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梁遇春精品选
梁遇春

梁遇春简介

梁遇春(1906~1932)别名驭聪,又名秋心,福建闽侯人。他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其散文风格另辟蹊径,兼有中西方文化特色,被誉为“中国的伊利亚”。

1906年,梁遇春出生于福州城内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18年秋,他考入福建省立第一中学。1922年暑假,他先进入北京大学预科。后来就读北大英文系,师从叶公超、温源宁等名师。

1928年,梁遇春从北京大学毕业,由于他的成绩优秀,被留系里任助教。后来由于政局动荡,北京大学工作陷入停顿状态,他跟随温源宁教授到上海暨南大学任教。

1930年,梁遇春又与温源宁教授同返北京大学,并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负责管理北大英文系的图书,兼任助教。1932年,他因染急性猩红热,猝然去世,年仅27岁。

梁遇春的散文总数不过50篇,但独具一格,在现代散文史上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堪称一家。在他的散文中,《谈“流浪汉”》算是较长的一篇,也是人们比较偏爱的一篇。在这篇文章里,他毫不掩饰自己对流浪汉精神的赞美和向往,读来令人激动不已,而他本人的作文态度和文章风格,也正如这篇文章中所谈的流浪汉那样,无拘无束,热情随兴。

梁遇春在这篇散文里说:“真正的流浪汉所以不会引起人们的厌恶,因为他已经做到无人无我的境地,那一刹那间的冲动是他唯一的指导,他自己爱笑,也喜欢看别人的笑容,别的他什么也不管了。”又说:“流浪是指流浪的心情。”这种“无人无我”的流浪汉气质,也正是梁遇春散文的一大特点。

梁遇春的散文创作也可以说是一种率性而为的青春写作,这样说不仅仅是指写作者的年轻,更是指创作过程中特有的风格不成熟,还在思想尚且庞杂混乱的探索阶段。在他的散文中那种与生俱来的悲剧感,那种看待生命的独特视角和对宇宙万物的置疑感慨已经超出了一般的情绪宣泄。这一点从他的《人死观》《泪与笑》《破晓》《黑暗》《春雨》等文章中可以明确感知。可以说,他的幽默,正是基于一种骨子里的忧伤。

梁遇春创作的作品还有《猫狗》《第二度的青春》《观火》《又是一年春草绿》《“春朝”一刻值千金》《坟》《途中》《论知识贩卖所的伙计》《善言》《毋忘草》等。

他的译作有《小品文选》《英国诗歌选》《浮士德》《近代论坛》《幽会》《红花》《厄斯忒哀史》《情歌英汉对照》《草原上》《老保姆的故事》《我们的乡村》《忠心的爱人》《一个自由人的信仰》等。

文学史家唐弢在《晦庵书话》里指出:“我喜欢遇春的文章,认为文苑里难得有像他那样的才气,像他那样的绝顶聪明,像他那样的顾盼多姿的风格。每读《春醪集》和《泪与笑》,不免为这个死去的天才惋惜。”

台湾一位文人这样评论:“作者由于年轻、涉世未深,因此生命的历练,并未达深刻沉练的地步,文章的表现也并非完美无缺。然而,我们却可以从字里行间,一窥他努力经营生命的深刻与幽默的企图。对如此天才横溢的作者的作品,我们是可以用更宽容的眼光来欣赏的。”

梁遇春的好友著名诗人冯至称赞他足以媲美我国唐代的诗鬼李贺、英国的著名诗人济慈和德国的浪漫主义诗人诺瓦利斯。 D4AmCYJcUr8uoSRHxxg1pEwm9dOyl/2Y58Cx6G8/3KnSThoxnJIQO/5gU4jGp8C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