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老板也在为我们工作
邢群麟,宿春礼

第一章 换一种角度看老板

老板是一个公司的组织者和领航者。企业没有老板,就如同一个人没有了精神支柱,注定只有破产和灭亡的命运。

在一个公司中,老板不仅推动着公司的运行,还维护着公平公正的组织规则。老板代表了公司绝大部分员工的意愿和利益,是一个公司的核心。一个公司如果没有了老板,就像一个国家没有了国王,只会陷入一盘散沙、群龙无首的境地。

老板是一个公司的组织者和领航者。企业没有老板,就如同一个人没有了精神支柱,注定只有破产和灭亡的命运。

从前有个国王作恶多端,人民聚集在他的王宫门前,高喊着推翻他的口号。国王走下王宫的台阶,一手捧着王冠、一手持着权杖。他的威仪使人们肃静,他环顾四周说道:

“朋友们,我将不再是你们的国王。现在,我把权杖和王冠交给你们,我要成为你们当中的一员,做一个普通人,与你们一起工作,共同改善我们的生活。从此,再也不需要国王了,让我们到田野去、到葡萄园去,手牵手地劳动。只求你们告诉我该去哪块田野、哪座葡萄园。”

人们都感到十分惊奇,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说不出话来了。他们一向把国王看成痛苦之源,认为他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却安享俸禄的昏君,现在他却交出了王冠和权杖,和他们平等了。于是大伙儿纷纷散去,国王跟着一人来到农田。

国王虽然退位,然而百姓的日子并没有好过一点,相反更加恶劣了。盗贼横行,人们怨声载道,纷纷涌上街呼喊着,希望有个国王来统领他们,老老少少异口同声:“我们要国王。”

他们去找退位的国王,发现他在田里埋头耕作。他们把他带到王座前,呈上王冠与权杖说:“统治我们吧!但请威严和公正。”

国王说:“我确实想要威严地统治你们,愿天地间神明帮助,我会公正地治理你们。”

当下好多人走上前来,诉说一位贵族如何虐待他们,把他们当农奴使唤。国王马上令人带来贵族,训斥道:

“在上帝的天平上,任何人的生命都是等重的。若因为你不懂得尊重在你的田野和葡萄园里工作的人们,你要被判刑流放,永远逐出我国。”

第二天又来了一群人,向国王诉说一位女爵的酷政,致使当地民不聊生。国王马上令人带来女爵,也判刑流放。下一次人们来控诉主教,说他奴役人民开采巨石,修筑教堂,却分文不给,国王又把主教判刑流放。

就这样,几乎整整一个月,每天都有人来诉说自己遭受的不公平压迫。不断有压迫者被逐出国境,渐渐这个王国的人民已能安居乐业了。

人们围住了国王居住的高塔,呼唤着他的名字。国王走下楼来,一手捧着王冠,一手持着权杖。

他对人们说道:“现在,你们又要说什么?我想我会再交出你们曾要我留下的东西!”

人们连忙否认,一致说权杖和王冠应当永远属于国王。

国王回答道:“不是我,你们才是国王。当初你们要把我赶走时,我也是弱者昏君,懦弱无能。现在国家有了起色,这全是你们的意愿,我只是执行你们的意愿罢了。”

同样,在一个公司中,老板不仅推动着公司的运行,还维护着公平公正的组织规则。老板代表了公司绝大部分员工的意愿和利益,是一个公司的核心。一个公司如果没有了老板,就像一个国家没有了国王,只会陷入一盘散沙、群龙无首的境地。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受雇于老板,为老板工作只是为了得到赖以生存的薪水,这个观点其实是有失偏颇的。的确,为了得到维持生活的薪水是受雇于老板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这不是全部原因。因为人不同于动物,人除物质需要外还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无事可做或者有事却不知如何去做都会使人感到空虚,精神需求无法达到满足,而从工作中人们才能得到成就感。所以有些人无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需要有一个“老板”领航掌舵,正如一个国家的子民已离不开国王一样。

因为,老板能领导组织和员工走向发展之途,走向自我进步。这是老板的责任和自我的需要,同时也是员工追随老板的一个重要原因。

老板在做什么

在一个企业中,老板也是员工,员工也是老板,老板和员工一样,都在为企业的发展努力工作,企业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员工知道老板也在为我们工作,就应当保持正确的心态,主动与老板站在同一个立场上,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主人,对老板多一分理解和支持。这无论是对企业管理,还是员工个人发展,都是很有好处的。

“老板什么都不干,只会坐在那里指手画脚。”

“做职员最辛苦,做老板最轻松!”

“他只是动动口,却让我们忙得团团转。”

“如果我是老板,我保证比他做得更好!”

在午休时的办公室里,在员工出差的路途中,在办公室周围的休息场所里,只要是员工聚集的地方,我们都能听到种种对老板不好的评价。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当然,首先要检讨的是老板,是否在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做员工的抱有这种心态也是不正确的。因为轻视老板,既而将其所做的事情也看轻了,容易使自己陷入一种思维的误区。

事实上,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老板和员工的努力。老板和员工之间应该是互相心存感激,互相感恩,因为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老板应该知道,自己的成就源于员工的努力,所以老板要为员工提供好的薪资福利、好的培训和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样,员工就会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员工应该知道,老板为自己提供了发挥才能和提升个人价值的空间和舞台,所以员工应该更加努力,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

如果当老板的能这样想,他的企业想不赚钱都难。

如果员工能这样想,他能没有好的发展吗?

但是,事实上能这样想的人并不多,为什么?表面上看,这个问题很复杂,但是有一点非常明确,即这种互相感恩的关系没有先后顺序,没有任何条件。如果你说,我要先看看老板对我怎么样,我再决定自己出多大力,这样想的结果肯定不会太妙,许多企业管理的问题也就出在这里。

很多员工认为老板对公司而言仅是一个投资者,是一个“最有权力的闲人”。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多数员工(尤其是年轻员工)都有“净赚薪水”的心态,认为“你给多少钱,我就出几分力”是理所当然、各不拖欠,有的甚至对老板产生了敌对的情绪。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别看有些老板平日里若无其事,一副轻松潇洒的样子,其实他们大都承担着不为人知的痛苦和责任。创维集团的总裁黄宏生把苏格拉底的“宁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这句话大概也是不少老板内心的写照吧。

老板承受着不为人知的痛苦和责任,有人把他们称为企业的家长、教练、领导者,其实更多的,老板是员工事业上的伙伴,老板在为公司工作的同时,也为员工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英国有一家名为创业公司的企业,其宗旨就是要专门培养能独立创办实体和公司的老板。公司没有职员,只有大老板和小老板之分。小老板们在掌握了一个独立的老板所必需的全部技能后,当其生产及经营业绩达到公司要求的指标时,就可以从公司提取一笔可观的开办费,离开公司自己去做老板。创业公司初建不久就出现了6个小老板,公司总裁对小老板说:“我只负责对你们投资,你们拿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后,自己去寻找助手,公司不会以任何理由对你们的人事及发展进行干预,在你们的经营业绩达到一定规模时,我还可以让你们独立出去做老板。”面对这一充满诱惑力的许诺,6位小老板积极开动脑筋,发展自己的小公司,创业公司也因此蒸蒸日上。

在一个企业中,老板也是员工,员工也是老板,老板和员工一样,都在为企业的发展努力工作,企业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员工知道老板也在为我们工作,就应当保持正确的心态,主动与老板站在同一个立场上,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主人,对老板多一分理解和支持。这无论是对企业管理,还是员工个人发展,都是很有好处的。

老板其实不好当

员工的局限在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得见具体的业务,看不见整个企业的运作。要营造好企业这个平台,老板所付出的不仅是资金,还有精力、学识、智慧,这些也许就是他人生的全部贮备。

珠三角老板圈子里流行这么一句话:老板不是人干的。这句话道出了老板们风光背后的隐痛。TCL集团总裁李东生先生认为老板其实是公司中最辛苦的一个员工。“既要与市场竞争对手博弈,又要与政府周旋,还要摆平‘新旧诸侯大臣’之间的利益和冲突,对任何一个企业领导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简而言之,老板在公司所承担的痛苦和责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抉择的痛苦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做老板的自然风光,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企业发展方向的抉择,这种思考的痛苦是企业员工所不能理解的。企业到底要不要发展壮大?如果企业需要进一步发展,是自己来做还是请职业经理人?自己做,面临着精力和时间上的压力,请职业经理人,又面临着处理老板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种种矛盾;矛盾发生时,职业经理人拍拍屁股就可以走了,但是老板却还得捡起烂摊子,这些都将为老板经营企业带来很大的阴影。

2.经营风险

经营一个公司势必要面临种种的风险。因为赚钱而风光一时的老板很多,因为破产而跳楼割腕的也不少。

很多员工常常这样算账:老板进了多少货,进价多少,卖价多少,赚了多少,才分给我多少;或者这样想,我工资多少,创造的价值多少,剩下多少被老板剥削了。照这样算下去,世界上有多少个老板,就有多少个黑心肝。

其实有很多账是只有老板自己清楚的,也许一笔生意是赚了很多,但一年中还有很多没有生意的时候,没有生意仍然有支出,所以公司不能不有所储备。另外还有一些生意是亏本的,公司要办下去,总得扯平了算账,削高补低,才能维持。既然亏本的时候工资要照发,赚了钱也不可能全部分光,老板和员工的着眼点不同,算法也不一样。

不少人往往过高估计自己,只算自己创造的价值,不算自己产生的消耗,更看不到自己所取得的一切。员工必须依靠企业这个平台,而搭建这个平台所消耗的庞大费用,是需要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来分担的。

员工的局限在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得见具体的业务,看不见整个企业的运作。要营造好企业这个平台,老板所付出的不仅是资金,还有精力、学识、智慧,这些也许就是他人生的全部贮备。

俗语说: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小孩子往往只看见父母的威风,不知道父母的辛劳,老板的处境也是如此,很多时候是不为部属所理解的。

3.老板都有血泪账

每一个老板都有一笔血泪账。虽然他们在外人眼中总是谈笑自若,一副闲庭信步的样子,但在他们心中都有笔血泪账,因为他们长期生活在成本和利润之间,每花一笔钱时,自然而然就会计算。

大多数老板都很“抠”,因为经营本来就必须精打细算。何况当了老板,老板就等于是自己的长工,不管生意好不好,收入高不高,老板都得扛着。

当一个老板,因为企业是你自己的,开弓就没有回头箭了,谁也不会因为你生意不好就同情你、谦让你,该交的税要交,该付的工资不能不付,房租、水电、办公费等等,一分也不能少。

人在严酷的环境中,最强烈的本能就是生存;老板在激烈的竞争中,惟一的选择就是赢利。生意场上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赚钱!

所以老板的压力不知比员工大多少。替人打工的,只要有本事,哪里找不到一碗饭吃!吃得饱就继续干,吃不饱,一走了之,炒老板的鱿鱼。然而做老板的就没有这么潇洒了。

老板和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和责任心,永远都是没法比的。作为老板,企业是自己的,只要一天不关门,老板就一天不能停止去找米下锅。

今天有米,谁也不能保证永远有米,所以老板即使赚了钱也有危险感,没有赚钱更是寝食不安。至于亏了本的,那彻骨的焦虑,外人又怎么能够体验。

老板都是苦出来的,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人们看见老板开豪华车,出入宾馆酒楼,就觉得老板活得潇洒。其实,他们既然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大多数还是有强烈事业心的,吃苦耐劳,许多人甚至成为工作狂,哪里有工夫潇洒?他们确实比一般人更多地出入灯红酒绿的场所,但那多半也是为了工作应酬而已,与潇洒相去甚远。

老板的乐趣未见得比普通人多,人们对老板的要求却比普通人高。

4.亲情的痛苦

老板承担的压力和付出的东西比一般人要多得多。算算老板的工作时间,早上八点钟到办公室,中午开会或者陪人吃饭,下午接待各种各样的人,晚上还要应酬,等到回家的时候,孩子睡了,太太也睡了,老板与家人之间基本上没有时间沟通和交流。老板与太太双方的角色就像两种职业,一个是职业老板,一个是职业家庭主妇,由于缺少沟通,两者间也越来越不可能产生共鸣。

除了家人,还有兄弟等。有的人做了老板以后,由于利益的纷争兄弟姐妹反目成仇,老板成了孤家寡人。有的是几个好朋友一起做生意,开始很好,做到一定程度,每个人的想法就不一样了,一边说我的钱赚够了,请退钱给我;另一边说我还要继续发展,急需钱投资,不能退钱,最后只能是各自品味断臂之痛。

5.身体的痛苦

“宁愿胃里喝个小洞洞,也不能让感情上出现小缝缝。”很多老板不仅工作要动脑,而且还要陪各种人等交际应酬,结果,肚子大了,头发没了,身体垮了,老板的成功是牺牲了很多健康代价的。实际上,老板的时间是被秘书安排的,老板往往成了秘书的奴隶,越大的老板越是没有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均瑶集团的总裁王均瑶就是因为事业而失去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6.孤独的痛苦

老板的交际圈很广,但风光只在表面。与政府,永远是官和商讲不清楚的小心翼翼的关系;与家人和亲人,疏于沟通可能出现了裂缝;与原来的朋友,经过多年的创业,要么分离,要么剩下来的就是下属关系。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对于公司里发生的烦恼事,老板既不能和太太谈,也不能和朋友说,因为这是商业机密。老板只能和几个重要的骨干讨论,但是下属和老板之间永远是上下级的关系,隔着距离,老板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话告诉下属。有了烦恼,不能和家人说,不能和朋友说,更不能和下属说,老板高处不胜寒。

曾经有老板开玩笑,星期六、星期天找职业经理人打球的人很多,但找他们的很少,因为没有人愿意和老板在一起。不能随便外出,不能随意做事情,老板的一举一动都要考虑到企业的形象,享受不到别人所谓常态的快乐。

7.责任的重担

老板是公司必不可少的一名员工,是公司的核心和灵魂人物。如果他的离开导致企业的破产,那么很多人都面临着重新选择岗位,甚至对整个产业都可能会产生影响。每个人总有疲惫的时候,社会的责任、市场的竞争、各种人际关系都迫使老板无法自由地卸下肩上的责任。当年巨人集团的失败,所有的人都在骂史玉柱,他所承担的负债压力和社会压力不是常人可以想像的。

体谅老板,未来才能做好老板

换个角度看老板,是为了让我们可以认清老板的责任和使命,体谅老板所承受的痛苦和压力,站在企业和老板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样,我们不仅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还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老板。

老板也在为我们工作。换个角度看老板,我们就会体会到老板为企业经营所付出的辛苦和努力,在工作中给老板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工作做好。

工作中,员工轻视老板主要分为下列两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是,一旦某位职员在公司中起了很大作用,他就会变得自以为是了。譬如顺利完成了一个大订单,为公司挽回了重大的损失等,他们会想:“如果没有我,公司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

第二种情形是,当员工处于事业的低潮,譬如没有完成业务指标,或者因个人工作问题遭到老板的批评责备,他们的内心会充满挫折感和委屈,于是,就会对那些批评他的人心存怨恨。“当老板有什么了不起,将我放在那个位置上,我一样能做好。”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不是一种正确的心态。他们被私欲蒙住了眼睛,看不到老板所付出的代价和努力,看不到做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所必须付出的艰辛。

事实上,作为一名老板,其工作性质与员工有很大不同。他必须思考公司整体的发展战略,他必须对每一个重大的决策进行规划,这些工作表面上看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却需要长时间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维持一家公司的正常运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么简单,他必须具备许多非凡的能力:

——强烈的成就感,这类人追求卓越成就感的愿望很强烈;

——良好的整合能力,这类人具备不错的逻辑思维能力,能把各种纷繁的信息整合起来,做出准确的判断;

——良好的承受力和持久力,这类人承受压力的能力强,勇于面临各种打击,不轻言放弃;

——良好的团队组织能力,这类人有天生的领导力,善于调动团队整体积极性。

退一步说,如果老板真是很轻松,很悠闲,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人做了老板都会很轻松,现在的轻松也许是以前辛苦的结果——只是你没有看到老板以前所付出的努力。一旦公司业务进入成熟稳定期,与那些整天疲于奔命的业务员相比,老板的轻松也是理所当然的。

李克是一名业绩出众的营销经理,看到每天老板坐在办公室里,而业务人员四处奔波,使得公司财源滚滚。他内心颇有些不平,于是产生了自己创业的念头。几经筹措终于将公司开起来了,结果如何呢?他发现无论是业务,还是管理都并非自己想像的那么简单。

当然,我们并不否定个人创业,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职业精神,但我们必须明白,做老板是一件复杂而且辛苦的事情。做员工时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并且给老板更多的体谅,未来才有可能做好老板。

老板是我们的工作导师

一个好老板会让你受益无穷。除我们的家人之外,老板是与我们接触最多的人,也是我们每天都面对的比我们优秀的人。因此,为了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我们需要转换对老板的看法,把老板当成一个成功路上的良师益友,而不是一个只会压榨员工的“对头”。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崇拜的对象,我们愿意崇拜和学习那些离我们遥远的伟人,却往往忽略了近在身边的智者。这一点在工作中体现得尤其充分。也许是出于嫉妒,也许是由于利益的冲突,我们忽视了那些每天都在督促我们工作的老板和上司——那些最值得学习的人。老板之所以能够成为老板,必然有他的过人之处。聪明人应该时刻研究他们的一言一行,了解作为一名管理者所应该具备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获得提升,才有可能在自己独立创业时做得更好。

杭州奥普电器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方杰当初就是一个善于向老板学习的人。早在澳大利亚留学的时候,方杰就有意识地到澳大利亚最大的灯具公司“LIGHTUP”公司打工。当时他还不懂商业谈判,他知道自己的缺陷,很希望学会谈判的本领。他知道他当时的老板是一个谈判的高手。

每当有机会与老板一起进行商业谈判的时候,方杰总是在口袋里偷偷揣上一个微型录音机。他将老板与对方的谈判内容一句句地录了下来,然后再回家偷偷地听,揣摩、学习,看看老板是怎样分析问题的,对方是怎样提问,老板又是怎样回答的。

方杰就这样学习老板,几年以后也成为了一个商业谈判的高手。最后老板退休了,把位子让给了他。到了1996年,方杰差不多已经成了澳洲身价第一的职业经理人。后来,他想回国自己创业,方杰的奥普浴霸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做成的。方杰并不是一个天生的生意人,他的成功,就是虚心向老板学习的结果!

老板是一个企业最有责任心的人。随时随地向老板学习,那么你做事会更尽心尽力,你更会得到老板的欣赏。像老板一样思考,像老板一样行动,潜心向老板学习,你就会主动去考虑企业的成长,考虑企业的费用,你会感觉到企业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反之,你就会得过且过,不负责任,认为自己永远是打工者,企业的命运与自己无关,你就永远不会得到老板的认同,不会得到重用。

老板是与我们接触最多的人之一,也是我们每天都面对的比我们优秀的人。注意留心老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观察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你就会发现,他们有着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如果你能做得和他们一样好,甚至做得更好,你就有机会获得晋升。

传统社会人们对这一点认识非常清楚,弟子长时间跟随着师父,学徒耐心地向工匠学习,学生借着协助教授做研究而提高,刚刚入门的艺人花费时间和卓有成就的艺术家相处——都是借着协助与模仿,从而观察成功者的做事方式。工业化生产破坏了这种学徒关系,也破坏了老板与雇员之间的这种学习关系,雇员与老板之间逐渐变成了矛盾对立的利益体。在一些错误的观点的蒙蔽下,许多人失去了向老板学习的态度。

许多年轻人在选择工作时都会问“月薪多少”、“工作时间长吗”、“有哪些福利”、“有多少假期”,以及“什么时候调薪”。大部分人都忽略了一项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我要选哪些人成为我工作的导师?”

错过了一个能够与给我们以教益的人交往的机会,实在是一种莫大的不幸。因为只有通过与优秀的人交往,才可能擦去生命中粗糙的部分,才可以雕琢成器。向一个能够激发我们生命潜能的人学习,其价值远胜于一次发财获利的机会——他能使我们的力量增加百倍。

让老板走下“神坛”

打破一般人将老板视为上帝的神话,除去笼罩在老板身上的光环,拆掉老板的名声与权威的包装,你会确认这样一个信念:老板也是人。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感觉到自己和老板一样,都是在为自己、为公司而工作。老板也是员工,员工也是老板,大家的地位是平等的,利益是一致的。

不少员工将老板视为神的化身,神秘得很,总在冥冥中主宰自己的命运,自己再怎么挣扎也是徒劳无功,无可奈何。

正如史前人类当初对雷神有着莫名的畏惧,一旦科学证明雷电是由于云层中电荷相碰撞而产生的之后,“雷公”神秘的形象就大打折扣,人们不再恐惧他的威力。同理,当你明白“老板也是凡夫俗子”这个道理之后,就可以放胆正视他们,发现他们不再是那么神秘和遥不可及。其实,普通人对老板的敬畏只是隔着一层纱,当薄薄的纱一旦揭开了,洞悉其内心,就会发现老板也是普通人,有着和员工一样的喜怒哀乐。

有一位青年,不畏艰苦爬上山顶,跪在地上大声而虔诚地祈祷:

“万能的主啊!是你赐予我身体和勇气,我将永远顶礼膜拜你。”

上帝不语,只有冷风飕飕,阴霾满天。

三年后,青年来到海边,跪在浩瀚壮阔的大海边,虔诚地祈祷:

“万能的至高无上的主啊,我将永生臣服在你的脚下,为你祈祷,为你膜拜。我宁愿一生做你的奴隶,侍奉你。”

上帝依然无语,惟有山风阵阵,海涛呜咽。

三年后,青年再次登上高山,来到海边,向天呼喊:

“主啊,原来你永远与我同在,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就是自己的主啊!”

上帝微笑了,天上飘过几朵白云,清风微微拂过青年欣喜的脸。

从这位青年由对主的顶礼膜拜,到认识自己才是自己的主宰的故事中我们认识到:惟有自己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老板不是你的上帝,替老板工作并不是卖身给他当奴仆。你为老板工作得到薪水和必要的生活经历,以及工作经验、管理知识、社会阅历等,这些都是你付出劳力、心力理所当然获得的,你根本用不着“拿人手短,吃人嘴软”,视老板为不可亲近的上帝。

打破一般人将老板视为上帝的神话,除去笼罩在老板身上的光环,拆掉老板的名声与权威的包装,你会确认这样一个信念:老板也是人。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感觉到自己和老板一样,都是在为自己、为公司而工作。老板也是员工,员工也是老板,大家的地位是平等的,利益是一致的。

老板也是普通人。常言道,人无完人,没有缺点的老板是不存在的。假如员工表现得出色,他会不吝啬夸奖;假如员工犯了些小错误,他也会毫不客气地批评指责,但你不必太在意这些“非难”,因为一会儿,他便会忘得一干二净。

《时代周刊》1997年度封面风云人物——电脑巨子、英特尔公司的总裁安德鲁·史蒂文·格罗夫,曾在1984年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严厉的老板”之一。格罗夫在一次对部属大声咆哮之后承认:“当我冷静下来的时候,我深感歉意。但这毕竟为时已晚了,因为一个忠实、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在受到如此大的伤害之后,往往不会原谅我的。”由此可见,老板之所以对员工咆哮往往是脾气使然,并不表示他真对你有什么芥蒂,对此员工应当给予理解。 QLnaCmZ9odJrr8F8kzlcnYmqZ79BZQzp4xBQNi7ayTf0e6aSiZGnaJm/QM05BaI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