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南海篇[上]第一节 决战中南半岛

和东北亚非常相似,在东南亚地区,美国曾经差一点制造出一个类似的三角地带。

在此我们有必要先回顾一下越南战争的背景。清末,由于中国力量的不断衰退,原本作为中国属国的越南最终沦为法国的殖民地,这段历史本身就和朝鲜半岛的历史大同小异。二战期间,法国殖民者一度被日本人赶走了,日本投降之后,老殖民者又重新回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在法属印支半岛上爆发了民族解放战争。

在抗法战争初期,仅凭越共单薄的力量是抵抗不住法军的,越共始终被法国人压着打。1949年新中国建国之后,胡志明向中国求援,中国政府遂调拨大批军事物资入越,同时派遣了大批人员作为军事顾问指导越南人民军作战,开国大将陈赓、开国上将韦国清都曾参加了抗法援越,可以说是来自中国的援助最终决定了越南抗法战争的结局。

这场战争,虽然仗是法国人在打,但是很大一部分法国军费是美国人在出。自1950起,美国就开始插手中南半岛事务。1950~1954年,法国人被打败之前,美国负担了法军战争开支的3/4,共计25亿美元——注意,当时可是美元与黄金挂钩的时代,35美元就可以兑换1盎司黄金,有兴趣的读者不妨用计算器算一下这大致折合多少吨黄金。

美国为什么要下如此大的本钱呢?它在东南亚所做的战略部署与在东亚地区是一样的考虑。在东亚地区,日本、韩国、中国台湾这个三角布局,为美国政府提供了一个针对中苏两国的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平台;而在东南亚,美国理想中的战略布局则是,以中国台湾、中南半岛的越南加上岛国菲律宾,再构成一个互为犄角的三角形布局。

跟北部的三角形战略区域一样,南边的这三个角同样互为支撑关系,它们的作用是在中国的南部再钉下一颗钉子,将中国面向海洋的所有路径统统堵死。

前文中已经提到,在东亚的战略布局中,日本其实可以被视作是台湾的战略大后方,而南朝鲜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是台湾的支撑。而在东南亚这个布局之中,台湾的作用更像是一个中转站。驻扎在东亚地区的美军可以以日本为大本营,中国台湾为中转,菲律宾为前进基地,越南为前哨……反过来说,如果中国大陆试图解放台湾的话,那么届时台湾将可能同时得到南朝鲜及日本驻扎美军的南下驰援,以及驻菲律宾、驻越南的美军的北上驰援。这样一来,不单是美国的第一岛链,蒋介石政权在台湾的根基也会变得异常坚固。

正是出于上述考虑,1954年《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签署后,台湾地区的国民党政权表现得异常兴奋,开始向大陆沿海进行密集的袭扰;同样是出于这一考虑,在台湾的国民党政权在越南战争中一直参与得很深,事实上在南越政府最终倒台之前,台湾当局一直是其主要的外来援助来源之一。

网络上一直传言1974年西沙海战中,中国海军得到台湾国民党什么帮助云云,所谓“蒋介石下令不得拦截增援西沙的大陆海军舰艇”,以及“人民海军的导弹护卫舰25年来第一次顺利通过了台湾海峡”是子虚乌有的。

真实情况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共之间数次海战皆以国民党海军战败而告终,后期,国民党方面一直在避免和人民海军交火。1958年以后,随着鹰厦铁路修通,解放军空军开始大规模入闽作战,之后台海制空权也被拿下。截至1974年,沿海航道周围的各个关键岛屿也都被解放。试问,这种情况下,国民党就算想拦截大陆的海军舰艇,又能拿什么去拦呢?

抗法战争结束之后,越南暂时维持南北分治的局面,这个局面跟朝鲜半岛的分治是非常像的。对当时的苏联来讲,中南半岛的这个局面是可以接受的——在斯大林时代后期直到赫鲁晓夫上台之后,苏联在对外战略上开始一步步转向谋求所谓的苏美共治,从而等于是在实质上放弃了在意识形态领域和资本主义的斗争,转而将国际共运功利化、工具化。这里要说明的是,当时包括越共在内的东南亚共产党和苏共的关系相对于和中共的关系而言,要更远一点,远不像东欧国家那样,和苏共是“老子党”与“儿子党”的关系(毛主席曾如此形容东欧各国共产党与苏共不正常的关系)。再加上当时苏联的全球战略布局中,东南亚地区并不是核心。所以,那时苏联对东南亚地区共运的支持并不是很上心。

新中国建国后,毛泽东主席访苏,越共总书记胡志明曾一同参加了出访,当时颇受斯大林的冷遇。越南抗法战争中,苏联给予越共的援助完全可以用糊弄来形容,所谓的军事援助多数都是当年苏德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早已不堪使用的古董。之后,在北越准备武力统一越南的时候,苏联最初也是抱以不支持的态度。

而对中国来讲,越南维持这样一种南北分治的局面在当时是百害无一利的。因为越南南北分治就意味着美国人在东南亚的战略三角布局已经形成,只不过和中国之间有个北越作为战略缓冲,不是很稳固而已。

东北亚战略“三角区”的存在使得中国在海上的活动空间被压缩到了第一岛链内的狭小区域。如果东南亚再搞出第二个“朝鲜半岛模式”,那台湾的解放将变得更加遥遥无期。从长远看,如果这种局面得以形成,那么我们今天也就不再有什么南海问题了,因为在南海中国将一点机会都没有,届时南越政府借助美国海军的势力向中国发难,别说南沙诸岛,就是西沙群岛中国能不能保住都将是个问题。

所以从中国的利益来讲,由越共统一整个越南,将美国的势力彻底赶出越南,是最符合中国利益的。因为和北部的战略三角布局一样,美国在东南亚布的这个局也存在同样一个问题——三个角当中的任何一个发生了松动,整个部署就会彻底崩溃。

基于上述考虑,1964年,越南战争爆发之后,中国随即开始全力以赴抗美援越。这和当初抗美援朝是一样的道理,除了国际道义之外,也是基于我们自己的战略利益考虑。20世纪70年代末,中越关系交恶,有人就认为抗美援越是不值得的,这也是错误的认识。越南这个国家的体量就在那儿摆着,无论其政府如何不智,也注定了它最多也只能是一个时常给中国制造点麻烦的邻居,而如果越南如同现在的日、韩那样唯美国马首是瞻,那中国恐怕连讨论南海的必要性都不会有——那时真正需要关注的恐怕该是中国大陆西南腹地的基本安全问题了。

美国最初以为,可以很容易地结束越南战争,没想到战争打了十年这么长的时间。归结起来,北越能和美国整整耗上十年,有下面两点原因:

第一,中苏等国的全力援助。越南战争爆发的时候,中国和苏联的关系已经破裂了,但是美国人没有想到,在对越南的问题上,中苏是保持一致的。战争期间,苏联一直借道中国向越南运送军事物资,甚至在珍宝岛事件爆发之后两国关系紧张到了极点的时候,这条路径始终没有受到过影响。此时,中苏两国在越南问题上,利益是一致的。

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对北越的援助同样不仅限于中苏两个国家,其他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也都多多少少参与其中。如当时朝鲜空军就曾秘密入越作战,并取得了不小的战果,这一点后来朝鲜国内的报刊上曾公开报道过。

第二,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余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在出兵朝鲜之前曾经警告美国不能越过“三八线”,美国人没有听,因此而付出的代价就是在战争当中遭受了重创,而这一次,中国外交部同样严重警告美国,美军不能越过北纬17°线,这一次美国就不能不把它当回事了。除此之外,1964年,越南战争打起来不久,中国的原子弹试爆就成功了,到1966年“两弹结合”试验完成,中国已经完全具备了实战化的核打击能力。也就是说,越南战争时候的中国远比朝鲜战争时要强大得多。虽然美国在南越驻扎有重兵,并且大批的轰炸机越过17°线,轰炸越南北部,可是它的地面部队确实不敢越过17°线,从而导致这场战争打了十年之久。美军在战术上虽然掌握了优势,可因为陆军始终不敢越过17°线挺进,所以反倒在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自己打成了守势。

而此时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正在走向崩溃,经济上的问题迫使美国不得不在全球范围内收缩战线,无法再支持这么长时间的战争。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得不把伸向世界各个热点地区的手缩回来——当时的情形和如今非常像。

要顺利完成东南亚地区的战略收缩,美国就需要中国的配合。虽然说越南战争名义上是美国跟北越在打,但实质上,如果没有中国和苏联的支持,北越根本不可能坚持十年时间。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才有了后来的“乒乓外交”以及1972年尼克松访华。这一系列事件除了解决了美国在东南亚的窘境之外,也为后来中美建交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铺平了道路。1840年,是英国人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而1972年的中美建交,是毛泽东在越南用中国的武器打开了美国的大门。从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再到后来改革开放,追根溯源都是由1972年尼克松访华开始的。而美国总统史无前例地去访问一个未建交的国家,则是越南战争的局势逼迫美国人必须这么做的。

在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双方谈下来的、见效最快的一个成果就是让美国人可以比较“体面”地从越南撤出去——在越南作战的美军在尼克松访华之后确立了明确的撤军时间表。1973年之后,美军基本不再大规模直接介入战事,美国人的越战宣告结束。到1975年,美国军事及其他人员撤离西贡时,越共军队就在西贡市区的外围,却就是按兵不动,等到美国人彻底撤出去之后才进入市区。

1975年,越南南部彻底被越南共产党解放,越南恢复了统一。从东南亚的地缘战略角度上来讲,这意味着美国原来设想的中国台湾、菲律宾、越南的三角形结构没有形成。失去了越南,台湾和东南亚的联系也就没那么强了,菲律宾对美国的战略价值也随之迅速下降——这又导致了几个连锁反应:

连锁反应一:彻底断绝了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想法。当时美国为了构建东南亚的战略三角,拉拢英国、法国、菲律宾等其他七个国家签订了《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台湾很热衷参与,在条约当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蒋介石甚至认为,通过这个条约,北面已经把中共封住了,南边即将把中共封住,中国大陆在海洋方向将面临全面的压力,国民党反攻大陆也就指日可待。在《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签署之后,台湾曾经多次主动挑衅中国大陆,虽然解放军通过炮击金门给予了坚决的回击,但彻底断绝蒋介石这个念想,还是通过越南战争。

连锁反应二:导致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下台。菲律宾最稳定的时期是1966年马科斯上台执政那段时期——现在很多人都称呼他为独裁者。但在当时,这个“独裁者”是受美国人支持的。平心而论,恰恰是马科斯执政时期,菲律宾的中央政府能真正有效地运转,可以做到对菲律宾各地的有效控制。从经济上来讲,当时菲律宾的经济状况其实一直是不错的。同时,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强力的控制,马科斯时代其实也是菲律宾政府最廉洁的时候。当然,对他本人现在说法很多,一般都指其生活非常奢靡,这个在此先不讨论,我们就看他在菲律宾历史上的作用。

那个时候,美国人之所以非常倚重于马科斯,也是因为越南战争。因为美军的作战物资需要从日本经台湾到达菲律宾,从马尼拉再到南越,这条路线是最短最快捷的,菲律宾因此成为整个越南战场最重要的前进基地。所以,维系菲律宾国内的稳定对美国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当然,位于越南西边的泰国,也是美国一个比较重要的军事节点,但是当时泰国一直在中美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不想轻易得罪中美任何一方。像泰国的诗琳通公主曾经在中国生活了很长时间,这种友谊的背景就让泰国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

1975年,美国完成撤出中南半岛之后,东南亚战略三角当中的一个角坍塌了,另外两个角的意义就下降了。由于台湾还关系到北部的战略三角,所以美国人不会放弃台湾,但菲律宾就没这么好命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导致了美国在越南战争前期非常倚重马科斯,但是在后期又很轻易地放弃了他,最终导致了阿基诺夫人也就是现在的阿基诺三世的母亲上台。阿基诺家族比马科斯要更加亲美,而且,阿基诺家族没有能力像马科斯这样完全控制菲律宾。

对于美国人来讲,在危机时刻,自己的傀儡国有一个强势领导人更好,可是当危机过去之后,它更愿意跟自己结盟的盟国内部是松散的,因为这样一来它不仅仅可以与这个国家的最高元首去谈,还可以与各个财阀及地方豪强去谈,这样对美国人的利益更有利一些。马科斯下台之后,菲律宾的中央政权权威性迅速下降,国内逐步松散,地主势力越来越强,这种情况后来就导致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菲律宾的种种问题。 YaNChwmH7Ktq7CzYk1GtTYjoMygJoEPxVVKlSMUVW+GReQgFLnEtg54kUq1ZhEf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