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0岁之后,用钱赚钱
陈云

第一章 30几岁,理财改变你的一生

给你100万,你会怎么花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不是吗?

那么,你会做如何回答呢?是买房还是买股票?创业还是做点别的什么?

当然,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那就是我们之所以提出这个命题,绝非是为了单纯的调侃,也并非是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的百无聊赖,而是通过分析不同人对这笔钱的处理方式,就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理财观念。

在此,我们可以从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答案中看出一些门道来:

1.生活型:先买房,再买车

上海王女士,今年28岁,她是一位房地产公司的经纪人,年收入可达6万。虽然收入不算太低,可是王女士是一个入不敷出的“月光族”。主要是由于平时喜欢购物以及工作上应酬较多,所以工作两年几乎没有存下什么钱。

王女士的“百万计划”如下:先用45万用于房子的首付,然后用10万左右购车,再拿10万给父母,让他们去旅游什么的,好好孝顺一下。她还给自己留了5万,准备出国旅游一次。剩下的30万用于投资,买股票或者基金。

理财专家认为王女士的百万计划具有一定的理财意识,而且考虑到王女士非常年轻的具体情况,可以适当参与高风险的投资。股票与基金应该是不错的选择。而王女士是否有较全面的金融知识和足够的时间,直接决定了投资股票和基金的比例。如果金融知识和时间不足,专家建议张女士购买基金而不是直接购买股票。

2.享受型:有100万,当“包租婆”

北京刘女士,今年才24岁,刚刚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一年。她现在一家知名广告公司做编辑工作,年收入8万元左右。她每月固定的支出主要用于供房子,每月2000元左右;另外,她每月有一笔固定的投资,投资2000元用于基金定投,除此外,由于工作关系,她平时花销很小。

她的百万计划如下:100万的投资方式比较简单,她希望能在商圈买一个店面。店面的房租将会是一笔稳定而不低的收入。而她可以悠闲地生活,店面房租成为她选择的主要方式。她认为股票和基金都有较大风险,所以不作考虑。

理财专家认为刘女士的百万计划反映出现在很多年轻人的共有性格,向往自由、安逸和休闲。对于年轻人来说,养成基金定投的习惯是非常好的。而投资房产的理财方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也是不错的理财方式,但需要提示刘女士的是一定要选择足够好的位置,同时应该防范租赁活动中的各种风险,如法律风险、房市变化风险等。

3.创业型:拿80万做生意

天津张先生是一家公司的企划部经理。今年已经31岁了。他平时工作忙碌,每月工资4000元左右。每月固定支出主要有1500多元用于偿还房贷。

他的百万计划是这样的:他会把大部分的钱拿来做生意,目前已经有一个成熟的项目,投资需要50万元,即用50万元做生意,30万元作为该项生意的后继跟进的风险资金,5万元作为家庭基本生活费,10万元存银行,5万元买基金。

理财专家认为张先生选择自己熟悉的项目投资,这无疑是正确的选择。不过,从稳健的家庭财务状况来说,张先生选择将100万元中的绝大部分用于项目投资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为自己和家人购买足够的保险,以规避突发风险。

4.教育投资型:给孩子存钱留学

肖先生今年35岁,在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担任会计,年收入在8万元左右。他每月的主要开支是家庭生活开支和女儿上大学的费用。

他的百万计划是:首先拿出30万作为女儿的教育基金,对于这笔钱他倾向于买基金或存款等比较稳健的投资方式;剩下的70万考虑拿出5万做家庭备用金,另外65万考虑购置一套小户型,用于出租,既可以收取租金也可以保值增值。

理财专家认为肖先生的理财思路还是非常清晰的。不过由于肖先生的儿子的教育基金是刚性需求,所以建议其在购买基金时应适当降低股票型基金的比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风险。另外,考虑购买小户型出租时也一定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因素,选择好的位置非常重要。

5.不储蓄、不买保险

李先生在一家大型出版社工作,年收入8万元左右。李先生刚刚结婚一年,并且有了一个小孩。目前李先生家里最大的支出除了房子月供1600元,就是小孩的开支。

李先生的百万计划如下:他计划拿出30万元做首付,再买一套房。他还准备50万元投资股市,因为他对股市坚决看好。最后他决定用10万元买车,方便上下班,剩下10万元用于家庭生活等其他消费。

理财专家认为李先生的理财方式属于风险偏好型,他倾向于股票等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但实际上,这样的投资观念不是很可取的,毕竟投资过于集中于股票,风险太大。另外,在李先生的理财计划中却没有丝毫保险的份额,其实保险对于李先生目前的生活现状无疑是很有助益的,建议李先生有时间不妨对有关保险的常识了解一下。

不该逃的理财课

曾经有这样一种观念:理财似乎是有钱人应该考虑的事情,有钱人才需要理财。在很多人的脑海中,一说到理财就会联想银行理财顾问为有钱人汇报每年的资产收益。就像和很多年轻人聊起理财的话题,最常听到的说法就是“我无财可理”。咋一听,似乎觉得年轻人刚刚从学校毕业,工资不高而开销不低,这就使得年轻人成了“月光族”,甚至出现了透支好几张信用卡的事。理财似乎离他们很遥远,真的是这样吗?

小王,本科毕业,参加工作刚半年,每月的工资是2600元;小刘,专科毕业,也是刚刚参加工作,每月工资是1500元。他们在生活支出上基本差不多,都是单身,除去一些基本消费,只是偶尔和朋友一起聚会的消费支出。

如果单纯按照收入来比较的话,小王每月的收入比小刘多,他应该比小刘更具备理财的条件。可事实并非如此:他们两人工资均是每月月初单位开支,结果半年后,小刘存了3300元,小王存了600元不到。

很奇怪的现象吧?既然生活开支基本上类似,而收入更高的小王半年之后却只存下了600元。这并不是因为小刘有其他的收入,而是小刘更懂得计划自己的收入和支出。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们各自的具体财务情况:

小王在衣食住行上的开销都要高出小刘,除去这些基本消费,在旅行、健身、购置自己喜爱的电子产品方面还有一笔支出,粗略算下来,基本消费加上娱乐消费,小王的2600元月收入所剩无几。

而小刘虽月收入不高,但一切从简,基本消费只有800元,又没有抽烟喝酒等其他嗜好。加上其他消费,小刘每月的开销大概在900元左右,半年能节余3600元,除去一些别的开销,小刘半年下来存了3300元。

也许有人会认为小刘这样做只是节约而已,只要小王也能节约一点,半年下来存款一定会比小刘多。有人甚至会不认可小刘的做法太抠门儿、太过分了!这叫什么生活,而认为小王的做法更为潇洒。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那么你需要改变思维。任何一个懂得理财的人都知道,收入高低和理财能力两者是无关的事情。

很多人认为“钱是赚出来的,而不是省出来的”。其实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为自己的浪费找一个合理的借口而已。年轻人在收入水平不高的阶段,就应该养成节约的习惯,最好能养成储蓄的习惯。

年轻人在理财的过程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好高骛远,总在幻想自己能一夜暴富,而理财是以后的事情。其实不然,只有在脚踏实地慢慢地积累和投资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才是正确的观念。从现在开始理财,别拿没钱当借口,其实你可以理财,这是你人生中最不该逃的一课。

理财改变人生

在目前阶段,储蓄仍然是大部分人传统的理财方式。但是将钱存入银行,在短期内虽然是最安全的,但是从长期来看却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理财方式。你或许会感到这种说法很诧异吧?其实存款到银行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利率太低,非常不适合个人作为长期投资工具使用。我们假设一个人每年存入银行1.4万元,享受平均5%的利率,40年之后他就可以累积169万元。但是这个结果与投资报酬率为20%的项目相比较,两者收益相差达到七十多倍。更何况,货币价值还有一个隐形杀手——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5%之下,将钱存在名义上利率约为5%的银行,那么实质报酬等于零,这样也就是说,你的钱实际上已经贬值了。

《圣经》上有一则劝人善加投资理财的故事:犹太大地主马太有一天要外出远游,便将他的财产托付给三位仆人保管。他给了第一位仆人5000金币,第二位仆人2000金币,第三个仆人1000金币。马太告诉他们,要好好珍惜并善加管理自己的财富,等到一年后他将会回来。

马太走后,第一位仆人将这笔钱作了各种投资;第二位仆人则买下原料,制造商品出售;第三位仆人为了安全起见,将钱埋在树下。

一年后,马太如约回来了,第一位仆人手中的金币增加了三倍,第二位仆人的金币增加了一倍,马太甚感欣慰。唯有第三位仆人的金钱丝毫未增加,他向马太解释说:“唯恐运用失当而遭到损失,所以将钱存在安全的地方,今天将它原封不动奉还。”马太听了大怒,并骂道:“你这愚蠢的家伙,竟不好好利用你的财富。”马太拿回了金币,赏给了第一位仆人。

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马太效应。故事中第三位仆人受到责备,不是由于他乱用金钱,也不是因为投资失败遭受损失,而是因为他根本没有好好利用金钱,没有用来投资。这个故事表明,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懂得重视投资理财。

有句俗话说“人两脚,钱四脚”,意思是钱有四个脚,四个脚跑得比两个脚要快,这样也就是说钱追钱要比人追钱快的多了。

相信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这个名字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一个在10年间赚到足够一生花用的财富的投资家,一个被股神巴菲特誉为对市场变化掌握无人能及的趋势家,一个两度环游世界(一次骑车、一次开车)的梦想家。

吉姆·罗杰斯21岁开始接触投资,之后进入华尔街工作,与索罗斯共创全球闻名的量子基金,1970年代,该基金成长超过4000%,同期的标准普尔500股价指数才成长不到50%。吉姆·罗杰斯的投资智能已得到数字证明。

从口袋只有600美元的投资门外汉,到37岁决定退休时家财万贯的世界级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用自己的故事证明,投资可以致富,理财可以改变命运。

对于个人或家庭来说,投资理财的根本目的是使自己的财产保值增值。我们提倡科学理财,就是要善用钱财,使自己的财务状况处于最佳状态,满足各层次的需求,从而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因此,一个人一生能够积累多少财富,不是取决于你赚了多少钱,而是你将如何投资,如何用钱赚钱。致富的关键在于如何开源,而非一味地节约。试问,这世界上又有谁是靠省吃俭用一辈子,将一生的积蓄都存进银行,靠利息而成为知名富翁的呢?

人们常说犹太人是世界上最为出色的商人,他们经商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们即使有钱也不会存在银行里。他们很清楚这笔账:把钱存在银行里确实可以获得一笔利息收入,但是由于物价的上涨等因素基本上使得银行存款的利率几乎是相抵消了的,甚至是负增长。所以,犹太人有钱了一般多是投资实业,要么放贷。他们是绝对不会将钱放在银行里“睡觉”的。犹太人这种“不做存款”的秘诀,其实正是一种科学的资金管理方法。在中国也同样有这样一句俗语叫做“有钱不置半年闲”,这就是一句很有哲理意味的理财经,指出了合理地使用资金,千方百计地加快资金周转速度,用钱来赚钱的真谛。

在中国也有这样的一个年轻人,他没有任何家庭背景,最高的资本也只是大专学历。他从月薪800元的工作开始,只用了短短的5年时间,就成为拥有3套房产,净资产200多万元的80后百万富翁。他是如何走上富翁之路的呢?是通过理财。

这位年轻人就是项建庭,他在20岁时(2001年),也就是在读大专的时候,因为在校外租房时感受到房价快速上涨,有理财意识的他在父母的资助下买下了自己的第一套房。虽然是50平方米的小居室,但这是他走向独立生活的开始。随着房价的上涨,他得到了自己的第一笔财富。

毕业后他从事房地产工作,虽然工资不高,月薪仅800元,但尝到了甜头的他还是在2003年初,和女友一起买下了第二套房子,并用第一套房子的租金归还第二套房子的贷款。2003年底,他的收入增加了不少,因此又买了第三套房子。

随着这些年房价的大幅攀升,他的三套房产也日益增值,总价值早已超过200万元。而很多与他年龄相仿的新白领青年,却还在做着“月光”一族。

项建庭早已经开始了定期定额的养老投资,2003年他就投资开放式基金,每个月用200元到500元不等,分散地投资于不同的基金,作为日后的养老退休金。目前项建庭已经把眼光扩展到了国际市场,他还打算进一步投资欧洲和美国的基金。

尽管项建庭与他的同龄人有着相同的起点,但他们在财富上的差距却在拉大,今后还会越来越大。按照项建庭自己的说法,差距不过在于面对金钱的态度,理财可以改变人生。

项建庭的致富故事,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因为他正好赶上房价的大涨,但更多的还是因为他的理财意识和对机遇的把握。不少人也遇到了同样的机会,但是却没有像项建庭一样富起来。这就是由于理财意识和观念的差距使然。

一生的理财规划

李嘉诚在30岁时,其资产已经突破了千万元;

盛大网络创办人陈天桥30岁时,其个人资产达到了40亿!

……

无数富人的成功事实证明,创造财富的能力是赢得未来的最重要的手段。李嘉诚曾经对长江商学院的学生们这样说:“自己之所以成为富人,不是因为有钱,而是因为拥有生钱的头脑。”他所指的“生钱的头脑”,就是指创造财富的理财规划。

洛克菲勒也曾经说过,即使不让他带一分钱,把他放进沙漠里,他依旧会成为富翁,因为他拥有创造财富的本领:“只要有一列商队过来,我就会和他们做生意的。”

可见,对于30多岁的年轻人而言,你即将进入人生的黄金时期,你必须要学会积累财富,学会靠钱赚钱。

对于30几岁的年轻人而言,收入及资产状况也有所不同,理财的需求是不同的,理财实践也呈现出四个不同的层次。

第一个层次可称为“随意理财”,即通常而言,个人或者家庭都会有一个大概的资金计划,如一个月乃至一年中,会有哪些数额较大的开销,这几笔资金又可以从哪些渠道筹集到。这是人们凭着日常生活的经验,都会做出的潜意识的理财方式。

第二个层次是专业理财,主要是指各大金融机构推出的理财产品,这些金融机构同时还提供一些专业性的咨询及销售服务,人们可以此做一些专项的投资理财。业内人士认为,专业理财的内容仍不够全面,比如,保险公司推出的理财计划,主要针对健康、疾病、财产、教育等方面,对于个人或家庭的收支平衡,以及风险规避方面关注不多。然而,由于这一层次的理财活动的推广比较迅速,因此也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参与。

第三个层次是相对全面的理财,即一些金融机构在设计某一款理财产品的时候,也会考虑一些相关的功能。比如说,某一种保险产品在重点关注个人的健康、安全之外,也可能会考虑人们投资收益方面的需求。然而,相对于人们多种理财需求而言,这一层次的理财还不够全面系统。

第四个层次就是理财规划,即个人或家庭的财务安排是从收入、支出,以及理财目标、家庭的风险承受度等方面统筹地考虑。其着眼点是个人或家庭财务运行的健康和安全,涉及到人生目标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个理财规划体系。理财规划在国内兴起的时间不长,但由于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专业理财师已成为一个发展迅速的新兴职业。

正确的理财观念应是既要考虑财富的积累,又要考虑财富的保障;既要为获利而投资,又要对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既包括投资理财,又包括生活理财。因此,个人理财首先要保证满足自己正常的生活需要,其次是对剩余财产进行合理安排,合理划分生活开支与可投资资产。

当然,在生活中绝大多数的工薪人群,主要通过家庭财富的积累,实现人生各阶段诸如购房、育儿、养老等理财目标,在安排好家庭的各项开支,进行必要的“节流”的同时,通过合理的投资理财“开源”也同样重要。

进行理财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将收支比例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对于工薪人群而言,工作是收入的主要渠道,因此认真积极地工作,不断学习各项技能,不断提高个人的工作能力,是保证工作稳定、收入增长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通过购买相应的人身及财产保险,也可以避免意外事故对家庭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二步,合理规划支出,留足应付日常开支或意外事件的应急资金。因为,我们应切合实际地计算每月的水电费、衣食的费用、孩子固定的学费等支出,并在收入中先扣除,以备支付。同时,在身体健康、业余休闲等方面,每月也应有固定的支出费用,数额主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但要与收入保持在合理的比例。

对于每月结余的资金,可以进行合理投资。当然,投资理财应以稳健为基本原则,不宜盲目追求高收益、高回报。由于时间、精力、相关知识掌握及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工薪人群在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进行间接投资时,不宜涉足高风险的投资领域,可选择一些相对稳健的投资产品,如基金、国债或一些银行理财产品。

此外,定期定额进行投资可以有效地降低投资风险,更适合财富处于积累阶段的普通工薪人群,同时还可以培养起良好的投资习惯。

在人生不同的阶段,人们所承受的风险和压力是不同的,你应该去投资适合你这个年龄段的投资理财产品。

(1)单身期的理财。单身期2~5年,参加工作至结婚,收入较低、花销大。这时的理财重点不在获利而在积累经验。理财建议:60%用于购买风险大、长期回报较高的股票、股票型基金或外汇、期货等金融品种,30%用于定期储蓄、债券或债券型基金等较安全的投资工具,10%用于活期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2)家庭形成期的理财。家庭形成期1~5年,结婚生子,经济收入增加,生活稳定,重点合理安排家庭建设支出。理财建议:50%用于股票或成长型基金,35%用于债券、保险,15%用于活期储蓄,保险可选缴费少的定期险、意外险、健康险。

我们把家庭形成期和单身期进行比较,发现我们的定期储蓄减少了5%,这部分资金用于为我们去上一些保险。活期储蓄的资金比单身期多了15%,这是因为夫妻双方的花费更多,手边需要更多一点的活钱。这样既可以做到应付日常开支,也可以保证定期投资的资金在投资期间不至于短期撤出,损失利息。

(3)子女教育期的理财。子女教育期20年,孩子教育、生活费用猛增。理财建议:40%资金用于股票或成长型基金,但需更多规避风险;40%用于存款或国债储备为教育费用;10%用于保险,10%为家庭紧急备用金。

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的逐步稳定,家庭人口的增加,我们的投资出现了这样的变化:高风险、高收益品种投资比例是越来越少的。单身期,如果股票投资失败了,因为年轻,我们还有更多时间再赚到钱。在进入家庭形成期和子女教育期,我们就需要规避风险。

(4)家庭成熟期的理财。家庭成熟期15年,子女工作至本人退休,人生、收入高峰期,适合积累,可扩大投资。这个时期的投资策略是:可以把家庭30%资金用来作为高风险投资,比如说股票、外汇、期货,股票类的基金,40%的资金用作储蓄、债券和保险,20%的资金用于养老投资,买养老保险,储备退休金。当然,还有10%的资金是应急备用金。到了成熟期的最后几年,投资的风险比例应该逐年减少,为你最后的退休期来作规划。

(5)退休期的理财。退休期投资和消费都较保守,理财原则是身体健康第一、财富第二,主要以稳健、安全、保值为目的。理财建议:10%的资金用于股票或股票类基金,50%用于定期储蓄、债券,40%用于活期储蓄,资产较多者可合法避税将资产转移至下一代。

以上是我们一生的理财思路。这个思路是指导投资者未来投资的基本准则,遵循这个基本准则,我们就能找到财富的源头。

积累财富不能靠工资,而是靠投资理财

财富积累必须靠资本的积累,要靠资本运作。对普通人来讲,靠工资永远富不起来,只有通过有效的投资,让自己的钱流动起来,才能较快地积累起可观的财富。

一般来说,创造财富的途径有两种主要模式。第一种是打工,目前靠打工获取工薪的人占90%左右;第二种是投资,目前这类群体占总人数的10%左右。

一些专业人士对创造财富的两种主要途径进行了分析,发现了一个普遍的结果:如果靠投资致富,财富目标则比打工的要高得多。例如具有“投资第一人”之称的亿万富豪沃伦·巴菲特就是通过一辈子的投资致富,财富达到440亿美元。还有沙特阿拉伯的阿尔萨德王储也通过投资致富,他才50岁,但早在2005年,他的财富就已达到237亿美元,名列世界富豪榜前5名。

通常来说,在个人创造财富方面,比起投资,打工能够达到的财富级别十分有限。但打工所要求的条件和“技术含量”较低,而投资创业需要有一定的特质和条件,因此绝大多数人还是选择打工并获取有限的回报。但事实上,投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为、都要为的事。从世界财富积累与创造的现象分析来看,真正决定我们财富水平的关键,不是你选择打工还是创业,而是你选择了投资致富,并进行了有效的投资。

通用电气前总裁杰克·韦尔奇号称“打工皇帝”,他年薪超过千万美元。巴菲特是世界“投资第一人”。我们可以通过这两个典型人物的财富对比,来揭示打工致富与投资致富的区别。巴菲特40多年前创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时候,仅投入1500万美元,后来通过全球性多样性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之一。韦尔奇拥有超过4亿美元的身价,与巴菲特的440亿美元财富相比,就显得太少了。可见致富方式选择的差别,最终决定了韦尔奇与巴菲特之间存在着那么遥远的财富距离。

贫富的关键在于如何投资理财。巴菲特说过:一生能积累多少财富,不取决于你能够赚多少钱,而取决于你如何投资理财。亚洲首富李嘉诚也主张:20岁以前,所有的钱都是靠双手勤劳换来的,20岁至30岁之间是努力赚钱和存钱的时候,30岁以后,投资理财的重要性逐渐提高。李嘉诚有一句名言:“30岁以前人要靠体力、智力赚钱,30岁之后要靠钱赚钱(即投资)。”钱找钱胜过人找钱,要懂得让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为了证明“钱追钱快过人追钱”,一些人研究起了和信企业集团(台湾排名前5位的大集团)前董事长辜振甫和台湾信托董事长辜濂松的财富情况。辜振甫属于慢郎中型,而辜濂松属于急惊风型。辜振甫的长子——台湾人寿总经理——辜启允非常了解他们,他说:“钱放进我父亲的口袋就出不来了,但是放在辜濂松的口袋就不见了。”因为,辜振甫赚的钱都存到银行,而辜濂松赚到的钱都拿出来作更有效的投资。结果是:虽然两个年龄相差17岁,但是侄子辜濂松的资产却遥遥领先于其叔叔辜振甫。因此,人的一生能拥有多少财富,不是取决于你赚了多少钱,而决定于你是否投资、如何投资。

当然,投资有风险,投资未必能致富,但是如果你不投资,则致富的机会为零。投资理财最重要的观念、最有价值的认识是告诉你:“投资理财可以致富。”

有了这种观念和认识至少可以让你有信心、有决心、充满希望。不管你现在拥有多少财富,也不管你一年能省下多少钱、投资理财的能力如何,只要你愿意,你都能利用投资理财来致富。 aF15xkwRMebTxZ6C86vRiktYCT3goAFn2Ig/SOh7jz5fT3vyIY8WBm0s2jjLz8T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