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上篇 学会取舍:怎样取舍决定怎样的人生1

第一节 工作上要懂得如何取舍

所谓取舍,就是知道该争取什么、舍弃什么,以及什么时候该争取、什么时候该放弃。一个人生活、事业中会遇到很多事情,在这些事情上一取一舍的不同选择,往往导致不同的人生方向。所以,取舍问题是关乎人生发展高度的大问题,对于取舍的智慧不可不学习、修炼、提高。

我们身边很多人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忙碌的结果就是:没有时间静下心来问问自己:什么才是最想要的东西?生命就在这样漫无目的的忙碌中匆匆流逝。所以,必要的时候让自己停下来,静下来,认真去思考。究竟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你所孜孜以求的?这个目标不是盲目不切实际的,也不是人云亦云的。它,是你生命最原始的呼唤。因为,一个人要成功的话,一定要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当然这也是他最擅长做的事,这样他就能够每天都信心百倍地去工作,也容易获得成功。

“做自己喜欢和善于做的事,上帝也会助你走向成功。”这是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过的一句话,是不是应该成为今后我们择业的指南呢?比尔·盖茨是计算机方面的天才,早在他还没有成名的时候,他对计算机就十分痴迷,并且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但这种“工作”完全是出于一种本能的爱好,这种爱好他在湖滨中学时期就已表现得淋漓尽致。

那时候,为了研究和电脑玩扑克的程序,他简直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扑克和计算机消耗了他的大部分时间。像其他所专注的事情一样,盖茨玩扑克很认真,第一次他玩得糟透了,但他并不气馁,最后终于成了扑克高手,并研制成了这种计算机程序。在那段时间里,只要晚上不玩扑克,盖茨就会出现在哈佛大学的艾肯计算机中心,因为那时使用计算机的人还不多。有时疲惫不堪的他,会趴在电脑上酣然入睡。盖茨的同学说,常在清晨发现盖茨在机房里熟睡。盖茨也许不是哈佛大学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但他在计算机方面的才能却无可匹敌。他的导师不仅为他的聪明才智感到惊奇,更为他那旺盛而充沛的精力而赞叹。

在阿尔布开克创业时期,除了谈生意、出差,盖茨就是在公司里通宵达旦地工作,常至深夜。有时,秘书会发现他竟然在办公室的地板上鼾声大作。天才加爱好、再加勤奋,成就了这位世界首富辉煌而幸福的人生历程。

有人说:在人生的所有幸福中,有一种幸福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并为人所羡慕,这种幸福并不是大多数人能拥有,只有少部分人才能很幸运,大多数人为了生计而奔波,不得不干他们所不喜欢的职业,这其实是很不幸的,而真正的幸福就是所从事的工作和自己的爱好相一致,就像易趣网的创史人邵易波所说:“一个人要成功的话,一定要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当然这也是他最能干的事,这样他就能够每天都很有劲地去工作,也容易成功……”

邵易波少年得志,早在上高中时,他就在数学方面崭露头角,并在高二时跳级,直接进入美国哈佛大学,在哈佛大学的MBA毕业之后,他谢绝了美国各大咨询公司和金融投资银行的高薪聘请,回上海创办易趣网,任首席执行官。如今,易趣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网上交易平台。

谈及成功,邵易波说:“回国创业不是我的一时冲动,而是我想了很久才定下来的,最重要的是,感觉自己对这方面感兴趣,愿意在这方面发展……”

人和人之间是有差别的,每个人都有优势,都有擅长和不擅长的东西,关键是要对自己有所认识。有人问罗斯福总统夫人:“尊敬的夫人,你能给那些渴求成功特别是那些年轻、刚刚走出校门的人一些建议吗?”

总统夫人谦虚地摇摇头,但她又接着说:“不过,先生,你的提问倒令我想起我年轻时的一件事:那时,我在本宁顿学院念书,想边学习边找一份工作做,最好能在电讯业找份工作,这样我还可以修几个学分。我父亲便帮我联系,约好了去见他的一位朋友,当时任美国无线电公司董事长的萨尔洛夫将军。”

“等我单独见到了萨尔洛夫将军时,他便直截了当地问我想找什么样的工作,具体哪一个工种?我想:他手下的公司任何工种都让我喜欢,无所谓选不选了。便对他说,随便哪份工作都行!”

“只见将军停下手中忙碌的工作,眼光注视着我,严肃地说,年轻人,世上没有一类工作叫‘随便’,人的一生要做你最想做的事!”

“将军的话让我面红耳赤。这句发人深省的话语,伴随我的一生。”

你要选择一条正确的航道,就要不断冷静地修正你的航向。只有学会冷静地思索,才能修正你的罗盘,你就会自动地做出反应,同你的目标、你的最高理想,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所以,当你不断地努力工作时,你应时时地冷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你所努力的方法及方向是不是你生命中最想要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其“状元之才”之所以能够浮出水面,为世人称颂,就是因为他选择了适合自己并且是自己想做的工作。

第二节 选择最合适的

在有“中国鞋王”之称的奥康集团内部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2005年第一季度工作总结报告会上,轮到公司事业部某经理汇报,该经理兴致勃勃地讲道:“一季度原计划开店70家,最终开店110家,超额完成任务。”总裁王振滔听着听着皱起了眉头:“这叫严重超标,是很不好的工作习惯。”原以为会得到表扬,换来的却是批评,事业部经理很委屈,他想不通,为什么这么好的成绩却遭到责备。经理正欲争辩,王振滔迅速接上刚才的话茬,语重心长地说:“你想想,你超标那么多,你的管理、物流和人员跟得上吗?如果不能保证质量,不仅不会形成有效的市场规模效益,反而打乱了原有的平衡,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盲目开店的结果只会是开一家,死一家,做了无用功。”

“这就好比一对夫妇原来只要一个孩子,可却生了三胞胎,对他们来说这绝对是件哭笑不得的事,家里一下子变成了5口人,人多是热闹了,但抚养不起啊。”善于打比方的王振滔循循善诱,“记住,合适才是最好的!”道理虽然简单,但这个注重合适的平衡之术确实让他的部下好好思量了一番。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做什么事情都一样,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小脚穿大鞋走起路来肯定不方便。找工作也是如此。

现代职业种类多得让人眼花缭乱,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任何工作。有人看到别人做某种工作做得很好,就觉得自己同样可以做,但真的做了之后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这就是由于职业差异和我们个体差异所造成的。

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如同买了一件称心如意的衣服,自己穿了合适,别人看了也觉得舒服。俗话说“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在适合自己的工作环境里工作,状态会很放松,无论做什么都觉得得心应手,也很容易出成绩。

选择合适自己的工作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使你的工作变得轻松有趣,与这个职业相关的知识会掌握的越来越多,专业水平也会不断提高,而且有可能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相反,如果一个人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很难想象他能在工作中做出成绩。

当我们在选择自己的工作时,都难免心潮澎湃,并且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待,希望自己的工作既轻松又赚钱多,自己的公司像永不坠落的太阳一样兴旺发达,越来越强盛。最终可以享受着公司提供的高福利待遇,舒服而满意地度过自己的职场生涯。

然而享受优越的条件固然是好事,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这样的机会,受到大公司的青睐。更可能出现的结果是,自己的诸多方面——不论是工作经验还是能力专长——都与大公司的择人标准相距甚远。这时如果你仍然坚持把公司的知名度高低、规模大小、福利好坏、薪酬丰薄等等作为自己择业的第一原则的话,必然会在职场四处碰壁。

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是一个人职业生涯乃至人生的真正开端,它关乎你步入社会成就事业的信心。一个好的开头会使你坚信自己的能力,会推动你一步步迈向成功;而一次糟糕的起跑,肯定会让你在跑道的开始阶段落在别人的后面,这会打击你的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即使你后来居上,甚至超越了别人,那你付出的肯定比别人多得多,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衡量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对于工作,你一定要慎重选择。无数成功人士的经验表明,工作与公司大小或福利好坏无关,它必须要有利于你的学习和积累。因为一个人职业生涯的第一阶段是成长阶段,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学习和积累专业经验。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会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使自己变得羽翼丰满,彻底告别青涩职场新人的形象,只有这样你才会在将来的工作中,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和竞争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有利的主动的位置,并做出优异的成绩,不至于因准备不足败下阵来。

选择一个对自己专业能力提高最有利的公司并在工作中努力学习,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认为大公司更能提供这种机会,而实际上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好处,小公司也有小公司的优点。

如果你选择大公司,大公司福利好、薪水高,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公司都规范得很清楚,还可以和许多优秀的人共事,学习他们的优点。相对的缺点就是:比较僵化、学习面有限,待久了容易养尊处优,失去对新环境的适应力。

第三节 做鸡头还是做凤尾

在这个世界上,人分为两种:一种人非常希望创业,而且付诸行动,并最终创业成功;另一种则是替别人打工的人,这种人或者根本就不想创业,又或者有创业之心,但由于觉得自己不完全具备创业的条件,所以才没有刻意去追求创业,从而死心塌地的做一个追随者。当然,要成为一把手也最好得从追随者开始。

成功创业的只占极少数,大多数都是希望做一个较安稳的追随者。因此,有了太多替别人“打工”,辅助别人的人。当然,为别人打工并不是一种失败,只要能够很好地寻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让自己的生活比较充实和快乐,就是一种成功了,因为成功很多时候是一种心境和感觉。你觉得你成功了,你就成功了。就如诸葛亮,他不仅享受着刘皇叔三顾茅庐的礼遇,而且还在赤壁之战临危受命、联吴抗曹,“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最终帮助刘皇叔建立了蜀汉王国,留下一段脍炙人口的千古佳话。你能说他不成功吗?

因此,成功人士也与一般人一样,可以分为创业型的成功人士和帮助别人职业型的成功人士。然而,要成就大业是做一个创业型的成功人士好一些,还是做一个职业型的成功人更好一些呢?

今天,一般成功人士都比较热衷于创业,因为帮助人打工,做得再好也只是推动别人的成功,自己最终还是打工的。

创业就好比是给自己盖起一座房子,无论是风是雨,心里面总有一种踏实的感觉。而给别人打工呢,就好比给别人建造一座房子,你就算把房子建造得再漂亮,也只是获得了房主人的奖励,最终享受这个舒服房子的人还是创业的人。就算这所房子能够让你在里面挡风遮雨一时,但是,你不可能在里面躲避一辈子,当你不能付出什么东西时,你就只有走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公司是铁打的营盘,而员工是流水的兵。你只有一直做得好,才可以继续做下去,但总有一天你不行了,总有一天公司不在了,那时,你怎么办?

成功人士创业还在于,创业的过程可以让自己的生命质量有一个非常大的飞跃。无限风光在险峰,你要领略成功的激情和欢悦就必须身体力行地去闯。当然这种感觉靠给别人打工,靠别人发工资度日,是很难感受得到的。

创业就好比是种一片森林,而给别人打工,做得再好也只是培育了一棵树。最重要的是,这棵树还是在老板的森林里的。也就是说,这棵树也是属于整个森林的,是属于老板的。

近年来,流行着一句着名的口号:“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要开张”。中国人的个人创业意识普及率居世界之最。个人创业的念头几乎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目中闪动过。为了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发挥;为了解决自己的物质或是精神问题;或者是为了摆脱工作对自己的束缚,个人创业,自己当老板这条路被许多国人视为达到理想彼岸的金光大道。

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涌现出来的个体户就是新中国第一批个人创业的典型代表。现在改革开放已过去三十多年了,个人创业的光辉依然强有力的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跟随者。当前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越来越宽松的商业政策,也对个人创业起到了保驾护航、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在,连许多缺乏基本商业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也参加到创业大军中来了。

但是,创业不是简单的乌托邦式的理想加信念。光凭一腔热血和美好梦想,是很难顺利到达胜利彼岸的。个人创业,更多的是要通过科学的前期规划,多角度观察,理性分析,有效的资源分析与整合,成熟高效的运作技能,良好的商业心态,等等这些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与因素来作为支撑,才可能保障创业的稳健起步和持续经营。

而国人对待个人创业问题多的是感性,少的是理性,往往是梦想高过于规划,热情淹没了冷静,这也就是造成了当前个人创业市场的一个矛盾局面。一方面是大量的创业者前赴后继的进行个人创业,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面对仅仅5%都不到的创业成功率。即便是如此,还是挡不住势头汹涌的新创业者,毕竟,个人成功的希望,渴望享受优越物质生活的强大吸引力还在充当着强大的驱动力。

不管是创业还是打工,都将承受着社会带来的压力。我们每个人都认为,创业能给我们在短时间内带来巨大的财富。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要在创业中承担更大的风险和压力,而且会投入我们全部的精力,况且经营不好的话还会使我们一无所有。

虽然打工相对来说比较平稳一些,可是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生活中各个方面的消费,我们的工资又能够应付什么?

那时刚来深圳不久,曾元方就从一个小型火锅店生意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当时,她只有两名小工和她自己,生意也还勉强能够过得去。可是命运就是这样捉弄人,一天她在炒火锅底料的时候,不小心让滚烫的油烫伤,经过医院鉴定,烧伤程度达到深二度和三度,面积达40%。

医生说,这是一个危险的数据,弄不好会有生命危险。但是经过一系列的抢救,终于挺了过来,但生意却从此一落千丈。生意不好,自己又受伤,曾元方完全可以以此为借口,退出艰辛的创业生涯。可是她不仅没有这样做,反而越挫越勇,在脑海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更大的创业梦想。

而这次的创业点子还得感谢她的那次烫伤经历。在她烫伤后,有一位老乡来看她,无意中透露山他所在的工厂里,工人伙食较差,工人们常常到厂里的办公室投诉,老板对此也感到头疼。老板曾经想把厂里食堂承包给外边专门做饮食生意的人做,如果工人有意见就换承包人。但由于食堂的特殊性,人多嘴杂,要让每一名工人满意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一直没人敢接招。

听到这个消息后曾元方就想,一个人在外打工的确不容易,饮食再不满意,工人们自然会对工作失去信心。曾元方的热血开始沸腾,她想如果把这家工厂的食堂承包下来,把饮食搞卫生一点,利润看薄一点,一定是一条生财之道。因此,不管三七二十一,她把先前的一点积蓄全部拿出来,去注册了一家主要从事餐饮经营和管理的公司。

但是刚开始经营并不像想象的顺利,由于公司没有一定的知名度,业务开展也就不顺利。当她正陷入绝望之际,一名老乡给她介绍了一笔业务。她抓住了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用心做好了第一笔业务。当她了解到这个企业大多数工人来自四川和湖南时,她专程从四川和湖南请来了川菜厨师。为了今后业务的发展,在刚开始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她几乎放弃了利润这个字眼,因此工厂的老板放心了、满意了。

一段时间后曾元方的公司也终于开始盈利,几乎陷于绝望的她又重新有了新的希望。于是她以此为契机,让不少当地的企业来她的公司参观,不久,她的膳食管理公司就在深圳的中小企业中逐渐有了名气。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先后和近十家企业签订了膳食管理合同。现在曾元方的公司越做越大,在当地已经是小有名气了。她本人也由一个普通的创业者稳步进入中产阶层了。

许多人认为“宁为凤尾,莫做鸡头”,然而做“凤尾”做得再好也得听命于“凤头”,你必须时刻看“凤头”眼色行事,唯“凤头”是瞻。

“鸡头”虽然弱小,然而除了可以自由自在摇头摆尾之外,只要站得高、望得远、做得实,等到“乌鸡变成金凤凰”的那一天,“鸡头”自然也就变成“凤头”了。

第四节 择你所爱,爱你所择

人生本来就需要做选择,但是一定要做“对”的选择,秘诀就是“择你所爱,爱你所择”。

“刮别人胡子之前,先刮自己的”,这正是几年前,徐承义拍过的广告的广告词,徐承义也因此踏进了演艺圈,很多人上门找他拍戏,一时间,演艺前途颇被看好。

不过,徐承义并没有久留,前后大约只维持了两年光景,就毅然脱离演艺生涯。因为他发现,演艺事业并不适合自己,所以一心想找出未来的方向。

结束这份特殊工作后,徐承义卖掉了车子,和朋友转往大陆发展。其实,他的内心很矛盾,不知道做这样的抉择到底是对,还是错。

在大陆的日子非常清闲,没有什么娱乐的时候,徐承义常常在天黑之后,一个人跑到海边钓鱼、发呆。有一天,他独坐海边,远远地望着对岸湛江市区内的灯火,心里突然有一股声音出现:“我这是在干什么,难道一辈子老死在这,无所事事?不如回台湾去开餐厅吧!”

徐承义立即在脑海中搜索,从小到大自己最喜欢的事是什么?“吃”是徐承义认为最有意义的事,他一向是家里烹调高手,没事可以一整天都呆在厨房里“研发”,“我为什么不好好发挥自己的这项专长呢?”

回到台湾,徐承义紧锣密鼓地展开他的创业大计。一面找人筹募资金,一面到大学选读会计、行销的课程。不久,他的概念式泰国餐厅开幕了,徐承义负责的职务从洗碗、配菜、打杂到掌厨,几乎全套包办,一旦忙起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下班回家还抱着食谱继续研究,不忙到深夜不罢休。

看他这么投入,朋友忍不住问他:“你干嘛做得那么辛苦?”徐承义回答:“因为我找到了最爱。”在他来看,做菜不仅是一门艺术,也等于是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只要放入各种元素,就能产生千变万化的结果,乐趣实在太大了!他笃定地说:“我已经打算把‘吃’当成一辈子的事业。”

就像许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一样,徐承义也曾经彷徨、摸索过。然而,当他决定从自己的“最爱”出发,他很庆幸自己在三十岁以前,终于找到了方向。

还有一个人的经历更为传奇,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陶传正是国丰、奇哥两家企业的董事长,可他却放着老板不当半路出家演起舞台剧。舞台上的陶传正,是个十足的耍宝大王,非常放得开。据说,他曾经有过“让观众笑得从椅子上摔下来”的记录。

起初,陶传正只是基于好玩,应邀在太太参与的妇女社团中“牺牲色相”,男扮女装演出蝴蝶夫人、老岳母等角色。有一回,他在台上表演,台下坐的来宾正好是导演赖声川夫妇,陶传正的表演才华就这样被“发掘”出来。

陶传正第一出正式的处女作,是在四年前参与表演工作坊的“厨房闹剧”,他在剧中饰演一名银行家,角色颇具喜剧感。陶传正兴致勃勃地招待一些企业界的朋友前去观赏,有人对他初试啼声的演技大加赞赏,有的朋友却认为他是在作践自己。陶传正不介意别人怎样看他。他说,自己的玩心很重,“经营事业”和“演戏”这两件事,前者对他是副业,后者才是正业,他不讳言,演戏反而让他得到更多的成就感。

不像很多企业家一心只想追求利润,扩充事业规模,陶传正自称是个没有什么企图心的人,“我只想让自己快乐。”他观察,企业界老板不乏把事业摆第一的工作狂,但他认为,即使自己每天拼了命工作十几个小时,业绩成长充其量不过百分之五、百分之十而已,但个人生活却彻底被牺牲了。

他说:“人一辈子活着,最好什么都去体验一下,这样的人生才够精彩。”除了演戏之外,年逾五十岁的陶传正也热爱西洋热门音乐、研究古典歌剧、旅行,他还试着去创作歌曲。每个人对生活目标的追求都不同,陶传正自嘲,这辈子最羡慕游手好闲的生活。他感叹地说道:“世界何其之大,新鲜好玩的事那么多,唉!只可惜时间太少,想做都做不完!”

第五节 苦难中的最佳选择

人的一生中,不如意的事要比如意的事多得多,噩梦的发生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失业、破产、离婚、车祸、得了绝症、亲人过世……只要活着一天,这些痛苦总是一样接着一样,在我们身边来来去去。

最大的问题是,一个人在平静生活中突然被掀起波澜,痛苦足以消耗他的心智,磨损他的意志,甚至会让他在绝望中迷失自己,从而做出错误的选择。他开始咒骂:“我这么努力干嘛?所有的事都不合理,都不公平,为什么老天要这样对我!”他几乎相信,已经没有什么值得努力的目标,根本找不到任何活下去的意义了。

当你在人生的赌局中,手握着由命运发下来的牌,你会紧张到不知如何玩下去。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其实还有更加明智的选择,你完全可以换牌啊!悲剧在所难免,但并不表示你就非得被它打垮,从此与幸福绝缘;而是,你能不能转祸为福,从逆境中重新站起来。

根据心理学研究,一般人面对痛苦,通常有两种反应:消极的与积极的。消极的人,只会依然承受苦难,怨叹命运不公,自艾自怜,一筹莫展;积极的人,则会选择勇于接受考验,并设法把不幸的灾祸转为正面的契机。

某些心理学家称这种积极型反应为“转换型适应”。例如,奥林匹克残障运动选手,就是“转换型适应”中的佼佼者,他们承受痛苦的能力远远超过常人。

意大利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研究,对象是一群因为意外事故而导致半身不遂的病人,他们都是年纪轻轻,但却丧失了运用肢体的能力,可以说命运对他们不公平。不过,绝大多数的患者却一致表示,那场意外也是他们这一生中最具启发性的转折点。

调查中有一名叫做鲁奥吉的青年,他在二十岁那年骑摩托车出事,腰部以下全部瘫痪。鲁奥吉在事后回忆说:“瘫痪使我重生,过去我所有做的事都必须重头学习,就像穿衣、吃饭,这些都是锻炼,需要专注、意志力和耐心。”

鲁奥吉以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称,自己以前不过是个浑浑噩噩的加油站工人,整天无所事事,对人生没什么目标。车祸以后,他经历的乐趣反而更多,他去念了大学,并拿到语言学学位,他还替人做税务顾问,同时也是射箭与钓鱼的高手。他强调,如今,“学习”与“工作”是他所选择的最快乐的两件事。

的确,生命中收获最多的阶段,往往就是最难挨、最痛苦的时候,因为它迫使你重新检视反省,替你打开了内心世界,从而带来更清晰、更明确的方向。

要想生命尽在掌控之中是件非常困难的事,但日积月累之后,经验能帮助你汇集出一股力量,让你愈来愈能在人生赌局中进出自如。很多灾难在事过境迁之后回头来看,你会发现它并没有当初看来那么糟糕,这就是生命的成熟与锻炼。

心理学家曾经提出过“最优经验”的解释,意思是指,当一个人自觉能把体能与智力发挥到最极限的时候,就是“最优经验”出现的时候,而通常“最优经验”都不是在顺境之中发生的,反而是在千钧一发的危机与最艰苦的时候涌现。据说,许多在集中营里大难不死的囚犯,就是因为困境激发了他们采取最优的应对策略,最终躲过了劫难。

这是基督圣歌中“奇迹的教诲”中的一句歌词:“所有的锻炼不过是再次呈现,我们还没学会的功课。”学着与痛苦共舞,才能看清造成痛苦来源的本质,明白内在真相。更重要的是,让你学到了该学的功课。

山中鹿之介是日本战国时代有名的豪杰,据说他时常向神明祈祷:“请赐给我七难八苦。”很多人对此举都是很不理解,就去请教他。鹿之介回答说:“一个人的心志和力量,必须在经历过许多挫折后才会显现出来。所以我:希望能借各种困难险厄,来锻炼自己。”而且他还做了一首短歌,大意如下:“令人忧烦的事情,总是堆积如山,我愿尽可能地去接受考验。”

一般人对神明祈祷的内容都有所不同,一般而言,不外乎是利益方面。有些人祈祷更幸福,有人祈祷身体健康,甚或赚大钱,却没有人会祈求神明赐予更多的困难和劳苦。因此当时的人对于鹿之介这种祈求七难八苦的行为,不给予理解,是很自然的现象,但鹿之介依然这样祈祷。他的用意是想通过种种困难来考验自己,其中也有借七难八苦来勉励自己的用意。

鹿之介的主君尼子氏,遭到毛利氏的灭亡,因此他立志消灭毛利氏,替主君报仇。但当时毛利氏的势力正如日中天,尼子氏的遗臣中胆敢和毛利氏对敌的,可说是少之又少,许多人一想到这是一场毫无希望的战斗,就心灰意冷。可是,鹿之介还是不时勉励自己,鼓舞自己的勇气。或许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他才会祈祷赐予七难八苦。

一般被喻为英雄豪杰的人,他们的心志并不见得强韧得像钢铁一样。像西乡隆盛也有过一段内心黑暗的时期,他曾因觉得前途无望,而想投海自杀。还有在古巴危机发生时,美国肯尼迪总统在下决定之前,据说也是紧张而苦恼的。

在大事即将降临时,人总会感觉内心不安或意志动摇,这是很正常的。面临这种情况时,就必须不断地自励自勉,鼓起勇气,信心败北地去面对,这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第六节 成功在于智慧的选择

人人都渴望成功,但是谁都知道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需要有良好的机遇,同时还必须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但是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做出正确的选择。选择得当,你就与成功有约;选择失误,你就会与成功擦肩而过。下面这个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进行一场比赛。

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

这时,田忌的朋友孙膑从人群中走出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从刚才的情况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看了他一眼,说:“想不到你也挖苦我呀!”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取胜。”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几匹马吗?”孙膑摇摇头,说:“一匹也不用换。”田忌没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

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看见田忌和孙膑过来,便讥讽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来吧!”

一声锣响,赛马又开始了。

孙膑让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场输了。

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让田忌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齐威王有点儿心慌了。

第三场,田忌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还是原来的马,只是重新选择了一下比赛对象,田忌便以胜两场输一场的战果,赢了齐威王。

大多数人都熟悉这个古老的故事。这个故事蕴含着许多哲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成功在于智慧而巧妙的选择。选择得当,可以变弱为强,可以以少胜多;选择失当,则会坐失良机,甚至变利为害。

当今时代如万花筒一般,瞬息万变,它既让人眼花缭乱,又给人无数机会。似孙膑者,借势而起,扬长避短,由弱变强,甚至创造出石破天惊的壮举;似田忌者,不知变通,举足无措,坐失良机,留下千古遗恨。

实际上,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大学毕业生不都在经历着重大的选择吗?无需动员,无需声张,这悄悄逼近的选择却迫在眉睫。不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不论是坚定的,还是困惑的,选择总是势在必行。

既然懂得了选择的重要性,大家在面临各种选择时,一定要审时度势,让智慧做主,力求让自己做出最佳的选择。记住,你的人生会因你的选择而改变。

第七节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不同的职业实际上就是不同的行业。特定的职业,通常意味着不同的发展机会与空间,也决定了不同的生活方式。成功者能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出类拔萃,能够以自己的付出为个人赢得尊重,为家庭提供支撑,这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事业有成,这可是人人追求的目标。因此,可以说,选择了一份职业,就等于选择了一生。

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人生有限的时间内,一个人往往只能在特定的行业中取得成功。在择业的时候,一定要清楚所做的选择对于自己人生的重大意义。应该做到准确地预测出自己在这一行业是否会有所发展。其实现实中,所有的职业无所谓好坏,关键看是否适合自己。

人们智能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不要执意在“贫瘠的土地”上耗费精力,而荒废了“肥沃的田野”。

20世纪初,德国着名化学家奥斯瓦尔德读中学时,父母为其选择了一条学习文学的道路。孰料老师的评价却是:“他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很完美的品德,也无望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父母充分尊重了儿子的选择,让他改学油画,但他既不善于构思,亦不会润色,更缺乏艺术的理解力与想象力,成绩在班上倒数第一。老师的评语变得简短而严厉:“你在绘画艺术上是不可造就之才。”父母和奥斯瓦尔德并未气馁,主动到学校征求意见。化学老师见他做事一丝不苟,建议他改学化学。奥斯瓦尔德的智慧火花仿佛一下子被点燃了,这位在文学、绘画艺术上的不可造就之才竟成为公认的在化学方面“前程远大的高材生”。1909年,奥斯瓦尔德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举世瞩目的科学家。

人在不同的领域其价值的实现程度有一定差别,有时这种差别是让人难以想象的,所以我们才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事实就是这样,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更有可能脱颖而出;选择一个有发展前途的职业,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有更加光明的前途。既不要盲目地去选择热门职业,也不必专门找有实力的单位。一句话,职业看适合,单位看发展,选择看眼光。

一个人是否真正认识自己,体现在职业生涯中的关键就是定位问题。个人定位是一个很主观的过程,即使他有正确的观念和方法,仍然容易出错。定位的错误将导致职业生涯的失败,因此,我们必须理解定位中各种可能的错误,为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定位。

个人定位中,以为凭借自己特定的能力、素质、专长、吃苦等要素就可以获得成功,这是走进了“专业”的误区。比如,你学的是地质外语,这是一个十分冷僻的专业。大学毕业之后,你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专业,做普通的翻译,因此就继续就读研究生,以为自己水平提高之后,就会从事自己的专业。毕业之后,可依然很失望,还是没有合适的岗位。

作为一名刚刚走上事业通道的人,怎样才能在职业生涯的坐标上定好位呢?具体说来,应该在以下三个要素上认清自己。

首先是兴趣。兴趣是事业的成功之母,兴趣广泛,能够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增添生活的乐趣。生活犹如大海,有时波浪滔天,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是阳光明媚的晴天,有时又是布满阴云的雨夜。在平时的生活中,有一些兴趣爱好,可以放松自己,起到调剂精神的作用。马克思喜欢音乐,恩格斯爱好散步,列宁善于狩猎,毛泽东在高龄时还畅游长江。虽然他们都是伟人,但兴趣爱好并未泯灭。所以,我们应当注意到自己的职业兴趣,一个人对某种职业感兴趣,就会对该种职业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态度,并积极思考、探索和追求。职业兴趣总是以社会的职业需要为基础,并在一定的学习与教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可以培养的。虽然某种职业兴趣一经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根据实际需要,还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上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发展和培养的。

其次是气质。气质是事业适应的晴雨表,每种气质类型也有其较为适应的职业范围。在适应性职业领域,每种气质类型的人能发挥其优点,避免其缺点。气质会影响人活动的特点、方式和效率,所以一定的职业活动的顺利进行,要求从事者必须具有某些气质特征。如军事指挥、外交人员需要控制情绪的兴奋性,表情不外露;而演员、营业员、推销员则更需热情奔放、情绪舒展、笑口常开。气质使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上具有独特色彩,但它并不标志一个人智力发展水平和道德水平,更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前途。每种气质类型都各有优缺点。如多血质思维灵活、反应迅速、好交际、敏感,但易变浮动、急躁不稳;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但失之鲁莽、惶于冲动、准确性差;黏液质的安静沉稳、自制忍耐,但反应缓慢、朝气不足;抑郁质的细腻深刻、踏实细致,但多愁善感、孤僻迟缓。在社会工作中,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气质的人;但对一个人而言,应当对号入座,你的气质应适应于你的职业,只有这样,你才能在工作中有所成就,有所发展。

第三是性格。性格决定着个人的命运。人们说,秉性暴烈的人,跟人打交道的职业干不了;性格深沉的人,适合搞科研;性格温和的人,最适于当培养幼苗的园丁。那么,什么叫性格呢?它是你对现实的一种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它不仅表现在对人、自己的态度上,同时也表现在对职业生涯的选择和态度上。开朗、活泼、热情、温和的性格,一般较适合从事演艺娱乐、新闻系统、服务行业以及其他同社会与人群交往较多的行业;深沉、严谨、好奇心强、喜欢追根究底的性格,比较适合于从事科研、教学方面的职业活动;做事马马虎虎的人,显然不适合做需要特别细心的外科医生;当一名职业军人,勇敢、沉着、果断与坚定则是必不可少的性格。

你的性格与你是否能适应某种职业生涯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你从事的职业与你的性格相适应,你工作起来就会感到得心应手,心情舒畅,也就容易在工作中取得成就。如果你的性格特点与你所从事的职业不相适应,这种性格就会阻碍你工作任务的完成。

生活中的每个人在择业时,都应该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工作,这样才有可能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内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当知道自己在择业时走错了方向,就一定要果断地纠正自己的错误,掉转头朝正确的方向走,这样才会到达理想的目的地。如果明知错了还要继续走,最终就会一败涂地。因此,我们在择业时有一个原则不能变,那就是一定要“入对行”,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工作。

第八节 选择朋友就是选择人生

林肯曾说过一句话:“从某种意义上说,你选择了什么样的朋友,便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就像三国时蜀主刘备,如果当初没有他在桃园与关羽、张飞结为兄弟,又在隆中三顾茅庐选择卧龙诸葛亮,就很难三分天下,建立蜀汉帝业。

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对自己的思想、品德、情操、学识都有很大的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贤则聪,近愚则聩。”古人很重视对朋友的选择。孔子曰:“君子慎取友也。”品德高尚的人,历来受人推崇,也是人们愿意结交的对象。而品德低劣的人,却常常被人所鄙视,当然也不排除“臭味相投”的“酒肉朋友”。

实际上,每个人不管自觉或不自觉,他们交朋友总是有所选择的,总是有自己的标准的。明代学者苏竣把朋友分为“畏友、密友、昵友、贼友”四类,如此划分便可明白:畏友、密友可以知心、交心,互相帮助并患难与共,是值得深交的;那些互相吹捧、酒肉不分的昵友,口是心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有利则来,无利则去;还有可能乘人之危损人利己的贼友,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结交的。

法国科学家法拉第说:“如果你想了解你的朋友,可以通过一个与他交往的人去了解他。因为一个饮食有节制的人自然不会和一个酒鬼混在一起;一个举止优雅的人不会和一个粗鲁野蛮的人交往;一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会和一个荒淫放荡的人做朋友。”一句西班牙谚语说:“和豺狼生活在一起,你也能学会嗥叫。”

即使是和普通的、自私的个人交往,也可能是危害极大的,可能会让人感到生活单调、乏味,形成保守、自私的性格,不利于勇敢、刚毅、心胸开阔的品格形成。甚至很快就会变得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原则性丧失,遇事优柔寡断,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种精神状况对于想有所作为或真正优秀的人来说是致命的。

与那些比自己聪明、优秀和经验丰富的人交往,我们或多或少会受到感染和鼓舞,增加生活阅历。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生活状况改进自己的生活状况,成为他们智慧的伴侣。

与优秀的人交往,就会从中吸取营养,使自己得到长足的发展;与品格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你会感到自己也在其中得到了升华,自己的心灵也被他们照亮。

印度传教士马丁的生活,似乎完全是受了一个在初级中学学习时的朋友的影响。

马丁是一个相当愚笨的学生,但他父亲还是决定让他接受大学教育。在剑桥大学里,马丁认识了在初级中学的一位伙伴。

从此以后,这位稍长的学生成了马丁的指导教师。马丁能够应付自己的学业,但是仍然容易激动,脾气暴躁,偶尔会发泄自己难以抑制的愤怒。但他这位年纪稍大的朋友却情绪稳定,富于耐心。他时时刻刻照顾、指导和劝勉自己这位易怒的同学。他不允许马丁结交邪恶的朋友,劝他认真学习。“这不是要得到别人的称赞,而是为了上帝的荣耀。”这位朋友的帮助使马丁在学习上进步很快,在第二年圣诞节的考试中他名列年级第一名。

后来,马丁成了一位印度传教士,给了很多人以无私的帮助。

爱默生说:“那些到一个新国家定居的人,一个善良可信的人抵得上一百个虚伪而不讲信用的人,抵得上十个没有品格的人。”而大家熟悉的布朗船长这个榜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几乎所有的人都受到了直接和有益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他提升了人们的品格,使人们的生活和他一样充满活力。

如果马克思没有选择恩格斯这位真诚的朋友,他恐怕就不会在社会科学领域里建立起他的理论学说,也就不会有伟大的着作《资本论》。

所以,和那些优秀的人接触,你会受到良好的影响。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志同道合,情趣相投,是择友的一个标准。志向不同,情趣有别,友谊不可能长久的,早晚分道扬镳。“管宁割席”的典故就是个典型例子,管宁热衷读书做学问,而华歆则热衷于官场名利,两人缺乏做朋友的共同思想基础,割席而坐是必然的。

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墨子有更形象的比喻,他把择友比作染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人者变,其色亦变。五入而已为五色,故染不可不慎也。”与高尚的人在一起,你也会感染上他的气质“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多——好朋友越多,我们受益越多。学无止境,学问再大的人也有不懂的东西。与其出泥而不染,何不从一开始就择其善者而从之。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圣人尚且如此,我们在结交朋友时,也可尽量选择有学识的人。

当然,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徒。对朋友也不能求全责备,自己本来就是不完美的,朋友又是双向的。如果人人都要求结交比自己有学问的人为友,那么到头来只能是谁也没有朋友。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朋友相交贵在有所补益,有所予有所取才是“交往”。

古人的择友之道,我们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抄照搬,也不要为其所拘束,对友人过于苛刻。择友的标准各有不同,也应该从个人实际出发,慎重选择,朋友可多交,但不可滥交。

第九节 幸福婚姻的心态选择

对大多数人而言,拥有豪宅、名车和挚爱的伴侣是世间最吸引人的事情。事实上,吸引人的东西之所以吸引人,它的对象不光是对它充满了渴望的人,而是对于所有的人都会有一种心理撩拨的作用。婚姻是双方长相厮守的承诺,但许多时候,各种机缘巧合,会有一位非常迷人的异性进入我们的视线或生活,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有足够的智慧去分辨这样的目标会不会是一个危机四伏的诱惑。

有一部好莱坞大片叫做《桃色交易》,片中讲述的是一对年轻夫妇的爱情故事。这对夫妇本是令人羡慕的一对,男的英俊潇洒,女的温柔漂亮,他们都受过很好的教育,有着不错的职业,两人非常恩爱,为了小家庭而努力工作。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经济大萧条来了,他们先后失业,一个月后,也将失去他们分期付款的房子。就在此时,一位亿万富豪闯入了他们的生活,这位富豪风度翩翩,优雅迷人,他对貌美如花的女主人公一见钟情,提出愿出100万元来与她共度良宵。起初,这对夫妇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但随后却陷入巨大的矛盾之中:就一夜,即可彻底摆脱目前所有的困境;而且在婚前又不是没有过别的约会……最后女主人公去了富豪的游艇……

但在这一夜后,两人无论如何也找不回原来恩爱的感觉,再没有从前的默契,心里都有一种失落感。是女人为家庭做出了牺牲还是没有经受住诱惑?答案已经无法深究。两人分手了,那100万元也没有带来他们渴望的喜悦。当然,影片的结尾是两人经过一番波折后,又重归于好,因为他们仍然深爱着对方。

这种“桃色交易”只是电影中的一个故事而已,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有毫无预料的情况下经受婚姻外诱惑的考验。我们彼此深爱着对方,但却有位新的异性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这种吸引是否正常?是否道德?应该说,这种吸引是正常人的正常反应。吸引毕竟只是一种心理上的反应,它使我们产生了一种对美好事物追求的幻想。但千万不能随便把这种幻想当成可以达到的目标而不顾一切地追求,这种追求是盲目的不负责任的,尤其在婚姻感情方面,因为一时情绪冲动做出有违社会道德的事,是非常愚蠢的。结婚是一种事实,但是它不会使我们深藏的人性完全隐匿起来,对于美的追求,对于刺激的向往都是时常可能发生的事情。尽管一个人可以被成千上万不同的人挑逗,例如,很多人会因为看到自己喜欢的电影、喜欢的明星而感到兴奋,但是大多数人绝对不会为此而毁了自己幸福的婚姻。作为婚姻的另一方,也应该对这种情绪的产生有所准备。毕竟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同时具备那些吸引人的所有要素,所以当自己的妻子或者丈夫产生这种幻想的时候,我们不要过于气愤和紧张,不要过度地干涉,而要充分相信自己,相信对方的理性,相信共同的感情基础。

世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即在很早以前男女是合体的,但是由于某种原因触犯了上天的神灵,被天雷劈成了两半。所以人的一生都在寻找他(她)的另一半,尽管路途遥远而艰辛,尽管有的人找到了,有的人没有找到。而电影和电视剧也常顺着这个思路不断地重复相同的情节:有个特别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的某个地方正在等着自己,当我们遇到这个冥冥之中注定要和我们在一起的人时,一生的幸福就会降临在自己身上。当我们和这个人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不仅彼此深爱着对方,而且会忘了别人的存在,无视于别人的魅力。

这是一个多么幼稚的想法和逻辑啊!美丽动人的女人,英俊潇洒的男士都或多或少地会在我们心中激起一丝异样的感觉。只是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应该考虑自己的责任和做人的原则,不应像飞蛾扑火一样,为了一时的冲动,就可以做出不计后果的事来。你可以“恨不相逢未嫁时”,留下一份美丽的遗憾,恢复你正常的生活;你可以把他(她)当作偶尔投影在你心波的云彩,珍藏那一美丽的瞬间,潇洒地挥手走人。当然,你也有权利重新选择,进行家庭的重新组合。你确信现在的爱人不值得你去厮守,你是否应抛开一切去找寻你的幸福?当另外一个吸引人的异性出现,你会不会再重新选择?即使你想清楚了,做出这样一种决定,也一定要正大光明地讲出来,万不可苟且行事。

客观的诱惑是存在的,盲目的逃避是一种胆怯,频繁的追求是一种放纵。对爱要选择一种正确的心态,要正视自己的婚姻,对自己及他人负责任。

第十节 为你选择的目标付诸行动

在我们所接触的人中,有80%的人不满意他们的生活,但他们心中又缺少一个他们所满意的生活的清晰图样。可以想象那些人终生无目的地漂泊,他们胸怀不满、抱怨、反抗,他们可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他们或许也有自己的选择,只是他们懒于行动。

邦科是某杂志社的一名编辑。他小时候就沉浸在这样一种想法中:总有一天他要创办一份杂志。由于他树立了这个明确的目标,就开始寻找各种机会,并且他终于抓住了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以致我们大多数人都会随手丢弃,不肯多加理睬。

事情是这样的:一天,邦科看见一个人打开一包香烟,从中抽出一张纸片,随手把它扔到了地上。邦科弯下腰,拾起这张纸片。上面印着一个着名的好莱坞女演员的照片,在这幅照片下面印有一句话:这是一套照片中的一幅。原来这是一种促销香烟的手段,烟草公司欲促使买烟者收集一整套照片。邦科把这个纸片翻过来,注意到它的背面竟然完全是空白的。

像往常一样,邦科感到这会是一个机会。他推断,如果把附装在烟盒里的印有照片的纸片充分利用起来,在它空白的那一面印上照片上的人物的小传,这种照片的价值就可大大提高。并且这不仅仅只是邦科的“转念一想”,重要的是他开始行动了。首先邦科找到印刷这种纸烟附件的公司,向这个公司的经理说出了他的想法。这位经理立即说道:“如果你给我写100位美国名人的小传,每篇100字,我将每篇付给你100美元。请你给我送来一份你准备写的名人的名单,并把它分类,你知道,可分为总统、将帅、演员、作家等等。”

邦科因为自己的行动而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他的小传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以致他必须得请人帮忙。于是他找他的弟弟迈克尔帮忙,如果迈克尔愿意帮忙,他就付给他每篇5美元。不久,邦科又请了几名职业记者帮忙写这些名人小传。就这样,邦科后来竟然真成了《名人》杂志的主编!圆了自己的梦!

现在回过头来看,起初,命运对邦科并不是特别眷顾。然而他并没有抱怨,而是抓住机会,用行动开创了令人满意的事业。所以,我们要注意到这个事实,没有什么人会把成功送到我们手里,任何获得了成功的人,首先都有渴望成功的心态,重要的是付诸行动。

如果邦科的成功或多或少是靠机遇的话,那么另一个人的成功则将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几年前,南卡罗来纳州一个高等学院早早地通知全院学生,一个重要人士将对全体学生发表演说,她是美国社会中的顶级人物。

那个学校规模不大,学生和师资相对其他美国的学校稍差一点,因此,对能邀请到这样一个大人物学生都感到特别兴奋,在演讲开始前的很长时间,整个礼堂就都坐满了兴高采烈的学生,大家都对有机会聆听到这位大人物的演说高兴不已。经过州长的简单介绍后,演讲者步履轻盈面带微笑地走到麦克风前,先用坚定的眼光从左到右扫视一遍听众,然后开口道:

“我的生母是个聋子,因此没有办法和人正常交流,我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也不知道他是否还在人间,我这辈子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到棉花田里去做事。”

台下的听众全都呆住了,面面相觑,这时,她又继续说:“如果情况不尽如人意,我们总可以想办法加以改变。一个人的未来怎么样,不是因为运气,不是因为环境,也不是因为生下来的状况,”她轻轻地重复方才说过的话,“如果情况不尽如人意,我们总可以想办法加以改变。一个人若想改变眼前充满不幸或无法尽如人意的情况,只要回答这个简单的问题:‘我希望情况变成什么样?’然后全身心投入,采取行动,朝理想目标前进即可。这就是我,一位美国财政部长要告诉大家的亲身体验,我的名字是阿济·泰勒·摩尔顿,很荣幸在这里为大家作演说。”

简短的演说留给人们的却是深深的思考。一个人的出生环境无法改变,但他的未来却可以靠自己谱写,关键是你用怎样的行动去创造未来。给自己一个期许,立下一个目标,并付诸积极的行动,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每个人的未来都会很精彩。

第十一节 选择好的心态,才会有好的人生

对事物的看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而且每个人都必须要为自己的看法承担最后的结果。

消极心态者,对事物永远都会找到消极的解释,并且总能为自己找到抱怨的借口,最终得到消极的结果。接下来,消极的结果又会逆向强化他消极的情绪,从而又使他成为更加消极的人,而这其实就是一个选择的结果。

陈女士和刘女士一起在市场上经营服装生意。她们初入市场的时候,正赶上服装生意最不景气的季节,进来的服装卖不出去,可每天还要交房租和市场管理费。眼看着天天赔钱,这时陈女士动摇了,她以认赔5000元钱的价钱把服装店盘了出去,并发誓从此不再做服装生意。而刘女士却不这样想。她认真地分析当时的情况,觉得赔钱是正常的,一是自己刚刚进入市场,没有经营经验,要抓住顾客的心理,当然应该交一点学费;二是当时正赶上服装淡季,每年的这个季节,服装生意人也都不赚钱,只不过是因为别人会经营,能够维持收支平衡罢了。而且,刘女士对自己很有信心,知道自己适合做服装生意。果然,转过一个季节,刘女士的服装店开始赚钱。3年后,她已成为当地有名的服装生意人,每年有5万元的红利。而陈女士在3年内改行几次,都未成功,仍然一筹莫展。

刘女士为什么能成功,因为她的心态是积极的,她总是将事情向好处看;陈女士为什么会失败,因为她所选择的心态是消极的,她总是将事情向坏处看。

做人最大的敌人就是消极的心态,这种心态常常把我们吓倒。要想走向成功,就要有积极的心态,并清除和控制消极失败的想法。

自卑症、借口症、恐惧症和忧虑症是消极心态的具体表现,其他消极心态表现在悲观、压抑、偏见、固执、僵化、自我意识太强,过分追求十全十美、一蹴而就的心理;急躁、不讲方法的蛮干,冲动心理;畏难而退的心理,内疚悔恨,沮丧泄气,愤怒嫉恨……真是太多了。这些消极的想法常常光顾我们的头脑。它们像毒菌一样侵害我们的心灵。如果不加抵制,它们便会迅速繁殖扩散,使我们整个人生走向消极和失败。

长期受多种消极心理影响的人,几乎像得了癌症一样,从里到外,都表现出“我不能”、“我不行”、“我不要”等无能的症状。

从某种程度上说,生活的意义就是要能够完全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让自己和社会共同发展,并找到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最佳平衡。

那些活得太累的人,就是因为他们总是把生活问题复杂化,不明白大道至简的道理,才会疲累抑郁,烦恼丛生。

人是很奇怪的,对同样的一件事,今天可能这样看,明天也可能就那样看。人生中的某些艰难与不顺,甚至危险与可怕的事件,往往也就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上事先形成了。说“事先”是因为人的动态左右了许多事情。世间的不少事,皆是人为造成的,是人的动念起因,决定了那个后果。人想去谋利,想去得名,或想去做贼,或想变得崇高,这些想,都是“事先”动念。念先有了,事才会跟上。

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决定于个人对人、事、物的看法如何,因为,生活是由思想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

由此我们懂得了思想的重要性。只要知道你在想些什么,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因为每个人的特性,都是由思想造成的。我们的命运,完全决定于我们的心理状态。爱默生说:“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他怎可能是别种样子呢?”

我们现在很清楚地知道,你我所必须面对的最大问题——事实上,几乎可以算是我们需要应付的唯一问题——就是如何选择正确的思想。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曾经统治罗马帝国的伟大哲学家马尔卡斯·阿理流士,把这些总结成一句话——决定你命运的一句话:“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

不错,如果我们想的都是快乐的事情,我们就能快乐;如果我们想的都是悲伤的事情,我们也许就会悲伤;如果我们想到一些可怕的情况,我们就会害怕;如果我们总有不好的念头,我们恐怕就不会安心了;如果我们想的净是失败,我们也许就会失败;如果我们沉浸在自怜里,大家都会有意躲开我们。诺曼·文生·皮尔说:“你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而你却是你所想的。”

安东尼奥斯说过:“如果一个人不认为自己是快乐的,他就不可能快乐。”菲尔普斯也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人是那些具有有趣想法的人。”

这正是积极心态的关键所在,其实,万物早已存在,当你觉得心情舒畅时,你会情不自禁地表现出快乐的神情。其次是要思想正确。要好好对待自己的心灵,积极地思考。一个积极思考者常会有意识地使自己保持心情愉悦。你期望快乐,便会找到快乐。你寻找什么,便会发现什么。记住,你完全可以支配自己的心态。正像戴尔·卡耐基所说:“一个对自己的内心有完全支配能力的人,对他自己有权获得的任何东西也会有支配能力。”当我们开始运用积极的心态并把自己看成是成功者时,我们就开始成功了。由此可见,心态决定了一切,心态决定了你的人生,就看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了。

第十二节 靠人与靠己的取舍

有人说:“靠别人不如靠自己。要相信自己就是一座富饶的矿山,只是自己还没有完全挖掘而已。”

的确,每个人的潜能都是不可估量的,有的人可能只发挥了自己十分之一的潜能,而有的人的潜能却一生都没有被挖掘。许多人的失败在于,对于要去做的事情都认为自己是无法承担的,这种“不能”和“不会”的思想严重束缚了自己,熄灭了自己行动的勇气。好多人是在干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潜能,他们在这期间逐渐挖掘自己的能力,促使自己一步步迈向成功的顶峰。

每个人都拥有与众不同的能力,有一个名叫王进的人,原来在一个国营企业工作,虽然生活不富裕,但日子过得比较安稳。每天按时上下班,也用不着很辛苦,因此王进也没有大的进取心,并且他认为自己人到中年,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状态,于是经常满足于现状。但是,这种平稳的日子没过多久,企业因为改制就让王进提前内退了。王进刚开始痛苦万分,后来也想开了:在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潮中,有多少人像自己一样的处境,为什么别人都能走出困境,而自己就不行呢?于是,他利用自己的特长开了一个装饰公司,结果短短几年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一个人必要的自信是绝对需要的,但是过分的自信却容易使有益转为有害,让自己陷入狂妄自大、听不得别人半点意见的泥潭。丧失自信和过分自信都是不可取的。假如过分自信,那么就会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的言行都是一贯的正确,常常会高抬自己,低看别人,经常会武断专行,结果招致人生的失败。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如果将他人的智慧“借”过来,岂不多了几分智慧。

一个人的价值判断、社会历练、人生经验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会呈现出不足之处。此外,一个人的专长也只可能有一两种,当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这些基本条件就不够用了,因此“借用”别人的智慧,可以弥补自己智慧的不足。

“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这是曹操攻占冀州后说的一番话。冀州是袁绍的老巢。汉末黄巾起,天下分崩,其时袁绍作为中原地区最大势力的军阀,执掌了联军首领的牛耳。曾几何时,袁绍官渡兵败,郁闷病死。冀州被曹军占领。曹操攻下冀城,到袁墓设祭,且“再拜而哭甚哀”。他对众官说,当年和袁绍起兵,袁问他:“如果不成功,将依赖什么过活?”曹操说:“你的意见如何呢?”袁绍说:“我将南据黄河,北守燕、代之州,兼拥有沙漠腹地,南向以争天下。”曹操便答了上面的话。袁、曹二人,各依地域、经济、军力和智力作战,而终让曹操胜了袁绍,掌管了北中国。

袁绍拥有幅员广阔的地盘和实力雄厚的军队,也拥有像田丰、沮授、陈琳、审配等杰出的文士。袁绍却只知“据河阻燕”,看重自己的实力,不把那些如无价之宝的谋士放在心上。并且他还鸡肠小肚,容不得别人胜过自己,把田丰、沮授都杀了。而曹操与他相反,懂谋臣的价值,许攸投靠他时他跣足相迎,审配、陈琳被抓到时他仍劝降,表现了爱才惜才的一片真心。只是审配决意死节,才斩而厚葬。陈琳被刀斧手捉至,曹操说:“你为袁绍拟檄,数落我的恶行是可以的,可为什么要侮辱我的祖父呢?”陈琳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左右都劝曹操杀了他,曹操怜其才,不但予以赦免,还给了陈琳相应的官职。

曹操广纳天下名贤,“御智以取天下”,是十分英明的一项决策。刘邦说过,他用兵不如韩信,谋算不如张良,治国不如萧何,但他能用他们之所长,而终成为君主。曹操的话与汉高祖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他比袁绍高明,“御智”比“据地”显示了优势。

今之做领导的,不知听了曹孟德此话有何感想。倘只想学他的权术、奸诈,而不学他的容人、爱才和用才,则是大错特错了。有些领导为维护自己的名誉,故作高深,不许别人说一句。开会、决策,全听他一个人的。这是有“智力”而不“御”,又焉能做曹操的一番宏业呢?有些领导好发宏论,卖弄学识,而实际只成空论,无一可实行的。这种人说穿了,是既要做刘备,又要做诸葛亮。

荀子曰:“吾常崎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成功的人都善于借用别人的智慧,有些公司专门聘用高级顾问,做重大决策之前必先开会讨论,遇有特殊事件,必找专家研究,这就是在借用别人的智慧。因此也可以说,他们因为善于借用别人的智慧而得以成功,或提早成功!

“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你可以与若干不同行业的朋友保持联系,让他们成为你的“智囊团”。你也可以针对自己的需要,参加各种演讲、座谈,而最方便的莫过于读书,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借用”这种智慧,岂不太方便了!

借用别人的智慧来做事,不仅可以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还可以使你避免主观、武断。人与人之间的才智水平高低不一,你的才智如何呢?

尽管你认为自己才高八斗,虽有别人不能及之处,但也有不及他人之处。借用别人的智慧吧,这样做你才是最聪明的人! DR2uPVd/mMYHSnhVIjKUflr/47KYvi9nh8pYDx2u/qJGclBxkEPY97wLPTVYGR2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