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成长的少女

我不能忍受为了无意义的事情而浪费时间,我只喜欢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南丁格尔

小天使的诞生

1820年5月12日,威廉·爱德华·南丁格尔和樊妮·史密斯这对年轻夫妇在意大利旅行的途中生下了他们的女儿。

为了纪念这一刻,母亲樊妮决定给这个孩子取名为弗罗伦斯·南丁格尔。但是,樊妮没有想到,50年后世界各地会有成千上万的少女取名为弗罗伦斯,以表示对这个女子的敬仰。这个在1820年还很罕见的名字,随着岁月的流逝却几乎家喻户晓。

在英文中,弗罗伦斯的意思是“花城”,而他们的姓氏南丁格尔则是“夜莺”的意思。夜莺是一种会唱歌的鸟,它在非洲过冬,到了春天,便飞到中欧各国来,每到夜晚,就轻轻地啼唱,伴着人们入梦。这样,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就是花与鸟的意思,寓示着美好和吉祥。

弗罗伦斯·南丁格尔的父母威廉和樊妮两人,在长相和智慧上,可谓郎才女貌。确切地说,他们都很聪明,也很漂亮。

不过,就年龄而言,他们两人之间,却似乎并不是十分般配。因为樊妮比威廉整整大了6岁。1820年,樊妮已经32岁,是个地道的贵妇人,她气质高雅,容貌非凡,个性爽朗。

酷爱社交活动的樊妮,常常沉浸于各种宴会与歌舞中。在待人接物、家庭布置、筹备宴会等诸多方面,她有着超乎常人的见解和修养。她简直就是个行家里手,足以让那些虽有野心,却呆头呆脑的女人望尘莫及。

樊妮的所有这些,与她高贵的出身和良好的家庭教养密不可分。她的祖父塞缪·史密斯,在当时是个有名的英国富商,而且还是个称职的慈善家。他为人正派,乐善好施。她的父亲威廉·史密斯,也继承了上一辈的品质和性格,并且酷爱名画,视其如生命,甚至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为此,他总是不惜重金,四方索画。他一生中的不少时间,都花在这件事情上。

除此以外,威廉·史密斯经常挤出大量时间,为那些家庭贫困、力量弱小的人打抱不平。他在英国下院任议员46年,工作踏实勤奋,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支持,很快就成为革新派中的首领,这使得他获得了更大的权力和机会为那些穷苦的人们伸张正义。

同时,威廉·史密斯在犹太人中间也很有威信。他反对民族歧视,并为犹太人获得分内的权利进行过多年的努力。当年,樊妮同威廉一直有着良好的交往。不过,当他们二人的感情发展越来越快,准备订婚的时候,史密斯家族却反应冷淡。他们并不看好威廉的前途。

史密斯家族自称很早就“看穿”了威廉,并提醒樊妮不要过于鲁莽,但樊妮并不听劝。

樊妮记得她和威廉初识的时候,威廉正读中学,是个十分不起眼的男孩,总爱靠在炉边或门边站着,从不喜欢安静地坐着。

威廉在21岁时,继承了一笔年收入七八千英镑的财产。不过,威廉并没有坐享其成,而是发愤读书,并最终获得了去剑桥大学学习的机会。他在剑桥大学念书时,虽然不太用功,但他的聪明机智,使他在同学之间颇具名声。他的外貌也变得英俊迷人,尤其是他稳重而冷静的态度,更是魅力十足,一副风度翩翩的艺术家派头。谁也想不到,成长竟带给他如此大的改变。

但这时,樊妮的家人仍然不能接受威廉,在史密斯家族的人看来,威廉不是个勤奋果断的人,做事也不够积极踏实,所以认为他不适合做樊妮的终身伴侣。

然而樊妮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与威廉结婚,且到了国外,并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女儿芭茲娜普。

樊妮很自信地认为她可以改变威廉,使他成为一个温文尔雅的绅士,并在上流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为此,他们购置了一套豪华的大房子,并热衷于对艺术的追求,还经常设宴款待名流贵族。

1821年,南丁格尔1岁的时候,他们全家回到了英国,暂时住在位于里哈思特的故居。

里哈思特风景优美,恬静舒适,这对于小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不错的环境。但是这里的冬天却出奇的冷,只住了一个冬天,孩子们就都染上了支气管炎,加上里哈思特的空间狭小、寝室太少,樊妮就更为不满了,于是他们决定搬家。

1825年,威廉在英格兰南部的罕布夏附近买下了位于恩普利的一栋房子。这栋房子是乔治王朝末期的建筑物,距伦敦不远,也很靠近樊妮两个姐妹所在的地方。和远离人烟的里哈思特比起来,恩普利是个被温暖包围的地方。于是,从此以后,南丁格尔一家人就在这里安居了,日子过得舒舒服服。

樊妮的生活幸福而平顺,但她心头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小女儿南丁格尔,因为南丁格尔太内向了。他们已经将芭茲娜普简称为芭茲,也很习惯地把弗罗伦斯简称为弗罗。弗罗虽然没有母亲那样美艳,但也是一个容貌出众的小美人。她有一头柔亮浓密的褐发,大大的灰眼睛,一张清秀柔和的脸庞,更拥有其他孩子少有的恬静。

南丁格尔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性,她从不依靠别人。当父亲威廉带着姐妹俩散步的时候,姐姐芭茲总是紧紧地抓住父亲的衣角不放,而南丁格尔则摆动着双手跟在后面不甘落后,她的样子就像笨重的企鹅,经常惹得全家哈哈大笑。

南丁格尔家中有供孩子们嬉戏的大院子,也有许多猫狗之类的小宠物,但这些都无法满足南丁格尔幼小心灵的需求。

幼时的南丁格尔,不易与人相处,固执而跋扈,脾气暴躁。在父母的宠爱下,她内心总有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和别人不同,更不喜欢和陌生的小孩子做朋友。

一开始,她很清楚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并且感到害怕。但日子久了,她这些害怕的感觉,却逐渐演变成不满和反抗的心理,对于自己周遭的人和事抱以厌恶轻视的态度。

但是,和许多富有想象力的孩子一样,南丁格尔喜欢编织梦想。有时她可以静静地坐上好半天,一头栽进自己的幻想世界,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女主角,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时而高兴,时而忧伤。

富有爱心的少女

南丁格尔幼年的时候,非常喜欢小动物,小动物们受伤后,都会受到她的精心照顾和呵护。

有一次,牧师先生带着小南丁格尔外出玩耍,他们骑着马在绿油油的草原上驰骋着。

“咦?”南丁格尔突然拉住马缰,向四方张望。牧师也立刻让马放慢了脚步,回过头来问:“怎么啦?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回答说:“今天怎么没看见卡布呢?”她的眼光仍向四周搜索着,接着又说:“每次我到这儿骑马,卡布都会追过来啊!”

卡布是一只狗,是牧羊人洛吉的好帮手。

“是啊!自从我们到这儿骑马以来,我还是头一次看见洛吉独自放羊呢!”牧师指一指站在不远处放羊的洛吉,对南丁格尔说,“我们去问问洛吉吧!”

于是,两人一起奔向牧羊人洛吉那儿,洛吉发现了他们,亲切地招呼:“牧师、小姐,你们好啊!”

牧师勒住马缰说:“洛吉,辛苦了!怎么没看到卡布啊?发生了什么事吗?”

洛吉神情黯淡,心里很难过地说:“谢谢你们的关心,附近的顽童扔石头,打伤了卡布的腿骨,现在它还趴在小屋里。看它痛苦的样子,我真是不忍心啊!”洛吉叹了一口气,接着说,“小姐、牧师,我真想索性把它弄死算了。”

“弄死它?不,不,那太残忍了。”南丁格尔惊叫着,并且哀求说,“你千万不能那么做啊!”

“是啊!洛吉,你应该再仔细检查一下卡布的伤势,看看它的腿是不是真的断了?”牧师以前学过医术,所以他这样建议。

“我想是断了,它被石子打中后,脚就不能着地了,如果我弄死它,或许还好受些。”好心肠的洛吉含着眼泪说。

“我们去看看卡布吧!”南丁格尔和牧师离开了洛吉,朝小屋的方向走去。

“卡布!卡布!”南丁格尔一边爱怜地叫着狗的名字,一边轻步地走进小屋子里。

“呜……呜……”卡布看见他们,高兴地摇着尾巴,拖着瘸了的腿,跳到南丁格尔的身边。南丁格尔欢喜地蹲下身子去抚摸卡布的头。

牧师马上察看卡布的伤势,它的腿果然肿得很厉害,稍微一碰,它就痛得跳起来。

“真的断了吗?”南丁格尔关切地问。

“不要紧,只是外伤,骨头一根也没折断,只要细心地治疗,几天后就可以走路了。”牧师肯定地答道。

南丁格尔听了,兴奋地抱住卡布说:“太好了!卡布,你可以活下去了!”接着她又问牧师:“应该怎么治疗呢?”

“用热敷替它消肿就可以了。”牧师胸有成竹地说。

“什么是热敷?要怎么做?”南丁格尔诧异地问。

牧师望着南丁格尔,微笑地说:“这很容易。敷治法有热敷和冷敷两种,我想卡布应该用热敷比较适合。你先拿块布放在热水中浸泡一下,然后拧干,敷在卡布受伤的地方,重复几次,它的伤肿就会退了。”

牧师话刚说完,南丁格尔就马上捡来了枯枝草叶,生火烧水,再找来一些碎布,照着牧师的话做了。

之后几天,南丁格尔都来看护卡布。一星期后,卡布已经痊愈,可以帮助洛吉看护羊群了。

“这都是小姐救了它的命,我本来以为没希望了呢!”牧羊人洛吉高兴地抚摸着卡布的头,向富有爱心的南丁格尔道谢。卡布也像懂得感恩似的,“汪汪”地叫个不停。

南丁格尔不仅对小狗有爱心,她的爱心还表现在与许多其他动物建立的深厚友谊上。

南丁格尔5岁的时候,住在里哈思特。这所新房子的环境很不错,它坐落在草原上,房子的四周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儿,房子的前面还有一大片牧场和苍郁的森林。

南丁格尔很喜欢住在这儿,因为她在这里结交了许多好朋友。

首先是森林里的松鼠。南丁格尔每次到森林里玩耍时,总不忘在口袋里放些松鼠最喜欢吃的核桃。她一路走,一路丢核桃给小松鼠们吃。胆小的松鼠起先还很害怕,但没多久就发现南丁格尔并没有敌意,便和南丁格尔混熟了。到了后来,只要南丁格尔一来到森林,松鼠就会跳下来等她丢核桃吃,有时候,甚至跳到她的肩上去撒娇。

在草丛中做窝的麻雀,也是南丁格尔的好朋友。

有一次,南丁格尔去探望麻雀,结果却哭着一路跑回了家。

“怎么啦?弗罗!”姐姐芭茲关心地问。

“不知道谁那么坏心肠,把麻雀的窝弄坏了。麻雀妈妈刚生了蛋,马上就要孵蛋了,这可怎么办?”南丁格尔边哭边说。

芭茲为南丁格尔擦去眼泪,安慰她说:“原来如此啊,我还以为什么事呢!弗罗别哭了,别人知道了会取笑你的,何况麻雀还会重新做窝的,别伤心了!”

“真的吗?但是,这到底是谁的恶作剧呢?”南丁格尔气呼呼地问。

“大概是野狗吧!”芭茲回答。

南丁格尔大吃一惊:“太可怕了,姐姐,我干脆把那些蛋拿回家来,好不好?”

“拿回来干什么?”

“在家里孵呀!”

“谁来孵呢?”

“我啊!”南丁格尔很认真地说。

芭茲忍不住大笑道:“就算你是麻雀的好朋友,也不能替它孵蛋啊!蛋只有在母鸟的羽毛下才能孵出来的!别愁了,麻雀们自己会再找个安全的地方,把小鸟孵出来的。”

经芭茲一再安慰,南丁格尔才破涕为笑。但她还是一心记挂着这件事,半夜醒来,她也会想:“那麻雀不知道怎么样了?”可见南丁格尔是多么的善良啊!

不仅森林和野外的动物们是南丁格尔的好朋友,家里也有她的好朋友,那就是老马佩姬。佩姬实在太老了,不能工作,差点儿就被卖掉了,可是南丁格尔却要求说:“佩姬辛苦了一辈子,终于可以休息了,我们怎可以因为它年老,就把它卖掉呢?还是留下它吧!”

家中佣人都暗自取笑,南丁格尔却不在乎,每天早晨,她都要去看佩姬。佩姬好像也有灵性似的,每次听到南丁格尔的脚步声,就会走到马圈的门口,欢迎这位小主人。

“早啊!佩姬,你好吗?”南丁格尔一边微笑地说着,一边用手抚摸它的长脸,佩姬亲热地把脸贴近南丁格尔。

“佩姬,我给你带好东西来了,你找找看。”这匹老马爱吃苹果,看到苹果便大嚼了起来。

南丁格尔见佩姬大嚼苹果的样子,就高兴地离开了,接着去看她的另一群动物们,那就是家里的猪啊、羊啊,还有那只小猫咪,她都很小心地善待它们!

因父母喜欢交际,南丁格尔家的客厅里,每天总是高朋满座。芭茲喜欢在客人之间蹦蹦跳跳和撒娇;而南丁格尔却喜欢偷偷溜出去,找她那些动物朋友们玩耍。

偶尔,南丁格尔来到客厅,芭茲就会得意扬扬地为客人作介绍:“我这个妹妹,有许多特别的朋友呢!”

客人微笑:“哦,是男孩还是女孩?”

“嘿嘿……”芭茲神秘地说,“都不是!”

南丁格尔抿着嘴,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客人觉得莫名其妙,芭茲“扑哧”一声笑出来,说:“弗罗的朋友是老马佩姬、森林里的松鼠,还有麻雀、羊、猪、猫和狗……怎么样?你们看,是不是很特别?”

客人这才明白,他们摸着南丁格尔的头说:“像你这种年龄的小孩,大都喜欢虐待动物,想不到你竟然是一个这么富有爱心的孩子,真是难得!”

热爱学习的孩子

1826年,南丁格尔6岁了,父亲威廉为她和姐姐芭茲请了一位高水准的家庭教师克里斯汀小姐。于是,姐妹俩开始学习各国的语言、历史、哲学、小说、诗歌、数学、心理学、音乐、绘画、礼仪等。

克里斯汀小姐发现姐妹俩的理解能力都很强,反应灵敏,记忆力又好,但是相比较而言,南丁格尔比芭茲更优秀。

芭茲觉得自己无论容貌还是头脑都比不上弗罗妹妹,心里很是难过。

后来,克里斯汀小姐要结婚了,不得不结束了威廉家的家庭教师工作,这使得南丁格尔很懊恼。老师的离开,使得原本内向的她更加孤独。

而要想再找适合这两个女儿的家庭教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威廉夫妇他们所要求的是既要有高超的知识水平,还要有高尚的品德。但一时间也没有合适的老师,所以,威廉决定亲自教育这两个女儿。

在学习上,威廉负责指导各国语言和历史、哲学。父亲的课程紧凑而严格。芭茲因为无法忍受长时间坐在桌前,埋首于艰涩的希腊文之中,于是有了厌烦心理,经常借故跑开,到外面去找玩伴,或者逃到母亲身边。而且她还发现,与父亲和学习相比,她和母亲的共同语言似乎更多一些。

南丁格尔和父亲则很能谈得来,两人对事物的看法往往有契合之处,她的个性也较沉稳,喜欢思考抽象的事物。芭茲看到父亲和妹妹感情融洽,心里很不高兴。

接受父亲的知识教导后,姐妹两人的差异就逐渐明显起来。于是家中分成两个小集团,芭茲和母亲常常在客厅,南丁格尔和父亲却常在书房。

母亲总是为一些琐事忙碌。她一会儿要装饰房间,一会儿要插花,更要不断和朋友交际,还经常和家人通信。对南丁格尔来说,这些都是浪费时间的事情。她曾经说过:“我不能忍受为了无意义的事情而浪费时间,我只喜欢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南丁格尔的学习成绩一向很出色。她通读了英国史,读了大量的小说和诗,学习了数学、心理学,对于艺术和各国语言,诸如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希腊语等也都有所了解。当时这样的知识程度,在少女中是极其少见的。

南丁格尔在不到10岁时就能用法语来写日记,并坚持了两年以上,日记上的字,也写得十分整齐。日记的封面写着“拉·威·德·法兰斯·曼西纽”,法语的意思是“夜莺的传记”。这本法语日记表明,南丁格尔很希望自己是一只可以自由飞翔的小鸟。

在读书的过程中,南丁格尔还经常写些笔记,将读书心得和有关疑问记录下来,偶尔还写下自己对生活的反省等。这显示出她很早就开始对社会、对人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南丁格尔还给自己最喜欢的人,如父亲、梅雅莉、表姐西拉丽等人写信。她从不像芭茲那样写充满客套话的信,而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威廉在教育过程中发现,南丁格尔还热衷于讨论政治问题,比如,哪位先生适合做本届首相。他总是对南丁格尔的观点进行中肯的评论,使南丁格尔的见识更进一层。这样,在威廉心中,女儿南丁格尔有点儿与众不同。

听从爱心的召唤

南丁格尔的母亲樊妮虽然爱慕虚荣、崇尚上流社会的奢华生活,但对周围的穷苦百姓也充满了爱心和同情。她常常带着两个女儿到乡下去,接济穷人,给他们一些食品或衣服。

对于这些活动,南丁格尔始终很热情。每次去乡下,她总是兴致勃勃地帮着母亲提东西。有时,细心的南丁格尔在家就问清楚要去的那家共有几个人,需要多少食物。如果发现准备得不是很够,就会让家中的仆人再多做一些,或者干脆把自己的甜点、水果拿出来。

有时,母亲虽然说了要去某某人家里探望,但到了约定的时间却又忘记了,或者忙于接待家里的贵宾而无法脱身,此时的南丁格尔就会深感歉意。如果不是很远,她就会为母亲代劳。

跟随母亲去乡下,使得南丁格尔有机会跳出舒适、安逸的小温室,观察到社会的另一面,那就是穷人的世界。那些光线昏暗、通风不良的小屋子,那些难以下咽的粗糙乏味的食物,那些破烂不堪、难以遮体的衣服,那一张张因饱受劳苦而提前衰老的脸庞,使年幼的南丁格尔感到震惊和难过。

南丁格尔在日记中写道:“有一个和我们完全不一样的世界,那就是辛苦劳作的穷人们。当富人在喝茶、跳舞、举办华丽铺张的宴会时,他们却在那儿干着最脏最累的活。他们的一切都远不如我们,我们丢弃的娃娃,竟是那些穷孩子梦寐以求却得不到的珍贵礼物,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啊!”

在里哈思特,南丁格尔有一个名叫菲尔丁的玩伴。他教给姐妹俩许多关于植物、动物的有趣知识,他可以称得上是南丁格尔姐妹的小老师。

菲尔丁从来没有读过书,可是小家伙很聪明,南丁格尔很替他感到惋惜。她曾说服父亲,让菲尔丁跟她一起读书,可是菲尔丁的父亲在煤矿里受了伤,瘫痪在家,需要人照顾,而且家里又有干不完的活儿,因此他很少能和姐妹俩一起读书。没办法,南丁格尔只好在菲尔丁有空的时候帮他学习,但菲尔丁的闲暇时间实在是太少了。

夏天结束时,南丁格尔全家要离开里哈思特回恩普利,南丁格尔给菲尔丁留下了书和本子,希望他能够继续学习。

然而第二年夏天,南丁格尔一家人再来到里哈思特度假时,菲尔丁面对南丁格尔关切的询问却支支吾吾,很显然,他没有条件好好学习。

第三年,南丁格尔没有见到菲尔丁,便急忙跑到他家去询问,得知他已经到煤矿区干活了。

第四年,南丁格尔见到的只是一座小小的坟墓,因为菲尔丁已经死于一次煤矿爆炸事故。

南丁格尔伤心地哭了。整个夏天,她几乎每天都要采几束野花去菲尔丁的墓前和他说说话。那一年,可怜的菲尔丁才13岁。

在恩普利,樊妮还要抽空照料一些病人。一般是受牧师的委托,定期看望家附近的患者和孤寡老人,尽一些教友的义务。南丁格尔跟着母亲随访,观察到饱受折磨的病人,她对他们的处境十分同情。这是她与病魔和患者最初的接触,成年后仍常常回想起来,也许这就是她最终选择做护士,倾其一生为病人服务的初衷。

这段时间,南丁格尔亲眼目睹了贫穷、疾病、无知和缺少关怀给人带来的痛苦和危害。有的人起初只是得一点儿小毛病,可是因为没有钱及时医治,最后拖成了不治之症;而有些人的病纯粹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这些人不幸染上了病,不知不觉中传染给家人,最后被家人无情地抛弃。

威廉和樊妮都是虔诚的新教教徒。受父母的影响,南丁格尔小时候就生长在浓郁的宗教氛围中,她长期保持着阅读《圣经》的习惯,潜心汲取其中的教义,并经常在内心里和上帝交流,也经常写日记,记录一些与上帝交谈的内容。

在19世纪的英国,这并不是很奇怪的体验。不少有条件读《圣经》并注重内在精神生活的少女,都愿意诚心诚意地遵守《圣经》的教诲,每天祷告,常常在想象中“看到”上帝的形象,“听到”上帝的交谈,感到上帝在引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认为“上帝要我这样做”。

南丁格尔也一样,在快满17周岁时,她感到自己清楚地听到了上帝的声音。在1837年2月7日这天的日记上,南丁格尔曾写道:“我分明清晰地听到,神在招引我去侍奉他,我认为这是爱心的召唤。”

但是,这次,南丁格尔并没有听到上帝安排她具体做哪件事。也许是因为她还没有做好准备,还不能胜任。她在心中琢磨了很久。神的这次召唤既朦胧又令她神往,她的内心充满了骄傲、神圣而又矛盾的感受。

愉快的欧洲之旅

夏天过去了,院子里的红叶随风飘舞,充满了秋天的气息。南丁格尔一家决定外出旅行。1837年9月9日,南丁格尔全家坐上由威廉亲手设计的马车前往意大利旅行。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南丁格尔和姐姐芭茲都坐在车顶,欣赏着沿途的美景。驾马车的人一路哼着轻快的歌儿,马鞭扬在空中,发出“咻咻”的声音。车子在笔直的道路上缓缓前进。他们的日程非常的随意,觉得哪个地方不错,就停下来小住一段时间。

南丁格尔陶醉在旅行的喜悦中。在以哥特式大圣堂闻名的查尔崔斯市区,整整一个晚上,她都坐在窗边,沐浴在月光中,痴迷地望着朦胧的夜色,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美丽的传说,此时她已沉浸在浪漫的夜色里。

旅途中,南丁格尔总是比芭茲起得早,睡得晚,也不怕日晒雨淋使皮肤变粗糙。而且每天晚上她都坚持写旅游日记,将当天出发和抵达的时间、经过的路线、一天的见闻感受等记录下来。她还不停地给关系亲密的表姐西拉丽写信,与她分享旅行的新奇与快乐。

12月中旬,全家来到法国南部的城市尼斯。

尼斯有英国人的住宅区,那儿经常举行舞会和音乐会。此时,在南丁格尔的日记中已经看不见对月光和风景的描述,取而代之的是热衷于跳舞的她。在给表姐西拉丽的信中,也频频出现各类的新名词及不同于以往的语气。

1838年1月,当他们要离开尼斯的时候,南丁格尔感到依依不舍,一路上再也无心欣赏海滨的美丽风光,只是一个人默默地回忆着舞会上欢快的时光。

5天后,他们到达了意大利的热那亚。这个城市以它瑰丽的宫殿、歌剧院、华美的喷泉和雕像著称,被誉为“全欧洲最壮丽的都市”。南丁格尔在日记中记述着,全世界的都市中,她最喜爱热那亚,因为那里好像是天方夜谭的梦幻城市。

南丁格尔一家,在举行了一场告别晚宴后,离开了热那亚,前往南丁格尔的出生地威尼斯。这座文艺复兴时期的名城,由于当时领主的自由主义政策,使之同时拥有上流的社交界和高水准的学术界。

南丁格尔一家人住进了一家大饭店。樊妮和威廉各有自己的社交宴会和学术聚会。南丁格尔和芭茲也由此而增长了见识。她们还参加过领主所邀请的舞宴,南丁格尔在舞宴上颇受瞩目。

在那段时间,南丁格尔成了音乐迷。这里拥有全欧洲最著名的歌剧院。南丁格尔将歌剧视为自己的生命并说服母亲每周带她去歌剧院3次,最后甚至央求每晚都要去。

除了陶醉于欣赏歌剧的喜悦中,南丁格尔还耐心地记下心得,列表比较歌剧中的歌词和剧情。她的内心渴望抓住具体的感觉。她用这种客观性的比较方法,将自己抽象的情感记录下来。

南丁格尔在意大利不仅享受到音乐的愉悦,还感受到了意大利渴望自由的热情。当时的意大利是在维也纳会议中被割让给奥地利的,处于被奴役状态。全国人民迫切渴望自由。对南丁格尔而言,“为意大利的自由而奋斗”的口号,不仅是单纯的政治意识,还是一种信仰,一股正义对抗黑暗的力量!

母亲樊妮在小时候就认识威尼斯的名门,即亚连家族。其家族中的樊妮·亚连是女权运动的先驱者,她的妹夫是意大利历史学者西斯门地。威廉借与亚连家的交往,和西斯门地成为要好的朋友。

1839年,南丁格尔一家人到日内瓦拜访了逃亡至此的西斯门地。

由于当时的奥地利政府决意要根除意大利争取祖国独立的思想,意大利所有的知识分子都意识到自己身边的危机,因此有许多作家、诗人、科学家、教育家、史学家,纷纷越过国境,不断逃往瑞士。

当南丁格尔一家到达日内瓦后,他们所面临的是一个充满处于贫困境地的逃亡知识分子的世界。日内瓦,有着与以往任何城市所不同的气氛。

此时的南丁格尔心中的华丽舞会和宫廷美景都已消失。在日内瓦的所见所闻,使她的心灵受到震撼,进而成为西斯门地的信徒。

西斯门地的相貌虽然丑陋,但却有着超凡的性格和脱俗的谈吐。对于任何有生命的人或物,都怀有一份爱心和慈悲。这使得素来喜爱帮助弱小生物的南丁格尔很受感染。

以前,南丁格尔常随母亲到农村布施穷人。她在日记中写道:“那些辛苦劳作和站在道路旁的穷苦孩子们,他们究竟有没有到学校去上学呢?而那种在恩普利时,我母亲所做的照顾工作,在这个城市里是谁在做呢?”

南丁格尔经由西斯门地的引介,结识了不少意大利解放运动的名人。

威廉很希望能够长久地留在日内瓦,因为这里的教授学人集会是他最乐意参加的事。可是,恰在这时,日内瓦弥漫起不断高涨的紧张气氛。那时因为法国政府要求瑞士政府将前往探视母亲的路易·拿破仑引渡回国,遭到了瑞士政府的拒绝,法国决定向日内瓦进军,战争一触即发。

南丁格尔一家就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中匆匆离开日内瓦,前往巴黎。

战争的危机在几天后就解除了,原因是英国出面进行了调停。后来,路易·拿破仑离开瑞士,前往英国居住,而法国也首肯了这项协议。

日内瓦的市民在知道这个消息后,高兴地跑到街上唱歌跳舞,互相拥抱。这一消息,使得在旅途中的南丁格尔深受感动。

在给表姐西拉丽的信中,她写道:

如果一直躲在与欧洲大陆相隔一道海峡的英国内地,那么世界上的任何改革和变化,对我而言,就只像远方结束的暴风雨声。

第二年秋,南丁格尔一家到达法国。

由于威廉提议在巴黎停留4个月,一家人就在万冬广场包租了一套豪华房间。餐厅里有装着镀金边框的大镜子,有丝绒帷幔;客厅里全是华丽的锦缎和用乌檀木制作的珍品橱。

樊妮很想参加巴黎知识名流的社交,她从妹妹那儿得到一封介绍信,是给巴黎社交界的名人玛丽·克拉克小姐的。樊妮对这封信抱有很大希望。

克拉克小姐,是巴黎上流社交圈中的一位传奇女性。她既不以财富权力出名,也不靠美貌取宠,却在巴黎的政界文坛颇有人缘,每周五晚上,各界名流都会聚在她的公寓里。

克拉克小姐的身材非常娇小,有着一双明亮清澈的大眼睛。她出身名门,喜欢与上流社会人士交往,特别是男性,因为她不喜欢女性的忸怩作态和喋喋不休。在她身上看不到流行的装扮,也找不到所谓的女人味。

那时的妇女都把头发平散在脑后,克拉克小姐却别出心裁,在额头上蓬起了团团的卷发。她的一位好朋友曾开玩笑说,克拉克小姐和他的约克州纯种卷毛猎犬都光顾同一位理发师。尽管这位小姐没有所谓的女性魅力,但很多男子仍对她大献殷勤,更有许多人想要娶她。

大名鼎鼎的作家夏多布里昂说:“哪里有克拉克小姐,哪里就不会寂寞无聊。”

克拉克小姐之所以能进入名流社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她同克洛德·福里尔先生的友谊关系。这位福里尔先生是巴黎的一位著名的中古学者。

到1839年,玛丽·克拉克同福里尔先生已有17年的友谊,他每天晚上都同她共进晚餐,而玛丽·克拉克的声誉仍纯洁如故,无可指责。他们是挚友,而不是情侣。玛丽·克拉克很爱福里尔,福里尔却未曾向她求婚,而只是奉献忠诚的友情。

南丁格尔一家,并非是令克拉克小姐感兴趣的家庭,然而因为她特别喜爱小孩子,所以就邀请他们参加定期为儿童举办的宴会。

在接近圣诞节的一个下午,南丁格尔一家人到达克拉克小姐的寓所。房子里传来快乐的歌声,许多儿童欢乐地歌舞着。南丁格尔马上拉着裙角,愉快地加入进去,不再感到羞怯。

在克拉克小姐的宴会上,他们玩得十分尽兴。她们不但和克拉克小姐成为好友,还因此结识了历史学者科劳多·福尼尔和朱利亚士·摩尔。

玛丽·克拉克喜欢威廉的优雅矜持、樊妮的美丽善良和芭茲的端庄文雅,尤其喜欢南丁格尔。南丁格尔一家亲昵地称克拉克小姐为“克拉琪”。同这位克拉琪小姐的相识,使他们一家在巴黎的旅居生活简直成了狂欢节。

从此,樊妮便带着芭茲和南丁格尔两姐妹出入巴黎社交界的晚宴、舞会、剧场、音乐会,及著名的雷卡米埃夫人的文艺沙龙等。而且她俩还见到了夏多布里昂,并有幸聆听了这位作家朗诵自己的回忆录。

南丁格尔简直是欣喜若狂。她迷上了这位克拉琪小姐。当时,正有一位东方文学家朱利叶斯·莫尔痴情地单恋着玛丽·克拉克。南丁格尔生平第一次观察到了恋爱的奥妙。

这其间,南丁格尔获得的极深刻的印象之一,就是克拉琪同福里尔之间的亲密友谊。她注意到,克拉琪和福里尔是每天会面的。福里尔十分敬重克拉琪超凡的智力,他们彼此平等相待。尤为可贵的,是这种亲密无间的友谊能为公众称道而丝毫未受到非议。

从这里,南丁格尔开始获得一种信念,她开始相信,男女之间不掺邪念、不引起非议的纯真友情是可能的。这种信念后来就成为指导她毕生生活的准则。

1839年4月,南丁格尔全家离开巴黎,向伦敦进发。

樊妮非常满意此次欧洲之旅。她认为南丁格尔的表现,在日后必定大有可为,因此她对南丁格尔更加关心,并以她为自己的骄傲,对她寄予了厚望。

的确,当时著名的小说家嘉丝克夫人曾这样描绘南丁格尔:

高挑的个子,非常苗条;柳腰细眉,浓密的深褐色头发映着雪白柔嫩的皮肤,显得格外标致。

还有一双灰色的眼睛,平常总是带点儿忧愁似的低垂着,但当她睁大时,却又炯炯有神,充满着朝气。一口洁白如贝壳的牙齿,常在微笑时轻轻开启,蛋形的脸非常美丽动人。

黑色的衣服穿在她身上,显得格外高雅,气质非凡,就像是圣女般神圣不可侵犯。

是的,在众多的舞宴上,南丁格尔清新淡雅的形象、不同凡响的谈吐、出色娴熟的舞技,使她成为颇受关注的角色,那个当年多愁善感、聪明伶俐的小南丁格尔已经成长为楚楚动人的南丁格尔小姐了。

这次在欧洲大陆的旅行持续了一年半以上,到旅行结束时,南丁格尔也将满19岁了,已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家闺秀。

这次旅行对南丁格尔的成长非常重要。一路上,她被法国、意大利那些凝固的历史所感动,对于自己沉迷于一种轻松、浮华的生活方式而后悔自责,总觉得自己应该做一点实事。

回国后,虽然南丁格尔仍置身于鲜花、香槟酒、舞乐和志趣高雅、风度翩翩的绅士淑女之中,沉浸在华美的名城与大自然的美景里,但她的心灵深处却似乎总有一个角落,警惕地与这一切保持着距离。

虽然人前她总是保持着矜持的优雅、迷人的笑容、如鱼得水般的潇洒自如,好像非常投入这种上流社会的生活,但是背着人却是愁眉紧锁、朱唇紧闭,深深地陷入一种忧郁和沉思之中。

南丁格尔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喜欢这种气氛了,感到装出与这种环境相适应的轻松愉快真的很累。她经常在刹那间就陷入迷茫,仿佛灵魂已飞离她的身体,飘向未知的远方。

特别是在参加女王维多利亚19岁生日舞会后,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这使她的心里更加迷惘不安。自从上帝在她17岁时第一次向他发出召唤以来,已经两年多了,她始终不曾忘记那个神圣的时刻,并记得自己的心仪与神往,想想自己这两年来的浮华生活,就像梦一样,她在不停地自责中寻思着。之后,她在笔记中写道,为了配得上做一个上帝的忠仆,首先要克服的诱惑便是“沉迷于社交界的欲念”。 yxZeh8eXMvxVqtM9fcr04kie1MRQEZ2pP6SAXAJa7D8DH2On5R22+Rh3r31jhx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