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篇 创业精神——事业成功的基石

为什么我的座右铭是“永不放弃”?因为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失败就是放弃,放弃其实是最容易的。所以我想讲的是,活着就是胜利。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是坚持,而最快乐的也是坚持。

——马云

第一课 永不言弃

创业关键词:果敢冒险

永不放弃,没有放弃

生活是公平的,哪怕吃了很多苦,只要你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即使最后失败了,你也获得了别人不具备的经历。

——马云

创业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异想天开。我们留心观察身边人、身边事时不难发现,创业者首先要具备永不放弃的创业精神,因为它是支持一个人行为、行动的动力。“永不放弃”也是马云的座右铭。

马云在1991年第一次创业时成立的海博翻译社,第一个月的收入是700元,而房租是2400元,马云遭到了一致的讥讽。

为了维持海博翻译社的正常运转,马云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翻译社开始卖礼品、鲜花,以最原始的小商品买卖来维持运转。马云也曾经销售过一年的医药,推销的对象上至大医院,下至赤脚医生。一个堂堂大学教师去干这样的活儿,面临的不止是心理压力还有体力压力。

1995年马云创立中国黄页时,异常困难。马云自己拿出了六七千,又从妹夫、妹妹那儿借来一些,东拼西凑了2万,然后再将家具差不多都卖光了,攒齐了必须的10万本钱。只租一间房间当办公室,只用了一台电脑,一块钱一块钱地数着花。而公司的员工也只有对计算机稍有了解的自动化专业毕业的朋友何一兵做搭档,马云以及马云的妻子一共三个人。

注册公司的时候,中国还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马云的公司是中国第一家商业运作的互联网公司。就这样,一家名为海博网络的“皮包公司”开张了。马云的操作现在看来,也显得颇有草根性。把中国企业的资料集中起来,快递到美国,由设计者做好网页向全世界发布,利润则来自向企业收取的费用。

1999年3月,在杭州创办阿里巴巴公司的时候,马云面临的还是困难。没有办公场地,公司就安在了他的家里。他和他的创业伙伴们,没日没夜地工作,地上有一个睡袋,谁累了就钻进去睡一会儿。

马云后来说,如果我成功,我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我觉得就是永不放弃,没有放弃。

翻开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我们可以发现:敏锐的观察力、果断的行动力和坚持的毅力是成功的必备要素。你可能有敏锐的目光去发现机遇,同时也能用果断的行动去抓住机遇,但是最后还需要用你坚强的毅力才能把机遇变成真正的成功。所以说,永不放弃是一个成功人士不可缺少的必备品质。

一个人首先要有想法,才能给人生确定前进的目标。目标明确了才有实践的过程,否则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其实创业的路上也不会一马平川,畅通无阻的,而是布满荆棘,甚至泥泞难行,所以,能否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就需要“永不放弃”的精神。只有这样,你才会在成功的路上比平常人领先一步了,只有这样,你才能把苦和泪都看做人生路上的插曲,才能一步一步向成功的阶梯迈进;只有这样,才是一个能成功创业的人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如果缺少这种素质,即使你有再美好的创业计划,有再好的创业条件,也只是空想,也会与成功无缘。

马云如此,还有更多的创业者亦如此。下面就是一位面对失败而不放弃,百折不挠,坚持成功的创业故事。

1927年,美国阿肯色州的密西西比河大堤被水冲垮,一个9岁的黑人小男孩的家被冲毁,在洪水即将吞噬他的一刹那,母亲用力把他拉上了堤坡。生命的再生,让他对人生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把传播知识与文明作为了人生的奋斗目标。

1932年,男孩8年级毕业了,因为阿肯色州的中学不招收黑人,他只能到芝加哥读中学,家里没有那么多钱。母亲则替整整50名工人洗衣、熨衣和做饭,为孩子攒钱上学。

1933年夏天,家里凑足了那笔血汗钱,男孩踏上火车,奔向陌生的芝加哥。在芝加哥,男孩以优异的成绩中学毕业,后来又顺利地读完大学。在求学的岁月里,他吃了很多苦,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身体上,支撑他一路前行的动力就是他生命再生时的那个梦想。

1942年,他开始创办一份杂志,但最后一道障碍,是缺少500美元的邮费,不能给订户发函。一家信贷公司愿借贷,但有个条件,得有一笔财产作抵押。母亲曾分期付款好长时间买了一批新家具,这是她一生最心爱的东西。但母亲为了孩子的事业最后还是同意将家具作了抵押。

1943年,那份杂志获得巨大成功。男孩终于能做自己梦想多年的事了,那天是那个男孩最幸福的时刻,他哭了,这泪水里包含着很多种滋味。

后来在一段反常的日子里,男孩经营的一切仿佛都陷入谷底,面对巨大的困难和障碍,男孩已无力回天。他心情忧郁地告诉母亲:“妈妈,看来这次我真要挫败了。”母亲却果断地结束了谈话:“无论何时,只要你努力尝试,就不会失败。”

就这样,他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前行,他的足迹遍及美国的每一个角落,一股坚强的意志在支撑着他,果然,男孩渡过了难关,攀上了事业新的巅峰。这个男孩就是驰名世界的美国《黑人文摘》杂志创始人、约翰森出版公司总裁、拥有三家无线电台的约翰·H·约翰森。

约翰森的经历向我们昭示:命运全在搏击,奋斗就是希望。第一个就是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第二个就是当你想放弃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看第一个秘诀: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在他的世界里,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放弃努力。其实,不能成功创业的人如果和约翰森相比较,他们在任何方面都可能比约翰森强,世界上之所以有一个《黑人文摘》,无怪乎世界上很多创业者唯独缺少的正是约翰森那种“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积极态度和“持之以恒”的心态与毅力。

由此可见,成功属于那些不断辛勤劳作,不断付出辛勤努力的人。世界上没有任何道路可以一帆风顺地走下去,想一帆风顺那只能是人们的一种良好的愿望,正如马云所说:“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难挨的。”要想享受黎明时的阳光普照,就必须在之前的黑暗中顽强挺住。

有人说,人生有两杯必喝之水,一杯是苦水,一杯是甜水,没有人能回避得了。区别不过是不同的人喝甜水和喝苦水的顺序不同,成功者往往先喝苦水,再喝甜水;而一般人都是先喝甜水,再喝苦水。在成功的过程中,持之以恒非常重要,面对挫折时,要告诉自己:坚持,再来一次。因为这一次失败已经过去,下次才是成功的开始。人生的过程都是一样的,跌倒了,爬起来。只是成功者跌倒的次数比爬起来的次数要少一次,平庸者跌倒的次数比爬起来的次数多了一次而已。最后一次爬起来的人称之为成功者,最后一次爬不起来或者不愿爬起来,丧失坚持的毅力的人就叫失败者。

缺乏恒心是大多数人最后失败的根源,一切领域中的重大成就无不与坚韧的品质有关。成功更多依赖的是一个人在逆境中的恒心与忍耐力,而不是天赋与才华。布尔沃说:“恒心与忍耐力是征服者的灵魂,它是人类反抗命运、个人反抗世界、灵魂反抗物质的最有力支持者。”

对于创业者来说,要想成功创业,就要像马云、约翰森那样认准目标,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即使遇到一千次一万次困难也不放弃追求,不言失败,不退缩,不向命运屈服,如果能做到这点,那么你就可能会成为另一个马云,另一个约翰森。

作者寄语

一个人有知识,有见识,最终才会有胆识。

看准行业,义无反顾

我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决定还是干,哪怕24个人全反对我也要干。

——马云

创业是一种人生情结。因为从某种意义讲,人存在的目的就在于控制,对人的控制叫权,对物的控制叫利。创业既可以控制人,也可以控制物。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你真的有勇气跳到创业中去吗?特别是当你拥有了平静甚至是富有的生活之后。

毕业后分到杭州电子工学院教英语的马云,随心所欲地授课,被学生喜欢得不行。但他还是决定要往创业这个坑里跳下去。

“因为英文不错,有很多人想找我做翻译,但我白天要上课,没时间去做翻译,我校很多老师退休以后在家里没事干,工资又少,所以我想成立一个翻译社,作为中介一样。那时候没有把赚钱放在第一位,总觉得做这件事情挺好的。也是一个梦想,我觉得这个翻译社是有前景的,可以成为杭州市最大也是浙江省最大的一个翻译社。”马云对于那年的创业冲动有这样的解释。

于是,1991年,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几个月前,马云就跳进了创业的海洋,他创办了一家叫海博的翻译社,这是马云创业的第一个经济实体,马云在里面稀里糊涂地折腾了两年,总算没有倒闭。

如果不是1995年那次在美国遭遇Internet,也许此后伴随马云一身的荣耀或是折磨都和那个海博翻译社有关了。

公开的消息说,从美国回来后的1995年3月,杭州,马云用身上唯一的1元人民币和用在拉斯维加斯赢得的600元美金买了一台电脑。他向校长提出辞职。此时,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马云已经是“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是学校驻外办事处的主任。

“我走的时候浙江广播电台请我去做客,我那天一早就去跟校长说我要离开学校了,他刚从斯坦福回来,跟我说:‘你什么时候想回来就回来,我一定同意。’我当时说,我现在不会回来,如果要回来的话那也是10年以后的事儿了。”

于是特立独行的马云挥挥手,放弃了在学校里那些让无数人羡慕的一切——地位、身份和待遇,毅然下海。

对于当时自己为什么走得那么决绝,多年以后,马云是这样解释的:“我自己已经30岁了,我要去做一家公司,不管做什么公司,只要有一个行业我一定跳下去。”

正是因为这种坚决的“跳下去”,尽管此后经历过被骗,经历过与国家经贸部合作的失败,马云依然没有改变他的决定,1999年3月,他回到杭州,创办了阿里巴巴,一个给他带来无数光荣与梦想的企业。

许多年后,无数的人评价,马云如果没有“跳下去”的勇气与坚持,马云和互联网是不会有瓜葛的。

应该从马云的经历中知道的一个结论应该是这样的:创业并不是因为你有多么独到的眼光,而在于你是否有这样的胆识。很多人都能看好商机,但是真正能把握这种商机的人非常少。

可见,想是做的前提,做是想的实践。只想不做是空想,只做不想是莽夫。对于创业者来说,想和做都很重要。要创业首先要有敢想敢做的勇气,果断行动,抓住机遇,才会有成功的可能,其次,少不了行动的力量,只有把想法付之于实践,才会向成功又迈进了一步。

温州商人已经成了独树一帜的商业军团,可是翻翻他们的发家史,我们就会发现,他们有的摆地摊起家,有的也只是几百几千元的小本生意,几年后竟成了大老板,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面对他们的成就,好多人都不服气,会说当初我要是做,一定会比他们赚得更多。那么小的生意我都不屑去做。不错!你的能力或许比他们强,你的知识或许比他们多,你的经验或许比他们丰富,可是你当初为什么就不敢去做呢?这既是胆识的问题,也是观念的问题,因为陈旧的观念束缚了你冒险的步伐。所以,面对别人成功只能留下羡慕和慨叹罢了。爱迪生也曾说过:“当一个人年轻时,谁没有空想过?谁没有幻想过?想入非非是青春的标志。但是,我的青年朋友们请记住,人总归是要长大的。天地如此广阔,世界如此美好,等待你们的不仅仅是需要一对幻想的翅膀,更需要一双脚踏实地的脚!”不要抱怨自己的命运不好,行动才是力量。

一万个空洞的幻想还不如一个实际的行动,唯有行动才可以改变你的命运。很多人对创业充满期望,却又对自己缺乏信心。其实谁都可以致富,只要你敢去做。在我们身边,许多成功的人,并不一定是他比你“会”做,更重要的是他比你“敢”做。

“我们让吉利车走遍世界各国,而不是让世界各国的车走遍中国。”早在2007年的上海国际车展上,李书福这个个子不高又执著的男人就向世人宣布了他的雄心。潜行3年之后,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成功就成为李当年豪语的最好注脚。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缔造者,李书福以及吉利汽车一向是业界的关注焦点,他的种种豪言或惊世骇俗之言论,委实经常刺激着媒体的神经。在一向低调、中庸的中国企业家中,李书福是个另类,他的张狂,他的偏执,经常招致外界的批评与诟病。但正是这种对产业追求的张狂与偏执,在某种层面上又深刻地反映出他希冀发展中国汽车产业,振兴中国自主品牌的救赎情结。

只有敢想敢做的人才能生存,这在任何一个竞争激烈的商业市场中,是一句至理名言。而中国,在许多几乎被西方先进技术、品牌、资本所垄断的行业中,国产品牌生存空间逼仄艰险。中国的优秀企业家只有凭着浓重的救赎情结,不畏艰难地不断抗争、奋斗,一点点地杀出自己的地盘。与许多创业英雄一样,李书福一早就怀着远大的创业冲动,希望在某个领域做出一些值得标榜的成就。

1984年,年仅21岁的李书福与人合伙开了一家作坊式的小厂,替一些大冰箱厂加工小配件。到了1986年,不满足于小打小闹的李书福逐渐向下游产业渗透,成立了北极花电冰箱厂,开始制造成品冰箱。当时由于刚经过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冰箱市场正呈饥渴状态。北极花冰箱在很多市场纷纷脱销,品牌逐渐得以建立,李书福也完成了最初的原始资本积累。而接下来摩托车项目的成功更是让他如虎添翼,资本实力增大的同时,他的梦想也在随之膨胀——李书福将目光瞄准了汽车领域,他不仅要造车,而且要造“人人都买得起的轿车”。在李书福心中同样蕴藏着一种救赎中国产业的情结,他所憧憬的就是在外资品牌、合资品牌完全垄断的汽车领域中,插上中国自主品牌的旗帜。

李书福在1997年正式进入汽车领域后,尽管很少得到来自政府的支持,更没有合资企业在金融和财税方面享受到的各种优惠政策,同时还得顶着同行的“奚落”、“嘲笑”甚至“打压”,但李书福没有在困难面前止步,而是以勇敢的挑战者姿态执著前行。1998年底,第一辆两厢“吉利豪情”车下线,李书福把“吉利豪情”的市场价定在4.79万元,成为当时中国最便宜的“电喷车”,“救赎者”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

从创立开始,李书福以一种救赎式的情结推动吉利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不仅成功挑战了外资品牌与合资品牌一统中国汽车市场的局面,而且用实力证明了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同样可以获得出色的发展业绩。吉利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来自是中国整体汽车需求量的爆炸性增长,但更主要的是取决李书福独特的市场战略:先把低端市场做好,然后再进入中级轿车市场;在做好做大国内市场以后,再进入国际市场,迅速积累自己的研发能力和投入,不断形成核心竞争力,最终将实现2/3的出口,让吉利轿车走遍全世界。

李书福的成功,是一个偏执救赎者的成功,也是一个敢于突破自我的中国企业家的成功,也是因为他有敢想敢做的勇气。在李书福的吉利汽车上路之前,没有人认为中国私营企业可以造出能上路跑的轿车,而这也正是中国企业家们救赎情结的最完美体现。

马云也在讲坛中多次强调,敢想敢为是年轻创业者不可丢掉的法宝,就像李书福说的那样:事在人为。只有想了,做了,就会有奇迹发生。

作者寄语

行动和速度是成功制胜的关键!

创业需要敢于冒险的偏执狂才

很多年轻人是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

——马云

当登山运动员坠落深谷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扼腕叹息或者出言讥讽,但有一类人不会这么做,他们会对这些冒险者致以敬意,通常他们都被称为创业者。

翻开创业成功者的历史,不难发现,所谓的成功者大多是顶着风险从钢丝绳上走过来的。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格鲁夫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从某种角度而言,创业需要的就是冒险精神。

美国著名的约翰森公司曾在研发一种新产品的时候,任命了一名新主任——吉姆·伯克。不过,项目很快被他搞砸了,一种儿童使用的胸部按摩器宣告试制失败。伯克以为自己肯定完了,他已经准备好走人。这时,公司总裁罗伯特·伍德·约翰森意想不到地接待了他,这位总裁不但没有责怪伯克,而且偏执地说道:“你就是那位实验失败者吗?好,我倒要向你表示祝贺。你能犯错误,说明你勇于冒险,而如果缺乏这种精神,我们的公司就不会有发展了。”多年以后,当伯克成为约翰森公司的总经理时,他始终牢记着前总裁的这句话,因为创业需要的就是这种冒险精神。

美国福特汽车前总裁菲利蒲·凯德威说:“事实上,风险与绩效通常是并存的。探索、实验、冒险和创新都隐含着风险,但它们正是人类发展臻于成功境界的首要推动力。”他告诉创业者:“……为求得进步,必须勇敢尝试,承担风险。”一个循规蹈矩、安于现状的人,绝对不会为冒险付出任何代价,当然也绝对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创业者一定要敢于冒险,敢于承担风险,因为风险中伴随着巨大的成功,隐蔽着只有勇敢者才能捕捉到的机会,蕴藏着诱人的巨大财富。美国艾伦集团总裁罗勃特·艾伦说:“风险和机会是紧连在一起的。冒险是机遇的代价,如果你只求安定,不愿承担风险,那你同时也就失去了成功的可能性。”日本企业家、东芝电气公司经理士光敏夫曾经说过:“如果风险小,许多人都会去追求这种机会,因此利益也不会大。如果风险大,许多人就会望而却步,所以能得到的利益也会大些。从这个意义上讲,有风险才有利益。可以说,利益就是对人们所承担风险的相应报偿。”

马云的创业经历也无疑体现了他的偏执狂。

刚刚从西雅图回来,准备成立公司的时候,马云先是找了24位朋友到自己家里面,他们大多都是马云在夜校教书时候认识的学生,其中还包括一个82岁的老太太。马云跟他们说:“哎,我要做这么个东西,Internet。”接着便给他们大讲Internet的好处。说实在的,马云对技术一窍不通,要讲一个根本不懂的东西就像痴人说梦一样。马云讲得糊涂,大家听得也糊涂。

朋友们都很吃惊:你好好的放着老师不当,去玩儿这个东西?脑袋是不是灌水了?当时他们24个人里面有23个人反对。23个人都说:这个事情是不能干的,决定是不行了,干了是要闯祸的。只剩下一个人对马云说:“你要是真的想做的话,你倒是可以试试看。”这个人现在在浙江省农业银行供职,马云永远忘不了这1/24的支持。

第二天早上,马云想了想:干!不管怎样,我都干下去。当然,下决心干起来是重要的,尽管困难也是明摆着的。了解底细的朋友对马云说,你对计算机一窍不通怎么去搞这个东西呢?

马云他们开始做网络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他们是骗子。可以想象在这种情形下,任何人都是不会相信搞互联网会赚钱的,所以朋友们坚决反对马云也就不奇怪了。

1995年8月,中国上海才开始连上互联网,1995年4月马云就先于上海注册互联网公司,到了1995年6月,在马云的紧张筹备和经营下,海博网络公司终于创办了Chinapages.com(中国黄页),这是他们的第一个“产品”。“中国黄页”,一个听起来挺具有蛊惑力的名字。

这期间马云在别人眼里就像骗子一样。很多人都认为马云在说谎,在说一个不存在的东西。许多人都把他当作精神病了,因为那时中国根本就没有互联网。于是,马云不得不天天出去跟人家讲互联网络的商业作用,说服他们同意掏钱并把企业的资料放在互联网上。

由此可见,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身上几乎都能找到“偏执狂”的基因,最显著的体现是“焦虑、忧郁和危机意识”,这就是忧患意识。看江南春的成才箴言每天都有危机感,互联网网游界的红星史玉柱,再到阿里巴巴的董事会主席马云,这些我们认为成功的企业家无不具备偏执、焦虑、危机和忧患意识。

我看到了偏执狂的第二个基因是“对冒险和大事业的疯狂喜好和使命感”。有些人天生爱冒险,有些人天生就喜欢平稳,每个族群对风险的承受力是不同的。冒险是企业家的本性!换个角度说,冒险等同于创新,尤其在创业、打江山阶段找出市场空隙,找到市场热点是赢取市场的关键要素,这都离不开创新。任何创新都一定会有风险,风险越大,利益越大。

当然,偏执地冒险也不等于冒进。有一位哲人说过这样的话:“假如那个洞里有一桶黄金,你想到洞里去得到它。如果这是一个狼洞,那么你就是在冒险;如果这是一个虎洞,那么你就是冒进。”马云也在他的论坛中谈到:“没有冒险精神的创业者,也只会循规蹈矩的在小范围内活动,是不会把事业做大的。”可见,适当的冒险精神也是创业者不可缺少的创业品质。

作者寄语

多学习,善于思考;多行动,善于感悟;多坚持,善于反省;多付出,方可收获。卓越就是永远比别人多做一点点。

第二课 创业之前的准备

创业关键词:睿智吃苦

要想做好工作,首先要热爱工作

既然在工作,就一定要敬业,一个当不好士兵的将军一定不是个好将军。

——马云

做工作我们就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努力成为本行业的佼佼者。那么首先要有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人们基于对一件事情、一种职业的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精神,是社会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道德要求。它是一种职业素质,能造就一大批具有高度敬业精神的员工,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敬业精神其本质就是奉献精神。具体地说,敬业精神就是在职业活动领域,树立主人翁责任感、事业心,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培养认真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具有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和艰苦奋斗精神;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务实苦干精神,把对社会的奉献和付出看做无上光荣。

而“敬业”也正是马云择人用人的另一个重要标准。“敬业”是阿里巴巴“六脉神剑”的第六支,它的内容有:专业执著,精益求精;今天的事情不推到明天,自己的事情不推给别人;专注工作,做正确的事情;在工作上以较小的投入获得高效的产出;以专业的态度,平常的心态对待每件事;持续学习,不断提升,今天的最好表现是明天的最低要求。

马云在阿里巴巴商人论坛上,对敬业精神也有着精辟而独到的论述。

“二次创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要想取得成功,离不开敬业精神。敬业是人们做好本职工作的必备素质,也是激发创造热情、取得突出业绩的前提。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才能有所作为;一个地方或单位,只有人人都敬业,甘愿无私奉献,发展才会大有希望。人总是要有点理想的。没有理想、没有抱负、没有追求,人生就不可能有动力,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和欢乐。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就必须找准目标。没有现实的目标,单靠良好的愿望难以实现。因此,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其实现自己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最现实的途径。

敬业不是空穴来风。认识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价值,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给自己定位,确立可实现的目标,才能激励、鞭策自己不断向前。

敬业不是老守田园。要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不断挑战,才能使自己保持恒久的激情,也更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敬业就要奉献,就不能怕吃亏。如果把创业的目的建立在为自己捞取好处上,那么事业就难以取得成功。

对于一个部门或一个企业来说,要形成人人敬业的局面,既要建立刚性的管理制度,又要营造宽松融洽的环境,即引入“刚柔相济”、“严爱相融”的管理理念。刚、严是手段,柔、爱是目的。如果一个单位、一家企业都是刚性、理性制度,缺乏人性化、人情味的东西,那么在中国社会泛伦理型文化的背景下,是难以推行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爱,就是对企业员工的关怀爱护,为员工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员工发展空间的创造及财富的合理分配等。

由此可见,创业者要有创业精神,而敬业是创业的基础和前提。不敬业就不会乐业,勤业,精业,更谈不上创业。有了敬业精神,才能立创业之志,增创业之才,使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地提高。马云非常重视员工的敬业程度,在公共场合的演讲中,他都曾多次谈到这一点。所以,良好的敬业精神对于创业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下面的故事会使你得到一些感悟:

1965年的一天,华盛顿的一所学校图书馆里,一位负责教九岁儿童班的老师来找我,说她班上有个学生功课完成得比其他所有孩子都快,他想再找个活干,能否在图书馆里干点什么。于是,我答应了他的请求。一会儿,一个身材瘦小、沙色头发的男孩走进来了。他问道,让他干什么活?

我给他讲解有关杜威十进位制的图书分类上架法,他听后立刻心领神会。后来我又给他看一大摞过期借阅书卡,书卡上的书我起先认为已经还了,但是实际上由于书卡有误,这些书找不着了。小男孩饶有兴趣地说,看来这是一份侦探似的活。话音刚落,他就像一名所向披靡的侦探干起来了。老师进来告诉他该休息的时候,他已经找出三本书卡有误的书。他不肯休息。老师说馆内空气不好,应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他这才停下手头的工作。

次日早晨,他来得很早。他说要干完找书的工作。下班时,他又说要当一名正式的图书馆管理员,我很痛快地答应了,因为他干起活来孜孜不倦。

几周以后,我发现办公桌上有张留言条,邀请我到这个男孩家里吃晚饭。我应邀去了并且过得很愉快。临走时,他母亲说,他们全家要搬到毗邻的社区去住,孩子也得转学。但是孩子首先挂念的就是他不能再在原学校的图书馆里工作了,谁来找那些丢失的图书呢?

孩子要走了,我与他依依惜别。起先我认为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可是他的那份工作热情使我觉得他非同寻常。我以为再也看不到这个小男孩了,可是几天之后,没想到他又回来了。他告诉我,新去的那所学校的图书馆管理员不让学生在图书馆帮忙干活儿。所以在他再三要求之下,妈妈同意他在原学校读书了。我当时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这孩子的决心和毅力如此之大,将来一定能干一番事业。然而我尚没料到,他长大以后,竟成为一名信息时代的奇才、一位微型软件的巨头、一个世界的首富。他的名字就是:比尔·盖茨。

这也许不过是一个故事,但是人们常说,三岁看到老。如果比尔·盖茨从小没有这种敬业的良好品质,我想世界不会有这个奇才、首富的诞生。

一个人的品性是多年行为习惯的结果。行为重复多次以后就会变得不由自主,自然而然,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人的品性。因此,一个人的品性受到思维习惯和成长经历的影响,他在人生中可以做出不同的努力,做出善或恶的选择,最终决定了其未来个性的好坏。勤奋和敬业并不完全是由于物质的刺激,对金钱的刺激是一种本能的反应,是个人追求最浅的层次,更高层次的则是一种自觉执行的精神,一种对事业更深层次的理解。

而在生活中,许多年轻人一踏入社会就缺乏责任心,以善于投机取巧为荣;老板一转身就懈怠下来,没有监督就没有工作;不思进取,反而以种种借口来遮掩自己缺乏责任心。懒散、消极、怀疑、抱怨……种种职业病如同瘟疫一样在企业、机关、学校中流行,付出多么大的努力,都挥之不去。值得钦佩的是那些不论老板是否在办公室都会努力工作的人,那些尽心尽力完成自己工作的人,这种人永远不会被解雇,他们在任何地方都会受到欢迎,这个时代就需要这种人才。

因此,“如果自己当老板,我会更努力”的论调只是自欺欺人,是为自己现在的懒散和不负责任而寻找借口罢了。就像马云所说,“有些年轻人经常是一上班就一个劲儿地抱怨:真没意思,待在这里工作真没意思。我就奇怪了,既然没意思,为什么不辞职呢?这就是没有敬业精神。”

作者寄语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成功的源泉。

创业需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准备创业者要有吃苦20年的心理准备。他要想好未来的路怎么走,未来的路上有什么挫折。我不想安慰谁,现实确实就是这样,阿里巴巴走过来,从阿里巴巴到淘宝到支付宝,一直这样坚持下来,几乎看到所有中国的创业者和世界的创业者都会面临的沉溺期。

——马云

现在有一部分年轻人缺少吃苦精神,找工作碰壁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以至于整天嘴上挂着工作难找的话。马云却不这样认为,生存考验只是一种手段,年轻人更应自觉加强吃苦锻炼。

确实,创业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没有吃苦的准备,肯定是坚持不下去的。马云在西湖论剑上多次告诫创业者:要想创业,就必须有吃苦的准备。“对所有创业者来说,永远告诉自己一句话: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或失败,而不是成功。我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但有一天一定会到。困难不能躲避,不能让别人替你去抗。9年创业的经验告诉我,任何困难都必须你自己去面对。创业者就是面对困难。”从马云的话中,我们也能体会到马云当初创业时的艰辛和困难!事实上,创业的结果,创业者是无法预料的,但是创业遇到的各种困难,却是必须承受的!

马云经常给创业者们讲述下面这个故事:

1942年,二次世界大战正进行得如火如荼,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战场即将转移至北非。这时,巴顿将军意识到自己的部队早已习惯了欧洲舒适宜人的环境,一下子移师到天气酷热的北非,那里恶劣的气候将成为士兵们的头号敌人。所以,巴顿将军就模拟北非的环境,建造了一个类似沙漠地区的训练中心,让士兵们在48℃的高温下,每天在沙漠里跑上一英里,且规定每位士兵每天只能用一壶水。士兵们如同从天堂掉进了地狱,叫苦连天。但是巴顿将军却丝毫不肯松懈,他以身作则,陪着士兵们一起接受种种艰苦的训练,并鼓励士兵们说:平时多流一点汗,打仗时就可以少流一点血。

不久,盟军总部下达了开战的命令,巴顿将军率领着部队进入北非沙漠,先前的训练这下子全派上了用场,部队很快就适应了沙漠里的酷热难耐气候,丝毫不受环境的影响,并且一举大败德军,在北非沙漠里屡建奇功,终于凯旋而归。

巴顿用行动告诉士兵们的同样还是一些成功创业者的那句话:要想创业成功,并且要想让企业常青和永续经营,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肯定是不行的。事实上,吃苦耐劳是初创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马云就非常重视员工的吃苦耐劳,他在招聘员工时,首要的一条就是看被招聘的员工有无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初创企业中,创业者往往是一个多面手,既是总裁,又是日常工作的顾问,也是处理难题的能手,他们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被称为“标准型工作狂”的王永庆,每天早晨4点钟起床跑步6000多米,然后开始工作,除了吃饭时间之外,从不间断工作,连看电视的时间都没有。他的家族成员和员工称他是“像是24小时上紧的发条”。

能干常人不肯干的活,能吃常人不肯吃的苦,能赚别人看不起的钱,这是众多创业者艰苦创业的生动写照。马云在“西湖论剑”的论坛上,讲述了浙商的成功原因:在中国,浙江的创业者非常的多,他们百折不挠,万难不怕,不放过任何发展机会,开创出一片片发展新天地的勇气和精神,给中国,乃至世界都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为了摆脱贫困,勤劳刻苦的浙江人什么苦都肯吃,什么脏活、累活都愿干,从事各种别人瞧不起的下等活:弹棉花、补鞋子、磨豆腐、配钥匙、理头发、卖眼镜。20世纪80年代中期,浙江省外出到全国各地创业的人数达200多万,仅台州地区就有10多万豆腐大军活跃在北京城乡。

从马云的话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成功的创业者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在创业的时候,非常吃苦耐劳,非常勤奋。因此,创业的成功不仅是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强大的实力,同样也需要耐力,一种能克服万水千山的耐力。朋友,如果你选择创业,那就请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吧。吃过的苦,流过的汗都是宝贵的财富。比如,南存辉,从昔日温州城内辛苦操劳的小小修鞋匠,几经奋斗终成资产超过亿万美元的浙江富豪,连续三度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其中的跨度之大,变迁之巨,其实就是一部传奇。在这民营企业家群雄纷起的年代,外表儒雅的南存辉,骨子里流淌着古代将士的骁勇和不屈。

南存辉13岁初中刚毕业,父亲因伤卧床不起。作为长子,南存辉辍学子承父业。从此开始修鞋来贴补家用。13~16岁,南存辉每天挑着工具箱早出晚归,修了3年皮鞋。

但是,南存辉没有放弃对社会的观察和思索。20世纪80年代初,温州掀起一阵低压电器创业潮。1984年,南存辉找了几个朋友,四处借钱,在一个破屋子里建起了一个作坊式的求精开关厂。4个人没日没夜地干了一个月,做最简单的低压电器开关。尽管第一笔只赚了35元。3个合作伙伴都沮丧极了,而南存辉却兴奋异常,因为他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往财富的路子。就从这35元的第一桶金中,他仿佛看到了创业的曙光。

1991年,在与朋友合作创办的求精开关厂解体后,南存辉吸收弟弟、妹夫等家族成员入股,组建了典型的家族企业温州正泰电器有限公司,南存辉个人占股60%以上。到1993年,正泰的年销售收入达到5000多万元。锋芒初露的南存辉意识到,正泰要想继续做大,必须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于是,南存辉充分利用正泰这张牌,走联合的资本扩张之路。他先后将当地38家企业纳入正泰麾下,于1994年2月组建了低压电器行业第一家企业集团。然而南存辉在摸索中渐渐发现,家族企业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无法更多更好地吸纳和利用优秀外来人才,而人才又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

到1998年,几经思考的南存辉突破阻力,毅然决定弱化南氏家族的股权绝对数,对家族控制的集团公司核心层(即低压电器主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把家族核心利益让出来,并在集团内推行股权配送制度,将最优良的资本配送给企业最为优秀的人才。就这样,正泰的股东由原来的10个增加到现在的100多个,南存辉的股份下降至20%多。数十位百万资本富翁诞生了。家族色彩逐步在淡化,企业却在不断壮大,正泰目前已成为拥有资产30亿元、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年上缴税金逾5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创业的成功不仅是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强大的实力,同样也需要耐力,一种能克服万水千山的耐力。朋友如果你选择创业,那就请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吧。吃过的苦,流过的汗都是宝贵的财富。

由此可见,创业者吃苦耐劳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当然,吃苦耐劳不是那种蛮干的传统思路,而是依据事业在市场上的种种问题做针对性的改变,然后再选择性地拟出自己的计划和决策,从而实现自己的赢利之路。

作者寄语

一个人的痛苦,与天下相比便不能算是痛苦;一个人的仇恨,放到天下便也不能算是仇恨。大胸怀和大包容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思想根源。

创业的道路布满荆棘

对所有创业者来说,永远告诉自己一句话:从创业的第一天起,我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我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但有一天一定会到。困难不能躲避,不能让别人替我去扛。9年创业的经验告诉我,任何困难都必须你自己去面对。创业就是面对困难。

——马云

翻开成功创业者的语录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成功创业者的背后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是充满着荆棘和血泪。在马云看来,创业就是与困难、失败为伍,在困难和失败面前,很多平庸之辈都低下了自己的头颅,只有少数不甘心失败者,才能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挫折,奋力拼搏,创造新一轮的辉煌。

的确,在波涛汹涌的商海当中,没有一个创业者可以随随便便成功,遭遇挫折或失败是很平常的事情,而这也是创业者必须越过的分水岭。其实,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前行,未必是一件坏事,它是人生的一种财富。你只要坚持下来,越过这道分水岭,等待你的将是美丽的风景,人生才能呈现一种崭新的境界。否则,只能是平庸一生,默默无闻下去。

下面这位创业成功者的创业经历,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在日本,只要是一位政治家,就肯定不会对《读卖新闻》那些犀利深刻的政论漠然视之;只要是一名体育爱好者,就必定熟悉“读卖巨人”棒球队的精湛球艺;《读卖》副刊的时装剪裁和烹调技艺,更是主妇们必读之物。今天,《读卖》的触角就像樱花树根一样,对日本各界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然而在40多年前,《读卖新闻》却是一份濒于破产的小报呢!又是谁使它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的?那就是被称为“惊世之才”的正力松太郎。

当时,正力正处于事业的低谷时期,内阁的瓦解,使他也只能被迫告别侦探生涯。一天,一位风度翩翩的绅士走进这位中年侦探的家。他就是在财界颇有影响的幸政男爵,是来替当时销路只有4万份、濒于破产的《读卖新闻》做说客的。他恳请正力挽救《读卖》。正力谢绝了大公司的邀请,毅然决定接受这项工作,他想这份报纸的命运跟他的命运很相像。

回生有术振兴报业,要紧的是抓住读者。正力以他侦探的犀利目光,透视着人的内心深处。对于三教九流的喜怒哀乐,他真是了如指掌。上任后的头一炮,就是面向大众,革新版面。他增加了文教版、体育版、宗教版和广播专刊,开辟赛马专栏、钓鱼专栏以及彩色连环画连载,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一时令报界同人刮目相看。

待局面打开后,正力又使出第二招,跳出报纸平面的束缚,跃入社会这个广阔空间:举办文物展览会;向订户赠送夏令展览会的免费或减价券;举办围棋赛、棒球赛,不惜巨资邀请世界球星来日本表演;甚至组织大名鼎鼎的“读卖巨人”队,成为风靡日本的棒球运动的先驱;他还创办了流动诊所,免费施诊,以扩大《读卖》的影响……具有远见卓识的正力,深知大报的信誉决不能仅仅靠一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表面活动来维系,因而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报纸质量上。

他网罗人才,不断提高政论和专栏的水平。他不惜经济损失,带头取消封面广告。他运用各种手段,加强新闻报道的时间性和客观性。他强调实事求是,并且身体力行,深入现场。他曾经冒着生命危险探测三原山火山口,爬下三四百米深,打破了埃特纳在西西里岛史庄波里火山口的勘察纪录。

《读卖》销路顿时大增,由4万份一跃升到20万份。1931年,《读卖》以23万份的销数,在《朝日新闻》和《每日新闻》等大报之后,屈居第五。1937年,便高达88万份,居东京各报之冠。60年代,《读卖》的销路已超过800万份,号称“世界第一大报”。

可是成功的背后,正力却是比他人努力五倍,正力以他过人的精力掌管报社的一切,事必躬亲。他一周工作七天,亲自督导营业、编辑、广告、零售、发行、财务,直到白报纸的供应。有一阵,他整夜守在卷筒机旁,嘴唇紧闭,毫无倦色地检查废报纸的数量,采取措施增加了报社5%的收入。他亲自试验过一种油墨,居然降低了40%的印刷费用。他支持和鼓励日本造纸厂生产白报纸,不但使《读卖》比用进口纸的竞争对手《朝日》和《每日》少花了不少钱,而且挽救了濒临厄境的日本纸浆业。

除夕之夜,在这阖家欢聚、同享天伦之乐的时刻,正力还在报社忙着。他要亲自督察结清全部应收应付的款项。那密密麻麻的枯燥数字,透过正力的眼睛,活起来了。它们从不同的账簿和报表中跳出来,争先恐后地向正力汇报《读卖》的成绩。看着它们,正力忘记了翘首盼归的妻子和他那可爱的二子一女。直到大年初一凌晨3点,才心满意足地步出《读卖》大门……“《读卖新闻》的员工应该比其他企业机构的员工更加努力一倍,而我则要比其他报纸发行人努力五倍。”正力正像一部永远运转良好的大功率发动机,带动《读卖》的各个零部件,夜以继日地转着、转着。

1948年,有人建议正力去搞电视。他立刻看准了这个机会,申请执照。从电视发射技术上看,那时连先进的美国也才创办伊始。战后的日本,贫穷混乱,投资电视的风险之大,可想而知。

正力的要求四方受阻。盟军总部的专家们首先摇头反对。日本国家广播公司跟着鹦鹉学舌:“在五六年时间之内,日本根本不可能创办电视事业。”日本广播会社竟在全国各地张贴标语,对正力横加攻击。正力左推右挡,四出反击。经过4年的周折,正力的申请才获批准。

1953年,正力的电视台通过一根高达80米的天线开播了。百废待举的日本,有多少人花得起钱买电视呢?要知道在当时的美国,电视业务也是赔本的买卖。正力却出资600万美元筹办电视台。

正力的电视网与众不同。当时西欧各国的电视网都是700万赫的,正力却采用600万赫的。600万赫的电视网比700万赫的宽得多,收看观众也就多得多。

为打开市场,他开辟了220处露天电视场,每处可以容纳万人以上。他在各个电视场都装上一台21英寸的电视机,免费供狂热的观众观看。

不出六个月,电视声誉大振。目光锐利、行动果断的工商界大亨,马上抓住这一先进的广告宣传工具,将电视台的节目和时间瓜分殆尽。电视的普及,不仅促进了电子工业的蓬勃发展,而且也刺激了整个日本的经济。

1957年,71岁的正力,又雄心勃勃地申请创办日本第一座彩色电视台的执照。日本政府表示怀疑。固执的老人振振有词:“彩色电视的发展,不仅在商业上将受到普遍的欢迎,同时也将提高日本在工业技术方面的声誉。”他一人出资280万美元,从事彩色电视的研究。不出3年,正力的电视台就向全世界宣告:日本是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有彩色电视的国家。

由此可见,在逆境之中的正力之所以会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他敢于挑战困难,在荆棘中能激流勇进。他把困难视若寻常事,任凭风吹浪打,而且在此过程中学会了忍耐和等待,坚信一切困难很快就会过去的,学会了如何在困难与失败中生存发展的智慧。

是否能够克服困难也是能否抓住机遇、能否成功的关键。正如马云所说:“历经磨难才会促使我们成为一代高手。”面对逆境和困难,要想从容走过,创业者就要有一种强者的心态,这是一种态度。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而态度则影响我们待人处事的方法。正所谓思路决定出路,生活始终都是由我们的思想创造的。选择积极进取、力求突破,还是消极退让、虎头蛇尾,对创业者自我发展或战胜逆境都极为重要。

作者寄语

当我屡经挫败疲惫不堪的时候,我问上帝这是为什么,上帝告诉我,我是以一个伟人的标准来要求你的。

第三课 创业需要持久的激情

创业关键词:坚持忍耐力

充满激情是创业者的助燃剂

创业路上需要激情、执著和谦虚,激情和执著是油门,谦虚是刹车,一个都不能缺少。

——马云

马云在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时,很重要地讲到:“创业需要激情,而且只是有短暂的激情还远远不够,它需要持久地支持着创业者的灵魂。”一个人做事没有激情就像激烈的拳击比赛场上鸦雀无声,这样不仅会使运动员失去斗志,不可能发挥出最优异的成绩,也会使裁判、教练的热情削减。

马云把“激情”视为阿里巴巴“六脉神剑”的第五支,它的内容有:乐观向上,永不言弃;对公司、工作和同事充满了热爱,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易放弃;不断自我鼓励,自我完善,寻求突破;不计得失,全身心投入;始终以乐观主义的精神影响同事和团队。

可见,激情是创业者最不可或缺的品质之一。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萨默·雷石东激情创业的故事。

论个人魅力,雷石东可能不及通用电器的杰克·韦尔奇;论创意能力,他可能不如迪斯尼的迈克尔·艾斯纳;论冒险精神,他好像与传媒大亨鲁佩特·默多克也有差距。但是他人生的传奇和创业的激情却远远超过他的对手。50年弹指一挥间,在传媒与娱乐这个充满青春激情的行业里,他稳守阵地,岿然不动。是什么使他在63岁快退休的年龄,甩下大半辈子的影院经营,像中了魔法一般展开对维亚康姆的围猎战?是什么令他把维亚康姆这个当年尚“在巢里嗷嗷待哺的小鸟”(雷石东语)训育成世界上最值得羡慕、运营最好的传媒企业?又是什么让这个八旬老翁迟迟不愿敲响“廉颇老矣”的钟声呢?

雷石东对“生活是残酷”的体验是从童年目睹父亲背着厚厚一摞油毡走向卡车的背影开始的。卖油毡的父亲没有受过太多教育,但是世代相传的勤劳与精明,使他为这个家庭竭力贡献自己所能做的一切。雷石东时刻充满激情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实现着一个又一个目标,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后,又让他在长达10年的律师生涯中受益匪浅。是什么让他放弃可谓“日进斗金”的风光律师生活,开始了经商生涯?

父亲的油毡生意有了规模之后,开始投资餐饮业。在纽约买下了一块地,建造了纽约第一家(全世界第三家)汽车影院。父亲的影院不断扩张,逐渐形成了小有规模的连锁影院——东北影院公司。雷石东瞄上了东北影院公司。他因此放弃了“日进斗金”的律师工作,让父亲非常震惊,虽然是自己的亲生儿子,父亲也只能给他一年5000美元的薪水。10万美元和5000美元放在一起,他选择了后者。这样不合逻辑的选择把雷石东带到一个全新的战场。

激烈的竞争从创业之初就接踵而来。他的对手是那些大型连锁影院。他必须亲自与电影制片商谈判,不仅要善于辩论,还要与那些举足轻重的人建立私人关系,这样电影的首映权才可能攥在自己手里。残酷的竞争更能展现雷石东过人的机智和坚韧的毅力。对赢的渴望犹如一台永不停止的发动机带动着车轮疾驰而去。

20多年的时间里,雷石东以国家娱乐有限公司(由东北影院公司更名而来)总裁的身份舌战群儒、纵横捭阖,铲除放映行业的暗箱招标。他是一块招牌,在放映行业营私舞弊的黑暗时代散发出公义的亮光。在他的号召下,代表美国80%以上电影放映商利益的国家影院业协会成立了……

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当时55岁的雷石东出差下榻在波士顿柯普利酒店,半夜起火,将他烧成三度烧伤,烧伤率在45%以上。当时尚无人造皮肤(后来雷石东出资赞助了这项研究),医生只能对他进行“扒皮”治疗。6个小时之内,医生对他动了6次手术,皮肤移植、骨头移植,移植区的皮肤被一条条撕裂,每动一下简直就是地狱般的疼痛。雷石东回忆说,“当时我想,如果我的孩子面临这样的处境,我宁愿让他们死去。”

可是,雷石东没有死去,他奇迹般地活了过来,由此许多人认为,经过这场灭顶之灾,与死亡擦肩而过的遭遇会使他对生活有了某种新的认识,比如不再固执、不再疯狂、不再好斗。而事实上,他的个人信念并没有因为这场大火发生任何改变。雷石东对火灾的注释是:“有人说我在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之后,会对生活更加宽容,不再做一些孤注一掷的事情,这都是废话。”如果非要对这场大火挖掘意义的话,那就是更加体现了他在生命中永远追求赢的激情。

1986年,63岁的雷石东把国家娱乐有限公司办成了全美影院行业的佼佼者,加上在其他传媒公司股票上的投资,雷石东积累了5亿美元的财富,安逸的晚年生活正频频向他招手。但是,他拖着被大火烧残的身体,再次做出一个让世人惊诧的抉择:放弃对国家娱乐公司的日常管理,放弃其他一切工作,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对维亚康姆的收购上。

收购维亚康姆。主意已定,他要破釜沉舟大干一场。他与投资银行家和法律顾问一起制定了一个周密的“杠杆收购(LBO)”方案,来与企图进行反收购的维亚康姆管理层决一死战。然而,维亚康姆董事会明显偏袒雷石东的竞争对手,他们数次设法把雷石东的标底透露给公司管理层。管理层与雷石东在标价上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拉锯战,从22.5亿美元、22.8亿美元一直跟到33亿美元。“我必须要赢。”34亿美元,他一周之内第三次提高标价。这是一场耗尽生命和心力的角逐,在等待董事会的最终决定时,雷石东的眼睛布满血丝,也许连上苍都被他志在必得的竞技激情感动了,维亚康姆董事会同意接受他的报价。听到这一消息的时候,他说自己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了。雷石东如愿以偿地收购了维亚康姆,而雷石东支付了34亿美元,谁能填补如此高昂的收购债务?

摆在雷石东面前的是一个非常棘手的摊子。首先,公司原来的管理层对他这位控股股东兼董事长敌意十足,雷石东开始大刀阔斧地更换公司管理核心,以法兰克·比迪昂为首的新的执行团队开始进驻公司。他喜欢事必躬亲,积极参加公司的每项活动,和周围的人打成一片。为了减轻公司的财务负担,雷石东与可口可乐、迪斯尼等公司进行了长时间的谈判,希望对方能够购买一部分维亚康姆的股票。不卖资产卖股票,这是雷石东的绝招。他卖掉了手头上所有其他媒体公司的股票——当然,除了维亚康姆,他还把自己在长岛和克利夫兰的有线电视以5.5亿美元卖给查克·多兰有线电视公司。

1993年,雷石东拥有了自己的有线电视网,自己的电视节目制作中心,自己的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他唯一缺的就是一家电影制片厂。为了建立一个真正以内容为王的传媒王国,他决定用维亚康姆收购好莱坞最负盛名的电影制作公司——派拉蒙电影公司,成就了世界最伟大的娱乐帝国,其疆土几乎覆盖了全球每一个角落,从出版社到电影制作到电影院线与影像出租,从儿童频道到青少年最爱的MTV音乐电视网,从有线电视台、广播台到户外媒体与主题公园,维亚康姆以800多亿美元的市值成为全球最大的传媒公司。

有人问他未来5年的计划是什么,他的告白是:“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其实我不十分关心我的年龄,我更多考虑的是成功,如何取得更大的成功。我心中那股赢的激情将永远不灭。”正是这种赢的激情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使雷石东度过了生命中最艰难的岁月,并且乐观向上:“你并不一定需要先接近死亡,然后才能体会到生的可贵,只要你愿意,生活随时可以开始。”雷石东认为,大多数成功人士并不是因为对金钱的渴望才获得辉煌成就的,他们所受到的动力通常来自于更重要的因素:对成为第一的渴望和赢的激情。

马云也强调激情在创业中的重要性,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保留激情,创造奇迹

激情是一种调动人体每个细胞活跃起来的决定因素。具有激情的人,他将获得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情也最容易使我们在平凡中创造奇迹。我们不论是做什么,心中都应该燃烧起一股激情,让它作为一种不断鞭策自我和推动自我的强大动力,使困难和阻碍在激情的面前不堪一击。成功就在前方,看你是否有激情去奋斗,相信命运不会偏袒那些做事半途而废、犹豫不决、胆小怕事、缺乏激情的人,只有那些富有激情,勇于进取的人,才会在创业的大军中脱颖而出。但我们也要明白激情只是一种助动剂,不能说是光有激情你就具备了创业和成功的条件,这还需要我们更为慎重和审时而行,当你已经符合了创业的标准,那么带着激情上路,你将斗志昂扬地开始自己的打拼。

2.激情是创业逆境时的助燃剂

创业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创业者往往勾画出一幅很美的蓝图。但是,在这条路上你要面对的逆境和失败要比给别人打工时多得多。打工时,只要完成任务就可以了,即使出现一些问题,造成一些损失,也会由你的老板来解决,不必要担心什么后果。而今天你创业了,你不能推卸责任,你也不希望有损失,因为损失的是自己的。创业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会有平坦的大道等着你。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轻易地看见彩虹呢?遇到逆境怎么办?是消极对待,还是充满激情去解决?答案当然是后者。这时你需要打起精神,告诉自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你要充满激情地积极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事情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积极满怀的对待和消极厌世的等待结果会大相径庭。

3.激情使你信心百倍地创业

激情是创业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创业要有激情,激情能激发你创业,二者相辅相成。当你浑身充满激情地去为自己创业时,你会感到浑身充满力量,总有使不完的劲。你会发现,你有那么多的智慧。即使遇到难题也不会害怕,你会觉得其实困难很渺小。其实这一切,都源于你的激情。

4.激情会激励你的团队

俗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所以有一个好的,积极向上的上司会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一个思想消极,遇到困难就会退步的上司,员工也会失去战斗的勇气。所以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心态去创业呢?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者,你要知道你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整个团队。你选择退,整个团队选择退;你选择前进,整个团队选择前进。你充满激情,团队也斗志昂扬;你满脸愁容,整个团队也阴云密布。一个充满激情的团队焕发出的能量是你孤军奋战的十倍,同样,给你带来的收入自然也能提高10倍,你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雷石东的激情创业经历,马云对年轻人的谆谆教诲,使每一个创业者在平时生活、工作中,在所有的同事和下属面前,永远保持微笑和活力,让他们感觉到没有能难倒你的事。你的积极态度,会激励你的团队的斗志。天长日久,你的激情给你带来的收益将超出你的想象,因为每个人都喜欢和有激情、热情开朗的人来往。

作者寄语

热情是成功的源泉。只要有了热情,人们才能把额外的工作视作机遇,才能把陌生人变成朋友,才能真诚地宽容别人,才能热爱自己的工作。

人一辈子都在创业

我一直认为人一辈子都在创业,以前深圳有一个口号叫做“二次创业”,我不太同意这个,同一批领导是没有办法二次创业的,因为从第一天创业你就一直在创业。

——马云

马云认为创业者既然选择了创业,就必须一直坚持下去。暂时的失败并不能代表永远的失利;一时的成功并不能代表将来的成功,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在理想的道路上坚持下去,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

那时候,很多人说阿里巴巴如果能成功,无疑就是把一艘万吨轮(船)抬到喜马拉雅山上面。我跟我的同事说我们的任务是:把这艘万吨轮(船)从山顶抬到山脚下,别人怎么说,(是)没办法的事。你自己要明白,我要去哪里?我能对社会创造什么价值?创业的时候,我的同事可能流过泪,我的朋友可能流过泪,但我没有,因为流泪没有用。

创业者没有退路,最大的失败就是放弃。毫无疑问,马云所说的成功是一种坚持的成功。正如马云所言,放弃就等于失败,只有坚持才能成功。虽说在外界看来今天的阿里巴巴已经非常成功了,但是马云仍然不断地告诫公司员工,对外界的赞誉要置若罔闻。

因为我们要做102年。有一天如果你上了什么封面,你就把自己当作上了一个娱乐杂志一样。不要认为那是成功,成功是很短暂的,背后所付出的代价是很大很大的。

马云一直在试图告诉创业者们一件事: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我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但有一天一定会到来。困难不能躲避,不能让别人替你去扛。9年创业的经验告诉我,任何困难都必须你自己去面对。创业者就是要面对困难。

虽然创业之路充满艰辛,但马云认为只要有梦想,只要不断努力,只要不断学习,就会有机会到达成功的彼岸。因为,“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每个人(都)不要放弃今天。”

苹果电脑公司创始人、现任CEO斯蒂夫·乔布斯20岁时就开始创业,使“苹果电脑”在10年间从一家只有两个小伙子的车库公司扩展成了一家员工超过4000人、市价20亿美元的国际大公司。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乔布斯30岁时被自己所创办的公司炒了鱿鱼。乔布斯说:“就这样,曾经是我整个成年生活重心的东西一夜之间就不见了,令我一时愕然,走投无路。随后几个月,我实在不知道要干什么好。我成为了公众非常负面的示范,我甚至想要离开硅谷。”我们相信,创业者既然选择了创业,他就一直在创业的路上,无所谓成功,无所谓失败。虽然乔布斯被董事会否定,但是他一直热爱的事业并没有否定他,所以乔布斯决定一切从头开始。在接下来的5年里,乔布斯开了一家叫做NEXT的公司和一家叫做Pixar的公司。Pixar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完全由电脑制作的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之后,这家公司阴差阳错地又被苹果电脑公司买下了,乔布斯于是又回到了苹果电脑公司。而NEXT发展的技术居然成为了“苹果电脑”后来复兴的核心。

乔布斯曾说:“我敢肯定,如果苹果电脑公司没有开除我,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副药虽然很苦,可是它成为了苹果电脑公司——这个‘病人’起死回生的神药。”

失败或许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从头再来未必是坏事。成功也未必是最终结果,创业者们需要警钟长鸣。既然选择了创业,就不能再回头,创业者一辈子都在创业。就像马云所说:“请创业者不要低下高贵的头。”

作者寄语

用人品去感动别人,用改变去影响别人,用状态去燃烧别人,用实力去征服别人,用行动去带动别人,用坚持去赢得别人。

专心做好一件事

先把自己沉下来,踏踏实实做一个小公司,如果说把四个行业网站缩成一个,踏实做好。

——马云

“看见10只兔子,你到底抓哪一只?有些人一会儿抓这只兔子,一会儿抓那只兔子,最后只能一只也抓不住。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我只能抓一只兔子,抓多了,什么都会丢掉。”这是马云的“抓兔子”理论,其核心就是专心做好一件事,一切皆为既定目标服务。马云自1999年做电子商务B2B始,在此后的9年多时间里,“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只“兔子”,一直是马云和阿里巴巴所追求的目标,更是后来阿里巴巴大厦赖以发展的基石,从来没有动摇过。正是因为马云专注于电子商务,最终办出一个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

研究发现,大多数的创业者都喜欢贪多,当一个企业刚发展起来的时候,创业者很快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并开始大规模的冒进,从而失去了踏踏实实地做好、做强、做大一个企业的兴趣,等到企业破产那一刹那才发现踏踏实实地做好一个小公司的重要性,那时候已经晚了。然而,与众多的创业者不同,马云就喜欢踏踏实实地做一个小公司,然后再做一个大公司。

马云说,一个企业家和一个企业应该有一个梦想,他自己的梦想很简单,就是把阿里巴巴做好,踏踏实实地做事,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阿里巴巴的梦想就是要成为一家102年企业,于未来10年内进入全球三大顶级互联网公司的行列,同时成为一家财富500强企业。他说:“我希望阿里巴巴能成为一家百年老店,并对人们产生一定的影响,就像通用电气、微软或IBM那样。”

马云指出:“阿里巴巴是创业者,培养的是中国的土老板,理念是为中小企业服务,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我将阿里巴巴定位为102年的企业,就是持续成长发展102年。为什么102年?我们是1999年诞生的,102年是横跨三个世纪,目标明确。102年的企业肯定有闪失的,我认为有三点:大学是可以走100多年的,我们一定要办培养企业的大学;企业的文化可以走102年,企业的文化是企业发展的DNA;投资可以做102年,洛克菲勒集团大家都知道,今天虽然已经没有了,但是钱和理念一直延续着。所以公司要确定102年的思考和建设,这是我未来的希望和信心。”据马云介绍,公司目前正在着力开拓日本和印度市场,帮助中小型企业和创业者的阿里学院也正在规划之中。

“到底什么是创业,很多人都讲,有些人问我,‘今天做这个生意好不好,明天有哪个机会,做那个事情好不好。’其实创业最大的、最核心的就是你必须要坚持不懈。如果你每天都在坚持不懈地做一件事情,那么,我相信终有一天这个世界就围着你转,如果你每天都在做不同的事情,你每天就围着这个世界转。这就是创业的核心精髓。”

放弃国企安定的生活,和几个大学同学一起选择了自我创业,三次创业失败三次站起来,最惨的一次亏损上千万,家里房产均被变卖,还背着一身债。最后,他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诚信使“咸鱼翻身”。如今第四次创业成功的刘国和感慨良多,他想告诉想创业和正在创业的人一句话:不熟悉的领域不要做,坚持做一件事能做到极致,你就已经成功了。

1986,刘国和从厦门大学计统系毕业,被分配到沈阳变压器厂工作。在国企呆了4年,因为有名牌大学的光环,刘国和备受重视,荣誉接踵而来,但心高气傲的刘国和并不满足于国企缺乏激情的生活。1992年,全国上下涌动着下海热潮,刘国和同几个大学生一沟通,得知大家都有创业的想法,于是在厂里迅速辞职,领着大家凑了点钱,开上了冷面店。

开冷面店的同时,刘国和发现当时一些要上市的国企正准备发放原始股,他认准了买原始股将是一个发大财的机会,所以利用原来在国企积累的人脉,用投冷面店赚的钱购买了大量股权证。没想到,这家公司最后竟然没能上市,所有的原始股成为一堆废纸。这次投资最终以惨败而告终,刘国和为此还背了17万元的债务。

丧气的话说过以后,刘国和还是不甘心就此沉沦下去,觉得自己在股票投资方面的天赋还没有得到施展。经过朋友介绍,他成功应聘进入了当时炙手可热的南方证券公司,并做了经理助理。在南方证券的5年,刘国和在股市投资的眼光得到了证明,几个漂亮的大手笔就为公司创造了巨额利润,不仅偿还了之前所欠下的债务,还给父母在城里买了房子,积累了不菲的积蓄。

钱多了,刘国和的心里再一次蠢蠢欲动。他一边在南方证券打工,一边开始私下琢磨自己创业。当时听朋友说一个铁岭的油墨厂项目挺好,如果收购过来会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刘国和动了心,几乎未做深入了解便收购了这个油墨厂。但因为分身乏术,又缺乏对这个行业的技术支持,他只好把公司委托给朋友管理,最后,油墨厂不但没赢利,反而还让他赔了60万。

第二次创业虽然失败了,但刘国和在南方证券期间还是有了几百万元的积累。凭着在南方证券期间积累的人脉和经验,1999年的时候,刘国和选择再次创业,创立了自己的投资公司,专门为上市公司做证券业务和资产投资管理,最高时管理资金达上亿元。钱多了,刘国和的野心也迅速膨胀,很快将公司的规模扩大,谁想到,风险跟随而至。2001年始料不及的美国“9.11事件”让中国的股市出现连续5年的暴跌。刘国和也不例外,许多客户纷纷向他追债。

为了保全信誉,刘国和没有选择逃避,而是把所有风险都压在自己的头上,为了对投资的客户负责,他搭上自己所有的积蓄,又先后卖掉了大连、沈阳、鞍山等地的房产,总算摆平了此事。

一夜之间回到起点,而且还欠了许多外债,换作别人可能真的就永远倒下去了。可刘国和并没有像第一次创业失败时那么悲观。他深知在自己喜欢的这个领域,诚信的价值有多高。

果然不出他所料,以前和他打过交道的一位银行的行长得知他的困境后,很快贷款给他。“我了解你,你是一个讲信誉的人,我喜欢和诚信的人交往。”就这样,在一些朋友的帮助下,从“零”开始起步的刘国和再次创办了一家投资管理公司和一家电子有限公司。目前公司运营情况良好,平均回报率为25%。

“经历了此前三次创业的失败,我也好好参悟了一下人生。我想,对于年轻人来讲,有创业的想法是好的,但一定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切勿盲目贪大。人活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情就很好。”这是刘国和在总结自己创业经历时的肺腑之言,也是很多成功创业者的一个写照。

究其原因,一些初创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组织内部往往缺少详细的职务分工和职务分析体系,新聘的员工对自己的责权利经常是搞不清楚。企业员工的招聘手段也是简陋粗放,缺乏细节。还有,一些初创企业鼓励员工实行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估,但到年终业绩检查时,并无具体的用数字支持的监督方案可寻,结果绩效管理仅仅是走过场。

所以,对于年轻的创业者而言,在迈入创业之初,绝对不能贪多,利用你现有的资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踏踏实实做好一项工作。其实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可能是一个全才,都是在某方面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如果不能量体裁衣,想样样做好,可是到头来会丢了西瓜捡芝麻。人生一世,能做好一件事足矣!

作者寄语

专心、专注、专业,你才会成为专家,成为专家才会成为赢家。 YJ9OEwEhkgNVMX5SHOLG1ouLniaif3De0Ryh8ZB6k73Z3cKFtFbuWDG5VmNQCd7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