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富豪必备的十大素质
宿春礼

第一卷 敢于梦想

第1章 用欲望驱逐贫困

几乎所有的富豪在成功以前都是个普通人,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富豪,在于他们拥有敢想敢做的精神,坚信自己能够成为富豪。梦想与欲望是通向财富之路的指路明灯。

拿破仑·希尔说过:“人人都成亿万富豪并非虚妄之言。因为,只要在我们的信念指引之下,我们的素质就能超常发挥,我们就可以做出一些一般人做不到的事,追求财富的道路也将变得更宽广。我们将在不知不觉中攀上财富的巅峰。”

贫困,是一种病症,一种社会综合征。卑贱的思想的产生和犯罪作恶,大都是由于贫困。贫困的境遇是不受任何人欢迎的。许多事实又证明:世界上任何事情,只要人们勇敢地去做,就会获得成功,那贫困的环境,就可以打破。

世上贫困的人,能从黑暗和沮丧的环境中回过头来,向着光明和乐观的方向走去,并且决心和贫困奋斗,那么在不长的时间内,便能使贫困消失。

但是,好多人想脱离贫穷,却不肯努力。

浪费和懒惰一样,会使一个人陷于贫困,并且懒惰的人,通常也浪费,浪费的人一定懒惰。

人类有着几种特性是和贫困不相容的,就是自信和勇敢。有许多人,他们虽处贫困,并遭遇多种患难和不幸,但因为他们有着自信、勇敢的秉性,贫困终于被他们克服了。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勇敢和自信,只是偷懒畏缩,那么他就永不能战胜贫困,奋发有为。

如果一个人打定主意,弃绝贫困,除了将服装上、面容上、态度上所显现的外在贫困,一概洗刷干净之外,还要表现出自己的志气,要有坚定的志向,致力于自己的理想,这样,自然会增强要摆脱贫困的欲望,发挥其力量,获得惊人的成就。

考尔比这位美国运输大王,就是靠强烈的金钱欲望治愈贫困的。

“我从楼梯的最低一级尽力往上看,想看看最高的到底有多高。”这是美国五大湖上的运输大王考尔比在刚刚步入社会时所说的一句话。

当时,他一无所有,而他所希望的事业又那样高远,那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呢?最开始,他在纽约闯荡了一段时间,接着又到了克里弗兰,后来,在湖滨南密西根铁路公司找到了一个做书记员的工作。

但是,他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当他再“朝上望”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站的梯子太矮了,一望就望到底了。他觉得,这个工作除了单调的、机械的劳动之外,对自己的才能没有什么大的发展,没有什么更远大的前途。

他觉得矮梯子并不一定就安稳,站在一个矮梯子的顶上,说不定更容易跌倒,不如爬上一个看不见顶的梯子,一心只是往上爬。

于是,他辞了这份工作。很快他就在海·约翰上校的手下谋得了一个位置。海·约翰后来担任过美国国务卿和美国驻英大使。考尔比当时在他身边工作时就已经看得很清楚,与海·约翰在一起,前景会非常诱人。

如果你仅仅自满于梦想,即虚幻的成就,那么,梦想就很可能成为你进步的障碍。确立了梦想之后,关键在于还必须同时有一种想改革现状,使之接近于梦想的冲动和激情。梦想可以作为一种刺激,因为梦想可以把你的现在和将来的差别清楚地摆在你眼前。梦想之于人,就好像是一种挑衅,催促你赶快去改变现有的状况。如果你只是空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一个大人物,或是以为自己已经就是一个大人物了,那么,你便永远不会有什么改变和进步。这样,又怎么会有前进的可能性呢?

人生就好比是爬山一样。你首先必须有一种征服山巅的强烈愿望,否则你就根本不会上山。但是,如果你只是把你的愿望停留在想像中,而不去一步一步地攀登,你还是到不了山顶的。或者你只是悠闲地望着山顶,或是想像着你已经置身于高山之巅,那你也是决计不能达到山顶的。你必须鼓起劲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上爬。

当然,如果你只是望着山顶,糊里糊涂地乱爬一通,也不管前面是岩石还是山崖,那么,你也不会顺利到达顶峰。你的目的地是山顶,山顶有时清楚,有时模糊得完全看不见,但是,不管看得见还是看不见,它总可以给你最后的目标。你要时时注意的是你的脚步——如何越过石头、如何涉过溪流、如何绕过山崖、如何避免从绝壁摔下去。

第2章 欲望:财富的源泉

加拿大艾伯塔省一名十七岁的女高中生最近发出豪言壮语:到二十五岁时她一定要成为百万富豪。

这位已拥有可观财富的理财高手叫莱丝莉·斯考吉,她有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经历。从十岁起,她就把打工所得的收入投资于加拿大储蓄公债,不久又转而投资一家基金和证券市场。

斯考吉不是富家之女,她没有什么本钱,她的“投资观”是:即便是小孩子也要有赚钱的欲望。

卡耐基说:欲望是开拓命运的力量,有了强烈的欲望,就容易成功。因为成功是努力的结果,而努力又大都产生于强烈的欲望。正因为这样,强烈的创富欲望,便成了成功创富最基本的条件。如果你不想再过贫穷的日子,就要有创富的欲望,并让这种欲望时时刻刻鞭策你,激励你,让你向着这一目标坚持不懈地前进。许多成功者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那就是创富的欲望是创造和拥有财富的源泉。

20世纪的一项重大发现,就是认识到思想能够控制行动。你怎样思考,你就会怎样去行动。你要是强烈渴望致富,你就会调动自己的一切能量去追求创富,使自己的一切行动、情感、个性、才能与创富的欲望相吻合。对于一些与创富的欲望相冲突、相矛盾的东西,你会竭尽全力去克服、消除,对于有助于创富的东西,你会竭尽全力地去扶植、扩大。这样,经过长期的努力和调节,你便会成为一个你所渴望的创富者,使创富的欲望变成现实。相反,你要是创富的欲望不强烈,一遇到少许挫折,便会偃旗息鼓,将创富的欲望淡化或压抑下去。

安德鲁·卡内基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年轻时只能干一些锅炉工、记账员、电报业务办事员等最低层的工作。除了机敏和勤奋,卡内基一无所有。但卡内基具有强烈的致富欲望,他在少年时代就立下誓言:赚钱成为大富豪。当时美国处在动荡及战乱年代,他的梦想被人耻笑,说他是可笑的野心家。但他就是在这种强烈的创富欲望的激励下,最终登上了美国“钢铁大王”的宝座。

历史和现实都可以证明,信心与欲望的力量可以将人从卑下的社会底层提升到上层社会,使穷汉变成富翁,使失败者重整雄风,使残疾人享有健康……欲望的力量就在于,使人在强烈的欲望冲动下,把那些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把“自己不行”的卑微感彻底抛开,昂首阔步地走向成功。尤其是在改变经济状况的活动中,欲望越强烈,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离成功的目标也就越近。

五十年前,巴尼斯从新泽西州的奥伦芝的货运列车上爬下来时,他的外表也许像一名无业游民,但是他却具有国王一样的思想。

他通过铁路走向爱迪生办公室的途中,他想像自己站在爱迪生的面前,听见自己要求爱迪生给他一个机会,以实现他一生着了迷似的炽烈欲望——要做这位伟大发明家的商业伙伴。

巴尼斯的欲望并不只是一个希望。它不是一种祈求,它是一种强烈跳跃的欲望,它凌驾于一切之上,它是明确的。

数年之后,巴尼斯再度站在爱迪生的面前,站在与爱迪生初次会面时的同一间办公室里,这一次他的欲望已经转变为事实:他和爱迪生成为合作伙伴了,支配他一生的理想终于实现了。

巴尼斯的成功,是因为他具有强烈的成功欲望并选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以他的全部精力、全部的意志力以及他的一切,去奔向这个目标。

这是一个由明确欲望产生力量的证明:巴尼斯达到了目标,是因为他什么都不要,只要做爱迪生的合作伙伴。他构想出一套计划,借此计划达到了目的。他破釜沉舟地坚持着他的欲望,直到这欲望变成事实为止。

前往奥伦芝时,他没有对自己说:“我要劝说爱迪生随便给我一个工作。”他想的是:“我要见爱迪生,并且告诉他,我来是要做他事业上的伙伴的。”他也没有想:“我要睁大眼睛注视着另一个机会,以防在爱迪生的企业中得不到我所要的工作。”他只告诉自己:“在这个世界中只有一样东西是我决心要得到的,那便是和爱迪生在事业上的合作。我要把我的整个前途投注在我的能力上,去获得我所要的东西。”

他不给自己留下一点点后路。他必须成功,否则便是毁灭。

这就是巴尼斯成功的全部方法。

在任何事业中,每个赢得胜利的人,都必须烧掉他返回的船只,切断所有退路。只有这样做,他才会保持那种炽烈求胜的欲望,而这种欲望是成功的根本要素。

在芝加哥大火的第二天早晨,一大群商人站在斯台特街上,看着他们几乎全部化为了灰烬的店铺,然后集合在一起商量对策,是重建家园呢?还是迁离芝加哥到更有希望的地方重新做起?他们达成的决议是离开芝加哥。只有一人例外。

这位决定留下来的商人叫马歇尔·裴德。他指着他的商店的灰烬说:“各位,就在这个地点,我要建立世界上最大的商店,无论它烧掉多少次。”

这几乎是一个世纪以前的事。这家商店早已重建起来,而且直至今天还矗立在那里。它那巍然的外形,正是马歇尔·裴德炽烈欲望所产生的意志力量所凝成的结构,无疑这极具象征意义。对马歇尔·裴德而言,步他同业的后尘,原是非常容易的事。在生意难做或前途看起来暗淡的时候,他们便打点行装,迁到比较容易发展的地方去。但马歇尔·裴德却没有这么做,他保持着炽烈愿望,并努力去实现它,最终他成功了。

马歇尔·裴德和其他商人的不同之处特别值得注意,因为几乎所有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就在这一点。

每个人到了知道用钱的年龄时,都希望有钱。“祈求”不会带来财富,但是把“祈求”财富的心态变成坚定的意念,然后用计划明确的办法与手段去获得财富,并以永不言败的精神坚持这些计划,这样就会带来事业上的成功。

将欲望转变为财富,有六个明确而切实的步骤:

第一,你心里要确定你真正所企求的财富的数量目标,仅说“我要很多钱”是不够的,数目一定要明确。

第二,为了达到你所企求的目标,你决心付出些什么代价(“不劳而获”的事情是没有的)。

第三,确定一个具体的日期,你决心何时“拥有”你所企求的目标。

第四,拟订一个实现你欲望的明确计划,并且不论你是否已有准备,要立即开始将计划付诸行动。

第五,将你要得到的财富的数量目标、达到目标的期限以及为达到目标所愿付出的代价,以及如何取得这些财富的行动计划等,都简明扼要地写下来,并写一份督促自己的誓词类的声明。

第六,每天把这份声明大声地读两遍,一遍在晚上入睡前,一遍在早晨起床后。在你读这份声明时,你要想像、感觉到自己已经拥有了这笔财富。

你必须遵照这六个步骤中所说明的指示去做,特别重要的是,你要遵守和奉行第六个步骤中的指示。你也许会抱怨说,在你未实际达到这一目标之前,你不可能看见你自己的成就和财富,但这正是“炽烈的欲望”能帮助你的地方。如果你真的十分强烈地希望拥有财富,进而使你的欲望变成了充满你大脑的意念,你将会毫无困难地使你自己相信你会得到它。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使你渴望财富,并且切实下定决心要得到它,最后你将可以使自己相信必会拥有它。

第3章 梦想:财富的翅膀

梦想,是欲望的理想化,是财富的翅膀。

对于梦想,有各种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健全的人会面对现实,不会沉溺于梦想。也有人觉得,爱梦想的人,根本不适合在现实社会存在。

可是本书的看法和大家不一样。

只要懂得判断能够实现的梦想和近乎虚妄的梦想之间的差别,拥有梦想并不是一件坏事。善于梦想的人,无论怎样贫苦、怎样不幸,他总有自信,甚至自负。他藐视命运,他相信好日子终会到来。

一个伙计,会梦想到住在他自己的店铺中;一个贫苦的女工,会梦想着购置一所美丽的住宅。

正是这种梦想,这种希望,这种永远期待着较好的日子到来,使我们可以维持勇气,可以减轻负担,可以肃清我们前进道路的困难、挫折。

哈佛·约翰以数百元的金钱创立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在初设时,只有少数的书籍。这是化梦想为现实的好例子。

不要阻止你的梦想、信仰,并且鼓励你的憧憬,激发你的梦想,同时努力使之实现!

这种使我们向上面展望,向高处攀登的能力,是与生俱有的,它是指示我们走上财富之路的指南针。

你生命的内容,将全依你的梦想决定。你的梦想,就是你的生命历程的预言。

约翰·坦普登的高中时代是在田纳西州的曼彻斯特度过的。他内心里经常梦想着有朝一日要成为一家大公司的首脑。虽然这只是一名十七岁男孩的梦,但却是其人生目标的萌芽。

进入耶鲁大学后不久,他的兴趣就从经营一般企业转移到研究评估公司财务之上。大学二年级时,他的父母由于生活拮据而无法再继续供他念书,迫使他陷入不知该休学就业还是该半工半读的窘状。要做这个决定非常困难,但约翰有自己的梦想,他很快就做出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到毕业。

最后他做到了。三年后,他除获得经济学学士的学位外,同时还获得著名的路德奖学金,并取得全国优等生俱乐部耶鲁分会会长的头衔,以极其优异的成绩毕业。

以后的两年,他前往英国牛津大学进修硕士。此行对于他后来从事财务经营有很大的影响。

约翰回到美国后,便与一名田纳西的女子结婚。随后,他前往纽约,正式开始追求自己的目标。

他的起步是一家颇具规模的证券公司,他在里面的职位为投资咨询部办事员。不久,朋友告诉他有一家公司正在招聘年轻上进的财务经理。这家公司的名称是国家地理勘察公司,是一家石油勘探公司。

约翰听说之后,便前往这家公司应聘,因为他认为这家公司可让他进一步学到许多有关财务经营方面的东西,于是他就进了这家公司,一干就是四年。

四年之后,他又回到早先的那家公司工作,并等待机会。

最后,机会终于被他等到了。一名资深职员即将退休,这个人拥有八个相当有实力的客户,欲以5000美金出让。这对约翰来说是相当大的赌注,5000美金相当于他的全部财产,若此举失败,他将会变得一文不名。而且,这些客户顶下来之后,能不能留住还是问题。这时约翰再一次面对重大抉择。最后,他一心想自立门户的野心战胜了一切,他接下这八个客户,并且立即前往拜访,十分坦率而且诚挚地向他们说明自己的理想与计划。客户们都被他的热情与直率感动了,都表示愿意留下观察一段时间。

当时的约翰才二十八岁。

两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到了第三年,公司业务开始蒸蒸日上,客户也显著增加,约翰自立的梦想终于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了。

今天,他已经是一家投资咨询公司的总裁,拥有将近一亿美元的资产,并兼任某大型互助银行的常务董事及数家公司董事。

第4章 让欲望成为你的财富目标

要创富,首先得想创富,但想创富,并不见得就会创富。二者之间还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如果以为只要天天想发财,时时想创富,财富就会真的掉下来,那显然是非常幼稚的。事实上,我们说要有强烈的创富欲望,并不是要你天天幻想要发财,做梦要创富,而是要你将这种强烈的创富欲望转化成为创富的目标与创富的动力,然后朝着这一目标有步骤、有计划地往前走。任何诱惑都改变不了你既定的目标,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你前进的步伐。如果停留在抽象地想发财、简单地想创富的层面上,而不去认真地规划创富的目标,并持之以恒地向目标前进,那也是枉然。

每个人知道金钱的用处后,都想发财。但由于没有确定恰当的创富目标,以致使许多渴望创富的人似无头苍蝇撞来撞去。这是造成大多数人不能创富的主要原因。正像西方有一句谚语所说的,“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

对于追求财富,如果有强烈欲望的驱使,便不会害怕困难和挫折,如果有明确的创富目标,便会引导你坚定地朝着目标迈进。有人归纳出将欲望变为财富的模式——首先,在脑海中孕育着创富的欲望,欲望愈来愈强烈后,逐渐升华成为奋斗的目标;通过冷静地思考,确定实现目标的规划;目标确定了,规划制定了,然后以破釜沉舟的勇气,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地向目标迈进。将脑海中孕育的创富欲望,转化成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集中精力为可以达到的目标而奋斗,这是绝大多数人致富的第一秘诀。著名的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认为,他的创富秘诀就是将欲望变成目标,再将目标变成财富。

目标远大的人,能够获得更大的利润;目标短小的人,就会被蝇头小利所害。李嘉诚将自己的塑胶厂取名叫“长江”,取其寓义为“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李嘉诚的开阔胸襟和远大抱负。

古话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得乎其下下。”

李嘉诚的辉煌成就可以说是以其志当存高远的博大理想为基础的。

要想成为一个大富豪,就必须目光远大,而不斤斤计较于蝇头之利。远大的目标可以激励我们,可以培养我们的气魄,可以让我们经受得住挫折,输得起也赢得起。

第5章 比尔·盖茨的梦想

几乎每个人都会说,伟大的梦想造就了天才。但比尔·盖茨却是一个善于把伟大的梦想与时代的精神结合起来的人。

小盖茨强烈的进取心、执著的性格,在同龄人中是罕见的。无论游戏还是比赛,盖茨总要争个高低。

“即使把我浑身衣服剥光,一个子儿也不剩地扔在沙漠中,但只要有一支商队路过,我又会成为亿万富翁。”每每读到洛克菲勒的名言,盖茨的心总是狂跳不已。他常常自勉道:“只要有时间,只要有机会,我一定会成为亿万富翁!”

盖茨的父母对自己的儿子寄予厚望,他们把他送入西雅图收费最高的私立中学湖滨中学读书。正是这所学校激发了比尔·盖茨智慧的火花与创造力。

湖滨中学是美国最先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学校。盖茨如鱼得水,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凡能弄到手的计算机书刊、资料,盖茨总是百读不厌,还能举一反三。同窗好友保罗·艾伦常向盖茨发难和挑战,坚强的意志力和强烈的进取心使他俩成为知己。艾伦曾说:“我们都被计算机能做任何事的前景所鼓舞……盖茨和我始终怀有一个伟大的梦想,也许我们真的能用它干出点名堂。”

当艾伦醉心于专业杂志时,盖茨还喜欢读一些商贸杂志。他们甚至想到用学校的计算机赚上一笔。盖茨的计算机水平提高极快,以致有许多高年级学生向他请教。在破坏计算机安全系统方面,盖茨可算是行家里手。在计算机中心公司,他们发现了一种弄虚作假的办法,使计算机按他们的程序工作,而使用的计时记录却保持不变。一旦系统崩溃,公司人员立即就会猜出是盖茨捣的鬼。作为免费使用计算机的交换,盖茨和艾伦把发现的问题逐一记录,汇编成册,起名为《问题报告书》。半年后,《报告书》已增至300多页。

从比尔·盖茨的青少年时代,我们可以看出,也许盖茨最早所具有的梦想与一般人相差无几,财富、成功、金钱对一般人只是一个抽象的观念而已,但盖茨却能够将这一梦想与自己新接触的计算机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得他的梦想有了坚硬的基石。

盖茨有个尽人皆知的著名梦想:将来,在每个家庭的每张桌子上面都有一台个人电脑,而在这些电脑里面运行的则是自己所编写的软件。当然,这一梦想并非仅仅出于一种纯粹的理想主义,少年盖茨在为自己的这一梦想激动的同时,也隐隐看到了在它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这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因为这位西雅图著名律师的儿子从小酷爱阅读的就不是儿童图书,而是法律和商业方面的成人杂志。

正是在这一伟大梦想的催生下,微软公司诞生了;也正是在这个公司的推动和影响下,软件业才从无到有,并发展到今天这种蓬勃兴旺的地步。

第6章 “汽车狂”的博弈之梦

许多人之所以不能成为富豪,就是因为缺乏梦想和追梦的信念。李书福说过,这个社会最可怕的就是没有欲望,只有不断地提高欲望,不断有自己新的追求,才能发展,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装饰板和摩托车的开发成功之后,吉利集团总裁李书福并没有坐下来歇口气,而是做出了更惊人的决策:生产小汽车。李书福能行吗?实践证明,他不但行,而且干得相当出色,成为了中国民营企业进军汽车工业的先驱。

某位哲人说过,历史常常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这在李书福身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当初李书福想上马摩托车时,因为国家政策的困扰而不得不一度作罢,最后他不得不花钱“买”来生产权。几年之后,当李书福想上马生产小汽车时,他又遇到了同样的困难。

早在1998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严格限制轿车生产点的通知》,明确规定:除“三大”(长春、上海、十堰)、“三小”(上海、天津、广州)外,全国范围内不再安排新的轿车生产点上马。就是这一规定令想要进入轿车生产领域的李书福一筹莫展。

李书福无数次猛烈地撞击着汽车工业的大门。明明看到市场的大门已经敞开,但国家政策的大门却对民营企业紧紧关闭了。眼瞅着跨国汽车巨头越来越广泛而深刻地进入中国市场,李书福心急如焚。他的眼里闪着焦灼的光芒,他的语言开始变得急促。

“我们要做的事很多,也很有意义。但国家的一些行业政策还没有对民营企业开放。所以我就想请国家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允许我尝试。”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造小轿车,但现在这条路很艰难。”李书福很清楚:在汽车这个风险很高、挑战性极大、充满着世界巨头竞争的行业里,他自己只不过是一只微不足道的蚂蚁。“我的企业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密集程度与国际性汽车公司比较起来确实微不足道,他们是大象,我是只小蚂蚁。”蚂蚁如何能与大象竞争?可李书福已经下定决心。

“蚂蚁要避免与大象正面竞争。我可以制造那些大企业认为利润少、不想制造的产品。”李书福是有策略的,他分析过,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近二十年,从夏利到大众,一汽、二汽,从广州标致到别克、雅阁,从低档到高档,排量愈造愈高,级别也愈造愈高,价格越来越贵。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需要三四万元价位的车,因为他们口袋里只有那么多钱,买不起十几万元的车。“我的售价也就三四万元,只要成本比别人低,质量比别人好,价格比别人低,薄利多销,我就会有机会。而中国恰恰有这样一块市场没人去开发。”

李书福成竹在胸,一方面,他认为自己的企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培养起来一大批高级专家、实用型管理人才,他们在控制成本,加速技术进步,提高质量上有着丰富的经验。现在他造小客车,也是在为3~5年后进入轿车市场积累资金和技术。自己的汽车制造厂与国内汽车巨头、国际老牌公司相比,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体内没有脂肪堆积。那些老牌公司时间长了,体内堆积了厚厚的脂肪,成本就高了。自己的产品质量不比别人差,但价格可以比别人更低,这是自己的优势。

对于这一点他很自信。他深知那些大企业是不愿意生产这种利润极薄的经济型轿车的。这就为吉利的生产留出了空间。

李书福正在将自己的梦想一步步地变为现实。无论时空如何转换、环境如何变迁,这位中国民营汽车业的先驱人物,都像大多数中国富豪一样,在创富历程中坚守着自己的梦想。

第7章 绝不安于现状的松下幸之助

如果说松下幸之助有什么特点,永不满足恐怕就是突出的一个。从松下幸之助的经历中可知,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而且他自己也坦认不讳。

松下幸之助的这种绝不安于现状的思想,来源于他善于梦想的天性。松下幸之助的梦想始自少年时代。不过与众不同的是,他的梦想不像普通人那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暗淡,反而是越来越耽于梦想,梦想与年龄共同增长,越来越辉煌。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他为自己的松下电器公司制定了一个长达250年的长远规划。

在松下幸之助看来,梦想并不是什么坏事。他举自己的例子说,自己之所以保持“不健康也无妨”的态度,正是基于梦想——对前途的强烈希望,就是对某种工作要怀有强烈的把它做好的愿望。这种全力以赴去做的结果,自然能开创出一条路来。因此,当不健康的人又失去希望时,等于是在失败上加上失败,不幸上加上不幸。他认为重要的关键是在于能否把不幸也当作最好的解释。

松下幸之助认为,对明天抱有希望,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他甚至说,他自己一生的嗜好就是梦想——“我长久以来就是一个梦想家;不仅是我自己,所有的工作者都从梦想起步。常常有人问我:‘你有什么嗜好?’遇到这种情形我会说:‘我没有什么嗜好,勉强要说有的话,我的嗜好就是梦想吧!’”

“我觉得再也没有比梦想更美妙的东西。幻想的国度可以永无止境地开拓下去。可以到广阔的未开拓之地,充当那里的王者,可以做伟大的发明,对社会有莫大的贡献,亿万财富都存在于可爱的梦想中。像我这种没有一技之长的人,也只有靠梦想。不过我因以上所说的意义,认为梦想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我无以名之,只有名之为梦的哲学。”

第8章 让梦想起飞

一股想做成“什么人”或“什么事”的炽烈欲望,便是梦想家飞翔的起点。漠不关心、怠惰或缺乏雄心壮志是产生不了梦想家的。

记得,一生有成就的人,一开始出发总是不顺利,而且在“抵达目标前”,也总会经历许多心碎的挣扎。那些成功者,其人生的转捩点,通常会与某个危机同时出现,透过那些危机,他们认识了另一个“自我”。

约翰·本仁(John Buan)由于他的宗教观点而被关押且遭受酷刑,之后,他写了《天路历程》一书,此书也是英国文学中最精致的作品之一。

奥·亨利(O Heny)是在遭逢重大不幸且被关在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小车房中之后,才发现沉睡在自己脑中的天分。透过不幸的遭遇,他被迫认识了他的“另一个自我”,加上运用想像力,他终于发现自己是个伟大的作家,不是个遭人遗弃的可怜罪犯。

查尔士·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第一个工作是在鞋蜡罐上贴标签,由于悲剧般的初恋伤了他的心灵深处,而使他成为世上真正伟大的作家之一。那场悲剧首先产生了《孤星泪》(David Copperfield)这本书,其后又产生了一连串的作品。那些作品为所有读过狄更斯小说的人,创造了一个更丰富、更美好的世界。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出生后不久,即又聋又哑,虽然遭逢此至深之不幸,她的名字还是留在了伟人史页上。她的一生证明了:除非你甘心接受失败,否则你绝对不会被击败。

罗伯·伯恩斯(Robert Burns)原是个目不识丁的乡下小子,他出身寒微,长大后还是个酒鬼,但世界却因为有了他而更显美好,因为他将美好的思想妆扮成诗句,借而铲除了心灵的荆棘,遍植为玫瑰园。

贝多芬(Beethoven)是耳聋,密尔顿(Milton)是瞎子,但他们的名字都将亘古长存,永垂不朽,因为他们有梦想,并且化梦想为条理分明的思想理念。

祈愿一件事,和准备好去接受它之间是有差别的。一个人惟有在“相信”自己会达到目标的情况下,才算是有接受的准备。心理上必须“深信不疑”,而非仅只是希望或祈愿而已。开放的心才会有成功的信念,封闭的心灵激不起信心、勇气和信念。 +pqUgEdF5UmuTAzX7WdYYY7yfUDw7479sO3q+toGQucRvmOTQg1aQqGAUzYn6p6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