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大智若愚——智慧的最高境界

大智若愚,实乃养晦之术,是说拥有大智慧的人往往都表现得很愚钝,身手很灵敏的人往往都表现得很笨拙。其实,大智若愚是一种境界,既不是被动地装傻,也不是被动地内智外愚,而是由内而外遵循事务本身的规律去行事。大智若愚的前提是内在的修养与智慧,是对世事的大彻大悟。

1.放下架子,以退为进

以退为进,由低到高,既是自我表现的一种艺术,也是生存竞争的一种方略。这是一种大智慧,如果运用得好,会让你受益匪浅。

汉代公孙弘年轻时家贫,后来贵为丞相,但生活依然十分俭朴,吃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只盖普通棉被。就因为这样,大臣汲黯向汉武帝参了一本,批评公孙弘位列三公,有相当可观的俸禄,却只盖普通棉被,实质上是使诈以沽名钓誉,目的是为了骗取俭朴清廉的美名。

汉武帝便问公孙弘:“汲黯所说的都是事实吗?”公孙弘回答道:“汲黯说得一点没错。满朝大臣中,他与我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当着众人的面指责我,正是切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而只盖棉被,生活水准和普通百姓一样,确实是故意装得清廉以沽名钓誉。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怎么会听到对我的这种批评呢?”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这一番话,反倒觉得他为人谦让,就更加尊重他了。

公孙弘面对汲黯的指责和汉武帝的询问,一句也不辩解,并全都承认,这是一种何等的智慧呀!汲黯指责他“使诈以沽名钓誉”,无论他如何辩解,旁观者都已先入为主地认为他也许在继续“使诈”。公孙弘深知这个指责的分量,采取了十分高明的一招儿,不做任何辩解,承认自己沽名钓誉。这其实表明自己至少“现在没有使诈”。由于“现在没有使诈”被指责者及旁观者都认可了,也就减轻了罪名的分量。公孙弘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对指责自己的人大加赞扬,认为他是“忠心耿耿”。这样一来,便给皇帝及同僚们这样的印象:公孙弘确实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既然众人有了这样的心态,那么公孙弘就用不着去辩解沽名钓誉了,因为这不是什么政治野心,对皇帝构不成威胁,对同僚构不成伤害,只是个人对清名的一种癖好,无伤大雅。

在必要的时候,以退为进是自我表现的一种艺术,也就是所谓的“暂时的让步是为了更好地选择”。这更是一种韬晦之计,深谙此计的人是真正的聪明人,他们能用这种方法让自己不断进步,最终走向成功。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以退为进”每个人都能做到。只要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时,不要“针尖对麦芒”,聪明地退一步。这样既能化解矛盾,又说明你是一个宽宏大度的人。有时退一步,其实就等于进了两步。

一位印度商人带着三幅名家画作到美国出售。印度商人开价250美元,少一美元也不卖。美国商人也不是商场上的平庸之辈,他一美元都不想多出,便和印度商人讨价还价起来,一时间谈判陷入僵局。

忽然,印度商人怒气冲冲地拿起一幅画就往外走,二话不说就点火把画烧掉了。美国画商看着一幅画被烧非常心痛。他问印度商人剩下的画卖多少钱。想不到印度商人这回口气更是强硬,声明少于250美元不卖。少了一幅画,还要250美元,美国商人觉得太委屈,便要求降低价钱。但印度商人不理会这一套,又怒气冲冲地拿起一幅画点火烧掉。这一回美国画商大惊失色,只好乞求印度商人不要把最后一幅画烧掉,因为自己实在太爱这幅画了,接着,他又问这最后一幅画多少钱。想不到印度商人开口要500美元。印度商人接着说:“如今这只剩下一幅了,可以说是绝世之宝了,如果你真想要这幅画,最低得出价500美元。”

美国画商一脸苦相,没办法只好成交。

其实,有时候以退为进,就好像是跳高一样,站得远,才可能跳得更高。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暂时的忍让、吃亏能够获得长远的利益。关键就是要不露声色地顾及对方的需要,即把对方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又为自己的利益开道。

读书的人,希望每日进步;经商的人,希望日进斗金。有的人一遇到利益,就想得寸进尺。其实做人做事都应该以退为进,因为以退为进是人生处世的最高哲理。人生追求的是圆满自在,如果只知前进,不懂后退,它的世界只有一半;懂得以退为进的哲理,可以将我们的人生提升至拥有全面的境界,何乐而不为呢?

智慧真悟

“以退为进”不是真退,而是以退为进,以争取最大的成功。这种曲线方式有时比直线方式更有效。

2.低得下头,才能抬得起头

俗话说:总想着比别人高一头的人,最后往往被人踩在脚下。目中无人,并不能证明自己真的高人一等,很多时候只有先低头,才能等到扬眉吐气的机会。

楚庄王为了增强自己的势力,发兵攻打庸国。由于庸国奋力抵抗,楚军一时难以推进。在一次战斗中庸国还俘虏了楚将杨窗。三天后,由于庸国的疏忽,楚将杨窗竟从庸国逃了回来。杨窗对楚庄王说明了庸国的情况,他说:“庸国人人奋战,如果我们不调集主力大军,恐怕难以取胜。”

楚将师叔出了一个主意,建议用佯装败退之计,以骄庸军,从而再去进攻他们。因此师叔带兵进攻,开战不久,楚军佯装难以招架,败下阵来,向后撤退。像这样一连几次,楚军节节败退。庸军七战七捷,不由得骄傲起来,不把楚军放在眼里。军心麻痹,军队渐渐丧失斗志,对敌人的戒备也渐渐消失。

在这种情况下,楚庄王率领增援部队赶来,师叔说:“我军已七次佯装败退,庸人已十分骄傲,现在正是发动总攻的大好时机。”于是楚庄王下令兵分两路进攻庸国。此时庸国将士正陶醉在胜利之中,怎么也不会想到楚军突然发起进攻,庸国士兵仓促应战,抵挡不住。楚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举消灭了庸国。师叔七次佯装败退,是为了制造战机,一举歼敌。

在这个故事中,楚国为了战胜庸国,采取退让的方法,最终获得了胜利。有心智的人懂得先向人低头并不是懦弱的表现、可耻的行为,相反,它可以积蓄能量,创造更好的机会,暂时的低头是为了日后的抬头。

可见,低头做人有时是出于无奈,有时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只有低头,我们才能顺利地走过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正因为我们都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凡夫俗子,不可能十全十美,时时身处顺境,所以具有低头的勇气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有时的低头,其实就预示着来日的抬头。

奥康总裁王振滔曾在一次营销会议上总结出了自己的15条心得,其中有一条说的是:要赢得胜利,小处不妨让一让,很多时候退一步可以进两步。在不久后的一次外贸业务洽谈中,这条心得又一次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2003年2月的一天,奥康集团国际贸易部与意大利客商签好了一笔订单,双方谈好产品单价为23美金,而且也签订了购销合同。可是在产品投产时,他们发现生产部门在计算成本时将皮料的价格算得过低,若按实际成本计算,出口价格每双鞋最少还要增加一美金。意大利客商知道这个消息后,表示要严格恪守合同,并没有做出让步的准备。

双方僵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奥康集团国际贸易部负责人将这个情况汇报给了公司总裁王振滔,并询问他是否继续与外商洽谈加价。王振滔这时表示:一美金是小事,商业信誉是大事,退一步海阔天空。既然签了合同,即使亏本了,这笔买卖也不能停止,要继续做下去。

这一消息后来传到了意大利客商的耳中。听说奥康主动做出了让步,意大利客商在感到意外的同时也表示很感动,于是主动提出在价格上增加了一美金。可是这一举动被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婉言谢绝了。王振滔表示:奥康多赚一美金还是少赚一美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恪守信用。

意大利客商对奥康诚信经营的做法大为感动。他们当即决定追加订单,将原来20多万美金的订单一下子增加到100多万美金。客商表示:接下去要和奥康集团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将在单鞋和休闲鞋方面的更多的订单下到奥康来。在商界中,此事一时被人们传为美谈。

在日常的交往中,应该切记“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古训,切勿火上浇油,酿成“烧了大屋”的悲剧。让人一步不为低,假如你占理又能相让,众人不但会承认你是对的,而且还会称道你的宽宏大量,从而使你达到众望所归的完美境地,暂时的赞美也会让你做出更好的选择。

“低头”是为了日后的“抬头”,因此不管怎么退,只要最终的结果是为了进,就可以让你更好地选择。换言之,也就是让低头做首,把抬头当终,是人情关系学中不可多得的一条锦囊妙计。你表现得以他人利益为重,事实上是在为自己的利益开辟道路。尤其是在做一些风险比较大的事情时,冷静沉着地让一步,更能取得好的效果。

布斯曾毕业于美国的耶鲁大学,后又在德国的佛莱堡大学拿到了硕士学位,现在已经成为了美国一个有名的矿冶工程师。按理说,去应聘工作应该是很顺利的事,可是当他带齐了所有的文凭去找美国西部的大矿主狄尔先生时,却碰到了一件麻烦事儿。那位大矿主是个脾气古怪又很固执的人,他由于自己没有文凭,所以就不相信有文凭的人,更不喜欢那些文质彬彬又专爱讲理论的工程师。布斯前去应聘并递上文凭时,蛮以为老板会非常高兴,出乎意料的是狄尔先生很不礼貌地对布斯说:“我之所以不想用你,就是因为你曾经是德国佛莱堡大学的硕士,你满脑子都是一些没有用的理论,我可不需要什么文绉绉的工程师。”聪明的布斯听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心平气和地回答说:“假如你答应不告诉我父亲的话,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狄尔先生表示同意,于是布斯对狄尔先生小声说:“其实我在德国的佛莱堡并没有学到什么,那三年就仿佛是稀里糊涂地混过来的。”想不到狄尔先生听后笑嘻嘻地说;“好,那你明天就来上班吧。”就这样,布斯运用了这一巧妙的策略,轻易地在一个非常古怪的人面前拿下了这份工作。

或许有人觉得布斯那样做不合适,问题是能不能做到既没有伤害别人又能把问题解决。就拿布斯来说,他贬低的是自己,他自己的学识如何,当然不在于他自己的评价,把自己的学识抬得再高,不会使自己真正的学识增加一分一毫,反过来也一样,把学识贬得再低也不会使它减少一分一毫。

低头,实际上只是暂时的退却,为了进一尺,有必要先做出退一寸的忍让。懂得暂时的低头,是为了日后能更好地抬头。

智慧真悟

把头抬得越高的人,不一定是最后的胜利者。真正能成大事的人,总是相时而动,该低头时就低头,等到时机成熟了,再抬头做人。

3.诚实不当傻瓜,坦诚而不幼稚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为生存而奔波。我们逃避不了这个板上钉钉的现实。为了生存下来,为了生活得更好,我们有必要让自己智慧起来,有必要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之间游刃有余。因此我们要牢记的一条就是——做人不可太老实,否则很可能一辈子拼命奋斗而一无所获。很多人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勤奋一生而仍然不能富有起来?相信在这里能找到正确答案。

一家国内有名的大企业欲招聘一名部门经理,待遇从优。消息传出,竞聘者如潮涌来。其中不乏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才生,更有身手不凡的“跳槽英雄”。然而,最后的结果出人意料,毕业于一所普通大学的相貌平平的李皓被录用了。

那些不甘心败北于最后一关的精英们,听说败给一个无名小子,所有人都忿忿不平。

面对大家疑惑的情绪,公司老总笑笑说:“我发现,在你们众多人的自我简介中,介绍自己的特长与成就时全都是溢美之词,大家都把自己的优点与特长包装得相当完美,但没有一个人提到自己的任何缺点。唯有李皓,他递给我们的不只是一份特长展示,而且是一份感情真挚的记录他失败经历的履历。”

大家争相观看李皓的简历,只见上面工整地写着:

(1)大一上学期,交50元中介费找家教,左等右盼终于找到一份,却因家长过于挑剔,自己主动辞职,钱打了水漂儿。而某同学张贴广告宣传自己,未用几元钱便同时找到3份家教。从此,我时刻提醒自己:做事要运用灵活的头脑。

(2)担任某奶业公司学校代理期间,领导十几个人挨着楼门儿送奶。自己也分担到两幢7层高楼送奶的任务,每天凌晨4时就必须开始奔波。第一个月却因用人不善导致账目出现纰漏,直接损失近千元。不但自己工资全扣,还倒贴400元并写了检查。从此以后事事告诫自己:始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与高度的警惕。

(3)首次竞聘,与自己的一个同学同争销售主管一职。单独面试时经理问道:“你认为,你俩谁更胜任此项工作?”自己将同学举荐,列举了对方的诸如头脑灵活、能言善辩等许多优点后,自己却被老总婉言拒之门外。

(4)就在上个月,因不愿替老板卖足可以假乱真的配件,用老板的话说“使公司损失几万元”,被炒了鱿鱼。丢掉高薪职位后,另觅工作至今。

没想到,李皓的失败经历竟成求职亮点,大家惊叹之余,不解地问:“李皓,你是怎么想到这样包装自己的?”

李皓笑笑说:“我从没想过要包装自己,我展示的都是自己真实的经历和想法。”

大伙更惊讶了:“那些可都是些失败的经历,你就不怕被老总看出你的愚笨?”

李皓坦然说:“我只是想证明自己是一个不服输的人。”

一旁的老总笑呵呵地说:“你们看到的只是李皓以前的失败,我关心的是李皓今后的成功。商场如战场,我需要的不仅是一个诚实可靠的人,还是一个充满智慧、愈挫愈勇的战士。”

当前,僧多粥少、竞争激烈,为了增加自己被录用的机会,李皓表面上看很诚实,把自己的缺点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实际上这是他运用的一个求职策略罢了,在众生中脱颖而出。可见他是一个多么有心智的人,诚实而不是傻瓜,分寸把握得很好。

做人不可太老实,并非教人学坏的言辞,而是诚心地教导世人在为人处世时要懂得弹性和技巧。要知道,历史上有很多人就是因为过于忠厚实诚,轻易交心而泄露底牌,最终为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

宋文帝刘义隆是个忠厚坦诚的皇帝,平易近人,为人大度,深受百姓们喜爱。在其晚年的时候,太子刘劭急于篡权,把文帝的玉像埋在含章殿前,诅咒他快死,好快点继位。刚开始,宋文帝蒙在鼓里不知道。但是不久,刘劭的奴仆陈天兴与婢女王鹦鹉私通被发现,让刘劭给杀掉了。与他一起埋文帝玉像并施行诅咒的太监门庆国吓坏了,误以为自己肯定也要被灭口,就向文帝坦白告发了事情的真相。

文帝得知以后,又惊又气,派人搜查王鹦鹉家,获得太子的罪证。当夜,文帝与尚书仆射徐湛之密谋,准备废太子,还要赐死太子的同党小王爷刘浚。

眼看两个阴谋家就要完蛋了,因为皇帝只要一下令,这个局面也就定了。可是,这事竟然坏在皇帝自己身上。胸无城府的宋文帝一时吓昏了头脑,把此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潘淑妃。潘淑妃是什么人哪?小王爷刘浚的养母!她爱子心切,秘密通知小王爷刘浚。刘浚马上派人速报太子刘劭。他们连夜起兵,进入皇宫,把文帝给杀了。

如果宋文帝能事先想想潘淑妃与刘浚的关系,以及刘浚与太子的交情,参透其中的利害,又怎会轻易泄露这么重要的机密呢?所以,仁慈诚实可以,但切莫在任何关键问题上都胸无城府、毫无戒备。这就告诉我们在说话做事之时,一定要看清对方是谁,了解他是什么性格,平时做事的特点是怎样的……这一切事先都要有个基本的分析,千万不可对谁都忠厚老实,动不动就掏心窝子!

相信被欺骗利用的滋味没人愿意品尝吧?为了避免这样的下场,我们就要让自己“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一忠告听起来好像很滑头,实际上并非如此,这是一种谨慎的处世态度。我们跟人交往时,应该牢记一个原则——诚实但不当傻瓜,坦诚而不幼稚!

诚实但不当傻瓜,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保证自己说给别人听的话大都是真实的,不含欺骗成分。但如果把自己的全部毫无保留地告诉对方,那你就是傻瓜了。比如做生意,你不弄清合伙人是什么人,不十分了解他的用意,然后就将客户信息泄露给他,这时他就会甩开你,直接去跟客户做生意。

坦诚而不幼稚,又怎么讲呢?世界上总有人心险恶的一面,我们要懂得把握分寸。如果总是怀疑一切,拒人于千里之外,说明你不够坦诚。但如果不管对方是什么人,都傻呵呵地跑过去掏心窝子,一相情愿地以为会收到对方善意的回应,这就相当幼稚。

诚实与傻瓜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此。这要求我们,对待不同的人,说话做事一定要有区别!逢人只说三分话,这三分都是真话,那七分不说的,也是真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抛出来的是真心,藏在心里的当然也是真心!所以在为人处世过程中,我们可以忠厚,但绝对不能当傻瓜,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是可悲的,这种丑事千万不要落到自己身上!

智慧真悟

对于沉默寡言、表情阴沉的人,不要轻易地推心置腹;碰到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人,则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大嘴巴。应该牢记这个原则——诚实但不当傻瓜,坦诚而不幼稚!

4.别卖弄小聪明

生活中,有很多人喜欢卖弄小聪明,这样的人总是自认为凡事都懂,说得头头是道,高人一筹,口若悬河地说自己是个“笨人”,摇头摆尾到处说自己的好与不好。这样的人常被私利所左右,窥树木而忘森林,只是墙头一株草,常因风吹雨打两面倒。虽有不乏谦逊矜持者,却多其高声张扬之人士。古人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小聪明者,唧唧于一隅之得而失天下,得到一点儿蝇头小利便沾沾自喜而不管其他的了。卖弄小聪明的人并不是真正的聪明。

据说,山狸是鹿的克星,而山狸则怕老虎,老虎怕马熊。楚国有一个猎人,他的打猎本领并不是很强,但他是一个很会耍小聪明的人。在打猎的过程中,他用竹管削成口哨,能逼真地模仿各种野兽的叫声。他经常学一些动物的叫声,他可以学羊叫、鹿鸣,把黄羊、梅花鹿引到跟前捕杀。

一次,他又带着弓箭、火药等上山打猎了。他想打到一些难得的动物,于是,他便用口哨吹出鹿鸣的声音,他想用这个办法把鹿引来。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逼真的鹿鸣声把想吃鹿肉的山狸引出来了。猎人吓了一跳,连忙吹出老虎的吼叫声,把山狸吓跑了。但逼真的虎吼又招来一只饿虎。猎人更慌了,急忙吹出马熊的吼声,把老虎吓跑了。他刚想喘一口气,一只张牙舞爪的马熊闻声寻来。这个只会耍小聪明的猎人再也吹不出别的野兽的叫声来吓唬马熊了。他魂飞魄散,瘫成一团,听任马熊扑上来把他撕成了碎块儿。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猎人不靠真功夫行猎,而靠吹哨子“骗猎”,实在滑稽。但是生活中类似的人物、类似的现象却不少。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凭真本事,靠踏踏实实地劳动,不能靠小聪明、靠蒙骗,否则,就要像这个猎人一样,下场一定会很惨。所以说,无论干什么,都不要妄想用自己的小聪明去吓倒别人,否则,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在工作中,可以发现,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一个公司或一个部门里的两个强将,一个玲珑剔透,一个略显木讷,最后往往是木讷的那个得到提升。并不是上司看走了眼,而是玲珑的那个小聪明太多,让比他聪明很多的上司感觉很不舒服;而那个木讷的人,看似木讷,但心里什么事都“有谱”。

某个公司为新产品设计了几个方案,老板拿出来给全体员工看,让大家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当大家在一起议论纷纷时,市场专员刘飞对旁边的同事咬耳朵说:“老板可不喜欢红色。上次我们搞活动的时候,他就要我们把红缎带改成黄的了。”证据确凿,论证合理,大家在刘飞的影响下,有很多人对红色的那个持反对意见。

这件事意外地传到了老板的耳朵里。老板知道此事后并没有大动声色,到了年底时,除了刘飞之外,老板给所有人加了薪水。直到刘飞因此事愤怒而辞职后,老板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漫不经心地说起:“当你的下属发表意见的时候,你却不能肯定他是否心口一致,这不是挺可怕的吗?雇这样的下属,给他发工资,还得花心思研究他的心理活动,太划不来了。”

从老板的话中可知,对于老板来说,所有的下属最好都是水晶心肝玻璃人,所言所思清澈见底。哪怕对公司的管理满腹牢骚,或者对薪金不满到极点,最好能够让他知道。因为掌握的信息越多,局面就越好控制。像刘飞这种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凭小聪明去猜老板意图的人,正是犯了这个大忌。刘飞正是因为自己的这点小聪明而误了自己的前途。

与上司交谈时请不要卖弄你的小聪明,更不可锋芒毕露、咄咄逼人。你的聪明才智需要得到上司的赏识,但在他面前故意表现自己,上司会认为你是个自大狂傲之人,心理上难以接受。同时,你必须要不动声色地抑制自己的好胜心,树立上司的威信。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卖弄你的小聪明。你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聪明。你即使真有两下子,也不要太出风头,要藏而不露,在没有违背大原则的情况下,要学会在生活枝节问题上“随大家”的。在待人处世中,不要把别人都看成一无所知。其实,我们周围的人,和你一样,都各有主张。多数人都不喜欢采纳别人的主张,因为这往往会被认为有失身份,有损体面。不要一味地只知道卖弄自己的小聪明,这样下去只会害了自己。

耍小聪明的人有两种灾祸,一种是被人猜忌防范而招祸,另一种是自己把事情办坏而不能成功。小聪明也许可以使人得意一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然而终究还是自毁,永远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智慧真悟

聪明能造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不识时务,过分地展露自己的小聪明,非但派不上用场,还会弄巧成拙、惹祸上身。真正聪明的人凡事都能把握一个“度”。

5.“糊涂”也有大智慧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是一种“难得糊涂”的智慧,它包含着一种韬光养晦的世故。当人处在某种险恶的形势下,而又对这种形势无可奈何时,“糊涂”的智慧,可以起到一种应付时局、摆脱困厄的作用。

在我们的生活中,适时地装糊涂是一种达观、一种洒脱、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挺起刚劲的脊梁,沐浴着温柔的阳光,达到希望的彼岸。而那些明白而不懂得装糊涂的人则会远离成功,与成功擦肩而过。

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上,要说起贤相,就有两句非常著名的成语,一个叫“萧规曹随”,一个叫“房谋杜断”。“萧规曹随”说的是西汉时的宰相萧何、曹参,萧何制定规章,然而曹参遵行不改;“房谋杜断”所说的是唐朝宰相房玄龄、杜如晦,房玄龄多谋,而杜如晦善断。中国的盛世称汉唐,而汉唐的名相首推这四位,说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贤明的宰相,恐怕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而这位曹参曹相国,就正是一位“糊涂”的贤相。

曹参本来是沛县里的一名小吏,跟随着刘邦共同起家,攻城略地,“身被七十余创”,是一位十分勇猛的将士。曹参与萧何本来关系很好,在萧何当上了相国之后,两人之间便产生了隔阂。可是萧何临死,偏偏推荐曹参接替相国;而曹参在山东一听说萧何死了,马上就叫人准备行李动身,说自己一定要当相国了。

可见这两人的自知、知人之明,都是非同一般的。

曹参当了相国,找了一些老实厚道的人当下属,而把原来那些精明干练的人全部赶走,然后就什么也不干了。“日夜饮醇酒”。别的大臣看他太不务正业,想劝劝他,还没等开口,曹参就强拉人家一起喝酒,把人家灌个不亦乐乎,什么也说不出来了。惠帝看他这副样子,也很不理解。但曹参是高祖时的功臣,又不好直接说他。就把曹参的儿子找来,让他回去问父亲:“高祖刚去世不久,现在的皇帝还年轻,您当丞相,整天喝酒,是不是嫌皇帝少不更事,不值得您辅佐呢?”但不许说是皇帝让问的。曹参的儿子回去问曹参,曹参把儿子打了二百鞭子,发怒说:“国家大事没你说话的份儿!”惠帝没有办法,只好说,是他让问的。曹参这才免冠谢过,问惠帝道:“陛下自己觉得您比高祖如何呢?”惠帝说:“哪儿敢比呢?”又问:“那么您看我比萧何怎么样?”惠帝说:“您似乎一点也比不上他。”

曹参在这时便说道:“陛下之言是也。先帝已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曹参就这样为相三年之久,老百姓歌颂道:“萧何为相,顺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民以宁一。”

难得糊涂,有糊涂的好处。太聪明的人,有时使人不敢接近;太精明的人,有时使人觉得害怕。

难得糊涂,可以使人看到缺点,放心感增强。装糊涂,让自己处于“不知道”的角色只不过是为了今后处理事情时更加方便,但这并不是意味着自己真的不知道,或者不应该知道,不去了解情况,掌握信息。这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

而在社会上更多的人,却常有一种不拿白不拿、不吃白不吃的贪婪!殊不知,你的贪婪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利益,还会使他人对你的贪欲反感。或许他人可以容忍你的行为,不在乎你的贪婪,但如果你懂得适可而止,他会对你有更好的印象与评价,因此愿意延续和你的关系。

一个聪明的人会装糊涂,在明白的情况下依然会做得很好。因为他们深知,在聪明人面前装糊涂,会避免尴尬。在愚蠢人面前装糊涂会得到认可。在上级面前装糊涂会避免打压,在同事面前装糊涂可以避免受到排挤,在下级面前装糊涂可以得到信任和了解下级的想法,唯一一点必须记住:在需要你发挥聪明的时候要像火箭一样点火升空。如果一个人真的是很聪明,但也不能把自己的聪明全部都写在脸上,需要糊涂的时候做到装糊涂才是真正的聪明。会装糊涂,也肯装糊涂的人,是聪明的人,也是最厉害的人。所以,做人有时还是糊涂点好,要学会给自己留下余地。正所谓“大智则若愚”,这是一种境界。

智慧真悟

只要留得青山在,就不愁没柴烧。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要学会明哲保身。“难得糊涂”之术是很有必要的。

6.小不忍难成大器

忍让不是软弱无能的表现,而是一种美德。经常会听到别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它说的就是要学会忍,这句话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个意思是人要忍耐,凡事要忍耐、包容一点,如果一点小事不能容忍,脾气一来,坏了大事。许多大事失败,常常都由于小地方搞坏的。另一个意思是,做事要有“忍”劲,狠得下来,有决断,有时候碰到一件事情,一下子就要决断,坚持忍下来,才能成事,否则不当机立断,以后就会非常地麻烦,姑息养奸,也是小不忍。这个“忍”可以做这两方面的解释。从古至今,忍让使很多人兴,不忍使很多人从此衰败而亡。

三国时期,孙权设计夺去了荆州,关羽败走麦城。孙权又杀掉了关羽,但是,他还别有居心,他把关羽的头颅献给了曹操,企图嫁祸给曹操。曹操识破孙权诡计,以重礼安葬关羽。蜀中人知道后,都对孙权恨之入骨,特别是刘备对孙权非常憎恨,极力要为关羽报仇,可都被诸葛亮劝住。可是有一次,诸葛亮不在他便亲自带兵行动了。

刘备为给关羽报仇,不听诸葛亮和上将赵云的苦苦劝说,率水陆两军四万多人马,远征吴国。刘备深入吴境数百里,在夷道县包围了东吴先锋孙桓。东吴诸将纷纷要求主将陆逊派兵增援孙桓,陆逊认为孙桓能够守住夷道,一概拒绝;诸将又要求去迎击刘备,陆逊认为刘备连克吴军,士气正旺,吴军不宜出战,因此,也拒绝了诸将的建议。

就这样,蜀军与吴军从公元222年的2月一直对峙到6月,吴军没有退后半步,蜀军也未能前进半步。

当时正值盛夏,烈日当空,蜀军水兵在船上难耐酷热,只得离船上岸,在夷陵一带依沟傍溪扎下营寨,躲避酷暑。陆逊见刘备的军营绵延百里,且都在树林茂密的地方,于是制定了火攻破蜀的计划。他命令水路士兵用船舰装载裹有硫磺、硝石等引火物的茅草运到指定地点;又命令陆路士兵数千人拿着茅草到指定地点去放火。这一天傍晚,蜀军相连的数十座军营自东向西北连续起火,蜀军毫无防备,乱作一团,几十座军营全被烧毁,陆逊乘机掩杀,蜀兵死伤无数。

刘备在众将的拼死保护下好不容易逃到夷陵马鞍山,陆逊随后追至,将马鞍山团团围住,又在山下四周放起火来。刘备束手无策,只好连夜逃离马鞍山,杀开一条血路,向西逃命。吴军紧追不舍,蜀将傅彤身负重伤仍拼死搏杀,刘备这才幸免一死。

刘备因怒出兵,大败而归,蜀国元气大伤。刘备逃到白帝城后,又气又悔,不久就一病而死。

刘备此举完全是意气用事,只是为了给关羽报仇,而不顾全大局,不听诸葛亮等人的劝言,执意要远征东吴。当时刘备报仇心切,带着满心怒火上战场,对手是陆逊等人,刘备即使有再多的勇虎猛将也会大败而归,最终他在白帝城又气又悔地死掉了。

这一切都是因为是刘备没有忍耐性,如果他忍一时的话,就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历史上也就不会有“火烧七百连营”之说了。刘备是一个聪明的人,可到头来却不懂得忍耐,真的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忍让是一种深厚的涵养,忍让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别人的境界,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带给你心灵的恬淡和宁静。忍让不仅可以改善我们自己和社会的关系,并且还能让人们的心灵得到慰藉和升华。忍让可以让自己留有发展的余地,所以说,忍让是一门生活的学问。忍让不等于软弱,忍让是理性的以柔克刚,以退为进。而那些能忍者,一定是有坚强的意志、坚忍的性格,一定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最终也一定会赢得大家的拥护和尊敬。

以屈为伸方为真英雄!我们一定要让自己智慧起来,懂得隐藏自己的拳头,在关键时刻才能猛力出手!要知道,我们这一生要做许多事,不可能每件都劳心费神、张扬冒进,我们应该轻舟漂水、进退自如。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景象——很多人四处折腾、喊来喊去,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很聪明,他很忙,他在做事情……结果到头来,没见他做成一件大事,还是慷慨激昂却一无所有的老样子。岁月一天天地流逝,别人都变得越来越富有,他依旧朋友很少、收入很低,一大堆的理想等着实现。即使这样,他还在到处宣扬着自己的某个计划,恨不得让全世界都听见。

在这个世界上,拼命穷忙而不得要领的人比比皆是。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无为,那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弄清楚该怎样去做人做事。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慧、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理解如何去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也是失败的。所以,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不是释放自己的能量,而是以屈为伸,适当地隐藏自己的才华。我们当然需要表现自己的聪明才华,但在表现之前最好把它包装一下,做到进退自如,给自己留有余地!

有很多人都将“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当做告诫自己的座右铭。有志向、有理想的人,不应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更不应在小事上纠缠不清,而应有开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只有如此,才能成就大事,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有时,当我们面对一些事情应该做到能够泰然处之,心胸开阔,学会忍耐,把目光放远一些,才能成就大事。

智慧真悟

忍让也有多种现象,对于弱者来说,过于忍让是懦弱的表现。而对于智者来说,忍让却是为了厚积薄发,一鸣惊人。他们常常能藏巧于拙,以曲为伸。所以适当的忍让是值得的。

7.识破别点破,面子上好过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犯一些错,有很多人发现别人的错误,便会大声指出,就算是一点儿不值得提的小事也会当成大事对别人说。这样的人往往会惹别人烦,因为他的指出伤了别人的面子。我们如果不想招人烦的话,就要学会给别人留一点儿面子,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中国有句俗话:“树要皮,人要脸。”这说明“脸”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地位极为尊贵。但这里的“脸”主要不是指人们可以看得见的那张脸,而是指看不见、摸不着的脸面,即面子。

面子代表着作为一个人的人格和尊严。给了面子,就是尊重了人格;扫了面子,就是侵犯了尊严。因此,人们向来很重视面子问题。所以,当你发现别人的不对与错误时,就要学会不点破。

当然,当你待人处世时固然要“得理”,但绝对不可以“不让人”。留一点余地给得罪你的人,不但不会吃亏,反而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感动。

一个人在愤怒的时候,总是说些尽可能伤害别人的话,这样才显得话的分量。但当我们冷静下来的时候,也许会后悔曾经的冲动。但是,说出去的话是泼出去的水,俗话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句话就很有可能伤到别人。有时说话不能太绝,这样会让别人记恨你,他也会找机会报复你。为人处世应该学会给人留面子,要给自己留条后路。

现实生活中,识破千万不要点破,做到得理也饶人,留一点余地给得罪你的人,给对方一个台阶下。要不然的话,你不但消灭不了眼前的这个“敌人”,还会让身边更多的朋友疏远你。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放对方一条生路,给对方一个台阶下,为对方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这样做并不是很难。如果能做到的话,还能给自己带来很多好处。如果你得理不饶人,让对方走投无路,就有可能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志。既然是“求生”,就有可能不择手段,不顾后果,很有可能会断了你的路,这将对你自己造成伤害。放他一马,他便不会对你造成致命的伤害。即使在别人理亏时,你在理已明了的情况下放他一马,他也会心存感激,就算不如此,也不太可能与你为敌。

而且,这个世界本来就很小,变化却很大,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果哪一天两人再度狭路相逢,届时若他势强而你势弱,你想他会怎么对待你呢?识破点破的人不是真正的聪明人,这样的人不给别人面子,别人当然也会不给他面子,说不定还会变本加厉来返还。

常言道: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在我们生活中,你给别人活路,别人也会适当地给你留一条后路,人多少都会有一点仁义感恩之心;而当你都要把别人逼上死路的时候,横竖都是死,别人还会给你后路可走吗?大不了同归于尽,一命抵一命,实际是把你自己也逼上了绝路。工作如此,生活亦是如此。凡事退一步海阔天空,该出手时就要出手相助。

智慧真悟

俗话说:蚊虫遭扇打,只为嘴伤人。其实,人与人之间原本没有那么多的矛盾纠葛,往往只是有些人逞一时之快,说话不加考虑,只言片语伤害了别人的自尊,让人下不来台,别人心中怎能不燃起一股怒火?有了机会,反咬一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hpH9C8wJvU72HHX7KjTKjDEwfGgjhABrwRJx3agidJrbFgh38eNZiv/ocICMvh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