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篇 远离愤怒,天天都是好心情 第一章 愤怒是什么

我们需客观地看待愤怒

愤怒对别人有害,但愤怒时受害最深者乃是本人。

——列夫·托尔斯泰

生活中,愤怒无处不在:夫妻间吵架拌嘴,员工对老板的抱怨指责,孩子顶撞父母或者父母责骂孩子,甚至,下班路上的拥堵也能让我们坐在车里一边狂按喇叭一边破口大骂……

从小到大我们被一再告知发怒是不好的,那些直接或者间接的生活经验也让我们知道,发火的“破坏力”有多大——失去朋友、得罪亲人或者丢掉饭碗。可问题是,人人都会生气,每当“怒从心头起”的时候,到底要不要表达出来?又该如何表达?

我曾经与一位从事心理学的朋友聊天,提起了“愤怒”。她说,愤怒往往不是我们在某种刺激下首先反应出来的情绪——你可以试着体会一下,它通常会出现在伤心、失望、难为情、受屈辱、被拒绝或者尴尬等感受之后。美国的盖瑞·查普曼博士也提到,“愤怒的情绪来自于那些让我们感到不公平的事”。这一点也被一位心理学家证明,他通过研究奥运会运动员的心理发现:愤怒和好斗实际上是与失败情绪相联系的,发脾气并不能宣泄情绪,相反,只能让人更恼火。

这么说来,愤怒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本身并不邪恶,而真正危险的是那些由愤怒转化成的行动。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在一条电视新闻中报道了这么一件事,一个19岁的男孩就为他愤怒之后的不冷静付出了代价。事情源于他准备上公交车时,仅仅因为该从前门上车还是该从后门上车的问题,他与公交司机发生了口角。在愤怒和争执中,他随手抄起路边冷饮摊的酸奶瓶砸向汽车。结果就是,男孩以“寻衅滋事”的罪名被起诉,等待宣判。随后画面转到这名犯事的男孩身上,只见他不停地抹眼泪,后悔自己因为愤怒而做出这样的蠢事。

生活中常常有太多让我们后悔的事情,类似上面的故事在我们身上也同样出现过吧?因为我们的不理智,任由愤怒情绪的滋生和蔓延,并最终转化为行动,不仅伤害了自己,更伤害了他人。查普曼博士说:“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生理反应,但是能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因此,这种情况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正如刚刚所说的那样,愤怒本身并不是邪恶的,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那么,为什么会还会导致这么多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呢?面对愤怒我们应该如何处理?首先,我们就应当把目光转到愤怒身上。

众所周知的一个道理就是:愤怒对身体是有害的,而且根据科学研究表明的确如此。根据一项新的研究结果,人体在愤怒时,血液中一种与炎症有关的蛋白质的含量将会升高。这或许能够部分解释由此引发的患心血管疾病的较高风险。

科学家发现,愤怒或者抑郁的性格具有更高的患心脏病以及中风的危险。而《心理医学》杂志一则研究报告,为科学家描绘了一幅有关紧张情绪在神经系统中引发的变化是如何导致免疫系统反应的景象:愤怒的响应能够使动脉内壁变得粗糙,这将更容易在血管中形成斑的堆积。

同样,愤怒对于身体的危害之大也被写入了很多文学作品中。我国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就有“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最后竟把嫉妒好胜的周瑜气得吐血身亡。这个描写并不是作家的随心杜撰,而是符合科学道理的。

这说明导致疾病的原因不仅是病理、生理因素,还包括心理因素。情绪与人体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正如我国中医理论对情绪与健康的论述中所说,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所以,及时的排除我们的愤怒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曾经我也反复思考和探讨,并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这个问题的争论上:愤怒是发泄出来好,还是忍而不发好?对于表达愤怒的途径和愤怒对健康的影响,我做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并随之站立在发泄愤怒的一方,当时我坚持认为处理愤怒的正确方式就是将其发泄出来。因为压抑在内心的冲动只会使自己的血压升高,危及自身的健康,并且对于问题的解决毫无益处,与其如此,还不如大声地抗议,在抗议中发泄自己的不满,让自己的愤怒也得以宣泄。

然而,我犯了一个错误,同样站在我反对面的那些不主张宣泄愤怒的人也同样犯了这么一个错误:我们都没有认识到愤怒问题的焦点所在。愤怒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人所体验的愤怒的多少。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很少生气,如果你即便生气的时候愤怒感也不是很强烈,或者如果你的愤怒一分钟后就烟消云散,那么,你到底是发泄出来还是忍而不发都无关紧要,因为这一点儿愤怒对你、对别人都不会成为什么问题。因此,愤怒到底是宣泄还是压抑,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自身的个体差异来看待。

当然,这些情况也并不是我们眼睛所能看出来的。就比如,生活中会有这么一些人,他们表现出来的永远是温和不愠、彬彬有礼的样子,即便是天大的委屈,也总是能一笑而过。或许这些人的“愤怒点”真的很高,或许他们还有你没看到的另一面。

翻翻报纸的社会新闻版你会看到类似的故事:被解雇的职员闯进办公室,持刀刺伤炒掉自己的上司;看上去唯唯诺诺的丈夫,杀害妻子之后自杀身亡;品学兼优的留学生,持枪袭击同胞,震惊校园……他们的亲朋好友总会在事后感叹:“他看起来是个很不错的人,真不敢相信会做出这样的事来。”其实,他们没有看到的正是那些积压在这些人内心的愤怒,没有发现它是如何在长期压抑中逐渐膨胀,最终变得不可收拾的。

内压的愤怒始于否认、沉默和回避,积压久了会让人从里面垮掉。我们经常可以在冲突之后听到这样的说法:我没有生气,只是挺失望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说这话的人,确确实实是生气了,只是他自己不愿意承认。但是否认并不能让怒气消失,他们更愿意躲开惹自己生气的那个人和那种场景,刻意保持距离。如果有人问:“你怎么了?”他们就会回答:“没什么,我只是有点儿累,今天太忙了。”但是,他的的确确是生气了,只是在压制内心的愤怒而已。

愤怒是为了叫人们能积极地去面对那个伤害了我们的人,如果我们没有这么做,愤怒就会累积。如果多年来我们一再遭遇委屈,我们情感的承受力就会耗尽。这时会出现两种情况:其一,我们会把多年来积压在心里的愤怒发泄在身边的人身上;其二,我们变得抑郁,感情渐渐枯萎,失去了对生命的热情,变得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因此,如果你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一种愤怒、压抑的状态,你就需要考虑发泄一下这种消极情绪了。

愤怒是一种消极的情绪

当你气恼时,先数到十,然后再说话;假如怒火正旺,那就数到一百。

——杰弗逊

安东尼·罗宾认为:你愤怒、你愤恨,只是因为你已习惯,你已学会了用它们来表达你的不满,来表明你的要求,希望达到你的目的。

根据一般人的说法,愤怒是一种必须让它自然宣泄的情绪。然而,发泄愤怒本身并不合乎自然的法则,愤怒不能使人过得更好,暴怒、发脾气对任何人的生活都没有正面的意义。你并非天生就会愤怒,而是经由学习而得。因为你曾经偶然生气,结果让你遂了心愿。

儿童时期你会哭,如果没有引起注意,你的哭声就会更大。如果仍然没有效果,你就会勃然大怒——踢东西、大哭大闹,甚至用头去撞任何东西。这一招通常都很有效,别人会来替你完成你所要求的。你发脾气以求达到目的,而你也的确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别人满足了你的要求,而你也觉得比较愉快。

现在你长大了,你是否仍然用愤怒来驱使别人满足你的要求,使自己心情愉快些?你的老板没有满足你的要求,你就郁郁寡欢,心里老是嘀咕:“你是不是该为我的职位作一些调整?”你老是觉得你的“另一半”不再像以往那样爱你,“你得怎样才能使我更快乐?”你的心里老是为这个问题在打转。

所以你开始自我煎熬、焦虑,使自己的情绪陷于沮丧的谷底,不停地向全世界提出问题:“你要为我做些什么?”并一再为这个问题寻找答案。

事实上,这个世界能为你做的事情几乎没有,生命本是一个必须自我完成的计划。这看起来似乎不太公平也太残酷了,但这是事实。你可以让自己的内心忍受煎熬,不停地燃烧,但那是于事无补的。

成功学家罗伯特就有一次亲身经历:“我第一次掌管的营业小组当中有一个推销员麦克,他总是用激烈的言词来对抗不遂他心意的人或事。”

“因此,每个人都抱着‘不做不错’的心理,以免触犯了麦克,其中也包括我。后来才了解,他正是用愤怒来使我产生畏惧感。”

“因此我就找他来谈。我告诉他,以后他在愤怒的语气下所要求的任何事情,我都不同意。从那次以后,我们就处得很好,他也不再用怒气冲冲的语调,要求我做任何事。”这段经历挺有价值的。从那时起,罗伯特就发觉团体中的某些人,也常会犯这个毛病。他们发怒、咆哮,而那些本性温驯的人便向他们屈服。事实上,在某些争议的场合中,那些叫得最大声的人,常被认为是最有道理的。为了获得结论,其争论的过程是相当疯狂的,但有时大声争辩也会奏效。因为当形势对他们不利时,他们就开始唾沫横飞,制造出一场暴风雨了。

但是,这些人终将尝到孤立的苦果。他们不会成功,反而会由于不够成熟而导致恶名昭彰,其他人也会尽量地远离他们。

愤怒及发脾气,并非是博得他人合作的有效工具。不要让自己养成失去控制,以赢得他们对你认同的习惯。

但那也不表示你不可以愤怒。你可以生气,关键在于你如何发怒,以及它会如何影响你与他人的关系。要想转化愤怒,我们必须学习不把它当成敌人来看待,也不将其视为“我的苦难”,而只是我们受限人生的烦恼之一。一旦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就会发现不以愤怒侵犯他人乃是厘清愤怒极重要的一步。

修持生活就是要学习敞开心胸。我们必须学会从更大的视野来观察我们和本性连结的障碍是什么。是什么东西封闭了我们的生命?是什么东西让我们脱离了开放的本质?我们经常会失去宏观的视野。修持的重点并不是要觉得好过一些,而是要学习和观察。我们必须看到自己的能量如何经由惯性反应和对策而流失。我们必须学会不在日常生活中耗尽我们的能量。

举例而言,当我们生气时,我们总是断绝了眼前更大的视野,也切断了我们基本的连结感。如果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自己愤怒时的情绪反应,你会发现它不但窄化了我们的生命,也耗费了我们的能量。我们会看到愤怒是一种对生命的反动,它往往使我们封闭和孤立。

愤怒显然会伤害到自己,也伤害到别人,我们却总是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执著于这股受限的情绪。我们虽然知道愤怒的反应会流失能量令自己痛苦,并且会窄化我们的生命,令我们变得琐碎与自我中心,但我们还是会藐视这个人人皆知的常识,而顽固地耽误在愤怒的想法和行为里。

然而愤怒到底是什么?每当生活不顺心时,我们就会生起反应。如果对事情有所期待,就会希望期待的事能成真。如果有需求,也会希望需求能被满足。如果生起了强烈的欲望,除非这些欲望能得到满足,否则我们永远不会安心。虽然人生是中性的,它不带有任何偏见,也不可能符合我们所设定的理想,但我们还是认为人生应该照着自己的意愿来发展。每当事与愿违时,不同形式的愤怒便产生了。

然而我指的并不是严重的暴怒。即使在平淡无奇的日子里,我们仍然会经由隐微的愤怒而流失能量。譬如等红绿灯时,那份不耐烦的感觉也是一种愤怒的形式;如果电视的遥控器坏了,那股懊恼的感觉便是一种瞠怒;假设有人迟到了,我们往往会生起一种自以为是的火大感;我们的球队败阵时的挫折感,也是某种形式的愤怒;被忽略或得不到赞赏时,那股义愤填膺的感觉,当然也是一种愤怒的形式。我们需要学习抑制内心的愤怒,虽然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情绪,但是却并不是一种积极的情绪。

冲动是魔鬼,纵容它会后悔

火气甚大,容易引起愤怒的烦扰,是一种恶习而使心灵向着那不正当的事情,那是一时冲动而没有理性的行动。

——彼得

冲动与愤怒是生活中最常产生的情绪,人们总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大动肝火,与别人发生口角,这样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天天都在上演,已经达到了司空见惯的程度。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曾屡次被搬上银幕。这是一部多主题的电影作品,包括爱情与嫉妒、轻信与欺骗、欲望与毁灭等等深刻刻画人性与社会主题的作品,而最深入人心的就是主人翁的悲惨结局。

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的一员黑人勇将,他与元老的美丽女儿苔丝狄蒙娜真心相爱并顶着巨大压力成婚。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狡诈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他精心设计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的感情,说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蒙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定情信物等。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完全失去理智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下拔剑自刎殉情。

“冲动是魔鬼”,战功显赫、智勇兼备的将军奥赛罗在情绪失控之下,让冲动战胜了理智,犯下了不可挽回的过错,一个英雄美人的爱情故事以彻底的悲剧收场。我们在为他人的命运结果感动不已的时候,同样是对自己行为的一次反省,我们何尝不是因为一时冲动犯了不可挽回的错误?

冲动常常和愤怒狼狈为奸,这将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只有克制冲动,冷静自己,才不会让愤怒造成破坏性的后果。对此,“价值投资之父”、“股神”巴菲特的导师格雷厄姆也曾说过:“无法控制情绪的人不会从投资中获利。”让冲动支配自己行为的后果只会让自己后悔。

既然冲动情绪会带来如此危害性的后果,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来认识它、了解它、克制它。

一、冲动情绪产生的原因

所谓冲动情绪,是指行为人情绪表达强烈、不稳定,易产生敌对情绪和攻击性行为的一种心理特征。其产生的原因有下面几种:

1.心胸狭窄,心理承受能力弱。

一个人的情绪怎么样,是与他自身的心理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当我们的思维上处于不成熟时期,或者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期,这个阶段往往承受不了更多的外界刺激,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肚量小,正是由于这种心理容量上的不足,容易与周围的关系产生摩擦,并导致愤怒的产生。

2.尊严不容侵犯,个性特征突出。

个性,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性格,乃外在表现,是指一个人在对待人和事物的态度,以及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当我们思想逐渐成熟后,我们常常会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见,强烈地希望别人尊重自己,于是也出现了争强好胜的性格。由于受这种渴望自尊心理的驱动,我们常常会不能容忍别人对自己的轻视和怠慢,稍有冒犯,就把他看成是对自己尊严的挑战,以致产生情绪冲动,甚至勃然大怒。

3.辨别是非能力低。

认识问题的偏差和失误,与一个人心理是否平衡、情绪是否稳定有着很直接的关系。有的人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中,由于自身认识辨别能力不强,往往考虑问题简单直观,是非混淆,对同一个人和事,合自己胃口的就认为是对的,能够给予容忍和接受;不合自己胃口的就认为是不对的,随之引起烦恼、苦闷、悲哀以致愤怒。

4.思想品德修养较差。

修养,泛指一个人的德行。德行好的人平时比较守规矩、讲道德,德行不好的人有时就不太守规矩。一个思想道德修养差的人,常常是以个人的好恶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分不清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是违法、什么是不违法,完全感情用事。因此,这样的人往往社会公德意识、法律意识比较差,对别人缺乏起码的尊重和同情,常常得理不让人,无理也要闹三分。

二、冲动情绪带来的危害和后果

1.有损身心健康。

对人不信任、心胸狭隘、情绪急燥、爱发脾气,对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人在冲动、发怒时,会引起精神心理的过度紧张,造成心脏、胃肠以及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失常,时间长了,必然要引起多种疾病,对身心健康大为不利。如,麻疹病,多发于大起大落的波动中,偏头疼多数偏爱固执好斗,或爱嫉妒的小心眼……

2.破坏人际关系。

情绪容易冲动的人往往脾气比较暴躁,容易与人发生矛盾。而引起矛盾的诱因多数是因为一些小事,话不投机半句多,轻者发生争吵,重者拳头相向。如果周围的人都有这种情绪冲动,那么关系会何其紧张?这不仅破坏了人际关系的和谐,而且还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和生活的和睦。只有加强性格修养,才能得到别人尊重和理解,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不利于个人的进步。

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职业,是老师,是医生,是学生,都会有个人目的和动机。但如果我们平时不注重性格修养,对个人的成长进步将是十分不利的。一方面,我们个人容易受挫折。因为周围关系的紧张,会让我们的成长过程困难重重,从而使自己的情绪由积极变为消极,甚至产生破罐破摔的思想。另一方面,我们个人也难以得到领导的认同。情绪冲动的人,势必会与周围关系非常紧张,这不利于团结、合作,是领导非常不喜欢的一类人;而且情绪的冲动会与领导发生争执、冲突,心胸再宽广的人也只能容忍你一次、两次,长此下去终究对你产生不良的印象,影响你的成长进步。

4.容易造成违法犯罪。

一个易怒的人,遇事爱发脾气,脾气发大了,就会失去控制,就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造成终生悔恨。大量的事实和教训证明了冲动情绪最终将会导致违法和犯罪。

三、控制情绪冲动的方法

一般平说,青年人都有情绪冲动的时候,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把它控制住,这里介绍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1.多学习,修养思想。

加强自我思想的修养和文化知识的学习,从源头着手,让冲动难以产生。

一要加强学习。人们对某种道德规范的接受,都有一个认识的过程。究竟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每一个大脑健全的人都会以各种方式进行思考。而正确地思考,离不开自身拥有的文化知识,尤其需要关于社会、人生方面的知识。一般来讲,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那么他的道德自我意识就越完善,克制情绪冲动的能力也就越强。多读书,读好书,不断用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认识问题更深刻,处理问题更理智。

二要点滴养成。修身养性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正如古人所说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爱因思坦说:“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小事创造品格,创造精神,我们应该自觉地用纪律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抓好养成。

2.多忍耐,缓冲自己的冲动。

当你心中生起怒火时,首先强忍下来,不做任何反应,等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再回过头来考虑和处理这件事情。这个时候,也许会有许多结果,说不定是一场误会,说不定事情并没有当时想的那么糟糕,说不定找到了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一位哲人说:“缓冲是平息冲动的好办法。”当你生气时,便在心里从一数到十,才开口说话;如果怒不可遏,再数到一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体验,当遇到一件极不顺心的事时,一冲动就想到要这样,要那样,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想起来,就会为自己的想法、行为感到可笑。因为冲动时的理智是大打折扣的,往往做出的行为是不适当的,等冷静下来,让大脑再做出反应,那效果又会不一样。

3.多退让,不让自己后悔。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当你感到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情绪时,你可以采取退让的思维方式。只要心中燃起愤怒的冲动时,不妨立刻换种思考方法,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下整个过程。这种换位思考的方法往往就比较客观,设身处地的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想想如果我是他,遇到这样的事也许会象他那样激动,做出不当的举止来。经过这种退让思维方式,就可以在冲突一时无法解决时,缓解冲动情绪。

4.转移愤怒情绪。

让冲动情绪迅速实现转移,可以立即想一想能使自己高兴的事情,缓和愤怒情绪。在情绪冲动时,我们可以听听轻快的音乐、看看有趣的书画、读读美好的诗文,唱唱自己喜欢的歌曲,或者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使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逐渐趋于平缓,起到克制冲动的目的。

5.联想后果消除冲动。

情绪冲动容易使人做出过激行为,往往铸成大错,而当事人事后总要感到后悔,“我当时怎么就不想想后果呢?”然而这个时候后悔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了。这就提醒我们,当你情绪冲动,一时又难以克制时,可以发挥自己联想的作用,想一想自己冲动下去最严重的后果,这样,你的过激情绪可能就会很快降下温来。

6.用谈心的方法排除冲动情绪。

一个人的冲动情绪最终都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加以释放和排解的。否则不仅会危害身体健康,而且日积月累,终有一天会爆发,结出更大的恶果。倾诉就是一种比较好的宣泄方法。

找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把心中的所有不快都讲出来,这样不仅使紧张、不快的心情得到缓解,还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

都是自私惹的祸

动辄发怒是放纵和缺乏教养的表现。

——普鲁塔克

伟大不朽的托尔斯泰,也就是《战争与和平》、《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这三部世界著名小说的作者,在生命的最后20年里,“可能是全世界最受尊敬的人”。在他逝世的前20年里,他的崇拜者不断地去他的家里,希望能见他一面,能听听他的声音,或者哪怕是摸摸他的衣角。有人甚至记下他说的每一句话,就好像那是“神谕”。可是生活中的托尔斯泰在70岁时根本就是没有脑筋的一个人,之所以这么说是有原因和道理的。

托尔斯泰迎娶了一个自己非常喜爱的女孩,实际上,他们刚开始在一起的时候非常开心,甚至还常常向上帝祈祷,希望继续让他们过这种生活。然而,托尔斯泰的妻子,这个当初非常喜爱的女孩,却是个天性嫉妒的人,她常常把自己打扮成乡下姑娘来打探托尔斯泰的行踪,甚至溜进树林监视他。他们为此常常争吵,而这个女人连自己的女儿都嫉妒,曾经用枪把女儿的照片打了一个洞。她还会在地板上撒泼,并用鸦片来威胁要自杀,而孩子们则被吓得缩在屋子的角落里尖叫。而这个时候托尔斯泰是怎么做的呢?

他暴跳如雷,打烂家里的家具。他非常生气,是的,他非常有理由这么做。他还把这一切都记在了自己的日记里,将这一切罪过都推卸到自己的妻子身上。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想让下一代或者后人看到所有的问题都是由自己的妻子引起的。当然,他的妻子也终于知道了托尔斯泰的行为。

她当然是撕毁并烧掉了托尔斯泰的日记,接着自己也写了一本日记,把所有的错误都推卸给丈夫。她甚至还写了一本小说,并以《谁之错》为书名。在这本书里,她把丈夫描写成一个家庭的破坏者,而她则成了一个被害者,一个家庭的烈士。

这一切的结果就是,托尔斯泰终于忍受不了这样的家庭离家出走,并称这个家为“疯人院”。他们出现这样的结果,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都非常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是的,他们都太在乎对方的意见了。那么,我们会不会分析到底他们究竟谁对谁错呢?我想不会,我们只会在乎自己的问题,而不会浪费时间去想托尔斯泰的事。所以,我们的愤怒,正是因为我们太在乎自己的感受,或者说我们太在乎对方对我们的评价。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并且可以归纳出这么一点:愤怒的原因正是源于自私。这一点同样可以从愤怒的种种原因中体验出来。我们分析一下动怒都有哪些心理动机。

——动怒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因此你可以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当自己觉得难以控制自己、感觉到沮丧或者受到挫折时,你可以通过愤怒将自己的不愉快归咎于其他人或者事,而不必控制自己的情感。

——你可以用愤怒来控制怕你发怒的那些人,愤怒的恐吓和威慑力量常常对那些年龄比你小、心理或者生理弱于你的人身上非常见效。

——愤怒可以成为自己犯错的借口。你可以先胡乱地发泄一番,然后再向别人道歉:“对不起,刚刚我失控了。”这样你就以“失控”的理由原谅了自己。

——你可以用愤怒来左右别人的思想,让你得到一种满足感。因为别人宁愿好言劝你,也不愿意让你大闹一场,从而让气氛变得尴尬起来。

——你可以故意愤怒,从而找个借口避免与他人交流,从而拒绝别人的爱情或者友情。

——你可以用愤怒的方式让别人自省,“我究竟是哪里错了,让他如此生气?”当别人内疚时,你是强大的。

——当你愤怒后,你可以自我怜悯一番,觉得自己是不幸的,没人理解你。

——你愤怒后,就可以不用寻找自己的问题所在,不必改进自己,让自己感觉好过一点。

——当你愤怒地断绝与他人的交往时,因为你觉得对方太愚蠢,不能带给你更多的利益和价值;或者你觉得对方太强大,给自己造成威胁,用这种方式可以避免丢脸。

——当你输掉了一场游戏,你可以用愤怒来开脱自己,说不定对方害怕你发脾气。

上面的种种动机,无论那一条都无不渗透着自私的痕迹。因为太在乎自己的感受,太在乎自己的利益,所以我们愤怒,我们用愤怒来宣泄自己的情感,或者用愤怒的方式来争取自己的利益。但是,当我们频频使用这种方式,或者用这种方式得到甜头后,我们就会不自觉地养成愤怒的习惯,以至于无法控制自己的这种惰性情绪。更让人觉得你是一个没有教养、自控能力很差、不容易交往的人。其实,实现自己目的的方式还有很多种,我们大可以用积极地方法来实现,为什么要用这种自欺欺人的方式呢?

适时发泄心中的愤怒

你勃然大怒时,就会做出许多蠢事,与其事后后悔不如事前平息制怒。

专家说,偶尔的愤怒并不是件坏事。如果长期压抑自己,不将愤怒爆发出来,将会对自己有很大的伤害,比如打击你的自尊,甚至伤害你的身体,带来高血压和心脏病。

但愤怒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被其他情绪所引发。所以既然愤怒不可避免,我们要做的不是压抑愤怒,而是找到引发愤怒的情绪,在愤怒之前消除这些情绪,去掉愤怒带来的消极影响。

从心理健康角度而言,压抑愤怒的情绪有损健康,这是美国密执安大学社会精神病理学家玛拉·朱利叶斯通过对192对夫妇进行研究发现的。他的研究显示:压抑愤怒情绪表达会导致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上升。在双方都压抑强烈愤怒情绪的夫妇中,妻子因心脏病发作而死亡的可能性是11%;当只有丈夫单方面表露愤怒时,妻子死亡的可能性为7%;如果双方都能宣泄出内心的不悦,妻子心脏病致死的危险几乎降为零。

与倾诉内心不悦的男性相比,压抑内心强烈感情的丈夫,因心脏病发作而死亡的可能性将高出大约一倍。因为压抑愤怒情绪的表达,会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和某种生物化学平衡,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可见,适时地宣泄心中的愤怒对自身健康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酒与污水定律,这个定律就是:假如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要是用来比喻我们自身的情绪来说,压力就如那一匙污水,不及时处理,就会令整个人身心疲惫。

此外,美国科学家们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出:心理压力真的会让人加速衰老,而且一老就可能达到十几年。研究人员说:“如果我们感到压力,就应该认真对待,因为它可能会影响到我们体内的细胞。”在研究中,他们还发现,对那些照顾病儿时间最长的母亲来说,无论她们自己感觉到的压力是大是小,她们的染色体端粒都会比较短。“她们照顾病人的时间越长,对自身健康的影响也就越大”。

既然愤怒是一种内心滋生的消极情绪,是一种心理压力,那么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得到发泄,达到既不伤害他人,也不伤害自己的目的。你如果遇到感到愤怒的人或者事时,你可以努力地控制自己的思维情绪,使自己对这些人或者事有一种新的看法,并做出积极地反应。

美国前总统林肯那封“永不寄出的信”被公认为是消除怒气和烦恼的良方。

1863年7月3日开始的葛底斯堡战役是内战期间最重要的一次战役。7月4日,李将军率领他的军队开始向南方撤离。他带着败兵逃到了波多马克河边,他的前面是波涛汹涌的大河,身后是乘胜追击的政府军。对北方军队而言,这简直是天赐良机,完全可以一举歼灭李将军的部队,从而很快地结束内战。林肯命令米地将军果断出击,告诉他不用召开紧急军事会议。

为了确保命令的下达,他不仅用了电报下令,另外还派了专门人员传达口信给米地将军。结果呢?米地将军并没有遵照林肯的命令行事,而是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他借故拖延时间,甚至拒绝攻打李将军。最后,李将军和他的军队顺利地渡过了波多马克河,保存了实力。

当得知这个消息后,林肯勃然大怒——他从来没有这么愤怒过。失望之余,他写了一封信给米地将军。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亲爱的米地将军:

“我不相信,你也会对李将军逃走一事感到不幸。那时候,他就在我们眼前,胜利也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战争势必继续进行。既然在那时候你不能擒住李将军,如今,他已经到了波多马克河的南边,你怎么取得胜利?我已经不期待你会成功,而且也不期待你会做得多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对此深感遗憾。”

你甚至可以猜测一下米地将军读到这封信的时候会有什么表情。但是,你可能会感到意外的是,他根本没有收到过这封信,因为林肯并没有将这封信寄出去——人们是在一堆文件里发现它的。林肯忘记把这封信寄出去了吗?这是不可想象的。众所周知,这是一封十分重要的信件。

有人回忆了当时的情景:“这仅仅是我的猜测……”林肯在写完这封信时,心里想道,“当然,也许是我性急了。坐在白宫,我当然能够看得更加清楚,也更加能够指挥若定。但是,如果我在葛底斯堡的话,我成天看见的是因为伤痛而嚎哭的士兵,或者成千上万的尸骨,也许那样,我就不会急着去攻打李将军了吧!我一定也会像米地将军一样畏缩的。现在,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惟一能做的就是承认它。至于这封信,如果我把它寄出去的话,我想除了让自己感到愉快之外,将不会有任何其他的好处。相反,它会使米地将军跟我反目,迫使他离开军队,或者断送他的前途。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于是,林肯把那封已经装好的信搁在了一边。因为他相信,批评和指责是于事无补的。

由于可见,烦恼的事人人都有,伟人也不例外,林肯把烦恼通过写信而发泄出来,既获得了心理平衡,又不会伤害别人,可谓一举两得。

愤怒是一定要通过各种途径发泄的,但是却需要选择好方式或者出气筒,不能为了自己的舒坦而伤害到别人的利益。亦舒曾说过一句话:“接吻可以选错对象,发脾气则不可。”小孩子可以任性苦恼,坐在地上耍赖,但是成年人却得丢弃这种陋习,用理智的方法来处理消极情绪。

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我们可以用如下的方法来消除这种消极情绪:

——发怒时,提醒自己:“人人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行事。”如果你一味禁止别人,只会加速或者延长自己的愤怒。你需要做的就是允许别人选择自己的言行,就如同你坚持自己的言行一样。

——愤怒时,要努力地做到冷静思考,并不断提醒自己:“不能一直用这种消极方式看问题,我可以换种方式的!”

——尝试推迟发怒的时间。如果你对某一件事总是很容易上火,那么不妨学着延迟发怒的时间,这次是15秒,那么下次就推迟到30秒……一旦你意识到自己可以延迟自己的愤怒,你就学会了自我控制,相信你最终可以完全消除愤怒的。

——不去说欺骗自己的话,你可以讨厌某种东西或者事,但是你可以选择不生气。

——让值得信赖的人提醒你,当你发怒时便提醒你:“停!冷静一下!”然后,你想想看自己接下来应该怎么去做。

——抓住你讨厌的人的手,用友善的态度交往,哪怕你心里很讨厌这么做。行为方式可以影响到心理,而对方也会做出你意想不到的变化;如果实在不行,就向他表明自己内心的感情直到平息自己内心的愤怒。

——把自己动怒的情况写成日志,强制自己诚实地记录整个过程。每次动怒都记下来,如此一来,你会发现自己的愤怒情绪逐渐减少。

——自爱,只要你想到自爱,就永远不会用愤怒来折磨自己。

其实,平息愤怒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大可不必选择消极的方式,愤怒发生的原因正如前面一节所说,都是因为我们固执地自我情绪带动的,只要打开狭隘的心结,愤怒情绪就会得以消除。交换角色的方式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卡内基·梅伦大学的商学院罗伯特·凯利,在加福尼亚州某电脑公司遇到一位程序设计员和他的上司就某一个软件的价值问题发生争执,凯利建议他们互相站在对方的立场来争辩,结果5分钟后,双方便认清彼此的表现多么可笑,大家都笑起来,很快找出了解决的办法。在人与人沟通过程中,心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必须接受自己的意见才行。如果双方在意见交流时能够交换角色而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就能够避免大动肝火。

当你在心烦意乱时,不妨让自己安静下来,不去想困住我们的难题,而去想象一下夏日夜晚的星空,多么安详、多么宁静、多么璀璨、多么自由。因此,我们也应该去追寻那种虚怀若谷的胸怀,去追求那份宁静中的自由,当在这份宁静中拥有了一份超然心情后,一切压力就容易释放出来,我们又可以重新找到前进的方向。 4IQMpozvovOcSmb8R/tULHudqKffrPgkj/Jg1WbeSyTTRg4Tu/bCKjG1K5aifCP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