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做好人吃亏,被人欺负。这是不懂得“吃亏是福”的道理才会这样认为。不与人争,处处忍让,表面上看是吃亏了,但按照因果法则,是处处体现“舍”的心胸,日积月累,培养了无量的福德。你听说过有福的人会被人欺负吗?因此肯吃亏的才是聪明的人!
1.吃亏是一种隐性投资
吃亏是一种投资,你宽容别人,凡事礼让为先,为他人着想,能不计较的不要计较,能成全的就要成全,能帮助的尽量帮助,这就是最好的人情投资。
商业从来都是一个多赢的游戏,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利益,这个游戏就无法持续进行下去。一个优秀的企业,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消费者负责,对经销商负责。“吃亏”不仅仅是指在时间和精力方面的付出,也包括时时刻刻多为对方的利益考虑。
华人首富李嘉诚有很多做人做事的哲学令人敬佩,他告诉自己的儿子,你如果和别人合作,假如你拿7分合理,8分也可以,那我们李家拿6分就可以了。
李嘉诚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让别人多赚两分,就会有更多的人都知道与他合作的好处,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和他合作。你想看看,虽然他只拿6分,但现在多了100个人,那他的收益如何呢?成大事的人,他的思想必然也是大气的,他不会只盯着眼前的一点小利,而放弃更加长远的利益。
身在职场的我们也应该学习一下李嘉诚的致富之道。付出多少,得到多少,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因果法则。也许你的投入无法立刻得到相应的回报,也不要气馁,应该一如既往地多付出一点。回报可能会在不经意间,以出乎人意料的方式出现。最常见的回报是晋升和加薪,除了老板以外,回报也可能来自他人,以一种间接的方式来实现。
不要以为自己帮助同事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擦擦桌子、倒杯水,解决一下工作上的小问题就是“吃亏”了,其实这一点一滴的积累,就能让你成为职场中的“红人”。一个人见人爱的你,在职场行走起来自然也就畅快得多。所以说,“吃亏”是一种长远的投资。
所以,身在职场中的你,赶快调整一下自己的思路吧!当今职场竞争如此激烈,如果你以为进入某个大公司就可以坐享其成了,等着每个月拿着薪水,悠闲得像在学校里生活一样,从不肯“吃点亏”而去多做一点工作,那么你就错了。
多做一些分外的工作,就会多一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也会多一种技能,多熟悉一种业务,上司对这种员工一定会青睐有加,只要你经常地去做一些分外之事,就会使你尽快地从人群中脱颖而出。办公室中就需要你去学会“吃亏”,懂得“吃亏”,要明白吃小亏实际上就是一种投资,是为了长远发展的一种考虑。只有放开肚量,从长远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发现拿银子换钻石的妙处所在。
小陈最近心情不好。她的团队最近正在参加一个化妆品品牌夏季推广会的比稿,她很努力,而且她对自己这一次的创意很满意。她觉得这次是她在业内崭露头角的机会,所以,她和她的两个搭挡加班加点,牺牲了好几个周末。就在她通过一次次的比稿快要把项目揽到手的时候,老板让她把这个项目让给另一个同事来操作,理由是那个同事与客户的关系更好,可以把这个项目揽到手的把握大一些;老板让小陈理解,为公司作点牺牲。
眼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同事拿走,自己的美好前景化为了泡影,小陈感到心里堵得慌。从小到大,她的长辈都这么教导她,为人要谦逊,为人要礼让,可她现在真不知道职场到底还要不要谦让,她怀疑,到了21世纪,谦让还到底是不是一种美德?
应该说,这种传统的谦逊是现代职场每个白领必备的素质,也是职场竞争中一大护身法宝。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个人之间的单打独斗,而是进入了“打群架”的时代。企业必须在竞争中取胜,取得最大的效益;也就是说,你所在的企业,首要任务是把饼做大,其次才是内部如何分饼的问题。职场新人进入企业后,企业就会让他扮演一定的角色。一旦导演选定角色,大戏正式开始,作为一个演员,你就要讲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不能将台后的个人恩怨带到台前。顾大局,识大体,这就是现代的团队精神。
为了取得最大效益,企业领导人往往需要综合平衡,有时要采取舍车保帅的策略;当他们在取舍两难的时候,往往会让新员工作出一些牺牲,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你有谦逊的美德。这就像一场比赛,需要队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在必要的时候,牺牲自己的利益。当然,在平时的工作中,也不一定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只是自我克制一些就行了。
当然,如果小陈不将自己的作品拱手相让的话,她也有可能揽到这个项目。但是,如果你牺牲了团队精神,那将来就再也没有人配合你了,在公司里你就成了孤家寡人,因此你就很难有第二次的成功了。所以,作为职场新人,你一定要保持谦逊的美德,学会尽快融入集体,并在其中找到自己该扮演的角色。想要被自己所在的团队所接纳,你就得接受和认同他们的价值观念。
作为一个白领,你的成功,首先肯定是团队的成功,因为团队的成功也就是你自己的成功。的确,在这样一个充满商业竞争的社会里,对于一个渴望成功的职场新人来说,要你不去争,不去计较,满足上司的要求,甚至去欣赏同事的成功,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因为你还缺乏足够的磨炼,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希望马上获得等值的回报,进而出现斤斤计较的现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要求获得回报没错,但是,你如果过分注重眼前的和金钱上的东西,对于一个职场新人来说,有可能适得其反。如果你老是喋喋不休地跟上司提加薪或奖金的事,一旦超出他的心理承受能力,他就会在感情上感到烦躁,对你产生反感;即使上司满足了你的要求,给你加了薪水或奖金,他也会在心里认为你这个人太现实、太不尊重他了,从此你在他心里就留下一个难以抹去的阴影。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认为自己应得到的是非常合理的,你最好的办法不是不择手段去去据“理”力争,而是让上司主动地奖赏你。因为即使勉强争到手了,对你也没什么好处,只会在上司那里留下一个坏印象,让你得不偿失。
的确,在充满商业竞争的社会里,对于一个渴望成功的白领来说,要不去计较,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但你要坚信吃亏是一种投资,是为了长远发展的一种考虑,只有吃得眼前亏,才能得到以后的利。
如果由于你的谦让,让团队获得了成功,上司心里肯定有数,同事也会对你更加钦佩,因此,你的个人形象得到了认可,你的个人品牌价值也大大提高,这也就意味着你将来会比别人有更多的机会。
所以,严格地讲,你的谦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牺牲”,而只是一种隐性投资。因为这种投资是可以回收的,而且比一般投资的回报率要高得多!
所以有句这样的商业俗语说:“钓鱼需长线,有赔也有赚。”对于生意场上的得失,一定要站得高,看得远,千万不要“只见锥刀末,不见凿头方”,只顾一时的小利益,而失去长远的大利益,是得不偿失的。
事实上,如果你能够平心静气和地对待吃亏,表现自己的度量,往往能够获得他人的青睐,获得经商所需要的人脉资源,从而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世界上没有白吃的亏,有付出必然有回报,生活中有太多这种事情,如果斤斤计较,往往得不到他人的支持。只有放开度量,从长远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发现,吃亏实际上就是一种商业投入,吃亏就是福呀!
智慧真悟
把吃亏看成是一种隐性的投资,这是智者的选择。只有站得高的人才会看得远,因为隐藏在“吃亏”背后的大利益往往是目光短浅者所不及的。
2.付出就有回报
现在,你从别人那里获得的任何东西,很可能都是对你曾经付出的回报,也许只是形式有所不同。你在付出的时候越慷慨,那么得到的回报就越丰厚;而付出时越吝啬、越小气,得到的也就越微薄。付出,就像没有存折的储蓄一样。
一天下午,下着大雨,一位老妇人慢慢地走进了费城的一家百货公司,当时大多数的柜台人员都没有理她。这时一位年轻人走了过来,问她道:“我是否可以为您做些什么呢?”老妇人笑着回答说:“我只是来避雨的。”年轻人听后没有向她推销任何东西,而且还转身为老妇人拿了一把椅子。雨终于停了,老妇人向这位年轻人道了谢,还向他要了一张名片。
几个月之后,这家百货公司的总裁收到了一封信,信中要求他派这位年轻人前往苏格兰,去收取一份装满一整座城堡的订单。这封信,就是那位躲雨的老妇人所写,她是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当这位年轻人收拾行李准备去苏格兰的时候,他已经晋升为这家百货公司的合伙人了。
为什么这个年轻人会比别人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呢?原因就在于他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关心和礼貌。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荷兰的一个小渔村里,曾经有一位勇敢的少年以实际行动,让全世界的人们懂得了什么是无私奉献的报偿。
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波浪击翻了一艘渔船,船员们的性命危在旦夕,他们发出了求救信号,而救援队的队长正巧在崖边,听见了警报声,便紧急召集了救援员,立即乘着救援艇冲入海浪中。当时,忧心忡忡的村民们全部聚集在海边祷告,每个人都捧着一盏提灯,以照亮救援队返家的路。一个小时之后,救援艇冲破了浓雾,向崖边驶来,村民们喜出望外,欢声雷动,当他们精疲力竭地跑到海滩时,却听见对长说:“因为救援艇的容量有限,无法搭载所有遇难的人,无奈只得留下其中的一个人。”原本欢欣鼓舞的人们,听见还有一人危在旦夕,顿时都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情绪再次陷入慌乱中。这时,来不及停下喘气的队长开始组织另一队自愿救助者,准备前去搭救那个最后留下来的人。
16岁的汉斯立即上前报名,然而,他的母亲听到后,连忙抓住他的手,阻止说:“汉斯,你不要去啊!10年前,你的父亲在海难中丧生,而3个星期前,你的哥哥保罗出海,到现在也音信全无啊!孩子,你现在是我唯一的依靠,千万不要去!”
看着母亲,汉斯心头一酸,却仍然强忍着心疼,坚强地对母亲说:“妈妈我必须去,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让别人去吧,那情况将会怎么样呢?妈妈,你就让我去吧,这是我的责任,只要还有人需要帮助,我们就应当竭尽全力地救助他。”
汉斯紧紧地拥吻了一下母亲,然后义无反顾地登上了救援艇和其他救援人员一起冲入无边无际的黑暗中。一小时过去了,虽然只有一个小时,但是对忧心忡忡的汉斯的母亲来说,却是无限漫长的煎熬。忽然,救援艇冲破了层层迷雾,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大家还看见汉斯站在船头,朝着岸边眺望,岸边众人不禁向汉斯高喊:“汉斯,你们找到留下的那个人没有?”远远望去,汉斯开心地朝人群挥着手,大声喊道:“我们找到他了,他就是我的哥哥保罗啊!”
很感动人心的一个小故事。它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哲理,无私奉献会让我们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16岁的汉斯秉持着一份对生命的热爱与激情,获得了回报和人们的敬仰。那份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让我们看见最耀眼的人性之光。特别是在母亲的哀求声中,他仍然坚持前往救援的决心,最后救来的竟是他的哥哥,更让人倍感温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有利于个人的事,总是精打细算,锱铢必较,而对于有益于公众的事,多半唯恐避之不及,这和汉斯的英勇行为两相对照,实在太过自私渺小了!
可见在这个世界上,付出还是有回报的,而且还远比你付出的多得多。就像农民在春天播下种子,通过辛勤付出后,会获得更多的收成。事实上,只有在你付出了很多后,才会获得很多。你工作越努力,在与人交往中越慷概大方,那么你获得的回报也就越多。想要得到多少,就必须先付出多少。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劝告我们: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风险的生命的意义。只要我们肯付出,终究会得到应有的报偿,不必计较付出了多少,也不必计较等待了多久。人生不是算术习题,更何况很多时候,一加一的总和经常超过了二。
人生的付出就如回音,你付出多少,生活就会回报你多少。得失之间的转化通常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很多时候它并不能马上被看到。人的一生,本来就是成败相随、好坏更替的统一体。善用心智的人深谙“吃亏”与“得福”的奥妙,懂得用长远的目光看待“吃亏”,用“吃亏”将坏事变成好事。但只有掌握了主动权,才能让“吃亏”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将坏事变为好事。
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以养士出名,由于他待士诚恳,感动了一个叫冯谖的落魄人。一次孟尝君叫人到其封地薛邑讨债,冯谖自告奋勇,问将催讨回来的钱买什么,孟尝君让他买一些家里没有的东西。冯谖到了薛邑后,见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穷困,他们听说孟尝君的讨债使者来了均有怨言,于是冯谖召集邑中居民,说:“孟尝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难,这次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以前的欠债一笔勾销,利息也不用偿还了,君上叫我把债券也带来了,今天当着大家的面把它烧毁,从今以后再不催还。”
说着,冯谖果真点起一把火,把债券都烧了。孟尝君如此仁义是广大薛邑百姓没料到的,于是,人人感激涕零。冯谖回来后,将实情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一听很不高兴:“我这不是吃大亏了吗?”冯谖说:“你不是叫我买家中没有的东西吗?我已经给你买回来了,这就是‘义’。焚券市义,这对您、凝聚民心是大有好处的啊!”孟尝君虽然觉得自己吃了个“哑巴亏”,但事情既已做了,只有打发冯谖去一边休息了。
若干年后,孟尝君被人以谗言陷害,相位不保,三千门客也走了大半,他只好躲回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听说他回来了,倾城而出,夹道欢迎。孟尝君感动不已,终于体会到了冯谖“市义”的苦心,当年的那个所谓的“哑巴亏”确实没有白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得还是失,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坏事与好事、吃亏与收获,总是相辅相成的,在一定条件下,还能互相转化,将来会因亏得福。能够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和变化的可能性,才是智者的哲学。
如果你想创造更大的事业,就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如果你希望得到晋升,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关爱,就要付出更多的爱……总之,这个道理适用于人生的任何阶段,也适用于任何事情。
智慧真悟
付出是没有存折的储蓄,是因为它的回报是不定期的,是没有确定性的。或许是积德行善之举,或许会有一鸣惊人的回报,但无论怎样,你都要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果。吃点亏不要紧,因为也一定会有大利益等着你的。
3.要“西瓜”,还是要“芝麻”
“吃亏就是占便宜,做人就应该能吃亏,能吃亏自然就少是非。”有很大一部分人,总是因为不肯吃看得见的小亏,反而在以后吃了大亏,正所谓“捡起了芝麻,丢掉了西瓜”。而善用心智的人懂得“芝麻”和“西瓜”之间的取舍之道。我们丢掉“小芝麻”,是为了得到更大的“西瓜”。
有这样一个哲理故事:
年轻人向富翁请教成功之道。富翁拿了三块大小不等的西瓜放在年轻人的面前,问他:“如果每一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选哪一块?”年轻人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最大的那一块了!”富翁听后笑道:“好,那你请用吧。”富翁把最大的那块西瓜递给了年轻人,自己则吃起了最小的那一块。
很快富翁吃完了小块西瓜,他拿起桌上那块第二大的西瓜,在年轻人眼前晃了晃,又大口地吃了起来。
年轻人马上明白了富翁的意图!富翁吃的西瓜虽然每块都比年轻人要小,但是加起来之后却比年轻人吃的多。而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么富翁占的利益一定要比年轻人得多。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很多人就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不肯吃一点点亏,为了多占便宜,而演出了一幕幕你争我夺的人间闹剧。岂不知“吃亏”与“占便宜”,“祸”与“福”一样,是相互依存又可以相互转化的。
有谁听过贪小便宜的人可以发家致富呢?而且,要想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有所发展,更不能落下爱贪小便宜的名声,只有以“吃亏时就糊涂一下”的做人原则来为人处世,凡事多谦让别人一些,自己吃点小亏,才能万事大吉。
杨士奇是明朝时历任五代的大臣。他为人谦恭礼让,以正理待人,从不存偏见,受到历代君臣的称赞。自明惠帝以后多年,杨士奇曾担任少傅、大学士,他在政治、经济上的待遇都已是很可观了。明仁宗即位之后,让他兼任礼部尚书,不久又兼兵部尚书。面对如此浩荡皇恩,杨士奇心中很是不安。向仁宗皇帝要求辞谢,他说:“我现任少傅、大学士等职务,再任尚书一职,确实有些名不副实,更怕群臣背后指责。”仁宗皇帝劝解说:“黄淮、金幼孜等人都是身兼三职,并未受人指责。别人是不会指责你的,你就不要推辞了!”杨士奇见君命难违,不能再推,就诚心实意地请求辞掉兵部尚书的俸禄。他认为,兵部尚书的职务可以担任,工作也可以做,但丰厚俸禄不能再接受。
仁宗皇帝说:“你在朝廷任职二十余年,我因此特地要奖赏你,才给予你这种经济待遇的,你就不必推了。”“尚书每日的俸禄可供养60名壮士,我现在获得两份俸禄都已觉得过分了,怎么能再加呢?”杨士奇再三解释说。这时,身旁的另一名大臣顺势插话劝解说:“你应该辞掉大学士那份最低的俸禄嘛。”杨士奇说:“我有心辞掉俸禄,就应该挑最丰厚的来辞,何必图虚名呢?”仁宗皇帝见他态度这样坚决,又确出于真心,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
杨士奇能够让出自己的俸禄,是难能可贵的,也正因为他主动让利,才使皇帝觉得他忠诚可靠,一心为国,不谋私利,是靠得住的大臣。这也是他能够在钩心斗角的朝廷之中安然度过五代的根本原因,哪一个做皇帝的不想用一个可靠的臣子呢?
生活中也是一样,谁不想找几个可靠的人做合作伙伴或是下属呢?“善有善报”,不怕吃亏的人一般都平安无事,而且终究不会吃大亏;相反,总爱贪便宜的人最终贪不到真正的便宜,而且还会留下骂名,甚至因贪小便宜而毁掉自己,正所谓“恶有恶报”。要做到不计较吃亏,甚至主动吃亏,就需要忍让,需要装糊涂。既然认识到吃亏是福,就不要斤斤计较,眼里揉不得沙子。
1933年,正当经济危机在美国蔓延的时候,哈里逊纺织公司因一场大火化为灰烬,3000名员工悲观地回了家,等待董事长宣布公司破产和员工失业的消息。在漫长而无望的等待中,他们等来了董事会的一封信:“本公司决定继续支付员工一个月的薪水。”
在全美经济一片萧条的当时,能有这样的消息传来,员工们感到欣喜和意外,他们纷纷打电话或写信给董事长亚伦·傅斯表示感谢。
一个月后,正当员工们为下一个月生计发愁时,他们接到了董事会的第二封来信,董事长宣布将再支付所有员工一个月的薪水。3000名员工接到信后不再是意外和惊喜,而是热泪盈眶。在失业席卷全国,人人都为生计发愁之时,能有如此的待遇,谁不会感激万分呢?
第二天,他们纷纷涌到公司,自动自发地清理工厂,擦拭机器,还有些人主动到南方各州去联络被中断的货源。三个月后,哈里逊公司重新运营了。
当时有报纸这样描述这个奇迹:“员工们使出了全身的解数,日夜不懈地卖力工作,恨不得一天工作25个小时,而过去曾劝董事长傅斯领取保险公司赔款一走了之,以及批评他感情用事,缺乏商业精神的人,也都甘愿服输。”
时至今日,哈里逊公司成为美国最大的纺织集团,分公司遍布全球五大洲60多个国家。
由此可见,没有傅斯这种敢于“吃亏”的精神,怎会使他的事业起死回生,而又蒸蒸日上呢?所以,要想达成人生的终极目标,光有年轻气盛的冲劲儿还不够,还一定要把眼光放长远点,不要盯着眼前的那点小利益不放。
清代书画大家郑板桥曾说:“为人处,即是为己处。”意思是,替别人打算,就是为自己打算。这与今天所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同样的意思。如果大家都能有吃亏的精神,那么这个世界也将变得更美好。这样看来,吃亏不仅是个人的福分,而是人类的福分了。
智慧真悟
西瓜与芝麻自古就是“大利”与“小失”的形象比喻。世人常常是丢了芝麻捡西瓜。其实换位思维想一下,有的时候,小小的芝麻同样会给你带来大利益,可不要忽视“小芝麻”的力量呀!
4.慷慨散财,你会得到更多
新东方名师俞敏洪曾经对“分享”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你手中有6个苹果,你留下了1个,把另外5个给别人吃。也许你与别人分享的时候,并不知道别人能还给你什么,但是你一定要给。因为别人分享了你的苹果以后,当他有了橘子,一定也会给你一个,因为他会记得你给过他一个苹果。也许最后你得到的水果并没有增加,仍然是6个,看上去似乎是吃亏,但你要知道,你得到的是6种不同的水果,事实上你得到的远比之前拥有的更多。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与他人分享,必定不能获得大成就,尤其作为创业者,更要懂得与他人分享,这样才能将自己的事业做大。相信大家都听过“管鲍之交”的故事吧。
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期的一对好朋友,他们互相帮助,真诚相待。长大以后,他们一同去齐国谋生,人们说他们有“通财之义”。所谓通财之义,是指他们在合作经营生意的时候,从不计较利润分配的多少,不分你我。因为管仲的家里穷,又有高寿的老母亲,鲍叔牙就找管仲一起做生意。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的。可是赚了钱之后,管仲却拿得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得比我们主人要少,分钱的时候倒拿得比我们主人多!”鲍叔牙对仆人说:“不可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侍奉老母亲,多拿一点没关系的。”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可见他们比亲兄弟还亲,这就很不容易了。然而“管鲍之交”的内涵如果仅仅是建立在金钱上,那就未免太轻飘了。
为了治理好国家,齐桓公问鲍叔牙有什么高见。
鲍叔牙说:“您需要一个才智过人的贤人来帮助。”
齐桓公说:“难道还有比您更能干的人吗?”
鲍叔牙肯定地说:“有,就是管仲。”
“管仲?”
提起管仲,齐桓公便咬牙切齿,原来在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王位的时候,为保公子纠做国君,有一次,管仲躲在树林中向公子小白暗射了一箭,幸好射在衣带的铜钩上才没受伤,所以结下了一箭之仇。鲍叔牙说:“管仲的才能超过我十倍,您要是不记前仇,真心实意请他来,不但能治理好国家,恐怕其他各国也得听您指挥呢!”他说服了齐桓公,设法把管仲请来。管仲见齐桓公不记一箭之仇,非常信任他,就决定帮助齐桓公治理国家了。
管仲在齐桓公支持下,对齐国进行了一番改革。几年时间,齐国就富强起来,此时为了让管仲充分发挥才能智慧,鲍叔牙却谢绝挽留,悄悄地离开了齐桓公和管仲。他的为人令大家钦佩,管仲说:“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后来人们常用“管鲍之交”、“管鲍遗风”来称赞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
试想,如果鲍叔牙不懂得放下眼前的利益、吃点小亏,怎么可能让管仲对自己充满感激之情?也许早就和管仲闹得不可开交了,更别谈以后共同辅佐齐国了。从小处说,可能只是失去了一个朋友,从大处说,没有了管仲的治国韬略,也许会影响到齐国的发展。鲍叔牙善于吃眼前亏,能从高处俯瞰一些小问题,从而使自己和国家都获得了莫大的福祉。其实善于“分享”的例子还有很多。
有一位风水师到山上帮一户人家看风水,爬到半山腰,他的水喝完了,体力也快用完了,这时,他看到山顶上有一间小屋,于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慢慢地走到屋子前敲门。
前来开门的,是一位阿婆。“请给我一杯水……”风水师气喘吁吁地说。阿婆走进屋,倒了一杯水,接着又顺手拈了一把谷糠,将谷糠丢入水中。
风水师一边吹着谷糠,一边喝着水,心想:“臭老太婆,我只是跟你要一杯水而已,你就心不甘情不愿,还在水里加了谷糠,害我必须边吹边喝,无法大口畅饮。”
这时,他又听到阿婆说:“你肚子应该饿了吧,进来进来,我做菜给你吃。”风水师跟着阿婆进了屋,坐在客厅,耳边却传来了阵阵磨刀的声音,风水师心想:“这老太婆该不会是想谋财害命吧?”于是,风水师赶紧问:“阿婆,你现在在做什么?”“我在磨刀,等一下要杀鸡请你吃!”阿婆回应。风水师一颗心才放下来。
就在吃饭的时候,阿婆知道了眼前这位中年人是个风水师,于是很高兴地说:“我们家已经穷了好几代,都住在这间破屋子里,一直没有翻身的机会,可不可以请你帮我看一下风水,让我们后代子孙发迹?”风水师一听,心想:哼,刚才跟你要一杯水,你却故意让我没办法好好喝,现在轮到我让你好看了!他走出屋外,四处探了探,最后告诉阿婆:“嗯,你这块地其实是旺地,只不过房子必须要坐东向西才会旺,所以你要赶快调整房子的坐向。”阿婆听了,好好地谢了风水师一番,却不知道,风水师告诉她的,其实是大凶的方位。
几年之后,风水师因为有事又来到山下,他想起了数年前的事情,暗自想:老太婆全家一定过得很惨……
于是,他照着记忆中走过的路,向阿婆的家走去。刚一上山,他就惊讶不已,怎么这条山路变得如此繁华?跟过去记忆中的模样完全不一样。
风水师继续往上走,来到了阿婆家附近,他不可思议地发现这里竟然成了一处非常热闹的集市。风水师四处张望,想找出当年阿婆所住的破房子,却怎么也找不着。就在这时,一位穿着讲究的妇人来到他的面前,瞧了他一会儿后大叫:“我的大贵人,你终于来了,自从我发迹之后,一直想谢谢你,今天终于等到你了。”
“你是谁?”
“你不记得了吗?我就是当年请你喝水、吃饭的人啊?”
风水师一惊,没想到昔日落魄的阿婆,今天竟然摇身一变,成了穿金戴银的贵气妇人。
“快来我家坐坐,我要好好谢谢你。”阿婆说。
阿婆带着风水师走入一栋非常豪华的房子,还招待风水师吃了一顿非常丰盛的晚餐。用餐的时候,风水师心中非常纳闷,明明他指点的是极凶地,怎么会变成大吉?
风水师终于忍不住发问:“阿婆,你是怎么发达起来的?”
“这都是因为你的缘故啊!风水师,你说的真的很准,当年你告诉我房子要改坐向就会旺,我心想,与其我一家旺,不如我们全村都旺,所以我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连别村的人都知道这里是旺地,纷纷跑来盖房子,所以我也就发达了!”
风水师一听,感到非常惭愧,也体悟到了大爱可以破大凶的道理。接着,他又问:“阿婆,当年我只是跟你讨一杯水来喝,你为什么要在水里加谷糠呢?”
“哦,那是因为我看你累得气都要喘不过来了,如果立刻喝水,一定会呛到,所以我才故意放一把谷糠,让你不要呛到。”风水师这才知道,原来阿婆是出自一片好意,并不像他所想的那么尖酸刻薄。
故事中的阿婆,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她关心别人、懂得分享。在团队中,不藏私、懂得分享的人,人缘肯定特别好。可见,与人分享就是助人助己;而不会与人分享,就相当于把自己送进了地狱,永远得不到进步。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也是一样,要知道,分享不是“吃亏”,而是有助于你进步和成功的明智做法。人的福气不完全是靠运势,更是由自己创造的。所以,年轻人更应及早积累,以备后用。
智慧真悟
与人分享是智者的行为。分享不是“吃亏”,相反会更有助于你的成功。因为在与人分享中,你会学到很多知识,开启你的智慧,走向更大的成功。
5.要放长线钓大鱼
目光短浅的人永远只能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与机遇失之交臂,并不是机遇不肯眷顾我们,而是我们太顾及眼前的利益,不肯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也许很多人认为只拿一点薪水就拼命工作,太吃亏了,是愚蠢的行为。其实,工作也不能只看眼前的得失,而要向长远看。今天拼命工作,才能在明天取得最大的成绩,才是你获得上司青睐和重用的正道。你应该及早改变这种拼命工作会吃亏的想法。
在做出自我牺牲——吃亏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要急于获得回报。在现实生活中,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人几乎是没有的,但是,急于回报的结果往往是得不到回报。因为这会给人一种“被利用”的感觉。
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在付出之后却没有得到希望中的回报,就会感到自己“吃亏”了。但是,这种“吃亏”是值得的,除非你所碰到的是特别阴险、奸诈的人,否则就没有白吃的亏。
“二战”后,日本手工业很发达,而汽车运输业则滞后,所以产生了许多靠出卖苦力的挑夫。祖川就是一个挑夫,后来他从家乡招募了24个小伙子到东京,成立了公司,专搞运输。有一次,祖川给客户运货,突然起了风浪,船被掀翻,损失惨重,自己的积蓄几乎全赔给了客户。事后,祖川取出剩余的钱,分给24个小伙子。临行前大家都说:“老板,以后有机会我们还要给你干。”第二年,祖川东山再起,他回去打了个招呼,那24个人全来了。他们根本不谈工钱,而是说:“老板,你看着给就行。”
吃亏的是金钱,投资的是人心和时间。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去杭州访友,经过苏州不幸病倒,看病吃药,在客店里住了一个多月,等病好得差不多了,随身带的钱也都花光了。离杭州还有不少的路,没有路费怎么办呢?
王羲之正愁时忽然有了一个好主意,他想起了初到苏州时,见十字街头一家当铺前招牌上的“当”字写得很不像样,而且相当破旧了,何不写个“当”字当路费呢!他想到这里,立即提笔在纸上写了斗大一个“当”字,吩咐书童把它拿到那家当铺去,要三十两银子,多一分不要,少一分不当。
当铺掌柜听王羲之的书童居然当一个字,十分惊讶,当铺当东西可没有当一个字的,何况又是一个“当”字。转念想一想,这个“当”字确实比他们门口招牌上的强多了,用它换招牌上的字也不错。
主意拿定,当铺掌柜便问书童:“究竟要多少当价呀?”
书童回答说:“我家主人说要三十两银子,多一钱不要,少一钱不当。”掌柜说:“口气还挺硬。这字虽写的不错,但是带有病态,不值三十两银子,你还是拿走吧!”
书童回去后把掌柜的话向王羲之这么一说,王羲之一气之下又写了一个斗大的“当”字,随后又吩咐书童拿去试试。
掌柜接过书童第二次送来的“当”字,端详了老半天,说:“嗯,不错。这个‘当’字比上一个有力,只是带着怒气。我收下了,就给你三十两银子吧!”
王羲之主仆二人有了路费,起身赶路,不几天就到了杭州。碰巧王羲之的朋友有个亲戚新开一家当铺,求王羲之写个“当”字做招牌。
王羲之说:“前几日我写好了一个‘当’字,典当在苏州十字街口的当铺里,你去把它赎回来吧。”
那人拿着当票赶到苏州,找到了那家当铺开口就说:“掌柜的,我要回当。”掌柜的问:“回什么当?”
“回‘当’当。这是当票。”那人答道。掌柜的接过当票一看,原来这个人是要那个“当”字,便随口问:“你从哪儿弄到的当票啊?”
“在杭州的一个朋友那儿。”
“怎么,从杭州专程赶来回‘当’字的?”掌柜的问。
“是的,算账吧,我还急着赶回去呢。”那人急切地说,看样子,他急着要赶路。
掌柜的认为来人的愚蠢近乎迂腐,竟然跑几百里地花银子回当一个字,便想从中捞一把,于是他眼珠子一转,说:“连本带利四十两银子,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谁知来人二话没说,付了银子,接过那个“当”字,非常爱惜地卷起来。
掌柜见状,不由得好奇地问了句:“你如此看重这个字,敢问是出自何人之手?”
那人答道:“这出自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笔。”
掌柜听了似乎不太相信,又追问了一句:“此话当真?”
那人急了,说:“你真是瞎了眼!有眼不识金镶玉!”
掌柜听了后悔莫及,直拍大腿。虽然多收了十两银子,却再也高兴不起来了。
由此可见,喜欢占小便宜的人不舍得放弃眼前的利益,这也是他们之所以沦为庸人的原因之一。若能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做到看到树木的同时也能看见森林,那离功成名就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有一对老教授夫妇,他们想找一个保姆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月薪是600元。很多下岗女工来应聘,但因价钱太低,又是“伺候人”的活儿而放弃了。一位年轻的姑娘却不计较价钱,她暗想:老教授夫妇都是有文化的人,家里又有很多书,我有空还可以和他们学知识,不用交学费,他们还会给我发工资,想想真是太合算了。这样,她高高兴兴地做起了教授夫妇的小保姆,还非常尽心地照顾着两位老人。两位老人对她的工作非常满意,就主动加了工资,两代人相处得非常融洽,就像一家人一样。
两年下来,老教授还帮助并鼓励小保姆学完了大专课程,拿到了文凭。小保姆非常高兴,逢人便说:“这运气不是碰来的,当初那么多姐妹应聘这个工作,但是她们不做,要说运气,这也是我自己抓住的。”
小保姆的这番话很有道理,如果当初大家不嫌工资低,能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可能就不会有她的机会了。
因为别人只看到眼前利益,放弃了,因此被目光长远的她捡了起来。她看重的是长远的利益,而不是单纯计较工钱的多少,这样一来,即使有一天老教授夫妇不再需要保姆,她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本事再找到另外一份很不错的工作。
可见,机会也需要你目光放长远一点,才能发现并抓住。有些人只顾眼前的享受,又拈轻怕重,看不到长远的利益。在工作中也有这种拈轻怕重的倾向,认为同样的待遇,为什么我要比别人做更多的工作呢?他们觉得勤恳工作、不计较得失的行为是愚蠢的,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想法。对于拼命工作的人,工作常会给予他意想不到的奖赏,久之,你就会出人头地。相反,一个人如果只是一味抱怨,计较得失,害怕吃亏,而不去努力工作,那么他就永远也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
在生活中也是一样,做什么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好与坏,目光要长远一点,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被一些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而应当有长远的日光,把握住长远的利益。
智慧真悟
眼睛只盯着脚尖的人,往往会撞到柱子,成不了大事。要想成大事,就要把眼光放长远些,不能盯着眼前的蝇头小利不放。
6.别当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欧洲小说中有四大吝啬鬼。他们分别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俄国作家果戈理的长篇小说《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和法国剧作家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这四个吝啬鬼都有着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简而言之,葛朗台的狡黠、夏洛克的凶狠、泼留希金的迂腐、阿巴贡的多疑,构成了他们各自最耀眼的气质与性格。但是无论他们的性格多么鲜明夺目,他们都有着完全相同又难以抹去的“印记”,那就是“吝啬鬼”的称号以及令人厌恶的名声。
在人际交往中经常会听到“精明与吝啬”之说。精明一般是夸奖某人能干,而“吝啬”往往使人从中听出贬义。人人都喜欢豪爽大方的朋友,吝啬之人也是如此。大方是建立人际信任的根源,吝啬的价值观则是对金钱、财富的一毛不拔。
不管是财物方面还是情感方面,吝啬向来为人所不齿,也没有人愿意与吝啬的人来往。
有两个吝啬鬼互为邻居。一天,这边的主人叫仆人到那边去借锤子。
“对不起,借您家的锤子用一下好吗?”这家的仆人问道。
“可以,”那边的主人答道,“不过,你钉的是铁钉还是木钉?”
“铁钉。”仆人如实回答。
“呦,”一听这话,那人连忙改口,“真不凑巧,我家的锤子让人家借走了。”
仆人只得回来。这边的主人听了事情的经过后,大为气愤:“什么铁钉木钉?明明是心疼锤子不想借。世界上竟还有这样小气的人!”
“那怎么办呢?”仆人问。
“算啦算啦,还是把咱家的拿出来用吧!”
一点点“亏”都不愿意吃的人其实是对别人的一种伤害,甚至是侵害,无论从物质上还是言行上,都是别人不想看到的。没有人愿意和吝啬的人来往,因为他们带给别人的总是伤害,慢慢就变成了孤家寡人,吝啬的人才是最终真正吃亏的人。这种人的心理满足是暂时的,在以后漫长的交往过程中,他得到的将是别人的不屑一顾、不理不睬,甚至是鄙视,他们永远得不到别人善意的笑脸和热情的问候。
人际交往切忌吝啬,吝啬是一种极端自私的表现。其实任何人都或多或少地有自私的一面,不为自己打算的人很少,但在人际交往中,要做到公私兼顾并不困难。做人的可贵之处就是要有点乐于亏己的精神。事实正是如此,自己主动吃点亏,往往能把棘手的事情做好,能把很难处理的问题解决得妥妥当当。
有一个米店老板,雇人给他干一个月的活,说好的付给工资300元,可是,到了月底,老板却对雇工说:“你必须到集市上给我取两样东西来,否则,你一个工钱也得不到。”
米店老板要的那两样东西,别说集市上,就是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找不到。他就是这样骗了很多人白白给他干活。
有一次,他雇了一个小男孩,也答应一个月付给他300元。到了该付工钱的时候,米店老板对这个小男孩说:“你必须到集市上给我找来两件东西,一件是‘啊’,另一件是‘哇’。”
小男孩听了,心里一怔。他边走边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假装到市场上去转了一圈,回来时给老板带回一个小口袋,里面装了一些蝎子和蜈蚣。
“我把‘啊’和‘哇’都给你拿来了,你自己把手伸进口袋里去拿吧!”
老板非常惊讶,但还是把手伸进了口袋里。
蝎子和蜈蚣一起咬住老板的手,他疼得惨叫了一声:“啊!”
孩子见了哈哈大笑起来,说:“里面还有‘哇’呢!你快拿吧!”
老板再也不敢伸手了,只好老老实实地把300元钱给了这个小男孩。
“吃亏是福”并不是简单的阿Q精神,而是福祸相倚,付出与得到成正比的生活辩证法,是深刻的人生哲学。让“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做人准则、“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观念,种在你的心中。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交往关系中的互惠行为能够促进双方的信任。如果你在别人眼中是一个吝啬鬼,你不妨尝试着表现得大方些;如果不能表现得大方些,也可以装着大方些,这能促进你进入大方、良好的人际互动循环中。
有实验证明,蚂蚁群体在被火围困的时候,会迅速抱成团儿,一齐滚出火堆,以牺牲最外层的蚂蚁来保证种族的延伸繁衍。动物尚且如此,人何以堪?人际交往中难免会发生磕磕碰碰和缺斤少两之事,也少不了互帮互助,如果交友带三分侠气,做人存一点“吃亏”之心,以宽容、礼让、理解、自责之心交往,则会减少许多矛盾、埋怨、争吵和冲突。
有的吝啬之人很会算计,遇事自己尽可能少付出,多获得;有些吝啬之人明白这样有损于人际关系,因此采取“不付出,也不接受别人的恩赐,只让别人求我,我不求人”的策略。其实这两种情况都是孤立自己,是不利于社会生存的习性。有人明白这样不好,但一遇到付出时就情不自禁地吝啬起来,显得处处小气、不大方。而有人不明白,甚至以为这是应该的为人之道。既不以此为羞,也从不理会他人的议论。无论是明白不明白,都不过是认识上的差距,但这种行为的影响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明白人”自责自疚的心理多些,“不明白的人”落得个安逸,我行我素。吝啬是社交成功的大敌,与社交的根本原则相违背。交往关系是“有来有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只想索取,不愿付出,社交活动就无法继续下去。吝啬的人同时必然贪婪。这种人的思想是一个单向系统,对内的大门常开,对外的门户紧闭。对于他们来说,财富是越多越好,不是他的,他竭力追求,一旦到了手,就绝不放手,该给别人的,也不愿给,这就是吝啬。说到底,吝啬的人因为把财富看得太重,觉得财富比其他一切都重要。豪爽大方的人吃亏是一时,喜欢占便宜的人并不会永远占便宜,互惠行为才能够促进双方的信任。有时吃亏也意味着舍弃,但这需要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气度、一种品质。
因此,人际交往中,既不要当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也不要在满足他人心理需求方面当小气鬼。要认准表现“大方”的时机。在交往之初,相互之间不熟悉,也就很难谈得上信任,对对方的大方行为预期也就比较低。如果你在对方有某种急需的时候满足了他,就会让他感到很意外,其脑部“慷慨大方”感应区就会高度兴奋,有助于建立对你的信任。
智慧真悟
来而不往,非礼也。人敬你一分,你回敬三分,这当然好,即使回敬十分,也不为过。如果尽想让人敬你,而你不回敬,就会遭到“吝啬”的评价。
7.多“主动吃亏”,少“被动吃亏”
“吃亏”有两种,一种是主动吃亏,一种是被动吃亏。
“主动吃亏”是指你主动争取“吃亏”的机会,这种机会是指没有人愿意做的事、困难的事、报酬少的事。这些事因为没有便宜可占,因此大部分人不是拒绝就是不情愿,而你主动争取去做,老板当然对你加倍赞许,并将你的这份情义记在心上,以后无论是升迁或是自行创业,他都有可能帮助你,这对你的人际关系大有帮助。最重要的是,你什么事都做,也可以磨炼你做事的能力和耐力,这样一来,你不但懂得的比别人多,进步得也就比别人快,这是你的一种无形资产,别人用钱绝对买不到。
主动吃亏是风度。“吃亏”也许是指物质上的损失,但是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却往往是取决于他的心境如何。如果我们用外在的东西,换来了心灵上的平和,那无疑是获得了人生的幸福,这便是值得的。
“被动吃亏”是指在未被告知的情形下,突然被分派去干一个你并不十分愿意的工作,或是工作量突然增加。碰到这种情形,除非健康因素或家庭因素,否则就应该接下来。如果仔细观察一下周围的环境,发现你完全没有抗拒的余地,那更应该“愉快”地接下来。也许你不太情愿,但在这种情势下,也只好用“吃亏就是占便宜”的想法来自我宽慰,要不然怎么办呢?至于有没有“便宜”可占,那是很难说的,因为那些眼前之“亏”也许是对你的一种考验,考验你的心智和能力,是为了重用你!姑且不论是否“重用”你,你虽然吃了点小亏,但磨炼出了自己的耐性,这对你以后做事绝对大有帮助。此外,你这种“吃亏”也会让人对你无话可说,不得不尊重你。
生活中总有一些聪明的人,能从吃亏中学到智慧。“主动吃亏”是一种哲学思路,其前提有两个:一个是“知足”,另一个就是“安分”。“知足”则会对一切都感到满意,对所得到的一切,内心充满感激之情;“安分”则使人从来不奢望那些根本就是不可能得到的或者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所以,表面上看来“吃亏是福”以及“知足”、“安分”会给人以不思进取之嫌,实际上,这些思想也是在教导人们能成为对自己有清醒认识的人。成功需要有一定的智慧,而“主动吃亏”就是智慧的表现。
美国亨利食品加工工业公司总经理亨利·霍金斯先生有一次突然从化验室的报告单上发现,他们生产食品的配方中,起保鲜作用的添加剂有毒,虽然毒性不大,但长期服用对身体有害。如果不用添加剂,则又会影响食品的鲜度。
亨利·霍金斯考虑了一下,他认为应以诚对待顾客,于是他毅然把这一有损销量的事情告诉了每位顾客,随之又向社会宣布,防腐剂有毒,对身体有害。
做出这样的举措之后,他自己承受了很大的压力——食品销路锐减不说,所有从事食品加工的老板都联合起来,用一切手段向他反扑,指责他别有用心,打击别人,抬高自己,他们一起抵制亨利公司的产品,亨利公司一下子跌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苦苦挣扎了4年之后,亨利的食品加工公司已经倾家荡产,但他的名声却家喻户晓。
这时候,政府站出来支持霍金斯了。亨利公司的产品又成了人们放心满意的热门货。亨利公司在很短时间内便恢复了元气,规模扩大了两倍。亨利食品加工公司一举成了美国食品加工业的“龙头公司”。
吃亏有如此之多的好处,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主动吃亏的人实在太少。这并不仅仅因为人性的弱点——人们很难拒绝摆在面前本来就该自己拿的那一份;也不仅仅因为大多数人缺乏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不能舍眼前小利而争取长远大利。做人总怕吃亏,总想占便宜,最终吃亏的是自己,因为你丢掉了人们对你的尊重和信赖,这个“亏”可大了!最终结果是你什么便宜也赚不到,人格没有了,朋友没有了,金钱就更甭说了,那才真叫亏!
不少好朋友,抑或事业上的合作伙伴,由于种种原因,后来反目成仇了,双方都搞得很不开心,甚至是大打出手。
有一个人却不一样,他与朋友合伙做生意,几年后一笔生意让他们将所赚的钱又赔了进去,剩下的是一些值不了多少钱的设备。他对朋友说,全归你吧,你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留下这句话后,他就与朋友分手了。显得多有风度啊,没有相互埋怨,这叫“好聚好散”。生意没了,人情却可以赚“一大把”。日后的合作,也会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任何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人情”不能践踏。主动吃亏,山不转水转,水不转路还转呢,也许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又走到一起。若一个人处处不肯吃亏,则处处必想占便宜,于是,妄想日生,骄心日盛。而一个人一旦有了骄狂的态势,难免会侵害别人的利益,于是便起纷争,在四面楚歌之中,又焉有不败之理?
主动吃点小亏,反而得到更大的好处。吃亏是福,主动吃亏更是福上加福。何乐而不为呢?
智慧真悟
任何时候,情分不能践踏。主动吃亏,也许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又走到一起。若一个人处处不肯吃亏,则处处必想占便宜,于是,妄想日生,骄心日盛。而一个人一旦有了骄狂的态势,难免会侵害别人的利益,于是便起纷争,在四面楚歌之中,又焉有不败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