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林徽因简介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我国著名女建筑师、诗人、作家。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在文学上,她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等。

1904年6月,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幼年随祖父母居住。5岁时,由大姑母林泽民授课发蒙。8岁时移居上海,进入虹口爱国小学学习。1916年,她因父亲在北洋政府任职,所以全家迁往北京,并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1920年4月,她跟随父亲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在此期间,她还结识了著名诗人徐志摩,并对新诗产生了浓厚兴趣。1921年,她跟随父亲回国,继续在培华女中读书。

1924年6月,林徽因和著名学者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1925年,她与文学家闻一多、散文家梁实秋、建筑学家梁思成等筹建“中华戏剧改进社”,参加演出交流戏剧艺术。1928年春,她同梁思成结婚。同年8月,夫妻偕同回国,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

1928年至1930年,林徽因设计了吉林西站,并由梁思成审核建造而成。1931年,她受聘于北平中国营造学社。第二年,她为北平大学设计了地质馆和灰楼学生宿舍。同年4月,她创作了第一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之后的几年中,她又在《诗刊》、《文学杂志》等,先后发表了几十篇作品。

1948年5月,她在《文学杂志》发表了《病中杂诗》9首。1950年,她被特邀参加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并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师,她提出了修建“城墙公园”的设想。

1953年10月,林徽因当选为建筑学会理事,并任《建筑学报》编委,被邀参加第二届全国文代会。1954年6月,她被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她因肺结核久治不愈,病逝于同仁医院,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为其亲自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花环刻样。

林徽因与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我国古代建筑,成为我国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我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她与梁思成合作撰写了《城市规划大纲》、《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等学术论文。为《新观察》等刊物撰写了10多篇介绍我国古建筑的通俗读物。她发表了有关建筑的论文,主要有《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清式营造则例》第一章绪论、《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的鉴别问题》、《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等。

在文学方面,林徽因著述甚多,包括《你是人间四月天》、《九十九度中》、《林徽因诗集》、《那一晚》、《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仍然》、《激昂》、《一首桃花》、《山中一个夏夜》、《笑》、《深夜里听到乐声》、《情愿》、《窘》、《一天》、《激昂》、《昼梦》、《瞑想》、《梅真同他们》、《窗子以外》、《一片阳光》等。

在林徽因的著作中,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作家的文学气质糅合得浑然一体。她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不仅有严谨的科学内容,而且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和赞美祖国古建筑在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精湛成就,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而在文学作品中,她也常用古建筑的形象作比喻,如《深笑》一诗中,她就以古塔檐边无数风铃转动的声音,比喻笑声的清脆悦耳,直上云天,既贴切,又新颖,别具一格。由于她兼通文理,在建筑学和文学创作上都显露出惊人的才华,所以在20世纪30年代,她就享有“一代才女”的美誉。

著名作家卞之琳说林徽因:她天生是诗人气质、酷爱戏剧,也专学过舞台设计,却是她的丈夫建筑学和中国建筑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过主要是后者的得力协作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

著名作家文洁若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曾出现过像达·芬奇那样的多面手。他既是大画家,又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林徽因则是在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脱颖而出的一位多才多艺的人。她在建筑学方面的成绩,无疑是主要的,然而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方面,也都有所建树。 l9UKBhHmC7qbg9RjusXcmQSfD9Th+jJtoG54DpB1JeWwQ0uQ/1qXyxWooznRBT4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