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女巫一定得死:童话如何塑造性格
谢尔登·卡什丹

推荐序一

孩子应该阅读童话故事——卡什丹教授如是说

自小父母在喂我们喝牛奶、追我们吃饭的同时,也一并将灰姑娘飞上枝头做凤凰,王子掀开玻璃棺材看到白雪公主,一吻使之苏醒的华美动人的故事吹进我们耳中。长大之后,我们对下一代也如法炮制,继续将《灰姑娘》和《小红帽》的故事说与孩子。但在我们述说童话故事的过程中,无意识地传承或复制前人经验的成分恐怕更多,直到……我们看罢格林兄弟的原版童话,才惊觉:啊,原来我们幼时耳熟能详(甚至万般向往?)的童话故事到头来竟是如此这般的——凶残与情色(这恍然大悟的过程恐怕更是令人不寒而栗的理由)?那么,童话故事还适合让现在的小孩继续阅读吗?这可能是你紧接而发的怀疑。从儿童文学的角度来讲,孩子当然不能错过童话故事,诚如儿童文学评论家泽娜·萨瑟兰所言:童话故事几乎涵盖了孩子在其他各类儿童文学作品中可能触及的叙事特质,例如童话故事通常破题快,并借着主角的行动不断推动情节向前发展;内容常带幽默,引人入胜;故事角色通常具有鲜明的人格特质,角色间好坏、正邪、勤惰、顺逆分明,在故事中往往不是绝对的美善便是极端的丑恶,少有灰色地带,因此儿童读者很容易对故事角色做出是非判断与正邪区分。

此外,童话故事的情节架构通常具有一定模式,富含韵律与重复性,吸引儿童读者的聆听或阅读兴趣,且便于孩子理解、记忆或重述;而童话故事尾声邪不胜正或以弱制强的明确结局,往往也吻合孩子心中刚发展出来的正义与善恶概念,因此颇能带给孩子极大的满足感;当然,童话故事当中几乎不能缺少的魔法元素,对孩子来说更具有无限魅力!

心理学家也同样肯定童话故事之于孩子的重要性与价值,本书作者谢尔登·卡什丹教授便是一例。事实上,卡什丹写作这本书的主要目的,便是要让家长、老师及所有喜爱童话或孩子的大人了解童话之于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带领大人走进童话的字里行间,一窥童话所隐含的意义。

本书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和剖析童话,将童话视为“童年的心理剧:在异想天开的奇幻情节背后,却是反映现实人生挣扎的写实剧”。此外,作者卡什丹教授归纳童话故事所描述的情节内容或触及的主题内涵,认为不外虚荣、贪吃、嫉妒、欺骗、色欲、贪婪与懒惰等七项,他将之统称为“童年的七宗罪”;作者认为:这些在童话故事情节中由主角或恶角(多是女巫)所“引发”的童年大罪正代表孩子内心邪恶的自我,它们同孩子心中另一半好的自我相对抗,故事终了当然邪不胜正、罪行终获制裁或抑制,而孩子的心理冲突也就在阅读童话的过程当中得到合理的抒发,并获得心灵与道德上的成长。

此外,本书作者在深入分析几则著名童话、从儿童心理发展角度比较不同版本,在呈现主题或角色塑造与行为归因上的差异、详述每则故事在每一处情节转折所代表意义的同时,也触及与童话研究相关的有趣议题,例如卡什丹曾提到佩罗在《睡美人》故事中删去吉姆巴地斯达·巴西耳(Giambattista Basile)的《塔丽亚、太阳与月亮》中影射通奸与强暴的内容情节,回避可能触动王室敏感神经的“危险关系”,而在《大拇指》故事中,注入高贵情操与高尚想法,大不同于格林兄弟《韩塞尔与葛蕾特》故事中农民所反映的实际的生存观,目的都是为了让故事讨得路易十四时代王公贵族们的欢心,博取上层阶级读者的好感。这不代表佩罗记录童话时带着拉近自己与宫廷贵族距离的企图。不过童话故事叙述者或记录者在记述故事之际,往往会将其自身的意识形态或记录动机一并带入的类似例子,往往也是童话研究者有兴趣钻研的议题。

在本书中,卡什丹教授从亲和易懂的文字入手,以各种社会事件或他亲身处理的咨询个案为例,并适时适量援引与童话渊源密切相关的神话或传奇故事为证,让讨论内容更显多元,也让严肃的童话研究易为一般大众接受,不啻为一本让有志进一步了解童话内涵者容易上手的童话研究入门读物。

刘凤芯

台东师范学院儿童文学研究所助理教授 Jvry1XpkKlvw6p8QG0chHmbSpBI7+vUeKlrGSXkG8+6STy2aNdpjK3dSMqSXjPw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