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忠告二:做“有恒”之人

最近李嘉诚先生在汕头大学以“有志、有识、有恒、有为”为题,发表演讲,引起不少青年的共鸣。

他引述曾国藩的名句:“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恒,有恒则无不成之事。”要“有为”就必须“有志、有识、有恒”,李嘉诚先生的这一真言应成为青年人奋斗的座右铭。

认定目标,持之以恒立定志向是不难的,难的是持之以恒地按照自己既定的目标计划不断地奋发,不断地进取。有道是“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工作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才能做好的。

确立人生目标,不断地鞭策自己,持之以恒地做,必会使自己更好地成长,拥有成功人生。

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基石,这一点在李嘉诚先生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李嘉诚出身于社会基层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李云经先生一度经商,失败后回家乡教书,因此李嘉诚在童年受到很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然而,这一正常的健康的成长岁月很快就为时代的车轮所碾碎,由于日本入侵,父亲不得不带着一家人从潮州逃难到香港。

到港之后,李云经对儿子的教育大有改观。他不再以古代圣贤的言行风范训子,而是要求李嘉诚“学做香港人”。

人与人首要的交际工具是语言。

香港的大众语言是广州话。广州话属粤方言,潮州话属闽南方言,彼此互不相通。在香港,不懂广州话寸步难行。

香港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这是香港社会的一种重要语言工具。

李云经要求李嘉诚必须攻克这两种语言,一来立根于香港社会,二来可以直接从事国际交流。将来假若出人头地,还可以身登龙门,跻身香港上流社会。

李嘉诚把学广州话当成一件大事对待,他拜表妹表弟为师,勤学不辍。他年纪轻,很快就学会一口流利的广州话。

困难的是英语关。李嘉诚进了香港的中学念初中。香港的中学,大部分是英文中学,即使是中文中学,英文教材也占半数以上。

这是港英政府推行殖民化教育的结果。从客观上讲,这也有助于提高港人商业文化的素质。

香港之所以能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与港人的整体英语水平较高分不开。懂得英语,就能更直接地接受西方文化,从事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李嘉诚不再是学校的骄子,他坐在课堂听课,如听天书,不知所云。而其他同学,从小学起就开始学英语。李嘉诚深知自己的不足,心底泛出难言的自卑。

李云经询问儿子上学的情况,说道:“在香港,想做大事,非得学会英语不可。”

李嘉诚点点头,领会父亲的苦心。且不说为了前途,就凭学费来之不易这一点,他也会以苦读上进来报答父恩母爱。数十年后,每当李嘉诚回忆父亲生病不求医,省下药钱供他读书,母亲缝补浆洗,含辛茹苦维持一家生计时,都禁不住神色黯然。

李嘉诚学英语,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上学放学路上,他边走边背单词。夜深人静,李嘉诚怕影响家人的睡眠,独自跑到户外的路灯下读英语。天刚蒙蒙亮,他一骨碌爬起来,口中念念有词,还是读英语。

即使后来因父亲过早病故,李嘉诚辍学到茶楼、到中南钟表公司当学徒,在每天10多个小时的辛苦劳作后,他也从不间断地坚持业余学习英语。

有时累得全身酸痛,精疲力尽,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但他仍然每天坚持自修至深夜才睡,从不懈怠。

功夫不负苦心人。几年后,李嘉诚熟练地掌握了广州话和英语这两门语言。

在晚年,年逾古稀的李嘉诚接受采访时还说:“我每天晚上都要看英文电视,温习英语。”

在日后的商战风云中,广州话和英语使李嘉诚受益匪浅。

要成功,最忌“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遇事浅尝辄止,必然碌碌终生而一事无成。世上愈是珍贵之物,则费时愈长,费力愈大,得之愈难。即便是燕子垒巢,工蜂筑窝也都非一朝一夕的工夫,人们又怎能企望轻而易举便获得成功呢?天上没有掉下来的馅饼,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求证“哥德巴赫猜想”,他用过的稿纸几乎可以装满一个小房间;作家姚雪垠为了写成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竟耗费了40年的心血……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点石成金须恒心。

俗话说得好:滚石不生苔,坚持不懈的乌龟能快过灵巧敏捷的野兔。如果能每天学习1小时,并坚持12年,所学到的东西,一定远比坐在学校里接受四年高等教育所学到的多。正如布尔沃所说:“恒心与忍耐力是征服者的灵魂,它是人类反抗命运,个人反抗世界,灵魂反抗物质的最有力支持,它也是福音书的精髓。从社会的角度看,考虑到它对种族问题和社会制度的影响,其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也不为过。”

人类迄今为止,还不曾有一项重大的成就不是凭借坚持不懈的精神而实现的。

因为有了恒心,才有了埃及平原上宏伟的金字塔,才有了耶路撒冷巍峨的庙堂;因为有了恒心,人们才登上了气候恶劣、云雾缭绕的阿尔卑斯山,在宽阔无边的大西洋上开辟了通道……滴水可以穿石。如果三心二意,哪怕是天才,也势必一事无成;只有仰仗恒心,点滴积累,才能看到成功之日。勤快的人能笑到最后,而耐跑的马才会脱颖而出。近年来浮夸,急功近利,希望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体)快速成名,或千方百计走门路争取获奖等风气有所蔓延。前一时期网站流行,一旦公司在美国上市后,创始人一夜之间成为巨富。

有些年轻人认为只要有一两个创意,就能很快成为百万富翁。有一位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甚至打算毕业后几年内就赚几千万美元,到了30岁便不再工作,周游世界,尽情享受。现在网络泡沫破灭,网络英雄也遇到各种挫折和麻烦,人们醒悟过来,创业不那么容易。其实创业和真正取得成功是十分艰难的。人们只看到比尔·盖茨年纪轻轻就成为世界首富,其实盖茨中学成绩优异,从13岁开始就用全部课余时间在电脑上编程;创办微软后经常工作到凌晨,在地板上睡觉。盖茨连续奋斗了20年,20世纪80年代末,在他30多岁时微软公司才变得名气很大,但当时微软还进不了世界500强行列。盖茨说过,“要想在计算机领域取得成功,要准备长期睡在地板上。”

任何事业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没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很难有大的作为。吴文俊的“数学定理的机器证明”和袁隆平的“水稻杂交”都是30多年艰苦奋斗的产物。

高斯,是18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他19岁那年成功地解决了当时自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以来两千多年一直悬而未决的数学一大难题,轰动了整个数学界。

有人曾问高斯:“你为什么在科学上能有那么多的发现?”高斯回答说:“假如别人和我一样专心和持久地思考数学真理,他也会做出同样的发现。”由此看来,“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也是高斯成功的秘诀。

有这么一个故事:比尔和雷诺是两个精力旺盛又爱幻想的年轻人,他们不甘心过着贫穷的生活,一起来到非洲腹地,去寻找传说中的宝石。在渺无人烟的山谷,比尔和雷诺一块接一块地拣着矿石,这无疑是一项既枯燥又辛苦的工作。

时间一天天逝去,拣过的矿石一天天增多,比尔和雷诺的手已经磨破了,身上被毒辣的太阳晒掉了一层皮,被蚊虫叮咬过的地方开始流血化脓。在拣到9999块矿石的时候,雷诺坚持不住了,他决定离开那里。

比尔说:“我们已经拣了9999块,就这样放弃岂不是半途而废?要不就再拣一块凑到10000,说不定最后一块就是宝石。”雷诺不耐烦地说:“现在谁还抱有你这想法,那他肯定是白痴。”他说完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比尔看着雷诺的背影从视野中消失,叹了口气,随后又拣起一块矿石。他感到手里的这块矿石沉甸甸的,与以往的大不相同,他仔细一看,原来真的就是梦寐以求的宝石。回到家乡阿拉斯加,比尔将宝石变卖,开起了钢铁工厂。

若干年后,当雷诺还在阿拉斯加流浪的时候,比尔已经成为美国首屈一指的钢铁大王。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很有感触地说了这样一句话:“成功和失败只有一步之隔,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

以上这些故事说明,恒心是克服一切困难的钥匙,它可以使人们成就一切事业。它可以使人们在大灾祸、大困苦的时候不致覆亡。它可以使人们以铁路、电报等工具,将各洲贯通联络起来。它可以使人们寻见新陆地,获得大胜利。它可以使贫苦的孩子受大学教育,在社会上有所表现。它可以使纤弱的女子担当起持家的重担,使残疾的人能够挣钱养活衰老的父母。它可以使人们逢山凿隧道,遇水架大桥。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得上、可以替代恒心,知识、金钱、权势以及其他一切东西都不能替代。

持之以恒是一切成大事者的特征。劳苦不足以使他们灰心,困难不足以使他们丧失意志,不管是怎样的艰难困苦,他们总会坚持忍耐着,因为“坚韧”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或许缺乏某种良好的素质,或许有种种弱点、缺陷,然而持之以恒则是他们所绝不会缺少的涵养。

凡是用恒心当做资本从事事业者,他成功的可能比那些以金钱为从事事业资本者要大得多。人们的成功史,每时每刻都在证明拥有恒心可以使人脱离贫穷,可以使弱者变成强者,变无用为有用。从挫折中汲取养分生活中总会有困难与挫折,李嘉诚从不轻易言败,他总是认真分析,力争从困境中寻找一线生机,使自己能度过难关。李嘉诚曾说:“人们赞誉我是超人,其实我并非天生就是优秀的经营者。到现在我只敢说经营得还可以,我是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磨难之后,才领会一些经营的要诀的。”

青少年时代的李嘉诚,遭遇了生活上的太多困苦。从创业开始,他的生活似乎有了转机。

可造化偏偏喜欢捉弄人。就在创业开始不久,一帆风顺、春风得意的李嘉诚便挨了当头一棒。一家客户宣布他的塑胶制品质量粗劣,要求退货。李嘉诚不得不承认质量有问题。而推销员带回的客户的信息令李嘉诚不寒而栗,客户拒收产品,要长江厂赔偿损失。

长江厂里只有半数的产品没有出现质量问题,开工不久,不得不裁减员工。部分被裁员工的家属上门哭闹,有的赖在办公室说什么都不走,车间和厂部被搞得鸡犬不宁。留下的员工人心惶惶,为长江厂的前途担忧,更为将来的生计忧心忡忡。那段时间李嘉诚脾气特别糟糕,经常训斥手下的员工,向员工发脾气,全厂士气低落,人心不安。

产品积压,没有进项,原料商仍按约上门催要原材料款。李嘉诚根本无法筹出这些款项。他被逼急了,就说“我实在拿不出来。”于是原料商扬言要停止供应原料,并要到同行中张扬李嘉诚“赖货款的丑闻”,这对李嘉诚不啻雪上加霜。

真可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偏偏在这个时候,银行得知长江厂陷入危机,派职员来催贷款。被产品质量弄得焦头烂额的李嘉诚不得不陪笑接待,恳求银行放宽期限。企业的生杀大权完全掌握在银行的手中,长江厂被逼到了清仓盘点的地步。黑云压城城欲摧。长江塑胶厂面临着银行清盘、客户封杀的生死存亡的严峻关头。

面对这种境况,李嘉诚并没有被挫折吓倒。他以其坚强的意志最终成功地渡过了难关,而这段经历也成了他以后经商的宝贵经验。灾难可以使人一蹶不振,但也可以给人勇气和力量。能够走出灾难的人,已经向自己挑战了一次,所以在以后前进的途中更有可能成功。

经过了这次挫折和磨难,李嘉诚变得更加成熟了。正是这次反向的动力,促成李嘉诚由一个勇气可嘉、稳重不足的小业主迅速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商人。后来,李嘉诚甚至说:“我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有那一次挫折作为基础。”

在逆境中,人们能学会如何思考;在遭受失败和挫折后,人们能真正发现自己的不足。这些思考和教训都能为前进打下坚实的基础。古往今来,经过失败、努力,再失败、再努力,不断在逆境中总结经验教训,最后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

让我们看看亚伯拉罕·林肯是如何从挫折中吸取教训,化失败为胜利的:

31岁,经商失败32岁,竞选议员失败34岁,经商又一次失败35岁,恋人死亡36岁,神经受损伤38岁,竞选失败43岁,竞选议员失败46岁,竞选议员失败48岁,竞选议员失败55岁,竞选参议员失败56岁,竞选副总统失败58岁,竞选参议员失败60岁,竞选成功并成为美国总统这就是林肯。如果他只是把以前的竞选失利当做挫折与失败而不知总结教训,那么,他能成功吗?他能成为美国总统吗?不能。托马斯·爱迪生改进灯泡的尝试失败了9999次,有人问他,“你第10000次会失败吗?”而他说,“我没有失败过,我只是发现了另一个制造不出电灯泡的方法。”正是他把每一次失败都当成一次学习的机会,才使我们拥有了今天的光明。

我们都可以化失败为胜利,从挫折中吸取教训,这样就可以对失败泰然处之。

一般人都把失败看做是完全消极的,一点好处也没有的事。这是不对的。

铁,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钢;一个普通的人,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为一个成功者、胜利者。在他奋斗进取的过程中,每一次失败就是一次锤炼。一个普通的人,身上有很多的缺陷、弱点和短处,带着这些毛病,他是不可能成为一个胜利者、成功者的。只有在失败的痛苦磨炼中,人们才肯丢掉这些毛病。只有在失败的铁锤的无情打击下,人们才能变得更坚强,更有韧性,更懂得生活,更懂得人的价值。失败是痛苦的、无情的,失败带来了损失,甚至是灾难。在它发生之前,我们要尽力地避免它。但是在它既已发生之后,我们就不要把它完全看做是消极的东西,而要充分认识到它的积极作用,把它作为提高自己精神力量的好机会。

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管理顾问,你一走进他的办公室,马上就会觉得自己好像“高高在上”似的。

办公室内各种豪华的摆饰、考究的地毯、忙进忙出的人潮以及知名的顾客名单都在告诉你,他的公司的确成就非凡。

但是,就在这家鼎鼎有名的公司背后,有着无数的辛酸血泪。

这位管理顾问在创业之初的头六个月就把自己十年的积蓄花得一干二净,并且一连几个月都以办公室为家,因为他付不起房租。他也婉拒过无数的好工作,因为他坚持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也被拒绝过上百次,拒绝他的和欢迎他的顾客几乎一样多。

就在整整七年的艰苦挣扎中,谁也没有听他说过一句怨言,他反而说:“我还在学习啊,这是一种无形的、捉摸不定的生意,竞争很激烈,实在不好做。但不管怎样,我还是要继续学下去。”

他真的做到了,而且做得轰轰烈烈。

有一次他的朋友问他:“你被折磨得疲惫不堪了吧?”他却说:“没有啊!我并不觉得那很辛苦,反而觉得是受用无穷的经验。”

这个事例再一次印证:从挫折中吸取教训是成功的踏脚石。

古往今来,凡立大志、成大功者,往往都饱经磨难,备尝艰辛。逆境成就了“天将降大任者”。如果我们不想在逆境中沉沦,那么我们便应直面挫折,从中吸取教训,奋起抗争,只要我们能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奋力拼搏,就一定能战胜挫折,获得成功。

费希特在年轻时,曾去拜访大名鼎鼎的康德,想向他讨教,不料康德对他很冷漠,拒绝了他。

费希特求教无门,但他并没有灰心,也不怨天尤人,而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他想:我没有成果,两手空空,人家当然不理我喽!我为什么不拿出成果来呢?

于是他埋头苦学,完成了一篇《天启的批判》的论文,呈献给康德,并附上一封信。

信中说:

“我是为了拜见自己最崇拜的大哲学家而来的,但仔细一想,对本身是否有这种资格都未审慎考虑,使我感到万分抱歉。虽然我也可以索求其他名人的函介,但我决心毛遂自荐,这篇论文就是我自己的介绍信。”

康德细读了费希特的论文,不禁拍案叫绝。他为其才华和独特的求学方式所震动,便决定“录取”,亲笔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邀请费希特前来一起探讨哲理。

由此,费希特获得了成大事的机会,后来成了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

不要害怕失败人生必有坎坷,坎坷就在人间!因而对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不怕失败比渴望成功更可贵。

成功者并没有超常的智能,也不是不曾失败过,而是自信能行、不怕失败的人。

日本围棋第15代名人大山康睛曾说过他的一段亲身体验:

照相机闪光灯的闪烁和声响,使已经明白战败的我,重燃起一股奋战到底的勇气,究竟为什么我也已不曾记得了。我咬紧嘴唇,心想或许还有一线生机。时间最后只剩下一个多小时,在专家眼中,此局胜负已成定势,休息室的观众大多也判定“大山败北”,只有我还在埋头苦干。我此时反以旁观者的身份来看自己是否能战胜自己……我可以感觉到旁观者都认为我输定了。

观战者愈来愈多的窃窃私语都在谈论着:“大山这家伙怎么还不投降?”但是我的敌人是自己,高岛八段一轮猛烈无比的进攻我都咬紧牙关硬撑了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高岛八段的一连串攻击似乎未见成效,而在猛烈的攻击中也忽略了许多不眼的要点,最后在疲劳的拖累下,他开始显得焦躁不安。

反正我是输定了,我想。在长时间的焦躁情绪中,高岛终于犯下大错。在剩余的时间内两人成了平分秋色的局面。最后,高岛终于弃子认输了。

本来是一面倒的局势,却因为采取哀兵之姿,最后关头终于反败为胜。当时与其说是因赢得胜利而高兴,倒不如说是因为战胜自己而雀跃不已。

事实上,人生就是如此。我们难免会遇到无数挫折、困难及烦恼,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注定要被打败。如果你秉持真诚的信念,勇敢面对人生,坚信好运必来,就能突破重围,任何难题都将迎刃而解。这一点适用于每一个人、每一种场合。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自己失望。所有的伟大人物都是从来不对自己失望的人。前面曾谈到林肯在30多年的14次重大的奋斗中,竟有12次遭受失败。对照如此不怕失败的伟大精神,我们还怕什么失败呢?一心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

已故克雷吉夫人说过:“美国人成功的秘诀,就是不怕失败。他们在事业上竭尽全力,毫不顾及失败,即使失败也会卷土重来,并立下比以前更坚韧的决心,努力奋斗直至成功。”

有些人遭到了一次失败,便把它看成拿破仑的滑铁卢,从此失去了勇气,一蹶不振。可是,在刚强坚毅者的眼里,却没有所谓的滑铁卢。那些一心要得胜,立意要成功的人即使失败,也不以一时失败为最后之结局,还会继续奋斗,在每次遭到失败后重新站起,比以前更有决心地向前努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不论做什么都全力以赴,总是有着明确而必须达到的目标;每次失败后,他们便笑容可掬地站起来,然后下更大的决心向前迈进。如格兰特这个人就从不知道屈服,从不知道什么是“最后的失败”,在他的词汇里面,也找不到“不能”和“不可能”几个字,任何困难、阻碍都不足以使他跌倒,任何灾祸、不幸都不足以使他灰心。

失败和错误本身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有所进取、求变创新和参与竞争的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的组成部分。只要你进取,就必然会有失误。失败有什么可怕呢?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在这个天平上,失败总是向害怕失败的人倾斜。

丘吉尔离开军队回到英国,闯入了政坛,但他初次在议会的演讲却狼狈地失败了。尽管他一连几天背诵讲稿,反复练习,生怕出差错,可是他越怕越惊慌,讲了没几句,思路中断,脑子一片空白,满脸通红,他尴尬极了,无力挽救自己,只有颓然坐下。这次惨败使他醒悟了。从那以后,他从头做起,不怕失败,不怕出丑。他再也不背讲稿,而是当众讲出自己想说的话。他想:我就是这样,让你们笑话吧!这样他反倒成功了。

当遇到挑战和严峻形势的时候,人们大多习惯于小心谨慎,保全自己。这种谨慎一旦失去自信心,就不是必要的谨慎,而是害怕失败的精神枷锁了。结果不是考虑怎样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怎样才能缩小自己的损失上,这就必然以失败告终。美国传奇式人物、著名拳击教练达马托说得好:

“英雄和懦夫都会有恐惧,但英雄与懦夫对恐惧的心理反应却大相径庭。”这就是说,自信者终究会战胜害怕失败的心理,而自卑者越“谨慎”,就会越害怕,只会被恐惧心理击垮。

1956年在墨尔本举行的第16届奥运会上,美国链球选手康内利在比赛场上随便用链球砸了几个坑。第二天早晨,与康内利争雄夺冠的苏联选手克利伏诺索夫看到这几个坑,就觉得这是世界冠军的水平,而自己绝对掷不了这么远。因此,他就感到自己夺冠无望,情绪紧张,彻夜难眠,结果导致比赛失利。当他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懊悔不已,抱恨终生。他的失败是因为他自己害怕失败。

失败是你尝试做某件事却得不到理想的结果,怕失败则是另一回事。这种恐惧,很可能让你动弹不得,一事无成。

很多人都害怕失败,说来真是有点悲哀。这些人非常怕犯错误,怕自己做错事,怕结果不完美,所以干脆放弃尝试。结果呢?他们缩手缩脚,什么也做不了,坐下来等待,所以失去了开创幸福人生的能力,让那辆通向成功的列车白白从身边驰过。

怕失败的人,实际上绝不可能成事,因为他从没尝试过任何可能,也从未给过自己成功的机会。只有你亲自动手尝试,体验你从未经历过的事,你才能成功、进步。实际经验多了,成功的机会自然会多。只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奋斗,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许多人都对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前途有着美好的憧憬与设想,很想尝试新事物,攻克新课题,为自己开辟新的生活或事业。但他们往往是在还没有开始干,或者刚一开始干碰到困难时就预想到失败,害怕出丑,或是担心白白地耗费了自己的心血与精力,终于束手不干,安于现状。

尝试新事物,攻克新课题的确会遭到失败、被人笑话的危险,但如果任何事情都等到有十足的把握后再去干,那就只有永远等下去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样新事物、新课题不经实践就会有十足的把握,不经努力就会一举奏效。你不去尝试和实践,你不坚持努力固然不用担心什么,但也绝无前进的希望和成功的可能。这种心理就是自我贬低和自我束缚的精神枷锁。

因为这种怕失败、怕丢面子的意识和敏感,只能使自己过高地估计客观的困难和阻力,而过低地估计自己的潜在能力;只能使自己逃避挑战,放弃希望,停滞不前,缩手缩脚,永远把自己限制在无所作为的境地。

事业有成的人都有一条共同的体验,就是不害怕失败,因为越害怕失败,就越是裹足不前。

可是在不少家庭中,当孩子想做新尝试时,大人往往不自觉地说出:“不要失败,不要做错。”这种话非但不能鼓励孩子,反而使孩子畏缩不前。

因为父母的这番话就如同暗示了孩子,这么做可能会失败,结果孩子不是放弃就是更容易遭受失败的打击。

这种害怕失败的心理,会使孩子产生“不做不错,多做多错”的想法,也使孩子丧失了尝试新事物的愿望,而处于“无能”的心理状态。

过度害怕失败的心理,也会养成孩子保持缄默的习性。如兰州的一个叫周小同的男孩,从小在幼儿园里就得了个“怕怕小生”的绰号。当小朋友做游戏的时候,他总是在一边旁观,人家邀请他参加,他就连忙说“不要,不要,我不会”。上学之后,这个孩子患上了“拒绝上学症”,他就算到了学校,也总是三缄其口。家长怀疑他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于是找心理医生治疗。但这位不喜欢说话的孩子,有一天却说出了让医生大为吃惊的话:“其实我什么都会做,也不笨,但是一到学校里,我稍稍做错点事,大家都会取笑我,我就干脆什么都不做,也不说话了。”像这种害怕失败而畏缩不前的孩子,若不从心理上予以纠正,从行为上予以鼓励和引导,很难顺利成长。

犯错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失败是令人很不愉快的,有时有大伤元气的感觉。但它对你的成长非常重要,要进步就必须学会从失败中前进。如果你惧怕失败,你将永远失败下去。

要记住,在你没有经历足够的失败和挫折之前,你不可能成为冠军。要聪明地对待失败,用暂时性的、特定的语言来解释自己的失败。不要把你过去的失败带到现实比赛当中。从失败中学习,然后忘掉它们,把每一局每一场比赛都看作新的开始。懂得失败给你提供了重要的反馈,没有这些反馈,你就达不到成功的目标。不要害怕失败,掩盖失败是不可取的,失败是你成功的必由之路。 Age7kZdGc93DnIXWVDfVQrSx2F7d/zije53dAcnwkTsYZRzZYdufOKSstsGSBWy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