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素质二 情感认知

成功助力——情感素质的培养

自我调节阳光心态

发现心中的忧虑

几乎每个人每天都花费大量的时间为未来而担忧。他们在为自己、家人和社会的未来而忧:他们担心自己的身体会出现大毛病;他们害怕别人与自己中断关系;他们担心自己所处的社会变得一团糟……我们不能说他们完全是“杞人忧天”,至少这也是一种与内疚悔恨一样毫无益处的行为。所有这些都导致了我们人生的一次次挫折和失败,有时,忧虑成了我们事业上最大的拦路虎。

与内疚悔恨一样,忧虑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最消极而毫无益处的情绪,它们都是精神抑郁的最常见形式,是一种极大的精力浪费。当你悔恨时,你会沉湎于过去,由于自己的某种言行而感到沮丧或不快,在回忆往事中消磨掉自己现在的时光。当你产生忧虑时,你会利用宝贵的时间,无休止地考虑将来的事情。对我们每个人来讲,无论是沉湎过去,还是忧虑未来,其结果都是相同的:你在浪费目前的时光。

细细分析这两个人生的误区可以发现它们存在着一些相似与关联之处:内疚悔恨意味着你生活在现时中,由于过去的某些行为而使你产生惰性;而忧虑则是你在现时情况下因将来的某件事而陷入惰性,而你所忧虑的事情往往是自己无法左右的。虽然前者针对过去,后者针对未来,但它们对现时的你都产生同样的效果——让你烦恼并产生惰性。

在我们的生活中,内疚悔恨与忧虑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且几乎人人都不例外。许多人要么为自己不应做的事情而自悔自恨,要么为可能发生的事情而忧心忡忡。这时,你也许会想:“我不也是这种人吗?”如果你的大脑里存着大片的“悔恨与忧虑区域”,就必须予以清扫和消毒,消灭那些侵蚀着你生活各个方面的“悔”和“忧”的蛀虫。

忧虑是因为将来的某件事而在现时中产生惰性。但请记住一点,世上没有任何事情是值得忧虑的,绝对没有!你可以让自己的一生在对未来的忧虑中度过,然而无论你多么忧虑,甚至抑郁而死,你也无法改变自己的现实。还有一点,我们不能将忧虑与计划安排混为一谈,虽然二者都是对未来的一种考虑。如果你是在制定未来的计划,这将更有助于你现时中的活动,你对未来有自己的具体想法与行动计划。而忧虑只是因今后的事情而产生惰性。当我们审视这种通病普遍存在的原因之时,会很容易地发现:忧虑同悔恨一样,也是我们社会所鼓励与赞赏的一种心理。

但是,我们不能将忧虑与关心混为一谈。我们生活的社会似乎认为这二者是等同和必然联系的,也就是说,如果你关心一个人,就必须替他忧虑。似乎只有用忧虑才能证实自己的情感。而且,忧虑与爱情也是毫不相关的,相爱可能产生俩人相互间的思念,但这种思念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情感,它甚至可能产生一种积极的动力。在恋爱关系中,每个人应该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不应被对方提出的条件所束缚。

既然忧虑有这么多的消极作用,那你就必须消除这一误区。其实,对一般人来讲,他们所忧虑的往往是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无论是战争、经济萧条而是生理疾病,不可能因为我们一产生忧虑就自行好转或消除,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你是难以左右这些事情的。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你所担忧的事情往往不如你所想像的那么可怕和严重,也许想想办法,或者变换一下环境,某些担忧变得毫无必要了。

祛除忧虑的良药

忧虑是成功的杀手。有套消除忧虑的万灵公式,曾经使一个带着棺材航海旅行的垂死病人胖了四十公斤。

你是否想得到一个快而有效的消除忧虑的办法——那种在你不必再多往下看之前,就能马上应用的方法?

这个方法就是成功大师卡耐基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的工程师威利·卡瑞尔先生用过的方法,通常,我们这种方法叫做“卡瑞尔万灵公式”。

这个办法非常简单,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其中共有三个步骤:“第一步,要先毫不害怕而诚恳地分析整个情况,然后找出万一失败可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况是什么。没有人会把你关起来,或者把你枪毙,这一点可以肯定。”

“第二步,找到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之后,就让自己在必要的时候能够接受它。要对自己说,这次的失败,在我的纪录上会是一个很大的污点,可能我会因此而丢差事。但即使真是如此,我还是可以另外找一份差事。事情不可能比这更糟。”

“第三步,从这以后,就平静地把你的时间和精力,拿来试着改善你自己在心理上已经接受的那种最坏情况。”

为什么威利·卡瑞尔的万灵公式这么有价值,这么实用呢?从心理学上来讲,它能够把我们从那个巨大的灰色云层里拉下来,让我们不再因为忧虑而盲目地摸索,它可以使我们的双脚稳稳地站在地面上,而我们也都知道自己的确站在地面上。如果我们脚下没有结实的土地,而我们也都知道自己的确站在地面上。如果我们脚下没有结实的土地,又怎么能希望把事情想通呢?

应用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教授,如果他今天还活着,听到这个面对最坏情况的公式的话,也一定会大表赞同。为什么呢?因为他曾经告诉他的学生说,“你要愿意承担这种情况,因为……能接受既成的事实,就是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个步骤。”当我们接受了最坏的情况之后,我们就不会再损失什么,而这也就是说,一切都可以回来。“在面对最坏的情况之后,”威利·卡瑞尔告诉我们说,“我马上就轻松下来,感到一种好几天来没有经历过的平静。然后,我就能思想了。”

这话说的多好啊!可是还有成千上万的人,为愤怒而毁了他们的生活,因为他们拒绝接受最坏的情况,不肯由此以求改进,不愿意在灾难中尽可能地救出点东西来。他们不但不重新构筑他们的财富,却参与了“和经验所作的一次冷酷而激烈的斗争”——终于变成我们称之为忧郁症的那种颓丧的情绪的牺牲。

所以,如果你有担忧的问题,就应用威利·卡瑞尔的万能公式,进行下面三件事情:

(1)问你自己:“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

(2)如果你必须接受的话,就准备接受它。

(3)然后很镇定地想办法改善最坏的情况。

当然,不管用什么方法祛除内心的忧虑,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我们为什么会忧虑。即:导致我们忧虑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下面就是忧虑者真正的心理动机:

能让你回避现时以及在现实中存在的威胁——忧虑是一种现时的情绪活动。因此,如果你担忧未来,便会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一种惰性,这种惰性为你回避现时中的某些困难找到了一种借口。

你如果出于忧虑而产生惰性,便可以避免承担风险——是的,在完全陷入忧虑的情况下,你怎么可能采取任何行动呢?“我什么事也不能做,因为我非常担忧——。”这是人们经常发出的一种哀怨,其作用在于使得你可以无所事事,并且避免行动的风险。

忧虑可以显示出你关心他人的品质——你的忧虑说明你是个好爸爸(妈妈)、好丈夫(妻子)……这虽不是一种健全的逻辑思维,但却可以带来不少好处。

有了忧虑,你在某些自我挫败行为方面就有了现成的借口——例如你体重偏高,你在忧虑的时候必然要吃得更多,因而你完全有理由继续坚持忧虑行为。同样,人在陷入忧虑时要吸更多的烟,所以你可以利用忧虑来避免戒烟。在婚姻、金钱、健康等其他方面也有着相同的误区性效果。忧虑心理可帮助你避免做出改变。如果你胸疼,忧虑是很容易的,而冒着风险去了解实际病情并对自己采取诚实的态度,则不那么容易。

忧虑会妨碍你投身于生活——忧虑者可以整天坐在屋里,担忧各种事情;而实干家肯定要积极投身于生活。忧虑是使你无所事事的一种巧妙和办法,虽然收益不大,但与忙这忙那的积极生活相比却要轻松得多。

忧虑会引起溃疡、高血压、痉挛、头痛、腰痛以及其他种种疾病——这些疾病虽然看来并不是好事,但可以使你得到他人的极大注意,并使你有理由自我怜悯。有些人宁可一事无成,也要得到别人的怜悯。

我们在对忧虑进行最后处理时,除了找到忧虑之外还必须正确分析这些忧虑原因,从而找到能解决问题的良药。

为此,我们一定要学会以下三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步骤,来解决各种不同的困难。这三种步骤是:看清事实→分析事实→达成决定——然后依决定行事。

这就是“亚里士多德公式”。我们如果想解决那些逼迫我们,使我们日夜像生活在地狱里的问题,我们就必须用到这个。

美国哥伦比亚学院院长赫基斯说:“如果一个人能够把他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以一种很超然、很客观的态度去找寻事实的话,他的忧虑就会在他知识的光芒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寻找快乐的心情

抛弃心中的忧虑是成功心情的基础,因为忧虑只能导致你心态的消极,从整个成功的过程来说,仅仅抛弃忧虑的心情又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人们应该寻找一种能促进自己成功的快乐心情,所谓:笑口常开,成功常在!

但是,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决定于个人对人、事、物的看法如何,因为,生活是由思想构成的。

思想是重要的。只要知道你在想些什么,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因为每个人的特性,都是由思想构成的。我们的命运,完全决定于我们的心理状态。爱默生说:“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他怎可能是别种样子呢?”

你我所必须面对的最大问题——事实上几乎可以算是我们需要应付的惟一问题——就是如何选择正确的思想。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曾经统治罗马帝国的伟大哲学家马尔卡斯·阿理流士,把这些总结成一句话——决定你命运的一句话:“生活是由思想构成的。”

要知道,如果我们想的都是快乐的念头,我们就能快乐;如果我们想的都是悲伤的事情,我们就会悲伤;如果我们想到一些可怕的情况,我们就会害怕;如果我们想的是不好的念头,我们恐怕就不会安心了;如果我们想的是失败,我们就会失败;如果我们沉浸在自怜里,大家都会有意躲开我们。“你并不是”心理学专家,诺曼·文生·皮尔说,“而你却是你所想的。”

那么对于所有的困难,我们是否都应该用习惯性的乐观态度去看呢?不是的。不幸得很,生命不会这么单纯,不过我们要趋向正面的态度,而不要采取反面的态度,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关心我们的问题,但是不能忧虑。关切和忧虑之间的分别是什么呢?关心的意思就是要了解问题在哪里,然后很镇定地采取各种步骤去加以解决,而忧虑却是发疯似地在绕着小圈子。

善待他人收获真情

赞美是人际和睦的秘密

你可曾想过?天底下只有一种方法,能支配他人去做某事?

那就是让他心甘情愿地去做,让他拥有去做某事的强烈欲望!

支配一个人去做事情,先决条件是要能提供他所需的一切。

一个人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呢?

20世纪最富盛名的心理医生佛洛伊德认为人类行为的动机只有两个:一是性冲动,一是名位之欲望。

美国最伟大的哲学家杜威博士,说法则稍有差异,他认为人类最原始的欲望,应是:“渴望自己变得更重要、更有价值。”

人类除了维持生存的需要以外,仍有一种超越七情六欲之外,却又举足轻重的欲望,往往却很难得到满足,那就是杜威所谓的“渴望自己变得更重要、更有价值”。

林肯有一次在写信时,开门见山地说:“任何人都喜欢受人奉承。”威廉·詹姆斯也说:“人性深处最大的欲望,莫过于受到外界的认可与赞扬。”而这种深藏心底的人性需求,事实也正是人兽区别之所在。

人类正是因为有这种渴望与价值的冲动,才会有人在一文不名、目不识丁、帮人打杂的情况下,仍不惜花掉仅有的微薄工资,去买法律书来看,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这个可怜的杂工并非虚构,他就是林肯总统。

人类的许多成功和失败都源于对这种需求的满足。

据一些权威人士表示,甚至有人会借着发疯来从他们的梦幻世界中寻求这种满足。曾有人以此问题请教一家规模不小的精神病院的主治医生,他告诉此人有不少人选择发疯,是为了寻求他们在正常生活中无法获得的受重视的感觉。

人们为求受重视,连发疯都在所不惜,试想如果我们肯多给人们一分尊重、赞美,它的影响会有多大?多不可思议。

许多事业上卓有成效的人完全是因为他懂得取人之术。史瓦布说过一番话,真的是金科玉律,值得大家铭记在心,他说:“我最可贵的一项资产,就是我具备了引发属下热诚与冲劲的能力,而要想鼓舞—个人善尽其材,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给他们赞美和鼓励。天下最使人颓丧不振、冲劲全失的,就是来自上级主管的批评、责骂,我从来不曾批评过任何人,我相信只有赞美和鼓舞,才能刺激他们向上,使他们努力工作,如果碰上我由衷喜欢的事,我会更不吝惜地予以夸赞、褒奖。”

史瓦布用的是这么一套驭人之术,但一般人做法又是如何呢?碰到不喜欢的事,定会破口大骂,批评得体无完肤,碰到认可的事,却又一言不发,吝于赞扬。

我们往往不惜一切,去供给我们的子女、友人、劳工生理所需的养分,但都从未注意到他们的自尊,一样需要细心的灌溉、滋养、适度的赞美和鼓励,将会像一首优美的音乐一样,在他们心中萦绕不去。

当然,如果赞美并非发自内心,而流于一种肤浅、做作的巴结或谄媚,将是毫无意义的。尽管事实上,有不少人由于过分地渴望满足,而不顾一切地沉醉于这种谄媚之中,就像一个快饿死的人,随手抓到一些树根草皮,都囫囵吞入腹中一样。

但那种虚假,非发自内心的赞美,就像假钞一样,胡乱使用,早晚会惹来一身麻烦。

人一生中,除非碰上了什么重大问题,否则,至少百分之九十五的时间,都花在想自己的事情上。如果我们肯稍歇片刻,试着去想想别人的优点,惟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地赞美别人,而不至于口是心非,纯为外交辞令式的恭维谄媚了!

只要给予他人由衷的认可和毫不吝惜的赞美,人们自会感怀在心,牢记着你的每一句话,甚至在你早就忘掉自己的赞美之后,他们仍将视同珍宝般反复地在记忆中取出,慢慢地品味、咀嚼。

鼓舞人的秘诀

一位老师,指导一群学生做“游戏”。

他要求每个人到任意的另外三位同学面前,分别表示自己对对方的赞赏。那赞赏的话语得热情洋溢,得由衷,得具体,还得尽量地从深入的方面去进行。

老师早已说过了“开始”,学生们却为难地在原地转圈。他们不习惯去当面说那些确实是发自内心的话。个别的大方者倒是开始了行动,只是,受到赞赏的人在众人友善的笑声中显得更加局促不安:头低着,脸绯红,手捂上半边脸,嘴里还一个劲地念叨着“哪里、哪里”。

看来,学习去欣赏人,称赞人,鼓舞人,同时,也学习去接受别人的欣赏与称赞,这是重要的一课。它能使别人改变,同时也能改变自己。

人类本性深处,最大的渴求就是被人欣赏。欣赏中表达的是一种喜欢,一种爱,它可以使人更加接受自己,重视自己,它能产生不可思议的力量。

有这样一个神话传说:塞浦路斯雕塑家皮格马利翁,用象牙雕刻了一座容光焕发的美女像。他爱自己的作品,爱得如醉如痴。他紧紧地,用自己的热血之躯,拥抱着雕塑的双膝,那是冰冷冰冷的。

可是,奇迹也就这样发生了。雕像活了起来,变得生动,变得美妙。

那是因为他的爱,他的热望,给雕像注入了活力。

尽管这只是个神话传说,寓意却是很有道理的。

我们知道,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个自我形象。它是积极还是消极,对人的成败,就整个人生而言,影响很大。可是,人的自我形象并非固定不变。处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接触不同的人们,都会对人的自我形象带来影响。

在一个充满爱、充满感激、充满鼓励的环境中,人们感受到喜悦,生长出信心,自我的形象在增进,在提升,人的潜能受到激发,他们会忽然感觉到现在的这个自己和以往的自己大不一样。随后,这种感觉会越来越真实。

相反,如果身处一个受到鄙视、处处被挑剔的环境中,人们只会更感觉自卑、苦恼。他们也许会认为,再努力也都是白费。于是,在消极的反抗、无奈的感叹之中,他们会更加不喜欢自己,自我形象只会变得更糟,潜能也将愈加受到抑制。

有人会认为,“我看不到有什么值得欣赏的东西”。说到底,关键还在于态度。在观察他人时,用的什么眼光?如果一味地挑剔,苛求,那观察到的大多会是些毛病和问题。只有拿出开放的态度来,多从积极的角度去欣赏,去挖掘,呈现出来的才会是很有价值的优点和长处。

当然,这种欣赏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因为,人们可以很容易从态度上发现,那些欣赏、赞美究竟是由衷的还是阿谀的。只有出自内心的,才是真诚的赞赏;而肤浅、自私、伪善的阿谀、恭维终会被人们所不齿。

学习欣赏别人是个重要的课题,而且,由此也就派生出了另一个相关的课题:如何去接受欣赏,接受赞美。

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遇到这种情形,面对他人的欣赏、赞扬,不知道该如何去回敬,去反应。其实,最真诚、最自然、也是最得体的,那就是将自己受到接受、受到肯定、受到关怀之后的感激心情表达出来。只要心存这样的观念,说什么、做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使相互的欣赏、鼓励、信任,在人与人之间流动起来。

真诚赞美他人是一种美德

你曾经想过吗?若想要一个人真诚地与你合作,那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满足他的需求,给予他所一直渴望得到的东西。

请记住,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方法。

当然,你可以用枪威胁一个人,让他把手表给你;以开枪来威胁人与你合作;也可以用打人的方法让孩子乖乖听话,但是这些都会带来令人不悦的反应。

如前所说,真正使人心甘情愿与你合作的方法,就是满足他的需求。

而我们一般人所需求的是什么呢?

人性最强烈的渴求就是自尊,受他人重视。每个人都希望受到赞美。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拥有他人的赞赏;这就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地方。有一位中年人养了许多品种极佳的猪及纯种的白脸猫,它们曾在乡村集市欧洲牲畜展示会上获得金牌,这位中年人把荣誉丝带别在或许一块纯白棉布上,每当朋友来访,他就将这块棉布展现出来。这些猪并不在意它所赢得的荣誉,但这位中年人在意。因为这些金牌丝带满足了他的成就感。

如果人类祖先没有如此强烈地追求自我满足,那么今日的文明就不可能出现,人也就与动物没什么两样了。

人们会给孩子身体上的

照顾,但却很少注意到他自

尊的发展;人们会准备营养

丰富的牛肉、马铃薯来增强

他们的体力,却忽视一句衷

心的赞美能带给他无穷的信

心与快乐。

有些读者看到这里会

说:“老套了,阿谀、恭维。这对那些聪明人一点都不管用。”

当然,对一个有辨别能力的人来说,阿谀完全没有效用,因为它是肤浅的、自私的、虚伪的。只有对那些没有自信的、欲借外界赞美来提升自己的人,奉承才能产生作用。

赞美与阿谀的差别是什么?这很容易分别,一个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另一个则是虚伪的、自私的、表面的。衷心的赞美受到社会的尊重,而奉承的阿谀却为社会所唾弃。

当我们空闲下来的时候,所关心的几乎都是自己,现在让我们停止这种自私的态度,多想想别人的优点,那么从你口中所流露出来的就是真诚的赞美而不是虚伪的奉承了。

中国有句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试着去欣赏他人的优点,给予诚心诚意的赞美与鼓励吧!

你能赞美别人有多高尚,你的内心世界就有多高尚!

每天至少找出一个人,如果可能的话,不妨再多找一些,你必须在这人身上找出一些值得赞扬的美德,然后加以赞扬。不过,记住:这些赞扬绝对不可以是虚伪、低俗的奉承,而必须是真实的赞扬,以极为热切的语气说出你的赞扬,如此将可让对方产生深刻的印象,然后,注意有何种发展。对于你所赞扬的对象,你将提供一个对他们极有价值的确定方向。而且,你将更进一步养成习惯,在他人身上寻找及发现良好的品德。这种公开而热诚赞扬他人美德的习惯,具有很深远的影响力,不管我如何加以强调,都绝不会过分的。因为,这个习惯将很快使你获得报酬:你将获得自尊,以及来自他人的感激,而这将会改变你的整个个性。“吸引法则”将使你所赞扬的那些人,在你身上看到你在他们身上所看到的那些美德。

批评责备于事无补

1932年5月7日,纽约街头出现了一场怵目惊心、史无前例的激烈枪战。双枪大盗葛洛里——一个烟酒不沾的杀人凶犯——在经过数周的逃窜之后,终于在西米大道他女友的寓所里,遭到警方的围捕。

葛洛里落网之后,纽约市警局局长墨诺尼对外表示,葛洛里是纽约有史以来最凶恶、顽劣的一名人犯,“任何一点芝麻绿豆小事都可能引起他的残酷杀机”。

但这位双枪大盗葛洛里对自己的看法又是如何呢?当战火正激烈的时刻,他竟然还抽空写了封血迹斑斑的自白书,上面写着:“我心虽疲惫,却始终仁慈善良,从未蓄意伤害过任何人。”当葛洛里被判死刑,送上电椅的一刹那,他依然说的是:“这太不公平了!我杀人完全是出于自卫啊!”

由此可知,双枪大盗葛洛里压根儿就不认为自己有罪,一点忏悔之意都没有。

如果说连这些恶行昭彰的犯人,都还一心文饰自己的过错,那么你我平常接触到的一些平凡人,又会有何种反应呢?

已故美国实业家约翰·华纳克曾说:“早在30年前,我就已经学会,苛责他人是件愚蠢至极的事。因为光是怨上帝没赐给我过人的智慧,使我必须独自奋斗,克服天分上的缺点,就已够我忙的了!”

华纳克年纪轻轻,就已参透这层道理,很多人却是花了很多时间才了解,不论是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一百个人中间,至少有九十九个不会反躬自省,诚心认错。

严苛的批评是无益的,它只会迫使被批评者采取防卫的行动,使他刻意地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合理的解释。这种批评是危险的,因为它会直接伤害到一个人的自尊,引起他的反叛意识。

德军有一条军纪,明文规定遇到有不满的事情,绝对不准当场发作,一定得忍过一晚上,待心情平静下来之后,再提出讨论。我相信这么一个规定,在一般社会中一样有其需要,惟有如此,才可能让那些唠叨的父母、聒噪的妻子、挑剔的雇主和一些找碴的人平静下来,别再为这社会制造更多的事端。

犯错的人永远只会怪罪于他人,而绝不可能反躬自省、承认错误,其实任何人都有这种毛病。所以,当你我有朝一日突然想批评他人时,不妨想想这些活生生的案例,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我们所要批评、诅咒的人,不论其是否有错,都将会执意强辩,为自己的行径寻找借口,甚至恶言反扑。

有人曾经花了十年研究林肯的一生,尤其是他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原则。他年轻的时候曾热衷于批评人,经常撰文嘲弄他人,并散发给街人,引起当事者极度的憎恶。有一次因为作得过火,而引发一件令他为之大彻大悟的事。

1842年他撰文批评一位政客,此人不甘受辱,要求与林肯决斗,林肯骑虎难下,只好勉强答应,以维护荣誉。幸好双方友人从中劝阻,一场生死之争,才在最后关头化解平息。

经过那次教训之后,林肯终悟出为人处世之道,从此再也不嘲弄他人,并一生奉为圭臬。

罗斯福总统曾经亲口表示,每当他碰上一些头痛的问题时,他总是会往椅背一靠,然后抬头看一看堂前高悬的林肯总统画像,扪心自问:如果换了是林肯总统在位,他会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你是否想帮着去改变你某个朋友,使他们在某些方面有所改进?很好!但何不从改变自己先开始呢?站在一个较自私的角度来看,改进自己,总比帮别人改进自己要划算得多,而且,或许还能省下招人嫌心的怨气呢!

如果我们有心让某人仇恨一辈子,只要放开顾忌,毫不保留地予以严厉批评,保证可以奏效,哪怕你的批评完全正确,对方仍是会恨你入骨。

与人相交,定要切记人本身并不是一种逻辑、理性的动物,而是一种充满感情、偏见和虚荣的动物。

批评就像是个危险的火星塞,足可引爆人们心中的虚荣与自尊,甚至足可置人于死地。

天下再笨的人,也懂得批评、咒骂、抱怨他人,而大部分会做这些事的人,都是笨人。

倒是要学会体谅、宽容,只有品格高尚、能力甚强之人才有可能做到。

“伟人表现其伟大的方式,”卡里尔说,“是在于他们对小人物的宽容与体谅。”

所以,我们何妨不试着多去谅解别人,而别再去批评他人,惟有如此,我们才能不受其弊,反得其利。恻隐之心亦将由此而生。

善用激励

世界的进步有赖于这三件事:出主意;使别人喜欢这些主意;使这些主意得到落实。关于主意,相信你已经知道不少了。主意来自于积极思维、洞察力和心中目标。你懂得主意的价值,你也懂得人的重要性。但怎样使别人喜欢你的主意呢?光是懂得怎样与人沟通,不等于你就能使别人喜欢你的主意,调动别人的积极性就是在这个方面起作用的。

“激励”意味着什么?《韦氏新世界英语词典》说,这个词的意思是“向别人提供积极性或以积极性影响别人”,而“积极性”一词的意思是“促使一个人做事或以某种方式行事的内心的动力,冲劲或意欲”。所以,激励涉及到如何激发一个人行动的内心深处的东西。

关心他人的需要,激励他人,成就他人,实际也在激励自己,成就自己。

激励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心理过程。希望,愿望,动力,人们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都构成人的激励。

使人人看到奋斗的目标,看到通过努力能够获得的近期、远期成果,从而生成奋斗的激情,这是目标激励;

在不断的创造中,满足个人物质利益的需要,更激发出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物质激励;

依各人不同的才能状态,为其提供获得成就和发展的机会,并且在追求符合自己志向与抱负的事业的过程中,激发其献身精神,获得成就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这是任务激励;对作出贡献的人们,给予相应的荣誉,以满足人们希望得到社会和集体尊重的心理需要。同时,又可以将荣誉作为自己进而更加努力的鞭策,这是荣誉激励;

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情感关系,在充满理解、和谐、关爱、支持的氛围中激发出每个人的积极性,这是情感激励;把人们行为的结果用显而易见的、明确的方式表示出来,激发人们强烈的感想,这是成果激励;

同一团体中的人们彼此信任,充满凝聚力,形成有力的集体,极大地激发起每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信任激励。

现在的人们都希望有一种外力可使自己和周围的人朝着预定方向前进。但凡是由外力促成的行为,便不可能持久。这就像一辆汽车,有时有汽油,而有时没有。汽油用完了,汽车要人推才能走,一不推,汽车马上失去动力,很快便停下来。如果油箱中汽油常满,车内的发动机就能不停地驱动汽车前进,几乎没有尽头。

人和激励的关系也是这样。没有激励,人就很难动起来,更不可能积累起冲劲。但如果一个人不停地受激励驱动,他就能永远地前进。

要想成功,你必须学会调动别人内心深处的积极性,你必须“给他们的油箱加油”。在最近做的一次调查中,有70位心理学家被要求说出主管人员必须懂得的人性中的最关键的东西是什么。

有64%的人说“积极性”,就是使人行动起来的那种感受和认识。

如果你不能调动别人的积极性,你就不能领导他们。如果你领导不了别人,那么你想做的一切事情都要由自己独立完成。这样你很难如期实现自己的目标。

一个人怎样开始激励别人呢?方法是先激励自己。你自己没有积极性,是不可能调动别人的积极性的;你自己没有信念,是不可能使别人有信念的;你自己没有冲劲,是不可能使别人有冲劲的;你自己没有前进的决心,是不可能带动别人前进的。

最让人喜欢的历史人物之一是以色列的大卫王(约公元前1000年)。年轻的大卫在没当上国王之前,有一次给当兵的哥哥送饭。

在走进前线时,他看到敌人中的头号巨人歌利亚。巨人在嘲弄以色列士兵,以引起他们内心的恐惧,但大卫毫无惧色,他调动起自己的积极性来,向歌利亚挑战,跟他厮杀,最后杀死了歌利亚。

在大卫之前,在所罗王的军队中是没有人能杀巨人的。而大卫,因为杀了巨人而当上了国王,其后以色列军中又产生了许多杀巨人的英雄。

可见,以身作则,给别人树立起榜样,显示出像勇士一样面对巨人的积极性,是调动别人积极性的前提条件。

所以,一个人如果想调动别人的积极性,首先要调动起自己的积极性。

激励别人,使他们喜欢你的主意,按照你的主意去做事,这要由你自己做起,继而运用一套能把所有人都动员起来的策略。用以下的办法可以提高你周围的人的积极性。

(1)与人交谈时表达清晰。要激励别人,总是要由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开始。

(2)对目标要有献身精神。历史上所有伟人的共同点是,他们深信自己的行动是正确的。使人信服的不是我们的逻辑如何高明,而是我们的信念如何坚定;不是我们提供的任何的证据,而是我们的热情。

(3)肯定别人的成绩。我们怎么期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回应。

(4)开展友好的竞赛。人们都有一种自发的竞争精神,这种精神能激发出积极性来。

(5)每次给予一点。如果你正在培训人员,或有意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一下子给他们太多的信息不是好办法。

(6)加强个人关系。因为我们比较容易调动与我们亲近的人的积极性。

(7)让人尝到成果和收获。看到成果就感到满足,这是许多人前进的动力。

(8)信赖。我们怎么看一个人,这个人就能对我们起着怎么样的作用。

(9)在一切能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中,领袖人物的带头作用是最重要的。

(10)把好处作为吸引力。大体上,不管明说也好,暗说也好,人们真正关心的是“这对我有什么好处”。

(11)把感情作为吸引力。感情的吸引力可以是很强烈的。历史上最伟大的演说家几乎都用过这一招。

(12)把需要作为吸引力。在所有能调动积极性的因素中,需要是最基本的。

(13)把能力作为吸引力。人人都喜欢当专家。用一个人的能力来吸引他会给他一种自我价值感。

(14)用机遇作为吸引力。环境有时能给我们调动别人积极性的机会。

(15)以忠诚作为吸引力。大多数人会对某些人和事——家庭、公司、国家、社区等——表现出忠诚。

(16)用信念作为吸引力。最持久的吸引力涉及人的永恒价值观念——信念。

热情热忱感召众情

热情使个性美好

许多人都渐渐地明白了,高收入代表不了什么,如果你不能因此得到快乐,人生其实毫无意义。现在,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大公司的总经理辞去工作,变成高中老师;大学校长辞职到乡下成为一名作家;业务部的总经理辞去高薪工作,成为一个木匠。

他们都觉得自己一生从没这么快乐。他们投身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做一些自己爱做的事,让自己觉得人生还是这样的富有挑战和刺激。

快乐生活的一个基本要点就是找出你的热情来。

就像一些艺术家所做的,他们试着用最少的时间来工作,然后将大部分时间留给自己感兴趣的事。如果他们因此而赚钱,非常好。如果一无所获,他们仍继续往前走。一个艺术家曾说过,经济萧条与否,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毫无意义。我们是社会中的蟑螂,在任何状态下都可以存活。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生活的艺术家。

活出热情的意义,便是找出你爱做的事,然后全力以赴。

无论是否有能力得到金钱,你都坚持到底,这便是真实生活的最好方法。当你从事自己爱做的事时,你不但精力充沛,而且活力十足。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活出热情。有些人等着自然的召唤;有些人是天降大任;另一些人没那么热情,只希望生活中有两件刺激的事就够了;另一些人则喜欢无限的狂热激情,当他们完成一个目标时,觉得自己全身都被热情迸裂了。

不同的方式展现出不同的气质。无论你的目标是什么,你喜欢的事物会使你全神贯注。你的热情会如流水般扩散出去。

当你全神贯注在自己的兴趣上时,你会忘了时间,沉浸在幻境中。等工作完成时,你会感到心灵的宁静与安详。当你专注在工作中时,就像是在冥想一样,你忘了自己是谁,你所做的事也如流水般的四处扩散,你的创意来自四面八方。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能活出热情来?为什么许多人活在半梦半醒之中,总是埋怨着生活无趣?这是因为有两个主要的因素在作怪:一个是人们并不知道热情是非常重要的;另一项是人们不会因为热情而受到赞美和鼓励,结果许多人都不知道他们真正的热情所在。

就像快乐生活是多种方式的,活出自己的热情也可以从不同的方法开始。发现自己的热情与兴趣所在是你一生的工作。

但是在找寻自己的兴趣之前,人们首先需要知道发挥热情的重要性,否则他们无法坚持到底。

如果你不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你会一生怏怏不乐,从不觉得人生有何意义。只要是懂得追寻自己热情的人,都会过着快乐而充实的人生。一个只懂得攫取金钱与财富的人,绝不会获得真正的心灵平静,他们也从不能满足。一旦他们达到一个目标、发现其中的空虚时,他们会继续朝另一个目标前进,以获取更多金钱。但他们从未感到过满足。

如果有更多的人能发挥热情,我们的社会会减少犯罪、谎言、战争、侵吞之类的行为。那些人将力量放在控制别人身上,便是因为他们没有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所以试着找些代替品来自我满足。

想弄清楚自己对一项工作有没有兴趣,只要你问他这个工作如果没有金钱回报他还做不做时,你就可以弄明白了。如果你对一项工作有热情,你便会全力以赴,无论是否有回报。

跟着热情走,你会成为更仁慈更具怜悯心的人。教师们了解这一点,是因为他们发现,学生们在热情高涨之时会才华横溢。当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很感兴趣时,学生们自然会有所反应。或许也因为教师对学生深感兴趣,他们内心真善美的一面便很自然地被激发出来。我们愿意真情流露,通常是因为别人对我们表达了关心与感激。

当你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时,你会更仁慈更宽大,不会愤世嫉俗或忌妒别人。如果你不愤世嫉俗,你就会更关心别人。想想那些尖酸刻薄的同事们,他们在同一个工作上做了一辈子,从没冒过任何风险。这些人总是抱怨别人,找麻烦,心怀恨意,这种人从没尝试过他们真正想做的事。

当你越关心人,越从正面来思考,你的人际关系也会越有进步。当你快乐时,你也会有吸引力,别人也愿意和你相处。

你的热情会感染到同类型的人身上。

当你觉得自己心力交瘁时,追随热情能使你保持头脑清醒,神志清楚。当我们生病或做错事时,我们都有一段难熬的时光。容格曾经说过:“生命中所有最大与最困难的问题,其实基本上都是解决不了的。而有些人在苦闷之中能出现一些兴致来,并不是他们解决了问题,而是他们找到更强的、更新的生命企图,来取代了那种苦闷。”

追随热情也能使你保持健康。因为热情能使你身体与精神都保持最佳状态。这不是兴之所至的快乐,如看一场电影或球赛,而是更加深刻的愉悦,来自于你关心的人、活在自己的价值观中、生活有创意、生命有意义。

发挥热情,能带给你真正的自信。因为你专注于自己的兴趣而非外表时,你就有了自信。你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你不再担心自己的工作表现,只急着充分地展现自己的热情。相信你一定看过小提琴家在演奏时满头乱发飞扬的场面,但他却只顾演奏,丝毫不关心外表如何。

做人需要热诚

所谓做人要热诚,其实就是指一个人应具有一种历久不渝的爱。也就是说一个人在生活中首先要爱自己,确认自己,并且将这份爱推己及人。一个充满热诚的人,不论年纪大小,都保持着一种青春的活力,而这种青春的活力可以使你在情况艰难,摇摇欲坠的时候坚持下去,渡过难关。著名哲学家爱默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热诚,就不能成大事。”一个人最让人无法抵御的魅力,就在于他满腔的热忱。

但是,生活中有些年轻人,碰几次钉子,受到些挫折和打击,就变得心灰意冷了。原来生活的热情消失了,对一切事物的兴趣也没有了,对周围的一切都漠然处之,麻木不仁。这是不应该的。诗人欧尔曼曾写过:“岁月令皮肤加添皱纹,失去热诚却令心灵发皱。”

一个失去热诚,对一切人和事物都采取漠视和冷淡态度的人,是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因为,他们看不到生活的本质和人生的真谛,看不到希望和曙光,不能寻觅到挚友和知音,也激发不起生活的热情和兴趣,终日伴随他的只是内心深处的孤寂、凄凉和空虚。这无疑是一种可悲的自我摧残和自我埋葬。

怎样才能作一个心理健康,充满热诚的人呢?

首先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并以此点燃心中爱的火炬。社会环境是复杂的,它不仅使你尝到生活的幸福甜美,也会让你领略一些艰辛,迫使你经受各种各样困苦的磨难和打击。面对这种情况,一些感情脆弱、意志不坚强的人,在心理上就会产生矛盾,变得动摇和厌烦,甚至看破“红尘”。于是生活的热情被压抑,原有的理想、信念统统被扔掉了,变得冷漠无情,万念俱灭。其实,社会本来就是个五颜十色的大拼盘,人生道路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只要你心中爱火不息,热诚就不会失去,光明终会到来。例如,1982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国际遗传学专家芭芭拉·麦克林托克早期的研究成果,是经过许多年以后才得到普遍承认的。但是,她始终没有放松过她的实验研究,凭借一腔为人类作贡献的爱火,不计个人得失,变工作为生活的乐趣,终于获得了成功。

其次,要激发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感和责任感。一个人总要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和群体之中,要想离群索居,摆脱对社会和他人的依赖是不可能生存的。既然如此,如何改造和发展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如何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以期相互依靠,共同生存,就成了一个人对社会和他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当然,满腔热情地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这本身就需要付出汗水,努力追求,需要时时克服和摆脱私心杂念的干扰和阻挠。从这点看,生活和成功的道路上碰到点麻烦也属正常现象。

爱自己,确认自己,并不意味着孤芳自赏。关键在于要将这份爱献给他人,使他人感到温暖,这样才能使自己与他人情感相融。“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般说来,在爱心感召下,人与人之间是可以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谅解,互相帮助的;你关心他人的疾苦,他人也会帮你分担忧愁,你将喜悦带给他人,他人也会与你共享快乐,只要你将自己的爱心无私地献给他人,得到的回报一定也是他人对你的厚爱。

总之,热诚待人,热诚对待生活,你就会眼睛发亮,脚步轻快,心灵上的皱纹就会消除。

释放热情的力量

一个“大雷管”能引爆比自身爆炸强烈成百上千上万倍的氢弹爆炸。

热情,就像爆破中的雷管和氢弹爆炸中的原子弹爆炸那样,可以引爆你体内的巨大潜能。如果你能用热情激发这种潜能,你就能成就你所愿望的一切东西。

人们身体中的亿万细胞中,存着巨大的潜力,这种潜力,只要被唤起,可以做出种种神奇的事来;然而大部分人,都不能明了这一点。病人在病势垂危、生命呼吸的时候,听了医师或至亲好友热烈恳切的一席安慰话会起死回生;这在医学界中,是屡见不鲜的事。

同理,世界上有无数平庸的人,在今日似乎无力足以自活,然而在他们的生命内层中也隐藏着大量的潜力,只要能够唤醒,是可以使他们成就伟大、神奇的事业的。

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种永不堕落、永不腐败、永不玷污的东西,一种永远真实、永远清洁的东西,换一句话,就是一种神性。这种神性,假使能被唤起,可以在最卑污、腐败的人的生命中,起一种发酵净化的作用,而恢复他失掉的“良知”;等到他恢复了“良知”以后,他一定要做正直的事,因为公义、正直、诚实原是每个人固有的良知。

最亲爱的人死去了,这种创痛的经验,可以劈开生命的一条裂缝,使人们望见我们内在的一种为我们以前所梦想不到的力量。有时读了一本励志的书,或者听了朋友的激动的话,这都可以使人有机会发现真自我。总之无论怎样,在你有一天望见“太内在”以后,你的为人处事,一定会大异于从前。

一个人感觉到在自己的生命中,蓄藏着真实、公义的大道时,他会明白,即使全世界都要反对他,他还是要胜利。

“自反而不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假使一个人,能够同他内在的神性——那永不死亡、永不疾病、永不犯罪的神性维持和谐,他就能得到最大的生命效率、最高的人生幸福。

可世界上为何有这么多平凡的人呢?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存活一世,从没有在意识和灵魂的深处,用热情去激发自己的潜能。你可是不甘于平凡的人?如果是,就让自己时刻怀抱热情,让热情引发体内能量的核裂变,你会发现,你简直就是一个超人,无论身处何种逆境,面对何种压力,命运如何多劫,你都会用自己的力量,宣告你不再平凡不再渺小!

拿破仑·希尔告诉我们,热忱是一种意识状态,能够鼓舞及激励一个人对手中的工作采取行动。而且不仅如此,它具有感染性,不只对其他热心人士产生重大影响,所有和它有过接触的人也将受到影响。

热忱和人类的关系,就好比是蒸汽机和火车头的关系,它是行动的主要推动力。人类最伟大的领袖就是那些知道怎样鼓舞他的追随者发挥热忱的人。

把热忱和你的工作结合在一起,那么,你的工作将不会显得很辛苦或单调。热忱会使你的整个身体充满活力,使你只需在睡眠时间不到平时一半的情况下,工作量大到平时的2倍或3倍,而且不会觉得疲倦。

热忱并不是一个空洞的名词,它是一种重要的力量,你可以利用,使自己充满干劲,没有了它,你就像一个已经没有电的电池。

热忱是股伟大的力量,你可以用它来补充你身体的精力,并发展成一种坚强的个性。有些人很幸运,天生即拥有热忱,其他人却必须努力才能获得。发展热忱的过程十分简单。首先,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或提供你最喜欢的服务。如果你因情况特殊,目前无法从事你喜欢的工作,那么,你也可以通过另一项十分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把将来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当做是你的明确的目标。

也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你将这个目标变成现实,更没有人能够阻止你把热忱注入到你的计划之中。热忱能带领你迈向成功。如果你有热情,那么,你几乎就所向无敌了。要是你没有能力,却有热情,你还是可以使有才能的人聚集到你的身边,假如你没有资金或设备,若你有热情,还是有人会回应你的梦想。热情就是成功的源泉。你的意志力和追求成功的热情越强,成功的概率也就愈大。

热情是一种状态——你24小时不断地思考一件事,甚至在睡梦中仍念念不忘。事实上,一天24小时意识清楚地思考是不可能的。然而这种专注却很重要。如果真这么做,你的欲望就会进入到潜意识中,使你或醒或睡都能集中心志。

热情可使你释放出潜意识的巨大力量。在认知的层次,一般人是无法和天才竞争的,然而,大多数的心理学家都同意,潜意识力量要比有意识的力量大得多。

如果发挥潜意识的力量,即使是普通人也能创造奇迹。

世界从来就是美丽和兴奋存在,它本身就是如此动人,如此令人神往,所以我们必须对它敏感,永远不要让自己感觉迟钝、嗅觉不灵,永远也不要让自己失去那份应有的热忱。

如果你总是没有热情,那么你可能会不时地受到怯懦、自卑或恐惧的袭击,甚至被这些不正常的心理所击倒。所以,增强我们的热情是必须的。

那么,怎样才能增强热忱呢?下面的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1)深入了解每个问题。想要对什么事热心,先要学习更多你目前尚不热心的事。了解越深入,越容易培养兴趣。

(2)做事要充满真诚的感情。一旦当你说话做事渗入真诚的情感,那么你已经有引人注意的良好能力了。

(3)要传播好消息。好消息除了引人注意之外,还可以引起别人的好感,引起大家的热心与干劲。

(4)培养“你很重要”的态度。任何人都有成为重要人物的愿望,只要满足别人的这项心愿,使他们觉得重要,那么他们就会尽全力地去工作。

(5)强迫自己采取热忱的行动。深入发掘你的工作,研究它,学习它,和它生活在一起,尽量搜集有关它的资料。这样做下去就会不知不觉使你变得更为热忱。

(6)不可以把热忱和大声讲话或呼叫混在一起。如果你内心里充满热忱,那么,你就会兴奋,这时,你的眼睛、你的面孔、你的灵魂以及你整个为人方面的表现,都会让你的精神振奋,从而去感染别人。

(7)身体健康是产生热忱的基础。一个人如果行动充满了活力,他的精神和情感也会充满了活力。

(8)说些鼓舞的话。在振奋你自己的同时,也振奋了你周围的人。

(9)你要反省自己。要经常给自己打气。

(10)要知道你是一个天生的优胜者。

(11)要启发灵感。不要满足现状,不仅仅对你自己,而且对你周围的世界亦然。

(12)成功的热忱,终得有行动的热忱。

(13)要敢于向自我挑战。

(14)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快乐主张人生真谛

拥有快乐的秘诀

我们很少听人说:“我一生都在追求快乐。”因为,大多数人一生热衷于追求财富、权势、名誉。一般人总是相信,当他们得到财、权、名、利之后,快乐就随之而来了。不过,等到他们耗费毕生力气追到手之后才恍然大悟,快乐非但没有来,反而换来了痛苦。

快乐的人知道,快乐是人生最重要的价值,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而那些经常抱怨生活,或者活在痛苦边缘的人,他们羡慕别人的快乐,也希望自己活出快乐,但他们总是跨不进那扇快乐之门。

要追求快乐的生活,看似容易,却需要相当的智慧。那么什么是快乐呢?请看一位作家的理解吧:快乐就是一辈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快乐的人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每天生活紧张的人,是不会快乐的。

凡事顺其自然,不必强求,就能快乐。

一人一旦只为钱而做事,那不注定与快乐绝缘。

快乐不是一种兴奋剂,而是一种心灵的安定剂。

快乐的人懂得珍惜,他们从不埋怨自己缺少什么,而会珍惜自己的拥有。

快乐的人勇于尝试,敢于冒险。

以工作为游戏时,生命就充满了快乐;以工作为义务时,生命就变成了无奈。

快乐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你快乐吗?如果你不快乐,那你不妨听听他人的经验,早日找到通往快乐之门的方法:实现愿望就是快乐——有人说,快乐的秘密就是一辈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它是一种“幸福的美感”。快乐是比较即兴的、短暂的,幸福却是持久的,需要长期经营。

快乐需要智慧。快乐的人活得都很有品味,很潇洒,也很豁达。他们体验到生命的无常,不知何时灾难突然就来,惟有保持豁达才能从容应付。

快乐之人要摆对自己的位置——要做一位快乐主义者,但大多数的人中,十个里面几乎有九个都不快乐。

不快乐的人常常会带给别人压力,他们经常抱怨这个,抱怨那个。说来奇怪,不快乐的人通常不会承认“我不快乐”。

快乐之源

我们不妨拿一只老鼠做实验:在好几个洞中,我们只把乳酪放在第二个洞,这只老鼠最后会发现只有第二个洞有乳酪,然后他就会直接到那里,而不管其他的洞。但是,如果有一天我们把乳酷换到第六个洞,有一阵子老鼠还是会继续到第二个洞找,但他迟早会知道第二个洞里不再有乳酪了,接着他就到其他洞去找找看,等他发现乳酪放在第六个洞,他就会径直出现在有乳酪的那个洞。

人和老鼠不同的地方是,尽管洞里明明已经没有乳酪,还是会留在那里。在寻找乳酪的过程中,大多数人经常掉进一个陷阱就再也爬不出来了。当一个人被困在没有乳酪的陷阱里,想要得到乳酪实在太难了,而且有的时候陷阱里本来就没有乳酪。

乳酪代表快乐、满足和成就。有许多不快乐都潜藏在现今的生活是。每一次遇到挫折的时候,你都要想,成长的机会要来临了;每当做事遇到压力的时候,你都要告诉自己,我一定要享受这工作的乐趣和过程。每当遇到任何烦恼的时候,你都要想:如何让我现在更快乐?

做一件事情,你可以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去做,也可以很痛苦地去做,假如你能够选择快乐,为什么要选择痛苦?要知道:快乐是一种选择,痛苦也是一种选择。

做每一件事情,我们都要选择快乐,选择享受。

所有的事情之所以会有思考的瓶颈,是因为你原来的目的没有想清楚,对你自己做事情的宗旨没有了解。

学会快乐

适时奖励一下自己,享受一下人生。我们说某些人“对自己要求很严”,他们在遇到失败或失意的时候,很难原谅自己。许多人都是这样,给自己设定下了很高的标准,就需要有适当的平衡,那就是要能让自己快活一下。若是没有这种平衡,很高的标准,就未必是件好事。工作很辛苦,或者是遇到困难时,给自己一点奖赏,一点礼物,这就是赏心乐事,通常都是小事,但是能叫我们觉得很愉快,例如吃过午餐后,在公园里散散步;花一个小时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

(1)写下你所有的赏心乐事。

(2)展望未来的一周(或者一天、一个月),事先计划好,在艰难的会议之后,辛苦的一天之后,令人不愉快的任务之后,消耗大量精力之后,给自己一点奖励,快活一下。

(3)要把上述情形养成习惯。

如果你想不出什么赏心乐事来,只要请教一下朋友或同事,就可以得到不少主意。你一旦克服了不好意思的心理,就能了解其他人有关这方面的事情,而且会发现,其实每个人都会不时让自己过得快活一点,只不过有些人比其他人在行罢了!没关系,实行的次数多了以后,你也会觉得很在行的。

在这里也给你提供一点意见,不过并不想让你觉得太耽溺于享乐!我所提供的主意包括:洗个热水澡,洗头发;周末时到外面游玩下;下午休息一下,写几封信,到外面散散步;和好朋友玩游戏;给自己买一束花;偶尔吃块巧克力糖;找只猫来爱抚一下;呆在洗澡间里,把门锁起来,和外界隔绝10分钟。

感恩的心

有坚强自尊心的人,当他们意识到上天的赐予有多丰厚时,他们会真正地谦卑起来。他们感激别人对他们的生活所做的贡献。当一个人记起了信心、梦想和希望是促使他生活下去的原因时,他就会愈伟大却愈谦卑。任何人以自己的成功为荣时,都应该想起从先人接受的东西有多少。先人们为他的生活设定了方向。他所能做的便是实现先人的信心。

不错,感激不是自动来的,它是培养出来的,许多人从未真正感觉到它或表示出来。由于我们只注意我们需要什么,使我们甚少去注意这些东西是从哪来的。如果你要拥有美好的生活,应培养感恩的心。

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人给过我任何东西!”这种人不论生活贫穷还是富有,他的灵魂一定是贫乏的。

史蒂芬·葛瑞雷特这样说:“我会很快地离开这世界,我能做的任何好事,或我能对人类所表现的任何仁慈,让我现在做而不要拖延,因为我不会再有一生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东西给我们四周的人,然而时间有限,因此我们应尽量跟别人接触。我们有许多东西可以给予那些跟我们最接近的人、那些比我们不幸的人、那些正在开始奋斗的人、那些要重新站起来的人。

然而你得先有勇气,才能鼓励别人。你得先丰富自己,才能丰富别人的灵魂。你得先得到爱,你才能爱那些不可爱的。

施比受更有福。在很多人的经验中,都会觉得施的愈多,收到的愈多。贷方永远大过借方。

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有孤独感,他们从不了解与人接触的意义,“要明白呀!这是一个狗咬狗的世界!你得照顾自己,防着别人”。这是许多人可悲的世界观。你我皆是人类的一分子,我们是兄弟姊妹,发挥你的人性。希望你永远都不要放弃。生活中会有许多艰辛和意外,但别因此而放弃希望。

希望我们都能效法马丁·路德的精神:“即使我知道明天世界会毁灭,我仍会种下我的苹果树”。

快乐是在内心,而不是外表。真正的快乐就是知足,世上任何发自内心的喜悦。

人生的一个共同目标就是要快乐,就像我们小时候读到的童话故事人物一样,大部分的人都希望从此以后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他们不要别的,只要享受快乐。

快乐只在今朝,若能脚踏实地,就可以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如果你人生的第一目标是要快乐,快乐就与你绝缘了,因为快乐是达成目标的产物,而不是目标本身。

禅如是说:你若是站着都找不到,你还想要到哪里去搜寻?东方的伟大哲人总是说:“快乐就是过程”,也就是说快乐并不是终点。快乐不是要你去寻找,而是要你去创造。如果你本出于快乐,就不必到处寻找快乐。

要尽可能地享受快乐,这又是一个达不到的目标。寻欢享乐通常只是为了回避不愉快,过度享乐会变得非常乏味。如果人生只有享乐,没有别的,将会毫无快乐可言。

要快乐就要投入。投入的意思就是一头栽进某件事情,也就是说,一次只做一件事,而且充分享受这件事的价值。

快乐是一种习惯

快乐时,我们能想得更好,做得更佳,感觉更舒服,身体更健康,甚至身体的感官更敏锐。快乐对心灵与肉体有不可分的关系。

我们说:“好好地做,你就会快乐”、“如果我成功健康,我就会快乐”或“对别人仁慈,你就会快乐。”但是更接近事实的说法应该是“你快乐时你就可以好好儿地做,可以更加成功、健康可以对别人更加仁慈。”我们对于快乐的看法,似乎大多本末倒置了。

快乐不是赚来的东西,也不是应得的报酬。快乐只是“我们思想愉悦时候的一种心理状态”。快乐不是道德的产品,就像血液循环不是道德的产品一样,但血液循环与快乐两者却都是健康与生存的必需品。

如果你一直要等到有“值得”愉悦的思想时,你很可能永远得不到快乐。快乐不是美德的报酬,它本身就是一种美德;我们不因为能抑制欲望而感到快乐,相反地,我们是因为快乐而快乐,因而我们能克服欲望。

快乐是起于不自私的行为,它是一种行为的自然伴随物,不是薪饷,不是奖品。如果我们因不自私而得到报酬,那么下一个逻辑的推理是:如果我们使自己更自我牺牲,更穷困,我们就会更快乐。这个前提所得到的荒谬结论是:快乐之门就是忧愁。

许多人畏缩不前,不敢追求快乐,因为他们觉得那是“自私的”“错误的”。不自私确实能走向快乐之门,因为它不仅让我们的心思远离了以自我为中心、犯错、罪恶、困扰与自傲;同时还使我们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并完成帮助别人的善举。人类最愉悦的思想是被人需要的想法,是他能助人得到快乐的想法。然而,我们如果认为快乐是道德的问题,把它当成是因不自私而得到的报酬时,我们往往会因为缺乏快乐而感到罪恶。

任何的道德,都是源自快乐而不是因为不快乐。不快乐的态度不仅痛苦,而且具有丑恶性。有什么东西比憔悴、淌泪的心情(不管外在疾病是什么)更加卑下无价值?有什么东西比用不快乐的态度伤害他人更甚?有什么东西比用不快乐的心怀解决问题更加无助?只是产生困扰而已!只是徒然增加不利的情况而已!

人只要心里决定快乐,那么大多数人都能如愿以偿。快乐是一种心理的习惯,是一种心理的态度,目前不练习这个习惯,不培养这个态度,将来就永远不会体验到。快乐不是在解决外在问题的条件下而产生的。一个问题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还会接踵而至,生活就是一连串的问题。如果要快乐,现在必须快乐起来,不要“有条件”地快乐。

快乐纯粹是内发的,它的产生不是由于事物,而是由于不受环境拘束的个人举动所产生的观念、思想与态度。

除了圣人之外,没有人能随时感到快乐。作家萧伯纳曾说道:“如果我们感到可怜,很可能会一直感到可怜。”对于日常生活中使我们不快乐的那些众多琐事与环境,我们可以由思考使我们感到快乐,这就是:在部分时间想着愉悦的事情。对于烦恼、小挫折,我们很可能习惯性地反应暴躁、不满、懊悔与不安,这样的反应我们已经“练习”了很久,所以成了一种习惯。这种不快反应的产生,大部分是由于我们把它解释为“对自尊的打击”等这类原因。司机没有必要冲着我们按喇叭,我们讲话时,某位人士没注意听甚至插嘴打断我们,认为某人愿意帮助我们而事实竟不然。甚至个人对于事情的解释,结果也会伤了我们的自尊;我们要搭的公共汽车竟然迟开;我们计划要郊游,结果下起雨来;我们急着赶搭飞机,结果交通阻塞,这样我们的反应是生气、懊悔、自怜或换句话说——闷闷不乐。

如果你让外在的事情任意支配你的感觉与反应,你就像是被驯服的奴隶一般,当事情或环境发信号给你——“生气”“不舒服”“感觉不快乐”,你就迅速地听从命令。

而学习快乐的习惯,你就可以成为情绪的主人而不成为奴隶,快乐的习惯可使一个人不受外在情况的支配。

遇到悲哀的情景与逆境,只要我们不在不幸事件上再加入自怜、懊悔与不顺的情绪,我们纵使不会感到完全快乐,通常也多少能感觉到快乐。

知足常乐

不快乐的人最普遍原因是他们企图照着预想的计划生活。目前他们不是在生活,也不是在享受人生,他们是在等待将来发生的事情。他们以为他们结婚以后,他们找到好职业以后,他们买下房子以后,孩子们完成大学教育以后,某项事业成就之后,赢得胜利之后,他们将会更快乐,但无可避免的,他们失望了。

我们不是正在生存,而是希望生存,并且盼望永远快乐,但这都是永远不可能的事实。

走出生活的苍白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当时楠塔基特岛上的路很少,且道路状况很差。在那些布满沙子的平原上,到处贴着告示,警示过客们“不要重复老路”。最近,一个作家解释说:“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奉劝过路人不要每一次都去重复地走前人的老路。最好自己开辟一条新路。这样,自己会有一些收获,也为大家做了好事。”

无论对商人、学者、作家、教师、技师,还是对其他专业人员来说,如果要不断地在自己的领域里取得进步,就一定要让自己的大脑多吸收一些新鲜养料。否则,就不能吸收新的知识和思想。而新知识和新思想正是人类得以进步、工业得以发展的基础。

我们都知道思想僵化的害处。有一句成语叫“熟视无睹”,这个意思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总是处在同样的环境中,对环境的熟悉使我们对于它的缺点视而不见。如果思想缺乏交流,那么思想就失去了灵活性和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如果我们不是常常追求进步,保持如年轻人般敏锐的头脑,那么不仅我们自己的工作会受到阻碍,我们整个人都会变得平庸。大脑像肌肉一样,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得到磨炼。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停止了思考,那么日渐一日,他的大脑变得迟钝,他的工作毫无进步,直到最后他失去了进取心,不能公正地评价自己的工作。这个时候,他就不再进步了,而开始大步地倒退了。

不断地超越自我,没有什么比这更能够催人进步。不管一个人的职业是什么,如果他每年都能够彻底地反省一次,找出自己的缺点和阻碍自己进步的地方,那么他将会取得十倍于现在的成就。

涉世之初,我们或许会许诺,永远不会降低我们的理想,我们会永远追求进步,与时代最先进的思想潮流相同步但言之易,行之难。很多人没有告诫自己,要始终保持自己的理想,这样的人很快就没有希望了。

保持快乐的惟一方式就是抓住生活中的每一次机会,享受生活。并非只有等到你有了金钱和地位时才可以享受生活。一次轻松的旅行,购买一件艺术品,或者其他的一些抱负并不是只有你有钱有地位之后才可以实现的。总是把快乐寄托在明天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一天天地,一年年地推迟自己的梦想,不仅使自己失去了现在的乐趣,还阻碍了我们追求未来幸福的脚步。精心组织生活充沛的精神给我们的作品增添了鲜活的色彩。一本书不论它的包装看起来多好,如果没有原创性和真实性,而是矫揉造作,那么我们是不会喜欢这样的书的。它也不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如果它缺乏创造性,我们就不会理睬它。无论是一幅画、一个雕像、一首歌、还是一首诗,都是同样的道理。但是如果一本书、一幅画和一首诗充满活力,自然轻松;如果它跳动着生命的音符;如果它散发着鲜花和青草的芬芳,我们会用整个心灵去拥抱它。

许多人的作品的最大问题就在于枯燥无味。它缺乏活泼的生命力,显得干涩枯燥,毫无思想。读者很容易看出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疲乏和无奈的感情。从一个疲惫不堪的艺术家创作的油画里,我们能看出颜色的失调,作品中人物的呆板乏味和缺乏生命力。一个劳累过度、体质虚弱的人是不会有什么精彩作品的。

一个人让自己骑的马整天都在奔跑,没有得到休息,没有草料和饮水,还不断地用鞭子抽打它。那么,到了傍晚,这匹马再也不像早上那样四蹄生风了,而是变得脚步拖沓。这并不奇怪吧?许多作家、艺术家和音乐家本来才华横溢。但人们可能会感到奇怪,他们的作品为什么越来越不受人们的欢迎呢?认识他们的人却发现,他们的理想在消失,他们的自我要求越来越低,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精力充沛、生气勃勃了,所以他们作品的质量自然就下降了。

假如一个歌唱家疯狂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她没有吃饭、睡觉和休息,而第二天晚上的比赛对她来说却又是最具挑战性的,那我们怎能期望她在比赛中获得佳绩呢?她一定会疯的。任何一个理智的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尽可能的休息,将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况调整到最佳。她应该多睡眠,尽可能地避免过度兴奋和焦虑,避免精神和体力的消耗,以充沛的精力和热情去赢得比赛。

我们面对任何重要的任务时都应该这样。一个人只有在身体状况良好、头脑清醒、精力充沛的状态下才能创作出不朽的作品。如果一个人心虚气短,精神倦怠,意志消沉,精神抑郁,他只能制造出垃圾。而如果一个人能够分析一下自己不成功的原因。我们会发现,失败的共同的原因:睡眠不足,缺乏锻炼,生活呆板,没有娱乐,生活缺乏规律,放纵无度等等。

一个人应该养精蓄锐,以高度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工作中。那么他的工作会更有成就,他的生命会更有意义。

要取得最大的成功,要在学习工作中体会到自我实现的快乐,要保持自己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就要过有规律的生活。

培养活力四射的自我

微笑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是自信的标志,也是礼貌的象征,微笑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有一位作家曾说:“笑是没有副作用的镇静剂。你要说服的对象中难免有爱发脾气者,有刻薄挑剔者,有出言不逊、咄咄逼人者,也有与你有隔阂芥蒂之人。对付这些难对付的人,含蓄的微笑往往比口若悬河更可贵!”而对别人的胡搅蛮缠,粗暴无理,只要你微笑冷静,你就能稳控局面,用微笑缓减对方的刺激,以微笑化解对方的攻势,从而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摆脱窘境。出色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公关小姐,之所以能赢得人心,深受人们喜爱,往往就是因为他们具有动人的微笑。

首先你每天都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你的微笑也要充满活力,从微笑的眼睛中表达出真挚,没有人会喜欢“皮笑肉不笑”的笑容,笑一定要是发自内心的笑。

说话时,也要有活力。用开朗的声调讲话,旁人一定会被你的情绪所感染。多传播好消息,会使别人心情更好。

自制自控保有平安

自制的品质

自制是指一个人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行动的品质。

自制力强的人,能够理智地对待周围发生的事件,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思想感情,约束自己的行为,成为驾驭现实的主人。

自觉地调节作用,表现为发动行动和制止行动两个方面。所谓发动行动是指激励和推动人们去从事达到预定目标所必需的行动。所谓制止行动是指抑制和阻止不符合预定目标的行动。这两者是对立统一的。

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需要有坚强的自制力品质。

一个人在集中精力完成某项特殊任务时,在自制力的作用下,能排除干扰,抑制那些不必要的活动。

在自制力的调节下,能够帮助人选择正确的活动动机,调整行动目标和行动计划。

自制力强的人,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欲望,分别以轻重缓急去满足那些社会要求和个人身心发展所必需的欲望,对不正当的欲望坚决予以抛弃。

自制力强的人,处在危险和紧张状态时,不轻易为激情和冲动所支配,不意气用事,能够保持镇定,克制内心的恐惧和紧张,做到临危不惧,忙而不乱。

自制力强的人,在崇高理想的支配下,能够忍耐克己,为事业为社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邱少云在侦察敌情时,为了不暴露目标,忍受着烈火烧身的痛苦,直至英勇献身。这是高度自制力的光辉典范。

自制力薄弱的人遇事不冷静,不能控制激情和冲动;处理问题不顾后果,任性、冒失。这种人易被诱因干扰而动摇,或惊慌失措。

可见,培养和锻炼自制力,克服自制力薄弱的弱点,对生活、工作是多么的重要。

自我控制使人强大一个人能够自我控制的秘密源于他的思想。我们经常在头脑中贮存的东西会渐渐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如果我们是自己思想的主人,如果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思维、情绪和心态,那么,我们就可以控制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

我们都知道,当沸腾的血液在我们狂热的大脑中奔涌时,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言语是多么的困难。但我们更清楚,让我们成为自己情绪的奴隶是多么危险和可悲。这不仅对工作与事业来说是非常有害的,而且还减少了效力,甚至还会对一个人名誉和声望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这个人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无法完全控制和主宰自己,自己不是自己的主人。

有一个作家说:“如果一个人能够对任何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进行镇定自若地思考,那么,他就可以非常熟练地从中摆脱出来,化险为夷。而当一个人处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时,他通常无法获得这种镇定自若的思考力量。要获得这种力量,需要在生命中的每时每刻,对自己的个性特征进行持续的研究,并对自我控制进行持续的练习。而在这些紧急的时刻,有没有人能够完全控制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场灾难以后的发展方向。有时,也是在一场灾难中,这个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人,常常被要求去控制那些不能自我控制的人,因为那些人由于精神系统的瘫痪而暂时失去了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看到一个人因为恐惧、愤怒或其他原因而丧失自我控制力时,这是非常悲惨的一幕。而某些重要事情会让他意识到,彻彻底底地成为自己的主人,牢牢地控制自己的命运是多么的必要。

想想看有这样一个人,他总是经常表露自己的想法——要成为宇宙中所有力量的主人,而实际上他却最终给微不足道的力量让了路!想想看他正准备从理性的王座上走下来,并暂时地承认自己算不上一个真正的人,承认自己对控制自己行为的无能,并让他自己表现出一些卑微和低下的特征,去说一些粗暴和不公正的话。

由于缺少自制美德的修炼,我们许多成年人还没有学会去避免那伤人的粗暴脾气和锋利逼人的言辞。

不能控制自己的人就像一个没有罗盘的水手,他处在任何一阵突然刮起的狂风的左右之下。每一次激情澎湃的风暴,每一种不负责任的思想,都可以把他推到这里或那里,使他偏离原先的轨道,并使他无法达到期望中的目标。

自我控制的能力是高贵品格的主要特征之一。能镇定且平静地注视一个人的眼睛,甚至在极端恼怒的情况下也不会有一丁点的脾气,这会让人产生一种其他东西所无法给予的力量。

人们会感觉到,你总是自己的主人,你随时随地都能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这会给你品格的全面塑造带来一种尊严感和力量感,这种东西有助于品格的全面完善,而这是其他任何事物所做不到的。

这种做自己主人的思想总是很积极的。而那些只有在自己乐意这样做,或对某件事特别感兴趣时才能控制思想的人,永远不会获得任何大的成就。那种真正的成功者,应该在所有时刻都能让他的思维来服从他的志愿力。这样的人,才是自己情绪的真正主人;这样的人,他已经形成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他的思维在压力最大的时候恰恰处于最巅峰的状态;这样的人,才是造物主所创造出来的理想人物,是人群中的领导者。

自制力让人把握机会

伟大的生活基本原则都是包含在我们大多数人永远不会去注意的日常生活经验中,同样的,真正的机会也经常藏匿在看来并不重要的生活琐事中。

你可以立刻去询问你所遇见的任何十个人,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在他们所从事的事业中获得更大的成就,这十个人当中,至少有九个人将会告诉你,他们并未获得机会。你可以对他们的行为做一整天的观察,以便对这九个人做更进一步的正确分析。

你将会发现,他们在这一天的每个小时当中,正不知不觉地把自动来到他们面前的良好机会推掉。

有一天,拿破仑·希尔站在一家商店出售手套的柜台前,和受雇于这家商店的一名年轻人聊天。他告诉拿破仑·希尔,他在这家商店服务已经四年了。但由于这家商店的“短视”,他的服务并未受到店方的赏识,因此,他目前正在寻找其他工作,准备跳槽。

在他们谈话时,有位顾客走到他面前,要求看看一些帽子。这位年轻的店员对这名顾客的请求置之不理,一直继续和希尔谈话,虽然这名顾客已经显出不耐烦的神情,但他还是不理。最后,他把话说完了,这才转身向那名顾客说:“这里不是帽子专柜。”那名顾客又问,帽子专柜在什么地方。这个年轻人回答说:“你去问那边的管理员好了,他会告诉你怎么去到帽子专柜。”

四年多来,这个年轻人一直处于一个很好的机会中,但他不知道。他本来可以和他所服务过的每个人结成好朋友,而这些人都是他这家店里最有价值的人,因为这些人都会成为他的老顾客,不断地回来和他交易。但是他拒绝或忽视运用自制力,对顾客的询问不搭不理,或是冷冷淡淡地随便回答一声,就把好机会一个一个地丢掉了。

某一个下雨天的下午,有位老妇人走进匹兹堡的一家百货公司,漫无目的地在公司内闲逛,很显然是副不打算买东西的神态。

大多数的售货员只对她瞧上一眼,然后就自顾自地整理货架上的商品,以避免这位老太太去麻烦他们。其中一位年轻的男店员看到了她,立刻主动地向她打招呼,很有礼貌地问她,是否有需要他服务的地方。这位老太太对他说,她只是进来躲雨罢了,并不打算买任何东西。这个年轻人并没有因此而冷落她,主动和她聊天,以显示他确实欢迎她。当她离去时,这个年轻人还陪她到街上,替她把伞撑开。这位老太太向这个年轻人要了一个名片,然后径直走开了。

后来,这个年轻人完全忘了这件事情。突然,有一天,他被公司老板召到办公室,老板给了他一封信,是位老太太写来的。这位老太太要求这家百货公司派一名销售员前往苏格兰,去代理装潢一所豪华住宅的工作。

这位老太太就是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母亲,她也就是这位年轻店员在几个月前很有礼貌地护送到街上的那位老太太。

这封信中,卡耐基的母亲特别指定这名年轻人代表公司去接受这项工作。这项工作的交易金额数目巨大,这名年轻店员如果不是好心地招待这位不想买东西的老太太,那么,他将永远不会获得这个极佳的机会。

热忱是促使你采取行动的重要原动力,而自制则是指引你行动方面的平衡论。它能帮助你的行动,而不会破坏你的行动。

培养坚强的自制力

希尔曾说:“一个有自制的人,不易被人轻易打倒;能够控制自己的人,通常能够做好分内的工作,不管是多么大的挑战者皆能予以克服。”

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情绪丰富不稳,自制力较差,往往从理智上也想自我锤炼,积极进取,但在感情和意志上控制不了自己。

专家们认为,要成为一个自制力坚强的人,需做到以下几点:

1.自我分析,明确目标

一是对自己进行分析,找出自己在哪些活动中、何种环境中自制力差,然后拟出培养自制力的目标步骤,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自制力;二是对自己的欲望进行剖析,扬善去恶,抑制自己的某些不正当的欲望。

2.提高动机水平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和动机水平,会影响一个人的自制力。一个成就动机强烈,人生目标远大的人,会自觉抵制各种诱惑,摆脱消极情绪的影响。无论他考虑任何问题,都着眼于事业的进取和长远的目标,从而获得一种控制自己的动力。

3.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

高尔基说:“哪怕是对自己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更加坚强。”人的自制力是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千百万小事中培养、锻炼起来的。许多事情虽然微不足道,但却影响到一个人自制力的形成。如早上按时起床、严格遵守各种制度、按时完成学习计划等,都可积小成大,锻炼自己的自制力。

4.决不让步迁就

培养自制力,要有毫不含糊的坚定和顽强。不论什么东西和事情,只要意识到它不对或不好,就要坚决克制,决不让步和迁就。另外,对已经做出的决定,要坚定不移地付诸实践,绝不轻易改变和放弃。如果执行决定半途而废,就会严重地削弱自己的自制力。

5.经常进行自警

如当学习时忍不住想看电视时,马上警告自己管住自己;当遇到困难想退缩时,不妨马上警告自己别懦弱。这样往往会唤起自尊,战胜怯懦,成功地控制自己。

6.进行自我暗示和激励

自制力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现在自我暗示和激励等意念控制上。意念控制的方法有:在你从事紧张的活动之前,反复默念一些建立信心、给人以力量的话,或随身携带座右铭,时时提醒激励自己;在面临困境或身临危险时,利用口头命令,如“要沉着、冷静”,以组织自身的心理活动,获得精神力量。

7.进行松弛训练

研究表明,失去自我控制或自制力减弱,往往发生在紧张心理状态中。若此时进行些放松活动、按摩、意守丹田等,则可以提高自控水平。因为放松活动可以有意识地控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紧张这些过程,获得生理反馈信息,从而控制和调节自身的整个心理状态。 UNySMRkf1oTmv7hJ89NhuaPkfXLG9CboEFUPpu8w0cDAJGxQnOX3OGeZqg/Bqsy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