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揭开常见心理的神秘面纱1

每个人在不同程度上都具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因为社会的不断变革,人们的情感、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人际关系也在发生变化,所以引发心理问题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也决定了心理问题的多样性。理论上讲,一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各种形式自我放松,面对“心病”去认识它,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它。只有这样,你才能学会心理自我调节,在某些阶段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第一节 跨越虚荣的樊篱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玛蒂尔德,在虚荣中耗尽自己的青春岁月。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虚荣是一种被扭曲了的自尊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一种追求虚表的心理缺陷,具备虚荣心理的人,竭力追慕浮华,以掩饰这种缺陷,实际内心早已痛苦不堪。所以,从现在开始,让我们跨越虚荣的樊篱,与一切浮华说再见。

何以要打肿脸充胖子

关于虚荣心,《辞海》有云:表面上的荣耀、虚假的荣誉。心理学认为,虚荣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虚荣心是一种常见的心态,因为虚荣与自尊有关。人人都有自尊心,当自尊心受到损害或威胁时。或过分自尊时,就可能产生虚荣心,如珠光宝气招摇过市、哗众取宠等等。

虚荣心是一种递增的发展事物,好像一只被吹起来的气球一样,总是希望越吹越大。生命的虚荣心是无限的,俗话说作了皇帝还想成仙。满足了一个愿望,随之又产生了两三个愿望。

满足了这个细小的愿望,很快又新生了那些庞大的愿望。由此可见,虚荣心具有一种强烈的渴求的力量。求而得之,则满足快乐;求而不得,便苦恼愁闷,便寻求新的获得途径。

虚荣心不同于功名心。功名心是一种竞争意识与行为,是通过扎实的工作与劳动取得功名的心向,是现代社会提倡的健康的意识与行为。而虚荣心则是通过炫耀、显示、卖弄等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荣誉与地位。虚荣心很强的人往往是华而不实的浮躁之人。这种人在物质上讲排场、搞攀比;在社交上好出风头;在人格上很自负、嫉妒心重;在学习上不刻苦。

虚荣心最大的后遗症之一是促使一个人失去免于恐惧、免于匮乏的自由;因为害怕羞辱,所以不定时地活在恐惧中,经常没有安全感,不满足;而虚荣心强的人,与其说是为了脱颖而出,鹤立鸡群,不如说是自以为出类拔萃,所以不惜玩弄欺骗、诡诈的手段,使虚荣心得到最大的满足。

从近处看,虚荣仿佛是一种聪明;从长远看,虚荣实际是一种愚蠢。虚荣者常有小狡黠,却缺乏大智慧。虚荣的人不一定少机敏,却一定缺远见。虚荣的女人是金钱的俘虏,虚荣的男人是权力的俘虏。太强的虚荣心,使男人变得虚伪,使女人变得堕落。

虚荣的心理与戏剧化人格倾向有关。爱虚荣的人多半为外向型、冲动型、反复善变、做作,具有浓厚、强烈的情感反应,装腔作势、缺乏真实的情感,待人处事突出自我、浮躁不安。

虚荣心的背后掩盖着的是自卑与心虚等深层心理缺陷。具有虚荣心理的人,多存在自卑与心虚等深层心理的缺陷,虚荣只是一种补偿作用,竭力追慕浮华以掩饰心理上的缺陷。

几十年前,林语堂先生在《吾国吾民》中认为,统治中国人的三女神是“面子、命运和恩典”。“讲面子”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民族心理,面子观念的驱动,反映了中国人尊重与自尊的情感和需要,丢面子就意味着否定自己的才能,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于是有些人为了不丢面子,通过“打肿脸充胖子”的方式来显示自我。

林语堂先生的“打肿脸充胖子”和叔本华的哲学大有相似之处,叔本华说:“虚荣的人被智者所轻视,愚者所倾服,阿谀者所崇拜,而为自己的虚荣所奴役。”

他还说:“虚荣心使人多嘴多舌;自尊心使人沉默。”

由此可见,无数名人已经为我们早敲响了警钟,让我们知道了虚荣心要不得,“打肿脸充胖子”更是要不得。

爱慕虚荣埋祸根

生活中面子问题让许多人变得虚荣,也因此为日后的生活和工作埋下了隐患和祸根。而人们在刚刚开始时,就疏忽了这一种完全可以导致病态的心理现象,当然适度的虚荣不会带来很大的危害甚至会推动人的前进,但是凡事都讲求过犹不及,虚荣也有度超过了一个界限,那么虚荣的危害就显而易见了。事实上,许多悲剧和社会问题皆源于此。

现代人都追求漂亮的外表和美丽的面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也许无可厚非。然而,现代社会却流行一种“整容”的时尚。鼻子较塌可以变得挺直,眼睛小可以整成大眼睛,脸庞儿方的可以整成极有棱角。这则完全超过了追求美丽的限度,可以说是为了满足虚荣而风行的一股歪风。

有这样一个故事讲:有一位女青年为了见面时让男友大吃一惊,便跑到整容院做了满脸的腮红。可是,她原本想要的是“白里透红,与众不同”的效果,谁知手术做完后,期望值远远低于她的想像,她发现这些腮红的面积很大,跟羞红了脸没多少区别。但若想去除,却已不可能了。一气之下她就把这家美容院告上法庭,而后她便整天忙着用何种证据压倒对方,男友也不想见了。这难道不是虚荣造成的悲剧吗?

更可悲的是,一些年少无知的孩子们十分注重衣服首饰以及哥们间的吃喝玩乐,但家长又不给太多的钱任其挥霍,于是他们便开始了小偷小摸,起初偷父母的、同学的、老师的,最后甚至走上抢劫的邪恶之路。

由此可见,虚荣心一旦形成后,伴随而来的诸多不良的心态、习惯和行为,便会相应而生,它会让人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成功却与之相去甚远。

虚荣会让你变得自负,你错误地以为自己的能力很强。所以你应该明白,自己的能力在什么样的范围和程度之中。也许私下你常常窘迫不已,但还是拼命想出尽风头,也许最终你将什么也得不到。一旦失败到来,你只有无地自容,厌恶自己,失去信心,放弃使自己变得更有价值的机会。到头来虚荣带给你的只是失败。

现在你应该了解:虚荣只是一种令人沮丧的游戏,一场注定要失败的竞争,你将变成一个固执己见的小小的独裁者,你将处处碰壁,神经紧张,夜不成寝。所以,你就应该考虑如何戒除虚荣心。

戒除虚荣心是有方法可循的,只要你平心静气地观察一下自己,不要贪婪地盯着成功,先成为自己的良友,然后成为别人的良友。对任何人都坦诚相待,这样,你便于无形之中远离了虚荣。

与虚荣斗争到底

人很容易会掉进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陷阱中去,而这个陷阱往往是由虚荣建造而成的。过度的虚荣,可以让人们成为一只无头苍蝇,明明知道自己的举动没有任何意义,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但是由于虚荣心的作祟,依然汲汲营营,最终只能落得两手空空。

日本福富太郎在《智慧赚钱法》中提到获得财运的第四十八种方法是“勿一味追求时尚”。

而前人认为吸引女性的要素有下列五项,一、胆量,二、金钱,三、面貌,四、才干,五、幽默感,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却本末倒置,觉得能言善道、仪表堂堂最为重要,因此无数人去整形动手术,如此爱慕虚荣的人,怎么可能节俭致富呢?这类人在公司虽抱怨薪水太低太少,但却不知如何争取合理的薪水,瞻前顾后,亦没魄力脱离公司,独立经营事业,他们若能受到人们欢迎,也是令人有疑虑的。

若除了外表,其他一无可取的人,大概也不会有财运了。观察目前社会上,那些口口声声谈装扮、标榜个性风格的年轻人却多半也穿着欲不可耐的衣服,每个人都像穿制服似的,并无什么特色可言,就好像打着宣传广告说:“我崇尚流行”,而实际上却没有自我一般,如此的流行,便意味着是盲目,更是种浪费。

毫无疑问的,创造流行,使之蔚为风尚,可引入财源,但是追随流行者,花钱必形同流水,因流水如巨轮不断向前转,追随者必须不断跟进才行,之所以推断追求流行者不能存钱,道理即在此。

英国的乐坛巨匠最初的披头士本意不在模仿,他们所企盼的是摇滚乐能成为旷世之音,而无心插柳柳成荫。他们的披肩长发竟也成为时尚注目的焦点,甚至为英国赚进大量的外汇。他们的流行是走在时代前端的,他们对音乐的狂热和不同流俗的胆量,不同于一味地模仿,故能致富。但是这样的胆量实在是寥寥无几。一个虚荣心重的人,所欲求的东西,莫过于名不副实的荣誉,所畏惧的东西,莫过于突如其来的羞辱。凡人岂能摆脱?

虚荣心给人们带来的麻烦和苦恼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我们一定不要成为虚荣的奴隶,那么如何摆脱虚荣的奴役呢?

首先,要认识虚荣心的危害。一些虚荣心很强的人,意识不到自己的虚荣,不肯承认自己的虚荣,所以很难克服虚荣。因此,要正确认识自己,清醒地分析虚荣的危害。虚荣是一种虚假的荣誉,它可能使你得到一时的满足,填补一下内心的空虚,但它使你背上沉重的包袱,时刻担心失去给你带来虚荣的事物,一旦失去,就会痛苦不堪。所以,只有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虚荣以及虚荣的危害,才能下决心克服虚荣。

其次,要克服个人主义的私心。虚荣的人过于关注自己的名字和荣誉,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和评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只要能给自己带来表现的机会,他都不会放过,争强好胜,不计后果,是一种个人主义自私心理的表现。所以,要克服虚荣心,还要克服个人主义的自私心理和自我表现欲。

再次,培养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过于虚荣的人往往都缺乏脚踏实地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情绪不稳,能满足虚荣心时就有很高的热情,一旦虚荣心得不到满足情绪就会一落千丈。因此,要克服虚荣心,还要从实际出发,踏实工作,培养锻炼自己的真才实学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甩掉虚荣,你的生活更美丽要想在世上寻找一个毫无虚荣的人,就和要寻找一个内心毫不隐藏低劣感情的人一样困难。

其实,虚荣不过是人们想借它来遮掩他们低劣的心理罢了。

说起来,现实中你也许把非常多的时间用在了努力征得他人的同意上,或者说用在了担心他人不同意你做的那些事情上。如果他人的赞同或同意成了你生命中的“必需”,那么,你又多了一件要干的事。你可能开始时认为,我们都喜欢掌声、恭维和表扬。别人拍我们的马屁时,我们感觉都非常好。谁不愿意被人奉承、恭维呢?没有必要不允许人们这样做。他人的赞同本身并没有害处,事实上,献媚使人感到愉悦。寻求他人的赞许只有在它成了一种必需而非一种渴望的时候才是一种误区,才成为一种爱慕虚荣的表现。

如果你渴望他人的赞许或同意,那么,一旦获得了他人的认可,你就会感到幸福、快乐。但是,如果你陷入这种无法摆脱的虚荣之中,那么,一旦没有得到它,你就会感到身价暴跌。

这时候,自暴自弃的因素就会潜入进来。同样,一旦征求他人的同意成了你的一种“必需”,那么,你就把你自己的一大部分交给了“外人”。在爱慕虚荣心理的驱使下,为得到他人的认可,“外人”的任何主张你都必须听从,甚至在很小的事情上。如果“外人们”不同意你,你就不敢轻举妄动。在这种情况下,虚荣心使得你选择的是让他人去申诉你的尊严或留给你面子。只有当他们给予你表扬时,你才会感觉良好。

这种征得他人同意的虚荣心极其有害,但是,真正的麻烦随着事事必须请示他人而来。如果你果真有这样一种虚荣心,那么,你的人生就注定会有许多痛苦和挫折。而且,你会感到自己的自我形象是软弱无力的,是没有社会地位的。

如果你想获得个人的幸福,你必须将这种征得他人同意的虚荣心从你的生命中根除掉。这种虚荣心是心理上的死胡同,绝不可能使你从中得到任何好处。

虚荣的圈子是整个儿的,自古到今,人类的舞台都在上演着虚荣的故事。白种人自夸他比全世界有色人种都优胜;男人自夸他比一切女人都荣幸;美国人向德国人自夸;德国人向波兰人吹牛;波兰人向匈牙利人逞强;而匈牙利人以为他比蒙古人厉害;蒙古人也不肯示弱,因为他们的祖先曾经征服过中国;最后,中国人也提出自己的古代文明,自觉比崇拜机器和金钱的美国人实在高尚得多。无怪敏感的诗人要说:“虚荣,虚荣,世界上一切都是虚荣!”

虚荣是一种特性,是取攻势不是取守势的,所以虚荣的人,不但会拿利刃刺进自己,而且还会把利刃掉转头去,去刺别的人。所以凡是虚荣的人,他们周围便都是他们的仇敌,因此他享受不到生活上互助的快乐。

由于虚荣引发的竞争惨烈,是最不幸最恶劣的事。人们因虚荣的竞争而送掉性命的惨例是举不胜举的,而虚荣的人能够永远维持他的虚荣的例子却屈指可数!凡虚荣的人,他总有一天,会和他的邻人、同事、老婆、儿女,甚至不知虚荣为何事的自然界发起冲突,最后一败涂地。虚荣虽然可以自欺欺人,但它欺骗不了自然。虚荣是对自然的一种侮辱,但自然是不容任何侮辱的。

人类的虚荣之心,已经是根深蒂固,难以铲除的了。自古以来,许多哲学家、宗教家都曾提出警告,还加以道德的攻击,然而都无用,它不但不曾因此而稍减其威,而且越来越猖獗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虚荣问题,根本不在如何破坏它,而是在于如何改善它,诱导它走向有用的方面去。倘有人因为有钱而虚荣,只要告诉他,把他的钱拿出来经营一种事业,使人类的生活多一种安全的保障,那么,便可以得到人们的原谅了。总而言之,虚荣只要用到对人类社会有利的路上去,它就不但无害,而且有益。

第二节 走出自卑的泥潭

自卑是一种压抑,一种自我内心潜能的人为压抑,更是一种恐惧,一种损害自尊和荣誉的恐惧,所以生活中,我们只有比别人更相信并且珍爱自己,我们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天地。当我们遭到冷遇时,当我们受到侮辱时,一定要自尊自爱,把羞辱作为奋发的动力,激励自己去战胜一个个难关。

自卑是心灵的钉子

世上大部分不能走出生存困境的人都是因为对自己信心不足,他们就像一颗脆弱的小草一样,毫无信心去经历风雨,这就是一种可怕的自卑心理。所谓自卑,就是轻视自己,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心理严重的人,并不一定是其本身具有某些缺陷或短处,而是不能悦纳自己,自惭形秽,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等,不被自我喜欢,进而演绎成别人也看不起自己的位置,并由此陷入不能自拔的痛苦境地,心灵笼罩着永不消散的愁云。

自卑的人,情绪低沉,郁郁寡欢,常因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而不愿与人来往,只想与人疏远,缺少朋友,顾影自怜,甚至自疚、自责、自罪;自卑的人,缺乏自信,优柔寡断,毫无竞争意识,抓不住稍纵即逝的各种机会,享受不到成功的乐趣;自卑的人,常感疲功,心灰意懒,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没有效率,缺少生活情趣。

如果一个人总是沉迷在自卑的阴影中,那无异于给自己套上了无形的枷锁。但是如果你认清了自己,懂得换个角度看待周围的世界和自己的困境,那么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

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

这位父亲是一个水手,他每年往来于大西洋各个港口;这位儿子叫伊东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20年后,在回忆童年时,他说:“那时我们家很穷,父母都靠卖苦力为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在父亲让我认识了凡·高和安徒生,这两个人告诉我,上帝没有轻看卑微。”

富有者并不一定伟大;贫穷者也并不一定卑微。上帝是公平的,他把机会放到了每个人面前。自卑的人也有相同的机会。

每一个事物,每一个人都有其优势,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自卑是一种没有必要的自我没落,一个人如果陷入了自卑的泥潭,他能找到一万个理由说自己如何如何不如别人,比如:我个矮、我长得黑、我眼睛小、我不苗条、我嘴大、我有口音、我汗毛太多、我父母没地位、我学历太低、我职务不高、我受过处分、我有病、乃至我不会吃西餐,等等,可以找到无数种理由让自己自卑。由于自卑而焦虑,于是注意力分散了,从而破坏了自己的成功,导致失败。即失败——自卑——焦虑——分散注意力——失败,这就是自卑者制造的恶性循环。一个人如果陷入了自卑,在人际交往中除了封闭自己以外,就有可能会奴颜婢膝,低三下四。

一个人如果自卑,他不仅不敢有远大的目标,同时他将永远不会出类拔萃;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自卑,只能当别国的殖民地,站不起来,也不敢站起来,只能跟在别国后边当附庸。

自卑是麻痹药,自卑是落后丹,自卑是自杀的剧毒品!

驱赶自卑的良药是接受自信心训练,建立自信。

自卑是悲剧的根源

对自身的蔑视和残忍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自卑感便是最常见的对自我的憎恨。在生活中,很多人缺少某种能力,却认为他人都拥有那种能力,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我们当中很多人因此会感到自卑,与自己过不去,轻视自己,这是许多悲剧的根源所在。我们希望像他人那样去生活,买相同的衣服、相同的家具,像他们一样地说话、做事。我们将自我置于别人的人格之下,鞭打自己的灵魂,批判自己。无限夸大别人的能力,这种夸大又反衬出自己的渺小,这是伤害自我的致命武器。我们会觉得自己的人格极不完善,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和不足,而别人却完美无瑕,显得沉着自信。这种感觉是极其荒谬的。我们应该明白,别人的内心世界也同样残留着过去失败所留下的伤疤。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再把自己破裂的伤口看得那么严重。

李白在《将进酒》中吟道:“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何等豪迈的气势!心理学家读到此句的时候,肯定还会再加上一句:这是何等的自信!现代人周围充满竞争,眼前常有机遇,尝试成了现代人相当时髦的人生信条。每当人们走向新的挑战之前,总是向挑战者或竞争者显示: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次胜利非我莫属!但是,在人生舞台上,有些人却低低哀叹:天生我材……没用。这种自卑的“自白”与自信者产生了强烈的反差:自信者相信自己的力量,竭力去做人生舞台上的主角,自卑者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只适合当观众。自卑是个人由于某些生理缺陷或心理缺陷及其他原因而产生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其他各方面不如他人的情绪体验,表现在交往活动中就是缺乏自信,想像失败的体验多。自卑是影响交往的严重的心理障碍,它直接阻碍了一个人走向群体,去与其他人交往。

湖南有一位大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在一个偏远闭塞的小镇任教。看着昔日的同窗有的分配到大城市,有的分配到大企业,有的投身商海。而他充满梦想的象牙塔坍塌了,繁琐的现实,好似从天堂掉进了地狱。自卑和不平衡油然而生,从此不愿与同学或朋友见面,不参加公开的社交活动,为了改变自己的现实处境,他寄希望于报考研究生,并将此看作惟一的出路。

但是,强烈的自卑与自尊交织的心理让他无法平静,在路上或商店偶然遇到一个同学,都会好几天无法安心,他痛苦极了。为了考试,为了将来,他每每端起书本,却又因极度的厌倦而毫无成效。据他自己说:“一看到书就头疼。一个英语单词记不住两分钟;读完一篇文章,头脑仍是一片空白。最后连一些学过的常识也记不住了。我的智力已经不行了,这可恶的环境让我无法安心,我恨我自己,我恨每一个人。”几次失败以后他停止努力,荒废了学业,当年的同学再遇到他,他已因过度酗酒而让人认不出他了。他彻底崩溃了。短短的几年却成了他一生的终结。

我们应该把和这位大学生一样的人群称作“人牛”,因为他们不仅十分自愿地甘心于命运的支配,而且还要以自己颇有震撼力的嘲笑作为武器来保证这种秩序的继续存在。他们的生命中已经充满了被奴役的“牛性”,被一根无形的绳子牢牢拴住,不敢也可能没有想过要去做别的尝试,只是理所当然地认为:你开门我就去,你不来开门我就等着。我们常常抱怨命运把通向成功的大门锁住了,却从来没有想过通过的方法有很多种,你尽可以绕行、爬墙甚至是撬开那把锁,但没有什么比接受命运摆布更糟糕的。

有些人不懂困难是什么,有些人觉得摆在面前的一切都是困难,那么究竟困难是什么……

古巴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1988年4月13日被世界卫生组织授予“卫生为大众”和“为预防尼古丁中毒而斗争”两枚金质奖章,成为戒烟楷模。

卡斯特罗早年嗜好抽烟,又粗又大的哈瓦那大雪茄,一天要抽7至10支。医生告诫他抽烟可能使他5年以后完全丧失讲话的能力。果然,1962年他在一次报告之后,声音哑了。为了事业和个人健康,他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戒烟。从那以后,卡斯特罗再也没有发生讲话失音的现象。他曾坦言:“戒烟对我是一种巨大的考验。”

注意观察,你会发现我们身边很多烟民屡戒屡败,类似的还有酗酒、通宵搓麻等等。

改变不良嗜好,重要的是增强意志力。你能保证自己经得起考验吗?那就试试吧。

“不是牧者,就是羊群。”你不去选择命运,命运才选择了你。做个自信的人,依据自己的判断进行自己的选择,才能免遭成为羊群的厄运。

告诉自己“我能行”

有人说:自卑像一把潮湿的火柴,再也燃不起兴奋的火花。长期被自卑笼罩的人,不仅斗志易被腐蚀,心理失去平衡,而且生理也会出现失调和病变的现象。

自卑的人,总哀叹事事不如意,老拿自己的弱点比别人的强处,越比越气馁,甚至比到自己无立足之地。有的人在旁人面前就脸红耳赤,说不出话;有的人遇上重要的会面就口吃结巴;有的人认为大家都欺负自己因而厌恶他人。因此,若对自卑感处置不妥,无法解脱,将会使人消沉,甚至走上邪路,坠入黑暗的深渊,或走上自毁的道路。不良少年为了逃避自卑感会加入不良集团。

那么到底自卑是怎样形成的呢?有关心理专家总结了以下几点成因:

1.没有形成成熟的自我概念

学龄前儿童不知道什么叫自卑,因为他还未产生自我意识,还不知道评价“自我”。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识迅速形成,然而他还不能一下子成熟。不成熟的表现就是过高或过低地要求“自我”,过低要求自我的人,得过且过,也不知道自卑。问题出在过高要求自我的人的身上,他们要求自己必须十全十美,必须时时处处超过别人。可现实中的自我谁也达不到这个标准。所以,就自卑起来。据研究,自卑的人的智力水平和身材水平大都是中等或中上。可见,自卑的人之所以瞧不起自己,是主观评价标准太高的缘故。

2.生活中的挫折

通常,自卑感强的人往往是有过某一特别严酷的经历,有过心理创伤。如有个学生,在整个小学期间的成绩都很差,但四年级前完全无忧无虑,然而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使他难以忘却。那天他与同学正兴致勃勃地踢足球,此时有位成绩优良的同班同学故意捣蛋,他对此提出抗议,并据理驳倒了对方。可对方竟大吵大骂起来。这时有位任课老师正经过此地,将他们劝解开了,但老师一味训他,反倒安慰那个同学,并冲着他说:“不好好读书,只知道玩!”过去,他不怎么介意学习不好的问题,这时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由此产生自卑感。但是,同样的心理创伤,并非所有的人都会产生自卑感,因为心理创伤并不是完全起因于外部的刺激,而还有其主观原因——性格。自卑感较强的人一般具有以下几种性格特征:小心、内向、孤独和偏见,完美主义。更需指出的是,现代社会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出人头地”的风气越来越盛行,这也是造成某些人自卑感的重要原因,自卑感往往就在类似入学考试、录用面试、体育比赛等比试优劣的场合产生。

有的人,原本是豪情万丈,一旦遇到困难挫折,便一下子泄了气,觉得自己太无能,因此瞧不起自己。哲学家斯塞说:“由于痛苦而将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

3.身体上的缺陷

相貌、体型、体力、身体功能方面的缺陷常常使一些人感到见不得人,低人一等。因而陷于自卑的泥潭中难以自拔。但是自卑的主要原因依然是心理原因。

有自卑心理的人,并不一定条件很差。也有的是由于生理缺陷或职业原因或有过某些过失而产生的。自卑心理易使个人孤立、离群,不愿在公开场合露面,不愿与异性交往。遇到理想异性时因担心对方看不起自己,不敢大胆追求而失去时机。有这种心态的人要振作精神,树立自信、自强的心理。

无论自卑是怎么形成的,我们都要想办法克服,那么如何克服自卑呢?结合专家的建议我们总结了如下几点:

1.大哭一场。

专家都说伤心一阵子很有作用。这并不可耻,流眼泪不仅是伤心的表现,而且是悲哀或感情的发泄。

即使悲痛在伤心事发生后一段时间才显露出来,也没有关系,只要终究能发泄就行。

2.参加辅导团体。

一旦决定“要好好过日子”,就要找个倾诉对象,跟过来人谈谈也许最有帮助。

3.阅读。

初期的震荡过后,应重新集中心神开始阅读。阅读书刊——尤其是教你自助自疗的书籍能给你启发,使你放松。

4.写日记。

许多人把遭逢不幸之后的平复过程逐一记载下来,从中获得抚慰。此法甚至可以产生自疗作用。

5.安排活动。

要想到人生中还有你所期盼的事,这样想可以加强你勇往直前再创造前途的态度。不妨现在就决定你拖延已久的旅行日期。

6.学习新技能。

到社区学院去选一门新课,找个新嗜好,可以学打球。你可以有个异于往昔的人生,可以借新技能加以充实。

7.奖励自己。

在极端痛苦的时刻,哪怕是最简单的日常事务——起床、洗澡、做点东西吃——都似乎很难。应把完成每一项工作(不论多么微不足道)都视为成就,奖励自己。

8.运动。

体力活动的疗效特别显著。有个中年女性在21岁的儿子自杀后便心神紊乱,无心做事。她听朋友之劝参加了爵士乐运动班。后来,她说:“那只是跟着音乐伸展,身子舒服些,心情也好多了。”

“运动能使你抛开心事,抛开烦恼,让你脚踏实地感受自己在做什么”。

9.莫再沉溺。

有许多人挨过了创痛期之后,最终会感到必须有所为,也许是创设有关组织,或写书,或是参与促请公众关注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去发现,帮助他人是很有效的自疗方法。

人人都想克服危机。每一个人都想获得一些最美好的事物。没有人会喜欢巴结别人,过平庸的生活。也没有人喜欢自己被迫进入某种情况。

不要总认为别人看不起你而离群索居。你自己瞧得起自己,别人也不会轻易小看你。能不能从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得到激励,关键还在自己。要有意识地在与周围人的交往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优点,多从群体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能力,这样可预防因孤陋寡闻而产生的畏缩躲闪的自卑感。这样,自卑就被逐步克服了。

鼓起自信的风帆,划动奋斗的双桨,你一定会发现一个生气勃勃的你,一个潇洒自如的你,一个成功的你!

第三节 去掉猜疑的枷锁

猜疑心理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盲目想像。陷入猜疑误区的人是活得很累的。如果猜疑发生在朋友之间,会破坏纯真的友谊;发生在恋人之间,会妨碍感情的发展;发生在同事之间,会影响正常的工作。

猜疑别人也是在怀疑自己。我们的心胸时而被猜疑打开,时而又被猜疑关闭,具体地说,猜疑是一种矛盾心理的体现。

过分的猜疑极容易转换为精神病态;而过分的相信,又很容易被他人所愚弄。

猜疑会产生许多痛苦的细胞,使我们长夜难眠,因此,化解那些不必要的猜疑最好方法就是相信自己。

正常的人是无法摆脱猜疑的。良好心态的猜疑使我们保持高贵的理智;而狭隘的猜疑却使我们丧失信心和斗志。

把猜疑的心窗打开,让黎明的阳光满照进来,这才是猜疑释放后产生出来的真正力量。

猜疑会让人心性大乱

猜疑是在没有确切根据的情况下主观臆断地做出他人不利于自己的判断。当人希望了解事实真相而又无恰当的依据时,往往会猜测、怀疑,有时还会在猜测、怀疑的基础上产生对他人的偏见。在同事、朋友的交往中,在恋人、夫妻的关系中。猜疑心理十分常见。猜疑使志同道合的合作者分道扬镳,使朋友隔阂,使夫妻反目,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心理误区。猜疑的人也因其猜疑影响人际交往,影响生活幸福。

赵君是一家公司的业务经理,年轻而英俊潇洒,搞公关很有办法,办事能力强,公司经常派他出差在外,这却使其妻颇费心机,生怕帅气的老公在外被别的女人勾引了去。于是,妻子对他采取了以下和权的防范“措施”:一方面,每当赵要出差时,出差前总是主动示爱,其意一是表达真切的爱意,用情束缚赵君;二却是想在出门前把赵君“喂饱”,以防他万一心血来潮行为出轨。另一方面,每当赵君出差返来时,更是热情伺候,常常迫不及待地与赵君及时情意绵绵一番,其意一是小别胜新婚,“性趣”使然;二是可以“查验”丈夫在外是否有负于她,尽管这办法并不科学而只是自己的一种感觉。如果赵君归来表现不好,她的心里就直犯嘀咕:丈夫在外是不是有了外遇?

一次,因误了车次赵君归来已经半夜时分,连日的旅途奔波实在太累了,简单洗漱后就想休息。可妻子还要履行她的做爱查验程序,赵君无意扫了妻子的兴趣,便强打精神勉强做爱,显然精力不济,导致最终失败。赵妻不悦,长期隐匿在心头的猜疑顿时变成妒火,喷薄而发。见妻子一点也不体贴人,竟怀疑自己有外遇,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地在外奔波还不是为了这个家,赵君顿时也火冒三丈。片刻间,二人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大吵一番。

事后,二人陷入了冷战,长时间冷眼相对,家庭的温馨荡然无存,赵君的差还是要出的,只是一切都变了,婚姻大厦眼看岌岌可危。

作为妻子,应该信任自己的丈夫,相信丈夫的道德。这也是自信心的具体体现。如果对丈夫的行为无端猜疑,那只会对其产生无端刺激和伤害,从而造成夫妻之间的隔阂。可见,无端的“疑神疑鬼”是有极大害处的。

猜疑的实质是缺乏对他人的基本信任,猜疑者不从他人的行为表现中得出判断,而是认为他人表里不一,有所隐蔽,对自己可能有所欺骗,因而对他人反复考察,希望证实自己的疑心。但在现实中很多事情都是难于查证的,于是猜疑者就更有理由去怀疑。而且一旦对方发现你在查证一些事情时,就已经觉察到你的不信任了,猜疑者只能偷偷地考察,偷偷地怀疑。

猜疑对人的心理效应,是给人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即让人觉得他人是不可靠的,有问题的。

猜疑是破坏性极强的毒素有这样一个寓言:

从前一个人丢失了斧头,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从这个假想目标出发,他观察邻居儿子的言谈举止、神色仪态,无一不是偷斧的样子,思索的结果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原先的假想目标,他断定贼非邻子莫属了。可是,不久在山谷里找到了斧头,再看那个邻居儿子,竟然一点也不像偷斧者。

丢斧子的人一开始就把自己引?——进了猜疑的死胡同。由此看来,猜疑一般总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就像一个圆圈一样,越画越粗,越画越圆。现实生活中猜疑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几乎都同这种作茧自缚的封闭思路主宰了正常思维密切相关。

古人云:“长相知,不相疑。”反之,不相知,必定长相疑。不过,“他信”的缺乏,往往又同“自信”的不足相联系。疑神疑鬼的人,看似疑别人,实际上也是对自己有怀疑,至少是信心不足。那些不自信的人总以为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甚至算计自己。这些莫须有的想法让他们陷入了猜疑的泥潭而无法自拔。

有些人以前由于轻信别人,在交往中受过骗,蒙受了巨大的精神损失和感情挫折,结果万念俱灰,不再相信任何人。一个人自信越足,越容易信任别人,越不易产生猜疑心理。这种对环境、对他人、对自己缺乏信任的思想,对交往挫折的自我防卫,又何尝不是在作茧自缚呢?

“疑人偷斧”讽刺了那种疑心重重,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甚至毫无根据地猜疑他人的人。在猜疑心的作用下,被猜疑的人的一言一行往往都被罩上可疑的色彩,即所谓“疑心生暗鬼”。有些人疑心病较重,乃至形成惯性思维,导致心理变态。一个人如果心胸过于狭窄,对同事、朋友乃至家人无端猜疑,不但会影响工作、影响人际关系、影响家庭和睦,还会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

猜疑是建立在猜测基础之上的,这种猜测往往缺乏事实根据,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毫无逻辑地去推测、怀疑别人的言行。猜疑的人往往对别人的一言一行很敏感,喜欢分析深藏的动机和目的,看到别的同学悄悄议论就疑心在说自己的坏话,见别人学习过于用功就疑心他有不良企图。好猜疑的人最终会陷入作茧自缚、自寻烦恼的困境中,结果还导致自己的人际关系紧张,失去他人的信任,挫伤他人和自己的感情,对心理健康是极大的危害。为此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过:“猜疑之心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

《三国演义》中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一见到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无辜。

这是由猜疑心理导致的悲剧。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是害人害己的祸根。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对他人对自己心生疑窦,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

戒除猜疑的毛病

美国西部电力公司芝加哥分公司的会计部每月都得做非常细密、复杂的职员薪金计算,会计部有一名老职员,这位老职员根据自己的多年经验,想到了一套非常简化的薪金计算法。

但是,他将自己所发明的方法,保持着极端的秘密,绝不交给其他同事。他的真实目的是,想让自己长久地成为会计部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人。

渥路达·基路德从学校一毕业,便不顾父母的反对,进入这个电力公司当新职员。他当时想,既然那位老职员能够想出来简易计算方法,那么,大学毕业的自己当然也能想出来。

此后几个星期中,基路德利用了夜晚的全部时间,来研究简易计算法的发明。结果,他终于也想出了这种方法。

不过,基路德并没有像那位老职员一样,把这一方法保密起来,而是自愿地教给了同事们。

由此,他成了可以替代的人,反倒有了可以调升更高职位的机会。

当奥玛哈分公司的经理职位要换新人时,最高管理层没有把职位移交给那位老职员,而是任命了年轻的基路德。

这是他出人头地的第一步,随后便继续步步高升,40岁时就出任了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董事长。基路德的成功,除了能力卓越这一点外,还因为他并不无端猜忌和防范其他同事,而是与他们坦诚相见,彼此信任,能训练和团结他人为自己工作。

人群中,生性多疑、经常对人抱有防范之心的秘密主义者,为数实在不少。他们认为,一旦别人盗取了自己的思想并加以评判,那就会和自己对抗或在工作中加害自己。也就是说,他们对别人总是抱着戒备、恐惧的心理。所以,他们从不敢相信别人,也不愿与他人分享某些积极的成果,更不敢委任别人担当重任。凡事都要自己控制,这样他们才会放心。

其实,这种人是心地简单、头脑僵化的孤独者。无端猜疑和防范别人的结果,必将使自己也失去了支持和帮助,这就等于自己阻住了自己前进的道路。

那么,在人际交往中应如何消除猜疑心理呢?

第一,优化个人的心理素质。拓宽胸怀,来增大对别人的信任度和排除不良心理。

第二,摆脱错误思维方法的束缚。猜疑一般总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只有摆脱错误思维的束缚,走出先入为主的死胡同,才能促使猜疑之心在得不到自我证实和不能自圆其说的情况下自行消失。

第三,敞开心扉,增加心灵的透明度。猜疑往往是心灵闭锁者人为设置的心理屏障。只有敞开心扉,将心灵深处的猜测和疑虑公之于众,增加心灵的透明度,才能求得彼此之间的了解沟通,增加相互信任,消除隔阂,获得最大限度的谅解。

第四,无视“长舌人”传播的流言。猜疑之火往往在“长舌人”的煽动下,才越烧越旺,致使人失去理智、酿成恶果。因此,当听到流言时,千万要冷静,谨防受骗上当。

第五,当我们开始猜疑某个人时,最好能先综合分析一下他平时的为人、经历以及与自己多年共事交往的表现。这样有助于将错误的猜疑消灭在萌芽状态。

产生了猜疑心,你可以有所警惕,但不要表露于外。这样,当猜疑有道理时,你因为做好了准备而免受其害;而当这种猜疑毫无道理时,就可以避免误会好人。

猜疑似一条无形的绳索,会捆绑我们的思路,使我们远离朋友。如果猜疑心过重的话,那么就会因一些可能根本没有或不会发生的事而忧愁烦恼、郁郁寡欢;猜疑者常常嫉妒心重,比较狭隘,因而不能更好地与同学朋友交流,其结果可能是无法结交到朋友,变得孤独寂寞,对身心健康都有危害。

希望朋友们能拨开心头的疑云,摘下有色眼镜,将爱和信任撒向人间。

第四节 打开嫉妒的桎梏

嫉妒是来自地狱的一块嘶嘶作响的灼煤。它像一条蛆虫,蛀蚀和毁害着他人和自己。

但芸芸众生中,总有那么一些人技不如人,却对别人的成绩嗤之以鼻,“妒人之能,幸人之失”,从而上演了一场场丑陋的嫉妒闹剧。在现实生活中,为了别人评上了比自己高的职称而指桑骂槐、为了某人得到领导的厚爱而愤愤不平、为了别人的生活条件比自己好而郁郁寡欢的也大有人在,给本已不太平静的生活平添了几多烦恼和些许纷扰。

每个凡人难免不嫉妒,但是杰出的人往往能用理性去抑制嫉妒,在难免产生嫉妒的地方,用它去刺激自己的努力而不是阻挠对方的努力,但是那些被嫉妒之火所燃烧而迷乱理智的人,往往会被内心这种疯狂的激情所消耗掉,使他人和自己两败俱伤。

嫉妒是焚毁你的毒火

《三国演义》中,有位英才盖世、文武双全的大英雄叫周瑜。这位当时很了不起的风度翩翩的美男子,年纪轻轻就执掌江东(吴国)的统兵大都督要职。尤其他在赤壁大战中,更显出叱咤风云,谋略高人,指挥得当的政治军事奇才。他居然以少量东吴和刘备之师,取得大破曹操83万大军的辉煌胜利,在历史上,留下千古绝唱的赫赫声名。据说,此人不仅披挂上马,能征善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文韬武略堪称上乘,是位难得的英俊奇才。而且,周瑜还熟谙音律。有传闻说他听音乐演奏时,若谁奏错一个音符,他便即刻能耳辨明详。为此,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说。当后人对周瑜其人的褒奖盛赞之际,人们也同时看到了这位英才早逝者的两大致命弱点,那就是他的量窄和嫉才。

周瑜一生度量太窄,人人皆知。比如,在取得火烧赤壁大战成功后,竟容不下与他共同抗曹的诸葛亮的存在,并密令部将丁奉、徐盛击杀诸葛亮。不料孔明早有准备,密杀不成。为此,周瑜万分气愤。如此不能容人的周瑜,密除同盟,过河拆桥,实在让人心寒并为之可悲。

周瑜为什么容不下诸葛亮?原来,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高周瑜一着,尤其在关键时刻,事事想在周瑜之前,且能将周瑜内心活动看得入骨三分。正因如此,才使得量窄、嫉才的周瑜妒忌得寝食难安,并随时想除掉才智高于自己的诸葛亮。而孔明总先于周瑜谋害前就有了防备,这更使量窄、嫉才的周瑜一次比一次气憋于心。嫉才、欲加害孔明的结果,反把周瑜自己给活活“气死”。

有道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周瑜在临死之前,非但未能悔悟自己的致命弱点,反而含恨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一代英雄就这样自掘坟墓,害人而最终害己。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像空气一样轻的小事,对于一个嫉妒的人,也会变成天书一样坚强的确证;也许这就可以引起一场是非”,一旦你被嫉妒的毒蛇所缠上,那么生活中就会有太多的事引起你的不平和愤恨,别人衣着比你的光鲜,你会愤愤不平;别人比你多和上司说了一句话,你会郁闷一整天;别人的男朋友比你的帅,你会恼怒不止……日常生活中每一件事都有可能成为你心情烦躁的源泉,你会终日饱受嫉妒的折磨,最后被它灼伤。

嫉妒使你自毁前程

嫉妒往往来源于和他人的比较中,一旦认为他人在某方面比自己强,便会时刻想着如何打击、底诋毁他人,这样的人不可能埋头沉入自己的事业,而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关注他人的一举一动上,那个被他所嫉妒的对象就像一个长在他心头的刺,这个刺成了他生活的中心,他因此而意乱神迷、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方向。

王松是某大学社会学专业大三的学生,他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这所名牌大学的。刚上大学时,他与班上同学的关系非常融洽,这当然与他的热情大方、乐于助人的性格分不开。同学们都喜欢朴素、热情的他。

可慢慢地,他产生了严重的不平衡心理。只要别的同学哪方面比他强,他就眼红;只要老师在同学面前表扬别的同学,他心里就酸溜溜的;他看见别的同学家境很好,不用勤工俭学就能过上很宽裕的生活,他心里就特别不平衡,他时常怨恨自己没有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看见别的同学得了奖学金或被评为“三好学生”,他就嫉妒得夜里辗转反侧,暗暗埋怨上天的不公。

王松尤其看不惯与他来自同一所高中的一位老乡同学。原来两个人在高中时各方面都不差上下,上大学后,老乡同学的成绩越来越好,而且被选为班干部,他就更加妒火中烧了。于是他的注意力不在读书学习上,而是时刻注视着老乡的一举一动,妄图从中抓住把柄,他开始到处给那位老乡同学散布流言蜚语,造谣中伤,大家都开始讨厌他。他为了争口气,把老乡同学比下去,在竞选班干部时竟然不知羞耻地在下面做小动作、拉选票,结果他的阴谋被同学们识破,唱票时只有他自己投了自己一票,搞得十分狼狈。一计不成他又生一计,在期末考试中,他知道凭自己的水平是拿不了高分的,于是,他就采用夹带纸条的方式作弊。在最先的两门考试中,他的计谋得逞了。正当他自鸣得意、觉得胜利在望时,在第三门考试中被监考老师抓个正着。老师说:“我早就注意你了,以为你会有所收敛,没想到你一而再、再而三地作弊。我再也不能容忍你的作弊行为了。”王松当下便痛哭流涕地求监考老师手下留情,可是学校的制度是无情的,王松的名字上了作弊的名单。当天,学校教务处就做出了开除其学籍的处分决定。

王松没想到自己的大学生活会是以被开除告终。他觉得无颜面对自己的父母。于是,他一个人背着简单的行囊去了另外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了流浪生涯。

法国作家拉罗什富科曾说:“过来就具有某些伟大品质的人的最可靠标志是生来就没有嫉妒。”每一个埋头沉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功夫去嫉妒别人的,而凡是好嫉妒的人常常不能把精力集中到自己的生活中,而是投入到一些与自己的生活与工作无关紧要的小事中:比如这个人的生活作风啦,比如这个人的学识啦,比如这个人的穿衣戴帽啦,甚至这个人脸上的几颗雀斑、头上的一根白发,一旦被这些人发现了,他们也会为此而兴奋不已,并且会故作大惊小怪地议论纷纷:哈哈,原来他也不过如此呀!原来他……嫉妒的人是在不断地对别人的打击中寻找乐趣,以求内心平衡,而他们自己的生活却因此而搞得一团糟。正如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所说:“嫉妒的人常自寻烦恼,这是他自己的敌人。”与其说是别人的成功妨碍了他,倒不如说是他自己的关注点发生了偏离,自愿从生活轨道上滑落而自毁前程。

去除嫉妒的毒瘤

罗素在谈到嫉妒时曾说:“嫉妒尽管是一种罪恶,它的作用尽管可怕,但并非完全是一个恶魔。它的一部分是一种英雄式的痛苦的表现;人们在黑夜里盲目地摸索,也许走向一个更好的归宿,也许只是走向死亡与毁灭。要摆脱这种绝望,寻找康庄大道,文明人必须像他已经扩展了他的大脑一样,扩展他的心胸。他必须学会超越自我,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学得像宇宙万物那样逍遥自在。”化解嫉妒心理去除这颗毒瘤的良方是:1.自我认知,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

要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别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限于主客观的条件,不可能万事皆通,样样比别人好,时时走在别人前面。要接纳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与长处,也要正确地评价、理解和欣赏别人。在因为嫉妒心理而给自己的精神带来一些烦恼与不安时,不妨冷静地分析一下嫉妒的不良作用,同时正确地评价一下自己,从而找出一定的差距,做到“自知之明”。只有正确地认识了自己,才能正确地认识别人,嫉妒的锋芒就会在正确的认识中钝化。

2.开阔心胸,宽厚待人:

19世纪初,肖邦从波兰流亡到巴黎。当时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已蜚声乐坛,而肖邦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然而李斯特对肖邦的才华却深为赞赏。怎样才能使肖邦在观众面前赢得声誉呢?李斯特想了个妙法:那时候在演奏钢琴时,往往要把剧场的灯熄灭,一片黑暗,以便使观众能够聚精会神地听演奏。李斯特坐在钢琴面前,当灯一灭,就悄悄地让肖邦过来代替自己演奏。观众被美妙的钢琴演奏征服了。演奏完毕,灯亮了。人们既为出现了这位钢琴演奏的新星而高兴,又对李斯特推荐新秀深表钦佩。

3.学会正确的比较方法:

一般说来,嫉妒心理较多地产生于原来水平大致相同、彼此又有许多联系的人之间。特别是看到那些自认为原先不如自己的人都冒了尖,于是嫉妒心油然而生。因此,要想消除嫉妒心理,就必须学会运用正确的比较方法,辩证地看待自己和别人。要善于发现和学习对方的长处,纠正和克服自己的短处。而不是以自己之长比别人之短。这样,嫉妒心也就不那么强烈了。

4.充实自己的生活,寻找新的自我价值,使原先不能满足的欲望得到补偿:当别人超过自己而处于优越地位时,你若是聪明者就应当扬长避短,寻找和开拓有利于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新领域,以便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会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先前没满足的欲望,缩小与嫉妒对象的差距,从而达到减弱以至消除嫉妒心理的目的。例如,某人虽无真才实学,却善于钻营,官运亨通,成为你的上司。对此,你大可不必猝发妒情,而应发挥自己的专长,在业务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同样可以令别人刮目相看。

5.升华嫉妒,化嫉妒为动力:

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单位,每个人都要在具有竞争的环境中客观地对待自己。不要把比自己优秀的同学或同事当成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对手,要当成自己前进的动力。学会赞美别人,把别人的成就看作是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对自己权利的剥夺或地位的威胁,将别人的成功当成一道美丽的风景来欣赏,你在各方面将会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总之,如同钢铁被铁锈腐蚀一样,人很容易被嫉妒折磨得遍体鳞伤,我们要时刻提防它对我们心灵的腐蚀,远离它从而获得内心的自由与超脱。

第五节 告别悲观的阴云

悲观是人对自己言行自觉产生不满的一种情绪,人群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面容沮丧,精神萎靡,眼神中总有那么一种抹不去的凄凉,这就是悲观人群的统一表象。在悲观者的心中,现实或多或少地被丑化了,他们对过去,对未来,都持有迷茫的心理。悲观的人还容易产生沮丧、困惑、气愤和挫折和心理。解决这种状况的惟一办法,是要保持乐观健康的情绪,以积极的态度看待人生的每一次起伏,要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设计一条属于自我的幸福之路,只有这样,悲观的人才能渐渐走出悲观的阴云,拥抱生活中灿烂的阳光。

悲伤是一种自戕

任何一种心态都是每个人对生活的不同看法。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遭受这样或那样的打击和挫折:因为高考落榜而精神萎靡或是因为失恋而忧伤,因为无法适应快节奏的工作而垂头丧气……这些心理多半是人们意志薄弱,心态不成熟的一种表现。而这些异常的悲观的心理往往导致磨难痛苦的人生,往往影响对世界的正确看法。悲观者实际上是以自己悲观消极的想法看客观世界,在悲观者心中,现实是或多或少地被丑化了的。社会上许多人,对未来和生活,往往持有一种悲观的迷茫心理。对自己的过去,无论辉煌与否,都一概加以否定,心理上充满了自责与痛苦,口中有说不完的遗憾和悔恨。他们还对未来缺乏信心,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什么事都干不好,认知上否定自己的优势与能力,无限放大自己的缺陷。

他们经常出现食欲下降,失眠多梦,嗜睡懒动,或觉得自己比平时更敏感、更爱掉眼泪等,重者自我意象消极,时常自怨自艾,或心境悲哀、待人冷漠等种种失常心态。

20世纪的女作家,张爱玲的一生完整的注释了悲观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么巨大。

张爱玲一生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族小姐,却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悯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生活中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40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简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所以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这种生活态度的确并不是普通人能够承受或者是理解的,但用现代心理学的眼光看其实张爱玲的这种生活态度是源于她始终是抱着一种悲观的心态活在人间,这种悲观的心态让她无法真正地深入生活,因此她总在两种生活状态里不停左右徘徊。

张爱玲悲观苍凉的色调,深深地沉积在她的作品中,无处不在,产生了巨大而独特的艺术魅力。但无论作家用怎样流利俊俏的文字,写出怎样可笑或传奇的故事,终不免露出悲音。那种渗透着个人身世之感的悲剧意识,使她能与时代生活中的悲剧氛围相通,从而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上臻于深广。

张爱玲所拥有的深刻的悲剧意识,并没有把她引向西方现代派文学那种对人生彻底绝望的境界。个人气质和文化底蕴最终决定了她只能回到传统文化的意境,且不免自伤自恋,因此在生活中,她时而在世俗的喧嚣中沉浸,时而又沉浸在极度的寂寞中,最后孤老死去。

张爱玲的悲剧人生让我们看到了悲观对一个人的戕害是多么惨重,然而现实生活中不止文豪有这样的悲观情绪,平常的人也会经历这样的心情。有一位年老的父亲,他有两个儿子,他们都很可爱。在圣诞节来临前,分别送给他们完全不同的礼物,在夜里悄悄把这些礼物挂在圣诞树上。第二天早晨,哥哥和弟弟都早早起来,想看看圣诞老人给自己的是什么礼物。哥哥的圣诞树上礼物很多,有一把气枪,有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还有一个足球。哥哥把自己的礼物一件一件地取下来,并不高兴,反而忧心忡忡。

父亲问他:“是礼物不好吗?”哥哥拿起气枪说:“看吧,这支气枪我如果拿出去玩,没准会把邻居的窗户打碎,那样一定会招来一顿责骂。还有,这辆自行车,我骑出去倒是高兴,但说不定会撞到树干上,会把自己摔伤。而这个足球,我总是会把它踢爆的。”父亲听了没有说话。

弟弟的圣诞树上除了一个纸包外,什么也没有。他把纸包打开后,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一边笑,一边在屋子里到处找。父亲问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说:“我的圣诞礼物是一包马粪,这说明肯定会有一匹小马驹就在我们家里。”最后,他果然在屋后找到了一匹小马驹。父亲也跟着他笑起来:“真是一个快乐的圣诞节啊!”

其实,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事情也是这样,乐观情绪总会带来快乐明亮的结果,而悲观的心理则会使一切变得灰暗。

尼采说,“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失火时,没有怕黑的权利;战场上,只有不怕死的战士才能取得胜利;也只有受苦而不悲观的人,才能克服困难,脱离困境。”

的确,我们不仅要知道在快乐的时候微笑,更要学会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微笑,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在挫折面前,精神不倒,只有这样,你才能告别悲伤的凄凉,迎接生活的春日暖阳。

人生不是梦,俯仰勿悲悸爱默生说:“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

卡耐基说:“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我们由生活所得到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在哪里,我们有什么,或者我们是什么人,而只在于我们的心境如何。”

我国古代哲人也说,境由心造。的确,如果我们想的都是快乐,我们就能快乐;如果我们想的都是悲伤的事情,我们就会悲伤;如果我们在做事情之前想着一定能够成功,那么我们就会充满信心;如果我们满脑子的失败情形,我们就会失败;如果我们沉浸在自怜里,大伙都会有意躲开我们……

这里要说明的就是一种最常见的特殊心理现象:暗示。

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暗示是指自己使某种观念影响自己,对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种影响,使情绪与意志发生作用。

例如,有的人早晨在上班前或出去办事前照照镜子、整整衣服、理理头发。有的人从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太好看,并且觉得上眼睑浮肿,恰巧昨晚睡眠又不好,这时马上有不快的感觉,顿疑自己是否得了肾病,继而觉得自己全身无力、腰痛,于是觉得自己不能上班了,甚至到医院就医。这就是对健康不利的消极自我暗示作用。而有的人则不是这样。当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好,由于睡眠不好而精神有些不振,眼圈发黑时,马上用理智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并且暗示自己:到户外活动活动,做做操,练练太极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就会好的,于是精神振作起来,高高兴兴去工作了。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有利于身心健康。

暗示对人的作用是很大的。它有时也给人体带来不良的影响。例如“假孕”,它是指有的女同志结婚后很想怀孕,由于焦虑而十分害怕月经按时来潮,使怀孕失败。由于这种迫切心情,所以当自己月经过期未来,就觉得自己怀孕了。很快又觉得自己开始厌食,恶心、呕吐,喜吃带刺激性的食物,于是到医院就诊。但经医生检查和化验后,发现并不是怀孕。这是因为想怀孕的强烈愿望及焦虑的心理因素,破坏了人体内分泌功能的正常进行,尤其是影响下丘脑垂体对卵巢功能的调节,使体内的孕激素增高和排卵受到抑制,从而出现暂时闭经的结果。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暗示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绝对的控制权。因为生命不是这么单纯,所以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应该选择积极的态度,用心去找出问题的起源,然后果断地采取各种措施加以解决,而不至于发疯似的在小圈子里打转,像一艘在大海中迷失方向的小船。卡耐基说,“一个人,如果能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在衣襟上插着花,昂首阔步地向前走,那么他就永远不会成为失败者。” NzAOmXYuu087k/V01R9EPaEqL4etjRUnCHtQ1SG5kX2ZVavyZloB1OaaYFHXSsT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