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没有机会不是贫穷的借口
有人说:“机会是上帝的别名”。那么,机会究竟是什么呢?其实机会是一种有利的环境因素,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无穷的作用,借此更有效地创造利益。
人不仅要发现机会,更需千方百计,伸长触角,把握住机会。成为富豪的人,绝不是一个逍遥自在、没有任何压力的看客,而是一个积极投入的参与者。善于发现机会,并张开双臂迎接机会的人,最有希望与财富为伍。
穷人之所以贫穷,不是因为所有的财富已被瓜分完毕,这个世界上没有了任何致富的机会。
不错,现在要想进入某些行业确实已经很困难,你可能被拒之门外。但是,东方不亮西方亮,总会有另外的行业带给你机会。比如,你可能很难进入已经高度垄断的铁路运输业,但是,航空事业却处于起步阶段,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企业,其中都蕴藏着大量的成功机会。未来,它会发展成一个规模巨大的行业,并且包括众多的分支业务,可以提供成千上万甚至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什么你不把注意力投向这个新兴的充满希望的行业呢?
没有人会因财富供应短缺而受穷,人类的创造力足以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过上富足的生活。只要你能够发现机会并把握住它,就能自如掌握财富的供应。
事实表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一个人的成功与发展同机遇有密切关系。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说的是事业成功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主观努力,二是客观机遇。因此,一个富豪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就是“是否善于发现和把握机遇”。威尔逊就是其中的一个。
当初威尔逊身上没钱,却喜欢看电影。因此常常去孟菲斯剧院干一些杂活,这样可以免费看故事片。在看电影时,他发觉该剧院不出售供观众边看电影边消遣的食品,便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可用来为自己开辟一个市场。于是,他说服剧院的经理和老板,让他在剧院门前放一台爆玉米花机。他开始出售爆玉米花,每周能够净赚四五十美元。威尔逊抓住了第一个机遇,获取了第一桶金。尽管赚到的钱不算太多,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1951年夏天,威尔逊在进行了一次令人沮丧的全家度假后,却发现了一个最大的市场机会:我为什么不开个汽车旅馆呢?他想:在我开设的新型汽车旅馆里,要给旅客提供理想的住宿条件,旅客能够获得许多享受和乐趣;新型汽车旅馆里对孩子绝对不收另外的费用,还要为孩子提供游玩的地方;还可以把汽车旅馆办成连锁公司,到处都有自己的汽车旅馆……开设这种新型汽车旅馆肯定大受欢迎,这不是一条生财之道吗?于是,威尔逊抓住了最大的机遇,创办了世界上最大的连锁旅馆——假日酒店公司。
威尔逊说得好:“机遇是经常有的。对于机遇,只要你学会经常用耳去听,用眼去看,用手去摸,用脑去想,你就会感觉到它会来敲你的门。”
第17章 财富属于发现机会的人
有一句格言说得好:“幸运之神会光顾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但如果她发现这个人并没有准备好要迎接她时,她就会从大门里走进来,然后从窗子里飞出去。”
美国运输业巨头、著名企业家科尼里斯·范德比尔特在汽船行业看到了自己的机会所在。他认定自己要在汽船航海方面发展事业。他的这一决定让家人和朋友都十分震惊。他竟然放弃了原本已经蒸蒸日上的事业,到当时最早的一艘汽船上去当船长,而年薪仅为一千美元。利文斯敦和富尔顿当时已经取得了用汽船在纽约水面上航行的专有权,但范德比尔特认为,这项法令不符合美国宪法的精神。他一再要求取消这个法令,并最终获得了成功。不久以后,他拥有了一艘自己的汽船。
在当时,政府要为往来欧洲的邮件付出大笔的补贴,然而,范德比尔特却提出他愿意免费送邮件,并承诺更好的服务。他的这一要求很快就被接受了。靠着这种方式,他很快就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客运与货运体系。后来,他预见到,在美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铁路运输将会大有可为。于是,他积极地投身到铁路事业中去,为后来建立四通八达的范德比尔特铁路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位记者曾同老演员查尔斯·科伯恩进行过一次交谈。记者最后提了一个很普通的问题:一个人如果要想在生活中成大事,需要的是什么?大脑?精力?还是教育?查尔斯·科伯恩摇摇头:“这些东西都可以帮助你成大事,但是我觉得有一样东西更为重要,那就是:看准机会。”
这位老演员是正确的。如果你能学会在机会来临时识别它,在机会溜走之前就采取行动抓住它,你就可以成大事。
1921年的一天,享誉世界的经营奇才奥利莱在波兰街头闲逛,忽然想要写点东西,于是他信步走进一家文具商店准备买一支钢笔。但是一问价格,却令他大吃一惊:在英国同样一支钢笔只要3美分,在这里却卖到了26美分。奥利莱感到奇怪,一了解,这里卖的钢笔之所以这么昂贵,是因为这些钢笔都是由德国进口的,而且数量有限。从不轻易放过一个赚钱机会的奥利莱为自己的意外发现而惊喜。很快,他就对波兰的市场进行了一番详细、周密的调查,结果更是令他兴奋不已。导致钢笔价格昂贵的主要原因是数量少。在当时,全波兰只有一家钢笔生产厂,由于战争的影响,生产能力非常有限。奥利莱当即决定,在波兰投资办钢笔厂。他直接找到当时的人民委员拉可辛,诚恳地对他说:“您的政府已经制定了政策要求每个公民都得学会读书和写字,没有钢笔怎么行?我想获得生产钢笔的执照。”他说得如此合情合理,奥利莱的要求自然很快就得到了批复。
奥利莱立即开始筹划,他马上来到德国历史最悠久的钢笔名城,那里集中了许多著名的钢笔生产厂家,它们掌握着制作钢笔的技术。奥利莱花重金买通了一家工厂的一位技术骨干,还许诺在新厂里的实际工作均由这位技术骨干主持。这位技术骨干又以到瑞典度假为名,召集了一批技术工人,悄悄来到波兰。
紧接着,奥利莱又火速赶往卢森堡,先把购买的设备拆散,再安装在其他机器上混出海关,然后陆续运到波兰。当他从欧洲回来时,生产钢笔所需的原材料也运到了生产车间。同时,设在华沙的厂房已经建成,设备也已调试安装,技术人员也已到位,很快工厂就投入了运营。
事情是如此出奇的顺利,连奥利莱本人都不敢相信。早在他办厂之初,波兰专家就预测,他最起码要用十一个月的时间来建厂,次年才有可能正式投产,而且年产量最多不会超过100万支。但事实证明,这种预测对于奥利莱而言是毫无道理的。因为他的工厂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而且在投产后的八个月数量就达到了一亿支。创造的利润在当年就达到了100万美元。到1926年,这个工厂生产的钢笔不仅满足了波兰的市场,而且先后出口到英国、中国、土耳其等十余个国家。
依靠敏锐的思维和高效率的行动,奥利莱在波兰的土地上,就靠生产这小小的钢笔,赚取了数千万美元,从而又一次在他享誉世界的经商奇迹史上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奥利莱为此深有体会地说:“幸运的时机好比市场的交易,只要你稍有延误,它就将掉价了。”
如果是你,在发现波兰街头的钢笔昂贵后,会怎么做呢?绝大多数人要么是放弃购买钢笔,要么是忍痛买下钢笔,顶多发几句牢骚。有谁会像奥利莱一样,从中发现赚钱的机会呢?而这恰恰是大多数人不能像奥利莱那样成为富豪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发现机遇的眼光。
皮艾尔·S·杜邦的小儿子艾尔·杜邦小的时候就对火药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然而使他下定决定投身于火药制造业的却是一件极其偶然的事。
一天,艾尔与一位陆军上校——著名的西点军校的创立者路易·特萨德一起去山中狩猎。山中的猎物很多,然而两人的收获却很少,这倒不是因为他们的枪法不准,而是因为枪里的火药实在是太差劲了。不但如此,艾尔还差点受伤,因为他在射击时,有好几次都发生了爆炸。
“这叫什么火药,比英国生产的贵好几倍,可却是这种蹩脚货。”
突然,一个念头在艾尔的脑海中闪过:能不能制造出和英国货一样好的火药呢?他请求特萨德带他去参观一下美国的火药厂,并且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回家的路上,他已经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他打定主意:要自己生产火药。
这次小意外触动了艾尔的灵感。他意识到,战争的扩大将会使火药的生产和使用前景无限。此后,艾尔为此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并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当机遇来临时,它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并且来自不同的方向,那也是机遇的诡计之一。它习惯从后门暗中溜进来,而且经常伪装成“不幸”,或是“一时的失败”。这也是大多数人无法辨识和掌握“机遇”的原因。
1930年,美国和欧洲出现有声电影。邵逸夫看准了默片已没前途,有声电影是今后发展趋势。他横下一条心,一定要拍出有声电影。邵逸夫循着有声片的发源地去了美国。他在美国购进了大批器材设备,又经过昏天黑地的一个月才回到新加坡。回到新加坡后,他立即着手寻找合作者,合作拍有声电影。
1932年,邵氏兄弟在香港摄制成了第一部有声片《白金龙》,开创了中国电影从无声进入有声的新时代。到1937年,兄弟俩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在新加坡、马来西来、爪哇、越南等南亚各地已拥有电影院110多家,游乐场九家。游乐场设有舞台、剧场,每晚可容纳观众数万人,几乎雄霸了东南亚影业市场。
1959年,邵逸夫将新加坡的业务交给了邵仁枚,来到香港开始创立他自己的电影事业。
邵逸夫自赴港坐镇后,在他的魄力感召下,网罗了许多一流导演、一流明星,更拍出了许多一流叫座的电影。香港老一辈的影人每谈及邵老板对他们的栽培,都感激不尽。一位香港影视界人士曾感慨地说:“没有大制片家,哪来的大导演、大明星?”邵逸夫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他从一开始步入电影界时就十分明确地认为,电影院是电影制片事业的堡垒。搞电影必须产销结合,把生产发行联系起来,方有出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邵逸夫和其三哥邵仁枚共同展开了一个庞大扩张计划,实行“每月一院”的办法,到处选择适当地点,大开影院,在香港和东南亚,邵氏影院星罗棋布,形成一张巨大的发行网络。进入80年代,邵氏公司已有300多家自办或代理的电影院发行网络,每年拍摄的40多部国产片可及时发往世界各地。这不仅娱乐了各国观众,对传播中华文化亦有莫大之功。
正当邵氏影业经历全盛之时,电影受到来自电视的威胁和挑战。在一些国家如日本、美国,电影已经成为“夕阳企业”,逐渐衰落,失去了昔日鼎盛时期的灿烂光辉。电影的市场在日益缩小,竞争日益激烈。毕生从事娱乐业的邵逸夫敏感地意识到,必须把业务向多元化发展,向电影的姊妹艺术——电视进军。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香港政府以公开招标方式竞投无线电视广播经营权时,邵逸夫就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投资者合作,闯进了电视广播领域,成为“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无线电视台)的董事。70年代末期,电影业开始走下坡,精明的邵逸夫收缩制片业务,结束了一部分电影院的营业,把更多的金钱与时间投资在无线电视上。当时曾有人批评他选择错误,然而邵逸夫却笑骂由人,我行我素。1980年,邵逸夫出任“无线”董事局主席,他将“邵氏影城”的明星和香港演艺的精英都网罗到门下,使“无线”制作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电视剧纷纷出笼,收视率急剧上升,压倒其在香港的竞争对手“亚视”,雄视港岛。时至今日,“无线”每年为他带来了巨大的盈利。人们不得不佩服他的眼光。若干年后,香港《亚洲周刊》一语道破天机:“从事后的发展来看,邵逸夫当前移情电视,看来是一项明智之举,因为电影业在六、七十年代的全盛期后,受到电视广播的严重冲击。”
到20世纪80年代,香港电影制片公司从邵逸夫手中夺得大批明星和导演,邵氏面临严重危机,但电视业务的发展,替邵氏摆脱了这一危机。同时邵逸夫又看准了录像业务,在马来西亚地区,80%的录像市场被其垄断,邵逸夫的代理人曾钦佩地说:“现在是录像带的天下,邵逸夫把投资重点放在这里,是正确的选择。”
第18章 抓住机会就是抓住财富
机会的到来往往会使你事半功倍,抓住一次机会你就会富一次,并有可能就此走上致富之路。
我们承认,机遇可以说是通向富之路的一条捷径。但是能够把握住机遇的人却微乎其微,大多数人不善把握机遇是不能致富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大多数人不能够为自己创造致富的机遇。
获取金钱的最佳方式就是经商。从商是人们的生存选择之一,是许多人非常乐意从事的、最能够赢利的事业。
然而,如何才能够白手打天下?什么是做生意赚大钱的诀窍?这是任何人也得不出标准答案的问题。因此,不管谁谈经营,谈管理、谈理财,谈如何白手赚钱,都很难以点概全。
这并不是说专家的理论不可靠,也不是说前辈的经验不实在,而是做生意赚钱牵涉的问题太复杂了,不仅360行,行行有窍门,即使同样的行业,也会因时势不同,经营者的个性及想法不同,而在经营的做法上,产生显著的差异。有时候,别人成功的道路,也许你走上去反而会失败。而别人的失败,也许却会是你成功的起点。
总之,再好的赚钱理论,再好的致富方法都不可能适合所有的人使用。所以,一个卓越而不甘心于过清贫日子的人,在白手创业的初期最重要的是要反应敏锐,并善于随机应变。在这一点上,著名的富翁牛仔服大王利维·施特劳斯白手发迹的经历可谓是雄辩的证明。
1847年,17岁利维·施特劳斯从德国来到美国,投靠在纽约开布店的哥哥。
1850年,美国西部出现了淘金热,19岁的利维也加入了这股被发财的热浪所驱使的人流之中。然而,当他只身来到旧金山,看到了熙熙攘攘、成千上万的淘金者之后,改变了淘金的初衷,决定另辟发财门径,他先是开设了一家销售日用百货的小商店并制作野营用的帐蓬、马车蓬用的帆布。
利维认为:“淘金固然能发大财,但为那么多人提供生活用品也是一桩能赚到钱的好生意。”换句话说也就是:他们淘金赚钱,而我赚他们的钱。
一天,利维正扛着一捆帆布往回走,一位淘金工人拦住了他说:“朋友,你能不能用这种帆布做一条裤子卖给我?我们淘金工人整天和泥水打交道,普通的裤子经不住穿,只有帆布做的裤子才结实耐磨。”利维听后,灵机一动,一条生财之道马上闪现在他的头脑中。“OK!”于是他立即将那位淘金工人带入一家裁缝店,按他的要求用粗帆布做了两条裤子,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牛仔裤。
由于牛仔裤结实耐磨,很快就成为淘金工人的热门货,最后风靡全球,每一行业的人都喜欢穿它。
由此可见,机遇的到来往往会使你事半功倍,能够抓住一个好的创富机会你就可能成为富翁。
第19章 机会就在你的身边
机遇与财富是休戚相关的。机遇好比是一个美丽而性情古怪的“天使”,她偶尔降临在你身边。如果你稍有不慎,她又将悄然而去。不管你怎样扼腕叹息,她却从此杳无音讯,不再复返了。
的确,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机遇无处不在,关键是看你是否善于把握住它。有的人因为恰当地抓住了时机一跃而上,踏上了成功的天桥;有的人却因为一叶障目,错失了在眼前晃动的机缘,一生碌碌无为。
有很多人抱怨现代社会机遇太少了。“年轻人的机遇不复存在了!”一位学法律的学生对丹尼尔·韦伯斯特抱怨说。“你说错了,”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法学家答道,“最顶层总有空缺。”
在这个世界上,成千上万的人最终因抓住机遇而发财致富,卖报纸的少年被选入国会,出身卑微的人士获得高位。对于善于利用机遇的人,世界上到处都是门路。
许多人认为自己贫穷,实际上他们有许多机遇,只是如何抓住这些机遇,需要他们有敏锐的目光,有超越他人的能力。据统计,在美国东部的大城市中,至少有94%的人第一次挣大钱是在家中,或在离家不远处,而且是为了满足日常、普通的需求。对于那些看不到身边机遇,一心以为只有远走他乡才能发迹的人,这不啻是当头一棒。不要只是一心等待千载难逢的机遇,而应抓住平凡的机遇使之不平凡。
只要你善于观察,你的周围到处都存在着机遇;只要你善于倾听,你总会听到那些渴求帮助的人越来越弱的呼声;只要你有一颗仁爱之心,你就不会仅仅为了私人利益而工作;只要你肯伸出自己的双手,永远都会有高尚的事业等待你去开创。
当你到处寻寻觅觅仍找不到机遇时,不妨回过头来,从自己的性格和经历着手,发掘潜伏在自己身边的机遇,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认识自己是创造机遇的第一步,它可以令人更易摸清事业的方向,方向正确,努力才不会白费。相反,若不认识自己,好比被人蒙上眼睛,在漆黑中不能辨别方向,到处瞎摸一通,处处碰壁。此外,一个人如果了解自己,就更容易发挥自己的长处,把缺点掩藏起来,或把缺点变成优点,你会发现你的机遇要比不认识自己的人更多。
你的经验也是机遇的一个来源。想想你有过什么愉快或不愉快的经验,并思考愉快的经验能否再次享受?怎样令其他人也享受到这种快感?至于不愉快的经验,怎样才能令自己不致重蹈覆辙?怎样帮助别人经历类似痛苦乃可达到目标?你让别人分享你的经验,等于做了别人的顾问,而顾问的酬劳是机遇的出现,只要你善于把握,不难从中发现事业的方向,找到你想做和能做的。
道理很简单,你要追求财富,避开贫穷,别人也是如此希望的。因此,你的财富,可能也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财富;你的贫穷,可能也是许多人想甩掉的贫穷;你的需求,可能也是许多人的需求。
多看、多听、多想,到处都是机遇。不必走多远,就在你身边,已藏着许多机遇,等待你去发掘。
一个面包店临街的玻璃窗非常不干净。每天有无数的人从这一窗前经过,都没有对这肮脏在意,但是,它却使一个上进的小孩得到了好运。
这个小孩叫博克,后来他成了《妇女家庭杂志》的总编辑。他当时正在寻找工作。当他在街上漫无目的地溜达时,他真希望能有什么奇迹发生。他无意中停在了这家面包店的窗前,隔着肮脏的玻璃,看里面陈列的食品。这时正好店里的老板走出来观看自己摆放的食品。
“这些东西摆得还可以吧?”老板问道。
“如果能把窗子擦得更干净些,就更好了。”
“真的吗?你愿意替我把窗子擦干净吗?”面包店的老板说。
结果他把玻璃擦得很干净,面包店的老板答应每星期付给他五分钱,要他每礼拜二、礼拜五放学后来为他擦玻璃窗。
有一天,这个机会又给他带来了另外一个机会。那天,他看到面包店的老板忙得不可开交,就主动地替老板招待了一位顾客。结果他也做得很好,于是老板决定让他每天下午来做半天的店员。
当有机会来临时,你应当尽可能地抓住它,这对你是有益处的。如果你能一碰到机缘就好好地加以利用,你对事物的敏感度就会越来越强,你绝不会让它们从你面前溜走。福尔德便做过一件这样的事。他是班伯格所创办的纽亚克百货公司的股东之一。他的格言是:“如果你知道这是件好事,就应当去做。”
以下所要说起的这个例子,便有力地证明了这句格言的功效。有一次福尔德失业了,他便想到班伯格那里去试份工作。一天,班伯格来到他家里,准备请他帮忙布置一下一次大的降价促销活动。刚好福尔德那天不在家。于是,班伯格就给他留了一张字条,让他的女仆转交给他,条子上写着:“请到商场街147号纽亚克来找我。”
福尔德后来回忆说:“由于这位女仆的大意,她没有将留言及时交给我。班伯格是星期五来找我的,我到星期天才在客厅的桌上看见这张条子。我不知道班伯格要我去做什么。从礼拜五到礼拜天已经过去了很长的时间了,恐怕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我当时这样想。但是,星期天一大早我还是赶了第一趟班车到纽亚克去了,正碰上班伯格穿着衬衫在标货物的价目,我总算还是赶上了。”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不会很快就追到你的机会。然而捉住时的那一刹那常常表示它是失败与成功的临界点。”福尔德抓住了这次机会,这是他后来成为班伯格公司副总经理的成功的第一步。
第20章 不要放弃任何一个机会
“不放弃任何一个哪怕只有万分之一可能的机会。”这是美国百货业巨子约翰·甘布士的口头禅。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经济萧条,不少工厂和商店纷纷倒闭,被迫贱价抛售自己堆积如山的存货,价钱低到一美金可以买到100双袜子了。
那时,约翰·甘布士还是但维尔一家织造厂的小技师。他马上把自己积蓄的钱用于收购低价货物,人们见到他这般傻劲儿,都公然嘲笑他是个蠢材!
约翰·甘布士对别人的嘲笑漠然置之,依旧收购各工厂抛售的货物,并租了一个很大的货仓来贮货。他妻子劝说他,不要把这些别人廉价抛售的东西购入,因为他们历年积蓄下来的钱数量有限,而且是准备用作子女教养费的。如果此举血本无归,那么后果便不堪设想。
对于妻子忧心忡忡的劝告,甘布士点头过后安慰她道:“三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靠这些廉价货物发大财了。”
十多天后,那些工厂贱价抛售也找不到买主了,便把所有存货用车运走烧掉,以此稳定市场上的物价。
甘布士的妻子看到别人已经在焚烧货物,不由得焦急万分,抱怨起甘布士。对于妻子的抱怨,甘布士一言不发。
终于,美国政府采取了紧急行动,稳定了但维尔地方的物价,并且大力支持那里的厂商复业。
这时,但维尔地方因焚烧的货物过多,存货欠缺,物价一天天飞涨。约翰·甘布士马上把自己库存的大量货物抛售出去,一来赚了一大笔钱;二来使市场物价得以稳定,不致暴涨不断。
在他决定抛售货物时,他妻子又劝告他暂时不忙把货物出售,因为物价还在一天天飞涨。他平静地说:“是抛售的时候了,再拖延一段时间,就会后悔莫及。”果然,甘布士的存货刚刚售完,物价便跌了下来。他的妻子对他的远见钦佩不已。
后来,甘布士用这笔赚来的钱,开设了五家百货商店,业务十分发达。
如今,甘布士已是全美举足轻重的商业巨子了。他在一封给青年人的公开信中诚恳地说道:
“亲爱的朋友,我认为你们应该重视那万分之一的机会,因为它将给你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有人说,这种做法是傻子行径,比买奖券的希望还渺茫。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开奖券是由别人主持,丝毫不由你主观努力;但这种万分之一的机会,却完全是靠你自己的主观努力去完成。”
第21章 从正面拥抱机会
机会、机遇、时机与我们的事业和幸福紧密相关。抓住了机会,我们就可能乘风而起,越上成功的峰巅。如果错失了机会,我们就可能让唾手可得的成功擦肩而过,因而懊悔不已。英国的托·富勒说过:“抓住机遇,就能成功。”世界著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谈到他的创业史时,也只说了一句话:“压倒一切的是时机。”
但机会和时机又是这样难以觉察和捕捉。它不会自己跑来敲你的门,也不会大喊大叫让你惊醒。它像不经意间掠过你面前的一阵风,又像一条水中的游鱼,似乎抓住了却又从你手中溜走。
在一个画室里,一个青年站在众神的雕塑面前。他指着一尊塑像好奇地问道:“这个叫什么名字?”
那尊塑像的脸被它的头发遮住了,在它的脚上还生有一对翅膀。雕塑家回答道:“机会之神。”
“那为什么它的脸藏起来了呢?”年轻人又问道。
“因为在它走近人们时,人们却很少能够看见它。”
“那它为什么脚上还生着翅膀呢?”青年又追问道。
“因为它会很快就飞走,一旦飞走了,人们就再也不会看见它了。”
“机会女神的前额上长着头发。”一位拉丁作家曾经这么说过,“但她的脑后没有头发。如果你能够抓住她前额上的头发,你就能够抓住她。然而,如果被她挣脱逃走的话,即使万神之王宙斯也无法将她捉住。”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奥斯卡发明了一种勘探石油的新式仪器,并用它来为一个公司在西部沙漠地区勘察石油。几个月后,他所在的公司破产了。奥斯卡被迫踏上归途,来到美国中南部的俄克拉荷马州的首府俄克拉荷马市的火车站。他失业了,一种消极的心态笼罩在他心头。由于他必须在火车站等待几小时,为了排解心头的烦闷,他本能地在火车站上架起他的新式探矿器用以消磨时间。仪器上的指针清楚地表明该火车站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但被失望折磨着的奥斯卡不相信这一切,他一怒之下踢毁了那些仪器。“这里不可能有那么多石油!不可能!绝不可能!”他十分厌恶地喊着。
然而,不久,人们就发现俄克拉荷马城地下埋有石油,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座城市就浮在石油之上。可是,这个发现者却不是奥斯卡。
奥斯卡痛失良机的例子从反面告诉人们:很多人不重视培养自己发现眼前机会的习惯,总以为机会远在他方。因此,常常会舍近求远,到别处去寻找自己身边已有的东西。而其实,机会就在他身边,只不过他没有发现或者重视罢了。
世界饭店业大亨希尔顿出身寒微,开始经营只有五个房间的小旅馆,生意并不景气,于是他转而开了一家小银行。但本小利微维持生存十分困难。就在此时,他得知得克萨斯州发现了石油,有人开采石油,一夜之间就成了百万富翁,这使他怦然心动。于是他筹集了37万美元到得克萨斯州去冒险。当他来到得克萨斯州,才知道他的这点钱真是太微不足道了。失望之余,他来到一家旅馆。谁知旅馆生意竟出奇的好,很多人找不到房间,宁愿花钱睡在旅馆的桌子上,这可是他以前开旅馆从未有过的现象。于是,他决定在这里重操旧业,从一位被石油冲昏了头脑、一心想发石油财的老板那儿买下了“莫希来”旅馆。由于他经营得法,这个旅馆成了他辉煌事业的基石,以后发展成了世界著名的饭店业大帝国,为他带来了数不清的财富。
这些成功的创富案例说明,机会是处处存在的,但能否让机会变成我们成功的阶梯,则不取决于所谓的“命”,而就在于我们自己本身。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可以说,人一生的命运就是由一连串的机会连接而成的。你的一生是否精彩,关键在于你能否抓住机会,或者说机遇、机缘、时机。
那么,怎样从正面抓住机会?除了很重要的知识和才干的准备、健康的身体准备,以及一定财力的准备之外,你还要具备这样一些心理性格上的素质:敏锐、勇气、主动性。
敏锐
这是一种对机会的高度敏感,能够从容易被人忽略的小地方嗅出机遇的所在,从而牢牢抓住它。
勇气
一位叫撤缪尔·约翰逊的英国人说:“才智和勇气必定满意地与机会共享荣誉。”每当面临一个新的机会,在斟酌得失之间,恐惧便会在你心中出现。这时,你需要的就是勇气。胆怯退缩,再好的机会也只有白白丧失。
主动性
机会是现成的吗?就像河塘里的鱼只等着你去捕捞?不,很多时候,你是看不到机会的。这时需要的是你的主动性,你要自己动手,创造机会,哪怕这种可能性只有万分之一。
除了上述的几点外,要抓住机会,还要特别注意品格的修养,要有不慕虚荣、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和生活态度。你不刻意去寻找机会,但机遇将在你务实的工作中自然地被创造出来。这一点往往被许多人忽视。
一位西方人士说:“每一天都会有一个机会,每一天都会有一个对某个人有用的机会,每一天都会有一个前所未有的也绝对不会再来的机会。”
我们今天正处在一个充满了机会的时代,就看我们能不能抓住机会,从而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我们要努力做好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准备,特别是精神方面的准备。要细心地发现机遇,不要轻视那些看来是不起眼的普通的机会,要努力将它变成成功。
“在我们的生命中,总有一些时刻能抵得上许多年的时间。”卡耐基曾经这样说过,“我们对此毫无办法。无论是就重要性而言还是就价值而言,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与时空相比。一个小小的失误,可能就发生在五分钟内,然而,这就涵盖了一个人的一生。可是,谁又能够预料到,这个时候就是我们生死攸关的时刻呢?”
“我们所说的转折点,”卡耐基这样说,“其实就是以前点点滴滴的积累突然间爆发出来的时刻而已。对于那些善于利用这些时刻的人来说,这些偶然间出现的情况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问题就在于,我们总是在一刻不停地寻找那些所谓的“重要”机会,希望靠一个“机会”来达到致富或成名的目的。我们不想有什么锻炼或做什么学徒工,我们只想成为大师级的人物;我们不想学习,只想获得知识;我们不想实干,只想有巨大的收获。
年轻的女士们和先生们为什么会整日无所事事地在悠游闲逛呢?是这块土地在你们出生之前就已经没有了任何工作机会了吗?是这个星球已经不再进步,停滞不前了吗?是所有的位子都已经被占满了,还是所有的职位都已经有人了?是所有的机会都已经消失了,还是你所有的资源都已经挖掘出来、都已经枯竭了?是人类已经掌握了大自然的所有奥秘了,还是你找不到什么方法来利用正在流逝的时光完善自己、造福他人?是由于当今社会竞争太激烈、太残酷,从而让你心灰意冷,只想躲在一个盒子里,得过且过地度过平凡而又卑微的一生?
上帝赋予我们的才能都是均等的。我们每个人的体内都包含了诚实的品质、热切的愿望和坚忍的品格。这些都让我们有成就自己的可能。我们的前方还有无数伟人的足迹在引导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而且,每一个新的时刻都给我们带来许多未知的机会。
第22章 捕捉商机,方能大显身手
根据市场的变化,适时地捕捉商机,就能取得事业的成功。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经商之道。
美国房地产巨富特朗普,出生于一个建筑承包商的家庭。特朗普十三岁时,被父亲送到军事学校去上学。军校毕业后,他又到福德姆大学上学。大学上了两年,他认为如果立志经商,霍顿金融学校是个不可不去的地方,于是他转而攻读商业。从那时起,他就向往曼哈顿,因为曼哈顿是纽约的首富之区,许多跨国大公司和大银行都在该区的华尔街上。
1973年,特朗普在报纸上破产广告一栏中,偶然看到一则启事,说一个叫维克多的人负责出售废弃广场的资产。他于是打电话给维克多,说他想买60号街的广场。
广场的事最终虽未落实,但维克多向他提供了另一个信息:名叫康莫多尔的大饭店由于管理不善,已经破败不堪,多年亏损。特朗普经过观察发现康莫多尔大饭店所处位置,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上下班从这里的地铁站上上下下,绝对是一流的好位置。
特朗普把买饭店的事告诉他父亲。父亲听说儿子要在城中买下那家破饭店,吃惊不小,因为许多精明的房地产商都认为那是笔赔本的买卖。特朗普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不过他耍了一些高明的手段。他一方面让卖主相信他一定会买,却又迟迟不付订金。他尽量拖延时间,他要说服一个有经验的饭店经营人一道去寻求贷款。他还要争取市政官员破例给他减免全部税务。
一切妥当后,特朗普终于买下了康莫多尔饭店,投资进行装修,并重新命名为海特大饭店。新装修后的饭店富丽堂皇,它的楼面是用华丽的褐色大理石铺的,柱子和栏杆是用漂亮的黄铜做的,楼顶建了一个玻璃宫餐厅。它的门廊很有特色,成了人人想参观的地方。海特大饭店于1980年9月开张,顾客盈门,大获其利,总利润一年超过3000万美元。特朗普拥有饭店50%的股权。
特朗普没有就此满足,他的目光又落在曼哈顿繁华路段的一座11层大楼上。从1971年他搬进曼哈顿,并在那儿逛大街起,他就看中了它。那是房地产中一流的位置。如果在这个位置上建一座摩天大楼,它将成为纽约城独一无二的最大不动产。特朗普通过几个回合的艰苦谈判,最终以2500万美元买下了11层大楼和下面的地皮。
特朗普决定把旧楼拆除,建一座高68层的大厦,命名为特朗普大厦。他费尽周折,得到了市规划委员会的批准。1980年,曼哈顿银行同意为特朗普建造大厦提供贷款。特朗普把整个工程承包给了HRH施工公司,并委派33岁的高级女助手巴巴拉负责监督施工。巴巴拉在翻修康莫多尔饭店时,曾显示出她的杰出的才能。
开始旧大楼的爆破工程时,《纽约时报》刊登了炸毁门口雕塑的大幅照片,并发表了许多文章,说特朗普只顾赚钱,不惜毁坏艺术品和文物。尽管艺术和文物管理部门并没有出面干涉,事后特朗普也后悔不该毁了那些雕塑。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场轩然大波却给特朗普出售大楼帮了大忙。
特朗普大厦矗立起来了,建造得既富丽堂皇又非常新颖独特。光是门廊中沿东墙下来的瀑布,就有80英尺高,造价200万美元。从第30层到68层是公寓房间,站在屋里就可以看到北面的中央公园,东面的九特河,南面的自由女神像,西面的哈得逊河。大楼独具特色的锯齿形设计,使所有单元住宅的主要房间至少可以看到两面的景色。
毋庸讳言,特朗普大厦是有钱人住的地方。每套单元售价从100万美元到500万美元不等。特朗普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吸引了许多电影明星和著名人士争相购房。房子还没竣工就卖出了一大半,滚滚钞票进了特朗普的腰包。特朗普大厦共有住宅单元263套,他自己留下10多套不卖,自家住进了最顶层。他们夫妇花了近两年时间改建,特朗普自豪地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套公寓间可以与之比拟。
但他并没有就此停步。他又投资度假村、游乐场,成立海湾柑西部娱乐集团等。他的妻子伊瓦娜干得也非常出色。她亲自掌管的特朗普城堡,是大西洋城12家游乐场中收入最多的一家,也是城中最盈利的一家饭店,仅三个月就收入7680万美元。特朗普还生产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凯迪拉克轿车。这个特朗普闯荡曼哈顿,在短短的十几年里,从一个毛头小伙子成了一个声名远扬的大富豪。
特朗普适时地捕捉商机,为他崛起于地产业提供了保证。
第23章 “软件王”的ASP创举
机遇就是一种挑战,在商场上,机遇更是一种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善于抓住商机的人能不断走向新的征途。无论《福布斯》的富豪及其成功故事属于哪一种,你定会发现故事的主人公都是懂得把握机遇的人。
用友软件总裁王文京就是一位很善于捕捉商业机遇的高手。1999年9月至10月,用友准备在财务软件的低端市场与金蝶公司打一场争夺战,这也是一场硬仗。
用友的传统优势在于中高端,此番进军低端,销售量要上规模,用友绝对没有问题,更没有心理障碍,但是投入之后不知道怎么赚钱的事,像王文京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接受的。因为搞不清com怎样才能赢利,所以王文京迟迟不敢插手com。王文京的伟库赢利模式非常明确,就是收取月租费,伟库即将对外出租的服务有四个方面:财务;进销存;CRM;人力资源管理。
从硬件到软件,从软件再到服务,最后抓到ASP,王文京感觉自己抓住了IT发展的脉搏。“ASP卖的是服务,ASP的服务同硬件时代的服务有着本质的区别,原来的服务从属于硬件和软件。ASP的服务就是服务本身。”
迅速抓住ASP这一机遇,让王文京在财务软件的低端市场找到了对付金蝶的利器。1994年、1995年,徐少春靠着Windows版财务软件取得了挑战王文京的资格,在Internet上,王文京早就发誓不再给金蝶机会。1997年,用友先于金蝶发布Windows95版财务软件,鼓吹财务软件进入32位时代。但是,这一举动并没能改变用友在Windows版财务软件方面落后的印象,此时的王文京痛感:领先厂商在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及其他方面上不能太过分滞后,不能等技术成熟、流行之后再动手。
在此心理背景下,Windows95版财务软件一做完,用友立刻开始了基于Internet财务软件的研发,全部用Java语言来写。1997年,国内没有公司做同样的事情,即使国际上,在管理软件领域里基于这个技术方向这么早起步的也不多见。而且,用友在这个产品上累计已投了一千多万元人民币。
1998年,王文京拿出了基于Webserver的财务软件,第一个用户是海洋石油。这个软件工程庞大,软件定价800万元,一直到1999年工程还在施工中。那时,就有同行看笑话,认为Java这东西太超前,但是,2001年这个产品已做下了海尔、大众保险、交通银行、上海实业、北京工商局、深大电话、湖南烟草等几十个大单子。
用友软件原来的年销量在两万套左右,进军低端市场就意味着年销售量将达到几十万套的规模。销售规模上去后,服务怎么办?王文京反复思量,但从当时看,除了加大服务投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ASP让王文京心里豁然开朗:“每个家庭都要用水,但没有必要每个家庭都自己挖井,打水吃。只要有一个自来水公司找到水源,经过净化,通过管道,输送到每个家庭就行了。ASP的服务相当于自来水公司,管道是Internet,上面跑的包括财务服务在内的各种服务是水。”
王文京的财务软件进军低端市场,还像传统那样发售套装软件,然后,帮助每个用户建立自己的财务系统,工程量大、耗时长久、浪费人力。而改成ASP方式后,只要在用友这边建一套系统,用户就可以通过浏览器到上面“取水”了。ASP有一个经典的定义,叫做:软件变服务,服务走网络。
ASP真是太好了,王文京越想越振奋,ASP将Internet上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了软件开发上。要做秀(Show),王文京比不上张朝阳,但是,要说开发软件,则是王文京的强项。凭着王文京和ASP的号召力,还是个空壳的伟库就惹得很多用户感兴趣,他们中有的说一开通就上;有的说一年之内会上;也有实在等不及的,干脆先寄来钱等着用。让王文京喜笑颜开的不是区区几百元钱,而是ASP一运营马上就可以赚钱的模式。
由此可见,在机遇与风险的挑战面前,只要有准备的头脑,从不放弃搏击,只要有先见,只要有敏锐的眼光,在机遇到来前做好准备,迅速捕捉成功的机遇,这样一定会成功。
第24章 用自己的能力创造机遇
没有机遇,这是失败者的推诿。许多成功的奋斗者,他们都是用自己的能力去创造机遇。
你可曾想过幸福而美好的人生是如何得来的吗?
要是你只在等待机遇,等待人家的提拔,等待别人的帮助,你一生将永远不会发迹。
亚历山大获得胜利以后,有人问他:“你是不是等到了机遇才去进攻的呢!”他听了大怒道:“机遇是要人自己去创造的。”创造机遇,使亚历山大成就了他的事业。只有能创造机遇的人,才能达到他的期望,完成他的抱负。
经验告诉我们,等待机遇是一种极其笨拙的行为。你不要以为机遇像是一个到你家里来的客人,他在你的家门口敲门,等待你开门把它迎接进来。恰好相反,机遇是不可捉摸的,无影无形,无声无息,它有时潜伏在你努力的工作中,有时徘徊在无人注意的境地里。你假如不用苦干的精神,努力去寻求、去创造,也许你永远不会遇着它。
你应以自主的行动去面对即将在你身边短暂停留的机遇。机遇来到你身边,只有你抓住它,它才可能为你停留,并在你的人生中升值。
事实上,与其把责任都推到“别人”和“运气”上,倒不如说这一切都是由自己错失良机造成的。
即使事情的发展不如预期,那也只有一个原因,如果其他主观的条件不变的话,那就是你没有去创造本属于自己的良机。
惟一能创造良机的,只有你自己。有了这种认识,才能由被动的寻找变成主动的创造,由被动的接收变成主动的拥有。依赖别人及推卸责任是庸俗和无知的表现。什么都不去做,只想依靠别人,根本没有改变的希望。人生的一切变化,都是缘于自己的创造。
机遇从来就不是拱手奉上的,你必须创造机遇。每个人在自己生命的各个阶段,都会有很多机遇。这些机遇可能不是你所喜欢的,但是,你所利用的每个机遇,都会为你带来更大更好的机遇。身体或智能上的缺陷,或许意味着你必须去探索一些别人所不知道的领域,但这也表示,你拥有他人所没有的机遇。
那些以无比热情看待自己工作和事业的人,总能发掘无穷的机遇;相反的,那些抱怨没有人给他们机遇的人,就只能旁观自己的机遇。当你下定决心不再让他人替你决定未来,更拒绝让暂时的挫折击倒时,你就注定会成功,机遇也总会出现在你的左右。
莎士比亚说:“聪明人会抓住每一次机遇,更聪明的人会不断创造新机遇。”怎么创造机遇呢?创造机遇要有目的地、主动地去发掘或制造有利的环境,利用现有的资源,以最有效的方式,增加或创造利益。
20世纪初美国有一家专门经销煤油及煤油炉的公司,创立伊始曾大量刊登广告,极力宣扬煤油炉的诸多好处,但收获甚微,其产品无人问津,货物大量积压,公司濒临绝境。有一天,老板突然灵机一动,招来手下职员,让他们登门向住户无偿赠送煤油炉。
住户们得到无偿赠送的煤油炉,真是大喜过望,岂有拒收之理?不久公司的煤油炉就赠送一空。当时的炉具还没有现代化,人们生火做饭只能用木柴和煤。这时,煤油炉的优越性显现出来了,家庭主妇们一天也离不开它了。很快他们便发现煤油烧完了,这回只能自己到市场上去买。当时煤油价格并不低,但已离不开煤油炉的人们也只得掏腰包了。再后来,煤油炉也渐渐用旧了,于是只好买新的,如此循环往复,这家公司的煤油和煤油炉便畅销不衰了。
没有机遇可以创造机遇,没有市场可以开辟市场,这就是成功者的创富之道。
培根指出:“智者所创造的机遇,要比他所能找到的多。”其实,在主动进取的人面前,机遇完全是可以“创造”的。消极等待机遇,这是一种侥幸的心理。正如樱树那样,虽在静静地等待着春天的到来,而它却无时无刻不在养精蓄锐。人在待机之时,不能放松,而且要时时窥测方位,审时度势,见缝插针,以寻求有利自身发展的机遇。
人不仅要把握机遇,更要创造机遇。走向成功的人,绝不是一个逍遥自在、没有任何压力的观光客,而是一个积极投入、“执迷不悟”的参与者。善于制造机遇,并张开双臂迎来机会的人,最有希望与成功为伍。积极创造机遇,也正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人生态度。
机遇是主动争来的,主动创造出来的,它绝非上苍的恩赐。机遇是珍贵而稀缺的,又是极易消逝的。你对它怠慢、冷落、漫不经心,它也不会向你伸出热情的手臂。主动出击的人,易俘获机遇;守株待兔的人,常与机遇无缘,这是普遍的法则。你若比一般人更显出主动、热情的话,机遇就会向你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