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难忘的童年

钢琴是我的天地。

——肖邦

一个懂事的孩子

1810年3月1日,宁静而美丽的华沙西郊的热拉佐瓦·沃拉,从一个二层小木屋里传来了几声婴儿娇弱的啼哭声,一个小男孩出生了。

一个将会影响世界的钢琴诗人——弗里德里克·弗朗西斯科·肖邦就这样诞生了。

小男孩的父亲叫尼古拉,这个时候他急急忙忙地来到了小木屋里,欣喜地将小男孩抱在怀中,温柔而兴奋地对妻子尤丝迪雅说道:“亲爱的,你看他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快瞧呀,他还对我笑呢,他长得多可爱啊!”

尤丝迪雅深情地看了看这个家庭的第二个孩子,这个孩子有一双跟他父亲一样真诚的眼睛和精致的双唇。她轻轻地问尼古拉:“不知道他将会是怎样一个孩子呢?”

尼古拉看着小男孩明亮的眼睛,确定地说:“他会是我们波兰平原上最优秀的一个孩子。”

肖邦的父亲尼古拉是法国葡萄园的一个农夫之子。尼古拉是在法国出生的,他的父亲和母亲也都是法国人,他在16岁的时候来到了波兰,他很热爱波兰,简直就是把自己当成了波兰人。

尼古拉几乎断绝了自己和故乡本来就已十分淡薄的关系。而且,他也从来不向他的子女们讲述任何有关自己的法国出身和平民背景,他一提到法国的时候用的词汇都已经是“外国”了。

尼古拉聪明,而且勤奋好学。他不但擅长理财,还通晓法语、德语、波兰语三种语言。他在工厂里当过会计,还参加过波兰抵抗俄国入侵的军队,成为了一名上尉,但最后战争失败了。

尼古拉身无分文,也失去了原先的会计工作。他想回法国,但因疾病缠身未能成行。在贫困和疾病的压迫下,他不得不向命运低头,留在了波兰。后来,尼古拉凭着他流利的法语和波兰语在华沙给贵族家庭当起了家庭教师。

1802年,尼古拉成了斯卡伯克家的家庭教师,在这里,他认识了自己的妻子。她的名字叫尤丝迪雅。

尤丝迪雅是个农夫的女儿,她善良、温柔、沉静。她与富裕的斯卡伯克家有远房亲戚关系。当时,她正在给伯爵夫人当侍女,她受过良好的教育,还能弹得一手好琴。

一天,尼古拉走进客厅听到优美悦耳的钢琴声,这时他看到伯爵家新来的远房亲戚尤丝迪雅小姐正在投入地弹着一支曲子。为了不影响尤丝迪雅,尼古拉停下脚步,静静地站在门口,入迷地听着。伯爵夫人在院子里叫尤丝迪雅陪她去散步,尤丝迪雅完全沉浸在美好的音乐当中,当她听见伯爵夫人的叫喊声,立刻站起身快步向外走,差点儿与尼古拉撞个正着。

尤丝迪雅抬起头,惊讶地问:“您在听我弹琴?”

尼古拉笑着回答道:“已经听了半个小时啦,小姐。看你弹得那么认真,不敢过去打扰你。”

尤丝迪雅微笑地问尼古拉:“您喜欢音乐吗?”

尼古拉回答:“我很喜欢音乐,笛子、钢琴、小提琴什么的我都会。”

尤丝迪雅又问:“那您最喜欢什么乐器呢?”

尼古拉高兴地答道:“最喜欢小提琴,我一直在练习,但是我拉得不够好,以后还请您多多指点。”

尤丝迪雅一路小跑着奔向伯爵夫人,一边跑,一边还回头望望这个喜爱音乐的年轻人,嘴里高兴地说道:“我当然可以当您的老师,以后我们还可以共同练琴呢!”

尼古拉对音乐也有特殊的感觉,他会吹笛子,会拉小提琴,因此对这个会弹琴的美丽女孩产生了爱慕之心。

1806年6月2日,35岁的尼古拉和24岁的尤丝迪雅在华沙西面的布罗肖夫的一个罗马天主教堂里举行了婚礼。

婚后他们养育了4个孩子:大女儿露伊斯、儿子弗里德里克·弗朗西斯科·肖邦、二女儿伊莎贝拉和小女儿艾米莉娅。

因为尼古拉和尤丝迪雅都非常地喜欢音乐,所以他们有一个和谐美好而又充满艺术气息的家庭。并且他们也有许多有知识和艺术才华的朋友。肖邦就是在上帝的安排下来到这样一个家庭里。在肖邦的血统中,母亲的波兰血统占了优势。肖邦母亲的家就在波兰平原上。

波兰民族是一个聪明、勤劳而爱好和平的民族。在肖邦母亲的家乡,人们喜爱音乐和舞蹈,人们最爱跳的就是波兰独有的舞蹈——《玛祖卡》。在这种欢快而神奇的舞蹈中,波兰人民忘记了战争,忘记了生活的困苦,他们沉浸在艺术与生命铸成的神奇与欢乐之中。当时欧洲大陆上的战火时常燃起,处于法、德、俄几个强国之间的波兰也难逃战争所带来的厄运。但波兰民族独特的文化却是根深蒂固的,这种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在尼古拉夫妇婚后的第四年,他们的第二个孩子降生了。为这个小生命接生的是布罗肖夫教堂里的一位神父。他慈祥地叮嘱尼古拉夫妇说:“这个孩子先天营养不足,体质很弱,要精心照顾他。”

尼古拉夫妇又喜添贵子,他们遵照神父的嘱咐,小心翼翼地照看着这个小生命。他们给这个孩子取名“弗里德里克”。这个孩子就是弗里德里克·弗朗西斯科·肖邦。

两个月后,尼古拉一家在4年前举行婚礼的那座教堂里,为小肖邦注册了教名,举行了登记仪式。

肖邦出生后不久,他们全家便离开了斯卡伯克伯爵家,离开了热拉佐瓦·沃拉,搬迁到华沙。

尼古拉的法语是小有名气的,后来他成为了华沙中学的法语老师。由于他们住的是城中最繁华的地段,为了支付昂贵的生活费用,尼古拉还不得不兼任其他地方的法文课教员。

当时的华沙属于华沙大公国的一部分,这个大公国是1807年拿破仑建立的。当然,对于幼年的肖邦来说,辉煌的拿破仑王国所代表的意义是遥不可及的。

当拿破仑的军队走向毁灭之际,华沙仍处于偏远、孤立的和平中心,好像成了欧洲的分水岭。直至1814年至1815年期间,维也纳会议重组分裂的欧洲,波兰再次遭到被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瓜分的命运,华沙成为1813年俄国占领后的首都。

虽说经济上不算宽裕,但肖邦的父亲和母亲都有良好的音乐修养和艺术气质,孩子们在这个有良好艺术气氛的家庭里愉快成长着。尼古拉赚到一些钱后,就在自己的家里办起了一所寄宿学校,招收一些贵族家庭的孩子学习法语。

华沙中学全校的学生都很熟悉尼古拉,亲切地叫他尼古拉教授。他不仅教低年级,还教高年级的学生。早在1811年,他就开始教课。12年之后,已经没有一个学生再能记得起尼古拉的前一任教员老教师马赫了。

尼古拉在中学教法语和法国文学。他讲课时,甚至连那些最不开窍的笨学生都会用功地学,一半是出于自尊心,一半也是由于害怕。因为教授既严厉又很公正,他对不求上进的人不仅会给予训斥,而且会罚打戒尺。对好学生则给予真心诚意的表扬,以至于受表扬者会满意得脸色通红,耳根发热。

课间休息时,尼古拉习惯在走廊里散步。他快步地来回走着,脚后跟在地板上发出“咯噔咯噔”的响声。尽管他的头发几乎全都已经花白,脸上又布满了皱纹,但他的腰板挺直,动作如同年轻人一般矫健。

散步的时候,如果哪个严重地违反校规的小家伙或者高年级学生让尼古拉给逮住了,他既不嚷嚷也不发怒,而是沉默、长时间地沉默,在学生们的感受里,尼古拉的这种惩罚方式比打骂更难受。

尽管尼古拉外表上是那么庄重和威严,但他很少惩罚学生,除非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下,最终往往是以那种严厉的沉默来收场。虽然大家知道尼古拉教授不滥用戒尺,但他在上课时,教室里仍旧鸦雀无声。这不仅是由于教授要求严格的缘故,而且也是出于相互的尊重、友谊以及认真的讲授和聚精会神的听课。

尼古拉喜欢吸鼻烟。他吸鼻烟时,经常打喷嚏,而且声音响得刺耳。因此,每当在课上发生这种趣事时。教室里就像闪电一样掠过一阵轻轻哄笑的声浪,但顷刻即会消逝。

尼古拉先生波兰话讲得不错,比其他法国或德国出身的教员们强得多。但尽管如此,他的语调和重音听起来仍是十分滑稽。

在这方面教授特别敏感,因为他不仅自认为是懂波兰文的行家,而且不管自己的法国姓名和出身,还认为自己是一个地道的波兰人。

尼古拉还喜欢表演吹长笛,因为除了在音乐方面他没有什么可以表演的。

逐渐地,小肖邦开始长大了起来。每天尼古拉忙着打理学校的事情,而妻子尤丝迪雅则承担起培养、教育孩子们的责任。

每天早晨,尤丝迪雅早早起床,为丈夫和孩子准备早餐。吃完饭,尼古拉就去学校工作,尤丝迪雅则开始为孩子们上语言和算术课,下午则是音乐和绘画课。这样的日子非常有规律,在母亲的影响下,露伊斯、伊莎贝拉、艾米莉娅都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小肖邦自然也不例外。

小肖邦还在襁褓中的时候,他的母亲便一边照看他,一边对他的姐姐进行启蒙教育,教她学习法文和美术以及弹琴。

他的母亲还经常抱着他,带着他的姐姐到花园里去玩。母亲把各种颜色的花儿指给他看,又教他俩数花儿,教他们在土地上学写阿拉伯数字。然后,母亲又告诉他们,这几个数字还代表乐曲中的DO、RE、MI、FA、SO、LA、SI。

就这样,小肖邦渐渐地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走路。蹒跚学步时的小肖邦,声音很轻也很柔,他的一举一动都像女孩子。小时候,肖邦的身上没有一点男孩子的阳刚气儿,这可能和他生来体质不好有关。

小肖邦对钢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喜欢静静地看别人弹琴。他经常用手轻轻抚摸洁白的琴键,他会轻轻地触动每一根琴弦,因为妈妈早就告诉过他,如果把琴弄坏了,家里就再也没有值钱的东西了。

每当妈妈教姐姐练习弹琴时,他总是坐在地板上一边玩着玩具,一边听着琴声,当听到某个特殊的音符时,他会马上跑到钢琴前看个究竟。渐渐地,他一边听,一边用小手在左膝盖上弹奏。他常常一听就是几个小时,一弹就是好几个钟头。

1816年的一天,尤丝迪雅在露台上教大女儿露伊斯弹奏一首舞曲。尤丝迪雅先弹了一遍,然后手把手示范给露伊斯。露伊斯认真地模仿妈妈的指法,体会着舞曲的节奏。

这时,露伊斯看到了弟弟肖邦,并且惊讶地问妈妈:“妈妈,你看呀,弟弟怎么哭了?”

尤丝迪雅回头看见钢琴旁边的小肖邦安静地站在那儿,已经是泪流满面。尤丝迪雅惊讶地问:“宝贝,快告诉妈妈是谁惹你伤心了?”小肖邦抽泣着回答:“妈妈,我不是伤心,是因为钢琴发出的乐曲很好听,我真的不是伤心才掉眼泪的。”听完小肖邦的解释,尤丝迪雅这才放心,将小肖邦揽在怀里,告诉他一些音乐中的音符。

有一天,母亲教他姐姐弹琴,弹得非常尽兴,结果把小肖邦给忘了。中午的时候,他爸爸回来吃饭,看见只有母女俩弹琴,就问:“弗里德里克跑到哪里去了?”

这一问不打紧,可把他母亲和姐姐吓坏了。母亲一想到她们已经弹了好几个小时的琴,已经有好几个小时没有见儿子了,她的心就特别地恐慌。

母亲想到了家门前的那条河,便急忙往外跑,她在心里祈祷说:“上帝,保佑我的孩子吧!”

就在这时候,小肖邦从钢琴下面伸出了小脑袋,说:“爸爸妈妈,我在这里呀!”

尼古拉喜出望外,他抱起了儿子,连忙喊回妻子,一家人转忧为喜。原来,小肖邦在钢琴下面听入了迷,没想到一下子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童年的小肖邦爱好广泛,但他不像大多数的男孩子一样,喜欢做剧烈的运动。他和姐姐一起学习美术,学习表演,学习写字,又跟父亲学习法语,进步很快。他常常端坐在地板上写字、画画,胸前系着一条花围裙,以防墨水弄到衣服上,这样衣服上的墨汁是少了,可脸上却常常沾满了墨水。

他的姐姐常常被他的大花脸逗得哈哈大笑。每当这个时候,小肖邦索性就用脸上沾着的墨水,给自己画上胡须。渐渐地,母亲从孩子零乱的画纸中,发现了儿子的画画天赋。于是,她梦想儿子有朝一日成为一个杰出的画家。

对音乐非常痴迷

肖邦6岁的时候,他们家里已经有了4个孩子。

家里的孩子都开始学习弹琴,姐姐露伊斯的钢琴弹得很出色,经常帮助弟弟、妹妹。

不久,母亲又发现小肖邦弹琴的天赋要比露伊斯高得多,他的演奏水平超过了姐姐。

1816年夏天的一个暴风雨的夜晚,天地间狂风夹杂着豆大的雨点,铺天盖地地砸下来,敲打在人家的玻璃窗上,发出一片“哗哗”的噪声。

在波兰首都华沙城内的一所宽敞的住宅里,尤丝迪雅卧室里还亮着灯。此刻,她正坐在床边,入神地看一幅显然是儿童画的画像,眼里闪着欣喜的光。

这幅画线条稚拙,却非常生动。画上的少女有着一双很大很美的眼睛。这时,她的丈夫尼古拉走进卧室,望了她一眼,笑着说:“亲爱的,你还在欣赏儿子的杰作吗?”

尤丝迪雅从床边站起来,微笑着说:“你看小弗里德里克画得多好啊!你难道看不出他有绘画的天才?”

尼古拉走到妻子身边,和她一起欣赏6岁的儿子弗里德里克当天上午为自己的姐姐露伊斯所作的画像。

“确有几分像。”尼古拉眯起眼睛说,“不,我感觉应该说非常像,尤其是眼睛。”

“这是因为,露伊斯的眼睛和你的一样大,一样美。”尼古拉说着,俯下身子轻轻地吻了一下妻子的额头。

尤丝迪雅继续说道:“这孩子对音乐也有很强的感受力。亲爱的,还记得吗?他第一次看你弹琴时的神态。他是那么的专注,眼睛一眨都不眨。有一次,他甚至感动得流了泪,就像他听懂了似的。”

尤丝迪雅越说越高兴:“对了,这几天露伊斯正教他弹琴呢!”

“是吗?”尼古拉把脱下的外衣挂在衣架上,若有所思地说,“要学琴就得为他请一位音乐教师,需要进行正规的训练。”

尤丝迪雅知道,尼古拉该开始晚间的阅读了,于是从床上拿起那件没有织完的毛衣,随口问了一句:“孩子们都睡下了吗?”

尼古拉随口说道:“孩子们现在都已养成了按时入寝的习惯。”

他们所说的孩子,不仅是指自己的子女,还包括在他们家寄宿的学生。

尼古拉的这所“学生书院”相当正规,课程完备,尤以教授法语著称。他教导有方,因而享有很高的声誉,乡下的贵族们都愿意将孩子送到他这里接受教育。尼古拉对他们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晚上都亲自巡视学生们的寝室,检查他们是否关好了窗子,盖好了被子。既像严父,又似慈母。

许多年以后,斯卡伯克伯爵在他的《回忆录》中谈到尼古拉时写道:

他是诚实的、有教养的人。他献身于教育波兰青年,绝不是要把他们变成法国人,绝不是要把在法国占优势的一些原则教给他们。

他尊敬波兰人。他对于这使他得到殷勤接待的土地和人民是怀着感激之情的。他正直地尽了自己的义务,教育了委托给他的波兰的优秀儿女。

虽然尼古拉一直不愿意提起自己的国家,但是尤丝迪雅知道自己的丈夫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的书柜里都是法文书籍。

此刻,他拿出一本名著,坐在沙发上,刚读了一页,这时突然传来了一声尖叫:“救命啊!快来帮我啊!救命啊!”

尼古拉急忙从沙发上站起来,他的妻子说:“亲爱的,发生了什么?”

尼古拉安慰她说:“没什么,别担心,是保姆在叫。我下去看看,不会有事的。”

说完,他抓起灯盏,便“噔噔噔”地跑下楼梯。刚一到楼梯口,他发现保姆正站在楼梯下面,一脸惊恐的神色,伸出一只手颤颤巍巍地指着客厅。

尼古拉埋怨她说:“怎么回事啊?你疯了,深更半夜,这样大呼小叫的!”

保姆结结巴巴地说:“那里,客厅里有鬼!”

“什么?有鬼?胡说八道!怎么会有鬼呢?大概是个想偷东西的贼。”尼古拉有点生气地说。

“不,不!不是贼,不是贼,是有人在弹钢琴!”保姆摇摇头答道。

“什么?有人弹钢琴?”尼古拉皱了皱眉头,说,“深更半夜的,怎么会有人弹钢琴呢?你一定是听错了!是不是因为琴盖没有盖上,是猫在琴上走呢?”

尼古拉紧紧地抓着灯盏,把耳朵贴在客厅的门上,仔细地听着。的确,是有人在弹钢琴,而且弹得十分好,绝不会是猫走动发出的声音。

尼古拉轻轻地把门推开了一条缝,就着窗外一阵阵的闪电,往里面一瞧,顿时吓了一跳:黑暗中,一个小男孩正坐在钢琴前聚精会神地弹着!

当尼古拉和保姆来到大厅时,他们不禁惊呆了。大厅里没有开灯,在一片朦胧的月光下,他们看见6岁的儿子穿着睡衣,瘦小的身子俯在钢琴上,一双小手正在键盘上弹奏。尤丝迪雅听出来了,他弹奏的正是白天露伊斯教他的那支曲子。

尼古拉把房门打开,走过去,生气地说:“弗里德里克,为什么不好好睡觉?黑灯瞎火地在干什么呢?”

黑暗中,小男孩被这突如其来的问话吓了一大跳,借着窗外一阵阵的闪电,他慌慌张张地溜下琴凳,胆怯地说:“爸爸,您别生气!晚饭后妈妈弹的那支曲子实在是太好听了,它现在还在我的脑子里回响,所以我才偷跑出来弹的。这么大的雷电声,我以为不会吵醒你们的。”

“弗里德里克!”尤丝迪雅不知什么时候也来到了大厅,她边叫着边扑了上去,一把将跪在琴凳上的儿子抱起来,亲吻着小肖邦的额头,紧紧地搂在怀里。

尤丝迪雅轻声地对小肖邦说:“宝贝,你看都几点了,你就这样穿着衬衣,光着脚丫,在屋子里晃来晃去的,多容易感冒啊!”

小肖邦平时身体就很弱,大雨天,他就是从窗前走过,也会被风吹感冒的。

忽然间,大厅里的灯亮了,露伊斯带着两个妹妹也来到大厅里。小肖邦揉揉眼睛,喃喃地说:“你们怎么都来了?姐姐,你白天弹奏的那首曲子老是在我耳边回响,我总也睡不着觉,就起来把它弹了一遍。”

弟弟居然不用乐谱,仅凭着记忆就能弹奏出那首曲子,这太不可思议了!露伊斯真为弟弟感到高兴。伊莎贝拉在旁边拉着哥哥的手说:“哥哥,你真了不起!”艾米莉娅也在心底里非常佩服自己的哥哥。

这时,尼古拉家的那些学生们也都好奇地挤在房间门口看热闹。尼古拉回头看见这些学生们也都跑了出来,对他们喝道:“你们赶快去睡觉!这么晚了,还跑出来看什么?有什么情况,我会去你们的房间告诉你们的,现在都去睡觉。”

在尼古拉的家里,是有着严格的纪律的,小弗里德里克听到父亲让他去睡觉,立即牵着妈妈的手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他在平时身体就很弱,今天晚上,他竟然从被窝中爬出来去弹钢琴,真是不要命了。

随后,尤丝迪雅把他送回房间,给他盖好被子,又摸摸他的额头,感觉他没有发烧,这才放心地回去了。

小肖邦从小就对音乐有着特殊的领悟力,而现在他竟然从温暖的被窝中爬出来弹琴,这不能不引起尼古拉的重视。他认为到了作决定的时候了。尼古拉是个明白人,他知道这一点。这一瞬间,他们两个都明白了,他们儿子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

肖邦的妈妈回到丈夫身边后,两个人又说起了刚才的事情,他们又是欣慰,又是惊叹。两个人都说:“真是不可思议,他才学钢琴没多久,就可以盲弹了。”

肖邦的妈妈说:“他这样喜欢音乐,而且又这样有天赋,进步又快,真应该找个老师好好教教他。要不,咱们请个老师来教教他吧!你觉得怎么样?你看,他才6岁,就已经超过我了。他爬上琴凳就弹,好像是在做游戏一样,这可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办到的事啊!”

肖邦的爸爸说:“可是,这也需要花一大笔钱。家里并不宽裕。”

肖邦的妈妈说:“我们只要过普通的生活就可以了,不能因为钱耽误了孩子的前途啊!再说,我们不是还有一点积蓄吗?”

肖邦的爸爸尼古拉点了点头,已经没有多少心思看书了,于是静静地躺在了床上。但是他很久都没有睡着,他又回想起了他刚从法国迁移过来时的事情。他也很爱音乐,可是却因为生计的原因,没有继续学习下去,只在一家烟厂当了会计。后来,他辞了职,去给斯卡伯克伯爵夫人当家庭教师。

在那里,他寻觅到了自己的妻子——温柔善良的尤丝迪雅。而现在他已经有了4个孩子了,尤其是儿子弗里德里克表现出超凡的音乐天赋,自己一生都没有太大的成就,但是不能让自己的孩子们也庸庸碌碌的。

于是,尼古拉暗自下决心,一定为弗里德里克找一个好老师,不能让儿子的天赋被埋没掉!

显出很高的悟性

尼古拉早在1794年就曾参加过波兰民族英雄柯希丘什科率领的军队和分割领土的强盗战斗过。但因俄、普大军重重包围,猛烈进攻,起义失败了,已被提升为上尉的尼古拉随起义军被遣散了。

这样尼古拉住在华沙的家里,经常有他在起义时结识的许多知名人士前来光顾。

他家里成了一个“文化沙龙”。尼古拉在故乡只受到初级教育,他总是虚心地向这些知识界的名人请教,坚持学习,充实自己。学习之余,他经常读法国启蒙主义作家的著作,偶尔也会演奏小提琴和长笛。

尼古拉教学十分严谨,学生们进步都很快,跟随他学习不久,就能够用流利的法语讲话。

由于家里办了寄宿学校,加上肖邦从小就很有人缘,无论大人和孩子,没有不喜欢他的。家里的寄宿生都成了肖邦的好朋友,其中比罗勃洛斯基和朱丽安·方塔娜后来和他始终保持着书信来往,一生都保持着儿时的珍贵友谊。

童年的肖邦爱好广泛,但他不像大多数的男孩子一样,喜欢做剧烈的运动,这也许和他天生体质较弱有关,或许和他性格内向有关。小肖邦经常跟姐姐一起学习美术,学习表演,学习写字,在学习波兰语和法语时,明显受到父亲的影响,进步很快。

家里的4个孩子,常常在客厅里欢欢笑笑。尼古拉还喜欢教他们朗诵,编故事,尽力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开发孩子们的早期启蒙思维。

家里的孩子也都开始学习弹琴,虽然姐姐露伊斯的钢琴弹得很出色,而且经常帮助弟弟、妹妹。但渐渐地母亲尤丝迪雅发现小肖邦弹琴的天赋要比露伊斯高得多,他的演奏水平超过了姐姐。尤其是在那天晚上,他们听了小肖邦一个人弹琴之后。

天资聪慧、对音乐有着极大天赋的小肖邦,很快就成为全家人的希望所在,他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每天都会刻苦练琴,对音乐的热爱与日俱增。

肖邦弹琴很认真,常常在家里的小伙伴聚在一起时,他却独自一人坐在琴前弹琴,小伙伴们大声的吵闹声并没有吸引他,他自己陶醉在音乐声中觉得非常快乐。即使在闷热的夏天,他也总是要练习很久的琴,有时候母亲看到他苍白的脸色,便让他停下来休息一会儿,担心他晚上咳嗽难以入睡,一直以来,小肖邦的身体都不是很好。

小肖邦在母亲严厉的命令下,停止了弹奏,可休息了一小会儿,自己就又坐到钢琴前面去了。

小肖邦的儿童时代,是在母亲的开导下学中有玩、玩中有学中度过的。小肖邦在音乐方面的才能,就这样被母亲独特的教育方式挖掘出来,使他日后创作的作品似天然生成一样地清新。

有时候在周末,尼古拉夫妇还会邀请朋友们来家里做客,他们让肖邦加入到大人们的演奏中,组成四重奏或五重奏一起演奏,他们在尽情弹唱中度过美好的夜晚。

自从那天晚上听到小肖邦弹琴之后,尼古拉一直都在寻思着应该尽快地给小肖邦找一个音乐老师,专业地教导儿子来弹琴。最后,他跟妻子尤丝迪雅商量,想到了他们的老朋友沃得伯克·茨弗尼。

小提琴家、钢琴家和作曲家沃得伯克·茨弗尼是尼古拉的好朋友。

转眼间,冬天来了,又下雪了。这天,当小肖邦家客厅的门打开时,进来一个古怪的老头。孩子们猛然间见了这个人,都不由自主地往后退。

这真是个怪异的人物,长相怪异,装扮也怪异。他让人联想起幽默报纸上刊登的那些惹人发笑的漫画。

他的个子很高,有一点驼背,还长着一张马脸,下巴上的山羊胡子往上翘着,身上则穿一件长长的绿礼服,黄色的马甲,颜色搭配得有些奇特。一支粗粗的方铅笔从马甲里面探出尖尖的头儿来。

他的白色的领结打得很高,紧紧地箍在脖子根儿上,上面还撒了一些烟末。他的脚上,穿的是一双苏瓦洛夫式的马靴,上面都是积雪,把裤子扎得鼓鼓蓬蓬的。这样一看,他整个人显得又浪漫又让人觉得怪怪的。

他经常戴着一顶乱蓬蓬的已失去光泽的假发,然而他却拥有一双聪明而又善良的眼睛,那眼神里总是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这个多才多艺的老人,让人一见到他,就会感到他整个人不但浪漫,而且很有趣;让人能联想到,他浑身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故事。

尼古拉热情地迎了上来,他们相互拥抱。随后,他夸张地向孩子们介绍说:“这位就是沃得伯克·茨弗尼先生,著名的钢琴家和教育家。他还曾为爵爷效过力呢!现在,我们能把他请来,为小弗里德里克上钢琴课,这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尼古拉稍稍夸大了一些。茨弗尼只是一个普通的教授,不过很正派。他的名气并不大,可是他很负责任,对音乐,对学生都很负责。他还是个作曲家。可是,当时承认他的曲子的人还不太多。但他本人却很自信,他相信自己的曲子是出色的。

小肖邦用大眼睛怯生生地看着这位不速之客,和他的姐姐一样惊愕。他不明白,为什么爸爸为他找来的这位钢琴老师打扮得这样奇怪呢?他安安静静地待在一旁,也不吱声。说实话,他有点害怕这位看上去很奇怪的老师。

茨弗尼庄重地摘下了帽子,行了一个礼,露出了他黄色的头套。他一面大声嚷着天气真冷,一面毫不客气地接了一杯伏特加,一饮而尽。接着他又要了一杯,因为外面的确冷得厉害。

喝过了两杯伏特加之后,茨弗尼才低下了头,看着小肖邦,目光中有一些怀疑,说:“这位就是在风雨交加的黑夜里,趁着爸爸妈妈都睡了,独自弹盲琴的神童罗。”

小肖邦低着头,不吱声。他的妈妈连忙热情地说:“教授您见笑了。这孩子只是有一些天赋而已。”她又摸着小肖邦的头说,“这孩子今天有些认生!您不要见怪。”

茨弗尼看着小肖邦,学着小孩的口音说:“那么,把你会的曲子弹给我听听,怎么样?”

听说要弹琴,小肖邦从从容容地爬到钢琴凳上坐好。他先是熟练地弹了一段莫扎特的小步舞曲,然后又弹了一串琵琶音、和弦与一些装饰音。

肖邦弹的声音干净,手指也很灵活,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个6岁的孩子弹出来的,太让人吃惊了!

茨弗尼被孩子吸引住了,他把胳膊肘支在钢琴上,连手中的伏特加都忘记了,只是鼓着一双大眼睛注视着孩子。

突然,钢琴声戛然而止,小肖邦红着脸从琴凳上溜了下来,在键盘上刮出了一串声音。谁也不知道,这是他笨手笨脚带出来的,还是脑袋中来了灵感,自己谱出的一段曲子。

“太棒了!太棒了!真是了不起!”茨弗尼赞叹道,“老实说,我从未听过一个6岁的孩子竟然能弹得像他这样好。对了,你在小步舞曲后面弹的那一句是什么呢?”

小肖邦说:“是我自己脑袋里的音乐,我就顺手弹了出来。”

“啊,才6岁就这样了!”茨弗尼对尼古拉说,“肖邦先生,您有一位天才儿子,我要好好带您的儿子,把他培养成为一位大音乐家。相信我茨弗尼的话!我会把他培养成一个大钢琴家、大作曲家的!”

茨弗尼又摸着小肖邦的头说:“孩子,你要明白,我会教你更好地理解莫扎特!还有伟大的巴赫和贝多芬,我们一过圣诞节就开始上课,你看怎么样?”

小肖邦高兴地说:“好的。”他现在开始有点喜欢这位奇怪的老师了。

茨弗尼这位捷克落魄的音乐家,早就注意到了肖邦的乐感。他每次来肖邦家做客,并应邀坐在钢琴前演奏时,他都注意到小肖邦总是瞪着一双蓝灰色的大眼睛,注视着他弹琴的手,小小的身子随着节奏轻轻摆动着。能教这样一个孩子弹琴,实在是晚年的一大快事。

茨弗尼的性格有些奇怪,不过正是这一点,使他成为了一名不一般的教师。他没有教小肖邦那些刻板的音乐模式。

茨弗尼有一种可靠的直觉,自己不能给这个音乐神童套上理论的枷锁。那样,会毀了他的天赋。他只是做一个极有耐心的园丁,把这根带刺的幼藤引向适合他的棚架。他要循序渐进,要让小肖邦一点一滴地接受这些音乐知识。

小肖邦果然聪明得惊人,学东西吸收得很快。而且,他特别会举一反三,你教会了他一首曲子,他会根据这首曲子的节奏和音调来创作自己的曲子。

凡是听到他即兴弹奏曲子的人,都会被他这不同凡响的音乐天赋惊住。大家都不敢相信这是出自一个6岁孩子的手。

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小肖邦本人却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天赋。他弹钢琴,就像鸟儿在树上歌唱一样自然,毫无做作的痕迹。他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更不在意别人的夸奖。

茨弗尼开始对小肖邦进行正如尼古拉所说的“正规的”训练。这位落魄的捷克音乐家对音乐有自己的见解。当意大利歌剧正风靡一时,到处只听见菲尔德·卡尔克勃伦纳和洪梅尔的音乐时,他却决定首先让弗里德里克熟悉莱比锡音乐家巴赫的作品。

当时巴赫差不多已经被人遗忘,茨弗尼的这一决定很是异乎寻常,然而却是正确的。巴赫的作品所展示的音乐形象以及完美的对位,严谨的和声对肖邦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他从巴赫的作品中学到了许多东西。

茨弗尼在以后教肖邦学琴时,很少说赞美的话,他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他以音乐家特有的聪慧,发现肖邦是个不可多得的音乐奇才,并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

茨弗尼向肖邦讲述自己和音乐的缘分,讲述了自己学琴的传奇经历,讲述了他对音乐的钟爱,以及自己对乐曲的独特见解。为此,尼古拉还专门为小肖邦订购了一架波兰最好的大三角钢琴。

茨弗尼还教小肖邦一些自创的手指操。小肖邦的手指本来就很颀长,通过锻炼,他的手指更加灵活。茨弗尼也许因为性格怪僻,对事物有着独树一帜的见解,才使他成为一位不寻常的好老师。

小肖邦跟茨弗尼学琴后,更是终日守在琴旁,很少与外人接触,这样一来,逐渐地也形成了他孤僻古怪的性格。他少言怕羞,总是在郁郁寡欢中带有几分倔强。

小肖邦将练琴当成了自己的乐趣,有时候老师茨弗尼催促他停下来,他才肯来到户外透透气。

茨弗尼上课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时刻,只要脱得了身就来这里给小肖邦上课。小肖邦爱学,老师也格外爱教,他们经常是加班加点地上课。几个星期过去了,他们师生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真挚的感情。

有时候,茨弗尼来时会碰上尼古拉他们一家在吃饭,他也毫无顾忌地跟他们一起吃。他吃白食的名声显然已经是家喻户晓了。他成了尼古拉家里的常客,经常出现在这个温暖而又和谐的大家庭里。餐桌上他那一口夹杂着捷克、德国、匈牙利字眼的话语,还有那滑稽可笑的动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十分开心。

有一天,当茨弗尼来到小肖邦家里时,小肖邦正坐在钢琴前面弹琴。由于他弹得认真,当弹完一曲时,猛然回头,才发现茨弗尼老师正背着手站在他的身后。茨弗尼低着头鼓着一双大眼睛注视着他。小肖邦看到老师如此注视他的神情,不由得羞得满脸通红。

“你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是从哪里学来的呢?”茨弗尼好奇地问。

“老师,不是学来的,是我脑子里自来就有的。”小肖邦看着茨弗尼说道。

茨弗尼更加惊讶地睁大眼睛望着小肖邦:“那你再弹一遍我听听。”

听着小肖邦的音乐,茨弗尼不由得想到,肖邦不但是个音乐天才,还是一个勤奋上进、能吃苦的好孩子,他激动地告诉肖邦:“小肖邦,你可真是个天才,但是天才也只有通过勤奋学习才能有所成就的!你还需要更加努力!”

渐渐地,小肖邦把自己的任何想法都告诉茨弗尼,包括他想创作曲子。这个内心的秘密他只向他的老师一个人透露。他越来越频繁地产生了创作自己的曲子的欲望。

每到这个时候,肖邦的老师就从口袋里摸出那支粗粗的方铅笔,把小肖邦脑袋中迸发出来的音乐迅速地记下来。这音乐很稚嫩,但是却清新流畅,还带有一种奔放不羁的想象力。

学琴初露锋芒

天资聪慧的小肖邦,很快就成为全家人的希望,他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刻苦练琴,对音乐的热爱也与日俱增。

肖邦弹琴很认真,家里的小伙伴常常聚在一起玩耍时,他却独自一人坐在那里弹琴,小伙伴们大声的闹嚷声并没有吸引他,他自己陶醉在音乐声中,觉得非常快乐。

在闷热的夏天里,肖邦母亲总是站在他身后,为他摇扇。有时母亲看见儿子苍白的脸,便命令说:“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吧!不然今晚又咳得无法入睡了。”

小肖邦经不住母亲的唠叨,总算停了下来,可休息了一小会儿,就又自己坐到钢琴前面去了。家里的人都在午睡时,肖邦被母亲强迫按倒在床上,可他的手指依然在默默移动着,因为,在他的心里有一架钢琴。

有一天夜晚,尼古拉在巡视完所有学生的寝室后,照例去查看他儿子的房间。他心里想:“这孩子总是闹毛病,还总是踢开被子。”

尼古拉一边想着一边轻轻推开了儿子的房门。他发现小肖邦并没有睡着,而是睁着眼,好像在想什么心事。突然,他看见儿子的两只手露在外面,一只手里还握着一个鸡蛋。

尼古拉不由得火冒三丈。因为小肖邦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因而,家里对他的饮食要求很严格。在晚餐时,他爸爸妈妈尽量避免给他吃不利于消化的食物。所以,尼古拉看见肖邦手里紧握的鸡蛋很不高兴。

尼古拉看着咳嗽着的小肖邦,很生硬地说:“你手里拿着鸡蛋干什么?你没有吃饱吗?”

小肖邦吓了一跳,连忙说:“不是的,爸爸。我的手指头挨得太紧了,我弹起琴来很不舒服。我发现只有手握着鸡蛋的形状,和弹琴时手的形状才是一模一样的。我想多握握鸡蛋,对我弹琴是很有帮助的。”

尼古拉听着儿子的解释,心情平和了很多,他对儿子说:“哦!是这样。那么,千万不要弄破了鸡蛋,弄脏了床单、被子。”停了一下,他又说,“很晚了,快点睡觉哦!”

“好的,爸爸!”小肖邦回答。

看着儿子这么懂事,这么酷爱音乐,尼古拉感到很欣慰。

肖邦手握鸡蛋这个习惯,保持了很多年。当许多年之后,他在异乡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时,他马上想到的是父亲慈爱的目光,他想起了父亲每晚都要检查他的寝室,都要帮助他裹紧被子,他才知道父亲是多么地爱他!

就在茨弗尼教小肖邦学琴的第二年,7岁的小肖邦在华沙发表了第一首钢琴曲《g小调波洛涅兹舞曲》。这首舞曲是茨弗尼帮他记下的。

这件事很快便传了出去,全华沙的人都想听一听这个音乐神童弹琴。茨弗尼更是希望能够带着自己的得意门生,到城里的贵族沙龙去显露一下,让别人看看,他茨弗尼教的学生是多么的有才华。

不过,小肖邦的家人并不同意这样做,他们费了好大的劲才打消了茨弗尼的念头。尤丝迪雅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一个逗人开心的小宝宝,他应该有自己独立的生活和自由。

人们都想听听这位资质超常的孩子弹奏的琴声,便有人慕名而来看他弹奏。在众目睽睽之下,小肖邦一点也不胆怯,他总是落落大方地坐在钢琴前面,认真地弹琴。

在众人热烈的掌声中,小肖邦依然沉静自若,没有一点沾沾自喜的样子。

就这样,肖邦成了全城学琴孩子的楷模和榜样,茨弗尼在人们的议论声中欣喜若狂,而小肖邦却毫不在乎。

这个孩子似乎天生就是个让大家娱乐的,他不但具有音乐天赋,而且还会模仿。无论是谁,只要被他看见,他都能惟妙惟肖地把他模仿出来,逗得人哈哈大笑。

而且他还会画像,只要刷刷两笔,他就可以把一个人的模样勾勒出来。面对这个小漫画家的毫不留情的手,你可要当心哟!

转眼间到了1818年2月24日,8岁的肖邦在华沙有了他人生第一次公开的演奏。这次是一个慈善机构举办的音乐会,小肖邦演奏了沃依·切赫·吉罗韦茨的钢琴协奏曲。

当肖邦被晚会的主持人领上台时,台下的一位重要人物有些失望。

这是一位从外地请来的资历颇深的音乐评论家,他看着眼前这个身着黑色金丝绒上衣的小男孩,便在心里抱怨起来:“这么重要的活动,让一个不懂事的小孩来掺和,这算什么啊!”

没过多久,这位评论家便改变了看法。这是一首难度很大的钢琴协奏曲。台上的小男孩专注地演奏着,他的手指像着了魔似的,在琴键上舞蹈。每一个小小的休止符,都被处理得很清晰,干净明了。

这位评论家不禁大吃一惊,说:“呀!他竟然能抓住作曲家的灵魂!这是谁家的孩子,这是谁教的学生?”

一曲终了,评论家带头鼓起了热烈的掌声。紧接着,无数双手伸向了尼古拉和茨弗尼,向他们祝贺。

在次日出版的《华沙日志》上,撰稿人大篇幅地介绍小肖邦,称他是“真正的音乐天才”。

华沙人在惊呼:上帝赐给我们一个“新的莫扎特”。

从此,小肖邦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他经常以音乐神童的身份,被贵族们邀请去演奏,一时间他成了华沙贵族沙龙的宠儿。

尽管在华沙已经小有名气,可是小肖邦并没有因此而骄傲,他也不是那种会骄傲的孩子。茨弗尼也明白,要教天才音乐神童是很难的,一不小心,便会使他从天才掉回到平凡上来。因此,他费尽心思地传授给肖邦一些巴赫和莫扎特的作品,而且还尝试性地鼓励他学习一些维也纳的著名作曲家的音乐,并让他接触一些并不是很有名的作曲者和一些较为新潮的作品,这些都为肖邦奠定了扎实的音乐基础。

在这个皮肤蜡黄、没有血色、目光中略带一些忧郁的小男孩身上,仿佛有着无穷无尽的音乐天赋,他好像就是一位通过梦想的音符来唱歌的小天使。人们都说在华沙诞生了一个新的莫扎特!

遇事从不随波逐流

一天,茨弗尼正在为小肖邦讲解贝多芬的曲子。忽然,院子里传来了隆隆的马车声,这种声音对于肖邦一家来说是不常听见的。小肖邦立刻就走神了,他扔下钢琴就跑到窗边,只见一辆两匹马拉的豪华双轮马车停在了台阶前,一些穿军服的士兵还站在一旁。

小肖邦没见过这样的阵势,感到十分好奇,他问老师:“那是什么人啊?”

茨弗尼往院子里望去,他也十分惊异,说:“好像……好像是有客人,而且是贵人,平时难得一见的贵人!瞧瞧车门上的徽记吧!啊,这是君士坦丁大公家的马车。天啊!是来找我们的!”

“什么?大公?”小肖邦诧异地望着老师说,“就是专门吃小孩的那个人吗?”

茨弗尼吓了一跳,连忙看了看周围,还好,没有人听见这句如此不敬的话。他连忙小声地说道:“这种蠢话,你是听谁说的?以后千万不要再说了!”

小肖邦说:“是妈妈告诉我的,她说大公是个吃人的魔鬼,是大坏蛋。”

突然,外面传来了几声清脆的敲门声,茨弗尼的脸霎时变白了。不等茨弗尼去开门,小肖邦就见爸爸领着一个非常严肃的人进来了。

这个人的衣服上装饰着许多古怪的丝绦带。他脱下帽子,恭敬地行了一个礼,站在一边,一言不发。

尼古拉有点紧张,对茨弗尼说:“对不起,打扰你们了。这位先生是奉华沙总督的命令,来请小弗里德里克和茨弗尼老师去为大公弹奏的,你们马上准备一下!”

从爸爸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对来的人十分恭敬顺从。小肖邦还从未见过爸爸这副模样,看来这件事是相当重大的。

一听这话,茨弗尼兴奋得涨红了脸,他屈着身子,说:“什么?去王宫!啊!这可是天大的荣幸啊!”

这时候,尤丝迪雅从厨房来到客厅,她疑惑地看着自己的丈夫。尼古拉对她说:“这位先生是奉华沙总督的命令,来请小弗里德里克和茨弗尼老师去为大公弹奏的。”

尤丝迪雅向这人微微地行了一个礼,没有说话。尼古拉连忙说:“孩子他妈,你看给孩子穿什么衣服好?”

尤丝迪雅不说话,她迟疑了几秒钟,说:“我去拿衣服。”便低着头去了。

妈妈最近刚刚为小肖邦做了一套礼服,是天鹅绒的。转眼间,衣服拿来了。小肖邦一句话也不敢说,乖乖地让妈妈给他穿好了衣服,扎好了领结。

尤丝迪雅摸着儿子的头说:“宝贝儿,到了别人家里要懂礼貌,不要乱说话。弹琴的时候要好好弹,思想别溜号。记住妈妈的话了吗?”

小肖邦望着妈妈严肃的脸,郑重地点了点头。随后,尤丝迪雅领着小肖邦,交给了这个佩有古怪丝绦带的人,对他说:“我的儿子还很小,麻烦您好好照看他!”

那人几乎没有认真地看她一眼,便把小弗里德里克带走了。不一会儿,豪华马车驶出了院子。

望着远去的马车,小肖邦的妈妈顿时哭了出来,她一边哭,一边说:“怎么会这样啊!我可不愿意我的儿子做什么神童!也不愿意我的儿子为那个暴君和那个恶魔弹琴。小弗里德里克回来后,我就把钢琴卖了,咱们再也不学钢琴了。”

尤丝迪雅担心小肖邦童言无忌,因为她曾经多次给孩子们讲到,君士坦丁大公是一个吃人都不吐骨头的大魔王!

尼古拉连忙安慰她说:“你小一点声!你不要命了吗?现在是骂他的时候吗?你以为我对他会有半点好感吗?可是,他的暗探到处都是,警察也是四处横行的。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被他们监视着,你说我们能表露出一丁点儿不满吗?从内心来说,我也不希望我们会和这个家伙有任何联系,可是我们得罪不起啊!”

再说小肖邦坐在马车里,一会儿看看这宽敞的马车,一会儿又看看车窗外面的街道,他平时并不是有很多机会可以出门的,特别是坐在这样豪华的马车里。

他忽然发现老师茨弗尼正在用手绢不停地擦着额头上冒出的汗,他对老师说:“先生,您怎么了,天气很热吗?”

茨弗尼连忙说:“噢!不,小弗里德里克,我没事,没事!”

很快,他们便来到了王宫。小肖邦和他的老师跟着信使来到了大厅的门口。就听里面一声吆喝:“弗里德里克·肖邦和他的老师茨弗尼大师到!”

客厅的大门敞开着,厅堂里装着护壁板,挂着厚重的绣满暗花的窗帘。天花板上吊着精美的水晶灯,光彩夺目。

茨弗尼被眼前富丽堂皇的装饰弄得眼花缭乱,不知所措。他殷勤地一路向卫队弯腰行礼。

这个时候,小肖邦看到在客厅的最里面,有一个穿着制服的中年男人,满脸通红,两只拳头紧紧地握着。他正在像笼子中被看管的黑熊一样走来走去,嘴里还发出一些断断续续的吼叫。

小肖邦觉得,他应该就是那个大公,那个会吃人的大公。因为他的模样和母亲描绘的一样:他的下唇松松垮垮地往下耷拉着,小胡子桀骜不驯地往上翘着,两只眼睛圆鼓鼓的,透出一种怀疑的神色。他确实像童话故事中说的吃人妖怪,小肖邦禁不住多看了他两眼。

信使带他们来到大公夫人面前,大公夫人手一挥,信使就退下去了。小肖邦望着大公夫人,那对闪烁生辉的钻石耳坠,奇怪的假发,傲慢的神情,心里觉得很害怕。

这时,大公夫人发话了,她说:“这位就是肖邦罗!很多人对我夸奖你的才华,说你是个音乐神童。所以,我很希望你能够为我们演奏一曲,你看可以吗?”

小肖邦有点担心这个大公会吃自己,便一句话也不说。

大公在那边不耐烦地说:“废话少说。你还等什么?叫他弹几首曲子听听啊!我叫他来到这里,不就是为了弹琴的嘛!”

刚才,大公在盛怒之下用鞭子抽打了士兵,又把犯了错误的军官逮捕了。因为,对君士坦丁大公来说,阅兵失败比什么都令人恼火。因为检阅部队乃他的全部生活,也是他在生命中唯一能做的事。

大公夫人拉过小肖邦的手,露出一些笑容,小声地说:“你别怕,国王发火是因为刚才阅兵出了问题。国家的警察糟透啦!我们国家的军队也糟透啦!现在,许多刁民到处都在闹事!所以,国王他十分心烦。你别往心里去,你好好弹你的,弹得好有赏。”

茨弗尼在一边哈着腰,连忙说:“是是是!”又意味深长地对小肖邦说:“亲爱的肖邦先生,我们就全看你的啦!”

这时候,侍卫已经打开了琴盖,摆好了一只高凳,大家凑过去,小肖邦机灵地爬上凳子坐好,他即兴弹了一支进行曲,还模仿出了军笛和战鼓的声音。

茨弗尼的心中忐忑不安,他都快把手中的帽子捏成腌菜了。他不知道小肖邦为何非要即兴演奏,他有很多弹得很熟练的曲子,也有自己作的曲子,可他怎么……要是惹得大公生气,那么倒霉的就是师生两个人!

他们或许会被赶出华沙,或许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出入上流社会了。茨弗尼紧张地用眼角观察着大公,生怕他不高兴。

这时候,就见大公像一头被驯服的狮子,眼里出现了安详的表情,刚才紧紧攥着的拳头也渐渐松开了。他踱到钢琴旁边,显露出惊异的神情。

他弯下了身子,仔细地盯着那些细小的手指头在键盘上飞舞着,它们似乎都没碰到琴键,可是却发出了一串串悦耳的音乐。等到最后的和音一奏出来,他就兴奋地叫起来:“我要把这支进行曲给我的骑兵!孩子,这曲子太棒了!告诉我,这是谁作的?我去找他!我现在就派人去找他!”

小肖邦望了大公一眼,大方地说道:“是我作的。”

“撒谎的小子!你怎么会作出这样好的曲子,你才多大?”大公有点不高兴了。

茨弗尼吃了一惊,他连忙微微屈了屈身子,细声细气地说:“禀报国王,我的学生没有撒谎。这只是一些小曲子,的确是他自己作的,连我以前都没有听过呢!这一点,有上帝可以作证。”

大公哦了一声,奇怪地看着小肖邦。他十分高兴,拍拍小肖邦的头,对他说:“对了,你告诉我,弹琴的时候,你为什么老望着天花板呢?”

小肖邦抬起头,指着屋顶的壁画。那里,蓝底色上绘着《圣经》题材,他说:“见到您,我有些紧张,我看见天花板的这些小天使后,心情就不紧张了。”

茨弗尼紧张得在一旁擦汗。大公的烦心事顿时又袭上心头。于是他大声地说:“来人哪!领他去儿童室挑玩具,他喜欢什么就让他拿什么吧!”

到了玩具室,小肖邦犹豫了半天,还是拿了一只木马、一面鼓和一个小玩具。

大公夫人看着他从玩具室出来,便牵着他的小手说:“肖邦先生,你是我们波兰人的骄傲,也是我们国王的骄傲。回去吧!好好练琴。日后,我和国王希望听到你更多好听的作品。我们希望你能随叫随到,明白吗?”

说完,她从手上摘下一枚戒指来送给小肖邦。小肖邦有些吃不准该不该收下这个礼物。

茨弗尼连忙说:“赶快谢谢夫人!夫人的话一定要记在心上!”便替小肖邦收下了戒指。随后,卫队又用车把他们两人送回了家。

下了车,父母看着儿子和他的老师完好无损地回来了,还抱回来一堆战利品。他们疑惑地问茨弗尼:“情况怎么样啊?”

茨弗尼兴奋地叫道:“殿下特别喜欢他!你看,他们给了他好多礼物!”

肖邦的爸爸擦去了脑门上的汗水,说:“谢天谢地,总算平安无事。感谢上帝!感谢上帝!”

说着,夫妇俩不停地在胸前和额头画十字。

师生感情深厚

从肖邦第一次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奏以后,新闻界就开始谈论这个神童了。自从华沙大公召见小肖邦的消息传出去以后,新闻界更加大篇幅谈论这个音乐神童。在很短的时间内,小肖邦的大名就传遍了华沙。

小肖邦常常被人带去参加茶会、晚会和舞会,他从这个沙龙来到另一个沙龙,他成了许多高贵夫人的宠儿。华沙大公府也总叫他去弹奏几曲,他现在得到的赏赐也已经很多了。

渐渐地,他熟悉了贵族沙龙里的雕龙刻凤的天花板,五光十色的灯光,贵族们的豪华服装,贵族妇女们的绸缎衣裳和娇嫩的小手,以及绅士们装模作样的礼节、官话和套话。

儿子参加完各种活动回家后,小肖邦的母亲每次听完他兴奋的诉说,总是说一些叮嘱的话,让他从小就认识到:上层社会不但是个迷宫,更是一个陷阱!值得庆幸的是,在这灯红酒绿中,小肖邦没有被别人的阿谀奉承和赞叹冲昏头脑。

1820年1月,肖邦参加了著名的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安杰里卡·卡塔拉尼的音乐会。音乐会特邀小肖邦为卡塔拉尼伴奏。这是他第一次聆听这位著名的女歌唱家演唱。

演出结束后,卡塔拉尼亲自赠送给他一块带有她签名的金表,上面刻着:“送给10岁的弗里德里克·肖邦。”小肖邦非常激动。当时,他在心里想,我一定要把琴弹得更好!

1821年,小肖邦已经11岁了。没事的时候,他还继续跟茨弗尼学琴。可是,慢慢地,茨弗尼,这位尊敬的老师,却成了小肖邦的一个障碍。

因为,茨弗尼所知道的,都已经教完了,还能拿什么来教啊?过去,他是弗里德里克的启蒙老师和保护人,他引导弗里德里克发现了巴赫的丰富、莫扎特的优雅、贝多芬的雄浑和壮丽。他引导了弗里德里克真正地进入了音乐的殿堂。

可是现在,茨弗尼老师的底子都用完了,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教的了,他上课时,只是重复过去的内容,对孩子已经没有什么帮助了。

学生已经超过了老师,这种情况两个人都知道。可是茨弗尼很喜欢这个既聪明又有才华的学生,他多么希望自己能够继续教下去啊!因此,小肖邦觉得十分为难。

有一天,上课的时间到了,茨弗尼来到了琴房,但是却没有见到小肖邦。他刚要发火,却发现钢琴上放着一叠乐谱,乐谱用一条蓝色缎带扎着,下面是一个礼包。

茨弗尼轻轻地把乐谱打开,只见上面用大写字母写着:

《波洛涅兹钢琴舞曲》。谨献给茨弗尼先生。

作者:学生弗里德里克·弗朗西斯科·肖邦。

1821年4月23日

这一天是圣阿达尔伯格节,也是老师的圣名瞻礼日。这份敬重让老师深受感动。不过他也明白,自己已被辞退了,再也不能教小肖邦了。

茨弗尼又打开大礼包,里面是一大包香烟和一幅肖像,画上的老师,手指上正夹着一支已点燃的香烟,老师的嘴角流露出高傲的微笑。

茨弗尼很感谢小肖邦的良苦用心。这些年来,他为了肖邦的身体健康,一直没有在肖邦面前吸烟。这一点肖邦是铭记在心的,所以,当他决定和老师分别时,他把香烟送给老师,他认为这更能表达他对老师的敬意!

多年以来,茨弗尼把这张画像一直珍藏在身边,后来肖邦在国外给他寄来的信里,都会夹着他画给老师吸着烟的漫画像,这成了他们之间永远的情缘。

在跟茨弗尼学琴的这5年里,小肖邦从一个弱不禁风的儿童长成了英俊少年,而茨弗尼却从原来的小老头,变成了更老的老头,他的胡子全部花白了,岁月的印痕爬满他幽默的脸。

在这5年里,小肖邦从神童到钢琴家,实现了茨弗尼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梦想。茨弗尼将他毕生所学都教给了肖邦,该讲的他都讲了,该教的他也全部都教给了肖邦,茨弗尼感到很欣慰和自豪。

肖邦始终保持着对恩师茨弗尼的敬爱之情,他不会忘记他之所以能够走上音乐的道路是由于茨弗尼老师的引导,使他发现了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这些名家作品的优点。

同时,也是茨弗尼教他创作了第一首乐曲,陪他渡过了童年宝贵的时光。茨弗尼和华沙的文化界人士有着密切的交往,也使得肖邦的思想有了突飞猛进。

是茨弗尼老师把肖邦带进了音乐的殿堂,但是凭着肖邦的勤学苦练,以及自己对音乐的热爱与天赋,他却已经远远地超越了自己的老师,展露出了他过人的才华,也使得他萌生了将来一定要成为一名出色的钢琴家的强烈愿望! hIbL6HlZCtlFKRULgvYRXjJqAvwYh9K+C5oBODoB406Ih/Zjkt1ftF8vpDVpMMs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