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企业呼唤拉着企业奔跑的人

拉着企业奔跑,打造组织与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无论是做最好的球员,还是做拉着企业奔跑的员工,都要求你拥有最好的思想,进行最好的实践,用最有效的做事方法,追求高品质、高效率。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有竞争力,你才有打败你的竞争对手的可能。

NBA那些优秀的球员,之所以能在球队里安身立命,能够带领球队在国际篮球领域独领风骚,正是因为他们以优秀的技能和卓越的职业精神,带动自己的队友向着同一个方向共同努力,不但使自己具有了独特的竞争力,更打造了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乔丹可以成为篮球界的“精英”,如果他仅凭天生的身体素质,或许会成为一流球星,但绝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可以象征人类一种极致的人物。乔丹能征服人心的是他那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的球技。他打起球来是那么的流畅、那么的自然,又是那么的活跃、那么的富于变化,你永远无法预期他下一个动作会是什么。他的每一场球,都在争取发挥出自己最佳实力,打出最漂亮的球。

乔丹是一个全能球员,场上五个攻防位置都能打,而且能示范多种高明的打法。他练就了最精彩的动作:从三分线外飞身跃起,高举着球,在众人的仰视中,画过一道美丽的弧线,扑近篮筐扣篮,或者空中旋转360度反身灌篮,使所有在场的球迷如痴如狂。他的三分球命中率达到30%,有时更高,令对手防不胜防。

他的球技神出鬼没,当他需要显示弹跳和力量的时候,他可以跳到2米以上的巨人的肩膀上,并隔着两个人大力灌篮;当他需要显示飞行的时候,他可以从罚球线起跳,把球塞入篮筐——历史上只有三个人能进行这种表演,但唯有他轻松而舒展;当他想娱乐观众的时候,他可以在空中跨步、转体,在空中用各种花样扣篮。他曾在1987年、1988年连夺两次花球扣篮大赛的冠军。

他在空中的灵感无穷无尽,在空中的姿态无与伦比,能达到随心所欲、无所不能的境界。他最为得意的是他的空中躲闪和滞留技巧。他的对手“魔术师”约翰逊说:“乔丹跟你一块儿跳起来,他会把球放在腹下,等你落地了,他再投篮。”这是他的一个绝活。更绝的是,他可以在空中任意改变方向,把防守者引诱到这边来封阻,而他却突然把球转到那一边上篮,把你耍够了之后,他再心满意足地上篮得分。

虽然乔丹自己的优势很明显,他也总会巧妙地配合自己的队员,帮队友助攻,也给他们创造投篮得分的机会。他的艺德在整个球队里也是有口皆碑的。

所以乔丹带给球队的,不仅是无与伦比的球技,更包括他对篮球打法的深入了解。他具有无与伦比的身体控制能力,好像魔术一般,能够变幻出各式各样的过人、控球、投篮技巧,总能在较低的位置运球,他的姿势总是如在弦之箭,一触即发!他身高只有1.98米,体重90公斤,在巨人林立的NBA中并不出众,力量似乎并不充裕,但他善于使用整个身体的力量,一种和谐的力量,好像东方技击中讲究的“以巧破千斤”,带球在巨人丛中钻来钻去。

只有做到最棒,才能打败竞争对手。

像篮球比赛一样,商业竞争往往也是速度与技能的竞争。许多名列全球500强的企业,它们之所以优秀,就是因为组织中有一群拉着企业奔跑的人,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才能够使企业领先对手半步。

美国邮政服务公司、美国包裹邮递服务公司、爱默里全球邮递公司都曾经问过他们的客户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我们提供速递服务,你们愿意多付一点费用吗?”

“不愿意!”回答是异口同声的,“我们不愿为快速邮递多付费用,哪怕1美分!”

三家公司都放弃了这一努力,只有美国联邦速递公司的总裁弗雷德·史密斯不相信这一点,他认为这项革新一定要付诸实施,而且要通过联邦速递公司来证明这一点。

公司刚成立时,几乎无法生存下去,正是由于一群有共同梦想的人,坚持为他们的服务建立一种需求欲望,联邦速递公司才能够坚持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他们扩展服务项目,将他们在全美及全球速递时间定为最多两天。他们不仅仅建立了一种市场需求渴望,而且还最先将这种理念引进了市场。它之所以保持了在该行业的唯一性,正是靠迈出第一步并在竞争中领先。

一支球队只有领先,才能夺得冠军;一个企业,只有优秀,才能生存;一个员工,只有卓越,才能成功。企业员工要培养拉着企业奔跑的信念与能力,只有每一个员工都坚持这一理念,每一步都坚持这样做,整个团队和企业才能真正具备竞争优势,成为本领域的龙头。

拉着企业奔跑,是荣誉感诞生的源泉

一个拉着企业奔跑的人,在为企业创造无穷的财富的同时,也可以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产生更多的荣誉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个员工在工作中,只有成为拉着企业奔跑的人,才能为自己赢得发展的机会,也才能在有所发展后,赢得更多的荣誉和尊严。

前任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就是很好的例子。

出生于天津一个农民家庭的李瑞环,年少时学了一手木匠功夫,此后背着木匠工具只身闯荡北京城,18岁时就成为第三建筑公司的工人。虽然只有初小文化,但他经过近4年的苦学苦钻,创造了木工简易计算法,并总结出九种计算表和土公式,后被运用在人民大会堂的建设中,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4岁时,由于其卓越的成绩,年轻的李瑞环已经是人民大会堂建筑工地上的突击队队长了,被称为“青年鲁班”。

20世纪60年代初,建筑业一度短缺抹灰工,李瑞环改行做抹灰工。在1年零8个月的抹灰工作中独创了一套机械抹灰法。1951年到1965年的15年间,他实现了100多项技术革新。

从1965年始,李瑞环走上了领导岗位,担任北京建筑材料供应公司党委副书记兼北京建筑木材厂党总支书记。1979年后,李瑞环转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从此步入了人生更大的舞台。

无论是当木匠,还是任天津市市长,抑或是后来升迁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在这一路上,李瑞环都坚持做到最棒,使自己成为拉着组织奔跑的人,并一点一滴地赢来了辉煌、尊严和崭新的明天。其实,无论你起点多么卑微,都并不重要,真正能成就你的只有你自己。

下面讲的是一个木匠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并没有像弗兰克一样做到最棒,得到的结果也就有着天壤之别了。

乔治做了一辈子的木匠工作,并且以其敬业和勤奋而深得老板的信任。年老力衰,乔治对老板说,自己想退休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十分舍不得他,再三挽留,但是他去意已决,不为所动。老板只好答应他的请求,但希望他能再帮助自己盖一座房子。乔治自然无法推辞。

乔治已归心似箭,心思全不在工作上了。用料也不那么严格,作出的活也全无往日的水准。老板看在眼里,但却什么也没说。等到房子盖好后,老板将钥匙交给了乔治。“这是你的房子,”老板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老木匠愣住了,悔恨和羞愧溢于言表。他这一生盖了那么多豪宅,最后却为自己建了这样一座粗制滥造的房子。

同样一个人,可以盖出豪宅,也可以建造出粗制滥造的房子,不是因为技艺减退,而仅仅是失去了必要的职业精神。如果一个人希望自己一直有杰出的表现,就必须在心中种下责任的种子,让敬业成为鞭策、激励、监督自己的力量,使自己在工作上没有丝毫的懈怠,用自己的最大力量拉着企业奔跑。

我们都知道,老师往往偏爱成绩优秀的学生,年终期末总会有“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许多荣誉颁发给他们。同样,作为老板,也会偏爱拉着企业奔跑的员工,没有老板会无视员工的努力,也没有老板会无缘无故地给一个平凡无奇的员工奖励和赞誉。所以,拉着企业奔跑,你终能得到属于自己的东西。

拉着企业奔跑,让更多的机会青睐你

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人,需要我们自己主动去抓取。在企业中,只有那些将自己的才华智慧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公司,能够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过人的职业素养拉着企业奔跑的人,才能够得到更多的机会。

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但机会并不会凭空授予每一个人,它需要你自己去争取。而在一个单位里,机会最多的员工肯定是那些拉着企业奔跑的人。因为只有从来都不辱使命的员工,才能让上级很放心地把机会给他,没有领导会拿企业的输赢给不成器的员工去赌。

曾名列香港富豪榜第三位的郑裕彤集“珠宝大王”、“地产大鳄”、“酒店巨子”等头衔于一身,是香港金行龙头老大“周大福”的掌门人。

20世纪50年代,他涉足房地产,收获颇丰。他兴建、收购、管理的酒店有百余家之多,形成了一个环球酒店王国。在商界,他因敢作敢为,决策大胆,被称为“鲨胆大亨”。

郑裕彤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发展,是因为他付出了努力,也正是因为这些努力让他有了更多成功的机会。

1925年8月26日,郑裕彤出生于一户贫寒的家庭。为了养家糊口,小学毕业后,郑裕彤就走上了打工的道路。

1940年,15岁的郑裕彤便到父亲的朋友周至元所开的“周大福金铺”去当学徒。他从杂役干起,每日早早赶到金铺扫地、抹灰、倒痰盂、洗厕所。等弄停当了,其他伙计才姗姗而来,开铺门做生意。那时,在店里做事的伙计都希望自己将来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郑裕彤也不例外。但郑裕彤与一般的伙计不一样,他还特别爱动脑筋,想事情总会比别人想得更多,什么事情到他手里总会给人出乎意料的结果。

一天,周老板派郑裕彤去码头接一位香港亲戚。这时候,有一位南洋侨商上码头后,就向人打听上哪儿能兑换港币。郑裕彤灵机一动,就走上前说周大福金铺可以兑换,价格也最公道,随即,郑裕彤就把这位侨商带进了周大福金铺,之后又赶回码头接香港来的东家亲戚。郑裕彤的这一举动得到了周老板的肯定,周老板也慢慢地留意起这个有心的小伙计。

还有一次,伙计们开工好一会儿了,郑裕彤才气喘吁吁地跑进来。周老板很奇怪,郑裕彤平日里比谁都早到啊。于是他把郑裕彤叫到办公室,打算问个究竟:

“你从哪里来?为什么迟到了?”

“我看人家珠宝行做生意去了。”

周老板心里暗暗吃惊,郑裕彤可着实不同于一般的埋头苦干闷不出声的伙计啊。但是他不动声色,仍继续问:

“那你说说,你看出什么名堂没有?”

“我看别人家的生意比我们店里做得精明,只要客人一踏进店门,店里的老板、伙计总是笑脸相迎,有问必答;无论生意大小,一视同仁;即使这回生意做不成,但给人家留下了一个好印象,下回还会光顾!”

周老板听了之后十分高兴,他当然明白,这些都是经商的诀窍,能从一个小学徒口中说出来,就更加难能可贵了。他沉吟片刻,又问:

“就是这些了?”

“当然还有,店铺一定要选取在生意旺地,门面要装潢得新颖别致,珠宝行和金铺更要豪华气派,不能简陋。”

郑裕彤这一席话让老板对他更是刮目相看,认定这个小伙计将来会有前途。自那以后,周老板总是有意识地培养郑裕彤,提拔他当店里的主管,使他能施展才华,并且还把自己的宝贝女儿嫁给了他,以便他能更踏实地替自己打理生意。

再后来,郑裕彤的机会便不请自来。1945年,周老板让郑裕彤到香港大道去开设一家分店,郑裕彤欣然接受了这个指令。

为了显示出周大福金铺的富贵气派,郑裕彤几乎跑遍了港九所有的金银珠宝行,集各家所长后,推出了一流的装修。不久,分店的经营就上了正轨,营业额也日涨月升。后来,周老板便把经营权全权交给了郑裕彤。至此,周大福金铺实际上已经是郑裕彤独掌大旗。

在郑裕彤的经营下,现在的周大福已经成为珠宝行和金铺的代名词。这不仅仅是周大福的成功,更是郑裕彤的成功。

如果当年郑裕彤也像其他员工一样,只是埋头死干活儿,不能将工作做到最好,引起老板的注意,他是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发展机会的。这就是拉着企业奔跑的员工与普通员工的差别所在。

普通的员工,只是按照固有模式工作,而这种工作态度是不可能让他有很大发展机会的。拉着企业奔跑的员工,总是善于创新,也总是善于创造奇迹,还能让老板觉得他不可替代,也因此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在单位更能有所发展。下面关于冯跃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证明。

冯跃虽然已经在社会上工作了好几年,把自己的初始能力培养和提高了不少,可是,从事销售行业对他说还是第一次。几天前,冯跃刚刚从技术部调到销售部,对这里的一切程序都还不太熟悉,但他还是对未来满怀信心,坚信只要自己处处为企业着想,一切就都不会错。冯跃所在的是一家服装公司,在他调来不久后,底下的一个生产车间就出了大问题。有一批男装针织外衣因为没做好缩水测试,出现了成衣制成品普遍缩小的情况,无法发货。制成品一旦作废,将是一笔很大的损失,公司急忙召集相关人员连夜讨论处理办法。

在讨论会上,众人七嘴八舌,纷纷出主意,可全都是以次充好或者干脆当做次品卖掉的馊主意,没有一个让老板合意的。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冯跃站了起来,他主张把所有缩水成衣重新加工,根据实际尺寸制成相对比例的童衣,这样既可以减少厂里的经济损失,也可以避免损坏厂里的名誉。这个建议很快得到了老板的认同,他立刻拍板决定由技术部负责设计,由冯跃负责监督和联系销售。

不久,童衣完成了,但冯跃检查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并不合格,还存在很大的质量问题。于是他不顾其他人的反对,坚决要求返工,并为此得罪了一些人。老板在得知这件事后,找他谈话,拍着肩膀告诉他:“你做得是对的,厂子的名誉和牌子最重要,如果再有什么问题,让他们直接来找我。”

在老板的支持下,冯跃的返工要求得到了顺利执行,制成后的童衣也迅速找到了销售商,并且销量出奇的好。在这次歪打正着之后,厂里又建起了童衣制作车间,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

冯跃也因为这次的出色表现得到老板的嘉奖,并在一年之后,荣升部门销售主管。

一个拉着企业奔跑的人,必定是一个替企业着想的人。他们明白,企业发展了,自己才能发展。企业的牌子是砸不得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冯跃深谙这个道理,也因此与别人相较目光更为深远、更胜一筹,也因此比别人发展得更快,机会也更多。

有人总抱怨自己没有机会,或总是错过机会,却从不问问自己究竟为企业做了什么,又能够贡献出什么。机会始终只青睐那些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富的人,那些拉着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大道上奔跑的人。

拉着企业奔跑,全力激发你的潜能库

一个人究竟拥有怎样的能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否将这些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一个拉着企业奔跑的人,能够全力激发自己的潜能库,所爆发出的能量能够使他创造出比别人更加优秀的业绩。

上帝给每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他给了甲10成的能力,给了乙5成的能力,给了丙1成的能力。耶稣认为,丙把1成的能力全部使出来,就应该给他100分;但是乙拿出1成能力,只能得20分;甲拿出1成能力,则只能得到10分。有些时候,一个人究竟拥有怎样的能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否将这些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一个人即使只拥有一项能力,若能够使之不断提高、不断增强,他也是成功的,也比那些虽拥有十项能力却不发挥的人更能创造优秀的业绩。一个人业绩的好坏,主要在于工作中的表现。工作的表现主要以行为为导向,知识和能力是核心,思维模式是外围,态度是第三层。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思维模式不太容易很快提高或改变,但是态度很容易改变。

美国“公共议题基金会”曾对上班族进行了一项研究,其研究结果如下:

25%以下的上班族说他们是用全部的潜能在做目前的工作;50%的人说他们只用足够的心力去保持目前的工作;有75%的人说他们绝对能比现在工作得更有效率;几乎60%的美国劳工认为他们现在工作不如以前努力。

很明显,有超过四分之三的美国上班族感到无聊、大材小用以及没有效率,他们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不知道如何帮助自己或是改变现状。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在众人否定的言论中突出重围,战胜自我,发现并展现真实的自我。

有时候我们自认为的缺点,旁人眼中的我们所谓的“负面性格”,也许恰恰是我们的潜能所在。所以我们要学会发掘自身的闪亮点,让自己多一份自信。

事实上,没有人能够在一生之中成功地、完全地实现“实在的自我”所具有的全部潜能。我们的“自我”,我们表现出来的“外显的自己”从来也没有彻底发挥过“实在的自我”所可能发挥的力量。我们常常可以学得更多、做得更好、表现得更得体。实在的自我是不完美的,毕生之中它都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进,但是从未到达过这个目标。真实的自我不是静止的东西,而是活动的东西,它不会是完整的,也不会是确定的,但确实是一直在茁壮成长的。不要逃避负面状态的现实,逃避绝对不能战胜自我,无论多么痛苦,也必须面对,然后从根本上找出问题的根源;要给自己鼓劲,学习接受这种“实在的自我”,既要接受它的优点,也要接受它所有的缺点,因为它是我们表达“自我”的唯一工具,也是突破自我潜能的最有效办法。现在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年代,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突破固有的规则,展现全新的自我。

若一个人不相信自己能够做成一件从未为他人所做过的事时,他就永远不会做成它。你能觉悟到外力之不足,而把一切都依赖于你自己内在的能力时,不要怀疑你自己的见解,要信任你自己,尽量表现你的个性。

晓月在学校时是有名的才女,她不但无所不通,论口才与文采也是无人可与之媲美的。大学毕业后,在学校的极力推荐下,她去了一家小有名气的公司。

公司里,每周都要召开一次例会,讨论公司计划。每次开会很多人都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只有她总是悄无声息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她原本有很多好的想法和创意,但是她有些顾虑,一是怕自己刚刚到这里便“妄开言论”,会被人认为是张扬,是锋芒毕露;二是怕自己的思路不合领导的口味,被人看做是幼稚。就这样,在沉默中她度过了一次又一次激烈的争辩会。有一天,她突然发现,这里的人们都在力陈自己的观点,似乎已经把她遗忘在那里了。于是她开始考虑要扭转这种局面,但一切为时已晚,没有人再愿意听她的声音了,在所有人的心中,她已经根深蒂固地成了一个没有实力的花瓶人物。最后,她终于为她的保守思想付出了代价,她失去了这份工作。

大胆地放开思路,突破自我的思想局限,努力进取,才能取得成功。

能够拉着企业奔跑的人,永远是那些信任自己的见解的人;是敢于想人所不敢想,为人所不敢为,不怕别人眼光的人;是勇敢而有创造力的,往前人所未曾往的人;更是那些勇于向规则挑战的人。

这样做,你便拥有了最棒员工的潜质,更有利于激发你的潜能。

拉着企业奔跑,为组织创造辉煌的前景

企业中的每一分子都有担负起组织兴亡的责任,只有拉着企业奔跑,才能为组织创造辉煌的前景,也才能为自己打造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

常有人说:“公司垮了是领导的事,与我没有关系,大不了换个地方。”这是典型的没有责任感的员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用到员工和企业的关系上应该是:企业兴亡,员工有责。

员工不能是一个旁观者,并不是企业在养员工,而是员工在用自己的成绩养企业,这样企业才能发展,员工才有更大的平台。员工和企业是双赢的。

2005年4月19日,央视一套《焦点访谈》栏目报道了“牛仔裤专家邓建军”。

邓建军是江苏常州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工,是新世纪全国首批七个“能工巧匠”之一,是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曾两次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

是什么让邓建军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岗位上,获得如此众多的荣誉呢?

这当然得益于他用创新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黑牡丹公司董事长曹德法曾经激动不已地说:

“没有邓建军示范带动的科研团队,我们的企业可能就没有今天!”

邓建军刚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是中国纺织企业正告别传统“金梭银梭”的年代,国内企业特别缺少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工人。

黑牡丹公司有一批进口剑杆织机急需改造,邓建军兴冲冲地接手了任务,但现场看过以后,心底不禁冒出一股凉气。

几十台机器的各种电气线路如一团乱麻,图纸不知去向。一块线路板有2000多个点需要一一测试、分析、测算,要想改造这些进口货,任务十分艰巨。

他一咬牙,从最起码的制图开始做起,每天蹲在机器边14个小时以上。经过他一番创造性的努力,这些机器终于改造好了,为企业节省了大笔的资金。

在工作的16年中,邓建军一直努力为企业创造效益,并把此当做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2002年8月,世界流行的新产品“竹节牛仔布”在黑牡丹公司遇到生产告急,如不能按期交货,公司不仅会丢掉400万美元的订单外加付违约金,还要将市场拱手让人。

邓建军急了,他带着科研小组奋战15个昼夜,自行设计安装了4台分经机,成本仅为进口设备的1/8,保证了公司按时交货。客户满意之余,又续签了800余万元的新订单。

一提起染浆联合机的4次改造,黑牡丹公司的董事长曹德法就念念不忘邓建军。他说:“邓建军所带领的团队解决了连续生产不用停车这一难题,仅此一项就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

如果邓建军是一个没有责任感、不为企业着想的员工,工作了16年的他也会像很多普通员工一样,依赖着公司,却没有办法为公司的前景使上一分力。但邓建军是不同的,他凭着创新精神并将之融入自己的工作之中,为企业带来了辉煌,也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辉煌。

所以,员工必须关心企业的发展,心忧企业的兴衰,与企业一同成长。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保持高度的危机意识是一个员工应具备的思想品质,员工的忧患意识更能决定企业的成败衰荣。

综观当今世界,企业间更新、淘汰的速度越来越快,呈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景象。当一些著名大企业江河日下、难挽颓势之时,一大批中小企业却如旭日初升、光华显现。

每天都有新的公司创立,同样每天都有一些公司倒闭,更加明显的是企业的寿命越来越短,企业要想保持昔日辉煌越来越难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竞争是一场不进则退、永无止境的竞赛。

比尔·盖茨反复向员工强调:“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意在使员工保持危机感和紧迫感。葛洛夫也有一句名言:“唯有忧患意识,才能永远长存。”并说英特尔公司一直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懈怠,“让对手永远跟着我们”。张瑞敏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危机意识,早已深入海尔的每一个员工内心深处。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理念赋予这些企业一种创新的紧迫感和敏锐性,使企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新能力。

我们的工作方式应随着社会形势不断变化,相应的,我们的头脑也应该发生变化。如果你对这些变化不加理会,并且自己也消极沉溺,那就很危险了。

所以,拉着企业奔跑的人都应当拥有忧患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路上过关斩将,遥遥领先。接下来,我们看看松下幸之助是如何做的。

在松下公司还是无名小厂的时候,松下幸之助本人不得不亲自带着产品四处奔波推销。每次松下总要费尽唇舌,跟对方讨价还价,直到对方让步为止。

有一次,买主对松下幸之助的还价劲头钦佩不已,就向他讨教原因。松下幸之助微微一笑,扶了扶自己那副旧式黑框大眼镜,平静地说:“每次当我要脱口说‘我就便宜卖给你吧’时,脑际就会突然闪现一幅工厂景象。那是什么景象呢?那是正值盛夏、酷热蒸人的工厂犹如炽火烤着铁板,整座工厂宛如炙热的地狱一般令人汗如雨下,工厂中辛勤挥汗的从业人员的脸部表情。”就是这么一幅场景,时刻激励着松下幸之助不能懈怠,必须兢兢业业地工作,要不然自己的企业就会濒临崩溃,自己的员工就会面临下岗,他必须要有危机意识。在1960年时,松下公司已是日本乃至全球著名的大企业了,松下幸之助仍然精于工作、专注于事业,并带领大家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他的企业也依然辉煌如旧。

松下幸之助的一番心里话也许能让每一个员工领悟出其中的真谛。只有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做拉着企业奔跑的人,才能赢得企业的辉煌前景,也只有这样,自己的前景才会辉煌。

本章要义

·拉着企业奔跑的人,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同时可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用智慧换效益,换来的还有自己的荣誉感。

·拉着企业奔跑的人带给了企业无限的商机,同时,众多的机会也在向他靠近。

·企业需要更多的人拉着企业奔跑。

心得体会

读了本章内容,你有何感想和体会?不妨把它们写下来:

行动方案

1.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不要满足于熟练,想想办法加以改进。

2.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让工作完成得更完美。

3.时刻关注同行业的发展,及时搜集有用的商业信息。

4.维护企业的声誉,哪怕要得罪一些人。

5.积极参与企业的决策讨论,不要让自己一直沉默。

6.查看衰败王朝或企业的材料,增强自己的忧患意识。 DvD6FejdTSDTLreOLKiMpUG4hqP6wft5omzK/qZlP6ydNtaI+ZzivNVR6lUhOVm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