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自明之理都越来越不符合现实,现实的生活与工作给人一种超现实的感觉。
——《管理未来》
(Managing for the Future)
文化与文化的界线
平坦的大地上也会有凹凸不平之处。这单纯指地形上的变化,并不指气候、语言以及生活模式的变化。但也有例外,真正的界线是存在的,尽管有时它不高也不引人注目。比如说布伦纳山口,虽然它是阿尔卑斯山脉最低最缓的一个山口,但自古以来就是区分地中海文化与北欧文化的界线。
——《管理新现实》
(The New Realities)
历史也有界线
历史也有界线,尽管它不显眼,在当时的社会也不会被注意到。但是,一旦越过这一界线,社会景象与政治景象就会发生变化。气候会发生变化,语言也会发生变化,一个新现实出现在人们眼前。在1965~1973年之间的某一时期,世界就跨过了那样一条界线,迈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纪。
——《管理新现实》
(The New Realities)
百年一遇的大变革
世界跨过了历史的界线,引发了百年一遇的大变革。为了迎接新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准备了10年。大变革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改变了社会机构、政治结构,改变了技术、艺术与组织机构。终于人们在50年后迎来了新世界。
——《后资本主义社会》
(Post—Capitalist Society)
变革一直持续到2020年
对生活在新时代的一代人来说,他们无法想象祖父母曾经生活过的世界,也无法想象父母出生的世界。现在,我们正在体会那样的变革。如果历史一如既往地运动,那么这种变革不止持续到2010年,而是会一直持续到2020年。
——《后资本主义社会》
(Post—Capitalist Society)
脱离现实的政治学与经济学
现实已经与政治家、企业家、工会干部以及经济学家等诸多学者所关心、所说和所写的不一样了。可以说,今天的政治学与经济学各具特征,难以拯救的非现实性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据。
——《管理新现实》
(The New Realities)
解决问题面临的最大障碍
时至今日,人们的议论依然受以往标语、规则与问题意识的支配,视野非常狭隘。如今,这些都成为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
——《管理新现实》
(The New Realities)
今后断层将会达到极点
我于30年之前提出的断层之说已变成了现实,这一点大家都看得非常清楚。但实际上,这一断层才刚刚开始,今后将会达到极点。以企业间的合纵连横为开端,全世界正在进行产业结构重组,美国的雇用制度也在发生变化,这一变化在其他欧美国家也初现端倪。在这些变化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断层的身影。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革新亦是如此。
——《断层时代》
(The Age of Discontinuity)
下一个社会的到来
下一个社会一定会到来,这是毋庸置疑的。当然,无论是20世纪的社会还是21世纪的社会都与我们所预想的性质不同。但是,其中相当一分部已经逐步实现了。
——《下一个社会的管理》
(Managing in the Next Society)
知识是主要的资源
许多领域已经发生了一些基本的变化,尤其是与社会及其构造有关的领域。现在,可以确定的一个现实问题是,新社会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而是后资本主义社会。还有一个确信无疑的事实就是,知识是主要的资源。
——《后资本主义社会》
(Post—Capitalist Society)
产业革命、生产率革命以及经营革命之所以会发生,其根本原因是知识价值的变化。
——《后资本主义社会》
(Post—Capitalist Society)
谓之认识或教育的知识
在柏拉图时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有关知识价值与意义的理论只有两种。哲人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可以使人认识自我,即实现自身智慧、道德与精神方面的提升。普罗塔哥拉则认为,知识使人明白应该说什么以及如何去说。对他来说,知识意味着逻辑、语法与修辞。在中世纪,这三大科目是学习的重中之重,今天也被认为是最基本的教养。
——《后资本主义社会》
(Post—Capitalist Society)
知识本身并不起作用
尽管对知识价值与意义的理解存在两种对立的派别,但是在知识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与意义这一点上,两个派别的意见是一致的。知识与行为无关,也不会发挥什么作用,发挥作用的是希腊语中的“技能”。
——《后资本主义社会》
(Post—Capitalist Society)
系统化的技能——技术
在1700年之后的短短50年中,人们发明了技术。技术一词是一个象征性词语,是在秘传的技能一词之后加上了一个表示系统化的词尾而形成的。
——《后资本主义社会》
(Post—Capitalist Society)
使技术革新向产业革命转变的力量
在1750~1900年的150年中,资本主义与技术革新征服了全世界,创造了新的世界文明。这期间,资本主义与技术革新的传播速度之快,超越文明、阶层与地理程度之深,都是史无前例的。或许正因为如此,资本主义才会成为一种体制,同时也使得技术革新转变为产业革命。
——《后资本主义社会》
(Post—Capitalist Society)
知识,一夜之间变为公共财产
人们对知识的运用掀起了产业革命。通常,知识是与现实存在关联的。但是它却在一夜之间与行为扯上关系,成为了一种资源,也可以发挥作用了。原为私人财富的知识在一夜之间变为了公共财产。
——《后资本主义社会》
(Post—Capitalist Society)
知识带来的三次革命
第一阶段始于18世纪中期,之后大约持续了100年。人类将知识运用于工具、工程以及产品,即所谓的产业革命。第二阶段始于1880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达到顶峰。这一时期,人类将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即所谓的生产率革命。第三阶段,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将知识运用于知识本身,即所谓的经营革命。今天,知识已经超越了土地、资本和劳动,成为最大的生产要素。
——《后资本主义社会》
(Post—Capitalist Society)
泰勒的生产率革命
弗雷德里克·泰勒发现的提高生产率的工具非常简单。首先,将工作分解为单个动作,记录每个动作需要的时间。然后去除多余的动作,只留下必要的动作,并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些动作。之后将改善后的动作重新组合。最后制造完成以上动作所需要的工具。
——《21世纪的管理挑战》
(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
体力劳动者变身为中产阶级
虽然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方法受到了工会和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对,但是截至1930年,基本所有的发达国家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笔下的无产者都变身成了中产阶级,制造业的体力劳动者成为资本主义与产业革命的受益者,而不是资本家。
——《后资本主义社会》
(Post—Capitalist Society)
体力劳动者的时代
20世纪50年代,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体力劳动者成为各国最大的劳动人口。他们成为一个值得尊敬的存在——中产阶级。在终身雇用制下,他们工作有保证,可以拿到养老金,享受长期带薪休假,享受综合性失业保险。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掌握了政治权力。工会的权力甚至超过了首相和议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政府权力掌握者。这样的事并不只发生在英国,同样发生在其他国家。
——《巨变时代的管理》
(Managing in a Time of Great Change)
导致体力劳动者衰退的力量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知识的力量使得体力劳动者迅速走向了兴旺,却也导致他们迅速走向了衰退。
——《管理新现实》
(The New Realities)
何谓经营革命
如何运用原有的知识来获取更大的成果呢?人们要用知识去解决这一问题,这就是经营革命。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知识,我们能否发现那样的新知识,我们如何有效地运用新知识,这些都是我们运用原有知识的目的。也就是说,人们将知识运用于创新。这种变化的第三个阶段就是经营革命。
——《后资本主义社会》
(Post—Capitalist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