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壹 狂野的狼之本性

在遭受挫折的绝境中,我们用拼搏扭转困境。我们无所畏惧、自信满满;我们用顽强的意志化险为夷,在黑暗中用韧性等待时机。我们有胆量,我们崇尚自由,我们自尊自爱,我们绝不会为了嗟来之食而摇尾乞怜。因为我们的血管里流动的是野性的血液。

毫无畏惧是狼之本性

在动物的生存世界中,为了生存领地,为了争夺食物,狼会勇敢地发动进攻——即使这只动物比它强大得多,也毫无畏惧,直至把对手咬死。对于狼而言,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能够让它感到恐惧和害怕。它们不会将任何事物视为理所当然的,而会勇往直前,尽力而为。毫无畏惧是狼的本性,也是它能够战胜一切的原因。我们应该学习狼性中的毫不畏惧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生存的权利。

1924年10月15日,李·艾柯卡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上。艾柯卡的父亲是意大利移民,他经过了数年的拼搏和浮沉之后,终于在美国站稳了脚跟。因此,在艾柯卡成长的过程中,每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父亲都是深情地激励他说:“孩子,太阳总是要出来的。无论你做什么事情,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你都要勇往直前,不要半途而废。”

父亲的激励,在潜移默化中积淀了艾柯卡坚忍的性格,即使在多年以后,他在事业上遭受挫折时,他也总会坚忍地去迎接挑战,从逆境中奋起,重振雄风。

1946年,21岁的艾柯卡从美国利哈伊大学毕业后,来到底特律,在福特公司当了一名见习工程师,从此开始了他在汽车行业中的传奇生涯。然而,实习尚未结束,艾柯卡就对整天同无生命的机器打交道的工作产生了厌倦,在他的争取下,经理把他调到销售部门做推销员。

由于艾柯卡虚心好学,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都很不错,很快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并一路被提升为宾夕法尼亚州威尔克斯巴勒的地区经理、费城地区销售副经理、华盛顿特区经理、福特公司总部卡车和小汽车销售部门经理等职。在总部,艾柯卡开始崭露出色的管理才能,深得上司的赏识。4年后,年仅36岁的他便接替了副总裁和福特分部的总经理职务。他的发迹速度是世所罕见的。

在副总裁的位置上,艾柯卡的才华得以全面发挥。他首先建立了季度检查制度,提高了经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接着,他又组织下属每星期聚会一次,分析、预测消费者心理和市场,试图设计出新型号的汽车。

1962年底,一种“野马”牌新车问世了,它的设计很有创意:白色的车身,红色的车轮,长长的引擎盖,短短的货仓,后保险杠构成一个小小的后尾,既漂亮又神气,酷似美国的赛车迷们崇尚的欧洲赛车。而且它是便于驾驶的两座运动车,实际上能坐4个人,并且留有很大空间放东西,是一种多功能车。此外,它的价格也很便宜。

当时恰逢纽约世界博览会开幕,“野马”正式上市了,其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原先最乐观的估计,第一年销售量竟高达41.9万辆,创下了全美汽车制造业的最高纪录,艾柯卡也成了闻名遐迩的“野马之父”,并登上了福特汽车公司总裁的宝座。

当时,艾柯卡可谓是意气风发。可没想到,1978年7月13日,他却被妒火中烧的大老板亨利·福特辞退了。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对艾柯卡来说无异于从高山峰顶坠入万丈深渊,几乎置他于死地,他愤怒、彷徨、苦闷,甚至想到自杀。

“太阳总是要出来的。要勇往直前,不要半途而废。”就在这时,他想起了父亲的教诲,于是便重振精神,开始了东山再起的步伐——出任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总经理。

艾柯卡到了克莱斯勒公司后,发现这里纪律松弛,管理松散;财务混乱,现金枯竭;产品粗制滥造,积压严重。就在艾柯卡上任当天,该公司宣布连续3个季度的亏损达1.6亿美元。

虽然情况比艾柯卡预料的还糟,但他并没有气馁。在他所面临的那段最黑暗的日子里,他凭着自己的智慧、胆识和魄力,大刀阔斧地对企业进行了整顿、改革,并向政府求援,舌战国会议员,取得了巨额贷款,重振企业雄风。与此同时,他还日思夜想地想要设计出新型的汽车。

当时,国际石油价格呈下滑趋势,美国国内汽油供应日趋缓和,艾柯卡预测市场上可容纳全家人的较大型汽车将走俏,便果断开发出早已绝迹的敞篷汽车和高速省油的K型车。

1982年,“道奇400”新型敞篷车和K型车先声夺人,畅销市场,使克莱斯勒起死回生。

1983年8月15日,艾柯卡把面额8亿1348万多美元的支票,交给银行代表手里。至此,克莱斯勒还清了所有债务。而恰恰是5年前的这一天,亨利·福特开除了他。

1984年,克莱斯勒公司赢利24亿美元——远远超过了公司历年赢利纪录的总和。就在这一年的民意测验中,艾柯卡成了美国最受崇拜的人物,他的照片频繁地出现在报刊杂志上,他的演讲受到热烈欢迎,他的自传成了世界畅销书。

在漫漫的人生路上,能够一帆风顺固然可喜,未能如愿以偿也不必伤心,失败并不代表一切。失败给我们带来的是一次心灵上的大震动,它可以让我们重新地审视自己,进而调整好自身的状态,梳理自己的心情,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从而继续努力做到更好。正如海明威的名著《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圣地亚哥说的一句话:“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毁灭我,但是绝不会打倒我。”在失败面前保持乐观的心态,也正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我国一位伟人曾说过,胜利的希望与有利情况的恢复,往往需要你大胆地坚持下去。

做人,要做到大胆地放手去拼搏。通常情况下,当我们在有了好的主意后,不敢马上去实践、尝试,担心自己会遭遇失败,害怕会给自己带来不利的后果。这种心理上的顾虑,造成了我们事业上的畏首畏尾、停滞不前,结果常常会因此失去很多大好的机会,事事都让别人牵着鼻子走。如果我们能够冲出这个心理误区,大胆地采取行动,就自然能够体会到获得成功并不是像想象中那样的困难。

有了想法就去行动,只有行动起来才知道自己的想法究竟是对是错。不要过于在乎和看重旁人对你的想法与看法,只要你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可行的,就要大胆地去做,千万不要唯唯诺诺、缩手缩脚、瞻前顾后。你心中只要坚信这么一句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努力了,几分耕耘几分收获,拿出自己的一点耐心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来,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大多数的成功人士在追求自己目标的过程中,都会不遗余力、不计代价地去做一些需要做到的事情。看准方向,就要大胆行动,决不能迟疑。犹豫不决有时比鲁莽更可怕。古今中外,许多伟人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们与别人共处逆境的时候,没有被困难给吓到,反而下定决心朝着自己的目标继续前进。马克思说:“生活就像海洋,只有不畏风浪的人才能到达彼岸。”无畏者,无往而不胜!那些成功者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心中只有目标,他们相信,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处境绝望的人。

自尊自爱的狼

在所有关于狼的描述中,顽强不屈的性格、不可侵犯的自由和独立是最不容置疑的,也是狼身上最显著的特点。

到目前为止,人类驯服了所有的动物,但只有狼还没有被人类驯服。想想看,我们在马戏团看到了老虎、狮子、猎豹等等在驯兽员的指挥下做着各种动作,它们在人的眼里都算得上兽中之王。但没有任何一个人在马戏团中看见过狼的身影。不要以为是因为狼与这些动物相比显得弱小、没有吸引力。

其实,很多驯兽员都做过努力,希望狼能登台表演,但都没能成功。即使是从狼出生的那一刻起,就用饲养家畜的方式去喂养,也同样不能使狼的野性消失。相反,这种野性会因为失去自由而变得更加强烈。

在阿根廷的潘帕斯大草原上,人们曾经梦想能够驯服草原野狼。狗是牧羊人必不可少的动物,牧羊狗可以帮牧羊人管理羊群,驱赶一些企图侵袭羊群的野兽。狼和狗在很多方面都很相近,但狗的嗅觉、视觉、听觉等都不如狼发达,狗的奔跑速度也没有狼快,因此牧民们渴望能够驯服野狼,以帮助自己管理羊群。但所有牧民的努力都没有成功,有的牧民还因为饲养狼而受伤甚至丢掉生命。

老牧民克雷姆斯痛苦地说了自己的经历:在他11岁的时候,父亲在一次打猎时找到了一个狼窝,得到了3只还没有睁开眼睛的小狼。当时,他高兴极了,饲养一条小狼一直都是他的梦想。等小狼长到两个月的时候,父亲给它们加上了锁链,以前可以自由活动的小狼失去了自由。

每天傍晚,父亲都会牵着它们到离家不远的地方散步。突然有一天,直到晚上8点多,父亲还是没有回来,小雷姆斯和母亲都很焦急。于是,他们请求邻居一起出去寻找。后来,大家终于发现了受伤的父亲,父亲的右腿上都是鲜血,正在朝家的方向艰难地爬行。3条小狼咬伤了父亲之后逃回了荒野。父亲幸亏被及时送到医院,才保住了性命,但父亲的右腿却不能再走路了,拐杖陪他度过了一生。在那之后,小雷姆斯不再对驯养野狼抱有任何幻想。狼,的确是不能被驯服的动物。

虽然如此,不要由此以为狼是一种十恶不赦的动物,以为我们应该杀死所有的狼。我们应当客观地评价它们,实际上,狼是一种伟大的动物,我们应该抛弃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狼的误解。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动物,包括人,能够像狼那样不屈不挠地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来抗击几乎不可抵抗的敌对力量。这是一种多么可怕而巨大的力量!

在自然界,动物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生存,动物之间的所有斗争都是为了生存。生物学家达尔文在几百年前就发现了自然界的最大秘密。狼在与其他动物进行的搏斗中,充分表现了誓死战斗、决不屈服的精神。

当狼遇到比自己强大的动物,一般都采取群攻战略。狼的自身条件并不突出,与老虎、狮子、犀牛等动物相比,它们显得非常弱小,即使是群攻,也会造成狼群很大损失。但狼绝对不会退缩,不管牺牲多少,它们都不会退缩,直到将强大的对手杀死或者赶跑。

看,这就是桀骜不驯、决不屈服的狼,狼的身上有着那种让我们的心灵为之震颤的力量!那就是狼的尊严,正是这种尊严,形成了桀骜不驯的狼性,这是生物界强者生存的法则。狼就是这种强者——它们懂得自尊自爱!

自尊是人格的基石,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重视和肯定的情感,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爱护自己,从身体、仪表到行为、心灵上,维护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或侮辱自己。有自己的原则性,维持独立的尊严!

自爱就是直面自己,通过倾听自己,感受自己,追踪自己,放弃对自己的控制,从而表达自己,表现自己,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多地认识自己。

自尊自爱就是要肯定自己、尊重自己、认同自己。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对自己歧视、侮辱。因为自尊自爱,爱护自己的名誉会感染他人,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

意志顽强的狼

现在,越来越多的物种从这个星球上消失了,越来越多的物种被人类列入被保护的行列,狼却一直没有被人类驯服,也没有弱小到需要靠人类的保护才能继续在地球上生存下去。虽然我们不能否认狼群的数量一直在减少(难道这不是野生动物们共同的命运吗),但在辽阔的草原,在潮湿的热带雨林,在干燥的沙漠,在寒冷的北极,在世界上的每一个地方都有狼群。而且,由于人类对狼的偏见和憎恨,人类曾经对狼进行过大规模的屠杀,但狼仍然顽强地生存至今。这是何等顽强的生命,多么令人感慨的物种!它们依靠着顽强与坚韧坚强地存活了几百万年!

在动物界,狼并不是上帝的宠儿,尤其是在食肉动物中,狼没有丝毫优于其他动物的身体条件。它们没有绝对的速度,也没有庞大的身躯,即使是它惟一的锋利武器——牙齿,也是绝大部分食肉动物都具有的。

狼是不冬眠的动物,它们也很少像其他动物那样贮藏食物。因此,在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它们就必须四处寻找食物。这对狼群来说,是最大的考验。它们的捕食对象,有很多都躲在温暖的洞穴中沉睡,即使是不冬眠的动物,也在洞穴里储存了足够的食物,因此也很少到野外寻找食物。草原上的狼群,一到冬季,就会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而被淘汰一部分,但这种淘汰在无形中优化了狼群。经过冬季的考验,生存下来的狼群有着比原来更顽强和坚韧的生命力。

很多人都对狼存有一种疑惑,他们不明白狼为什么而活着,这对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类来说,也是深奥无解的问题。也许仅仅是为了生存,为了狼群的存在。这并不应该是我们关注的所在,至少在这里是如此。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并不被上帝所宠爱的狼,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下、在与各种动物你死我活的争斗中、在最可怕的敌人——人类的屠杀后依然顽强地在这个地球上生存。狼,的确是地球上生命力最为顽强的动物之一——这正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关注并认真去思考的。

“我窥见我不能加以肯定的目标,我每天都迫近它一些……如果我摆脱了这疾病,我将拥抱世界……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这绝不能让我屈服……能把人生活上千百次,是多么美!”这是贝多芬发自内心的呼喊。贝多芬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父亲酗酒,母亲体弱多病。贝多芬的童年是孤独的,钢琴五线谱取代了他欢乐美好的少年生活。他表现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海顿、莫扎特等一代音乐巨匠都曾夸奖过他。维也纳的初始生活是贝多芬的辉煌时刻,在他26岁那年,耳疾开始折磨他,起初他还能隐隐约约听见声音,到了35岁,贝多芬完全失聪了。他想过自杀,并早早立下了遗嘱,却又不甘心,于是接着创作,《英雄交响曲》、《月光交响曲》、《田园交响曲》……一部部惊世之作从贝多芬的笔下流淌出来。贝多芬无休止地创作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贝多芬的坚持、锲而不舍,永不言败的精神正体现出了顽强的狼性,依靠顽强的意志扭转自己的命运。生活中需要我们呼唤心中的狼性,用坚强的意志克服生活中的苦难,在艰难的生活中坚强而自傲地活着。

事实上,生活中确实存在着很多这样的人,他们不会因为自身的身体功能不足或者有了缺憾而自暴自弃,相反他们会另辟蹊径来弥补以更好地适应环境。有许多对我们文化有重大贡献的杰出人才有生理上的缺憾,他们的健康往往很差。然而,这些奋力克服困难的人却作出了许多惊人的贡献。

其实这个道理并不复杂:因为有缺憾,便想法弥补缺憾,就可能把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潜力和智慧充分调动起来,用顽强的意志与命运抗争,从而创造奇迹。

美国最伟大的推销员弗兰克说:“如果你是懦夫,那你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如果你是勇土,那你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对于胆怯而又犹豫不决的人来说,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正如采集珍珠的人如果被海中的鲸鱼吓住,就得不到名贵的珍珠。事实上,总是担惊受怕的人,他就不是一个自由的人,他总是会被各种各样的恐惧、忧虑包围着,看不到前面的路,更看不到前方的风景。正如法国著名的文学家蒙田说:“谁害怕受苦,谁就已经因为害怕而在受苦了。”懦夫怕死,但其实他早已经不再活着了。

生活从来只属于那些意志坚强的人,因为生活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唯有意志坚强者才能跨过重重危险,走过漫漫荆棘路,采撷到成功的果实。

以强者自居的狼

虽然从各种条件来说,狼都算不上强者,甚至与某些动物相比,狼还处于弱者的位置,但狼却从来不以弱者自居,相反,狼以强者自居。也许是这种心态决定了它们的行动,也许是它们的性格决定了它们要具有这样的心态。狼的一生是充满艰辛的,但无论在任何险恶的环境下,狼都是自然界的强者。

在狼族中,我们又一次发现了我们人类需要学习的精神——强者心态。狼并不是上帝所宠爱的动物,与自然界的各种生命相比,狼的确不是强者,上帝没有赋予它猎豹的速度、狮子的雄悍、犀牛的体魄……但是,不管怎样,它们都是以强者自居,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敌人,这种强者心态都不会改变。面对弱小的羊群,自不待言,即使是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动物甚至人类,它们也丝毫不会示弱——它们决不会不战而退,不战自败。

在狼群出没的地方,人们偶尔会饲养一些失去了母亲的幼狼。威尔金斯教授在他对草原狼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中,他也饲养了一只幼狼。他回忆了那段难忘的经历。

“有一次,我跟随几个牧民放牧羊群,以便听他们讲述关于狼的生动的故事。那天我们真是太幸运了,他们用我带来的望远镜找到了一只母狼。镜头一直在追踪,最后找到了狼穴。他们在狼穴中抓到并打死了母狼,并且得到了6只刚出生大约十几天的幼狼。”

“可以想象得到,等待这6只幼狼的将是什么。死亡,这对它们来说太不公平了。虽然在感情上,我不能接受,但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改变不了什么。牧民们有相当大部分的损失是由狼造成的,虽然狼的存在使草原的生态得以平衡。但牧民们往往看不到更深的层次,它们只看到是狼吃掉了畜群。当然,如果牧民不对狼进行捕杀的话,狼群同样可能泛滥成灾,这样的情况同样令人害怕。”

“在我的强烈要求下,我得到了两只幼狼。我把这两只幼狼和狗养在一起。正好这时我的一只母狗莎莎也生了两只小宝贝。开始它们还能和平相处,但过了几天,两只小狼就霸占了莎莎的所有奶头,两只小狗只有可怜的份了。我想,在这个时候狼还不能分辨出自己与狗的区别,它们一定以为那两只小狗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呢,它们并不清楚自己是狼。但它们身上那种以强者自居的本能却表现了出来。即使是在兄弟姐妹中,它们也遵循能者为王的原则,以强者自居,并且这种心态的确从它们出生的那一天起就表现了出来。”

“强者消灭弱者”、“强者剥削弱者”是生物界的铁律。在狼的世界里,适者生存的大自然法则依然持续运行着。狼的生存主要依托是在战胜对手、吃掉对手的方式上,否则它会被饿死。而捕猎是最危险的,狼在捕获猎物的时候,常常会遇到猎物的拼死抵抗,大型猎物有时还会伤及狼的生命。正是在这种险恶的环境中,狼才得以战胜对手,成为处于陆地上食物链的最高地位之一。狼拥有了这种冷峻达观的强者心态,创造了动物界的一个生存奇迹。

追求成功,一定要有狼的那种强者心态。即使自己的实力与别人相比真的有很大差距,也不要退缩。要认为自己就是真正的强者,要认为自己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可以拥有超过对手的实力,将对手打败。即使失败了一次或几次,在这种强者心态的鼓舞下,你也不要放弃自己的事业、放弃为之付出了心血和汗水的工作。

所谓强者心态,并不是说以强者自居,对对手或朋友居高临下,甚至恃才傲物,强者心态是一种面对困难时的坚强,是一种面对困境时的临危不乱,更是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韧。

一、强者心态的基本出发点——坚忍不拔的雄心

狼有这样的韧性——那就是对猎物坚定不移地追赶。它能够将自己全部力量集中在锁定的猎物上,即使成功的机会只有十分之一,但它们绝不会放弃,结果,成功的确到来。

二、具有创业、挑战和冒险精神

具有强者心态的人总能够合理利用资源。要知道,资源是有限的,谁能抢到就属于谁,抢不到的甘受贫穷;而弱者心态的基本出发点是“平等”,认为资源应该大家平分,倚强欺弱却被谴责为不道德行为。但“强者消灭弱者”,“强者剥削弱者”是生物界的铁律。

三、依靠自己,绝不怨天尤人

强者从来不向别人埋怨,因为他们没有什么抱怨的理由,他们能勇敢地面对事实,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理想,从不靠等待和别人的怜悯。因为他们知道,成功总是发生在无声无息之中,一个坚持“依靠自己”这条真理的人往往能取得更大成功。

四、从自身找问题,不找借口

强者们心里没有闷气,对别人有不满就找当事人立即解决,自然没有必要在背后说别人坏话,更不需丑化和贬低别人。强者不怨天怨地,不怨父母不怨家人,具有强者心态的人被别人打败,并不心存怨恨,只怪自己功夫不精,从此苦练本事,认真研究对手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十年后再来比试。

五、只挑战强者,挑战更高目标

世界并非平庸者的舞台,耀眼的聚光灯总是集中在优秀人物和胜利者的身上,只有平庸者才惺惺相惜,为自己的弱小寻找理由。然而平庸者永远不可能成为主流。我们不应向劣势事物和人物致敬。哪怕再“不容易”我们也决不迁就。我们需要的是突破,是真正的天才加努力,是胜利,是对胜利的渴望!

六、不满足,不断寻找和创造发展的机会

强者要的是机会,要的是开创事业的平台,他们坚信:机遇总是落在有准备的人的手中。他们需要寻找那些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他们永远不会满足现状。而弱者要的是稳定的工作环境和维持生存的报酬,以图安逸的生活。但是要知道,自然界的法则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综上就是狼之本性,是狼的强者心态。狼,是陆地生物最高食物链终结者之一。由于有了狼的存在,其他的动物才得以淘汰老、弱、病、残的不良族群;也因为有了狼的威胁存在,其他动物才被迫进化得更优秀,以免被狼淘汰,这就使得生态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没有狼的存在,生态点将出现良莠不齐的局面,不利于生命的稳定、健康平衡发展。所以,世界需要强者,我们更需要成为一名强者;而要成为强者,首先必须具备的就是强者心态,让自己成为一匹战无不胜的狼。

自由孤傲的狼

在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上,牧民舒梅克尔抓到了一只母狼,但没有把它打死,而是想尽各种办法给这只狼套上了铁锁链。狼失去了最为宝贵的自由。一般来说,在被人抓到以后,狼会为了生存,为了有机会逃跑而接受人们给它的食物。但是,它们在接受这些食物时,没有任何感恩的表示,相反,它们在吃食物时,谁都不能靠近,否则狼会近乎疯狂地冲上来撕咬。

牧民舒梅克尔抓到的这条狼向人们展示了狼的另一方面的特性,为了自由它可以抛弃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这条母狼拒绝人们抛给它的任何食物。每到晚上,它就会对着天空嚎叫,声音是那么凄凉、悲壮,周围的老牧民们听到这样的狼嚎,都忍不住流下了热泪。这条狼连续几天拒绝进食,连续几天在夜里长嚎。每当有人走近它的时候,它的眼里就冒出仇恨的目光。即使再可怜,牧民们也不会放了它,终于牧民们杀掉了这只七天没有吃食物的狼。

在即将死亡的那一刻,牧民们惊奇地发现,狼眼里那仇恨的目光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善良,是感谢,也许是在感谢牧民们让它的灵魂重获自由吧!

以上就是威尔金斯教授的著作《狼族》中的一篇故事,也正是这个故事让人们看到了狼对自由的追求。狼不会为了嗟来之食而不顾尊严地向人摇头晃尾。因为狼知道,虽不能有傲气,但决不可无骨气,所以,狼有时也会独自高唱自由之歌。

有一个关于狼和狗的故事:

一只狼饿得只剩皮包骨头了,因为有那么多的狗对它进行严密的监视。偶然中,它碰到了一只很强壮、很体面的大狗,胖胖的,毛色光亮,由于不小心,这只狗迷了路。饿狼想上去袭击它,去把它撕得粉碎。但那只牧狗是那样的强壮有力,它的抵抗一定会猛烈无比。于是这只狼低声下气地去接近它,在交谈的过程中称赞它长得很丰满,并且说自己很羡慕它。

牧狗回答说:“狼先生,要想和我一样胖,这完全在你自己,离开森林吧!你会过得很好的。在这里你们的日子过得是多么凄惨,你们像乞丐流氓一样,穷极寒酸,你们的命运就是活活饿死,因为你们毫无保证,没有免费的菜饭,一切全靠武力去争夺。跟我去吧,你就会大大地改善你的命运。”

狼回答说:“那我应该干些什么?”狗说:“几乎什么都不用干,你只要赶走拿棍子的人和乞丐,去吹拍家里的人的马屁,讨主人的喜欢,这样你所得到的报酬,就是各式各样的残羹剩饭,鸽子骨头鸡骨头,还有那千百次的爱抚。”狼听完狗的述说后,想象那种快乐,心里有了几分向往。

在回家的路上,狼见到狗脖子上的毛已全部脱光,便不解地问:“这是什么?”“没什么。”

“怎么?没什么?”“这不值得一说。”

“究竟是什么呢?你看到的也许是我那带过颈圈的地方。”

“带颈圈?”狼说,“那你就不能自由自在地跑来跑去?”

“是这样。但这又有什么关系?”

“这大有关系。你那各式各样的饭菜我一概不稀罕,即使是珍宝,但花那样的代价我也宁可不要。”说着,狼先生拔腿就逃,转眼间便不见了踪影。

在远古时代,人类就驯服了狗,给狗食物和居住的地方,让狗为人类服务。直到现在,狗伴随人类走过了漫长而坎坷的道路。如果没有人类的保护与饲养,恐怕狗早已从地球上消失了。在情感上,人们已经离不开狗,狗是人类最忠诚的伙伴。如今,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越来越大,又是狗让众多孤独的心灵得到了慰藉。所以,我们自私地用许多美好的词汇来赞美狗。但从客观上来说,狗却是很可怜的动物。它早已经丧失了生存的能力,离开人类,它们不可能在地球上生存下去。为了生存,狗不得不依靠人类,它们摇头晃尾地讨好主人,仅仅是为了获得一点食物,它们失去了最为宝贵的自由。

狼与狗是近亲,它们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可狼却将狗弃之不顾的自由,当作最为宝贵的东西看待,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自己的生命。

如果狼不慎被人捕捉,被关在笼子里,它决不像那些徒有华丽的皮毛和高大身躯的狮、虎、豹之类,只会蜷在铁笼一隅,昏然若睡,无精打采,丝毫不见往昔称霸林莽的威仪;更不像素有“大力士”之称的熊,熊只能将其无穷的力气用来向游人打拱作揖和转圈,为了乞讨那可怜巴巴的一点零食。狼双目低垂,视游人而不见,神情坦然,对铁栅仿佛毫不在乎。它不发威,不倦怠,不虚张声势地吼叫,不肯安于现状地昏睡,更不屑低三下四地向人们乞讨食物。它那富有弹性的脚步和表面松弛实则充满活力的肌肉总是有一种向前的节奏感;它在笼子里迅速走动,撞到铁栅扭头便走,不卑不亢,无休无止;它使人感到,它时刻准备着破笼而出,有一种不返山林誓不罢休的精神和决心。

从悲观的角度来看,狼族维护它们的生活秩序及生活的方式,到最后可能会使它们面临被大自然所淘汰的命运;但是,当它们必须适应各种严酷的气候条件的时候,它们仍然会坚持着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它们不需要人类施舍,更不要人类教导它们如何生存。它们只是渴望自由地生活,并且在造物者赋予它们的生存意义下生活。即使是人类的自由之歌,也没有狼嚎的那种悲壮、激昂。

1995年的著名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么一句经典的台词:“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有些人是关押不住的,他们的内心渴望自由,哪怕身体被拘禁,他们却从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这正是人性和狼性共通的地方,也是人性中最美丽的光辉。 Vj9ErCpzMXs7lW1D60O3Us3BwTMXEmKlIzeRqvxCLuR3/hF/wZTtFN5qzZjiK2D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