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技术创新篇

其实当你的成果受到市场欢迎的时候,就说明很快要被别人超越了,而且别人怎样超越你,你永远也不会知道。既然如此,从成果出来的那一天起,你就只有自己否定自己,再开发一个更新更好的产品,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张瑞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能够决定一国的科学、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同样,技术也能够决定一个企业的经济力实和发展潜力。把创新意识注入到技术发展中,则这种结合后的技术创新就能够带来更大的价值。海尔之所以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市场提供日新月异的新产品,充分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丰富多彩的需求,就在于海尔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个性化和人性化为手段,以用户满意度最大化为目的的技术创新机制。

海尔认为,只有建立自主创新技术进步机制,才是企业在竞争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治本之方。张瑞敏曾指出:“其实当你的成果受到市场欢迎的时候,就说明很快要被别人超越了,而且别人怎样超越你,你永远也不会知道。既然如此,从成果出来的那一天起,你就只有自己否定自己,再开发一个更新更好的产品,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我们的‘小小神童’出来后马上有人模仿,我们也打官司,但太耗费精力了。所以我们很快推出第二代,不等你学第二代,又推出第三代,现在已开发第12代‘小小神童’,没有这12代的不断超越,怎么可能有小小神童洗衣机的上百万销量?而且如果被动地打官司的话,不一定能打赢,打赢了也不一定能执行。”

由于海尔集团坚持不懈地进行技术创新,使产品有了强大的应变能力,其技术创新呈现出无穷的魅力。通过技术人员的技术创新,海尔始终保持了企业产品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从而将企业引入一种“独享山水风光”的境地。是率先研究、发明、创新,将你的标准强加于人;还是寄人篱下,顺应他人制定的标准,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显然海尔是前者。

200年2月,张瑞敏参加了在瑞士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大会,并且作了《“新经济”之我见》的主题发言,阐述了他自己以及海尔集团以创新迎接新经济挑战的战略。

在这次主题发言中,张瑞敏这样阐述了海尔的创新思想:

参加在瑞士达沃斯召开的2000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受益匪浅。会议就“新经济”展开了讨论,引人注目。诸多国家元首、企业巨子在发言中见仁见智,但都认为新经济关系到企业存亡,国家兴衰。

何谓新经济?我认为应是以数码知识、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由新科技所驱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新经济是新冲击。本届年会提出了人类在新世纪将面临两项革命的观点,即网络革命和遗传基因革命。网络将打破传统经济下以国界划分的经济区域,而使所有企业都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冲击。在由网络搭建的全球市场竞争平台上,企业的优势被无情地放大,优者更优,劣者更劣。打一比方,将因特网比做高速公路网,企业就像汽车,谁的车子好、技术高,谁就会跑得更快,因为高速公路网提供了车子发挥高速优势的条件。但如果你不懂高速公路网的规则,车况又达不到上路的标准,但就只能望路兴叹。

因此,拿到上网的入场券是参与新经济最起码的条件,入场券反映了你的管理素质,不能设想管理混乱的企业可以上网。因为网络可以将输入的正确信息运作得更有效率,但无法将输入的错误信息转为正确信息。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应针对达不到标准的问题亡羊补牢,以拿到上网的资格证。

无形资产是新经济下企业生存的资本。新经济下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显得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因为你的竞争对手、你的用户不再局限于地区性的市场、商场,而是同在互不谋面的全球性网络。用户对你认可还是否定都在瞬间完成,而且决定性作用的是品牌的美誉度。没有顾客的忠诚度,也就失去了网上的生存权。对海尔而言,要以对全球用户的忠诚度换取全球的知名品牌,争取新经济时代的生存权。

创新是新经济的核心,充分利用了网络技术的企业会比过去跑得更快,但要比对手跑得更快,则必须创新。因为大家都同样在利用网络的有利条件。

首先是观念的创新。为什么?本届大会的格言是最好的诠释:“让我们战胜满足感。”网络使你无法自满,它使距离缩短到零,传统的连续性被打破,传统结构消亡。不能更新观念,无异于自我抛弃。

其次是运行模式的创新,包括制度、组织结构、等等。我们的组织应成为有序的非平衡结构,内部流程应适应外部瞬息万变的市场。

最后是新技术的创新。利用网络优势整合全球科技资源为我所用,以创新技术来创造新需求,进而创造新市场。

人,是保证创新的决定性因素。人人都应成为创新的主体。我们设计的市场链的思路正是体现了这一点,为每个员工提供最大的发展空间。利用网络的共享信息和组织结构扁平化所带来的最短信息链,经营自我,挑战自我,体现自身价值和创新结果,形成团队合力。

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的是年会的指导思想:挑战满足感。聚焦21世纪的新世界,成功的标准已被界定为创新能力,我们的使命则是为世界进步而努力!

准则5:保持技术的不断创新

1998年12月26日,海尔中央研究院在青岛高科技工业园海尔路1号海尔工业园内正式成立并开始运作。1998年是海尔集团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的一年,也是海尔集团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和进行流程再造的一年,更是在海尔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年。海尔中央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海尔集团整合全球科技资源,开始全面加速实施集团的国际化战略。

海尔中央研究院是海尔集团联合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8家具备一流技术水平的公司,通过技术合作建成的综合性科研基地。该院拥有12万平方米的研发大楼和16万平方米的中试基地,配备了国际先进水平的软、硬件设施,并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的优势在国内外建立了48个科研开发实体。中央研究院主要功能是整合、开发超前技术及新领域技术,通过该机构的工作实现跟踪、分析和研究与集团发展密切相关的超前5~10年的技术,同时搞好这些技术的商品化工作,使得各类超前技术在中央研究院得到二次开发和技术重组,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中央研究院目前着重于下列领域的技术研发、整合工作:智能家居集成技术、网络家电技术、数字化、芯片、电子、新材料、生物工程、环保、节能技术等。

海尔中央研究院的目标是要建立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研究、开发机构以及先进的技术资源整合中心,利用全球优势科学和技术资源为海尔集团在全球的发展服务。作为海尔集团的核心技术机构,海尔中央研究院担负的使命是“软件资源集成商、造势支持服务商、标准拥有者和世界名牌的发动机”。

海尔中央研究院主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为海尔集团创造价值:1整合全球科技资源,实现超前技术项目的商品化,为海尔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2集成软件资源,提升海尔产品的附价值,并实现成本节约。3主持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成为海尔及中国的技术标准拥有者,提升海尔及中国家电产品的技术实力。4为海尔集团在全球的制造、采购、服务部门提供研发能力和技术支持。5动态跟踪、采集、分析全球经济、市场、技术的动态,为海尔集团的决策提供依据。

张瑞敏对中央研究院领导的要求是不能跟着企业发展去想问题,而要走在前面,目标要达到三性:超前性、整体性和国际性。即对公司的发展要有超前性,对集团各部分的技术发展要有整合性,对于集团的横向发展要有国际性,做不到这三点,研究院的领导就要被调整。

在技术创新的理念和机制上,海尔更是大放异彩。海尔认为,发明不一定是技术创新,发明者也不一定是创新者,只有能把发明转化为社会的经济活动,而且能产生显著经济效益的发明才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第一要素就是和市场结合,市场是检验科技成果的试金石。张瑞敏说:“企业的科研不同于普通科研部门,检验企业科研成果的是市场,衡量科技成果科技含量的是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海尔的科技开发都是以能否占领市场、扩大市场、创造市场作为惟一标准,做到有的放矢。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并不是科技人员追求的目标,而是市场需求反馈的结果。电话遥控空调应用电脑控制芯片,是为了满足用户能远距离开关空调;将航天飞机上使用的耐腐蚀材料应用到空调上,是为了保证空调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把空调上的变频技术应用在冰箱上,是为了降低噪音、启动电压、节能;在冰箱上使用模糊技术,为了让冰箱有“大脑”,保持食物的新鲜和营养;在洗衣机上应用抗菌健康技术,是为了让洗衣机能自动杀菌、健康洗衣……1996年以来,海尔提出了技术创新的三个原则:一是创新目标国际化,“站在巨人的肩上”,利用国际上已有的科技成果为基础来确定主攻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力争开发出来的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是创新课题市场化,以市场为导向,不以提高科技水平为目的,以成果能创造市场、创造用户为目的;三是创新成果商品化,这是检验技术创新是否取得成功的最终标准。为充分保证技术创新三原则的顺利实施,海尔制定了技术创新工作的三结合措施:一是科技人员的待遇与市场效果相结合;二是科研开发课题与用户难题相结合;三是科技人员的职责与成果的延伸开发(对每一项产品进行系列化开发,以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相结合。海尔在技术开发领域全面实行“OEC”管理模式,为确保技术开发效果,按闭环原则建立了三大体系:科技进度保证体系、开发质量保证体系和设计目标优化体系。

准则6:抢占科技制高点

高新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最新科学成就和最新工艺技术基础上的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领域在世界或本国领先的现代技术群体。高新技术属于知识、技术、资本和信息密集的新兴技术。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革新,促使全球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及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高新技术离不开高和新,它的突出特点可以归为七高七新,即高投入、高产出、高智力、高难度、高竞争、高风险、高势能和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新。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切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技术革命,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全球性的深刻而巨大的生产力变革。各国都把发展高新技术作为争夺的制高点,以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作为主攻方向,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占领国际市场作为基本目标。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一番发人深思的话:“即将到来的新的世纪是高科技世纪,世界经济竞争的焦点集中在高科技上。”显而易见,高新技术也是企业竞争的焦点。

由于高新技术的独特作用,海尔集团为了在竞争中占领和扩大市场份额,每年投入极大的资金和人力资源重点进行技术研发。

海尔善于通过抢占科技制高点来创造市场热点。海尔在进行洗衣机市场的调研、分析中发现:消费者在使用洗衣机时,最烦恼的是同一台洗衣机只有一个洗涤速度(约150转/分钟)、一个甩干速度(约800转/分钟)。这样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有的衣物因洗涤、甩干转速过高,尽管洗净比也很高,但既费电,而且磨损率又高;而有的衣物则因为转速过低,而洗不净、甩不干。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使不同的衣物匹配不同的洗衣、甩干转速,从而达到最少的耗电、最低的磨损、最佳的洗涤效果呢?海尔洗衣机在1998年率先推出变频洗衣机的基础上,结合“洗得净又节水”的全球行业难题,推出了代表目前波轮洗衣机最先进水平的变速洗衣机,从而一举解决了上述难题。该款洗衣机实现了自动感知衣物,不同衣服不同转速,洗得净又节水,并有多项技术申报了国家专利。海尔变速洗衣机也因此而被誉为继海尔“手搓式”洗衣机之后,引领2001年洗衣机新的发展潮流和趋势的又一款革新性产品。

海尔变速洗衣机研制开发成功的消息一传出,消费者就纷纷打进热线电话,咨询有关海尔变速洗衣机何时上市的各种信息。海尔变速洗衣机在青岛上市的当天更是突破了新品上市日销量的历史记录;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各大城市,海尔变速洗衣机成为众多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消费者的首选;有的地方更是一到货就被抢购一空,有的商场甚至连样机都被买走……不少业界人士感叹:原本以为一些科技含量高的家电前沿新品在刚开始推向市场时,会出现叫好不叫座的现象,现在看来关键还是没与用户的需求或用户的难题相结合,如果运用高科技解决的是用户的需求或难题,肯定会创出市场的大热点。

消费者对海尔变速洗衣机之所以“情有独钟”,也许要归功于它独有的功能和优异的整机性能满足了人们对洗衣机高节水、高节能、低噪音、低磨损率等综合性能的潜在需求。广州番禺一位姓徐的用户排队买到了一台海尔变速洗衣机,他告诉记者:他们家三世同堂,大人小孩,老老少少,穿的衣服大小、面料、厚薄都不一样。普通洗衣机只有一个转速,妻子穿的真丝等高档衣服,每次洗衣仍用高转速,很容易起毛、发皱、受磨损,而且费电、费水;而洗牛仔服、窗帘、床单等大件时转速又嫌过低,出现洗不净、甩不干的问题。海尔变速洗衣机解决了这些问题,当然排队也要买一台。据介绍,海尔变速洗衣机集数字变频控制技术及节水专利技术于一身,可实现自动感知衣物,洗涤时波轮转速从70转/分钟到180转/分钟,甩干时内桶转速从350转1分钟到900转份钟可进行选择,从而实现了比普通洗衣机节电50%、磨损率降低36%、洗净比提高22%。同时,结合全球水资源匮乏,特别是中国水资源严重紧缺,海尔变速洗衣机采用“2合1”节水技术,实现比普通洗衣机节水50%。

在2001年时,海尔就已具备了国际上先进的CAIDCAD—CAM—CAE设计系统和大型激光成型机(SOUP系统);拥有国内第一个可进行转换的全消声和半消声室,配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声学测试系统,可完成家电产品的噪声和振动测试以及电声产品的质分析和频响测试;拥有国内家电行业惟一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可通过人工手段再现全球各种气候现象的人工气候室,可模拟各种温度和湿度,还可模拟降雨、降雪、日晒、风吹等多种气候现象;拥有世界领先的3m法电波暗室和两间屏蔽室,配有国际上最先进的电磁兼容测试系统,能满足国际电工委、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和欧共体等国际及国家EMC标准要求,可完成所有通讯类产品的电磁干扰和抗干扰测试;拥有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检测水平最高、获得认证最多的家电测试中心,可做欧洲CE认证、美国UL认证、加拿大CSA认证等15类认证。这一系列先进的科研设计手段,大大提高了海尔集团的科研和设计能力,明显地缩短了新产品开发的周期。

准则7:技术与效率并进

技术可谓是效率的加速剂,拥有一流的技术人员和技术水平才能得到高效率的工作成绩。海尔在加强技术创新、技术研发的同时,从未忽视效率在技术研究中及工作业绩中的作用。

1999年7月,欧洲经销商X先生要求海尔三个月制作出5种产品样机,而按国际水平需6个月时间。一个半月后,当X先生到海尔来进行交流时,5个系列25种产品样机摆在他的面前。X先生激动万分,说:“太漂亮了,这25种产品我全部订货。”临别之际,X先生又将原本向其他的客户订购的产品转由海尔来做,并要求下次见面时能看到样机。第二天,他们准备离开时,样机已经做好了。他们看着海尔人连夜设计的新样机,又看着科研人员那布满血丝的眼睛,X先生感慨地说:“海尔人的这种精神让我想起了25年前的飞利浦。”

技术促效率,效率促生产,生产得财富,财富又能促进技术的革新,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海尔人在处理技术和效率二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关系时,正是把它们放在一个并重的位置上,才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2004年10月1日,章丘市委、市政府在新落成的章丘海尔工业园,为章丘海尔电机有限公司举行庆功大会,庆祝该公司在企业迁建中创造的100天建成新厂区并完成整体搬迁的奇迹。

从5月8日动工到8月18日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章丘海尔机电有限公司仅用100天就建成了6万平方米的厂房、5万平方米的厂区绿化、56万平方米的厂区道路,于9月17日提前实现了厂区、设备的总体搬迁并全面开工投产,完成了在常规情况下需要一年前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

海尔的生产追求的是速度、是效率。“以前我们平均4秒钟生产一台电机,企业搬迁后,平均1秒钟就可以生产一台电机。”章丘海尔电机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建岭,从企业生产的角度谈到了海尔的效率。

时间就是财富,速度就是效益。自5月8日工程动工,施工队就没休息过一天。为了保障园区建设的顺利进行,厂里成立了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园区建设。在建设策略上,以建厂房为主线,其他建设为辅线,排出施工计划表。为了保证工程进度,他们动用施工机械100多台,歇人不歇机,昼夜连轴转,日最多动用人力达1000多人。经过100天的紧张奋战,一座现代化、高质量、环境优美的章丘海尔工业园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章丘海尔工业园之所以创出奇迹的另一个原因,就在于他们在企业搬迁的同时,将生产效率放在首位,建园不误生产,搬迁创出高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章丘海尔电机有限公司自1998年成立以来,作为海尔集团惟一的电机生产企业,近年来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2003年,电机产量达632万台,销售额达52亿元,实现利税1860万元。2004年,公司计划生产电机1000万台,1~9月份已完成和销售电机918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854%,完成销售额61000万元,增长601%,实现利润1898万元,增长526%。仅在9月份,公司便生产100万台,销售额达到6298万元。

章丘海尔工业园的落成,又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搭建了更好的平台。借这次搬迁的机会,公司投入3000万元从中国台湾置了新的生产设备,达到了年产电机3000万台,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的生产规模与能力。据介绍,搬迁后的章丘海尔通过工艺整合,调整生产线框架组合,提高生产效率20%以上。同时,新厂区也使企业的物流配送形成规模,更利于企业的物资、质量与现场管理。

“章丘海尔工业园的落成,对章丘海尔电机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章丘海尔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高建岭兴奋地说。

准则8:健全知识产权保障体系

1994年关贸总协定缔约方签订的《知识产权协定》(亦称TRIPS协定),划定的知识产权范围包括:著作权及其相关权利(即邻接权);商标权;地理标记权;工业品外观设计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未公开信息专有权(即商业秘密权)。自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制度诞生以来,实践证明,知识产权制度对各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化进程,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识产权制度对21世纪经济的发展将具有特别突出的价值。正因为如此,美国、日本、欧盟及其成员国等发达国家的企业,为争取未来市场的更大份额,掌握高科技及其产业竞争的主动权,正在积极研究面向21世纪知识产权保护的举措,并将其纳入自身的总体发展战略。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创造、应用的状况,将直接决定一个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实力。因此,各国企业正在寻求一种能够激励知识的创造和应用的机制。实践证明,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制度,恰恰是激励知识的创造和应用的有效机制。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知识的创造、应用,而一个企业集团只有提高知识创造的能力,加快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使其得以及时有效地利用,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综合实力。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的措施是完善、健全知识产权制度,使发明创造者的合法利益得到最充分有效的保护。否则,知识的创新、应用,将是一句空话。

在中国企业中,海尔在健全知识产权保障体系、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方面无疑是一颗星、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1991年,海尔商标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首批驰名商标,这在家电行业中是第一件。1992年2月底,海尔成为国内首家成立了知识产权办公室的企业。1995年,海尔荣获国家专利局授予的全国专利工作先进企业称号。1997年,海尔被国务院知识产权办公室会议认定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保护试点企业。2001年6月1日,海尔集团公司专利申请量位列中国企业第十位。2001年底,海尔专利申请量已达3641件。

海尔在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经过逐步摸索,形成了一套具有“海尔”特色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并将知识产权工作与公司的技术开发、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知识产权在公司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海尔建立了适合本企业使用的中外专利数据库系统,包括七国两组织的专利数据,该系统有多项检索入口,能够实现全文检索,成功地解决了异构数据库的同一平台操作问题,可同时满足多个终端检索使用。为使产品开发更具市场潜力,除了在开发前进行相应的市场调研外,海尔专利人员和科研人员共同进行专项课题的纵向专利调查、分析,掌握该专题技术的发展规律;通过对竞争对手的专利分析可了解其主攻方向;通过对专利信息的调查分析加工成情报,使产品开发和市场分配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海尔在专利申请的电子化方面走在了前头。专利申请的撰写和审批在集团内部和代理机构之间完全实现电子化,使专利申请从资料准备到提交至专利局的周期缩短了一半,有效保护了自己的知识产权。

在海尔,技术开发成果必须获取法律保护,没有专利申请,新技术研发就没有结束。专利申请与技术研发成果是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关系,即每一项技术创新方案都要申请至少一项专利,实现100%的专利申请率。通过每一项专利申请的积累,构成对新产品技术创新的全方位法律保护。21年间,海尔不仅在国内申请了大量的专利,国外的专利申报比例也在不断增加。按全年实际工作日计算,海尔平均每天开发13个新产品,每天申报25项新专利。

在商标上,海尔始终坚持名牌战略,注重树立企业形象,使海尔(Haier)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驰名商标,并争创世界名牌。海尔总商标在视觉识别(VI)上经过了1985年、1991年和1993年三次整合,最终将追求简洁、稳重、大气、信赖感和国际化作为商标设计的基本原则,将“Haier海尔”和象征中德儿童的吉祥物组合设计,力求建立长期稳定的视觉符号形象。1995年7月,国家商标局再次将“Haier海尔”认定为公众熟知的驰名商标。在商标使用上,坚持正确实施品牌定位、树立产品独特个性的原则,将集团商标划分为企业商标、产品行销商标和产品类别商标三个层次,将各类别家电产品统一以“Haier海尔”总商标统筹,最大限度地发挥了“Haier海尔”名牌的连带影响力,大大地降低了广告宣传中的传播成本。比如,在海尔王子系列冰箱中,王子为产品行销商标,而其中的大王子、小王子、小小王子、冰王子、雪王子等则为产品类别商标;又比如,在海尔超人系列空调中,超人为产品行销商标,而其中的小超人、新超人、世纪超人、金超人等则为产品类别商标。在商标保护上,实行联合注册和防御注册,设立商标侵权监督网络,从商标公告监督、市场监控双重角度进行。对监控出的某些类似商标进行动态监督,并相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从商标侵权异议、提起法律诉讼等多角度展开,从而依法维护企业的注册商标权益。同时,知识产权办与进出口公司密切配合,根据出口产品现状及规划,制定了近、远期商标国外注册规划,并逐步实施。到2001年底,海尔已在183个国家和地区申请了2426件商标(其中国内注册977件,正在申请89件;国外注册556件,正在申请864件)。在知识产权实施的广度和深度上,海尔当属国内企业第一。

准则9:面向世界搞创新

海尔集团为加快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在分析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一条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有效运用全球科技资源网络,这是企业高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海尔集团十分重视运用全球科技资源的工作,形成了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外部体系,即战略联盟工作系统、海外工作子系统、产学研工作系统和博士课题工作系统,包括在国际范围内建立信息中心和技术分中心。海尔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的18个信息分中心和设计网络构成的全国信息网,可动态及时地获取国际最新的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并充分了解当地市场的需求信息。这些机构使用的都是当地的科技人才,比如海尔出口美国的冰箱都是由设在洛杉矶的设计分部开发研制的。

海尔研发目标战略是创造全球用户的忠诚度,将海尔研发人员的开发成果置于国际大舞台上去竞争,不断储备创新能力,形成技术创新的整合能力,从而提高民族工业的综合创新能力。海尔在技术创新中遵循“国际性、超前性、整体性”三战略。

首先,国际性是发展趋势。有生命力、有竞争力的技术创新必然有其国际化的特性,包括体系、机制、人员素质、资金投入等全方位与国际化接轨。海尔集团的研发本着与时俱进的技术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扩大国际化的技术开发模式,目前已建有国际化的信息网络、科技开发网络,国际认证体系和技术国际化的接口。

其次,超前性是培植新的增长点、向多元化发展的基础。一个国家在体现其技术创新优势时,必须有其整体的发展战略、综合的创新能力及其优势的存量。同样一个企业技术创新优势,必须通过技术的整合,包括策略、市场优势等形成技术创新的整体优势。海尔集团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注重整体性的功能和作用,提出了联合舰队的企业发展模式,按照该模式技术创新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掌握创新的主动性就必须注重在观念、技术、产业结构等方面的超前性。在超前研究方面,海尔建有11个超前技术研究所及有关实验室。通过该子系统开发与集团发展密切相关的超前5~10年的基础研究项目和应用技术项目。

最后,整体性是形成创新优势的基础。海尔研发不仅落脚在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研究,还注重了用户不断提升的需求上,全面分析达到功能的效果,并整合可借力资源,进行产品的整体规划,提升技术、产品的开发成功率,有步骤的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提供超值服务。

海尔在建厂之初,就制定了技术引进与消化、吸引、创新并举的方针,专门设立了以消化、吸收利勃海尔四星级豪华电冰箱制造技术为主要职能的技术科,从生产线安装与试生产开始,技术科便同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就电冰箱的设计与制造进行了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也形成了海尔不断追踪世界前沿技术,并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传统。

1987年底,海尔把技术科从电冰箱厂独立出来,成立了专为本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实行企业化管理的电冰箱研究所,主要任务是冰箱新产品的开发和设计。

1991年底,海尔集团成立后,对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机构进行第一次整合,组建了由5个“中心”组成的集团技术中心。

1994年10月开始,海尔为捕捉国际市场信息,跟踪世界先进技术,在海外设立了10个信息站和建立了8个国际技术开发中心。

1996年,海尔对R&D进行了第二次整合,最终形成了由综合研究中心、各专业研究所和集团下属企业研究室组成的三元化梯次开发体系。1998年1月,海尔以控股方式成立了国家级科研机构——海尔科化国家工程塑料中心。1999年8月20日,海尔空调器总公司与日本东芝开利公司就商用空调MPV变频一拖多技术进行合作。

2001年6月18日,海尔集团率先推出了“蓝牙”技术,实现海尔网络家电的无线连接,这是海尔集团与爱立信公司强强合作的结晶。

2004年11月10日,人民网报道了题为《海尔获世界工程师大会两项技术进步与创新大奖》的新闻,展示了海尔在面向国际搞技术创新所取得的进步。新闻内容为:11月10日,在上周于上海隆重召开的第二届世界工程师大会上,海尔集团荣获“中国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成就奖”,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荣获“中国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杰出贡献奖”。

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海尔集团自实施流程再造以来,技术创新取得显著成绩,由于在节能、环保、数字技术等方面的优势,2004年前8个月,就完成了2003年全年的营业额,出口增幅超过100%。2004年,青岛被科技部确立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惟一试点城市,依靠技术创新创造奇迹的海尔集团成为首批国家创新体系试点企业。

被称为“工程师奥林匹克”的世界工程师大会是由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每4年举办一次。首届大会于2000年在德国汉诺威举行。这次在上海举办的大会,是迄今在我国召开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工程技术界的国际盛会。大会以总结、交流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成果和经验,探索新形势下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的新思路、新方法为目的,通过对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的调研、评价、表彰和传播,推动我国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素质。

张瑞敏表示,海尔集团将不断健全有效的国际化创新体系,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持续原动力,成为具有竞争实力的行业世界冠军。

准则10:加强技术基础资源建设

张瑞敏认为,机遇和努力是缺一不可的,机遇一定要抓住,而努力之后才可能有机遇。现代企业不缺信息,往往倒是面临的信息太多,无从选择,有选择就有风险。海尔的原则是:事前反复研讨,慎之又慎;一旦做出决策,就必须坚决执行,不容含糊。另外,在条件允许时,海尔往往是先做试点,效果好的话再推广,以降低风险。

近年来,海尔在开拓国际市场中获得一个信息,海外经销商在对海尔品牌充分信任的情况下希望采购到更多品种的海尔家电产品。为此,海尔在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前提下,加大了投入。1995年建成了海尔工业园;1999年年初,海尔分别在青岛开发区和青岛东部建立了“海尔开发区工业园”、“海尔信息产业园”;2000年6月,占地1000亩的海尔开发区国际工业园开工。这“四园”无疑成为了海尔最强力的资本。

海尔工业园

海尔工业园坐落于青岛市高科园,是海尔集团总部所在地,园区于1995年建成,占地735亩,总投资25亿元,现已全部竣工投产。海尔工业园是中国最大的系列家电制造基地与研发中心,园区内坐落着海尔总部大楼和海尔研究院是海尔集团的控制中枢,后者是国家级技术中心。海尔工业园也是中国最大的精密注塑钣金配套基地,具有每年生产注塑件18万吨,钣金件6万吨、精密模具1200标准套、电子控制器500万只的配套能力。

海尔工业园的特点可以用“三化”来概括,即产品高新化、管理现代化、园区生态化。

(1)产品高新化。

海尔工业园生产的产品始终引领着中国家电研发和应用技术的潮流,推出了倡导省电节能的变频技术、一拖多技术的空调和具有通风换气、抗菌抗病毒功能的氧吧空调产品;推出了小小神童洗衣机、超薄滚筒洗衣机、齿轮传动的“同心洗”洗衣机、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及全球第四种洗衣机——双动力洗衣机;推出了应用最新无线网络通讯技术的网络家电;推出了应用纳米材料的无菌家电产品等。

(2)管理现代化。

在海尔OEC管理的基础上,海尔大力推进“市场链业务流程再造”,打破了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建立起物流、商流、资金流三个订单信息处理体系,实现制造商与消费者需求的零距离,将海尔产品制造系统的管理水平推向世界前沿。

(3)园区生态化。

海尔工业园相关绿化指标全面领先,园区规划宽敞大气。如意湖畔的拂柳与锚船,海尔文化广场的喷泉和花圃,使人如置身园林;园内道路宽阔平直,厂房格式统一,“三废”排放严格按国家标准执行,是工业园区建设的典范。

海尔工业园的建设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01年被青岛市政府认定为惟一的青岛市示范工业园。

海尔信息产业园

海尔信息产业园因毗临海尔工业园,占地500亩,于1998年开始建设。海尔信息产业园的建设是海尔集团由白色家电领域进入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战略举措。园内建有海尔物流立体库、信息家电制造基地、通迅产品生产基地、先进的模具及电子控制模块制造车间、海尔大学等,总投资达10亿元。

海尔信息工业园是海尔集团以信息产品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基地,它的建成与投入使用,保证了海尔集团向信息技术产业的成功拓展,为海尔注入了新的强劲的增长动力。

海尔开发区工业园

海尔开发区工业园位于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1500亩。海尔开发区工业园的建设定位是出口家电生产基地。1999年初,海尔集团开始在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和建设这个生产基地,采用科学规划、严谨施工、抓紧投产、快出效益的先进项目管理方式,仅用了不到10个月时间,在1999年底一期工程的四个项目就全部投产,充分体现了海尔项目实施的高效率。

目前园内已投产的项目有:

(1)商用空调项目,生产居世界先进水平的MRV智能无氟一拖多中央空调。(2)特种冰箱项目,生产引领时代潮流的大容积网络冰箱。(3)特种冷柜项目,生产家用、医用低温无氟冷柜。(4)整体厨房项目,采用各种新材料技术生产整体厨房。(5)微波炉项目,出口型微波炉的生产基地。(6)热水器综合技改项目,防电墙热水器的生产基地。(7)洗碗机项目,生产出口型洗碗机、燃气灶等小家电产品。(8)彩色钢板项目,生产家电及建材用彩色涂装钢板材料,填补了国内钢板加工中的空白。

(9)机器人项目,是国家重点支持和扶植的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智能化工业机器生产基地。

(10)物流中心,采用先进高自动化和立体仓储的物流管理技术,为整个园区的生产厂提供物流服务支持,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命名为“中国物流示范基地”,这是中国第一个物流示范基地,目前也是惟一的一个。

上述项目的迅速投产,使海尔开发区工业园充分发挥规模效益,销售收入逐年攀升。同时,海尔开发区工业园的建设,也为集团出口创汇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提供了保障,出口创汇从1999年的13亿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53亿美元。海尔开发区工业园正逐步发挥出其综合出口生产基地的优势,海尔集团将把该园区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家电生产基地,使其成为海尔进军世界500强的生力军。

4海尔开发区国际工业园

海尔开发区国际工业园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6月开工,占地1000亩。该工业园是海尔集团的分供方零部件研制和生产基地。工业园规划重点是为海尔配套生产各种先进变频电机、精密注塑钣金、包装材料等,满足集团各种智能家电和信息技术产品等高科技产品的开发和生产需要。

目前入驻该工业园的企业主要有:

(1)海尔百汇(青岛)实业有限公司,国际先进水平的精密注塑及钣金产品和电脑板生产基地。

(2)青岛海尔宏妊精密制品有限公司,高质量的家电用管路件及通用制冷配件生产基地。

(3)海士茂电子塑胶制品青岛有限公司,国际先进水平的精密注塑产品生产基地。

(4)青岛三洋电机有限公司,精密变频无氟电机生产基地。

(5)青岛海尔丰彩包装有限公司,新型环保包装材料生产基地。

入园企业与海尔一起参与产品的前端开发,为分供方展现了巨大的市场前景,许多国际化分供方纷纷要求与海尔合作。通过合作,真正实现了海尔集团与国际化分供方的双赢发展,也使海尔分供方的配套质量和配套速度大幅度提高,优化了海尔的分供方体系,实现了高科技零部件产品的零距离设计配送,为海尔的高科技产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海尔开发区国际工业园的建设,实现了三个同步的目标,即分供方企业产品的研究与世界同步,产品的技术进步与世界同步,产品的配套与世界同步。 yss24YqinCyAUKFpQAD7Lq4uFuVMzHQtlvfAku6Z/YfOSqJrVdZy6pzwmDFrRvl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