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学会正确阅读

正确阅读的必要条件

首要而必要的条件是具备精力集中和全神贯注地读书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的人,就不能正确地阅读。当然,为了记住和理解所读的内容,记忆力也是必要的。常常会听到有人这样抱怨记忆力的衰退:“我读两三行或一小段,再往下时,读着后边的,已经忘掉了前边的,甚至连谈论的是什么问题也记不得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通常有两种:

1.神经系统的毛病,如精神衰弱和神经衰弱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马上去找医生。

2.注意力减退。我们记不住,往往是因为思想经常溜号,注意力集中不到读物上,有时我们会发现与书无关的想法和没有吃透的书本内容并行存在。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也有两种:或者同样是有病,或者是有坏的习惯。就某种程度上来说,同坏习惯、注意力的病态衰退和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作斗争,主要靠练习注意力的集中,并对它加强训练。例如,最初取只有两三行的一个段落,集中全部注意力去读,直到使这一段的意思对读者来说非常清楚而透彻为止。做到这一点有时需要连续读几遍。当两三行的段落达到这个要求时,可以开始逐天增加行数。练习要天天进行,如果注意力减退得并不那么严重。当然,要从较长的片断开始练习。

思维与想象

读书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当然,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大多数人没有认识到想象力的全部重大意义。在这个问题上应当多说几句。想象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代替我们亲身的经验。我们的经验是很有限的,甚至就是那些到处游历,见多识广的人也不例外。想象能使我们用别人的眼睛(这些眼睛往往是比我们的好)看到我们没有见过的东西,同人们一起体验那些我们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东西。这真是像飞毯的故事一样。只要学会驾驭它,就能照它的意愿随时飞往任何地方。譬如说,一个人正在读非洲游历,他又是一个善于正确想象的人,难道他不就是和作者一起游历吗?他和作者一起看、一起听、一起感受、一起生活。正在读一本历史书的人,他就如同飞到宛如古代的一个真实的国度,过着古时候人们的生活。

要善于想象,当哪里需要想象时,就“尽力”开动脑筋,敞开去想象。这意味着无限地延伸自己的狭隘经验,从而吸取别人的经验为己有。这就是想象的意义,这就是很少有人能够正确运用的想象力量。许多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开动脑筋想象,但仅仅是按照所读过的来幻想自己的未来。这种类型的青少年读者常为麦因·李德之类的作家所吸引,幻想自己将来在同野兽或吃人肉喝人血的魔王的斗争中建立功勋。在这种情况下,那些“不必要的细节”,如对外表的刻画,有时对大自然奇异景象的描绘,以及对生活习惯的特征的描写等等,或者完全不看就翻过去,或者只是“走马看花”地一看而过。这样安排阅读是完全不正确的。只要读者一旦醒悟,他便知道,这样做的结果会使自己失去什么!

当然这里应当严格地坚持正确阅读的主要原则:要使阅读方法适合于阅读的目的。例如,有些经验人们最好不要利用;也有些书,在读它们的时候,最好不要过多地去想象。因为这将不仅无益,而且有害,并将毒害我们的心灵。但是在阅读那些以自学为目的而选出来的书时候,应该永远竭尽全力地进行想象。

对正常阅读的内在干扰

这种干扰或是由于读者的心理特征,如常见的急躁心理、思维懒惰、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缺乏想象力等等,或者甚至是由于不良的习惯。

上面指出的问题中最主要的是急躁心理,读者没有耐心观察人物的思想、行为等发展过程。他总想马上知道结果。于是他整页整页地略过去,一股脑儿地往后翻阅,想先看一下“结局如何”等等。有时这样做并没有带来多大害处,但有的时候却破坏了对一本书的整体阅读,因为这样一来削弱了阅读的兴趣。如果“一个劲地往后翻”不是由于某些特殊的想象所引起的,而只是由于急躁情绪的话,那么必须避免这样做。

思维和想象的懒惰

许多读者在阅读时,在不同程度上所固有的最严重的干扰是思维的懒惰和想象的懒惰。冥思苦想对我们来说是件伤脑筋的事。例如,在书中遇到描写的段落,为了把作者所描画的东西生动而连贯地想象一下,有时是很费劲的。我们“懒得”费劲,描写对我们也就等于白费了。或者在书中我们遇到了不懂的地方,为了把它搞懂,应当集中全部精力和思想,有时也许只要稍微努力就行了。但我们“不想”花费点气力就往下读了。当作者论证什么的时候,我们应该分析他的论据。但这样要求思维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于是我们很快就滑到下面不需要这种努力的地方去。用最低限度的努力使思维和想象处于最低的紧张程度的情况下进行阅读,这是一种常见的倾向性,然而这正是高效阅读的最大阻力。

一个人在其他方面可能是热爱劳动的,甚至在阅读和学习方面也是如此。例如,他常常读一些巨著,耐心地整页整页地死记硬背,不仅如此,只要是不需要进行紧张的思维,他还准备成卷地背诵!正是由于这一点“死记硬背成癖”代替了正确阅读。所以这不能完全归咎于注意力的懒惰。因为注意力在其他活动领域中进行得很好。例如,有的人能够最大限度地集中注意力,毫无错误地计算和抄写庞大的数字表格,但只要稍一涉及思维和想象,他就无能为力了。

这就是说,每个渴望好好读书的人都必须与这个妨碍进行深入阅读的最大的敌人作斗争。它对自学的害处特别大。同它作斗争就像同各种懒惰作斗争一样,首先你要认真进行,也就是说,要记住克服注意力的懒惰,坚持不懈。在这里就是要用习惯去战胜本性,而习惯又是由一系列不断重复的行为养成的。

坏习惯

首先,主要是在注意力减退方面出现的一些现象是属于坏习惯。例如,一边读书,一边想其他事情的习惯。有些人的注意力本身活动很正常,但是漫不经心、粗枝大叶的阅读恶习破坏了注意力的集中,关于这方面的情况,上边已经提到了。

只惯于飞快地浏览是很有害处的。因为养成这样一种习惯,能导致不会细嚼慢咽地读书。当然,这种习惯是在多种原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例如,惯于“囫囵吞枣”地读书可能养成上述的习惯。假如你经常在一天之内阅读400页,当然,阅读就不可能深入而全面。然而有时还需要培养这种习惯。例如,有时为了评论和介绍书的内容,不得不浏览大批书籍。这是评论家和新闻记者的责任。

但是不管养成上述坏习惯的原因是什么,我们都必须同它的影响作斗争。必须逐渐地拿自己养成全面深入地阅读那些必需的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好书的习惯,要挤出时间来读这些书。“贪婪地”读书的习惯同样是非常有害的。“贪婪”阅读的人很久不读书也行,但是他要一开始读起书来,就达到如痴如醉、头昏脑涨、精疲力竭的地步不可。这种做法的害处有多大是显而易见的。就是一般的“囫囵吞枣式的”读书也是有害的。它不仅仅会使人养成爱走马观花地翻书和肤浅潦草地阅读的坏习惯,而且还能够直接促使记忆力、注意力和意志的衰退。我时常听到一些“贪读者”抱怨记忆力的衰退。总而言之、“贪读”得越多,消化得越少。

半途而废的读书习惯

这种习惯能使意志衰退,所以是很有害处的。因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的优秀品质之一,就是把自己着手干的任何事情坚持干到底。当然,有时也难免要破例。如果开始读一本,发现其中的内容一点也读不惯,既然什么也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去读它,将是不明智的。一般在开始进行全面阅读之前,预先翻阅一下我们所不熟悉的书的内容,能够防止这种半途而废的情况发生。自学时,在正确选择书籍的情况下,不允许类似的违反阅读规则的现象发生。总之,不按规则的一些个别情况,即没等把书读完就丢开是可能有的。这种习惯无疑是有害的,但是有些人确有这种习惯。

在阅读时略去一些地方不读,恰恰也是经常不可避免的,甚至也是必要的,但只有在证明略去它们是符合阅读目的的情况下,才能这样做。当省略违背了正确的阅读目的情况下,才能这样做。当省略违背了正确的阅读目的,或者干扰它的实现时,不完全阅读就变成了习惯。这种习惯或者是不加分析地放过一切所谓“没有兴趣的地方”,即在读小说时放过描写、历史情节、评述和议论等;或者是在读科学内容的书籍时,只读对当时“感兴趣的”章节。

自学选书一般准则

自学的人应该读什么书呢?解决这个问题不是我的任务,应由专家去指导。但是对此不能不提出几点总的看法。

1.不要读得太多,即当阅读的数量开始影响质量时,应该宁可注重质量,压缩阅读的数量。

2.既然情况有可能,那么就只读能够找到的最好的书籍。

3.从中选择最急需和最必要的书。有些人建议:“千万不要读你们不感兴趣的书”,这种看法无疑是错误的。书是否有趣味,这是次要的问题。首要的问题是需要它还是不需要它。假如你是一个自然科学家,文学史对你没有兴趣,但这不是说你不应该去读它。为了丰富知识读它也是必要的。当然特别需要的是专业方面的书籍。

4.不要读那些对我们来讲过于容易或过难的书籍。选书的内容既是我们能够理解的,但同时又必须花一定的精力。关于这一点前边已经讲过。应当记住,如果“一本书吃了读者头脑的闭门羹”,那原因往往不在于书,而在于读者没有做任何努力,以便使它“不被拒之于门外”。思维的懒惰和不善于读书才是产生这种值得惋惜的现象的常见原因。

5.阅读时一定要尽可能按照计划进行。在开始研究某一门科学时,这样做尤为必要。最好先从简明的教科书开始,然后研究写得好的教程。让这些书作为开始学这门科学的基础书籍吧。如果需要,然后再去研究各种专题的最主要著作。如果一个不懂逻辑学的人开始就读康德一类人物的著作,从中受益将是很小的,只不过搞得“脑袋一团糟”罢了。但是关于读书的计划问题不是我的任务。

鼓舞人心的书籍

依我看来,这样书是必需读的。在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需要倾听号召我们奔向伟大目标的呼唤。它们是使人精神振奋、充满希望和朝气蓬勃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这些东西在书里都能找到,如果一个人不善于这样做,是非常遗憾的,他的损失是很大的。读这样的书必须用有效阅读的方法,要反复地读它们——完全应该如此,这是不容批评的。全部任务在于汲取书中的思想和情绪,为它们感染,并加以体验。这些书常常要去寻找、探索。在这方面不是任何一本书对每一个读者都是适合的。

如果你找到合适的书,就用消极阅读的方法去读吧。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划上记号,或抄入到专用的笔记本里,这样便于以后容易找到它们进行阅读,要反复地读,加以消化,从而使我们保持活力,吸取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鼓舞力量,使自己受到教育。假如我们不给自己定个原则,即在每次阅读之后想一想怎样把我们得到的动力,受到的启发,引起的渴望应用在事业上,应用在我们当前的生活环境中,如果自己不尽快地把它们付诸行动,书带给我们的益处不仅比较小,有时甚至会带来害处。这是因为使思想变成行动是良好习惯的基础,不付诸实践的思想——常常是产生“幻想家”的开始。

艺术作品的阅读

对艺术作品的阅读,最低限度第一次要求消极阅读。只是随后应用研究的方法去阅读。如果你们读长诗时,一边读,一边分析它,这种消磨时间的方法是非常明智的,但这不是纯艺术作品。我要再讲一次,应当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读自己所爱戴的诗人的作品中我们最喜爱的诗篇的。我们醉心于这些诗篇,加以感受,加以吸收,只要一开始分析,就完全是另一种活动开始了。当然,这种活动不仅有益,而且是必要的。但是分成段落,进行评论,弄清布局,这不能不说是在领会艺术作品。

领会大部头著作,如《战争与和平》,或者一般的长篇小说,不可能没有间歇,在间歇的时间很自然地有时会进行议论和评价。因而阅读的消极状态就不可能保持在同一高度上,特别是已经习惯于分析、评论这一类作品的读者,在一些地方就所读的内容常常会产生不由自主的褒贬等方面的意见,但是有意识地去挑起这些想法是不应当的。仍然需要记住的是,只有当完全是消极阅读时,我们才能最好的体验艺术作品。只有这时我们才能完全领悟它们,才能使自己的想象具体化,从而体验到作者所体验的东西。

想象的作用

我在上边已经讲过,在音乐中需要两种艺术家——作曲家和演奏家,在艺术作品阅读中则需要作者和读者。好像一部伟大的音乐作品的演奏者没有达到演奏它的水平。因而有时贝多芬的奏明曲在生手的演奏下会变成难听的叮咚声一样,在不够格的读者的意识里,最伟大的艺术作品同样也可能变成最不完整、被歪曲得不成样子的形象。当然,在这方面和一位音乐作品演奏家一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天赋和后天发展的才能。当然,阅读艺术家也有某种天才。但是我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应该以最好的形式来使用这种天赋才能。

在这里我认为有必要再一次提醒大家一条规则:什么地方需要想象,就“尽情”地去想象。这是一把万能的钥匙。如果你没有这样做的话,请试试看吧!当事情进行得成功的时候,真像有某种魔术一样:艺术作品活龙活现,人物形象有声有色,以前你从来没有觉察到的那种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场面将出现在你面前。要运用想象的一切方式: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例如,当你读到托尔斯泰对《长期旅行》的著名描写时,你坐在自己的房间里,既感受到旅行,又感受到暴风雨;看到闪电的光辉,感到阵阵疾风,听见雄壮的霹雳,体会到对年轻的伊尔金耶夫的全部印象。当想象涉及到小说中所描写的人物时,他们将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你将会见其面而听其声。为了发展这种技能是值得费些精力的。对于这种阅读,最低限度第一次需要下工夫。为了使自己鲜明而清晰地想象出作者所描绘的情景和所刻画的人物,在大多数情况下必须不止一遍地重读描写部分,有时要读几遍才行。必须付出努力,有时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以便鲜明地想象出,并且把艺术家分散补充的各种特征联系成一种完整的形象。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其效果是惊人的,而且是引人入胜的。

重新阅读

有时我们会听到,艺术是以“美学的高度享乐”为主要目的的说法。当然,这是极其严重的错误。艺术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多种多样的。就以诗的艺术(就其广义而言)来说吧,在正确运用它的情况下,诗的艺术能使人在感觉、希望、观察和思维等方面的经验都有极大的开展。就好像和作者及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处在他们的地位,感受他们所感受到的一切;用他们的眼光观察世界,用他们的标准评价一切。我们用其他卓越的、天才的、有时用伟大的经验来扩大和检验自己渺小的个人经验。我们在一种生活中体验到多种人的生活。这种好处是难以估量的。为了很好地理解和“感受”艺术巨著,应当重读它,而且要不止一次地重读。除去引起这种必要性的其他条件之外,应当记住初次阅读的作品,使我们感到极其新颖有趣,情节也十分引人入胜等等。在重读时这种兴趣在不断减退,因为取而代之的是我们的注意力转向其更本质的方面。真正体验和理解艺术作品只有在重读时才有可能真正获得。

阅读评论

如果阅读艺术作品是为了自学,在读完这本书之前最好不要阅读别人对它的评论,因为这样可能削弱、甚至扼杀你独立思考的能力,迫使你不由自主地戴上别人的眼镜看这本书。只有在把书读完,用自己的精力研究它,亲自对它进行力所能及的分析和评价以后,我们再读对它作得恰到好处的评论才会有益。那时我们在评论中将看到什么是同我们的结论一致的,什么是不一致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把自己对这本书的态度同评论对它的态度进行比较;将受到一次艺术评论的直观教育。

但如果读这本书不是为了自学,当然,常常只得采用相反的方法。在自学时我们读的是由别人事先选出来的一些最好的书,所以对这些书的一般评价我们已经知道了。当完成阅读的其他任务时,我们见到的全是一些新的,或者是完全不熟悉的书,这时必须解决下面一个问题:值不值得选择这样一本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经常首先要从新书评介、图书简介,甚至评论开始阅读。

预先熟悉书

认真研读书籍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方法是在学校里最常用的,即直接从第一页开始阅读和研究。然后逐步地按章节、“按课”往下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不特别注意新的与旧的(已读过的)内容相结合,直到读完整本书才能提出一个统一而完整的提纲来。

自学时阅读和研究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在读完一本书以后,对整本的内容要有清楚的概念;搞清它的主要思想、分清它的内容的总纲和内容的主要部分等等。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上面所指的第一种方法(直接按章、按节地研究)就不太适用了。

假设曾经让我们站在用遮光板遮起来的、从来没看见过的一张画的前面,并对我们说:“看见遮光板上的小窄缝了吗?通过它可以看到图画的一窄条。然后我们一点儿一点儿地移开遮光板,结果我们通过越来越大的缝隙,看到的画面也越大,直到看见整幅图画为止。你们要力争用这种方法观察它,并得出一个清晰的概念。”我想,在我们当中可能有很多人会觉得这项任务太繁琐了。其实我们在阅读内容不熟悉的新书时,处境与此十分相似。书的内容也是“按条”一页接一页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而且为了完整地掌握书的全部内容,这要求我们做许多相似的工作。

我们还常常习惯用另外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即由总的印象到具体细节。当我们看一张不熟悉的画面时,我们首先要抓住它总的轮廓和总的内容,然后再看细节。这是人们最喜欢用的一种方法,阅读也是如此。在认真阅读和研究一本书以前,预先熟悉这本书往往能够节省大量时间和劳动,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要想预先得到对一本书的总印象。对它有个概括的了解,就必须查阅它的内容。为此应当知道它的题目;作者给自己提出的任务;作者发表的观点;书的内容结构或内容纲要;书的主要思想,书中引用的主要事实等。通常用下列方式进行这种查阅。我们必须知道的书名通常就已经指明了主题。有时书名中已经包含着书的主要思想。但通常书的主要思想和其他内容必须用另外的方法在序言、引论、目录和结束语中去寻找。

许多读者根本不看序言,认为它是“无用的东西”。其实不然。序言中经常包含着很重要的信息,例如,作者说明该书所出版的宗旨;指出在初读时可能省略的章节;提醒要特别注意的地方等等。一篇写得好的序言同时阐明该书的全部内容和任务。要从所读的书中得出类似的评述,对那种不读序言的读者来说,得费多少脑筋啊!书的引论中经常谈到一些和这本书的主题没有直接关系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是深入理解该书内容的必要前提。引论对我们特别重要的是常常粗略地、有时也明确地指出了这本书的叙述纲要和叙述方法。

这对预先熟悉书的内容是何等重要。自然是很清楚的了。

书的目录尤为重要,通常借助于目录,在我们还没有读某本书之前就可以了解书的纲要、主要标题、大概内容,书中涉及的主题。有时从目录中还可以了解到作者的一些基本思想。

长篇或中篇小说的目录一般没有实质性意义。至于谈到科学书籍的目录完全是另一码事。人们往往完全不会利用它,认为它仅仅是供查阅哪章在哪页上的,这是极大的错误。科学书籍的目录具有较大的用途,甚至是十分重要的。应当从目录开始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还要不断地查阅它,借助于它来完成对一本书的阅读。

供阅读的一本书的目录同供确定方向的城市平面图一样。来到一个陌生的大城市以后,首先熟悉一下它的平面图是很有好处的。这一点每个旅行者都知道。平面图帮助人们在一个新地方解决定向的问题。在开始读一本新书之前先看看它的目录也同样有好处。这时新书内容的总轮廓将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就能够知道自己所不了解的科目。

举例来说,假设我们完全不懂生物学,甚至不知道这门科学是研究什么的。现在拿到一本《生物学入门》。我们来看看它的目录:“绪论,有机体的功能,有机体内的结构分化和劳动分工,食物是能量的来源,食物的消化,有机食物的生产,能量的释放和废物的排泄,动物和植物的感应性,运动和迁移,骨骼、有机体对其周围的适应,繁殖,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

如果我们细心地读过这个目录,就不会“盲目”地阅读这本书了。我们就能够知道书中说的是什么,而且顺便了解到生物这门学问的内容是什么——最低限度能了解到在本书的作者的心目中它的内容是什么。

不过我们必须注意的是,目录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应当学会利用它们的各种特点。在这里我们要指出,目录只是标出各章的主要题目;除此之外,有些目录还有各章内容的详细目录。例如,就像上边引出的例子,我仅写出各章的题目;事实上在全章的每个题目之下还有它本身内容的详细目录;例如,第一章的全部内容是这样的:“第一章绪论,动物和植物,生命力,形态学和生理学,生态学,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分类学”等等。

在目录上既有章的标题,又有其内容的详细目录情况下,在预先熟悉书时,通常只看章的标题,把其余的放过去不看较好。这样一来,书的主要内容就显得更清楚。正式阅读和研究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篇章内容的详细目录。有些目录具有论题或半论题的性质,有时按其形式近似于简明的纲要。

在用这种详细目录时,必须很好地搞清它们。搞清楚书的卷、篇;搞懂这一章同全篇和全书是什么关系。研究一章的细节时,不要忘记它和全书的联系。到正式阅读时就仔细观察、深入研究和彻底搞清既定的思想内容。阅读一章以后,这样详细目录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代替提要的。

在书的结尾的字里行间经常包含着一些非常重要的提示:指出本书的主要思想、任务,总结它在这本书里所完成的工作,有时包括书的基本内容的简明概要。常常把这些内容分为单独的一章——“结束语”。在预先熟悉书的时候如果不看看书的结尾,这是很大的失策。

书的浏览

只要认真地熟悉书的序言、目录、引论和结束语,在有一定经验的情况下,就足以对书的内容有一个总的印象了,就可以得到关于书的纲要、任务、主要思想的概念。读者对一本书所属的科学领域了解得越多,这种预先的查阅给他带来的收获也越大。当必须使用很多书,而又不能把它们全部读完的情况下,只好用这种方法,了解其中一部分书的内容。如果我们熟悉书是为了以后研究它,到任何时候都是有益的,但是有时必须得重新翻阅它。这里重要的是从书中得到更加深刻的总印象。

不是所有的人都善于浏览书籍,就是在会浏览的人当中,在这方面做得很好的也不太多,在研读一本书之前,预先浏览一遍是一般浏览书籍的最好经验。当我们以后开始认真读书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预先查阅的不足之处。这也就指出了我们浏览中的主要缺点。因此,仅就这一意义来说也可以建议预先浏览。如果书中有图解和插图,熟悉它们同样有助于先熟悉书的内容。 2cBz+YQpgl0q2RfS6wunJ9zZItv1YUNDJHTSXpsgvJ72ni98QQxsRsQ+1EsJbdk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