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老板与员工,握握手好吗?

只有上下齐心协力,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老板是否在压榨你

老板既不是善良无私的慈善家,也不是十恶不赦、吃人不吐骨头的剥削者。去除自己看老板时的那种对立眼光,我们就会对老板多一分理解和支持。

有许多人认为自己遭受老板和上司的压榨和奴役,认为自己的贫穷是由老板造成的,然而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

如果我们总是用上述眼光来看待公司和老板,我们看到的永远是黑暗,永远是剥削。

老板既不是善良无私的慈善家,也不是十恶不赦、吃人不吐骨头的剥削者。去除自己看老板时的那种对立眼光,我们就会对老板多一分理解和支持。社会给予老板许多灿烂的光环,同时,也给予老板许多偏见和苛求。但是,老板就是老板,是一个商业经营者,老板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给穷人募捐,不是给无家可归的人提供避难所——尽管他们能够做到,并且有许多人都在那样做,但这并不是他们的主要工作。他们的责任是不断创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更多的利润,使公司能够长期运转下去,使更多的人能够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

之所以苛求老板,是因为人们对他们有太高的期望值。大多数老板并不是迫害狂,他们的目的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润。如果他们像慈善家一样,毫无原则地施舍,那么正常的企业经营就无法维持,就会有更多的人面临失业的危机。

老板是否在压榨你,必须做认真仔细的分析。同样的,员工也应该反省自己,是否尽到了个人的责任。因为懒惰而使自己受到更多的压力,是不能算压榨的。

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虽然是冲突的对立关系,但也有相调和的地方。当你意识到老板与员工永远无法找到完全一致的利益共同点时,思考问题的角度就应该做一些调整——基于现实的“心态调整”。

有些人整天生活在无端的抱怨中,说自己像奴隶一样被人剥削,他们的内心渐渐就产生了一种低人一等的心态,而变成了奴隶。因此,我们在抱怨自己受到压榨成为奴隶之前,先看看自己是否是心理上的奴隶。

如果你能够剖开心灵,审视自己的灵魂,就一定可以发现,自己的思想里正隐藏着许多猥琐的欲望,这些欲望导致了你很多莽撞的举动,而且你的浮躁会让这种举动频繁出现。如果改正这些缺点,你就不再是奴隶,也没有人能够奴役你了。你要摆脱自私与狭隘的思想,去追求一种宽阔的境界。驱除自己正被老板压榨的思想,敞开心扉反省,你就会进一步认识到,伤害自己的其实就是你自己。

不要抱怨老板是利用你,剥削你来赚钱。如果你是一个公司的老板,你能说自己不会用同样的手段对待员工吗?一些人因为无法摆脱“被人压榨”的思想而消极怠工,自以为是对公司和老板的报复,其实却使自己陷入心理奴隶的牢笼中。在办公室,在商店,在每一个地方,我们都能发现这种“奴隶”的存在。

当然,并非所有的老板都是善良的,并非不存在任何剥削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到处能够看到那些克扣工资、超时加班而只给极低的报酬,甚至体罚员工等剥削现象,但是我们却不能以点概面,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

换个角度,如果没有人用你,多么悲惨的境地!如同自然界一样,社会是彼此制约、相互依赖的整体。作为一名下属,接受管理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

老板和员工:不是对立,而是合作

老板和员工是互惠共生的关系。没有老板,员工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就业机会;而没有了员工,老板想追求利润最大化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很多人认为,员工和老板天生是一对冤家。人们最常听到的是老板和员工相互间的抱怨,即使偶尔彼此关心一下,也让人觉得有点假惺惺的。人们常呼吁老板要多为员工着想,是出于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愿望来考虑的,而员工似乎就很少有理由要为老板着想了。

但究其根本,老板和员工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而已,这两种角色实际上是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

自然界中有许多互惠共生的现象。比如说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它本身具有固氮的功能,为豆科植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同时它又可以借助豆科植物获得生存的空间;再比如非洲热带雨林中的大象、犀牛等,它们身体表面往往会有一些寄生虫,一些鸟类等小动物也栖息在它们身上,以这些小寄生虫为食,同时,大象、犀牛也避免了寄生虫对它们的侵害,可谓是互惠互利。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不胜枚举,在生物学中统称为共生现象。

老板与员工的关系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从社会学的角度讲,老板和员工是互惠共生的关系。没有老板,员工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就业机会;而没有了员工,老板想追求利润最大化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对于老板而言,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员工的敬业和服从;对于员工来说,他们需要的是丰厚的物质报酬和精神上的成就感。从互惠共生的角度来看,两者是和谐统一的——公司需要忠诚和有能力的员工,业务才能进行,员工必须依赖公司的业务平台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为了自己的利益,每个老板只保留那些最佳的员工——那些能够忠于公司,尽职尽责完成工作的人。同样,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每个员工都应该意识到自己与公司的利益是一致的,并且全力以赴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老板的信任,才能在自己独立创业时,保持敬业的习惯。

许多公司在招聘员工时,除能力以外,个人品行是最重要的评估标准。品行不端正的人不能用,也不值得培养。因此,优秀员工应当遵循这样的职业信条:如果你一旦加入一家公司,成为其中的一员,就应当真诚、负责地为老板工作,感激他,称赞他,支持他的立场,和他所代表的机构站在一起。

在一个有着卓越企业文化和完善激励机制的企业中,员工在享受着老板提供的优厚待遇的同时,也会为老板着想,积极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出谋献策,积极工作。即使企业一时遇到困难,员工也会与老板同舟共济,渡过难关。每个人都知道,只有上下齐心协力,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老板赚取利润的同时,员工的利益才能得到持久的保障。

助人就是助己,多做一点对你并没有害处,也许这会花掉你一些时间和精力,但是可以使你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你的老板、上司和顾客会关注你、信赖你、需要你,从而给你更多的机会。今天种下的种子,总有一天会结出甜美的果实,最终受益的还是你自己。

帮助老板成功,你也会获得成功

老板与员工是战略上的伙伴,情感上的盟友,是一种合作关系,老板与员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帮助老板成功,你也必将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我们知道,老板并不是完人,更多的时候,老板也很无助。公司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问题,管理失控,身体病痛,工作压力往往像洪水一样袭击着你的老板。这个时候就是你表现的时候了。老板对你做的一切,即便嘴上不说,也会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他对你的赞赏。

一名优秀的员工应当在老板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勇担重任。在这里,我们不妨学习一下古代的毛遂。他在平原君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不仅救了赵国的危难,而且还为自己的成功赢得了机会。

战国时期,一次秦国攻打赵国,把赵国的都城邯郸围困起来。在这危急关头,赵王决定派自己的弟弟平原君赵胜,代替自己到楚国去,请求楚国出兵抗秦,并和楚国签订联合抗秦的盟约。到了楚国,平原君献上礼物,和楚王商谈出兵抗秦的事。可是谈了一天,楚王还是犹豫不决,没有答应。这时,站在台下的毛遂手按剑柄,快步登上会谈的大殿。毛遂对平原君说:“两国联合抗秦的事,道理是十分清楚的。为什么从日出谈到日落,还没有个结果呢?”

楚王听了毛遂的话很不高兴,就斥责他退下去。毛遂不但不害怕,反而威严地走近楚王,大声地说:“你们楚国是个大国,理应称霸天下,可是在秦军面前,你们竟胆小如鼠。想从前,秦军的兵马曾攻占你们的都城,并且烧掉了你们的祖坟。这奇耻大辱,连我们赵国人都感到羞耻,难道大王您忘了吗?再说,楚国和赵国联合抗秦,也不只是为了赵国。我们赵国灭亡了,楚国还能长久吗?”

毛遂这一番话义正辞严,使楚王点头称是,于是就签订了联合抗秦的盟约,并出兵解救了赵国。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把毛遂尊为宾客,并且很重用他。

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在关键的时候你一定要挺身而出,该出手时就出手,为老板分担风险,帮助老板渡过难关。这样做,既是老板的成功,也是你个人的成功。

那么,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帮助老板,维护好公司的发展呢?

1.用自己的专长弥补老板知识上的不足

当人们提及“无知”这个词的时候,往往给人一种贬义感觉。其实大可不必如此,人人都有无知的时候,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界的影响。

通常,老板都是有着某种技术特长或专业知识的,但是作为一个管理者——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者,仅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技术特长只能保证做好某一项工作,而管理工作则是千头万绪。

还有一种情况,老板由一个部门调任到另一个工作性质截然不同的部门,他的原有的知识结构可能会造成某种无知。

通常,这些无知都不利于老板的工作。如果你能够弥补老板的这种无知,对老板是一种很好的帮助。但你得时刻注意技巧,好心无好报往往是技巧不足的结果。

2.用自己的思考弥补老板对环境认识的不足

有时,老板对其下属可能不够了解,或对工作环境认识不足。例如,老板往往会根据某位员工在处理一件事情时的表现来判断他的工作能力,这往往会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也算是一种管理上的无知。出现这种情况,你所应当做的就是及时向老板提供有用的信息。你要首先认识到老板的确存在某种无知,然后根据老板的无知,为他准备足够多的有用信息。

公司就是你的船

公司是一条航行于惊涛骇浪中的船,老板是船长,员工是水手,一旦上了这条船,员工的命运和老板的命运就拴在一起了。老板和员工有着共同的前进方向,有着共同的目的地,船的命运就是所有人的命运!

1997年6月,当迈克尔·阿伯拉肖夫接管本福尔德号,担任舰长的时候,船上的水兵士气消沉,很多人都讨厌待在这艘船上,甚至想赶紧退役。

但是,两年之后,这种情况彻底发生了改变。全体官兵上下一心,整个团队士气高昂,本福尔德号变成了美国海军的一只王牌驱逐舰。

迈克尔·阿伯拉肖夫用什么魔法使得本福尔德号发生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呢?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这是你的船!”

迈克尔·阿伯拉肖夫对士兵说:“这是你的船,所以你要对它负责。你要让它变成最好的,你要与这艘船共命运,你要与这艘船上的官兵共命运。所有属于你的事,你都要自己来决定,你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从那以后,“这是你的船”就成了本福尔德号的口号,所有的水兵都觉得管理好本福尔德号就是自己的职责所在。

现在,假定你是本福尔德号舰船上的一员,不管你是大副,还是水手;不管你是机械师,还是船舱底下的司炉工,想一想,你该怎样对待你的工作岗位?你是不是有责任、有义务照管好你的本福尔德号?其实不需要其他的理由,因为这是你的船。

同样,作为公司的一员,不管你是司机、推销员,是会计,还是库管员;也不管你是技术开发人员,还是部门经理;哪怕你仅仅是一名清洁工,只要你在公司这条船上,你就必须和公司共命运。你必须和所有的公司员工同舟共济,乘风破浪,驶向你们的目的地。

只要你是公司的员工,你就是公司这条船的主人。你必须以主人的心态来管理照料这条船,而不是以一种乘客的心态而背离自己的责任。

记住:在这船上,你是主人,而不是一个乘客!

因为如果你是乘客,那么,对待公司的态度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旦这条船出现问题,你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如何逃生,而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渡过危机。

看过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人都会有很深刻的印象。当船出现了问题以后,乘客多是慌慌张张地逃生,而船上的工作人员呢,从船长到水手,都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各种救生的工作,或是发SOS求救信号,或是放救生艇、救生筏,或是指挥各方营救妇女儿童先上救生艇。当能够实施的措施都用完了之后,船长则整理好自己的制服,回到他的办公室,与其他誓死恪守自己岗位的船员,安静地选择了与泰坦尼克号同生死、共命运!

当然,在现实中我们应当把公司设想为一条满载幸福和希望,开往充满阳光和鲜花的彼岸的船,无论你是什么职务,你和船长都是一样,一起担负着与舰船共存亡的责任。如果你是船上的大副,那么你可以在船长不在的情况下努力编写航海日志,认真履行船长交给的任务。即使船长没有交代任何任务,作为一名大副,你也要担当起责任来,去努力协调各个部门,做好舰船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既然我们都是这条舰船上的船员,它是我们战斗和生活的地方,那么自觉地维护这条舰船,保障我们的生命不受到威胁,就是我们神圣的使命。

与公司共命运,因为这是你的船!

与老板同舟共济

如果你到美国海军陆战队,你可能会经常听到“同舟共济”这个词语。每一个海军陆战队队员都知道,你必须与长官同舟共济,与战友同舟共济,否则牺牲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

众所周知,一条船航行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上,船上的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单独逃生。

如果你到美国海军陆战队,你可能会经常听到“同舟共济”这个词语。每一个海军陆战队队员都知道,你必须与长官同舟共济,与战友同舟共济,否则牺牲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

战场意味着生与死,每一个人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整个团队的覆灭,因此在部队里,很容易理解同舟共济的意义。在商场上,就没有那么深刻,因为即使出现一些失误,也不会送命,不过是损失一些金钱罢了。当然,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承受一直损失金钱的局面。企业如同一条大船,它需要所有的船员(员工)全力以赴把船划向成功的彼岸,同时,这条船也承载它的船员(员工),避免他们掉入大海。大船一旦沉了,会有很多人失去工作,很多家庭的收入受到影响,这虽然没有送命那么严重,但是也没有人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

在企业这条船上,老板就是船长。这个职位所给予他的,不仅仅是权力和地位,还有责任,他要考虑船的航向,要避免船触到暗礁或冰山,要保障一船人的安全。因此,我们就应当与老板同舟共济,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最大可能地分担老板的压力,和老板一道,让企业这条船驶向成功的港湾。

小李和小王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一起到南方,通过招聘会到了一家计算机软件公司,负责某种办公软件的设计开发。这个公司规模很小,是国家允许注册该类公司中最小的,执照上写得清清楚楚:注册资金10万元,连老板在内是“七八个人来五六条枪(电脑)”。他们之所以愿意去,一是背井离乡急于安身,二是因为老板给予股份的承诺。老板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看上去一副书生模样,态度很诚恳。可是进去才知道,连这注册资金10万元都可能有水分,仅从他们的办公条件就可以判断:一间废弃的地下室,阴暗、霉臭、潮湿;天一下雨,天花板上凝聚而成的水滴源源不断地往下流,电脑上都要罩着厚厚的报纸;办公区连个卫生间也没有,而且出门就是大排档,油烟灌进来,熏得人直流眼泪。他们的产品市场前景看起来很好,但资金的瓶颈随时有可能将美好的梦想扼杀于萌芽状态。最要命的是,产品没有品牌,只好赊销,迟迟收不回欠款,资金储备少,连员工的工资都无法按时发放。由此可见,这样的公司与那些实力雄厚的公司很难竞争。

三个月后,小王动摇了,劝小李也不要干了。外面有的是好公司,干吗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股份?老板连他自己都无法自保,哪里还有股份给你?

不久,公司资金链条断裂,濒临绝境,留下的几个人也走了,只剩下小李和老板两个人。看着老板年轻而憔悴的眼神和孤独而坚定的背影,小李反而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原本也是个不愿服输的人,这时,他对公司的使命感和老板已经没有区别,他想他能够做的就是和老板风雨同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精益求精,将产品做好。

半年后,老板筹措到了新的资金,公司重新运转。产品由于质量好,买家愿意先付款了,公司局面开始峰回路转。他们还成功地说服一家实力雄厚的投资公司出钱,推出一种早就被他们认定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型办公软件。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软件的研制中去,常常吃住都在地下室,半年后终于推出了完美的产品,产品上市后供不应求,他们终于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接下来,公司开始招兵买马,发展壮大,短短的几年工夫,就成为行业内大名鼎鼎的软件公司。小李也被提拔为公司的副总兼技术总监,月薪可以拿到2万元。

年终,老板和小李同游澳大利亚,他们在阳光明媚的海滩晒着日光浴,回首往事,感慨万千。老板禁不住热泪盈眶,他问小李:“老弟,你知道我为什么能支撑下来吗?”小李说:“因为你是打不垮的,否则我也不会留下来。”老板却说:“不,其实当人们纷纷离我而去的时候,我就想关门了。我从不怀疑自己的能力,但我当时已经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说法了。可是你让我找回了信心,我想只要有一个人留下,就证明我还有希望。感谢你!在我想躺下的时候,总有你这双手在拽着我走。我知道,当时如果你走了,我肯定崩溃了!”为了感激小李,老板给了他公司40%的股份。

你在为自己工作 D+1R4Mq9zy14o3J/ja+xcV8ew/5jHANS4Dit2H/akRif3kOd9bnAxuz7s+UpMS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