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面子能值几个钱,

人生何必太计较退一步海阔天空

有报纸的消息说到,一群好朋友,原本欢欢喜喜地去饮酒,酒下了肚没有多久,大伙你一句,他一句玩笑,突然盘飞菜溅,大伙打成了一团。探讨原因,也不过是某甲说了某乙性无能,某乙认为伤了男性的自尊心,一定要讨回面子而已。小小的一个玩笑演变成你死我伤的局面,怎不令人唏嘘?

世上有许多类似的情节,皆为一句话、一个小举动弄得反目成仇,想想有此必要发大脾气吗?俗语云:“小不忍则乱大谋”。真是一点不假。

发生这种情形,大部分都是人为了一点小事争执,也为一张面子而已,弄得你死我活。想想,面子真有那么重要吗?假使任何人皆为了一张面子与老朋友、与亲人、与同仁大动干戈,试问面子值多少钱?有必要伤了彼此之间的感情与和气吗?说实在的,人活在世没有多少年,生命够短暂了,哪有那么多余的时间为此斤斤计较?

星云大师时常告诫他的弟子“退一步海阔天空”,简简单单的七个字,蕴藏了多少人生哲理与经验?真是我们该好好学习的。

说起“退一步海阔天空”,那种给自身留下一个宽广的空间,是多么的具有智慧的言行。怪不得星云大师能在佛教界中占一席之地,这不是没有原因的。看看由这句“退一步海阔天空”延伸出来的意象,你就会体察到它确是美好的境界:看电影,抢位子,抢到最前头,离影幕太近了,眼睛就会受不了,到中间或后面视觉才会感到舒适;看别人,都用放大镜看,其脸上的坑坑洞洞一目了然,美感就会尽失。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退到适当的位置,再去看看对方,原来任何人都很美;上车人挤,位子太少,当你挤上了位置,你坐着,老人站着,试问你,你会坐得很舒坦吗?此时起身让老人坐,你没有位置可坐,他坐了,他微笑,你心喜,请问此情此景不是很祥和美好吗?

这些意象情境,其实都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延伸。假使我们每一个人均能悟得与体会其中的广义与涵义,深信我们日后就不会再为一点小事与他人起争执。

一个人能悟此理,且能品尝其中滋味,深信我们就能感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悠游自在的生活。

勿逞一时之能

青年人由于血气方刚,遇事容易冲动,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因在乎面子而逞强显能,往往给自己带来重大损失,给走向成功设下陷阱。

卡耐基在人际关系上也有过失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某一天晚上,他在伦敦参加一场宴会。宴席中,坐在他右边的一位先生讲了一段幽默故事,并引用了一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位健谈的先生说,他所引用的这句话出自《圣经》。

“他错了,”卡耐基回忆说,“为了表现优越感,我很讨厌地纠正他。他立刻反唇相讥:‘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句话出自《圣经》。’”

“我的老朋友法兰克·葛孟坐在我左边。他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已有多年,于是我俩都同意向他请教。葛孟听了,在桌下踢了我一下,然后说:‘威尔,你错了,这位先生是对的。这句话出自《圣经》。’”

“那晚回家的路上,我对葛孟说:‘法兰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是的,当然,’他回答,‘《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戴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那样会使他喜欢你吗?为什么不给他面子?他并没问你的意见啊。他不需要你的意见。为什么要跟他抬杠?你要记住永远避免跟人家正面冲突。’”

“永远避免跟人家正面冲突。”卡耐基谨记了这个教训。卡耐基早年是个积重难返的杠子头,小时候,他和哥哥曾为天底下任何事物而抬杠。进入大学,他又选修逻辑学和辩论术,也经常参加辩论比赛。他曾一度想写一本这方面的书,他听过、看过、参加过数千次的争论。这一切的结果,使他得到一个结论:天底下只有一种能在争论中获胜的方式,就是避免争论,要像躲避响尾蛇和地震那样避免争论。

认输有时不是软弱是聪明

学会认输,不是面子问题,而是一种处世哲学。

在生活中,一个人如果听惯了这些词汇:百折不回,坚忍不拔,前仆后继,永不言退……那么,他需要学会认输。

学会认输,就是知道自己在摸到一手差牌时,不要再希望这一局自己是赢家,而是尽量让对方得分少些,把自己得分的希望寄托在下次。可在实际生活中,能像打牌时这样明智的,却少之又少,想想看,你手上是不是正捏着一张差牌,舍不得丢掉?

学会认输,就是车轮陷进泥塘里的时候,知道及时倒车,远远地离开那个泥塘。有人说,这个谁不会呀!但现实生活中,不会的人多了。那个泥塘也许是个死气沉沉的单位,也许是个没有前途的投资项目,也许是个“三角”或“多角”恋爱,也许是个当作家的梦……

学会认输,就是在被狗咬一口时,不去下决心也要咬狗一口;就是面对一堵即将倒塌的墙,赶快躲避;就是当恋人变心的时候,不再相信海枯石烂的誓言;学会认输,就是上错了公共汽车时,及时下车,另坐一辆。

有人会说,这有什么不懂,又不是傻子,不过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被另一类狗咬以后,很难做到不去跟狗较劲。一旦在公共汽车上发觉自己坐错了,就不太愿意下车。于是就努力向售票员证明是他的错,是他没有阻止自己登上汽车;于是就试图努力说服司机,要他改变行车路线;于是就下决心消灭这辆汽车——因为消灭一个错误也是一件伟大的事业;于是就坚持坐到底,错误地以为在999次失败后,也许就是最后的成功。

人生道路上,我们常常被高昂而光彩的词句弄昏了头,以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精神坚持,死不认输,从而输掉了自己!学会认输应该是最基本的活常识,这不是软弱,而是聪明。

敢于承认不如人

抱着面子哲学过日子的人,处处喜欢显得比别人强。事实上,每个人都只能在某些领域里有所成就,这意味着缺陷是无处不在的。而试图每一样优势都在人之上,是愚蠢的。聪明的人,敢于不如人,自然赢得一份人生的适意。

一位作家的寓所附近有一个卖油面的小摊子。一次,这位作家带孩子散步路过,看到生意极好,所有的椅子都坐满了人。

作家和孩子驻足围观,只见卖面的小贩把油面放进烫面用的竹捞子里,一把塞一个,仅在刹那之间就塞了十几把,然后他把叠成长串的竹捞子放进锅里烫。

接着他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将十几个碗一字排开,放作料、盐、味精等,随后他捞面、加汤,做好十几碗面前后竟没有用到5分钟,而且还边煮边与顾客聊着天。

作家和孩子都看呆了。

在他们从面摊离开的时候,孩子突然抬起头来说:“爸爸,我猜如果你和卖面的比赛卖面,你一定输!”

对于孩子突如其来的谈话,作家莞尔一笑,并且立即坦然承认,自己一定输给卖面的人。作家说:“不只会输,而且会输得很惨。我在这世界上是会输给很多人的。”

他们在豆浆店里看伙计揉面粉做油条,看油条在锅中胀大而充满神奇的美感,作家就对孩子说:“爸爸比不上炸油条的人。”

他们在饺子饭馆,看见一个伙计包饺子如同变魔术一样,动作轻快,双手一捏,个个饺子大小如一,晶莹剔透,作家又对孩子说:“爸爸比不上包饺子的人。”

当我们放眼这个世界的时候,如果以自我为中心,很可能会以为自己了不起,可一旦我们把狂心歇息下来,用赤子之心来观察,就会发现我们是多么渺小。我们什么时候能看清自己不如人的地方,那就是对生命有真正信心的时候。

多点雅量面对嘲笑

面对他人的嘲笑,多一点雅量去看待,是一种胸襟,也是一份难得的智慧。

曾任美国总统的福特在大学里是一名橄榄球运动员,所以他在62岁入主白宫时,他的体型仍然非常挺拔结实。毫无疑问,他是自老罗斯福总统以来体格最为健壮的一位。当了总统以后,他仍继续滑雪、打高尔夫球和网球,而且擅长这几项运动。

在1975年5月,他到奥地利访问,当飞机抵达萨尔茨堡,他走下舷梯时,他的皮鞋碰到一个隆起的地方,脚一滑就跌倒在跑道上。他跳了起来,没有受伤,但使他惊奇的是,记者们竟把他这次跌倒当成一项大新闻,大肆渲染起来。在同一天里,他又在丽希丹宫的被雨淋滑了的长梯上滑倒了两次,险些跌下来。随即一个奇妙的传说散播开了:说福特总统笨手笨脚,行动不灵敏。自萨尔茨堡以后,福特每次跌跤或者撞伤头部或者跌倒雪地上,记者们总是添油加醋地把消息向世界报道。后来,竟然反过来,他不跌跤也变成新闻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曾这样报道说:“我一直在等待着总统撞伤头部,或者扭伤胫骨,或者受点轻伤之类的来吸引读者。”记者们如此的渲染似乎想给人形成一种印象:福特总统是个行动笨拙的人。电视节目主持人还在电视中和福特总统开玩笑,喜剧演员切维·蔡斯甚至在“星期六现场直播”节目里模仿总统滑倒和跌跤的动作。

福特的新闻秘书朗·聂森对此提出抗议,他对记者们说:“总统是健康而且优雅的,他可以说是我们能记得起的总统中身体最为健壮的一位。”

“我是一个活动家,”福特抗议道,“活动家比任何人都容易跌跤。”

但他对别人的玩笑总是一笑了之。1976年3月里,他还在华盛顿广播电视记者协会年会上和切维·蔡斯同台表演过。节目开始,蔡斯先出场。当乐队奏起“向总统致敬”的乐曲时,他“绊”了一脚,跌倒在歌舞厅的地板上,从一端滑到另一端,头部撞到讲台上。此时,每个到场的人都捧腹大笑,福特也跟着笑了。

当轮到福特出场时,蔡斯站了起来,佯装被餐桌布缠住了,弄得碟子和银餐具纷纷落地。蔡斯装出要把演讲稿放在乐队指挥台上,可一不留心,稿纸掉了,撒得满地都是。众人哄堂大笑,福特却满不在乎地说道:“蔡斯先生,你是个非常、非常滑稽的演员。”

面对嘲笑,最忌讳的做法是勃然大怒,大骂一通,其结果会让嘲笑之声越来越炽。要让嘲笑自然平息,最好的办法是一笑了之。一个满怀计划的人,不会去考虑别人多余的想法,而是有风度、有气概地接受一切非难与嘲笑。伟大的心灵多是海底之下的暗流,惟有小丑式的人物,才会像一只烦人的青蛙一样,整天聒噪不休!

不妨承担一些无关紧要的误解

生活中的许多人常常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因为自己被别人误解而苦恼,有些人天天为大事小事而向相干但不相信自己,或相信自己但不相干的人解释,忙得不可开交。其实,有时承担一些无关紧要的误解是最简单的、最明智的选择。

主人沏好茶,把茶碗放在客人面前的小几上,盖上盖儿,当然还带着那甜脆的碰击声。接着,主人又想起了什么,随手把暖瓶往地上一搁。他匆匆进了里屋,而且马上传出开柜门和翻东西的声响。

做客的父女俩呆在客厅里。10岁的女儿站在窗户那儿看花。父亲的手指刚刚触到茶碗那细细的把儿,忽然,叭的一声,跟着是绝望的碎裂声。

地板上的暖瓶倒了。女孩也吓了一跳,猛地回过头来。事情尽管极简单,但这近乎是一个奇迹:父女俩一点儿也没碰它,的的确确没碰它。而主人把它放在那儿时,虽然有点摇晃,可是并没有马上就倒哇。

暖瓶的爆炸声把主人从里屋“揪”了出来,他的手里攥着一盒方糖。一进客厅,主人下意识地瞅着热气腾腾的地板,脱口说了声:

“没关系!没关系!”

那父亲似乎马上要做出什么表示,但他控制住了。

“太对不起了,”他说,“我把它碰了。”

“没关系。”主人又一次表示这无所谓。

从主人家出来,女儿问:“爸,是你碰的吗?”

“……我离得最近。”爸爸说。

“可你没碰!那会儿我刚巧在瞧你玻璃上的影儿。你一动也没动。”

爸爸笑了,“那你说怎么办?”

“暖瓶是自己倒的!地板不平。李叔叔放下时就晃,晃来晃去就倒了。爸,你为啥说是你……”

“这,你李叔叔怎么能看见?”

“可以告诉他呀。”

“那样不好,孩子。”爸爸说,“还是说我碰的好。这样,既不会伤害你李叔叔的面子,我也不会因难于证明自己而苦恼了。毕竟一只热水瓶值不了几元钱,不是什么大事,何必那么认真呢?”

看来,我们在替别人承担一些误解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特别是当我们懂得去维护别人的面子时,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有所回报的。

没有必要去追究

在一个女模特儿的事业成功之际,朋友们为她举行了庆祝宴会。可在宴会上,这位春风得意的小姐突然听到一个朋友正大声宣布一个她发誓永远不告诉别人的秘密:“她现在多苗条啊!要是你们两年前看到她是什么样子,那可就妙了。”他向那些屏息静听的人们说,“她现在的身材是花了整整一个夏天进行减肥才得到的。”几个人吃吃地笑了,女模特儿羞愧得无地自容。

离开饭桌之前,丈夫为了在他们夫妇俩请的客人面前显示一下慷慨大方的气度,在桌上留下了20美元的小费,可是他的妻子一把夺过钱,大声嚷道:“这饭店的服务并不怎么好!”丈夫只好赶紧溜之大吉。

还有一些喜欢和别人捣蛋的人——这些人可能是你的朋友、同事或者是爱人——在公共场合,他们会把你突然搂住,然后提起一件你讳莫如深的往事,有恃无恐地出你的丑,或是公开你的隐私,或是阔谈你干过的傻事和闹出的笑话。如果这时你生了气,他就会说:“这只是开开玩笑,你太神经过敏,太缺乏幽默感了。”

佛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家巴里·舒兰克说:“完全没有必要去追究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否别有用心。”相当可能的情况是他压根没有意识到你会受到伤害。当你向他指出失礼的言行后,这位呆头呆脑的冒犯者通常会向你致歉。

别花太多的时间为你受到的伤害而烦恼,不要苦思冥想“为什么这人要对我如此恶作剧”这类问题。也许有些人是故意使你感到窘迫的,因为他们觉得你对他已造成了威胁,或者是想惩罚你曾经做过对不起他的事;而另一些人是习惯于开这类玩笑的,他们毫不考虑别人是否受到伤害,对于这类人,没有必要去计较他是否是故意的。

一天之后,已成往事

著名作家张小娴曾在《永不永不说再见》一书中,曾写了下面的一段文字,对于爱面子的人们,当是有所启示的。

无论多么风光或多么糟糕的事情,一天之后,便会成为过去。

所以,何必太在乎呢?

你的风光或你的失意,只有你自己记得最清楚,能够放开怀抱,便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读书时很爱演话剧。那时候,花了好几个月筹备和彩排一个戏,结果,只演一场。戏演完了,我们彻夜在剧院里收拾东西。那一刻的感受无限寂寞。

做了那么多准备工作,投入了那么多的心血,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一夜之后,灯火依然阑珊。

后来,不再喜欢演话剧了。

这些年来做了很多不同的事情,每一次,都很在乎成果,也很在乎自己的表现。那么紧张,自然会给自己和身旁的人很大压力。渐渐的,我发现我把问题看得太严重了。

我们习惯了什么事情都联想到一生一世。

我以后怎么见人?

我这辈子怎么办?

别人会怎么看我?

其实,除了你自己之外,有谁更在乎呢?快乐或失意,一天之后,已成往事。

张小娴无疑是睿智的,她深深了解人性的弱点,洞见面子心理中的黑色,以亲身的经历告诉我们,惟有庸人才会让面子心理自扰内心的平静。无论当时当地遇到多么尴尬的事情,事态的发展都不会像我们想像得那么严重。只要换一种坦然的心态去面对,一切都会变得释然……被面子心理困扰的人们,应时刻记住:这一切都会过去!

该低头时就低头

曾有这样一道脑筋急转弯题:飞机在高空中盘旋,目标紧紧咬住装载紧急救援物资的卡车,就在这危急时刻,前面出现一个桥洞,且洞口低于车高几厘米,问卡车如何巧妙穿过桥洞。

这道并不难的题,答案是——把车轮胎放掉一部分气即可。这样的问题,在生活中许多人都遇到过。开始时不是一筹莫展,搞得焦头烂额,就是硬往前撞,哪管它三七二十一,死了也悲壮。这固然表明一个人有勇气和自信,但往往会适得其反,事情会扯不清理更乱。毫无价值的牺牲,最终受害的是自己。人生懂得“给车胎放一点气”,低一低头,是慧悟之后的明智。

学会低头,也就是懂得放弃,若要硬是强出头,只有碰壁。一次,一位气宇轩昂的年轻人,昂首挺胸,迈着大步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不料,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了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的身子矮一大截的门。恰巧,这时那位前辈出来迎接他,见之,笑笑说:“很疼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年轻人不解,疑惑地望着他。“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生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老人平静地阐发着他的睿智。

这位年轻人,就是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

据说,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导看成是一生最大的收获,并把它作为人生的生活准则去遵守,因此受益终生。后来,他成为功勋卓越的一代伟人。

由此想到,人生要历经千门万坎,洞开的大门并不完全适合我们的躯体,有时甚至还有人为的障碍。我们可能要不停地碰壁,或伏地而行,若一味地讲“骨气”,到头来,不但被拒之门外,而且还会被撞得头破血流。学会低头,该低头时就低头,巧妙地穿过人生荆棘。它既是人生进步的一种策略和智慧,也是人生立身处世不可缺少的风度和修养。

苏东坡在《留侯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这也算得上是对学会低头的另一种注解吧。

纵观历史,也有借鉴的镜子。三国刘备再三低头,从三顾茅庐到孙刘联合,每一次低头,都会踱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终于做成“三足鼎立”中的辉煌。越王勾践深深低下高贵的头,以卧薪尝胆收回旧山河。这是古人的典范。下面来看一位年轻人自述的一段经历:

1998年的夏日,我在环球广告公司谋事,由于我年轻易冲动,便很轻易地得罪了经理。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每次开会我都自然而然成为会议的第一个主题——挨批。被批得面目全非的我,真想一走了之。但是我转念想,如果真的走了,一些罪名不光洗不清,而且会被再蒙上厚厚的污垢;再者,这是一家很有名气的广告公司,自己完全可以从中源源不断地得以“充电”。于是我坚持留了下来,整理好乱七八糟的心情,低头实干,以兢兢业业来为自己疗伤,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回击谎言。一笔又一笔的业务,增添了我的信心,也让我积攒下了许多经验财富。坦率地讲,最重要的是,从中总结出“给车胎放气”的处世哲学,使我终生受益。

学会退一步,低一低头,不会有损我们的“面子”。漫漫人生路,有时退一步是为了踏越千重山,或是为了破万里浪;有时低一低头,更是为了昂扬成擎天柱,也是为了响成惊天动地的风雷;如此的低一低头,即便今日成渊谷,即便今秋化作飘摇的落叶,明天也足以抵达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明春依然会笑意盎然傲视群雄。

不要把得失看得太重

我们的心像钟摆一样在得失间摇摆,放弃是一种智慧。

汉代司马相如所著《谏猎书》有云:“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未形。”

卧薪尝胆的故事说的便是这一道理。春秋时期,吴国军队把越国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越王勾践被迫放弃了王位和自己的国家,忍辱负重,给吴王夫差当了奴仆。三年以后,勾践被释放回国,他立志洗雪国耻、发愤图强,每天睡在草堆上,吃饭时尝尝苦胆的滋味,以不忘亡国之耻。公元前473年,勾践率领大军灭了吴国,做了春秋时期最后的一个霸主。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需要有一种放弃的智能。当你与人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只要不是什么原则问题,你完全可以放弃争强好胜的心理,甚至甘拜下风,就可能化干戈为玉帛,避免两败俱伤;当你在家庭生活中发生摩擦时,放弃争执,保持缄默,就可以唤起对方的恻隐之心,使家庭保持和睦温馨。

以前有一位国王,他缺手断腿,但他很爱面子。他很想将他那副尊容画下来,留给后代子民瞻仰,就请来全国最好的画家。那个画家的确是第一流的,画得很逼真,栩栩如生,很传神,但是国王看了之后很难过,说:“我这么一副残缺相,怎么传得下去!”就把他给宰了。于是又请来第二位画家,第二位因有前车之鉴,不敢据实作画,就把他画得圆满无缺,把缺的手补上去,把断的腿补上去,国王看了之后更难过,说:“这个不是我,你在讽刺我。”又把他给宰了。后来又请来第三个画家,第三个画家怎么办呢?写实派的给宰了,完美派的又给宰了,想了好久,急中生智,画他单腿跪下闭住一只眼瞄准射击,把他的优点全部突出,把他的缺点全部掩盖,这就叫做“隐恶扬善”。所以拍马屁也不容易!要拍到痒处。这好像是一个笑话,其实在告诉我们要“隐恶扬善”,多讲人家好的那一面是对的。

贬斥别人是错误的,表面上你贬斥别人好像占了便宜,其实错了。得失都是一样,有得就有失,得就是失,失就是得,所以一个人到最高的境界,应该是无得无失。但是人们非常可怜,都是患得患失,未得患得,既得患失。我们的心,就像钟摆一样,得失、得失,就这么摇摆,非常痛苦。塞翁失马,你怎晓得是福还是祸呢?所以,在得失之间,不要把它看得太重。

和自己赛跑,不要和别人比较

不要把你的生命浪费在和别人对比上,应该跟自己的心灵去赛跑。

他是一位咖啡爱好者,立志将来要开一家咖啡馆。闲暇时间,他到处喝咖啡。除了品尝不同的咖啡之外,也看看咖啡馆的装潢。

有一次,他约一位朋友喝咖啡。带着朝圣的心情,朋友跟他去了一趟咖啡馆。很不巧,他对那家咖啡馆似乎没有什么好感。

朋友问他:“怎么样,这家店的咖啡口味还不错吧?”他淡淡地说:“没什么!”

朋友继续问:“店面的装潢呢?”他还是回答:“没什么!”

以后的日子里,朋友陆陆续续跟他到过不同的咖啡馆,品尝不同口味的咖啡,“没什么!”仿佛是他的口头禅,对所有去过的咖啡馆,他的评价都是“没什么”,而且带着有点不屑的语气。我心想:大概是他的品位太高了,这些咖啡馆提供的饮料及气氛,果真都不如他的心意。

另外,有一位对西点蛋糕有兴趣的女孩。从前,她也常说:“没什么!”

她不但爱吃西点蛋糕,还利用空闲时间拜师学艺,到专业的老师那儿上课,学做西点蛋糕。

刚开始学习的那段日子,她还是不改本性,不论到哪里、吃到什么西点蛋糕,都会给对方“五星级”的评价:“没什么!”标准之严苛,让我这个平民百姓觉得她挑剔得过火。过了半年,当她从“西点蛋糕初学班”结业之后,态度有了180度大转变,无论在哪里,品尝过谁做的西点蛋糕,她都很认真地研究里面的配方,用什么材料、多少比例、烘焙的步骤。如果做西点蛋糕的师傅在场,她还会很好奇地向对方讨教、研究成功的关键技巧。

朋友笑着对她说:“你变了。从前是说:‘没什么!’现在是问:‘有什么?’”

“没错,没错,其实每一件事情一定都‘有什么’,差别只在于你有没有观察到它‘有什么’而已。”

关于很多专业的技能,的确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当我们自身专业素养还不够的时候,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及鉴赏力,很容易错过其中精华的部分,甚至因此而误以为它没什么学问,不屑一顾。反观那些已经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看得懂其中的所以然,态度反而谦卑许多。

西谚说:“无知,令人骄傲;学习,才懂谦卑。”道理就是如此吧。

有一句话说:“文人相轻,自古皆然。”但是,只要细心观察文人,你会发现:愈是尊重别人“有什么”的人,作品的生命力与持续力都很丰富。他们在创作方面的成就十分杰出,同时也拥有圆融的人际关系。反观,经常批评别人“没什么”的人,常碰到肠枯思竭的瓶颈,人缘也比较差。

有一位写小说的作者,在朋友的书架上看到一本典藏的诗集,顺手翻阅之后,大叹:“时不我与!”

他继续大发牢骚说:“你看,这样随便短短地写几句话、几行字,就可以出诗集,还被你供在书架上典藏。我们这种小说,写了几万字,还没人爱看。真是不公平。”

“你可以换个角度来想嘛,写诗也很不容易啊,人家是把几万字要表达的感情,精雕细琢地浓缩成几句话、几行字。而且,他们一定也有成功的地方,譬如:用字遣词、音律铺比、意境营造……应该都有可以参考之处吧。”

当场,他没有再说话,悻悻然离去。过了几个月,他的小说作品中,也通过小说中人物的安排,出现新诗在其中。看来他应该已经开始尝试用另外一种角度想事情了。

尽管,我们都懂得“和自己赛跑,不要和别人比较”的生活态度是比较健康的,但是,如果我们愿意放下身价,观摩别人表现杰出的地方,从对方的表现看出成功的端倪,收获最多的,其实还是自己。

这种心态,并非想和对方一较高下,而是向对方虚心学习。这个对象不管是谁,只要你愿意仔细观察,一定可以看见别人成功的端倪。

从内心里善待自己

有一个女孩,她自小的梦想是成为一位歌唱家,可是她长得并不好看。她的嘴很大,牙齿很暴露,每一次公开演唱的时候——在新泽西州的一家夜总会里——她都想把上嘴唇拉下来盖住她的牙齿。她想要表演得“很美”,结果呢?她使自己大出洋相,总也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可是,在那家夜总会里听这个女孩子唱歌的一个人,认为她很有天分。“我跟你说,”他很直率地说,“我一直在看你的表演,我知道你想掩藏的是什么,你觉得你的牙长得很难看。”这个女孩子非常窘,可是那个男的继续说道:“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说长了暴牙就罪大恶极吗?不要去遮掩,张开你的嘴,观众欣赏的是你的歌声。再说,那些你想遮起来的牙齿,说不定还会带给你好运呢。”

她接受了他的忠告,没有再去注意牙齿。从那时候开始,她只想到她的观众,她张大了嘴巴,热情而高兴地唱着。后来,她成为电影界和广播界的一流红星,她的名字叫凯丝·达莉。

每个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只有从内心接受自己,喜欢自己,坦然地展示真实的自己,才能拥有成功快乐的人生。

在这个世界上,你是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你也可以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在悲喜两极之间的抉择中,惟有根植于积极的乐土,你的自信才能在不偏不倚的自爱中获得对人对己的宽宏,达到明辨是非的准确。学会从内心中善待自己,你会觉得阳光、鲜花、美景总是离你很近。你平和的心境是滋养自己的优良沃土。

在纽约的北郊住着一个名叫艾米丽的女孩,她整日自怨自艾,认定自己的理想永远实现不了,她的理想也是每一位妙龄女郎的理想:和一位潇洒的白马王子结婚、白头偕老。艾米丽总以为别人都有这种幸福,自己会永远被幸福拒之于千里之外。

一个雨天的下午,不幸的艾米丽去找一位有名的心理学家,因为据说他能解除所有人的痛苦。她被让进了心理学家的办公室,握手的时候,她冰凉的手让心理学家的心都颤抖了。

他打量着这个忧郁的女孩,她的眼神呆滞而绝望,讲话的声音像是来自于墓地。她的整个身心都好像在对心理学家哭泣着:“我已经没有指望了!我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女人!”

心理学家请艾米丽坐下,跟她谈话,心里渐渐有了底。最后对她说:“艾米丽,我会有办法的,但你得按我说的去做。”他要艾米丽去买一套新衣服,再去修整一下自己的头发,他要艾米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对她说星期二他家有个晚会,他要请她来参加。

艾米丽还是一脸闷闷不乐,对心理学家说:“就是参加晚会我也不会快乐。谁需要我,我能做什么呢?”心理学家告诉她:“你要做的事很简单,你的任务就是帮助我照料客人,代表我欢迎他们,向他们致以最亲切的问候。”

星期二这天,艾米丽衣衫合适、发式得体地来到了晚会上。她按照心理学家的吩咐尽职尽责,一会儿和客人打招呼,一会儿帮客人端饮料,一会儿给客人开窗户,她在客人间穿梭不息,来回奔走,始终在帮助别人,完全忘记了自己。她眼神活泼,笑容可掬,成了晚会上的一道彩虹。散会时,同时有三位男士自告奋勇要送她回家。

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一个月又一个月,这三位男士热烈地追求着艾米丽。艾米丽终于选中了其中的一位,让他给自己戴上了订婚戒指。不久,在婚礼上,有人对这位心理学家说:“你创造了奇迹。”“不,”心理学家说,“是她自己为自己创造了奇迹。人不能总想着自己、怜惜自己,而应该想着别人,体恤别人,艾米丽懂得了这个道理,所以变了。所有的女人都能拥有这个奇迹,只要你想,你就能让自己变得美丽。”

这就是关于“我”的故事,一份神奇的美丽。喜欢自己,因为你是你今生的惟一;善待自己,你将获得对自己的认同和理解;爱自己,为使自己能更好地给予他人;否定自己,你将拥有一个更真实的自己;丢掉自己,你将丢掉自己的私欲;激励自己,你将获得一份神奇的美丽。 i5zdjVd8QtpAz9SY4sEyKvWhNN1P4KPKayNXhwheexPeyp67Y564ENt1JxVihyK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