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高歌的驴子

一头驴子和一头野牛十分要好。它们经常在一起玩耍,吃草。

一天,它们发现一个农夫的果园,果园里有绿油油的青草,还有成熟的果子。于是它们偷偷地进入果园在里面悠闲地吃着青草和树上的果子。而园丁一点也没有察觉。驴子吃饱之后,很想引吭高歌一曲,野牛就对驴子说:“亲爱的朋友,看在上帝的分上,你就忍耐一下,等我们出了果园,你再唱歌吧!”驴子说:“我现在真的很想唱歌,作为朋友,你应当支持我才行!”“可是,可是,要是你一唱歌的话,园丁就会发觉,我们就跑不掉了!”驴子觉得野牛根本不能理解自己现在的心情,它说:“天下再也没有什么比音乐和歌曲更优雅,更能感动人了。可惜你对音乐一窍不通,我怎么找了你做朋友呀?”驴子终于还是没有接受野牛的建议,开始高歌起来,它一唱歌,园丁马上发现了驴子和野牛,就把它们全给逮住了。

故事启思:

驴子不听野牛的劝告,结果既出卖了朋友,又出卖了自己。

想一想,你是否也曾因不听朋友的劝告而做过既损人又害己的糊涂事呢?

驴子和野牛原本是好朋友。它们偷入园丁的园子,十分悠闲自在地吃草和果子,可以想像它们当时的心情。驴子想唱歌来表达一番自己兴奋的心情,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看到它们毕竟面临着危险。因为一唱歌就肯定会被园丁发现,驴子不听野牛的劝告,一意孤行,结果它刚开口,就被园丁发现了。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也是这样。一旦侥幸得逞,就盲目乐观,不顾自己的真实处境,看不到自己面临的潜在威胁,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任性妄为,结果引火烧身,给自己和朋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你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审时度势,千万不能放纵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而情绪是一种很难控制的东西。但不管怎样,你一定要牢牢控制住它。否则一点细小的疏忽,可能贻害无穷。

大多数成功者,都是能够把情绪控制得收放自如的人。这时,情绪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感情的表达,更是一种重要的生存智慧。

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随心所欲,就可能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情绪控制得好,则可以帮你化险为夷。

正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所以需要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是你们千万要记住表达情绪一定要分清场合。在参加一个朋友的葬礼前,你得到一个关于自己的好消息,但是你就不能在参加葬礼的时候表现出来,否则就会招来死者亲友的反感,认为你不识时务;同样你在参加一个朋友婚礼的时候,即使再有悲痛的事情,你也不能在婚礼上号啕大哭。

心灵感悟: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历来被看作是情绪控制自如的至高境界。也许,我们一朝一夕不能达到儒家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但学会在不同的时机表达自己的情绪,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集中营里的心理学家

弗兰克是一位犹太裔心理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关押在纳粹集中营里受尽了折磨。父母、妻子和兄弟都死于纳粹之手,惟一的亲人是他的一个妹妹。当时,他本人常常遭受严刑拷打,死亡之门随时都有可能向他打开。

有一天,他在赤身独处囚室时,忽然悟出了一个道理:就客观环境而言,我受制于人,没有任何自由;可是,我的自我意识是独立的,我可以自由地决定外界刺激对自己的影响程度。

弗兰克发现,在外界刺激和自己的反应之间,他完全有选择如何做出反应的自由与能力。

于是,他靠着各种各样的记忆、想像与期盼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生活和心灵。他学会了心理调控,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他的自由的心灵早已超越了纳粹的禁锢。

这种精神状态感召了其他的囚犯。他协助狱友在苦难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找回了自己的尊严。

弗兰克后来这样写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的工作和使命,他人是无法取代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重复。所以,实现人生目标的机会也只有一次……归根到底,其实不是你询问生命的意义何在,而是生命正在向你提出质疑,它要求你回答:你存在的意义何在?你只有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才能理直气壮地回答这一问题。

在弗兰克生命中最痛苦、最危难的时刻,在弗兰克精神行将崩溃的临界点,他靠自己的顿悟,靠成功的心理调控,不仅挽救了他自己,而且挽救了许多患难与共的生命。

故事启思:

日常生活中会让我们产生压迫感的事情多得不胜枚举,其中,失去控制感就是最令人头痛的一项。我们之所以会感受到自己拥有控制感,就是因为我们有选择的权力,要是有人硬生生剥夺了我们这项天赋权利,就等于要我们不能自主地思考、言语、行动……要我们没有受压抑、痛苦的感觉都难。

正因为这是上苍赋予人类的礼物,所以,不论面对何事,我们都可以自行决定是不是要插手;选择权永远在我们自己。暂且不管我们做了什么选择——勇于面对事情也罢,逃避现实也好,只要一抉择,我们就会感到那种控制感又回到自己的身上。

很多人老是抱怨自己活在别人阴影底下,什么事都由别人控制着,自己就像是傀儡一样任人摆布。殊不知要怎么活、该怎么过都是自己选择而来的,哪能怪得了他人。

没错,人总是有很强的控制感,除了想完全控制自己之外,也想控制别人。无形之中,他人的一举一动会侵犯了你的权利领域,但是,当碰到这种外来的侵犯时,你本身的控制感难道不曾抵抗过吗?

因此,假如你也有过丧失了控制感的迷思,你该自省一下,自己是不是了解自己的选择权利何在?有没有充分运用它?

想要对自己好一点,就该善用你的控制权,才能减少压迫感。

没人能完全左右自己的命运,但至少该充分掌握选择的权力,若抉择之后,又全力以赴,成败就不必计较了。

心灵感悟:

小罗斯福总统夫人曾说:“除非你同意,任何人都不能伤害你。”以圣雄甘地的话来说就是:“若非拱手让人,任何人无法剥夺我们的自尊。”令人受害最深的不是悲惨的遭遇,而是“默许”那些遭遇发生在自己身上。

焦虑中的老板

石油公司的一些运货员偷偷地扣下了给客户的油量而卖给了他人,而老板却毫不知情。有一天,来自政府的一个稽查员来找老板,说他掌握了老板的员工贩卖不法石油的证据,要检举他们。但是,如果他们贿赂他,给他一点钱,他就会放他们一马。老板不能认同他的行为及态度。一方面老板觉得这是那些盗卖石油的员工的问题,与自己无关;但另一方面,法律又有规定“公司应该为员工行为负责”。另外,万一案子上了法庭,就会有媒体来炒作,名声传出去会毁了公司的生意。老板焦虑极了,开始生病,三天三夜无法入睡,一直在想:我到底应该怎么做才好呢?给那个人钱呢?还是不理他,随便他怎么做?

老板决定不了,每天担心,于是,他问自己:如果不付钱的话,最坏的后果是什么呢?答案是:他的公司会垮,事业会被毁了,但是他不会被关起来。然后呢?他也许要找个工作,其实也不坏。有些公司可能乐意雇用他,因为他很懂石油。至此,很有意思的是,他的焦虑开始减轻,然后,他开始思考解决的办法:除了上告或给他金钱之外,有没有其他的路?找律师呀,他可能有更好的点子。

第二天,老板就去见了律师。当天晚上他睡了个好觉。隔了几天,律师叫他去见地方检察官,并将整个情况告诉他。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当老板讲完后,那个检察官说,我知道这件事,那个自称政府稽查员的人是一个通缉犯。老板心中的大石头落了下来。这次经历使他永难忘怀。此后,每当他开始焦虑担心的时候,他就用此经验来帮助自己跳出焦虑。

故事启思:

焦虑是一种没有明确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紧张状态。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人的警觉度,充分调动身心潜能。但如果焦虑过度,则会妨碍你去应付、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你的日常生活。

以下步骤可以帮助你勇敢面对焦虑:

第一步:评估

我怕什么?(或是我焦虑什么?)

我为什么怕?(或是为什么会焦虑?)

要对这些做直截了当地探索,越具体越好,最好拿出纸笔来,清楚地写下来,问题才会明朗,仅用头脑想是不够的。

第二步,理解

纵然我所怕的事情真的发生了,或是最坏的结果发生了,是否真的是那么可怕?

他人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遭遇?他们是不是就完蛋了?

如果真的发生了,我就无法再活下去了吗?

评估及理解是很重要的消除焦虑的两大步骤,因为只有面对可能发生的最坏后果,我们才能从容地面对现在。有句话说:“人死不过如此,就算砍头也不过碗大的疤,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连死都不怕了,还焦虑什么呢?人需要看破看透,才能放得下,只有放下人的欲念,才有自信。

第三步,再次评估现在的情况

现在的真正问题是什么?(例如担心高考失败的真正问题是什么?可能数学不好,所以会担心高考失败。)

问题的起因是什么?(数学不好的原因是什么?是数学的某一部分不好?还是数学基础不好?)

解决的办法有哪些?(再加强数学学习、请家教……)

我决定用哪种办法?(请家教)

什么时候开始做?(明天就开始)

第四步:方法的有效度评估

目的是了解此方法有没有帮助,若没有,立刻就改变。

心灵感悟:

焦虑,是人类情绪的杀手,常常使我们的心智蒙上阴霾。一个人,只有当他的内心保持平静,才能奔溢出智慧之源。诸葛亮曾说:“宁静以致远。”惟有静,浮动的心绪方才得以回归。

海明威之死

以创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荣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生活经历中,充满了紧张与压力,他的内心经受着剧烈痛苦而复杂纷呈的变化。他企图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摆脱和逃避沮丧的情绪,如不停歇地旅行冒险,寻求各种刺激性生活等。他在身体上企求生存,而在心理上却渴望死亡。小说《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桑提亚哥在海上与鲨鱼搏斗的经历与内心活动诠释了这一矛盾的心态。

打鱼老头儿连续84天在海上一条鱼也未捕到。第85天出海,经历了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巨大肥硕的大马林鱼,归途中却不断遭到鲨鱼的袭击。为不使马林鱼被鲨鱼吃掉,老人奋力还击,凭着超人的勇气和力量,一次次把凶残的鲨鱼击退,但最终船上的马林鱼只剩下一副骨架。尽管老人失败了,但“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的内心独白,简直是海明威一生的写照。作家诺曼·迈勒鲁入木三分地剖析道:“海明威这种漂泊不定的生活之真正的根源,是他的一生都在跟沮丧、恐惧和自杀的念头做斗争。他的内心世界犹如一场噩梦。他的夜晚是在同死神的搏斗中度过的。”

为挣脱焦虑与沮丧的罗网,海明威寻求女人与烈酒的刺激,他跟许多女人有过关系,结过许多次婚,搬过很多次家;饮酒从红葡萄酒到威士忌,最后到伏特加,但是仍无济于事。他像只被凶恶老雕穷追不舍的猎物,被追得走投无路、无处躲匿。在1961年夏天的一天,海明威终因沮丧的困扰而用子弹结束了其顽强拼搏的一生。

故事启思:

沮丧是常见的一种轻微发作的抑郁症。一般来说,自尊心极强、缺乏抑制力或对不幸和生活的艰难缺乏准备的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沮丧表现。

沮丧症的主要症状既有生理上的,也有情绪、思维方面的。如精神上的持续忧郁,有烦躁感和空虚感,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前途悲观失望,有一种深深的负罪感,认为生活毫无意义;不能接受外界的影响,对日常生活(包括性行为)无任何兴趣;严重的失眠,行为异常;精力不能集中,记忆力衰退或优柔寡断;周身疼痛,常想莫名其妙地哭泣。

在一生中,人都会偶尔感到沮丧。如果对其放任不管,延误治疗,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极有可能转为慢性抑郁症。

台湾罗兰女士说:“人人都有柔软的时候,只看他有没有方法使自己平安度过这阵心绪上的低潮。假如你有力量,够坚强,就会发现总有峰回路转的时候。”

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捡起一只上面爬满了蚂蚁的罐子,几秒钟之内,蚂蚁就会爬到你身上,你会赶忙将它们扫落。如果你长时间与思想消极的人在一起相处,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情。你开始走进屋子时心情很轻松,可是过不了多久,你就会感觉到他们消极的思想,甚至还会和你的消极思想融为一体。

如果我们把人生看作一条曲折的历程,那么道路上的障碍自然是越少越好。那些思想消极的人却在你面前设下了不必要的障碍让你去克服。只有越过他们的怀疑、异议和非难,你才能取得成功。

心灵感悟:

裴斯泰洛齐说:“沮丧是一个敌人,它会窃据我们的眼睛,用滔滔的细雨蒙蔽我们的视觉,使我们找不到前进的路径。”振奋起来,抛弃沮丧的心态,勇敢地去挑战,我们才能在挑战中改变自己的命运。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一位挑水夫,有两个水桶,分别吊在扁担的两头,其中一个桶有裂缝,另一个则完好无缺。在每趟长途挑运之后,完好无缺的桶,总是能将满满一桶水从溪边送到主人家中,但是有裂缝的桶子到达主人家时,却剩下半桶水。

两年来,挑水夫就这样每天挑一桶半的水到主人家。当然,好桶对自己能够送满整桶水感到很自豪。破桶呢?对于自己的缺陷则非常羞愧,他为只能负起责任的一半,感到很难过。

饱尝了两年失败的苦楚,破桶终于忍不住,在小溪旁对挑水夫说:“我很惭愧,必须向你道歉。”“为什么呢?”挑水夫问道:“你为什么觉得惭愧?”“过去两年,因为水从我这边一路地漏,我只能送半桶水到你主人家,我的缺陷,使你作了全部的工作,却只收到一半的成果。”破桶说。挑水夫替破桶感到难过,他满有爱心地说:“我们往主人家走的路上,我要你留意路旁盛开的花朵。”

果真,他们走在山坡上,破桶眼前一亮,看到缤纷的花朵,开满路的一旁,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下,这景象使他开心了很多!但是,走到小路的尽头,它又难受了,因为一半的水又在路上漏掉了!破桶子再次向挑水夫道歉。挑水夫温和地说:“你有没有注意到小路两旁,只有你的那一边有花,好桶的那一边却没有开花呢?我明白你有缺陷,因此我善加利用,在你那边的路旁撒了花种,每回我从溪边来,你就替我一路浇了花!两年来,这些美丽的花朵装饰了主人的餐桌。如果你不是这个样子,主人的桌上也没有这么好看的花朵了!”

故事启思:

天生我材必有用。要勇于直面不完善的自我,要相信自己总有能做得很好的事情。

自我容纳的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自己,能从自身条件不足和所处的不利环境的局限中解脱出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把自己最弱的部分转化成强项,对任何人都很重要。

有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臂,但是他很想学柔道。

最终,小男孩拜一位日本柔道大师做了师傅,开始学习柔道。他学得不错,可是练了三个月,师傅只教了他一招,小男孩有点弄不懂了。

他终于忍不住问师傅:“我是不是应该再学学其他招术?”

师傅回答说:“不错,你的确只会一招,但你只需要会这一招就够了。”

小男孩并不是很明白,但他很相信师傅,于是就继续照着练了下去。

几个月后,师傅第一次带小男孩去参加比赛。小男孩自己都没有想到居然轻轻松松地赢了前两轮。第三轮稍稍有点艰难,但对手还是很快就变得有些急躁,连连进攻,小男孩敏捷地施展出自己的那一招,又赢了。就这样,小男孩迷迷瞪瞪地进入了决赛。

决赛的对手比小男孩高大、强壮许多,也似乎更有经验。有一度小男孩显得有点招架不住,裁判担心小男孩会受伤,就叫了暂停,还打算就此终止比赛,然而师傅不答应,坚持说:“继续比赛!”

比赛重新开始后,对手放松了戒备,小男孩立刻使出他的那招,制服了对手,由此赢了比赛,得了冠军。

回家的路上,小男孩和师傅一起回顾每场比赛的每一个细节,小男孩鼓起勇气道出了心里的疑问:“师傅,我怎么就凭一招就赢得了冠军?”

师傅答道:“有两个原因:第一,你几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难的一招;第二,就我所知,对付这一招惟一的办法是对手抓住你的左臂。”

有的时候,人的某方面缺陷未必就永远是劣势,只要善加利用,或者扬长避短,劣势也会转化成优势。

心灵感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劣势和缺陷,有些人面对自己的缺陷,总是想办法遮掩,害怕别人的嘲笑,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正确的态度是坦然面对自己的缺陷,不有意掩饰,敢于挑战自我,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确立自己的目标,就有可能避开自己的缺陷,甚至可能将劣势转化成优势。

球王贝利不抽烟

世界球王,被人们称为“黑珍珠”的巴西足球运动员贝利,自幼酷爱足球运动,并很早就显示出他超人的才华。

有一次,小贝利参加了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累得喘不过气来。

休息时,贝利向小伙伴要了一支烟。他得意地吸起烟,嘴里吐出一缕缕淡淡的烟雾。小贝利有点儿陶醉了,似乎刚才极度的疲劳也烟消云散了。

这一切,全被父亲看到了,父亲的眉头皱起了一个大疙瘩。

晚上,父亲坐在椅子上问贝利:“你今天抽烟了?”

“抽了。”小贝利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红着脸,低下了头,准备接受父亲的训斥。

但是,父亲并没有发火。他从椅子上站起来,在屋里来来回回走了好半天,才平静地对贝利说:“孩子,你踢球有几分天资,也许将来会有出息。可惜,你现在要抽烟了,抽烟,会损坏身体,使你在比赛时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

小贝利的头更低了。父亲又语重心长地接着说:“作为父亲,我有责任教育你向好的方面努力,也有责任制止你的不良行为。但是,是向好的方向努力,还是向坏的方向滑去,做决定的是你自己。我只想问问你,你是愿意抽烟呢?还是愿意做个有出息的运动员呢?孩子,你该懂事了,自己选择吧!”说着,父亲还从口袋里掏出一迭钞票,递给贝利,并说道:“如果你不愿意做个有出息的运动员,执意要抽烟的话,这点钱就作为你抽烟的经费吧!”父亲说完便走了出去。

小贝利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仔细回味着父亲那深沉而又恳切的话语,不由地哭了。他哭得好难过,过了好一阵,才止住哭声。小贝利猛然醒悟了,他拿起桌上的钞票还给了父亲,并坚决地说:“爸爸,我再也不抽烟了,我一定要当个有出息的运动员。”

从此以后,贝利不但与烟无缘,还刻苦训练,球艺飞速提高。15岁参加桑拖斯职业足球队,16岁进入巴西国家队,并为巴西队永久占有“女神杯”立下奇功。如今,贝利已成为拥有众多产业的富翁,但他仍然不抽烟。

故事启思:

一个人想要征服世界,首先要战胜自己。

“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成就大事业的基本前提,高尔基说:“哪怕是对自己的一点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一个人应该努力克服一切不良的行为。如果贝利不能克制一些不良的行为,就不可能集中精力去开创自己的事业。因为一个人一旦染上了不良的习性,就必然要为其所累,甚至为此付出代价。

心灵感悟:

一位哲人说得好:“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大凡说服了,感动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有力量去征服世间的一切。”

栽上一棵烦恼树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农场主,雇了一个水管工来安装农舍的水管。水管工的运气很糟,头一天,先是因为车子的轮胎爆裂,耽误了一个小时。再就是电钻坏了。最后呢,开来的那辆载重一吨的老爷车趴了窝。他收工后,雇主开车把他送回家去。到了家门前,水管工邀请雇主进去坐坐。在门口,满脸晦气的水管工没有马上进去,沉默了一阵子,再伸出双手,抚摸门旁一棵小树的枝桠。待到门打开,水管工笑逐颜开,和两个孩子紧紧拥抱,再给迎上来的妻子一个响亮的吻。在家里,水管工喜气洋洋地招待这位新朋友。雇主离开时,水管工陪他向车子走去。雇主按捺不住好奇心,问:“刚才你在门口的动作,有什么用意吗?”水管工爽快地回答:“有,这是我的‘烦恼树’。我到外头工作,磕磕碰碰,总是有的。可是烦恼不能带进门,这里头有太太和孩子嘛。我就把它们挂在树上,让老天爷管着,明天出门再拿走。奇怪的是,第二天我到树前去,‘烦恼’大半都不见了。”

故事启思:

栽上一棵“烦恼树”吧,朋友!当你苦恼的时候,可以向它倾诉;当你愤怒的时候,可以向它发泄。“烦恼树”是枕边一双倾听的耳朵,可以听到你的苦诉;“烦恼树”是亲昵的拥抱,可以抚慰受伤的心灵;“烦恼树”又是温暖的微笑……

栽上一棵烦恼树吧,朋友!它不一定在家门前,可以是无形的,栽在心田一角;可以是有形的,像水管工的“烦恼树”一样;可以是向朋友电话里的倾诉;可以是日记本里的宣泄。

心灵感悟:

烦恼是心灵的垃圾,是成功的绊脚石,是快乐生活的病毒。为了美好明天,为了还心灵一片晴朗的天空,栽上一棵烦恼树吧,朋友!

优柔寡断的韩信

淮阴侯韩信身经百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是一员颇具大智大勇的战将,可是,他的“大智大勇”却掩盖不了他优柔寡断、胆小怯弱的性格。在长达四年的楚、汉相争期间,如果韩信既不从项羽也不属刘邦,自树一帜,就可同刘、项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且当时的环境也为他自立提供了多次机遇。正是由于他优柔寡断、胆小怯弱的性格,才使他最终不仅失去了自立为王的机会,还惨死于女人的刀下。

韩信率兵伐齐,斩了齐王田广,占领了齐国,不仅扩大了疆域,也壮大了自己的势力。这时,他已有数十万大军,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当时楚、汉相争的形势是,韩信叛刘归项则刘灭,向刘背项则项亡。如果韩信自树一帜就会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在刘邦与项羽相争得最激烈时期,诸侯各据一方,或叛项归刘,或背刘降项,或自立为王,群雄逐鹿,各逞其能。在风云变幻的楚汉相争中,英雄辈出,居然有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蒯通。他把当时天下的形势看得极为透彻。他深知“天下权在信”。于是他拜见韩信,从当时的形势,韩信所处的环境与他的实力,以及他将来得天下的利益等诸方面苦口婆心地规劝他造反自立。可是韩信考虑许久还是说:“先生言之有理,容我权衡一下,再做决定。”蒯通以为韩信已被自己说服,便告辞了。

蒯通本以为韩信是个胸怀大志的人,将来一定能做出经天纬地的大事业,可他等了数日,却不见韩信有要自立为王的迹象,便又找韩信,说:“希望将军快做决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韩信当即回答说:“先生请不要再费心了。我考虑再三,自从归汉后,刘邦肯把将军大印交给我,统领数万大军,现在又封我为齐王,如果忘恩负义,必遭报应。况且我擒魏豹、平赵、定燕、灭齐,立下战功累累,又一向以忠信对待他,我想汉王不会亏待我的。”

蒯通听后,明知再劝也没用,转身告退。他担心招惹是非,便仰天长叹,佯装疯癫,逃离汉营。

后来韩信又一次错失良机。刘邦追杀项羽旧部钟离昧,韩信出于同乡之谊收留了他。这招致了刘邦的不满,而此时韩信若能当机立断,肯与钟离昧联手共同抗汉,那不仅保护了钟离昧的性命,他自己日后也能幸免于难,而且或许他们的前程似锦。可惜的是,韩信在这次机遇面前仍犹豫不决,于是不仅失去了朋友,又眼睁睁地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然而,刘邦和吕后却不优柔,他们快刀斩乱麻,处决了韩信。

韩信在优柔中被杀,其实他到死都没有真反,而只是在犹豫,他是被半推半就硬拉上刑场的,直到临死一刻,韩信才仰天长叹:“悔不听蒯通言,反被女人以计诛杀,呜呼哀哉!”

故事启思:

世间最可怜的就是那些遇事举棋不定,犹豫不决,莫知所趋的人;就是那些自己不能抉择,而惟人言是听的人。

对于那些总是摇摆不定、犹豫不定的人来说,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帮助他们形成迅速决断的行动习惯。因此,一个人永远不要在冥思苦想中一会儿提出问题的这一方面,一会儿又提出问题的那一方面,试图面面俱到、万事平衡的人做出的无益而琐碎的分析,是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的。决策最好是决定性的、不可更改的,一旦做出之后就要用所有的力量去执行,就算有时候会犯错,也比某些人那种事事求平衡、总是思来想去和拖延不决的习惯要好。当我们致力于形成一种快速决策的习惯时,哪怕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这种做法显得有些机械,它也会让我们产生对自己判断力的信心。

习惯于犹豫的人,对于自己完全失去自信,所以在比较重要的事件当前,他们总没有决断。有些素质、人品及机会都很好的人,就因为寡断的个性,一生也就给糟蹋了。威廉·沃特说:“如果一个人永远徘徊于两件事之间,对自己先做哪一件犹豫不决,他将会一件事情都做不成。如果一个人原本做了决定,但在听到自己朋友的反对意见时犹豫动摇、举棋不定——在一种意见和另一种意见、这个计划和那个计划之间跳来跳去,像风标一样摇摆不定,每一阵微风都能影响它,那么,这样的人肯定是个性软弱、没有主见的人,他在任何事情上都只能是一无所成,无论是举足轻重的大事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概莫能外。”

墙头草般左右不定的人,无论他在其他方面有多强大,在生命的竞赛中,他总是容易被那些坚持自己的意志且永不动摇的人挤到一边,因为后者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并立刻着手去做。甚至可以这样说,连最睿智的头脑都要让位于果敢的判断力。毕竟,站在河的此岸犹豫不决的人,是永远不会渡登彼岸的。

数不胜数的成功商人就是因为在某个关键点上,冒着巨大的风险,快速地做出决定,从而创造了财富。而成千上万的人之所以在生命的战场中溃败而归,仅仅是因为耽搁和延误。

心灵感悟:

莎士比亚说:“我记得,当恺撒说‘做这个’时,就意味着事情已经做了。”乔治·艾略特则这样判断一个人:“等到事情有了确定的结果才肯做事的人,永远都不可能成就大事。”除非你一生自甘沉沦,否则你不会选择优柔寡断。

一生的哲学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学家天生有一种特殊的文人气质。某天,一个女子来敲他的门,她说:“让我作你的妻子吧,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哲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仍回答说:“让我考虑考虑!”

事后,哲学家用他一贯研究学问的精神,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坏所在,一一列举出来比较,可是发现好坏均等,这让他不知该如何抉择。

于是,他陷入长期的苦恼之中,迟迟无法做决定。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人若在面临抉择而无法取舍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历过的那一个;不结婚的处境我是清楚的,但结婚会是个怎样的情况我还不知道。对!我该答应那个女人的请求。

于是,哲学家来到女人的家中,对女人的父亲说:“你的女儿呢?请你告诉她我考虑清楚了,我决定娶她为妻。”女人的父亲冷漠地回答:“你来晚了十年,我女儿现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哲学家听了整个人近乎崩溃,他万万没有想到向来自以为傲的哲学头脑,最后换来的竟然是一场悔恨。而后两年,哲学家抑郁成疾,临死前将自己所有的著作丢入火堆,只留下一段对人生的批注——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后悔”。

故事启思:

犹豫不决和后悔是性格上的弱点,这两种弱点都可以败坏一个人的自信心,也可以破坏他的判断力,并大大有害于他的全部精神能力。

有些人简直优柔寡断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他们不敢决定任何事情,不敢担负起应负的责任。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事情的结果会怎样——究竟是好是坏,是凶是吉。他们常常担心今天对一件事情进行了决断,明天也许会有更好的事情发生,以致对今日的决断发生怀疑。许多优柔寡断的人,不敢相信他们自己能解决重要的事情。因为犹豫不决,很多人使他们自己美好的想法陷于破灭。

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是人们阴险的仇敌,在它还没有得到伤害你、破坏你的力量、限制你一生的机会之前,你就要当机立断把这一敌人置于死地。不要再等待、再犹豫,绝不要等到明天,今天就应该开始。要逼迫自己训练一种遇事果断坚定、迅速决策的能力,对于任何事情切不要犹豫不决。

人生没有回头路,当你认识到做错了事,走错了路,应该做的是及时地改正错误,调整方向,而不是为错误而不断地懊悔。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你再也无法重新设计。而后悔,又只会让你失去现在的机会。牛奶既然已经打翻了,就不要再为它哭泣。

心灵感悟:

患得患失的人,心就像摆钟一样,左右摇摆,无法做出理性而明智的选择。殊不如,机遇女神在你摇摆之时已纵身逝去。

什么是气

古时有一个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开阔心胸。

高僧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落锁而去。

妇人气得跳脚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妇人终于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

“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她:“还生气吗?”

“不生气了。”妇人说。

“为什么?”

“气也没有办法呀。”

“你的气并未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高僧又离开了。

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

“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高僧笑道。

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高僧:“大师,什么是气?”

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视之良久,顿悟。叩谢而去。

故事启思:

何苦要气?气便是别人吐出而你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你吞下便会反胃,你不看它时,它便会消散了。

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蠢行。

夕阳如金,皎月如银,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尚且享受不尽,哪里还有时间去气呢?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消消气。

学会排解愤怒,是高情商的一大表现。养身贵在戒怒,戒怒就是养怡身心,尽量做到不生气、少生气,思想开朗,心胸开阔,宽宏大量,宽厚待人,谦虚处世。这样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也利于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水平,于人于己都会有益而无害。

当然,这需要有一颗包容的心,事事宽解为怀。宽容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风度。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宽以待人,才能让自己心态平和,心胸开阔,心里永远充满阳光。

对待自己易怒的情绪,遇事冷静是根本。遇到不如意的事,尽量通过别的途径去解决,动怒不光于事无补,反而对己有害,何苦呢?

还是让我们以平和的心境来对待生活中繁杂的事情吧!小心别伤害了自己,只有健康才是生活的本钱。有了无法避免的怒气,学着适度的释放它,不要自我封闭。要学会适度宣泄,宣泄是一种排解负性情绪的有效方法。找朋友倾诉或是干脆痛快地哭一场。男人也可以哭,流泪不丢人。我们应宽解自己,少发脾气,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有时为缓和四处蔓延的紧张气氛,我们首先应该降低生活步调,使心情回复平静,不再焦虑暴躁,保持稳定与和谐。

曾经有位医生在替一位企业家进行诊疗时,劝他多多休息。这位病人愤怒地抗议说:“我每天承担巨大的工作量,没有一个人可以分担一丁点的业务。大夫,您知道吗?我每天都得提一个沉重的手提包回家,里面装的是满满的文件呀!”

“为什么晚上还要批那么多文件呢。”医生讶异地问道。

“那些都是必须处理的急件。”病人不耐烦地回答。

“难道没有人可以帮你忙吗?助手呢?”医生问。

“不行呀!只有我才能正确地批示呀!而且我还必须尽快处理完,要不然公司怎么办呢?”

“这样吧!现在我开一个处方给你,你能否照着做呢?”医生有所决定地说道。

这病人听完医生的话,读一读处方的规定——每天散步两小时;每星期空出半天的时间到墓地一趟。

病人怪异地问道:“为什么要在墓地待上半天呢?”

“因为……”医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是希望你四处走一走,瞧一瞧那些与世长辞的人的墓碑。你仔细思考一下,他们生前也与你一样,认为全世界的事都得扛在双肩,如今他们全都永眠于黄土之中,也许将来有一天你也会加入他们的行列,然而整个地球的活动还是永恒不断地进行着,而其他世人则仍是如你一般继续工作。我建议你站在墓碑前好好地想一想这些摆在眼前的事实。”医生这番苦口婆心的劝谏终于敲醒了病人的心灵,他依照医生的指示,释缓生活的步调,并且转移一部分职责。他知道生命的真义不在急躁或焦虑,他的心境已经得到平和,也可以说他比以前活得更好,当然事业也蒸蒸日上……

心灵感悟:

莎士比亚说:“不要因为您的敌人燃起一把火,您就把自己烧死。”当你的感情掌握了理智时,你将成为感情的奴隶;当你战胜自己的感情时,才证明你是主宰命运的人。惟此,你才能真正获得自由。

晏婴二桃杀三士

春秋时,齐国有田开强、古冶子、公孙捷三勇士,自诩“齐国三杰”,恃勇自傲,犯上欺下。相国晏婴看不下去,担心此三人的恶势力膨胀下去会危害国政,于是设计欲除去三人。

有一天,鲁昭王来访。齐景公为示齐威,令全体文武大臣出席,晏婴为司礼,三勇士也全身披挂,侍奉左右。

酒过三巡,晏婴奏道:

“眼下御园的桃子熟了,难得有此盛会,是不是摘些来宴请客人?”

景公准奏,晏婴便亲自去摘桃。

不一会儿,桃子奉上来,金灿灿、香喷喷,令人垂涎。不过,只有六个。两位国王各食其一,又赐鲁司礼、晏婴各食一个。

盘里只剩两个桃子了,晏婴复请示景公,传谕两旁文武,各人自报功绩,功劳大者依次取食之。

勇士公孙捷首先出列,夸夸其谈,说:

“从前,我跟随主公在桐山打猎,亲手打死了一只吊眼白额虎,解救了主公,在下的功劳很大吧?”

晏婴乘势怂恿道:

“这是擎天之功,应该受赏!”

公孙捷便领过一个桃子,三下五除二,吞到肚子里,并傲慢地巡视了左右一番。

古冶子很是不服,也抢着站起来,叫道:

“打只老虎算什么?我曾在黄河的惊涛中浮沉九里,斩妖龟之头,救回主公,功劳更大!”

景公然其说,又把桃子赐予他。

看到最后一个桃子也归别人所有,田开强忍不住发起牢骚来说:

“我曾奉命攻打徐国,俘虏了500人,逼徐国称臣请命,威震诸侯,为齐国称霸做出了巨大贡献。我的功劳更大!应该受赏!”

晏婴火上浇油地对景公道:

“田将军功劳确实在前面两位勇士之上,但可惜桃子已赐完,可否缓他日补赐?”

景公也以同样话安慰田开强。但田听不进,大叫道:

“打虎斩龟,雕虫小技,我为国血战,功勋卓著,反遭冷落,在两国君臣面前受辱,还有何面目立于朝廷!”

遂拔剑自刎。公孙捷大惊,也拔剑曰:

“我功小受赏,田将军功大而受辱,于情于理不容,我耻之。”

说完也自戕。古冶子激动地跳起来说道:

“我三人乃结拜兄弟,誓同生死,他二人已去,我不可偷生!”也拔剑自刎。

故事启思:

这是一个关于情商的典型例子。“三士”的死亡是不善于控制自我情绪带来的恶果。人有七情六欲,或悲或喜,或怒,或忧,均在情理之中,只是表现不能过分,过犹不及。

晏婴之所以能利用“二桃”杀“三士”,其原因是他对“三士”的个性修养了如指掌。那就是三个人中没有一个是肯让人的“主儿”,也是说“三士”中没有一个是性情平和,能善于控制情绪的,所以,他在宴会上用两枚桃子激怒“三士”,令其自杀。

“三士”在怒火燃烧中,了结了性命,可见情绪一旦控制不善,便会成为人生的瓶颈和掣肘之痛。

心灵感悟:

“弱者任情绪控制行为,强者让行为控制情绪”,每个人的情绪都在循环反复的变化之中,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会调控好自己的情绪“转换器”,做情绪的主人。

发泄

一天,陆军部长斯坦顿来到林肯办公室,气呼呼地对他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议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

“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林肯说。

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然后拿给总统看。

“对了,对了。”林肯高声叫好,“要的就是这个!好好训他一顿,真写绝了,斯坦顿。”

但是当斯坦顿把信叠好装进信封里时,林肯却叫住他,问道:“你要干什么?”

“寄出去呀。”斯坦顿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不要胡闹。”林肯大声说,“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是这么处理的。这封信写得好,写的时候你已经解了气,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么就请你把它烧掉,再写第二封信吧。”

故事启思:

人总有生气的时候,这种不满情绪堆积在心中是有害的,反击回去或发泄给别人都不是上策,林肯的主意最好。记得传说中有一个“仇恨袋”,谁越对它施力,它就涨得越大,乃至堵死我们生存的空间。由此,当我们遇到生气的事情,不必再将怒火重新点燃,实际上这于事无补。下面这个故事中华盛顿的做事风格就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

1754年,身为上校的华盛顿率领部下驻防亚历山大市。当时正值弗吉尼亚州议会选举议员,有一个名叫威廉·佩恩的人反对华盛顿所支持的候选人。

据说,华盛顿与佩恩就选举问题展开激烈争论,说了一些冒犯佩恩的话。佩恩火冒三丈,一拳将华盛顿打倒在地。当华盛顿的部下跑上来要教训佩恩时,华盛顿急忙阻止了他们,并劝说他们返回营地。

第二天一早,华盛顿就托人带给佩恩一张便条,约他到一家小酒馆见面。

佩恩料想必有一场决斗,做好准备后赶到酒馆。令他惊讶的是,等候他的不是手枪而是美酒。

华盛顿站起身来,伸出手迎接他。华盛顿说:

“佩恩先生,人非圣贤,谁能无过。昨天确实是我不对,我不可以那样说,不过你已然采取行动挽回了面子。如果你认为到此可以解决的话,请握住我的手,让我们交个朋友。”

从此以后,佩恩成为华盛顿的一个狂热崇拜者。

心灵感悟:

你打我一拳,我必定想方设法还你两脚,即使是好汉不吃眼前亏,也必当日后补上——大多数人都会这样想。这样做只能使对抗升级而无助于解决问题,更不管是谁对谁错了。

不随波逐流

有一个大型企业,领导是一个充满动力的人,有远见、有创造性、有智慧、有能力,十分优秀,他的领导方式是命令式的领导方式。在构思出主意后,他命令下属们:你这样做这个,他那样做那个。当他发布完命令后,就宣布会议结束,大家分头去执行指示,不会给大家反馈的机会。他的主意并不总是万无一失、不可挑剔的。下属们看到了决策的不足,也没有人反映给他。大家在背后这样说:“让他弄去吧,这个主意不会带来什么好结果,反正是他的企业,他是企业的头。”抱怨完后,增加了心中对领导的不满,减少了对企业的归属感,但是没有办法,还是要在这个企业供职。其中只有一个人例外,当大家抱怨的时候,他给以适当的解释,领导给他的任务,他加上自己的分析去完成。一次领导要他准备有关的材料,他附上了自己的分析。结果有一次,领导在发布完命令之后,把目光投向他,问到:“你说这样可以吗?”全场的目光惊讶地看着他,为什么他会得到领导这样高的重视?他站起来,肯定了领导者决策的优势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补充看法。再以后没有该人的评价决策方案就不确定。最后,这个人被提拔为总经理助理。

故事启思:

这个被提拔的人就是变被动为主动的人。

情商高的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改变小环境。

不负责任地推卸、抱怨、牢骚,而自己又不做任何努力,等同于平庸。

抱怨和牢骚既破坏了自己的心情,又于事无补。

一个人跟瑜伽师傅学习搬山术,念咒语却没有办法把山移过来。瑜伽师傅说:“搬山术的目的是拉近你和山的距离,既然山不过来,那你就过去。”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如果你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改变不了别人,那就只有适应别人。

心灵感悟:

在生活中占据主动的人,不会于世事的浮沉中茫然失措,而让自己的心“坐看云起”,处处抢得先机。

量窄嫉才的周瑜

《三国演义》中,有位英才盖世、文武双全的大英雄叫周瑜。这位当时很了不起的风度翩翩的美男子,年纪轻轻就执掌江东(吴国)的统兵大都督要职。尤其是在赤壁大战中,他更显出叱咤风云,谋略高人,指挥得当的政治军事奇才。他居然以少量东吴和刘备之师,取得大破曹操83万大军的辉煌胜利,在历史上留下千古绝唱的赫赫声名。据说,此人能征善战,运筹帷幄,文韬武略堪称上乘,是位难得的英俊奇才。而且,周瑜还熟谙音律。有传闻说他听人演奏时,若谁奏错一个音符,他即刻能耳辨明详。为此,有人称:“曲有误,周郎顾”之说。当后人对周瑜褒奖盛赞之际,人们也同时看到了这位英才早逝者的两大致命弱点,那就是他的量窄和嫉才。

周瑜一生度量太窄,人人皆知。在取得火烧赤壁大战成功后,竟容不下与他共同抗曹的诸葛亮的存在,并密令部将丁奉、徐盛击杀诸葛亮。不料孔明早有准备,密杀不成。为此,周瑜万分气愤。如此不能容人的周瑜,密除同盟,过河拆桥,实在让人心寒并为之可悲。

周瑜为什么容不下诸葛亮?原来,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高周瑜一筹,尤其在关键时刻,事事想在周瑜之前,且能将周瑜内心活动看得入骨三分。惟其如此,才使得量窄、嫉才的周瑜妒嫉得寝食难安,并随时想除掉才智高于自己的诸葛亮。而孔明总先于周瑜谋害前就有了防备,这更使量窄、嫉才的周瑜一次比一次气憋于心。嫉才,欲加害孔明的结果,反把周瑜自己给活活“气死”。

有道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周瑜在临死之前,非但未能悔悟自己的致命弱点,反而含恨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可见量窄、嫉才之心,到死也不肯更改。怨天尤人之气,到盖棺也不肯丢。

故事启思:

后人评说周瑜时都认为量窄害了他自己。拿今天的话说,他是心胸狭窄,心理不健康,甚至是心理患疾所致。周瑜度量窄,嫉才、妒能,害人而最终害己的惨痛教训,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尤其是嫉妒之心,这个人类心灵上的毒瘤,不知因此而伤害了多少人!

何谓嫉妒呢?心理学家认为,嫉妒是由于别人胜过自己而引起情绪的负性体验,是心胸狭窄的共同心理。黑格尔说:“嫉妒乃平庸的情调对于卓越才能的反感。”

嫉妒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嫉妒有三个心理活动阶段:嫉羡—嫉优—嫉恨。这三个阶段都有嫉妒的成分,而且是从少到多。嫉羡中羡慕为主,嫉妒为辅。嫉优中嫉妒的成分增多,已经到了怕别人威胁自己的地步了。嫉恨则把嫉妒之火熊熊燃烧到了难以消除的地步。这把嫉恨之火,没有燃向别人,而是炙烤着自己的心,使自己没有片刻宁静,于是便绞尽脑汁去想方设法诋毁别人,这就使他形神两亏了。嫉妒实质上是用别人的成绩进行自我折磨,别人并不因此有何逊色,自己却因此痛苦不堪,有的甚至采用极端行为走向犯罪深渊。据某公安部门调查,每年因嫉妒造成犯罪的案件占整个刑事案件的10%。近年来在一些高等学府里,因嫉妒而投毒、写匿名信的已屡见报道。

嫉妒心理是一种低级趣味,是人性中残存的动物性,许多动物的本性是十分嫉妒的,一只狼可以把抢猎物的同类咬死。在私有制的社会里,人们弱肉强食,尔虞我诈,使人保留动物式的嫉妒心理,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临死时对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就是有我没你的嫉妒加仇恨。

一些人之所以嫉妒别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自己不求上进,又怕别人超过自己,似乎别人成功了就意味着自己失败,最好大家都成矮子才显出自己高大。于是,“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我不学好,你也别学好,我当穷光蛋,你也得喝凉水”。这是一种十分有害的腐蚀剂,这些人的骨子里充满了“怠”与“忌”,无论对己、对社会、对国家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害的,正如荀子所说:“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一个被嫉妒心支配的人,一定是胸无大志,目光短浅,不求上进的人;一个嫉妒成风的单位,一定是正气不旺,邪气盛行,先进不香,落后不臭。

嫉妒是腐蚀剂,是落后药,是剧毒品。

有嫉妒心的人如果不警醒,前途不会美妙。如果想调适自我,把嫉妒变成竞争的动力,首先要把注意力调节到自身的优势和对方的劣势上。当你嫉妒别人时,总是因为他在某些方面的优势深深地刺激了你,而你自己在这方面又恰恰处于劣势。这一差异正是产生嫉妒的刺激源。与此同时,你却忽略了自己在另一方面的优势。如果你能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注意中心,便会使原先失衡的心理获得一种新的平衡,这种平衡无疑会稳定你的情绪和情感。

其次,把嫉妒的心劲用到追赶别人上,这样形成你追我赶的风气,对个人和国家才有希望。

心灵感悟:

培根说过:“犹如毁掉麦子一样,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地里,悄悄地毁掉人间美好的东西!”这种阴暗的情绪无处不在地危害着我们,“生气不如争气”,与其嫉妒别人,不如迎头赶上,做出自己的业绩。

狐狸聪聪的收获

狐狸聪聪的肚子饿了。他正东张西望地寻找猎物,一只粗心大意的兔子居然来到离他不远的地方吃起草来。

聪聪大喜过望。他将肚皮紧贴着草地,蹑手蹑脚地爬过去,在一个大石头的后面停了下来。他望望兔子,又望望脚下,在心中计算着离兔子的距离。然后,慢慢弓起身子,憋足劲儿,就像一支离弦的利箭,“嗖”地向兔子扑去。然而,他扑空了。

兔子一溜烟跑没影儿了,聪聪却没有马上离去。他一次又一次地用脚步丈量着石头与刚才兔子吃草的地方的距离,一次又一次地从石头背后向那个地方扑去,直累得浑身大汗淋漓,也不肯休息。

乌鸦看了,觉得十分好笑,在一旁讥笑说:“哇,我的朋友,你是在捕捉空气吗?你如果能把气捉住,可真是个大发明哟!以后咱们没有东西吃的时候,就捉空气来填肚子。瞧瞧,这该有多妙啊!”

聪聪认真地说:“乌鸦太太,话可不能这样说。兔子没有捉住,能够找到扑空的原因也是收获啊!我不能让这个收获也跑掉呀!”

故事启思: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在失败后,不是立即将失败抛之脑后,而要发现不足,总结经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小李和小丁在同一家公司任相同的职务,一次两个人去谈一笔大的生意,却失败了。小李回来后一直埋头苦干,想找出究竟问题出在哪里。而小丁却毫不在意,他嘲笑小李说:“你现在做无用功有什么用?客户已经被别人抢走了。”小李则一笑了之。第二年,当小李拿着这个客户的定单交给经理时,小丁傻眼了。

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对于已经失败了的事情,总结经验固然已是于事无补,但是能给我们下次的努力带来积极的作用。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如果对失败了的事不去总结,很快将之抛于脑后,必然会对你以后的发展产生不利,只有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逐渐完善,才能走向成功。

心灵感悟:

善于总结经验,体现着一个人过人的情商。惟有不断审思自己的人,才能在失败的基础上再向前跨越一步。许多人“好了伤疤忘了痛”,结果注定要重蹈覆辙。

习惯影响成败

一家大图书馆被烧之后,只有一本书被保存了下来,但并不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一个识得几个字的穷人用几个铜板买下了这本书。这本书并不怎么有趣,但这里面却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东西!那是窄窄的一条羊皮纸,上面写着“点金石”的秘密。

点金石是一块小小的石子,它能将任何一种普通金属变成纯金。羊皮纸上的文字解释说,点金石就在黑海的海滩上,和成千上万的与它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小石子混在一起,但秘密就在这儿。真正的点金石摸上去很温暖,而普通的石子摸上去是冰凉的。然后,这个人变卖了他为数不多的财产,买了一些简单的装备,在海边扎起帐篷,开始检验那些石子。这就是他的计划。

他知道,如果他捡起一块普通的石子并且因为它摸上去冰凉就将其扔在地上,他有可能几百次地捡拾起同一块石子。所以,当他摸着石子冰凉的时候,就将它扔进大海里。他这样干了一整天,却没有捡到一块是点金石的石子。然后他又这样干了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三年……他还是没有找到点金石。然而他继续这样干下去,捡起一块石子,是凉的,将它扔进海里,又去捡起另一块,还是凉的,再把它扔进海里,又一块……

但是有一天上午他捡起了一块石子,而且这块石子是温暖的……他把它随手就扔进了海里。他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把他捡到的石子扔进海里。他已经如此习惯于做扔石子的动作,以至于当他真正想要的那一个到来时,他还是将其扔进了海里!

故事启思:

拿破仑·希尔说:“习惯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摧毁一个人。”习惯有时是会成为你成功的障碍,让你扔掉握在手里的机会——坏的习惯尤其如此。

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无论从学习到工作,从为人到处事,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养成良好的习惯,你就会受益终生。

或许你习惯了懒懒散散、心灰意冷地过日子;或许你对抽烟、酗酒、拖延、懒惰等坏习惯熟视无睹,那么你就不要再慨叹生活对你的不公,你就不要说梦想很难实现,更不要说你的一切都很倒霉。归根到底这都是你的坏习惯在作祟。如果你永远抱着这种坏习惯不放,却还在想着成功,那真是难于上青天。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他们有着多么高的天赋和超常的才能,而是因为他们有着良好的习惯,并善于用良好的习惯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他们发现,好习惯能改变命运,使自己过上充实的生活;好习惯能使身心健康,邻里和睦,家庭幸福美满。这一切都来源于好习惯的力量。

心灵感悟:

俗话说:“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所以习惯有好坏之分,好的习惯助人成功,坏的习惯使你受挫。所以我们有必要建立好习惯,克服坏习惯。

为过错承担责任

那年李小姐刚从大学毕业,分配在一个离家较远的公司上班。每天清晨7时,公司的专车会准时等候在一个地方接送她和她的同事们。

一个骤然寒冷的清晨,她关闭了闹钟尖锐的铃声后,又稍微赖了一会儿暖被窝——像在学校的时候一样。她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拖延一些时光,用来怀念以往不必为生活奔波的日子。那一个清晨,她比平时迟了五分钟起床。可是就是这区区五分钟却让她付出了代价。

当她匆忙中奔到专车等候的地点时,已经七点过五分。班车开走了。站在空荡荡的马路边,她茫然若失。一种无助和受挫的感觉第一次向她袭来。

就在她懊悔沮丧的时候,突然看到了公司的那辆蓝色轿车停在不远处的一幢大楼前。她想起了曾有同事指给她看过那是上司的车,她想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她向那车走去,在稍稍犹豫后打开车门悄悄地坐了进去,并为自己的聪明而得意。

为上司开车的是一位慈祥温和的老司机。他从反光镜里已看她多时了。这时,他转过头来对她说:“你不应该坐这车。”

“可是我的运气真好。”她如释重负地说。

这时,她的上司拿着公文包飞快地走来。待他在前面习惯的位置上坐定后,她才告诉他的上司说:“班车开走了,想搭您的车子。”她以为这一切合情合理,因此说话的语气充满了轻松随意。

上司愣了一下。但很快坚决地说:“不行,你没有资格坐这车。”然后用无可辩驳的语气命令“请你下去!”她一下子愣住了——这不仅是因为从小到大还没有谁对她这样严厉过,还因为在这之前她没有想过坐这车是需要一种身份的。当时就凭这两条,以她过去的个性是定会重重地关上车门以显示她对小车的不屑一顾,而后拂袖而去。可是那一刻,她想起了迟到将对她意味着什么,而且她那时非常看重这份工作。于是,一向聪明伶俐但缺乏生活经验的她变得从来没有过的软弱。她近乎用乞求的语气对上司说:“我会迟到的。”

“迟到是你自己的事。”上司冷淡的语气没有一丝一毫的回旋余地。

她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司机。可是老司机看着前方一言不发。委屈的泪水终于在她的眼眶里打转。然后,她在绝望之余为他们的不近人情而固执地陷入了沉默的对抗。

他们在车上僵持了一会儿。最后,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上司打开车门走了出去。坐在车后座的她,目瞪口呆地看着有些年迈的上司拿着公文包向前走去。他在凛冽的寒风中拦下了一辆出租车,飞弛而去。泪水终于顺着她的脸颊流淌下来。

老司机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他就是这样一个严格的人。时间长了,你就会了解他了。他其实也是为你好。”老司机给她说了自己的故事。他说他也迟到过,那还是在公司创业阶段,“那天他一分钟也没有等我也不要听我的解释。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迟到过。”他说。

她默默地记下了老司机的话,悄悄地拭去泪水,下了车。那天她走出出租车踏进公司大门的时候,上班的铃声正好敲响。她悄悄而有力地将自己的双手紧握在一起,心里第一次为自己充满了无法言语的感动,还有骄傲。

从这一天开始,她长大了许多。

故事启思:

勇于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哪怕为此付出代价,这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卡耐基说:“蠢人才会试图为自己的错误辩护。”而更愚蠢的是试图让别人替自己的错误埋单。

承认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才是明智之举。

坦率认错的好处还在于,首先,为自己树立敢做敢当的形象。承担责任,不推诿过失,上级放心,下属尊敬,同事喜欢,认一个错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其次要勇敢地面对错误,今后才能避免错误,从而及时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错误成了上进的磨刀石。还有,你的坦率承认,虽然受到了上级的训斥,你无形中处在受难者的地位,而众人从心理上往往是同情受苦受难者的,你获得的是人心。你既然挨了训,上级再罚你,也不至于太狠。人毕竟都有同情心。

所以,人不怕犯错误,就怕犯了错误以后不认错、不改错。你坦率地承认,想办法补救,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便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和信任。

心灵感悟:

有人说,年轻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因疏忽而犯一些错误,然而却有人选择了逃避,这种做法根本不利于自己的成长。从情商教育的角度来说,这也是不足取的。正确的做法是正视错误,勇敢地承担这一切。 wNa3jBD2yK+cbAsdIbzYrJelfEAMp1uF1JcX1T/rklOPf//znfSB2hCodYFuurp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