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物简介

生卒与经历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号濒湖,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瓦硝坝村)人。他出生在一个行医世家,父亲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

当时科举盛行,李时珍13岁中了秀才。但他热爱医药事业,对八股文不感兴趣。因此,考举人三次落榜后,他便放弃了科举入仕的道路,一心做医生。

李时珍38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

李时珍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实地调查,终于研究清楚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并于万历戊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的编写工作。

《本草纲目》全书约有19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0000多个,附图1000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

成就与贡献

李时珍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800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27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巨著。《本草纲目》问世后,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它不仅很快在中国流传开来,还被全部或部分译成日文、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俄文等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泛流传。《本草纲目》至今仍是一部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古代科学文献。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不仅如此,它还对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其他有关学科作出了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除此之外,李时珍还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地位与影响

李时珍是世界公认的杰出的自然科学家。李时珍逝世后被安葬在蕲州城东。蕲州一带的历代中医,每年清明都要到其墓地朝拜,许多人常把坟头的青草带回家以消灾灭病。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这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国家于1954年将其坟墓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蕲春县人民政府则对墓地进行了修缮:墓前另立石碑,上刻郭沫若先生的题词;碑前青石上刻上了著名人物画家蒋兆和所画的李时珍像。1982年,李时珍陵园再次被指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世界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说:“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

“李时珍作为科学家,达到了伽利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李时珍编纂的《本草纲目》至今仍然是研究中国文化史、化学史和其他各门科学史的一个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 qdxPQuIj9KBIJQFLn9XPKVlrIHU+u4lTsPUwOLtt7az3MQUULDNudIP7JpWROsq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