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最后的完美世界
彼得·德鲁克

前言

在我写的19本书中,本书是第一部我能够称之为小说的作品。不过,说它是“小说”,主要是指它的篇幅,在结构上,它倒更像是一部小型室内乐,类似于安东尼·德沃夏克(Antonin Dvorak)创作的那些貌似简单的四重奏——他和书中某些人物恰好来自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国家,创作这些作品的时间也仅比书中事件略早了几年;抑或像一个世纪前的交响协奏曲,由同一组乐器的小型协奏贯穿始终,但每个乐章各自以其中一种乐器的独奏作为主体。

本书的大多数情节发生在1906年6月,主要地点在伦敦。那个年代的成年人至今在世的寥寥无几,只有凤毛麟角的几位耄耋老人,俱已年近百岁了。而在我们这些后世之人眼中,那段岁月、那个世界早已属于尘封的历史,遥远得不啻于法老时代的埃及,或是身披铠甲的骑士纵横驰骋的比武大会——尽管当时已经有了电灯、电话和汽车。然而,本书并不是一部“历史小说”;不会有人高呼“Egad”[1],穿着缀满褶边的衣服,动辄拔剑出鞘。书中会涉及一些历史名人,譬如俾斯麦、马克思、迪斯累利、古斯塔夫·马勒、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等。不过他们甚至连龙套都算不上,只存在于背景中,存在于人们的谈话里,因为那个时代的人们交谈时大抵会提到这些名字。书中的人物都是虚构的,假如说这些人物有任何意义,那并非因为他们的“角色”,而是因为他们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这本书的书名实则是一个文字游戏,源自伏尔泰的《老实人》中“众多可能的世界之中最好的一个”之语[2]。至于这个书名究竟是影射英王爱德华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那道日薄西山的余晖,还是暗指人芳华落尽的垂暮之年,我把它留给读者来判断。

彼得·德鲁克

[1]古语,温和的感叹词,意为“天哪”、“喔唷”。

[2]原文为“the best of all possible worlds”。该语最早出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的乐观主义理论,他认为我们所在的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众多可能的世界之中最好的一个。本书书名的原文为“the last of all possible worlds”,与前者仅有一字之差,意为“众多可能的世界之中最后的一个”。囿于书名的限制,译者不得不将之改译为“最后的完美世界”,与原意并不完全吻合。 1b6hGvbw2h46h87uONuTjs2CH734EJG2WNvq+/M81l/N3d5Oob9WLEphk6aYPTz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