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生活需要读心术:学会见树也见林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发现,身体语言通常都是一个人下意识的举动,所以它很少有欺骗性。现实中,我们通过观察和分析别人的身体语言总是能够顺利得知那些平时我们可能得不到的信息。

最实用的身体语言

瞬间识破人心

正确地解读身体语言所蕴涵的丰富信息,可以为你做出某种判断提供准确的依据和保障,从而避免被别人的表面之辞所迷惑误导。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认为,身体语言所传达出的交际效果要比有声语言的效果好五倍,当你的体语与有声语言二者不一致的时候,人们往往注重于无声的身体语言,而对有声信息就不那么理会了。

身体语言简称体语,又称为肢体语言,指非词语性的身体符号。它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外貌、身体间的空间距离等。当你在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时,即使不说话,也可以凭借对方的身体语言来探索他人内心的秘密,而对方当然也同样可以通过身体语言了解到你的真实想法。人们虽然可以在语言上伪装自己,但是其身体语言却经常会“背叛”他们,破译了人们的身体语言,就可以为你判断他人的举止和想法提供准确的依据。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位病人在绘声绘色地讲述她的婚姻是如何如何幸福时,却下意识地将她手指上的订婚戒指从手指上滑来滑去,医生根据她的体语展开耐心询问,病人很快就讲出了自己生活中的抑郁和种种的不如意。

显然,正是这个病人的身体语言透露了她与自己所描述的故事之间的矛盾。

对于身体语言的真假,人们经常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是否能伪装自己的身体语言?心理学家的回答是:“不能。”心理学家认为身体语言大都发自内心深处,极难压抑和掩盖。

例如,做了亏心事的人总显得心神不宁、六神无主或鬼鬼祟祟;听到好消息时,脸上总要露出笑容;听到批评时脸色总会显得很不自然;说谎时总怕看着对话者的眼睛;激动时总要手舞足蹈;发怒时总要青筋暴起或双拳紧握、咬牙切齿。这些事实不难证实身体语言的可靠性。

因此,若想分辨人心的真伪,应首先注意观察他的肢体信号,因为只有肢体信号才能显露出一个人的真实思想。

那么身体语言为什么不易伪装呢?原因在于当一个人的大脑进行某种思维活动时,大脑会支配身体的各个部位发出各种细微信号,这是人们不能控制而且也是难以意识到的。当人做出一种伪装手势的时候,他那细微的体语信号和他的有声语言就会出现矛盾。很显然,言语和非语言行为所表示的意思可以完全不同。到底哪一种更加可信呢?

心理学家认为,在语言的表达中,一种渠道的可靠性与对它的自觉控制力的大小是成反比变化的。在所有的语言表达之中书面语言是最有时间推敲和修改的,因而也就可能是可信度最低的一种渠道,也是最容易撒谎的一种方式。口语可斟酌和修改的时间要少一些,因为自觉控制的机会相对少一些,因而可靠程度就可能比书面语大一些。当然,口语也有足够的余地让人撒谎。至于身体语言,这种非语言交际行为,往往最不易有意识地控制,有时甚至完全处于无意之中就露出了真相,因而可靠性也就最大。

可见,身体语言可以为你判断真伪提供依据,但是却需要你能够熟练地掌握、理解、运用身体语言。而一旦你能够做到上述这些,你就可以使身体语言为你所用,这对你来说是十分重要而且是必须要具备的技能。

那么,请你就从现在开始关注你的身体语言吧!

一举一动泄露天机

交流沟通,就是交流的双方通过有效的方式去传递自己所要传递的信息,理解对方所传递出来的信息。

心理学家艾伯特·赫拉别恩告诉人们这样的一个公式:信息传播总效果=7%的语言+38%的语调语速+55%的表情和动作。这个公式充分说明了人们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身体语言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而这也要求你在与人交流沟通的时候,不仅仅要用嘴去说,用耳朵去听,还要学会用自己的表情动作去说,用眼睛去“听”。

可惜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的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用嘴巴去说,用耳朵去听。

例如,你是一名销售人员,前去拜访一位客户,你们是在客户的办公室见面的。你们交谈了很长一段时间,对方好像对你所推销的产品或者是提供的服务很感兴趣。可是当你想要对方做出决定的时候,对方却说:我再考虑考虑,到时候会通知你的。

如果仅仅是从对方的答复中,你很难判断出对方内心的真正想法。因为他的答复,既可以看作是一种委婉拒绝,又可能真的需要时间来进行考虑衡量。而如果你敢于做出判断,那么凭借的依据就是,当你在与对方交流和沟通的时候所观察到对方的一举一动,正是这些告诉了你他内心真正的想法。你所得出的结论是你耳朵听到的和眼睛“听到”相互结合的最后结论。

这个假设是你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只有学会用耳朵去倾听的同时,加上用眼睛去“倾听”,才能真正地明白和体会到对方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否则的话,很有可能会迷失在他人语言的表面,造成错误的理解。

为此,让我们再来看一个事例:在上海打工的吴军最近失业了,因为身处异乡,所以他在失去了经济来源之后,生活变得十分困难。迫不得已,他准备向原来在一起工作的老乡借一些钱。

借钱是一件不好开口的事。吴军在见到那位老乡之后变得吞吞吐吐,老乡问他找自己有什么事?吴军犹犹豫豫,掩饰说只是聊聊天而已,没事。

可是,吴军的老乡却从他的一些行为举止上发现了他的困难,并主动提供了帮助。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再一次知道了:别人所说的话其实并不是简单的表面含义,他们经常伴随着一些眼神、其他的肢体动作等,而正是这些可以帮助你理解他人说话的真正意图。

由此,你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们在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的时候,是语言、表情和肢体动作的总和。而这一结论就更加说明了,当你在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的时候,不仅仅要学会用耳朵去听对方所说的话,同样要学会用眼睛去观察他人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所传递出来的无声语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到对方意图,才能与对方形成有效、和谐的沟通。

当然,他人在与你交流沟通的时候,也往往是通过这种方式来了解你的。因此,如果你真的想要成为交流沟通的高手,成为一个深受他人欢迎的人,并因此缔结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就一定要在用耳朵去倾听的同时学会用眼睛去“倾听”,并且在用嘴说话的同时,学会用表情和动作说话。

他人之心在脸上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但实际上,人的面部表情、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等,都在无形中传递着不计其数复杂而又微妙的信息,可以真实、准确地反映出对方的气质、情绪、性格、态度等。如果你是一个心思细腻、观察力强的人,那么见到一个陌生人时,迅速收集信息、综合做出判断、洞察对方内心,1分钟足够了。

传说韩愈在潮州做官时,有一天出巡,在街上碰见一个和尚,面貌凶恶,特别是翻出口外的两颗长牙,韩愈很讨厌他,想回去好好收拾他。韩愈回到府里,才下轿,看门的就给他一个红包,里面是和尚的牙齿。韩愈想,我想敲他的牙齿,并没有说出来,他怎么就知道了呢?后来韩愈才知道,他就是潮州灵山寺有名的大颠和尚,是个学问很深的人。

无独有偶。西方也流传着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讲述的是同样的道理:

创立了原子论的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被后人誉为唯物论的鼻祖。有一天,德谟克利特在街上偶然遇见一位熟识的姑娘,德谟克利特和她打了一声招呼:“姑娘,你好!”第二天,德谟克利特再一次碰到与昨天同样打扮的那位姑娘时,却这样招呼道:“这……这……太太,你好!”一语道破之后,他便转身离去。

一夜之间成为“太太”的那位姑娘被德谟克利特看穿时,脸上恐怕要涌上害羞的潮红了。那么,德谟克利特是如何看穿那位姑娘“一夜之间变成太太”的呢?这是他仔细观察那位姑娘的脸色、眼睛的活动情况、面部表情及走路的姿态等一系列举止的结果。

据说,德谟克利特有时正吃着鲜美可口的瓜果,会突然从房间里跳出来,跑到地里去搞清楚瓜果为什么这么好吃。他就是具有如此极强烈的探索精神和敏锐的观察力,所以才会具有如此神奇的本领。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高明的人看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一张反映自己肉体和精神状况的明细表,能够反映出每个人的性格,因而通过脸来判断人的性格是切实可行的。

心情之解读初探

表情是心灵的显示器

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是由躯体神经系统支配的骨骼肌运动,是感情性活动的外显行为。表情反映的实质是人的心理,一个人或许不在意自己一个瞬间的表情,但是最了解一个人心理的只有他自己。

在许多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对脸部具体部位的观察来看透对方。

在一个聚会上,我见到了好久不见的一个朋友,问起了他的孩子的工作情况,他高兴地说两个孩子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但是我发现他在说这些话时,脸上闪过了犹豫、迟疑的表情。而且在他微笑时,他的眼角并未出现“鱼尾纹”,这说明他的微笑是假笑。后来我碰见了他的妻子,他的妻子悄悄告诉我两个孩子的工作都不太理想,只能勉强过日子,希望我能帮孩子想想办法。她老公是个好面子的人,拉不下脸来求人。

表情是内心活动的写照,透过表象可以窥探心灵的律动,把握情绪变化的尺度,了解感情互动的根源。表情就是传递这种信息的显示器,它可以为我们显示对方的心态、性格与意图。

1.表情反映心态

表情会因很多因素的不同而有差异,比如性别、年龄、文化等。但是,一般来说,单一的表情还是容易判断的,最难于判断的是有几种表情同时出现在一张脸上。另外,一些外部因素也会给判断情绪带来困难。

表情是情绪的晴雨表,通过表情,可以观察到与我们交谈的人言语之外的反应。眉飞色舞、笑逐颜开,标志着谈话气氛非常融洽;怒目而视、左顾右盼,则说明谈话没有找到路子。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些细微的表情变化,也可以提示我们对方是否对话题感兴趣,是否愿意继续下去。比如,眼神的朝向可以提示对方是在倾听、思考还是漠不关心,嘴唇紧闭提示对方要下决心,青筋暴露说明对方马上就要发怒,该采取应急的措施了。

2.从表情推断人物性格

不同性格的人,在同一情绪下的表情可能不同:遇到高兴的事情时,开朗的人可能开怀大笑,一个腼腆的人则可能仅仅抿嘴笑笑,而一个抑郁的人可能只露出一丝苦笑。

经常面带笑容、面部肌肉自然放松的人,他的心态一般比较稳定、平静、开朗;而经常愁眉苦脸、面部肌肉紧张的人,他的心态往往不太稳定,可能心胸狭窄、脾气暴躁。

3.表情能帮助人们在交谈时去伪存真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们在进行言语交谈时并不一定完全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一来,交际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这时候,表情可以帮助交际的双方正确理解各自的真实意图。

因为多数表情是生理性的,可以不受意志支配,当一个人想隐瞒真相时,就会使有声语言偏离真实的意图。但是,这时候表情就可能背叛他,把被有声语言掩盖的事实揭露出来。比如,当雇员对老板不满时,虽然嘴里说着得体的话,脸上却会露出不满的表情,或者至少是被掩盖的。除了有声语言会掩盖真情之外,人们还会使用表情来掩盖真实的感受或意图。比如,有的人在谈论自称是让他快乐的事情时,脸上露着欣慰的笑。但如果他的感受是假的,很可能会有一种别的什么表情飞快地略过脸上,或者仅仅体现在眼睛里。这种短暂的表情称为瞬间表情,它是被蓄意隐藏了的,但是,随时会跳出来揭穿它的伪装。

表情不会欺骗你

生活中,若是人们对于他人的言行真伪存在怀疑,最习惯的办法就是观察对方脸上的表情。毫无疑问,此时的表情也就成为了鉴定真假的测谎仪。在西方,人们十分信赖这种判断方式,有时甚至超过了自己对客观事实的分析。

下面几种现象你一定不会感到陌生。

1.咽口水

当你遇到一个陌生人或者当你告诉某人在你身上所发生的好消息的时候,不管他嘴里说了些什么,如果出现了艰难的吞咽动作,这已经准确无误地泄露一个信息--他此时此刻遇到你,并不是他最高兴的事情。

某位小说家在其作品中曾有如下描述:“哎呀,我真为你感到高兴,”杰西说着,咽了一口口水,“你就要有孩子了,真是太棒了!太让人兴奋了。”她说着,又咽了一口口水。

单调的语气,费劲的吞咽都表明了杰西并不是真心地为她的朋友就要有孩子了而感到高兴,你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其实她的内心很妒忌。因为她的震惊,所以她自动的神经系统就开始起了作用。她的嘴唇发干,所以她要拼命咽口水为了使自己不要被嫉妒哽住喉咙。她真正想说的话是:“我实在受不了你了,我嫉妒死你了。你要什么有什么,现在还要有孩子了。可是看看我,要什么没什么,没有孩子,甚至没有丈夫。”

2.打哈欠

通常你会认为当自己说话的时候别人打哈欠所表示的仅仅是对自己所谈论的内容感到厌倦,但心理学家们认为打哈欠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它可能是一种不愿面对困难、痛苦以及紧迫问题时的一种逃避的办法。当人们提出一些不想解决的问题时,他们常常下意识地以打哈欠来回避这个问题。

一位心理医生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个来访者,她的儿子在学校里是个“坏孩子”,总是逃课,经常违反学校纪律……所有人都在担心他就快要变成少年犯。当这位来访者谈论起她的这个“坏儿子”,并且当他们谈论起她作为母亲角色的时候,她总是不可避免地要打个哈欠。殊不知,她所表示的内心想法是,她无法解决她儿子的问题,因为她是一个过于溺爱和不称职的母亲。

3.松开衣领

一般都是撒谎者为了缓解紧张情绪时下意识所采取的动作,当然,有时气温过热也会让人采取相同的动作。

4.拉耳朵

撒谎者经常在对方可能会责难时做出这个动作。

人们在口是心非的整个过程中,身体的潜意识也会散发出一种紧张的能量,从而使口中所说的语言与脸上的神态互相矛盾。在试图掩饰真相的时候,人的神态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的人甚至会刻意地通过微笑、眨眼、做鬼脸来做掩护,殊不知,他的这种故意而为之的身体语言无法和原本该有的神态达成一致,致使在不经意间让自己的谎言破产。

因为,每个人在试图掩盖一个谎言或者一个不恰当的行为之时,他的脸上总是会出现些许迟疑,所以说,神态是鉴别真伪的测谎仪。

最让人熟知的22种面部表情

人的表情可以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形式,它们可以是快乐、是悲伤、是惊奇、是害怕、是生气、是厌恶……透过这些不同的表情,你可以清晰地看透他人的内心世界。

只有在了解了这些不同表情以后,方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分析别人的面部变化,让我们更透彻地洞悉别人的内心变化,从而在与他人交往中牢牢把握主动权。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人在日常生活中最长出现的面部表情大致有以下22种:

1.哭的表情

哭的动作开始于皱眉。悲哀、痛苦等情绪最早显露于此。男人常常掩饰哭的行为,但是,皱眉却是常见的,接下来是闭眼,悲哀、痛苦以及惊恐时,人们大都会有闭眼的动作。

人们控制眼泪的能力只在情绪不是很强烈时起作用。如果情绪再强烈一些,口部就开始抽搐;大哭的时候,嘴巴不一定张得很大,只有需要哭喊时才有必要大张着嘴。鼻孔因受到牵引而张大,鼻翼翕动。声音也是强化这一表情效果的手段。伴随着以上动作的可能还有出汗、脸色苍白、浑身战栗等,剧烈的哭叫以后,头皮、面孔、双眼都会变红。

2.悲哀和痛苦的表情

表情苦恼的显著特点是面孔拉长,面部肌肉松弛,最明显的是脸的两侧会自然垂落,眼睑、嘴唇也没有了精神,眉头紧锁。由于两侧肌肉的下拉作用,使得面部出现眉眼倾斜现象,愁眉苦脸的表情就出现了。这时候,毛孔闭合,因而毛发紧贴皮肤表面。

3.忧郁、担心、绝望的表情

忧郁的时候,身体代谢放慢,因为如果时间过长的话,会消耗体力。表现在面孔上,首先是眼圈发黑,其次是脸色暗淡,有时候发青,没有血色,没有光亮。有时候还要加上长吁短叹,就形成了一副没精打采的表情。

4.高兴、喜悦的表情

高兴的时候,人们用笑来表达。一般来说,有点高兴时,会微笑,即便不微笑,人们的两眉舒展,眼睛、鼻子、口角都是上扬的,面部显得安闲、平静,尤其是眼睛里放着兴奋的光,面部肌肉红润有光泽。

5.柔情、爱情的表情

柔情、爱情没有一种特定的表情。但柔情总是跟喜悦、同情在一起的,跟怨恨、愤怒没有共同性。满怀柔情的人有代表性的表情是喜悦、满足,达到极点时会流泪。

6.反省、思索的表情

眼睛盯视是思索时的表情,这时候眼睛盯视的对象可能是正在面临的难题,也可能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空间,很少眨眼,或者不眨眼。

反省的表情与思索基本一致,只是表情动作更多一些,比如有皱眉的动作,这是因为反省的行为往往伴随着自责的痛苦,还可能要尽可能排除干扰,使立场尽可能中立。这种表情持续时间过长时,身体的肌肉紧张,同时呼吸紧凑。

7.失神的表情

面部的表现为:眼睛微微张开,头部稍微抬高,视线指向远方,目光上移,眼光空洞。有时还以手加额,因失神使头部血液循环改变,造成不适感,所以用手去缓解。

8.不平的表情

撅嘴是小孩表示不满的动作,但是,由于习惯的作用,不少成人的不满也用撅嘴表现出来。撅嘴的同时往往伴随着皱眉。

眼睛也会因情况不同而有不同的反应:强烈不满时,眼睛怒视,怒目圆睁,伴随着鼻翼翕动;不那么强烈时,眼睛斜视,这时眼白多而眼珠少,我们常说“白他一眼”就是这种情况;仅仅有点不满,又无意招惹是非时,眼睛向下看,低头不语,面有难色。

9.决断的表情

有所决断时,浑身肌肉绷紧,有握拳、跺脚的身体动作,同时可能会有瞪眼、咬牙的行为。我们常说下决心时“一咬牙,一跺脚”,大概源于这种体态语。

10.怨恨而激怒的表情

怨恨是不满和厌恶日久而达到更高程度的感情,它的爆发表现为激怒的情绪状态。激怒时,心脏的血液运行加快,面色发红或者发紫,静脉血管扩张,额头上会暴起青筋,呼吸急促,鼻孔打开而发抖,双唇紧闭,牙关紧咬。遇到这种时候,一般可能有暴力倾向。

11.激怒的表情

激怒时有的人会撅嘴,还有的人会收缩双唇,露出牙齿,像是要咬人的样子。进化论者达尔文认为,这两种表情与动物的表情有继承关系,因为在人类社会完全找不到它们的用途。

12.愤怒的表情

愤怒的表情跟激怒基本差不多,只是程度有所不同。愤怒一般不那么激烈,表现为心跳加速,脸色变红,眼睛瞪得很大,眼中放光,呼吸略快,还有嘴唇紧闭,眉头紧锁,眉毛上扬。

13.轻侮的表情

轻侮的表情的特点是板起面孔,扬着脸,上唇向后收缩,露出一侧的犬齿,这跟激怒的表情有点相似。有时还会发出冷笑,并伴随着皱眉和凶恶的眼神。眼睛不看对方,有时甚至背过脸去。鼻子也因为上唇的牵引而歪斜,鼻子和嘴巴两侧显出明显的沟纹。

14.侮慢的表情

侮慢的表情表现为微笑或者大笑,伴随着脸的一侧上唇收缩,露出犬牙,有嘲讽的味道。也有一些国家的人用微笑表示侮慢。有时候,眼睑半闭,或者把目光投向别处,也是侮慢的明显表现。

15.轻蔑的表情

表示轻蔑的最普通方法是鼻子向上扬起,上唇向上翻。有时候人们会故意弄出点声音,就像感冒的时候鼻子有点被堵住一样。这时候,鼻子收缩,鼻子上面会有微微的皱纹。

16.厌恶的表情

主要表现为撇嘴,嘴巴张得很大,不停地吐唾沫,或者不住地吹气,有时候发出咳嗽声,严重时会呕吐或者有呕吐的动作。

17.谦卑的表情

谦虚的时候面部表情比较平和,一般不会把头昂得很高,相反,常常有低头的状态,呼吸迟缓,心跳有时有不明显的加速,眼睛向下看,但是目光比较集中、稳定,不会来回左右移动。

18.惊异、惊愕的表情

惊异的表现跟恐怖非常相似,一般表现为眉梢上扬,眼睛和嘴巴都大大地张开。由于眉毛上扬,不但眼口张开,而且在额头上堆积了一些皱纹,一般从皱纹的多少可以判断出惊异的程度,但皱纹的多少也会因年龄、个人具体情况而不同。

19.恐怖的表情

恐怖的表情与惊愕相似,但恐怖的最初表现是发呆,心跳加速,身体僵硬,呼吸减慢,本能地逃避目光接触,然后出现眉毛上扬和眼口张开的状态。这时候还可能毛发竖立,肌肉发抖,出冷汗。

20.惭愧的表情

这时有回避的眼神,往往不敢正视,眼睛向下看者较多,眼光不停地左右移动。脸红也是惭愧的重要特征。

21.羞辱的表情

羞耻的表情主要是脸红,眼睛斜视、俯视,神经活动迟钝。

22.过失心虚的表情

过错感使人心虚,因而明显地表现在眼睛上,眼神与惭愧差不多。 6F1eS64XRAzZWOXWfsG8skKDNmOCiE151wwZtXeo03zlnsFAE3EYQBoH/3AZj+J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