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成为拉着企业奔跑的人

做受企业欢迎的人,更要做拉着企业奔跑的人

企业的员工可以分为三种:不胜任自己工作的人、将工作做得很好的人,以及不但自己优秀,还能带动周围人优秀并为企业创造无限价值的人。第一种人终将被企业淘汰,第二种人是受企业欢迎的人,第三种人是拉着企业奔跑的人。我们不但要受企业欢迎,更要拉着企业奔跑。

通用电气的前任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曾说:

每年,我们都要求每一家GE公司为他们所有的高层管理人员分类排序,其基本构想就是强迫我们每个公司的领导对他们领导的团队进行区分。

他们必须区分出:在他们的组织中,他们认为哪些人是属于最好的20%,哪些人是属于中间大头的70%,哪些人是属于最差的10%。

如果他们的管理团队有20个人,那么我们就想知道,20%最好的四个和10%最差的两个都是谁——包括姓名、职位和薪金待遇。表现最差的员工通常都必须走人。

韦尔奇把员工分为A、B、C三类:

A类是指这样一些人:他们激情满怀、思想开阔、富有远见。他们不仅自身充满活力,而且有能力帮助和带动自己周围的人。他们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还使企业经营充满情趣。

B类员工是公司的主体,也是业务经营成败的关键。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来提高B类员工的水平。我们希望他们每天都能思考一下为什么他们没有成为A类,经理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进入A类。

C类员工是指那些不能胜任自己工作的人。他们更多的是打击别人,而不是激励;是使目标落空,而不是使目标实现。你不能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尽管我们要花费资源把他们安置到其他地方去。

A类员工又被称为24小时员工。这个称呼并不是指他们真的一天干24小时,或是执行坐班纪律的模范,而是他们的用心——他们将自己的喜忧与公司的荣衰紧紧地联系到一起,时时挂念着公司运营中的问题。你看办公楼里一盏盏深夜亮着的灯,就是他们辛勤的身影。他们就是拉着企业奔跑的人,是公司最大的财富。

主动找事做的员工是最优秀的员工,只有他们才能够自动自发地把任何工作做到最好。

这类员工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引以为荣,所做的事情超出了他们的工作范畴并提供特别的服务。他们并不是因为希望立即获得回报才这样做,他们知道自己会在今后得到相应的利益。

这类员工不怕付出,对于他们来说,付出并不意味着失去,相反还有可能得到更多。其实,得到或得不到,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事,他们的付出纯属自觉自愿。他们甚至不在乎能否得到回报,全力以赴地工作只是他们的一种优秀品质而已。

B类员工是100%完成任务的员工,也就是受企业欢迎的人。

钢铁大王卡内基说:“一般人只投入25%的精力和能力在工作上。如果有人愿意投入50%以上的能力,那可是值得全世界的人向他们脱帽敬礼。至于100%全心投入工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可真是找不出几个。”

从卡内基的这番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能100%完成任务的员工,是相当可贵的。但是,他们与那类主动找事做的员工相比仍稍逊一筹。

受企业欢迎的人与拉着企业奔跑的人有两大区别:

其一,与主动找事做的员工比起来,他们对经营业绩的贡献要低许多。

其二,他们在敬业度上有差距。有的员工赞同组织或团队的价值和使命,但对自身工作要求缺乏准确的理解。

这样的工作状态,稍不留神就会坠入平庸的深谷。

对于C类员工,智慧家约翰·史都嘉·米勒宣称,工人无法适应工作,是“社会最大的损失之一”。世界上最不快乐的人,也就是憎恨他们日常工作的“产业工人”。

对于韦尔奇而言,他是这样对待三类员工的:

A类员工得到的奖励应当是B类的2~3倍。对B类员工,每年也要确认他们的贡献,并提高工资。至于C类,则是什么奖励也得不到。

每一次评比之后,我们会给予A类员工大量的股票期权。60%到70%的B类员工也会得到股票期权,尽管并不是每一个B类员工都能得到这种奖励。

失去A类员工是一种损失。一定要热爱他们,拥抱他们,亲吻他们,而不要失去他们。每一次失去A类员工之后,我们都要做事后检讨,并一定要追究造成这些损失的管理层的责任。

对于我们自己而言,我们则应作出最明智的选择:不只做受企业欢迎的人,更要做拉着企业奔跑的人。

拉着企业奔跑是一种使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呼唤有更多的拉着企业奔跑的人诞生;拉着企业奔跑是一种精神,那是一种更主动、更敬业、更专注的精神;拉着企业奔跑是一种职业素养,是一种将个人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紧相连、把工作当做事业来做的品质。

拉着企业奔跑的人不但可以为企业带来丰厚的收益,他们自己也能够成为最终的受益者。他们不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而且能够树立自己的职业品牌,成就常青的职业。

我们要做受企业欢迎的人,更要做拉着企业奔跑的人,这是观念层次的上升,也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要做就做到最好,否则就不做

如果你能够尽到自己的本分,尽力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么总有一天,你能够随心所欲地从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不论什么行业、什么工作,既然值得做,就应该做到最好。成功学家格兰特纳说:“如果你有自己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星的机会。”韦尔奇也说:“要去摘星星,而不是沉迷于‘令人厌烦的’小数点。”当你选择了一份工作的时候,你也在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你可以选择凑凑合合地把活干完,让别人在背后指责你;也可以选择把工作做得漂漂亮亮,用行动赢得别人的尊重。既然做了一件事,就要把它做成功,抱怨你的工作或薪水并不能使你成功,务必要把焦点放在尽可能作出最好成绩的努力上。

要成功,要作出骄人的成绩,要成就事业、创造财富,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使出全副力量,尽最大努力把事情做好。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本质,应该是“谋事在人,成事亦在人”,这个“人”就是那些能够拉着企业奔跑的人。

但是在现代职场中,有很多企业的员工凡事得过且过,做事做不到最好。主要表现是做事做不到位,在他们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5%的人看不出来是在工作,能偷懒就偷懒,闲聊、睡觉、上网,一下班就不见人影;

10%的人正在等待着什么,被动地接受老板的吩咐;

20%的人正在为增加库存而工作,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把工作做成一锅粥,整天一团混乱;

10%的人没有对公司作出贡献,虽然在做,却是负效劳动;

40%的人正在按照低效的标准或方法工作,缺乏灵动的思维和智慧,永远忙乱,却永远到最后才完成任务;

只有15%的人属于正常范围,但绩效仍然不高,并没有踏踏实实、全力以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事准则。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军人的职责是保卫祖国,教师的职责是培育人才,工人的职责是生产合格的产品……社会上每个人的位置不同,职责也有所差异,但不同的位置对每个人却有一个最起码的做事要求,那就是做事做到位,要做就做到最好,否则就不做。

王建文是一家汽车修理厂的修理工,技术很过硬,就是喜欢喋喋不休地抱怨工作。“修理这活太脏了,瞧瞧我身上弄的。”“真累呀,我简直讨厌死这份工作了。”诸如此类的话很多。王建文几乎每天都在抱怨和不满的情绪中度过,他认为自己在受煎熬,在像奴隶一样卖苦力。因此,王建文每时每刻都窥视着师傅的眼神与行动,只要一有机会,师傅不在身边,他便偷奸耍滑,应付手中的工作。

转眼几年过去了,当时与王建文一同进厂的三个工友,各自凭着在工作中磨炼出的精湛手艺,或加薪晋职,或被公司送进大学进修,或是独当一面,开辟了属于自己的新事业,唯有王建文,仍然在抱怨声中做他讨厌的修理工。

王建文的教训让人反思: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否则浪费的只是自己的时间,影响的也只是自己的前程。

其实工作不分贵贱,任何工作都值得好好去做。很多员工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无足轻重的,对工作敷衍了事,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谈不上做到好,更谈不上做到最好,反而经常将心思放在怎样才能寻找到一个薪水高、轻松又体面的工作上。以他们这种对待工作的态度,还想找一个好工作,那不是痴心妄想吗?

其实,在各行各业中都有施展才华和加薪晋职的机会,关键要看你是不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对待你的工作,在工作中是否做到了最好。

无论何时何地你都不能瞧不起自己的工作,职位能带给你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这个职位上可以给公司带来什么。

无论你在哪里工作,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全力以赴把工作做好,做到位。

实际上,要做就做到最好,这是每个人工作的前提。如果你总是偷工减料,偷懒耍奸,那还谈什么将工作做好?要做就做到最好,尽自己的力做到最好。职场中是没有道具的,你要做好你的工作,就必须付出百分百的努力!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因为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每一项工作都尽心尽力,才会使自己越来越能干,才可能追寻到更大的发展,获得更多的成功。

不只要把事情做对,更要把事情做好

一个仅仅满足于60分的人,是不可能达到80分的,甚至连60分也达不到;而一个以100分为目标的人,往往能够拿到最好的成绩。只满足于把事情做对而不思进取,会变得越来越做不对;若将目标定在把事情做好并精益求精,则可以获得卓越的业绩。

老板对小张越来越不满意了。可究竟为什么,连老板自己也说不太清楚。他只知道,小张每次都能把他交代的事情做对,却不能让他完全满意。

有一次,老板让小张帮忙查一下北京主要宾馆的情况,有个重要的客户从新疆过来,老板自然要好好地招待一番。

小张接到任务就忙开了。半天之后,小张给老板发来了一封电子邮件,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二十多家宾馆的众多信息,包括宾馆等级、地理位置、服务质量,等等。

老板看到这封邮件就皱了眉头,显然,他不是很满意。他希望看到的是简洁明了的说明,最好会有一些小张的建议,比如,哪家宾馆的新疆菜做得好,或哪家的服务会比较适合这位客户。但这些老板都没有看到。

但老板又不好指责小张,因为小张确实将老板交代的工作做了,而且已经做对了。那么,恐怕问题就出在,小张并没有把工作做好。

工作中有许多小张式的人,他们会对老板交代的任务不打折扣地完成,并且不会发生方向的偏差,也就是能把事情做对,然而,他们还欠缺一点主动性和一点变通能力,还不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把事情做好。

受企业欢迎的人只把事做对,拉着企业奔跑的人却能把事做到最好。要做就要做最好的,你才能永远领先他人一步。

许多员工在工作中只是满足于做对就可以了,他们认为工作只要过得去就行,没有必要做到最好,但是那些在自己的工作中作出了非凡成绩的员工都懂得追求“卓越”的价值。一个仅仅满足于60分的人,是不可能达到80分的,甚至连60分也达不到;而一个以100分为目标的人,往往能够拿到最好的成绩。

任何一位员工的工作成绩都是他的工作状态的最终呈现。那些认为工作只要能够达到最低标准就可以的员工,永远无法把自己和其他员工区分开来,只能一辈子做着最平凡的工作;只有那些追求“卓越”的员工,才能够最终挤进优秀员工的行列。NBA的传奇人物“飞人”乔丹曾经说过,从“不错”迈入杰出的境界,关键在于自己的定位。这句话适用于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过去,人们判断一个人是否优秀,关键是看他是否听话,是否服从命令、遵守纪律。但是现在,优秀的判断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一位公司领导经常表扬一位住家远的员工,称赞他:“虽然家远,但从不迟到早退,当很多人还没有起床的时候,他已经在路上奔波一个多小时了。”但是现在,这位老总极力夸奖的是那些在公司附近租房住的员工,说他们能够保持充沛的体力,所以工作时更加投入,工作质量和效率也更高。由此可见,优秀的标准不是你付出了多少努力,不是你有多辛苦,而是你为公司创造了多少价值,你有没有把工作做好。

一位出版社的编辑从不惹是生非,每天按时上班,按时下班,工作上也很少出错。但半年前,她被辞退了。其父为此事闹到单位:“我女儿也没犯什么错误,怎么就不让干了呢?”

没犯错误不是上岗的充分条件,因为在“没犯错误”之前还有“表现良好”,在“表现良好”之前还有“表现优秀”。社会最先选择的自然是“表现优秀”的人,而“没犯错误”的人只能被淘汰了,因为没有人会舍弃黄金而取粗沙的。

所以,尽心尽力做好现在的工作仅仅是“做对”而已;要想保住现在的工作,不被淘汰出局,就必须做到“出色”;而要想以现在的工作为起点,尽快实现自己的梦想,获得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就必须把工作做到“最好”才可以。

每个人只有不断为自己设立更高的目标,要求自己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做到“最好”,最终才能实现追求卓越的目的,才能成为拉着企业奔跑的人。

要么卓越,要么出局

当你在为公司工作时,无论老板安排你在哪个位置上,都不要轻视自己的工作。要担负起工作的责任来,而且尽可能多地承担责任。每份工作都值得你追求卓越,每一份工作都有可能淘汰掉平庸的人。

NBA的乔丹、姚明的成功与辉煌告诉我们,一个球员,一支球队,只有稳坐第一把交椅,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成功有很多种,冠军却只有一个。

NBA的字典里只有胜利,只有冠军。只有夺取冠军,才能拥有荣誉和成功。而只有超越所有的竞争对手,做到卓越,才能赢得冠军。“第二名没有立足之地,”就连NBA杰出教练文斯·隆巴第也曾说,“美国人始终有一种热切的欲望,做什么都想拿第一,赢了又赢。”

商业竞争乃至人生的竞争,与NBA遵循同样的法则——要么卓越,要么出局。追求卓越,做到最好——最好的思想,最好的员工,最好的产品,最好的服务,才能打败竞争对手。管理大师易斯·B·蓝伯格奉行的哲学是:“不要退而求其次。安于平庸是最大的敌人,唯一的办法是追求卓越。”

追求卓越!这个激励了无数人奋斗不息的理念,是所有企业人最熟的一句话。可以说,只要你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在企业里工作了一段时间,就不会对“追求卓越”这句话感到陌生。

“追求卓越”,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员工,都有不凡的意义。

“追求卓越”给众多的企业带来了目标,带来了动力,也带来了严格认真地抓规范化管理的理由,还带来了激励员工的精神元素和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素材,对企业的意义十分重大。在现代市场环境里,很难找到与“追求卓越”有同样价值和魅力的语句,这一点已经被大多数企业所认同。那么,对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企业员工来说,“追求卓越”对于我们的意义又何在呢?

和给企业带来的价值一样,“追求卓越”给企业员工带来了职业发展的目标和动力,带来了认真做好自我管理的理由,更带来了那种能促使我们激情澎湃、忘我工作、不懈努力的精神。可以这么说,如果你作为一个普通人,渴望在职业生涯中赢得成功,那么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就是你不可或缺的。

曾任外交学院副院长的任小萍说,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每一步都是组织上安排的,自己并没有什么自主权。但在每一个岗位上,她都有自己的选择,那就是要比别人做得更好。

大学毕业那年,她被分到英国大使馆做接线员。在很多人眼里,接线员是一份很没出息的工作,然而任小萍在这个普通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把使馆所有人的名字、电话、工作范围甚至连他们家属的名字都背得滚瓜烂熟,当有些打电话的人不知道该找谁时,她就会多问,尽量帮他(她)准确地找到要找的人。慢慢地,使馆人员有事外出时并不是告诉他们的翻译,而是给她打电话,告诉她谁会来电话、请转告什么,等等。不久,有很多公事、私事也开始委托她通知,使她成了全面负责的留言点、大秘书。

有一天,大使竟然跑到电话间,笑眯眯地表扬她,这可是一件破天荒的事。没多久,她就因工作出色被破格调去给英国某大报记者处做翻译。

该报的首席记者是个名气很大的老太太,得过战地勋章,授过勋爵,本事大,脾气大,甚至把前任翻译给赶跑了。刚开始时她也不接受任小萍,看不上她的资历,后来才勉强同意一试,如果无法使她满意,就将小萍辞退。结果一年后,老太太逢人就炫耀:“我的翻译比你的好上10倍。”不久,工作出色的任小萍又被破例调到美国驻华联络处,她干得同样出色,不久即获外交部嘉奖。

当你在为公司工作时,无论老板安排你在哪个位置上,都不要轻视自己的工作。担负起工作的责任来,而且尽可能多地承担责任。每份工作都值得你追求卓越,每一份工作都有可能淘汰掉平庸的人。

其实,做到最棒,做到出色,做到卓越,并不仅仅有益于公司和老板,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它意味着机会、加薪、提升以及其他更多的报酬,包括金钱、权力、名望、欢乐、人际关系的和谐、精神上的启发、信心、开放的心胸、耐性,以及其他任何你认为值得追求的东西。对事业的无限忠诚与执著,全力以赴追求卓越、做到最棒的习惯一旦养成,会让你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使你成为不可缺少的人物和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让你始终被老板所器重,永远不会失业。那时,你不但能安稳保全你的工作,同时还有能力选择工作,或许还意味着升迁。

下面故事中主人公的经历就向我们证明了职场上的一条永不变更的信条:如果你不能做到卓越,那么就只能被淘汰,而成功的人必是做到卓越的人。

1907年,吉尔·弗兰克刚进入职业棒球界不久,就遭到有生以来最大的打击,因为他被开除了。他动作无力,因此球队的经理有意要他走人。球队的经理对他说:“你这样慢吞吞的,哪像是在球场混了20年?弗兰克,离开这里之后,无论你到哪里做什么事,若不提起精神来,你将永远不会有出路。”

本来弗兰克的月薪是175美元,离开原来的球队之后,他参加了亚特兰斯克球队,月薪减为25美元。薪水这么少,弗兰克做事当然没有热情,但他决心努力试一试。待了大约10天之后,一位名叫丁尼·密亨的老队员把弗兰克介绍到新凡球队去。

在新凡的第一天,弗兰克的人生有了一个重要的转变。因为在那个地方没有人知道他过去的情形,弗兰克就决心变成最具热忱的球员。为了实现这点,他必须采取行动才行。

弗兰克一上场,就好像全身带电。他强力地投出高速球,使接球的人双手都麻木了。有一次,弗兰克一举冲入三垒。那位三垒手吓呆了,球漏接,弗兰克就盗垒成功了。当时气温高达39℃,弗兰克在球场奔来跑去,极可能中暑而倒下去,在过人的热忱支持下,他挺住了。

这种热忱所带来的结果,令人吃惊。

第二天早晨,弗兰克读报的时候,兴奋极了。报上说:那位新加入的球员,无异是一个“霹雳球”,全队的人受到他的影响,都充满了活力。他们不但赢了,而且是本季最精彩的一场比赛。

弗兰克的月薪由25美元提高为185美元,多了7倍。

在往后的2年里,弗兰克一直担任三垒手,薪水加到最初水平的30倍之多。为什么呢?

弗兰克自己说:“这是因为一股热忱,没有别的原因。”

后来,弗兰克的手臂受了伤,不得不放弃打棒球。接着,他到菲特列人寿保险公司当保险员,整整一年多都没有什么成绩,因此很苦闷。但后来他又变得很有热忱,就像当年打棒球那样。

后来,他成为人寿保险界的大红人。不但有人请他撰稿,还有人请他演讲自己的经验。

他说:“我从事推销已经15年了。我见到许多人,由于对工作抱着热忱的态度,使他们的收入成倍数地增加起来。我也见到另一些人,由于缺乏热忱而走投无路。我深信唯有热忱的态度,才是成功推销的最重要因素。”

可见,所有机构都喜欢最卓越的人。成功的团队来自于区别对待,即保留最好的,剔除最弱的,而且总是力争提高标准。老板总是奖赏那些最优秀的人才,同时剔除那些效率低下的员工。最高的薪水、最高的奖赏,都是给那些做到卓越的员工。

要么卓越,要么出局,不仅是NBA的成功法则,更是一切商业成功的普遍法则。企业只需要卓越的员工。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各级管理者,只有做到卓越,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若不想出局,就要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做到卓越。

为自己打工:具备卓越的企业家精神

为自己打工,具备卓越的企业家精神!这不仅是拉着企业奔跑的精神支柱,更体现了一种主动的工作方式——成功者应当具备的方式。

1944年,巴顿将军率领第三集团军在法国长驱直入,占领了蒂利堡,包围了维特里勒弗朗索瓦、夏龙和兰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说服布雷德利将军继续向默兹河进攻。在巴顿看来,8月29日是这场战争中生死攸关的日子。他命令埃迪的第12军向科默西运动,命令沃尔克的第20军朝瓦尔登迅速前进,必须在德军尚未派兵进驻之前,渡过默兹河。

可是到了29日,巴顿将军突然接到报告说,预定在那天到达的14万加仑的汽油没有送到。开始他以为,这不过是为了减慢他前进的步伐而搞的又一个什么鬼名堂。后来才发现情况并不是这样,汽油推迟到达的原因是最高统帅部改变了计划。所有的补给品——汽油和弹药——都被投入另一个进攻方向——北方。

巴顿将军大为恼火,他认为,如果就此停止,将是整个战争中的严重错误。这意味着无数优秀士兵的生命,将牺牲在以后的渡河战斗中。当然,第三集团军不仅没有得到原来预定的汽油补给,实际上,从此以后连一滴汽油也没有得到。

巴顿将军径直来到最前线的指挥所,他直接用电话下令,命令部队把3/4坦克的汽油集中抽调出来,使用另外1/4的坦克向前开进。所有部队继续前进,直到坦克跑不动为止,然后,再爬出坦克,步行前进!

巴顿再三强调,渡过默兹河的命令是强制性的。战争的教训告诉他,地面部队必须坚持不断地、残酷无情地向前推进。

多流一品脱汗水,就少流一加仑鲜血。

战局的发展最终证明了巴顿将军的正确和英明。

二战时期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总是说,任何人都能在地图上画出一个进攻的箭头,问题是谁来实现它。

也许实现这些箭头的,正是许许多多像巴顿一样积极主动的军官和士兵。

在任何时候,行动起来,做你认为需要做的事,不要等待命令,放手去做,把自己当做公司的老板,对你的所作所为负起责任,并在持续不断的复命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克服生产力的障碍。

如果能做到这点,自然而然的,你的表现便能达到崭新的境界,你的工作品质以及从工作中所获得的满足感都掌握在你自己手里。

挑战自己,为了成功全力以赴,并且一肩挑起失败的责任。不管薪水是谁发的,最后分析起来,其实你的老板就是你自己。

每天上班打卡,混过8个小时重复性的工作之后,打卡下班,这种人在现代的市场里已经没有存活的空间。

对公司忠心耿耿固然很好,但是你不会因为“贡献额外的时间给公司”,就获得额外的奖励。除了自己分内的工作之外,尽量找机会为公司作出最大的贡献,让公司觉得你物超所值。

不要只做分内的工作,尽量找事情做;下班之后还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尽力寻找机会增加自己的价值,让自己的价值超过公司聘你所付出的成本;尽量彰显自己的重要性,自己不在工作岗位上的时候,公司的运作会窒碍难行。

激励他人完成任务,培养合作的关系,以公司的成功为己任,为自己所属的部门规划远景。视自己为公司的老板,能够让你拥有更大的施展空间,掌握、实践机会的同时,也能够为结果负起责任。

这是你的大好机会,视自己为公司的老板,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亮,培养出卓越的企业家精神,并且为付钱给你做事的人创造出一番新的局面。

本章要义

·既然要做一份工作,就要把它做好,否则就不做。

·做对事情只能得到60分,只有把事情做好才能够得到100分。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如果你不追求卓越、达到卓越,必将被淘汰出局。

·不只做受企业欢迎的人,更要做拉着企业奔跑的人。

·你不是在为老板打工,而是在为自己打工,你就是自己的老板。

心得体会

读了本章内容,你有何感想和体会?不妨把它们写下来:

行动方案

1.时刻提醒自己的定位:我不是打工仔,我是自己的老板。

2.把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好,无论它有多么不起眼,一旦决定做,就要做好。

3.将自己理解的“受欢迎的人”与“拉着企业奔跑的人”的特质写出来,对比一下,看看有什么区别。 dJv/q9wGgA5YGxnA+EQXWbCuUpExilecCRW3VO8jViIiWpzU189eu/GJ52CJiAQ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