僚,两人之间没有深厚的感情,却有着奇妙的关系,如果不是诸葛亮,法正恐怕早就被人黑了,如果不是法正,汉中恐怕不会那么容易得到。

不过这些恩怨就不要再提了,对于一个将死之人,一切都该放下了,公元220年,法正死于疾病,终年45岁。法正的死让刘备很是难过,他连着哭了好几天,这个当了叛徒的人深受刘备的信任,死后被追谥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由此可见他的地位之高,甚至都超过了关羽和张飞。

在之后的日子里,每每提到法正,刘备还是忍不住会当众抹眼泪。不过哭过就算了,刘大叔,你还是得捋起袖子接着干啊,未来的事业很艰难啊。

历史永远是向前发展的,诸葛亮再神机妙算,也没算出来今后的道路却是越来越坎坷、越走越窄了。

衰败由此开始

人的野心是随着权力的增大而膨胀的,称了王的刘备觉得自己很有潜力继续发展,便在同年6月,派孟达、刘封攻占汉中郡东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势力有所扩展。

所谓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看到刘备在扩张,孙权也动了心眼,7月,他打算攻打合肥,找找曹操的麻烦。关羽被任命为前将军,假节钺,此时正镇守荆州。

诸葛亮看到这势头不对劲,便对刘备说千万别动手,只怕给敌人可乘之机。一向都很听话的刘大王现在不乐意了,凭什么啊,他们打开了让我们在一旁干看着,不干,一定要掺和。

衰败由此开始。

关羽接到刘备的作战通知,便抓住战机,留下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己领着主力北攻荆襄去了。这是关羽人生最漂亮的一场战役,也为他不久后的死亡埋下了伏笔。

三家打得不亦乐乎的时候,诸葛亮再次对刘备说,不要再掺和了,我们只要防守,不要进攻,不然情况会有变化。可惜刘大王现在打仗打上瘾了,让他撤退是不可能的,所以诸葛亮的金玉良言到他那儿就打了水漂,再没了回音。

社会是残酷的,竞争是激烈的,刘备不懂,诸葛亮很懂,规避风险的方法往往只有一个,就是不要投资,这是最保险、最无害的办法。

如今混战,三家各打各还好,一旦有两家联合起来,那后果就不好说了,诸葛亮比刘备更明白曹操,这是一个比人精还要人精的家伙,他一定不会就这么傻傻地白打下去,而孙权因为种种因素跟刘备之前所结的联盟早就处处裂缝了,本来他们打他们的就算了,可是非要让关羽掺和进去,性质就不一样了。

诸葛亮的担心很快被应验,关羽被徐晃、曹仁、满宠以及吕蒙从背后袭击,这名猛将终于没能抵挡得住孙曹的联合进攻,被孙权俘虏杀害了,一同被害的还有他的儿子关平,损失的还有荆州。

这是刘备始料未及的结果,却是诸葛亮早就猜到的结局,在关羽的出殡会上,刘备哭成了泪人,诸葛亮却是哭也哭不出来。

关羽的死是一个不好的信号,敏感的诸葛亮已经意识到了潜伏的危机所在,大将的陨落、地盘的被夺,一个刚刚起步的集团顷刻间就又陷入了困境,这是我的错,还是上天注定我的理想不能由这个人实现?

看着哭得惊天动地的刘备,诸葛亮的内心也陷入痛苦之中,虽然关羽一向看不起他,老跟刘备说他的坏话,但是此刻那个胡子长得可以当毛笔使的家伙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毕竟是战友,感情基础还是有的。

送走关羽,擦干鼻涕眼泪,还是得接着干啊,刘备此刻眼巴巴地望着诸葛亮,他已经不敢再擅自做任何决定了,关羽的死就是他不听话的下场,还是诸葛亮靠谱,今后一定要听他的。在心里赌咒发誓的刘备决定诸葛亮说去东,他绝不往西。

但是人都是健忘的,尤其是刘大叔这样脑子不够用的人,很快他就忘记誓言,并且也受到了背弃誓言的严厉惩罚。

算了,怎么说也是同甘共苦一起走过来的伙伴,再次走上工作岗位,诸葛亮还得继续操心。

是块搞政治的材料吗

折腾榜排行第一名的曹操同志终于偃旗息鼓了,因为老天爷决定不让他再在人间闹腾下去了,把他给收天上去闹腾了。公元220年,曹操病逝。

不知道曹操在老天爷那儿是不是还那么闹腾,反正他儿子曹丕是做了一件他爹一辈子可以做,但都没有做的事,当皇帝。曹操死后不久,曹丕就废了汉献帝,继任魏王之位,建立了魏国,正式干起了皇帝这个职业。

风风火火地修宫殿,封大臣,足足地折腾了好几个月,闹得全国人民都知道了才算消停。

跟风一向是我国的传统,刘备看见别人比他抢先了一步,眼红得不得了,我才是正儿八经的汉室后人呢,凭什么他姓曹的就先坐上龙椅了呢?他也赶紧准备了一下,在第二年的时候,于成都称帝,立国号为汉,史称蜀汉,蜀国政权正式于公元221年建立起来。

可算是扬眉吐气了,奋斗了一辈子的刘备终于在老年时期实现了梦想,干起了他人生中最为光荣的一份工作。

诸葛亮被封为丞相,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是他期待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要的是权力,根本不需要投靠当初一毛钱没有的刘备,诸葛亮要的是理想,为了天下苍生都幸福的理想。

“即使你权倾天下又如何,我只不过是要天下太平而已。”虽然当上了丞相,但诸葛亮并不开心,虽然这对他而言未必是件坏事,可以有钱、住好房子了,可以给老婆、孩子买新衣服穿了。

但在他看来,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刘备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刘备了,那个在茅屋下虚心求教的中年人不见了,现在坐在权力最高位的是一个让他感到陌生的老者,一个无数次失去、最终得到的掌权者。

人心要变了,是怎么样都无法挽回的,诸葛亮的断言还没下,刘备就做出了一个天大的决定:东征,收回荆州。

刘备已经通知了各部门,几天后就要开赴荆州,收复失地,维护蜀国的尊严。所有人都很激动,尤其是张飞,他磨刀霍霍,一心想杀去荆州为关羽报仇,真是挡我者死的决心。

诸葛亮找到刘备,表明态度,不行,不能去。

为什么?刘备脸上的表情变为惊愕,他张大嘴巴看着诸葛亮,眼前这个已经步入不惑之年的男子还是那样的风范,手持羽扇,不慌不忙,大有天塌下来当被子盖的气势。

“时机还不成熟,这样贸然前去,我们不会有胜算的,还是等等再说。”诸葛亮的苦口婆心被刘备理解成了是贪生怕死的意思。

“我要为二弟报仇,不能让他就这样白白死在孙权手里。”刘备的这个理由被诸葛亮更为靠谱的理由推翻了:“可是国家刚刚建立,这样带兵前去,只怕顾前不顾后,到时候万一被人袭击,该先顾哪头呢?”

“丞相可以替我看住家门,我带三弟去为二弟报仇,如果我不能为二弟报仇雪恨,就算我得到了皇位,那又有什么用呢?”刘备激愤万分,诸葛亮可以理解,他和关羽从造反初期走到如今,好不容易可以共享天下富贵了,偏偏关羽让人给黑了,这样的事情的确是发生在谁身上,谁都不会好受的。

可是诸葛亮知道,此刻越是想要报仇,就越要保持冷静。仇恨是日积月累而成的,“但是我们和吴国的实力还是有差距的,尤其是陆逊,他能文能武,恐怕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对付的,万一到时候战争持久不决,我们才刚刚建国,只怕魏国会虎视眈眈,那时候,就算我有三头六臂,也是无能为力啊”。

刘备沉默了,也许丞相是对的,自己不能冲动。诸葛亮看到了刘备的犹豫,他知道自己的话起作用了,于是他选择退下了,他知道刘备还是会听他的意见的,毕竟这是他对事实最精辟的分析。

可是事情有时候的发展总是出人意料,一个人让刘备还是否决了诸葛亮的意见,最终使刘备踏上了那条不归之路。

张飞死了,年仅五十五岁

谁能想到那个一向咋咋呼呼、火暴脾气的黑胖子会死呢?还是被手底下的兵士给杀了。诸葛亮一接到张飞的死讯就知道会出大事,这是一个不好的讯号,只怕之前自己的努力都会白费了。

刘备看到那份报告上写着,一直在阆中准备出兵东吴为关羽报仇的张飞被自己人黑了,死得很惨,脑袋被人给割了下来,身首异处。刘备很悲痛,他将那份报告紧紧地攥在手心里,人也仿佛一下子老了10岁,一向爱哭的他这次竟然异常的沉默,伤到深处才会如此的静默。

头顶一片沉痛的乌云笼罩着,诸葛亮内心的不安再次加剧,这一切怎么会弄成这样,事情本不该是如此发展的啊,应该是大家都在益州,励精图治,养精蓄锐,成为一方霸主之后再挥剑中原,可是为什么一个一个都提前退场了呢?

诸葛亮还没想明白的时候,刘备决定化悲痛为力量,东征荆州,跟孙权来个你死我活。

“现在正是军心不稳的时候,千万不能冲动啊。就算要为关将军和张将军报仇,那也要等到我们国力稳定的时候再说……”诸葛亮的劝诫现在在刘备看来都是屁话,他大吼一声:“你怕死就不要去了,反正我是要去的。我要为两位义弟报仇,谁再拦着我,谁就要死。”

刘备第一次对诸葛亮这么没礼貌,当然这也是最后一次,因为他很快就会为自己的一时冲动付出沉重的代价。

愣在原地的诸葛亮看着刘备远去的背影,知道自己对这一局势已经是无能为力了,一向自信的他忽然有了种脱力的感觉,原来真的有人力不能为的事情。上天的安排总是出乎意料。

刘备走了,他要为他的两个弟弟报仇,他要告诉孙权,他的人不是谁都可以动的,他要告诉诸葛亮,他也是可以成大事的。

刘备同志,你的道行还是太浅了啊!你连河有多深都不知道,就敢往里淌浑水。不听诸葛丞相的话,肯定是要吃亏的。

这个亏马上就要来了。

刘备遭遇滑铁卢

蜀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调集了8万大军前去攻打东吴,旨在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以慰张飞的在天之灵。

这次出征的领导班子都是刘备精心挑选的人,前锋是大将冯习、张南、吴班,中坚力量是马良、黄权,还有陈式等人,而和诸葛亮保持一致意见的大将赵云则负责搞后勤,居于二线。

看来刘大叔这回是铁了心了,谁劝他谁靠边。

强大的架势、豪华的阵容,刘备雄赳赳、气昂昂地将大军开拔了,直奔东吴去报仇,只是他没有想到,他人生中这次最绚丽的军事出征将成为他最后一次表演,并且很快是以惨败告终。

因为历史无法预料,所以非常精彩。

可以预料结果的人被冷落一旁,诸葛亮望尘兴叹,原来刘大叔固执起来,也是个牛脾气啊,但东征真的是一个漏洞百出的军事行动,虽然坐守益州,但是诸葛亮还是不断地给前方的刘备写信提意见,劝他早点回来,事情还有回旋余地。

此时的蜀军士气旺盛,势如破竹,先后击破李异、刘阿等东吴的军事防线。刘大叔意气风发,我现在风光得很,那个拿羽毛扇的家伙就是喜欢危言耸听,去他的吧。

刘备将诸葛亮的来信置之不理,荆州已经不在话下了,刘备有了更高的追求,他要将孙权打翻,将东吴归到自己名下。刘备仿佛已经看到了前方无限的金光大道,但是什么叫乐极生悲,他很快就知道了。

刘备身体力行验证了这个词语,一路攻无不克地打过去,半路上被陆逊拦住了,这位继周瑜之后,东吴军政界的新起之秀,其水平实在是超凡入圣。他没有和刘备直接冲突,而是选择了坚守,果然被诸葛亮言中了,这位姓陆的兄台,真不是一般角色。

刘备尝到了曹操当年的苦头,着急上火地在营外叫骂,喉咙都喊冒烟了,陆逊就是不出来,甚至连句话也不放,刘备愁苦了。

诸葛亮依旧在孜孜不倦地写信劝刘备回去,都过去大半年了,你也打了不少胜仗,回来吧,养足精神再接着干。

干吗啊,再不回来,家里这摊可真是没人管了。

刘备也有些动摇了,出来这么久,战士们也都疲软了,而跟陆逊这么耗下去,也实在不是回事,要不回去算了,大伙也都想回家了。

只要赶紧让刘备带兵回来就行,已经急得不行的诸葛亮知道刘备有回来的意思,正打算去接应他一下,但是一切都已经晚了,因为诸葛亮最终忽略了一个人,那就是按兵不动的陆逊。这个小子的智谋不亚于诸葛亮,看到刘备的蜀军战意没了大半,他一鼓作气,捣了刘备的大军,还放火烧了刘备的大营一个精光。

惨败,一年的坚持换来的竟然是最后如此的惨败,许久没尝过失败滋味的刘备,收拾了残余部队退到了白帝城,心力交瘁,一下子病倒了。

收到消息的诸葛亮连忙赶来,见到的却是形容枯槁的刘备。“我错了。”这是刘备见到诸葛亮后说的第一句话。

跪在刘备床前,诸葛亮心情复杂,一直叫你回去,你偏不听,现在知道后悔了吧,可是刘备那一句忏悔让诸葛亮无话可说,唯有叹气,毕竟走到这一步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好好养病吧,我们还有机会,将来还是我们的。”诸葛亮的安慰分量不够,就连他自己都不信如今这幅模样的刘备还可以再重新上战场。

刘备知道,自己失败了,不但输了战争,也赔上了性命,这就是他最后的劫数了,兵败之后病故白帝城。 Bhuw1wViqCf2w5tQNNYoLy/UOh4zByIUWhLUY5MF+yd+nNQxVOCEatxbMqeUxQw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