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社交心计学 成熟睿智,圆滑不世故

社交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生活内容。无论你是干部还是学者,无论你是老板还是普通百姓,只要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得不与周围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人际关系的重新排列与组合,一个人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人际关系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因此,如何社交是每个现代人都要面临的新课题。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第一原则。

做到诚信,你才能守住心灵的契约,赢得做人的尊严,最终会成就一番大业。

诚实守信、信守诺言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美德,更是为人处世之本。所谓诚实,就是忠诚老实,不讲假话。诚实的人能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目,不歪曲,不篡改事实,同时也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光明磊落,言语真切,处事实在。诚实的人反对投机取巧,趋炎附势,见风使舵,争功推过,弄虚作假,口是心非。所谓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话算数,讲信誉,重信用,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

一个忠诚老实的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时时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因此,忠诚老实的人也有可能犯错误,但同虚伪的人犯错误的性质不同。诚实的人犯错误是由于认识能力和认识方法方面的问题造成的,而虚伪的人犯错误则是由于不诚实,属于道德品质问题。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历来重视诚实守信的道德修养。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信,诚也。”古代的圣贤哲人对诚信有诸多阐述。“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征,为证明,证验之意。“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就是说人说话要算数。“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说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孔子也多次讲过诚信,如“信则人任焉”、“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孟子论诚信:“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荀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墨子也极讲诚信:“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老子把诚信作为人生行为的重要准则:“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庄子也极重诚信:“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就把诚信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韩非子则认为“巧诈不如拙诚”。总之,古代的圣贤哲人把诚信作为一项崇高的美德加以颂扬。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立足,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一个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糊弄国家与社会,骗取荣誉与报酬的人,是要遭人唾骂的。诚实守信首先是一种社会公德,是社会对做人的基本要求。

郑周永承包下一座大桥的修建工程。由于战时物价上涨,开工不到两年,工程费总额竟比签约承包时高出了七倍。在这严峻的时刻,有人好心地劝阻郑周永,赶紧停止施工,以免遭受进一步的损失。但郑周永另有一番想法:金钱损失事小,维护信誉事大。于是鼓起勇气毅然决定:为了保住现代土建社的信誉,宁可赔本甚至破产,也要按时把工程拿下来。结果,现代土建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终于按时完工,保质保量地按时交付使用。

郑周永虽然这回吃了大亏,以致濒临破产,但也因此树起了恪守信用的形象,赢得了人们的信任,生意一个接一个地找上门来。不久,他投标承包了当时南韩的四大建设项目:韩兴土建、大业、兴和工作所和中央产业,承建了汉江大桥的第一期工程。接着,又继续承建了汉江桥的第二、第三期工程。仅是汉江大桥这三项重大工程就前后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它不仅使郑周永的“现代建筑”赚得了丰厚的利润,而且压倒了同行对手,一跃成为韩国建筑行业的霸主。

商人要想使自己的行业有大发展,必须讲商业道德,以德为本。郑周永宁输老本,也不输信誉的做法,使生意越做越兴隆。缺乏诚信的人,即使花言巧语,也会被人识破。运用别人的钱致富是一条捷径,但一定要有诚信。诚信是所有事业成功的基础。

中国古代也有不讲诚信而自食恶果的例证。

烽火戏诸侯。西周建都镐京(今长安县西北),接近戎人。周天子与诸侯相约,要是戎人来犯就点燃烽火、击鼓报警,诸侯来救。周幽王的爱妃不爱笑,唯独看到烽火燃起,诸侯的军队慌慌张张从四面赶来时而大笑不止。周幽王为博得爱妃高兴,数次无故燃起烽火,诸侯的军队多次赶到而不见戎人,认为受了骗。后来戎人真的来了,当烽火再燃起时,已无人来救。最终周幽王被杀于骊山之下,为天下人所耻笑。

诚实和守信两者意思是相通的,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具体表现,不诚实很难做到守信,不守信也很难说是真正的诚实。诚实侧重于对客观事实的反映是真实的,对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是真实的。守信侧重于对自己应承担、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的忠实,毫无保留地实践自己的诺言。

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世的第一原则。不管你身处何处,涉世未深还是历经世事变迁、沧海桑田,请你保持诚信,坚守诚信。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守住心灵的契约,赢得做人的尊严,最终会成就一番大业。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自以为是教导别人,不但失去了自己的本性,也扭曲了别人的本性,成了所谓的“屈人从己”。

即使好为人师者是一片好心,得来的也未必是感激。

孟子的话:“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指出,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喜欢教导别人的人,往往自以为是,自以为有学问,自以为正确,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

如今,好为人师者,不仅未减少,而且越来越多了。

在家庭,好为子女师的父母或好为父母师的子女还少吗?好为妻子师或好为丈夫师者,不是大有人在吗?

在朋友中,好为朋友师者,不是比比皆是吗?

在企业,好为员工师的老板或好为老板师的员工,不是举不胜举吗?

在政界,好为下级师的领导或好为上级师的下级,不是一个又一个吗?在学界,好为学生师的导师或好为导师师的学生,不是也不胜枚举吗?好为人师者常常喜欢以高人一等的姿态出现,喜欢指手画脚,总以为只有自己的见解才是正确的。但却没有想到,他们要做别人的老师,别人却不一定会师从于他们。不但如此,更有可能会反感你的行径。即使好为人师者是一片好心,得来的也未必是感激。

中学生石晓红离家出走了,最着急的,当然是她的父母了。但石晓红最不愿意见到的,恰恰正是她的父母!

当民警费尽周折找到石晓红时,她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不愿意再回家,也不愿意说明不愿意回家的原因。在民警的再三追问下,石晓红才说,再也不愿受到父母的训斥了!尤其是她妈妈,从早到晚,不停地唠叨,她做什么都不对,烦得她头都快爆炸了!

当民警向石晓红的父母转告了这个要求时,他们既惊愕又无奈……

原来,他们和很多人一样,已患上了亚圣孟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诊断出了的好为人师的毛病。

当然,谁都不能否认,父母是每一个人天生的师长,父母既有养育子女的义务,更有教育子女的职责,但父母必须尊重子女的人格、爱好和追求。不能因为自己是父母就干涉甚至替代子女的自由和权利,从而不自觉地成为一个好为人师者!

子女与父母本来就有“代沟”,由于父母的好为人师反而加深了。许多父母一贯意识不到,自己是子女小时候称职的生活老师,并不意味着自己也是子女成人以后合格的人生老师。在不自觉地干涉子女的人生选择、婚姻的同时,实际上已侵犯了他们基本的权利。

在传统的听话教育下,父母给予子女爱的前提往往是服从。从而更助长了父母好为人师的行为,往往会造成彼此的怨恨和对立。

孰不知,师者,解疑,答惑也。为人师,必须具备为师的水平;为人师表,一定要有率先垂范的品德。虽然孔圣人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但并不是说,人人都可以胜任老师这个神圣的职责。特别是对于自己的亲人,要好的朋友和忠于职守的下级,绝不能总以老师自居而扮演不恰当的角色。

但好为人师,似乎又是“人之患”,人之通病。似乎人人都想为人师,以证明自己的非凡。这种病最典范的症状就是,好为人师者自己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甚至还以为是对别人的关切和爱护。

美国总统林肯是率领美国人民赢得南北战争胜利,实现国家统一的杰出领袖。他在美国人民心目中,与后来领导人民打败法西斯,保卫正义和和平的罗斯福总统齐名。

但在他的夫人心目中,林肯什么都不对,什么都不好。每天,她从早晨到晚上,总要喋喋不休地把林肯从头到脚批评一遍又一遍。她甚至当着政府部长的面,把咖啡泼到林肯身上;在众多客人面前,破口大骂林肯,时而暴跳窜高,时而在地上打滚,似乎她的职责就是专门批评林肯。

林肯的夫人是一个典型的“好为人师”者!可怜这位大名鼎鼎、备受人民崇敬的总统,大半生被她的唠叨、谩骂、胡闹所困顿,从而使他总生活在疲惫与无奈之中。林肯用炼狱来形容他的婚姻,可见他的痛苦有多深!

林肯的夫人,首先不是一个合格的妻子,更不是一个称职的总统夫人,而她竟自以为自己能为总统师,这当然不仅仅只是她个人的悲哀,因为她所折磨的是一个改变美国历史进程,能够对人类产生深远影响的伟人!

“好为人师”者,伤害的,首先是自己想象中的“学生”。由于已把为人师,变成了爱好和习惯,因而对“学生”的最大伤害就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若接受,则已;若不接受,则不依。而且,这种爱好和习惯,一旦形成,就是一种病症,一种忧患,一种灾害,其为害之烈,传染之快,流毒之广,犹如万年瘟疫,根治极难。

所以,好为人师要不得,我们应该抱着互相学习的精神去提醒别人,而不应一心为自己名声去严斥别人。

逢人多送“高帽子”

给人戴“高帽子”就是恭维他人、赞美他人。

高帽虽好,尺寸也得合乎规格才行,滥做过重的高帽是不明智的。

日本有句格言:“如果给猪戴高帽,猪也会爬树。”这话虽然听起来很不雅,但多少也能证明这样一个道理:当一个人的才能得到他人的赞扬和鼓励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欲望和力量。如果想使自己在某些方面有所提高,就必须要表现得好像已具有这方面的优秀素质。

“帽子”是一样很重要的东西。古时候,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当官的、有钱的常常戴着一顶漂漂亮亮的帽子。由此引申出了“高帽子”的概念,就是指人们当面说他人的奉承话,它的来历是这样的:

清朝才子袁枚20多岁的时候,就被任命去某地当知县,赴任前,袁枚去老师那里告辞。老师问他:“官不是那么好当的,你年纪轻轻就做上了知县,有什么准备啊?”袁枚说:“并未做什么特别的准备,只是带了一些高帽子,准备见人就送一顶,因为人人都喜欢戴高帽子啊!”老师一听,不高兴了:“为官要正直,亏你还读了那么多书,怎么也搞这一套呢?”袁枚马上回答:“老师的话很对,可请老师您想想,当今这个世界上,像老师您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又有几个呢?”

听到袁枚这么一说,老师马上就转怒为喜。于是,师生欢欢喜喜地告别了。袁枚从老师的家里出来后,就感慨地说:“我准备的100顶高帽子,还没到任,就已经送出去一顶了。”

给人“戴高帽子”就是恭维他人、赞美他人,人人都需要来自他人的赞美与欣赏,因为这能满足人的自尊心。常言道“礼多人不怪”,一般来说,人们对于他人赠送的“高帽子”总是来者不拒、乐于接受的。古往今来、三教九流,能有几个人是从来都不喜欢戴高帽子的呢?

市里召开政府工作会议,新来的秘书小吴知道,这是结识各位领导的天赐良机,当然不可错过。于是小吴早早来到会场入口处等候各位领导。

赵局是坐专车奥迪A6来的,小吴上前打开车门:“风光、风光,多让人羡慕啊!”

钱局则是坐出租车来的,小吴迎上去:“潇洒、潇洒,一招手就有车,不用麻烦司机,还来去自由。”

孙局比较年轻,骑辆自行车就来了。小吴说:“廉政、廉政,都像您这样,老百姓还有啥抱怨的。”

李局是走着过来的,小吴热情地打招呼:“时尚、时尚,现在好多富贵病都是缺少运动,坐车坐的!”

在一边观看多时的周局见小吴巧舌如簧,便成心为难小吴:“我可是爬着来的,你怎么说呢?”小吴立即竖起大拇指:“哎呀,这么多局长里面,就您最稳当哟!”

恭维话人人爱听,高帽子人人爱戴,如果给对方送的高帽子恰如其分,适合其人,那么他一定十分高兴,对你肯定就有印象、就有好感。所以,学会给人戴高帽子,是扩大、增强自己人际关系网络的一个好办法。

不过高帽虽好,尺寸也得合乎规格才行,滥做过重的高帽是不明智的。如何给人戴一顶漂亮、合适的高帽子,却是大有讲究,不是随随便便送一顶就可以的。要知道,高帽子送得好就是“赞美”、“称颂”、“欣赏”,送得不好,则就是“阿谀”、“献媚”等等。好的高帽子有这么几个主要标准:

1.“高帽”必须戴到对方的长处,恭维的话要坦诚得体

人是喜欢奉承的,即使明知对方讲的是奉承话,心中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的弱点。换句话说,一个人受到别人的夸赞,一般不会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

奉承别人首要的条件,是要针对别人的长处,要有诚挚的心意及认真的态度。轻率的说话态度,很容易被对方识破,而产生不快的感觉。

2.背后称颂比当面赞扬效果更好

这是至高的技巧,在各种恭维的方法中,在背后颂扬人,要算是最使人高兴的,也是最有效果的了。

如果有人告诉我们:某某人在我们背后说了许多关于我们的好话,我们会不高兴吗?这种赞语,如果当着我们的面说给我们听,或许会使我们感到虚假,或者疑心他不是诚心的,为什么间接听来的便觉得悦耳呢?因为那是赞语。

3.高帽要慎戴,不能乱戴

对于不了解的人,最好先不要深谈。要等你找出他喜欢的是哪一种赞扬,才可进一步交谈。最重要的是,不要随便恭维别人,有的人不吃这一套。

高帽首先要让人相信和接受,不能把傻孩子说成天才,那样会让人明显感到离谱;其次是美丽高雅,不能俗不可耐,糟蹋自己也让别人倒胃口;再者便是不可过白过滥,毫无特点。

交往需付出,也要追求回报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与对方各自的付出和收益都能维持平衡水平,那么这种关系是最稳定的。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交往须“付出”,但“付出过度”也不好,有时甚至适得其反。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如总是向他人索取,而自己不懂得付出,那么他的人际关系肯定会出现问题,这种人被称为自私的人,人们必定不愿意与之交往。那么,当一个人总是付出而不索取,他的人际关系也会出问题吗?答案是肯定的。

美国心理学家霍曼斯在1974年曾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这种交换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是一样的,即人们都希望在交往中所得到的不少于所付出的。其实,如果得到的大于付出的,也会令人们心理失去平衡。

小谢的单位来了个漂亮的女孩。女孩刚大学毕业,家庭条件不太好。有一次,女孩的妈妈生病了,要到北京来做检查,一时凑不出钱来,不得已找小谢借了一千元钱。小谢非常热情,他不仅给女孩借了钱,还带着女孩的妈妈到医院做检查,帮着排队挂号、取化验单,等等。女孩对他充满了感激。她心想,等发了工资一定要请他吃饭,好好答谢他。

女孩发工资后,要还钱给小谢,可小谢执意不要,说她刚参加工作,如果还钱给他,她连生活费都没有了。小谢非常理解女孩现在的处境,因为他也是从一个穷地方出来的,当初毕业的时候身无分文,日子也很难过。

女孩不想欠他的人情,但手头又没有多余的钱,于是先还了小谢500元。后来,女孩因为工作上的失误,得罪了客户,差点被老板开除。小谢又主动到客户那边活动,为单位挽回了损失,为女孩保住了这份工作。

第二个月发工资后,女孩打算把剩余的500元钱还给小谢,小谢仍然说不着急,坚决不要。其实,小谢只是真心想帮这个女孩,他觉得她一个人在外地工作不容易。没想到,他越帮她,她好像越有意躲着他。以前,他们还经常在中午吃饭的时候聊天,现在几乎都不说话了。

有一天,女孩在写工作总结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写,就请教其他同事,这时小谢听到了,主动过来要告诉女孩,却被女孩拒绝了,说自己知道怎样写了。

小谢问女孩为什么要拒绝他的帮助,她说自己不想欠他太多。她说知道他是个好人,如果自己没有男朋友的话,她可以做他的女朋友来报答他。

听到女孩这样解释,小谢才明白,原来自己给她的帮助已经给她形成了心理压力。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她报答,更没想到让她做自己的女朋友,因为他早就有女朋友了。

看来,是女孩想得太多了,但他自己一回想,自己不厌其烦地帮助女孩,也确乎难免让她觉得他另有所图。

很多人以为,在人际交往中自己付出的越多,对方就会越高兴,你和他人的关系就越密切,其实并非如此!人际交往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符合平衡的原则。当你付出多而得到少时,对方就会想办法偿还你。如果你对别人施恩太多、太过,对方会觉得无法偿还,而期望着某一天也一定要为你做类似的事情。但是在没有报恩之前,对方会选择暂时地离开或疏远你,因为他承受不起这份未还清的恩情,他会有一种窒息感。

一个再自私的人,也不愿意欠别人的情。如果你不想让彼此的关系疏远,那么就不要把你和他人的关系变成“债主”和“负债人”的关系。

另外,当你一味地付出,而不考虑别人感受的时候,别人就会认定你一定别有所图,就像上面这个故事中的小谢一样,他是真心想帮女同事,女同事却以为他对自己有好感,想要追求她,对她别有用心。

所以,如果你想帮助别人,而且想和别人维持长久的关系,那么不妨减小你帮助他人的频率,或在适当的时候,也请他为你帮个小忙,让他有所回报,这样就不至于让他人因感觉亏欠你而内心充满压力,最终选择疏远你。如果你剥夺了别人“回报”的权利,那么给对方的感觉就是,你要永远当他的“债主”,这种事情当然谁也无法接受。

人际交往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符合平衡原则,当你付出多而得到少时,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如果你对他人的恩惠做得太多,太过时,对方就会觉得无法偿还你的恩情,于是就会产生一种“大恩不言谢”的想法,会期待某一日可以一次性回报你的恩情,但是,在没回报之前,他会暂时离开你。

第二,对对方太好了,会令对方对这种恩情感到麻木,时间长了,就不觉得你对他有多好。俗话讲:“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你对别人好,他会感激你,会回报你;如果你对对方过于好,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对方就会麻木,而当你某一次达不到原来的标准,对方就会不开心。

所以说,人与人之间交往要留有一定的界限。对一个正常人来说,独立、付出都是心理的需要,都追求平衡的、轻松的、有一定自由的心理空间,都不希望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太失衡。如果只有付出或者只有获得,那么这种关系就不太可能维持下去。

我们做事时应学会适当地留有余地,因为彼此心灵都需要一点空间。如果你想帮助人,而且想和他维持长久的关系,那么就应该在一个恰当的时候给别人一个机会,让别人有所回报,不至于因为内心的压力而疏远了双方的关系。给对方喘气的机会,让彼此自由畅快地呼吸,才不会让对方心灵窒息。

维护他人的面子

历来人们都非常好面子,面子说到底就是一个人的自尊心。

当对方发生一些让他下不了台的事,就需要你主动留给对方一个台阶,让他顺势走下来。这样就维护了对方的面子,他们对你的这一举动会心存感激。

人们对伤害面子的事情非常敏感,或许你曾经不小心伤了某人的自尊心,你早就忘记了,但是被你伤害过的那个人永远不会忘记。因此,在一些无关得失的小事中,要懂得维护他人的面子,不要让他人下不了台。

一个商场来了一位顾客,要求退货。她一个多礼拜前买了一件衣服,说衣服质量不好,不喜欢。虽然衣服上的标签还没剪掉,但是销售员却发现了衣服干洗过的痕迹。按店里的规定,凡使用过的商品一个礼拜之后都不能退货,除非是由衣物本身的原因造成的损伤而更换其他同类产品。

顾客坚持说自己没有穿过,售货员知道她在撒谎,但如果直接说她撒谎,对方会觉得失去面子,感到尴尬。说不定还会引起一场口舌大战。

这时,售货员很温和地对顾客说:“我知道您可能没有穿过,我很想知道,是否是您的家人把这件衣服拿去干洗过,因为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前不久我买了一件新衣服,跟其他衣服一起放在沙发上,我母亲不知道,就把它们一起放在洗衣机里洗了。所以,说不定你也遇到了这种情况,不信的话,你可以看看这个地方。”说着,售货员指出衣服干洗过后的痕迹。

顾客看到这个痕迹后,马上低下头说:“也有这种可能!说不定是我丈夫拿去干洗的,我根本不知道,不好意思啊!那就给我更换一件其他的吧!”

这个聪明的售货员其实早就识破了顾客的谎言,但是没有直截了当地揭穿她,而是先为对方准备一个台阶,然后顺水推舟地让对方下了台。这种情况下,心虚的顾客不会再坚持,还会对这个售货员心怀感激。

很多时候,当人们撒谎后,会寻找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如果对方的错误对你无关紧要,那么不如先为他找一个借口。他会对你心存感激,如果你不依不饶,以牙还牙地揭穿他的谎言,那只会让事态更严重,让人对你恨之入骨。要知道,说话顾全对方的面子,会使人产生愧疚感,并主动改正错误。

我们都看重自己的面子,面子就等于尊严、形象,这也许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一种自尊心和虚荣心所致吧。所以每个人在众人面前都格外注意自己的形象,以使自己有“面子”。

然而,生活中往往有一些让我们丢面子的事情,比如认错了人、说错了话;在公共场所,不小心打了个嗝;唱歌的时候本想表现自己,高音却死活唱不上去;不想示人的糗事,被别人发现了等等。这个时候我们会变得异常尴尬,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如果此时遭到对方的嘲笑,你必定对他恨之入骨,觉得对方是幸灾乐祸、落井下石之人;相反,如果这个时候对方装傻,表示什么也没看见,或是对此一笑了之,你就会顺势下台阶,保住自己的面子,维护自己的自尊心,而感激对方。

所以,当对方发生一些让他下不了台的事,就需要你主动留给对方一个台阶,让他顺势走下来。这样就维护了对方的面子,他们对你的这一举动会心存感激。

比如,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不该看到的事情,听到一些不该听到的事情,导致自己和他人的尴尬。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处理呢?

张跃在南方一所著名的大学读中文系,授课的老师中有一位50岁出头的风度翩翩的男教授。教授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谈吐幽默风趣,经常和学生们谈古论今,是班里女学生心中的偶像。许多女生主动接近他,希望得到他的提携和指点,张跃也是其中一个。

一天,她约了两位要好的女同学一块儿去教授家请教问题。到了教授家门口,张跃伸出手来正欲敲门却发现门是虚掩着的,于是她轻轻地推开,结果看到了令她目瞪口呆的一幕:教授正在屋内,拥吻着一个女孩子。而那个女孩子是他的学生。看到她们的意外出现,教授的手像触电一样一下子松开、垂落,脸色霎时变得惨白。

双方就这么站着,虽然仅仅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却漫长得像一个世纪,空气死一样沉寂。

“我该怎么办?”张跃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装作没看见迅速走掉?还是走上前去委婉地劝说?报告校领导或张扬出去,让他受到惩罚甚至身败名裂?这些念头在她脑海中迅速一闪而过。教授不是这种人,他也许只是一时糊涂。张跃知道,教授有一个他所深爱也深爱着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在同城的另一所高校任教,他们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即将大学毕业的女儿,这是一个幸福而完美的家庭,他们的家庭和教授本人的品质在校内一直有着良好的口碑。

仅仅是几秒钟的犹豫和停顿后,张跃坦然地走了进去,站在教授面前,一脸笑容地说道:“教授,我们都是您的学生,您可不能偏心哟,您也吻我一下好吗?”

教授马上清醒过来。他轻轻地拥抱张跃并吻了一下她的额头,那一刻,她看见教授眼里有湿润的东西闪亮。

多年过去了,教授依然拥有美好的家庭和良好的口碑,他更加勤奋地研究和著述,并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张跃毕业那年,教授寄给她一张贺卡,上面只有一句话:“我永远感激你的善良和智慧,是你拯救了我。”

张跃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一幕,一般这种情况下,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处理,因为这种关系十分的微妙。但张跃的聪明之处,在于通过自己的行为,把教授本来不合理的举动变得合理起来,给了教授一个台阶,原本紧张的气氛变得轻松了。

记住,人们都是要面子的。你维护了他人的面子,就等于给了他人最好的礼物,他一定会对你产生好感,对你充满感激。如果有必要,你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别人走出尴尬的境地。

不可轻视身边的“小人物”

要敲开大人物的门,往往要重视守门的小人物。

这些小人物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是到了关键时刻,说不定就会成为左右大局、决定生死的重磅炸弹。

很多人都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很俗气,很势力,常常以貌取人,看不起小人物,结果常常被小人物算计,栽在了小人物的手中!殊不知要敲开大人物的门,往往要重视守门的小人物。

当销售专家孟昭春还是一名刚入行的保险推销员时,他的第一个目标是海南某房地产公司的俞总。首先,孟昭春给俞总一连写了两封信,毫无音讯。他写了第三封信后,亲自去公司找俞总。公司的前台陈小姐接待了孟昭春。孟昭春心想:陈小姐也许能帮忙,过了三天,他带了一个小礼物送给了陈小姐,并嘱咐她:“俞总方便时,希望你能告诉他一下。”陈小姐点头同意了。后来,她告诉孟昭春:“孟先生,你见到我们俞总好像也没有用啊,虽然我们俞总很有钱,但他好像对保险不太感兴趣。”

孟昭春忙说:“谢谢你啊,我想请教你,你说该怎么办呢?”陈小姐说:“我看你还不如去见见我们的吴总,吴总是我们公司的副总,又是我们公司的财务总监。他管钱,还对我们老总有点影响力。他在公司,你要不要见见他啊?”

陈小姐就打电话给吴总,她很会说话,一个电话打过去,吴总二话没说就同意了。孟昭春高兴地拎着包就往里跑,陈小姐说:“哎,你回来。我告诉你,吴总也是你们东北老乡啊。”就这么一句话,孟昭春到门口之前,心里就明白了,知道见面时的第一句话要说什么。就这样,他认识了这位老乡总监。后面的进展就顺利了许多。

然而正在孟昭春想得美滋滋时,突然接到了陈小姐打来的电话。她说:“孟先生,你那件事要做的话,就抓紧点吧。这两天,另外一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好像有点来头。”

后来,孟昭春顺利地与老总签下了百万订单。这件事情成功后,他感觉认识这个陈小姐真是万幸,攻取堡垒前也不忘构筑周边工事,此时显然派上了用场。虽然她人在三尺柜台,空间有限,但关键时刻三尺柜台里的“权力”却无限。

美国好莱乌喜剧电影《捕鼠记》,这部电影很经典,值得反复玩味。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其中启示之一就是:不要轻视一只小虫,哪怕是一只小蟑螂或者一只小老鼠之类的不起眼的小动物。当然,这只是一种象征意义上的说法。如果演绎开来就是任何名声显赫的大人物,都不要忽视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人物。这些小人物不一定能够对你的事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但是,却极有能力毁掉你的事业。

历史上许多老奸巨滑的政客都深谙此理,自古就有“宰相家奴七品官”之说。比如公文积压在官场中是常事,有的甚至要搁上十天半月,有的一搁就是一年半载。

军统上报的公文,耽搁在蒋介石那里,戴笠是不敢摧办的。可是清洁女工就有这样的便利,她清扫蒋介石的办公室时,只要顺手在文件堆里把军统的公文翻出,放在上面就万事大吉。戴笠的部下再有神通,也不敢随意进蒋介石的办公室,这件事非她莫属。戴笠并不是时时刻刻可以跟随在蒋介石身边的人,而这些人的职业就是侍候在蒋介石身边。蒋介石的行为情绪变化,也瞒不过这些人的眼睛。然而对戴笠而言,这些信息的作用还不是最重要的。为此戴笠当军统头子时,逢年过节,都要派人给总统府里的听差、门房、女仆或是文书送礼,大加笼络,这些人虽然地位卑微绝不可能参与军国大事,但他们毕竟天天在蒋介石身边,职业成为一种便利,有时比权位更有用。

千万不可轻视身边的那些小人物,跟他们搞好关系非常重要。这些人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是到了关键时刻,说不定就会成为左右大局、决定生死的重磅炸弹。而小人物通常十分自卑,越是自卑的人越在乎那点儿所谓的“自尊”。你无意中对他们的侵犯也许只有一丁点儿,他们却认为这是对他们的极大侮辱,继而竭尽全力对你进行报复。但你尊敬、尊重他们,他们很容易感动。要学会与小人物交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也许就在明天,你将得到加倍的回报。也许小人物才是你生命中的贵人。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即便是万丈深渊,也有底,可是一个人的心思却是无法猜测的。

所有的仇恨、所有的害人之心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会在真正害别人之前先害了自己。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万丈深沟终有底,唯有人心不可测。”也就是说,人生在世,不能有害人的心思,但是防人之心一定要有;因为即便是万丈深渊,也有底,可是一个人的心思却是无法猜测的,正所谓“人心隔肚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前有个农夫,因为一件小事和邻居结下了仇。这个人是个小心眼,老想找个机会向邻居报复。可是这个农夫想来想去,也没有找到一个适合的复仇机会。因此农夫非常郁闷,终日闷闷不乐。

一天,一个智者路过当地,看到正郁闷地坐在自己家门口的农夫,便问道:“你怎么这么不快乐啊?你有什么心事吗?”

农夫回答说:“邻居和我闹矛盾,我心里很生气。我想这个仇非报不可,可是我想来想去,都想不出好方法,所以一直都在生气烦恼。”

智者听了,哈哈大笑道:“这很简单,我可以教你一种咒语,你只要学会了,就可以置你的邻居于死地。不过,要想让这个咒语见效,你自己必先死去。你愿意吗?我看你还是不要了吧,免得仇人未害,你自己却先死了。”

农夫已经被仇恨弄昏了头脑,他想让邻居立马死去,于是迫不及待地说:“请你告诉我这个咒语吧!我报仇心切,只要仇人能死,我自己先死也愿意。”

智者把咒语教给了农夫。结果,农夫为了报仇,不惜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就在他的仇人死之前自己先死掉了。

仇恨就是这么可怕。所有的仇恨、所有的害人之心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会在真正害别人之前先害了自己。可见害人之心不能有。

事实上,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人际交往是相互的,不是单向的;是长久的,不是暂时的,如果与人交往只想着凌驾于别人之上,只想着踩着别人的肩膀,只想着谋害别人,那最终会害了自己。害人者是损人利己,可能因为手段的高明和隐蔽,害人者能暂时达到目的,但是纸包不住火,这个世界上不会有永远的秘密,真相大白之时,也就是害人者身败名裂之时,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可见,害人终害己,害人者肯定不会有好的结果。害人者在把别人推向危险时,自己是很难脱掉干系的。所以,“害人之心不可有”,不要对别人心存恶意,不要老想着怎么去害别人。

当然,害人之心虽然不能有,但是防人之心却不能无,世界上最难琢磨的是人的心理,尤其是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社会,人心叵测,如果在社交的过程中毫无防备之心,那么我们就可能会被人害得很惨。俗话说得好:“人心隔肚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李先生单独旅行,在飞机上遇到一位投缘的乘客。飞机降落后,两个人一起下机,一起提取行李。

在通过海关之前,那新认识的朋友对李先生说:“我的行李真是太多了,能不能麻烦您帮我拿一件。”

李先生心想,自己的东西反正不多,就一手接了过来。但是让李先生没有想到的是,那个行李包内藏匿着毒品。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我们可想而知。李先生被海关人员以携带毒品走私的罪名逮捕了。

被海关带走的时候,李先生大声对着还在另一个关口接受检查的“朋友”喊,但是那新认识的“朋友”却说不认识他。

看见了吧?这就是人心的险恶之处。人心永远是难以琢磨的。人类社会就如同一个战场,处处险恶,对人与事不可轻信,要时刻警惕。对陌生人是如此,对熟人也是如此,要多个心眼。很多人可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了利益和竞争的社会,我们无法真正窥探一个人的内心,所以我们应该常备一颗“防人之心”。

总而言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说大了这是做人的智慧,说小了这是处世的心机。在为人处世的时候,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难题和事情,也会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不应有害人之心,当然也不能毫无防备之心。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雪中送炭可以把人拉出火坑,走出困境。

对身处困境中的人给予具体的帮助,使其渡过难关,这种雪中送炭、分忧解难的行为最易引起对方的感激之情。

人生在世,没有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艰难与困苦。当你遇到断崖险阻,走投无路时,你需要的是帮助你架桥搭梯、雪中送炭的人。在这时帮助你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些需求,有紧迫的,有不重要的,而我们在急需的时候若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内心定会感激不尽,甚至终生难忘。对身处困境中的人仅仅有同情之心是不够的,应给予具体的帮助,使其渡过难关,这种雪中送炭、分忧解难的行为最易引起对方的感激之情,进而形成友情。

三国争霸之前,周瑜并不得意。他曾在军阀袁术部下为官,被袁术任命当过一个小小的居巢长,一个小县的县令罢了。

这时候地方上发生了饥荒,年成既坏,兵乱间又损失不少,粮食问题日渐严峻起来。居巢的百姓没有粮食吃,就吃树皮、草根,活活饿死了不少人,士兵也饿得失去了战斗力。周瑜作为父母官,看到这悲惨情形急得心慌意乱,不知如何是好。

有人献计,说附近有个乐善好施的财主鲁肃,他家素来富裕,想必囤积了不少粮食,不如去向他借。

周瑜带上人马登门拜访鲁肃,刚刚寒暄完,周瑜就直接说:“不瞒老兄,小弟此次造访,是想借点粮食。”

鲁肃一看周瑜丰神俊朗,显而易见是个才子,日后必成大器,他根本不在乎周瑜现在只是个小小的居巢长,哈哈大笑说:“此乃区区小事,我答应就是。”

鲁肃亲自带周瑜去查看粮仓,这时鲁家存有两仓粮食,各三千担,鲁肃痛快地说:“也别提什么借不借的,我把其中一仓送与你好了。”周瑜及其手下一听他如此慷慨大方,都愣住了,要知道,在饥馑之年,粮食就是生命啊!周瑜被鲁肃的言行深深感动了,俩人当下就交上了朋友。

后来周瑜发达了,当上了将军,他牢记鲁肃的恩德,将他推荐给孙权,鲁肃终于得到了成就事业的机会。

人对雪中送炭之人总是怀有特殊的好感。某位小姐说:“我有一位朋友,我每次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一定出现。例如:我有急事需要用车或上班迟到时需要用车,只要我打个电话,他一定到,可以说每求必应。事情一过去,我们又各忙各的。到过年过节的时候,我总是忘不了给他寄一张贺卡,打电话给他拜个年。”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都可落得人情,但它们的价值却有天壤之别。雪中送炭可以把人拉出火坑,使人走出困境。也犹如你即将渴死在沙漠中,别人给你一口救命甘泉一样。但就内心感受来说,给濒临饿死的人送一个馒头和给富贵的人送一座金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脾气相投,就能交上朋友。有某种爱好的人遇到兴趣相同的人则兴奋不已,以为是人生一大快乐。所以要落人情,便应洞察此中三昧。

在人际交往中,雪中送炭也应该掌握一些方法,才能使你的炭送的更及时。

(1)饮足井水者,往往离井而去,所以你应该适度地控制,让他总是有点渴,以便使其对你产生依赖感。一旦他对你失去依赖心,或许就不再对你毕恭毕敬了。

(2)对人的恩情过重,会使对方自卑乃至讨厌你,因为他一来无法报答;二来感到自己的无能,会产生消极的情绪。

见面长不如常见面

很多时候,见面时间长,不如见面次数多。

见面次数多,可提高彼此间的熟悉度,互相产生更强的吸引力。

有一个常见的误区:大多数人认为谈话时间长,就能尽快与他人熟络起来。实际上,与其想尽办法拉长和陌生人的聊天时间,还不如增加两人见面的频率,即所谓的见面长不如常见面。因为人们往往对熟悉的东西有偏向、喜爱的心理定势,也就对更熟悉的人容易产生好感,想要将陌生人变成朋友就要运用心理学上的多看效应,让对方“多看到”你,熟悉你,进而喜欢你。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你身处一群陌生人中间,那个经常出现在你眼前的人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慢慢地,你的视线会被他所吸引,从而觉得他比别人更具吸引力。

这其实印证了心理学上所说的“多看效应”。多看效应缘于心理学家查荣茨所做的一次实验,在实验开始之前,他准备了一些陌生人的照片,之后将这些照片分别拿给被试者看。在此过程中,他是这样做的,他将其中一个人的照片让大家看二十几次,另一个人的照片看十几次,以此类推……最后,他请看照片的人对自己喜欢的照片做出评价。结果,参加实验的人看到某张照片的次数越多,就越喜欢这张照片上的人。也就是说,他们更喜欢那张看过二十几次的熟悉的照片上的人。显而易见,多看增加了喜欢的程度。这种对熟悉东西越发喜欢的现象就被定义为“多看效应”。

多看效应不仅仅是在心理学实验中才出现,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能发现这种现象。例如,我们新认识的人中,有时会有相貌不佳的人。最初,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个人难看,可是在多次见到此人之后,逐渐就不觉得他难看了,有时甚至会觉得他在某些方面很有魅力。亲戚朋友之间多来往能增进感情,否则会慢慢疏远也正是这个道理。另外,你细心观察可能会发现,经常在领导身边出现的人,往往比较受领导喜欢。这也是多看效应在起作用。

通过另一个实验,另一位社会心理学家证实了上述观点。在一所大学的女生宿舍楼里,心理学家随机找了几个寝室,发给她们不同口味的饮料,然后要求这几个寝室的女生,可以以品尝饮料为理由,在这些寝室间互相走动,但见面时不得交谈。一段时间后,心理学家评估她们之间的熟悉和喜欢的程度,结果发现:见面的次数越多,互相喜欢的程度越大;见面的次数越少或根本没有,相互喜欢的程度也较低。

这就是“多看效应”在起作用。见面次数多,即使时间不长,也能增加彼此的熟悉、好感、亲密感。相反,见面次数少,哪怕时间长,也难以消除因间隔的时间太长而有生疏感,甚至可能因为相处的时间太长而产生摩擦。

显然,在很多时候,见面时间长,不如常见面。

因为懂得了这一道理,一位推销团体险的推销员获得了良好的业绩。

谁都知道,如果想取得一家公司的团体保险,必得先说服公司的领导,不过,这些领导通常都忙得没有时间坐下闲聊。因此,一般的推销员,只要遇到某领导有一点空闲时间,便抓住不放,结果,虽然是长谈了,却引起了对方的反感,导致推销失败。

而这位成功的推销员则不同,他不求与客户一次见面时间长,只求见面次数多。只要见到很忙碌,他便迅速地离去,对方心存感激,对他产生了好感,如此三番五次后,对方就被感动了,答应投保。

这位推销员的故事很具有启发性:如果想缩短与对方的距离,增加对方喜欢自己的程度,不妨多制造见面的机会。

可见,若想增强人际吸引,就要留心提高自己在别人面前的熟悉度,这样可以增加别人喜欢你的程度。那么我们如何达到让别人“多看到”我们的目的呢?我们认为第一点就是增加形象曝光率。

明星们为了赢得更多人气总会想尽办法增加曝光率,曝光率对那些尚未大红大紫的明星来说可谓是命根子。为什么呢?因为高的曝光会产生多看效应,让更多人关注他们,喜欢他们。现实中的我们也应该效仿这一套,增加自己在陌生人面前的曝光率。当然,我们不是明星,没有媒体的宣传,我们能依靠的就是自己的智慧和技巧。

出席所有能出席的重要场合。如果有重要场合邀请你加入,而你恰好有时间,那么一定要参加。在这些场合你不能只是干坐着,或者听别人发表意见,你要在合适的时候微笑着寒暄,与别人多交流。而在适合自己发挥才能的时候,你更要抓住机会表现,让更多人对你有印象。

同样,如果你想赢得上司的注意与重视,向上司汇报工作时,一次汇报很多,倒不如经常汇报。

有一句管理名言是这样说的:下属的报告永远少于上司的期望。上司都期望从下属那里得到更多的报告。因为,下属及时的汇报能让上司觉得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通常有的下属会想,如果经常向上司汇报,不如一次汇报的时间长一些,以便于与上司进行深入的交谈。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不过,上司通常很忙,向上司长长地汇报一次,要找到合适的时间不容易。况且,汇报的时间长,未必效果就好。相反,如果经常汇报,与上司接触的次数多了,向上司陈述你的成果,表现你的能力的机会多了,上司了解你、提拔你的可能性不就大了吗?

为此,你应该随时向上司汇报:工作完成时,立即汇报;工作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按时汇报;预计工作会拖延时,及时汇报。

当然,“多看效应”并非万能钥匙。它发挥作用的前提是,首因效应要好,即给人的第一印象不是很差,如果第一印象就很差,那么见面越多就越惹人讨厌,“多看”反而让人“多厌”,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一切的前提,还是认清自己,理顺了,再拿给别人看。

宁得罪十君子,不得罪一小人

君子一言不合拍案而起,小人却善于背后报复。

真小人是低档的无赖,伪君子却是高档的小人!

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君子而改节,不及小人之自新。意思就是说如果伪装成一个善良君子,和恣意作恶的小人就没有什么区别;君子如果改变自己好的操守志向,还不如小人痛改前非。

在这个世界上,庸碌小人并没什么真才实学,却凭着能把咸鱼说得游水、让死人开口说话的本领,从而春风得意、前途无量。中国有句古话,叫“学做事必须先学做人”。自古以来,会做事的终究不如会做人的,四处碰壁、历尽坎坷的必定是不懂人情世故的君子;飞黄腾达的则多是左右逢源的人情老手。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不要得罪小人,不让小人抓住把柄,才不会在阴沟里翻船。人们经历过因为戒备小人而寝食难安的事情太多,于是古人传下来一句话,以告诫后人——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有些人在这句话的基础上加以引申,又成了另一句话——宁得罪十君子,不得罪一小人。可见说这些话的古人吃过小人的苦头,所以他们才说得罪不起。

为什么“宁得罪十君子,不得罪一小人”呢?这是因为君子会反思自己,不和你计较;小人却会长久地记恨你,绝不会饶了你。君子一言不合拍案而起,小人却善于背后报复。得罪了君子,我们还知道因何得罪,如何补救。得罪了小人,却让我们如坠云雾之中,哪天遭害了也想不起是谁。得罪了君子,反倒结识了一位朋友,君子讲理、不会记仇,事情过了便云淡风清。得罪了一个小人,便多了一个敌人,从此一刻也不得安宁。

然而我们最需警惕的,还不是小人,而是伪君子。这是因为伪君子往往隐藏最深,他们要么沉默寡言,以胸有城府的形象出现,要么就是假装热情真诚,好像跟你是世界上最好的朋友,为了你可以两肋插刀、万死不辞。殊不知,这正是最欺骗你的地方,我们一定要保持警惕!

《笑傲江湖》中伪君子岳不群的形象一定让你印象深刻。岳不群行走江湖20多年,处处行为周正、为人坦荡,博得了“君子剑”的美誉。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他伪君子的一面逐渐暴露出来:打着救人危难的旗号,将林平之收为门徒,默认甚至促成女儿与林平之的婚姻,目的却是为了得到《辟邪剑谱》,最后竟置女儿的终身幸福于不顾,将林平之置于死地;对结发之妻巧言令色、百般蒙蔽,可谓费尽心机。到后来,君子剑的形象轰然倒塌,露出了伪君子的嘴脸。

像岳不群这样的虚伪之人,却要时时装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表现有着巨大的反差,甚至矛盾。可见,伪君子比真小人更高一级。真小人是低档的无赖,伪君子却是高档的小人!跟这样的人打交道,还不如跟那些痛改前非的真小人做朋友。

小王是一家公司的策划总监。有一次,他在上司那里受了莫名其妙的批评,心里觉得冤屈,就向自己的同事小赵倒出了苦水。小赵善解人意,一边对他表示理解,一边痛陈这位上司的斑斑劣迹,说得小王心里暖洋洋的,于是两人热乎得就像一对亲兄弟。

几天后,小王刚进公司就被上司叫去,宣布免去他策划总监的职务,改由小赵担任。小王实在接受不了这样的决定,就懊恼地离职了!后来才知道,原来小赵在背后偷偷告了他一状,把他们那天的谈话添油加醋告诉了上司。这位上司又恰巧喜欢偏听偏信,于是就决定让小赵取代他在公司的位置,这个位置小赵眼红很久了!在名利与心机面前,友情竟是如此不堪一击!

故事中的小赵是一个标准的伪君子,表面上跟人打得火热,好像可以“抛头颅洒热血”,但突然就会背后一刀,让你死得非常难看。这说明伪君子比真小人更可怕。真小人容易分辨,他们或不讲道理,或刁钻泼辣、蛮横粗暴,赤裸裸的卑鄙无耻,让我们未见其人,先闻其味,有足够的时间事先提防。伪君子就不同了,挂着正派的面具,说话做事挺有“道理”,让你难辨真假,极容易上当受骗。

所以,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以下这几种人需要提高警惕,对其不可掉以轻心。

1.阴险的人

阴险的人没有明显的标志,一般情况下,短时间内不容易辨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终究会露出蛛丝马迹。阴险之人的表现大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喜欢造谣生事。他们把造谣生事当成家常便饭一样,乐此不疲。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诽谤别人,诋毁别人的名誉。

喜欢挑拨离间。他们为了达到谋取个人利益的目的,通常会使用离间法挑拨朋友之间的感情,好从中坐收渔利。

擅长拍马奉承。这种人嘴甜如蜜,善于恭维别人,拍马屁,无中生有说别人的坏话。

具有势利眼病。他们对有权有势的人关怀备至,一旦有一天他们发现自己所依附的靠山,调离此处或出现问题轰然倒塌,他们就会落井下石,迅速抛弃对方,另寻高枝。

2.吹牛的人

社会上有不少虚荣心强的人喜欢吹牛,妄图通过吹牛抬高自己。吹牛的人是虚伪的,因为吹牛等同于谎言,而谎言很容易被人戳破。如今的社会,弄虚作假是长久不了的,最终还是需要真本领。

面对吹牛的人,你如果不得不和他打交道,那就赞同他,并且表示出对他的欣赏。比如在他的朋友面前称赞他,可以当着他的面说,也可以当他不在时说。或者少说话,就静静听,适时地点头应声。如果并不是非要和他交往,那么就尽量少接触吧!

3.嫉妒心强的人

在生活中,那些对别人的荣耀和成功过于在乎的人,都可能会产生嫉妒心理。在嫉妒心理的驱使下,犯下滔天大罪都有可能。忠告那些嫉妒心强的人——“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只有摆正心态,勇于奋斗,你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荣誉和成功!

4.不孝的人

俗语说:“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那他对待朋友的态度也一定不会好到哪儿去。尽管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市场意识越来越强,但是父母亲情总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吧。

对那些不孝而不知耻的人,要记住“不孝父母,不堪为友”的说法。因为连自己父母都不孝顺的人,你别指望他会对朋友付出真情,即使对你目前不错,那也是因为有他的利益所在,迟早有一天,会让你痛悔今日之交! oaBZYKPWNojjqb6OCg8I63K3Pu2Y9yLR6fbEE2Zfs4uDTXuAROc0cCo2bTg8LLd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