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卡尔·威特全能教育法

教育思想点击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而是全赖他的父母教育有方。

卡尔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就是这样一个痴呆儿,经过父母的精心教育,最后成了一名举世瞩目的神童,这不能不说是教育史上的奇迹。关于这一点,老威特始终强调:天才卡尔是我教育的结果。

老威特的教育理论的核心是“当孩子智力的光芒刚刚出现时,对他的教育就应该开始了。”在他看来,天才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内心潜藏着的能力发挥到十成。他坚信著名教育家爱尔维修的观点: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把卡尔造就成身体和精神全面发展的人才,让他从小就享受真理的滋味,比任何一个儿童都幸福。是老威特的教育理想。为了实现他的教育理想,老威特制定了严密的教育方案,发明了很多具体的教育方法。

总体来讲,我们可以把老威特的教育思想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卡尔先从母亲开始,催逼会毁灭天才,儿童潜能递减法则,不要让孩子的精力只用于消化,愉快是健康的关键。全面教育以及游戏教育。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在卡尔学有所成后,人们开始议论起老威特培养孩子的动机。如有人认为他是在用造就学者的目标来教育卡尔的;还有的则更赤裸裸,以为他是想造就一个神童而一鸣惊人。这种观点显然是扭曲了老威特对卡尔的教育目的。老威特从来没有想过要将卡尔的优秀才能在别人面前炫耀,也从来不曾想把卡尔刻意培养成天才。他想要做的仅仅是让孩子的一生都生活在充满情趣的幸福之中,让卡尔在儿童时代就是一个非常健康、精神饱满的活泼少年。让他有健康的身体,丰富的学识和修养,也有优良的道德品质。这是任何一个父母都希望的。只是老威特做的更好而已。

急功近利的教育会毁掉孩子

艺术教育不是为了几张奖状

现在的父母,强迫孩子去学钢琴\学舞蹈,他们的功利性极强,家长们往往认为学就要学出个样子来,至少要有几张含金量高的证书,以体现孩子的特殊性。还有的家长认为,现在的艺术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足以炫耀的艺术家。加上现在以学校在艺术大活动中获得奖状的多少来评价学校艺术教育的质量。这些都造成了现在艺术教育的偏差。

期望孩子完美是每个父母的心愿

老威特一直鼓励卡尔从事艺术方面的活动。他喜欢画画,喜欢音乐,老威特都给予他支持和鼓励,为这些爱好有助于增强他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但这并不意味着非要把他培养成一个艺术家。

当然,如果是出于他的本意,如果他想成为艺术家又是另外一回事。

老威特认为,爱好的最大特点是它的抒情和非功利性。有人认为,老威特培养孩子绘画、音乐、文学方面的兴趣是为了想在人前炫耀,这是人们对他的极大误解。老威特从来不想把卡尔培养成某一方面的天才,也从来没有把他的才能向别人过分地流露。

老威特说:“我只是想让卡尔能够成为一个接受完美的人,只是想让他的一生在充满情趣和幸福之中度过,仅此而已”。这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期望-完美,相信也是所有父母的对孩子的期望。如果您也已为人父母,那么快行动起来吧,努力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让他的一生都充满快乐幸福。

“无用”的东西也要教

为了让卡尔全方面的发展,老威特不仅教给他很多“有用”的东西,也教给他很多在别人看来无用的东西。

比如老威特教会卡尔认识了池塘水中的倒影、阳光下的阴影,他还会很有兴趣地注视自己的手的影子,小手一翻一翻的,非常有乐趣。

这些可以帮助卡尔扩大视野,扩展联想的范围,形成更多的情感。因为艺术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

老威特对卡尔爱好的培养都经过了精心的安排,首先从住宅开始做起。老威特在住宅的房间中,决不放置任何没有情趣和不相协调的东西。墙上贴着使人心情舒畅的墙纸,并且在上面挂上经过精心挑选的有边框的画。还尽力在室内摆设很有情趣的器具,决不摆设任何不合身份的东西。

如果有人赠送的礼物和家具的陈设不相谐调,老威特决不会摆出来。在衣着上,全家人都极为讲究,并不是一定朴素和雅致。不仅是老威特自己,他也要求家人衣帽整齐,打扮得干净利索。

老威特在住宅的周围修上了雅致的花坛,栽上那些各色各样从春到秋常开不败的花卉。他从来不会种植那些没有情趣和不协调的花卉。

另外,老威特还培养卡尔的文学爱好。老威特从小就给他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到他能够自己阅读之时,老威特把一些好的文学作品推荐给他。很小的时候,卡尔就成了一个了不起的文学通,他几乎能背下所有的名诗,像荷马、维吉尔这样伟大诗人的作品,他都非常喜爱,并且很早就会写诗。

不要使孩子的理性蒙上阴云

孩子们逐渐失去了判断能力

我们周围的很多父母见到孩子的不良表现后,经常采取方式就是不容分说地当面训斥,甚至会更粗暴地对待孩子,他们只是一味地怪罪孩子不懂礼貌,却忘记了告诉孩子到底错在什么地方。而孩子在父母粗暴的对待下也不敢向父母询问。还有另一种父母,他们不分青红皂白地斥责孩子,哪怕孩子并没有什么错。要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非常糟糕的,它使孩子的理性蒙上阴云,是他们判断力失常的根源。

严格不等于专制

威特父亲的教育方法是严格的,然而并不专制。所谓专制,是指强迫孩子盲从。威特的父亲反对专制,他不论在教育方法上还是在其他方面,都注重讲道理。

他认为教育之重要就在于不蒙蔽孩子的理性,不损坏孩子的判断力。所以他在批评孩子时,与那些不分青红皂白就斥责孩子的父母不一样,威特的父亲则努力弄清事实,避免错误地批评孩子。在斥责或禁止他做某事时,总是一一说明原因,使孩子先在思想上弄通。决不使孩子在挨了批评后仍不知道为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再没有比父母弄错了事实而错误地批评孩子更糟糕的了。退一步讲,即使父母的斥责和阻止是正确的,如果不让孩子知道其中的原因,那也是不好的。

孩子知其一,也要知其二

威特父亲说,一旦孩子失去正常的判断力,那么他一生就不能正确地判断事物的正误好坏了。他在书中写道:

如果卡尔对他人说了些鲁莽的话,我并不马上斥责他,而是先立即给对方道歉:“我卡尔是在乡下长大的,所以才说出这样的话来,请您不要介意。”这时卡尔就已省悟到自己可能说了不合适的话,过后他一定会询问个中原因。等他问我时,我才向他说明:“刚才说的那些话从道理上来讲也没什么不对,而且我也是那样认为的。但是在别人面前那样说就不好了。难道你没有发现,当你说了之后,N君的脸都怔得发红了!人家只是因为喜欢你,又碍着爸爸的面子,所以才没有作声。但他一定很生气,后来N君之所以一直沉默不语,就是因为你说了那种话。”我这样对卡尔讲明道理,也不会伤害他的判断力。

为了让父母真正全面地理解这种教育方法的好处,老威特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论述:

假设在我向卡尔提出批评以后,他继续反问:“可是我说的是真的呀。”这时我就会进一步开导他:“是的,你说的是真的。但是N君很可能想:我有我的想法,你那么小的孩子知道什么。再说即使你说的话是真的,你也没有必要非将它说出来不可。因为那已经是人人皆知的事,你没有发现别的人都是沉默不语吗?如果你认为那事只有你才知道,那你就太傻了。再打个比方,大人指责孩子的缺点本来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许多缺点,说出来也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即使这样,人们对你的缺点不是都装着不知道吗?如果你以为人们都不知道你的缺点,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人们已知道你的错误但都沉默不语,这是因为考虑你的面子,为了不使你丢脸而已。这样你就明白了人们对你的好意了吧。而你在发现别人的缺点以后应该怎么做呢?也应当这样。圣书上不是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吗?道理就是这样。所以在人面前,揭别人的短是很不好的。”

听了上面的开导后,孩子由于年幼肯定还是感到困惑,因为他们的心理还不像成年人那样复杂,而且这种处世方法很可能被视为不诚实或过早地世故。但老威特觉得父母这样做有他的道理,且听他是怎样对卡尔做出解释的:

不,不能说谎。说谎就成了说谎的人,伪君子。你没有必要说谎,只要沉默就可以了。如果所有的人都互相挑剔别人的毛病和过错,并在别人面前宣扬,那么世界不就成了光是吵架的世界了吗?那我们也就不能安心地工作和生活了。

威特父亲的教育方法就是这样的合乎人情。由于他的教育是合情合理的,绝不专制,所以没有蒙蔽孩子的理性,伤害孩子的判断力。当然老威特的这种“成人化”的教育,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效,还得益于他对卡尔的语言潜能开发。由于卡尔语汇丰富,通达词义,故一点就透。

世间的一般孩子,由于语汇的限制,父母往往在实施这种合理的教育时就会碰钉子。因此,我们经常发现父母见到孩子在这种场合的表现后,就会当面训斥,有的还拳脚相加,还怪罪自己的孩子不懂礼貌,但就是不检查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为了使孩子更加明辨事理,必须尽早教给孩子以丰富的语言知识。

襁褓中的体能教育

体能锻炼不是成年人的专利

人们常常以为,健身是成人的事情。襁褓中的婴儿还太小,他们连爬都不会,我们怎么能锻炼他们的体能。人们还有人认为婴儿骨骼脆弱,容易受伤,因此也不适合进行体能训练,就算是进行锻炼,那对他们的健康也没有什么好处。

象威特一样训练儿子

人们见到卡尔时常说;“这孩子体格太好,不像个天才。”因为他们仍在坚持“才子多病”的旧观念。然而,这是毫无根据的。有句谚语“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这才是有根据的。的确,有的天才体弱多病,但这种看法是不对的。那些病弱的天才如果健康,一定会是更加伟大的天才。而且身体健康的天才人物也并不少,如:韦伯斯特、布莱恩特、亨利·比卡、威特芬、珍妮·林德、阿德里娜·巴奇、萨拉·木哈忒、朱里亚·乌德·浩、约翰·卫斯里、路易斯、阿尔科克等。这些人不仅身体健康,而且体格魁梧很有力气。

威特父亲的教育理念,是要造就身体和精神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他重视德、智、体全面发展。尽管他在书中没有着重写体育,但是威特在儿童时代就是一个非常健康、精神饱满的活泼少年,并且一生都是健康的。从这一点来看,他对卡尔的体育锻炼还是有一套办法的。

卡尔的健康一再使人们惊异,这是因为老威特从婴儿期就对他进行体能训练。

天气晴朗时,老威特和妻子把卡尔带到田野里,让他眺望绿色的原野。并且,老威特非常注意让卡尔的身体能自由自在地活动,不把他包起来,以免妨碍他手脚自由活动。也不给他围围巾,把嘴和脸弄歪。天气好时经常让他在屋外睡觉,以便接受阳光沐浴,呼吸新鲜空气。当他在屋内睡觉时,在洁白的床上铺上鸭绒褥,便于他的手足自由活动。因为这种活动就是婴儿的运动。所以婴儿睡觉时,决不能像布娃娃那样把他裹得紧紧的。因为一个健康的人需要的是自由而不是束缚,哪怕这种束缚看起来很舒适。

卡尔6周时,长得很大,像4个月的孩子。这是威特夫妇让他经常呼吸新鲜空气,进行运动的结果。这儿所说的运动是从他两、三周时开始,比如让他光滑的木棍上作悬垂运动。生物学的理论说:“个体发育是整体发育的短暂重复。”所以婴儿是可以像猿猴那样在木棍上作悬垂运动的。当然,这不可以勉强地做。还有一种训练是让孩子抓住父母的手指,由于婴儿与生俱来的“把握反射”,他就像吊单杠一样用力拉起自己的上身。等到两个月大反射消失时,他的胳膊已经练得相当有力,这可以为提前进行爬行训练创造了条件。

老威特还培养孩子喜欢洗澡的天性。如果水温过高或过低,孩子就不愿洗澡,所以,我一开始就注意调节水的温度。我和妻子每天都给卡尔洗澡、按摩手脚,这样既能发展他的触觉,又能促进血液循环和肢体的灵活。从卡尔一岁时起,老威特就教他洗脸、洗手刷牙,一天要洗几次,早起和晚上睡觉之前都要刷牙。卡尔吃完食物后,也让他刷牙,并且从小时起就教他用手绢擦鼻涕。

老威特把卡尔是否能自由自在的活动看得非常重要。有一次甚至为此还大发脾气。有一次,老威特和妻子去教学做弥撒。家中只有女佣和卡尔。女佣是个非常善良的女人,她总是很细心地照顾卡尔。可是,当老威特和妻子回到家看到卡尔的情形时,发现卡尔被严严实实地裹在被子里,满脸通红,“哇哇”大哭着。于是,老威特不顾她们的阻拦,揭开了包裹在卡尔身上的被褥,仍然让他在床上自由自在地活动,只是又壁炉里多加了一些柴火。这时,卡尔不再哭了,他显得非常高兴,非常满意。

愉快是健康的关键。老威特首先把卡尔周围的环境有布置好。周围的气氛阴郁,孩子必然会消化不良,身体不健康。因此,孩子居住的房间从最初起就应是令人心情愉快的。

这样,经过营养和体能两方面的精心培育,威特从出生时体弱多病的婴儿长成了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

充分发挥儿童的潜能

根据心理、生物、生理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天生就具有强大的潜能,它存在与我们的体内。等待我们的挖掘。

真正操纵孩子命运的是父母

教育目的:充分发挥儿童潜能

关于这一点,老威特有他自己的解释,他说,如果一棵树正常状态生长,它能够长30米高,那么这棵树就具有可以长到30米高的可能性。同样,一个孩子要是在理想的状态下成长,可以成长为一个智商高达100分的人,因此我们就认为这个孩子具有100分的高智商。具有这种智商的人就是天才,而这种天赋是人人内心都潜藏着的,因此只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教育就可以让他成为天才。

充分发挥儿童的潜能是卡尔·威特教育法的目的,这也是老威特的教育理想。他认为世上天才不多的原因就是没有对儿童进行适当的教育以至于孩子的潜在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能尽早地挖掘又道孩子发挥出这种潜能,这昂就能培养出伟大的天才了。

真正操纵孩子命运的是父母

有人说,天才取决于天赋。也有人说,天才靠的是后天教育。关于这一点,老威特有我自己的看法。

他绝不是否定遗传的重要性。但是遗传对孩子的命运来说,已不像很多人所想的那样有强大的决定力。老威特的看法是:孩子的天赋当然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孩子多一点,有的孩子少一点。假设我们最幸运地生下一个禀赋为100度的禀赋大约只能在50度左右了。

当我们说某些孩子有天赋的时候,这些孩子往往已经长到了五六岁。如果面对一个新生的婴儿,一定不会有人说,“这个婴儿以后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音乐家”或者:“这个婴儿将来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文学家”。

断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具有什么样的先天能力,与断言一个初生的婴儿具有什么样的先天能力是不同的。前者是教育的结果,因为人们的评价依照的是五六岁以后的情景。

如果所有孩子都受到一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就决定于其禀赋的多少。可是今天的孩子大都受的是非常不完全的教育,所以他们的禀赋连一半也没发挥出来。比如说禀赋为80的,可能只发挥出了40;禀赋为60的,可能只发挥出了30。

因此,倘能乘此实施可以发挥孩子禀赋八到九成的有效教育,即使生下来禀赋只有50的普通孩子,他也会优于生下来禀赋为80的孩子。当然,如果对生下来就具备80禀赋的孩子施以同样的教育,那么前者肯定是赶不上后者的。不过我们不要悲观,因为生下来就具备高超禀赋的孩子是不多的,大多数孩子,其禀赋约在50左右。何况如果我们按照前文所述的方法进行生育,孩子的禀赋决不至于过差,甚至得到高超禀赋的孩子的机会也是很大的。

当然,我们承认孩子们的天赋之间存在差异,正如我们承认种子有优劣之分,但要了解,一个糟糕的种植者可能会使一颗优良的种子中途枯萎或者根本无法发芽生长,而一个高明的农业师则可能使普通的种子生机盎然,茁壮成才。

没有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注定会成为天才,也没有一个孩子命定一生会庸碌无为。一切都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取决于后天的培养和教育,父母则是其中最为直接和关键的因素。事实上,是父母操纵着孩子的前途和命运,决定着孩子的优劣成败。父母的信心和正确得当的教育观念是填平孩子之间天赋差异的关键所在。

警惕:孩子的潜能正在被浪费

警惕:孩子的潜能正在被浪费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育儿教育一般起步都比较晚,家长们总认为孩子在婴幼儿时期什么也不懂,不必进行潜能训练。这样就使孩子白白错过潜能开发的关键时期;也有的家长虽然意识到应该在孩子刚出生时就训练孩子的潜能,却不知道该如何训练。没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时断时续,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一些不科学的育儿方法,甚至会阻碍孩子潜能的发展。

不要错过孩子的智力发展最佳期

儿童虽然具备潜在能力,但这种潜在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则在变化。在老威特看来,儿童潜能是递减的,比如说生来具备100度潜圸能力的儿童,如果从一生下来就给他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就可能成为一个具备100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即便是教育得非常出色,那也只能成为具备80度能力的成人。而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的话,教育得再好,也只能达到具备60度能力的成人。这就是说,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的能力实现就越少。这就是为后人熟知的注明的儿童潜能递减法则。

根据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某种智力发展的这个最佳期非常关键,它对人一生的智力发展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千万不要错过。对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就是抓住最佳期。

老威特指出,任何动物的潜能都有各自的发达期,而且这种发达七是固定不变的。倘若不让期在发达期得到发展,那么以后也很难发展了。

最著名的例子是英国司各特伯爵的卡尔。司各特伯爵夫妇携带他们的新生婴儿出海旅行,行至非洲海岸时遇到大风暴,船被巨浪打翻,全船的人都遇难,只有司各特伯爵夫妇带着卡尔爬上了一个海鸟。那是个无人的荒岛,岛上长满了热带丛林。司各特伯爵夫妇很快就被热带丛林里的各种疾病夺去了生命,只留孤零零的小司各特。后来一群大猩猩收养了只有几个月大的小司各特,他就跟着这班动物父母成长。二十多年后,一艘英国商船偶尔在那里抛锚,人们在岛上发现了小司各特,他已经长成一位强壮的青年,跟一群大猩猩在一起,像大猩猩那样灵巧地攀爬跳跃,在树枝间荡来荡去,他不会用两条腿走路,也不会一句人类的语言。人们将他带回英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科学家们象教婴儿那样教导小司各特,力求他学会人的各种能力,以便他能够重归人类社会。他们花费了十年功夫,小司各特终于学会了穿衣服,用双腿行走,虽然他还是更喜欢爬行。但是,他始终也不能说出一个连贯的句子来,要表达什么的时候,他更习惯像大猩猩那样吼叫。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学习语言的能力的发达期是在人的幼儿时期。小司各特当时已经二十多岁了,他错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小司各特当时已经二十多岁了,他错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他的这种能力永远消失了。

儿童潜能递减法则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所以教育孩子的第一要旨就要是杜绝这种递减。而且由于这种递减是因为未能给孩子发展其潜在能力的机会致使枯死所造成的,因此,教育孩子的最重要之点就在于要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以发展其能力的机会,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尽早发挥其能力。

儿童心理学指出,儿童的最佳发展时机是在婴幼儿期,即从生下来起到3岁之前。我们说,这个时期是天才核裂变的时期。

陶冶孩子的品行

为了把卡尔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老威特尽自己所有的可能培养卡尔的好习惯。老威特坚信:一个孩子的精力若不用到有益的方向,就会成为破坏的力量;而只要养成了勤恳的习惯,恶魔便无机可乘了。

如果一个人心底只有善良,只有同情心,那么这种善良的泛滥就很可能淹没他对是非的辨析能力。而且,由于长期缺乏对丑恶不良现象的憎恶和仇恨,缺乏正义感带来的力量,这个人还可能会逐渐向黑暗面妥协,并变得懦弱可欺,甚至在无力维护善良的情况下最终走向善良的反面。

真正品格教育的核心绝不是让孩子去无休止无辨别地奉献,而是在教孩子做一个品德高尚者的同时学会分析判断世间的是与非。只做好人而不辨是非、不憎恨丑恶和不良现象是绝对不可以的。因为这样的好人很容易因为表现出过强的讨好倾向而成为一个毫无原则并且让人蔑视的好好先生。我们要学会善良,更应学会去维护善良。

用爱陶冶孩子的品行

冷漠不是孩子的错

有的孩子不关心人,行为邪恶或残忍无情,大多是家庭的不幸和早期教育的不足造成的。如果希望孩子更加关心和爱护他人,正确的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品德和行为是至关重要的。

让他体会真正的爱心

我在教育卡尔的时候,不是只让他记住一系列道德规范,因为简单的背诵不会对他的行为产生影响,而是在平常生活的言行中去让他体会真正的爱心,真正的善良。

我告诉卡尔,做一个高尚的人是最大的幸福。高尚的人能够理解别人的思想,能够体会别人的情感。高尚的人能克制自己,能减轻他人痛苦,能替他人分忧。

卡尔很小就懂得,做一个高尚的人比那种单单是学识渊博的人更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为了使卡尔养成良好的品德,他母亲给他绘制了品德表,一周一张,内容有:服从、礼节、宽大、亲切、勇敢、忍耐、诚实、快活、清洁、勤奋、克己、好学、善行。如果卡尔做了与这些项目相符的行为,就在那天的一栏中贴上一颗金星,反之,则贴上一颗黑星,每个星期六数一下,若金星多的话,下周内就可得到和金星数相等的书、鲜果、点心等,如果黑星多,就不能得到这些奖品了。

这个品德表,在星期六统计之后也不准卡尔将其扔掉,这样做是为了使卡尔下决心,在下周消灭黑星。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卡尔积极的心态,因为如果长期保留黑星,会使卡尔感到沮丧。

有一天,卡尔独自一人在家,他把我们养的一只小狗拴在屋外的院子里。不久,天下起雨来,但卡尔并没有把小狗带到室内来。小狗在外面“汪汪”大叫,冰冷的雨水使它浑身发抖。

这时,他的母亲从外面回来,看到这种情况,赶忙将小狗牵到了屋里,并立刻质问卡尔。

“卡尔,你为什么让小狗在外面淋雨。”

“我……我忘记把它带回来了。”

“可是,你没有听见它在叫你吗?”母亲听他那样说非常生气,因为她知道卡尔在撒谎。

“我想它在外面没什么!”卡尔为自己辩解道。

“没有什么?那么把你也放在外面去淋一会儿雨,你愿意吗?”

“不愿意。”

“卡尔,你自己不愿意,为什么要小狗去淋雨呢?你看,天气这么冷,小狗也会生病的。把小狗放在冰冷的雨水中,这是多么残忍呵!假若有谁让你去淋雨以致生病的话,做妈妈的会该有多么伤心呀!”

听了母亲的话,卡尔低下了头。他承认是自己错了,并表示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一定要爱护小动物。卡尔的母亲就是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开始,一点一滴地培养卡尔的善行,并教会他做人的道理。如果你希望孩子长大后具备爱心、同情心以及责任心,那么现在就开始吧,重要的是必须对他们寄予这些希望。我就是这样对待卡尔的,当卡尔还很小的时候,我就希望他能够这样。我不会降低对卡尔的期望,永远不会担心自己的期望会遭到卡尔的反对。我不会因为害怕自己期望的破灭而纵容卡尔。我相信我的卡尔,我知道他将会是一个很棒的男子汉。

无论卡尔的年龄有多小,我都把他放在和我一样的位置,从来没有因为他是个孩子而忽略他,也从来没有因为他太小而纵容娇惯他。在我的家庭中,我们是平等的。

卡尔在3岁时,我便要求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事实上他也做得非常好。那时,他已经能够帮助母亲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擦去桌上的灰尘,帮忙把餐具摆好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卡尔能够做的事也越来越多。因为帮着家里人做家务,也是帮助他人的一个方面,这是很好的事情。

我告诉卡尔,帮助别人是爱心的表现,是来自千万人心底里的善良。善良是人掌握在手中的最有力的工具,它具有无穷的力量。接触大自然能使孩子的心地高尚,自古以来和大自然感情融洽的人都是心地善良宽厚的人。

与大自然接触不仅可以使孩子身体健壮,而且精神也会旺盛起来。

城市里的孩子多因远离大

自然,很少呼吸新鲜空气而心情不佳或性格乖张。有鉴于此,我尽量让卡尔多与自然界接触。在家里时安排他搞园艺,栽培花草和马铃薯等。

卡尔很喜欢做这些事,每天给它们浇水、除草,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感到非常高兴和有趣。每年夏天则带他到山中森林附近住一阵子。森林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教科书了。每逢晴天,我就带卡尔到森林中去玩。我在森林中教给卡尔诗人们歌颂自然的诗。在晴朗的天气中,呼吸着新鲜空气,立足于肃静的大地朗诵古人的诗,是非常愉快的。

卡尔还养过小鸟。他有两个金丝雀,一个叫菊花,一个叫尼尼达。他教给金丝雀各种玩意儿。它们能随着小提琴唱,又能站在手掌上跳舞。卡尔弹钢琴,小鸟就站在他的肩上。叫它们闭上眼睛,就闭上双眼,读书时叫它们翻开下一页,它们就用小嘴翻到下一页。

此外,他还饲养着小狗和小猫。饲养这些动物时,为了调食、喂水,卡尔得高度注意,这培养了他专注的习惯,也培养了他的慈爱之心。

凡与卡尔相识的人都夸他“像天使般的纯洁”。他是个非常虔诚的富于情爱、和蔼可亲的孩子,他从未与人争吵过。对待自然,不要说动物,就是一朵野花,也舍不得乱摘。我为卡尔的高尚而感到骄傲,能感觉到他内心之中光明的东西,为此我感到欣慰。

教会孩子同情和不滥施同情

培养良好的品格从同情心开始

具有同情心的孩子都不会霸道蛮横,能从事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比如帮助他人,分担他人痛苦等等。这些孩子更能得到社会和大人的喜爱,无论在学校和日后的工作中会有更多的好机会,成人后更能与朋友、家庭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

同情心是一种把自己放在对方所处境况,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的心理,它使人体验和感受到对方的痛苦并产生安慰或帮助对方的想法和行动。

同情心可以说是一切道德的源泉。它滋生爱、信仰、体贴、善良、谦让等等一切高贵的品质和行为。

对父母而言,如果想培养孩子的高尚品格,使其善良、富于爱心,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从同情心开始:保护他的同情心并刺激其成长。

教孩子学会同情和不滥施同情

老威特力图让他学会怎样去爱别人,让他懂得什么是同情,什么是人生最美好的东西。我时常教育卡尔爱的魔力,告诉他爱是上帝赐给我们最伟大的力量。能接受别人、同情他人,他所得到的回报将是无限的。

卡尔3岁时,有一次家里来了好多人,他们和卡尔海阔天空地谈论着。这时,我们养的一条小狗跑了进来。卡尔像其他孩子那样,一把拽住小狗的尾巴,把它拉到自己身边。我看到后,立刻伸手揪住了卡尔的头发,脸色吓人,拽住不放。卡尔吃了一惊,把拽着狗尾巴的手放开了。

在卡尔放手的同时,我也把手放开了。我问卡尔:“卡尔,你喜欢被人拽着头发吗?”卡尔红着脸说:“不喜欢。”“如果是这样,那么对狗也不应当这样。”说完,我就让他到外面去了。

对于卡尔这种很不合教育要求的做法,我总会严厉指正。我之所以这样教育卡尔,就是为了让他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让他出于自己的感受去帮助别人,而不是被某种道德和命令所强迫。由于我严格的管教和指导,终于使卡尔成了一个心地善良、富于同情心的人。他不仅对同胞怀有深情,就是对鸟兽之类也富于怜悯心,最终成为了一个能够得到别人尊敬和喜欢的人。

正因为有了同情心,人们才会懂得别人和自己一样需要爱,需要关心,才会懂得如何才能更体贴地照顾别人的心灵,才会懂得不做欺凌弱小的事情,懂得谦恭礼让。

在孩子年幼的时候,不用讲太多的道德理论给他听,这些枯燥的东西不但不易被孩子所理解消化,而且还很可能阻塞孩子自然活泼的天性。只要注意呵护孩子的同情心并适当引导它的成长就可以了。

我曾经告诉卡尔,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心他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受到过别人的帮助,我们应该随时准备着把别人的帮助转为对别人的关心。我竭尽我有限的知识,时常给他讲述那些古代圣人的故事,还有《圣经》中那些关于爱的篇章。

在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黄昏,和往常一样,我牵着卡尔的小手,一边散步一边耐心地解答他那些如潮水般涌来的问题。

一个流浪汉从我们身边走过。没想到,这个流浪汉却引起了卡尔的注意。卡尔抬起头问我:“他为什么要流浪呢?他需要什么呢?”我没有立刻回答他,因为对于卡尔的问题,我都要给他一段自己思考的时间。这一次,卡尔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反复追问,而是跑上去追上流浪汉的步伐,向他提问:“先生,您为什么要流浪?您需要什么吗?”

“我需要一个面包”流浪汉哈哈大笑起来,他或许从来也没有想到过一个只有5岁的孩子能够帮助他什么。流浪汉摇了摇头,继续向前走去。

“先生,请你等一等。”卡尔的话音未完,便向家的方向飞奔而去。

流浪汉停下来给我打招呼:“先生,这是您的孩子吗?”

“是的,是我的卡尔。”

“多可爱的孩子啊,他真幸运……”

站在路边,我和流浪汉攀谈起来。他告诉我他家乡的情况,给我讲他的流浪生活以及他对命运的感叹。

不多久,卡尔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手里拿着两块面包。他看了看我,我微微点头表示赞许。“先生,这是我和我的家人送给您的。”卡尔把面包递到了流浪汉的手中,他的神态和动作似乎都在说,请接受吧。

事后我问卡尔,你当时怎么会有给流浪汉送面包的想法。

“我想你和妈妈都会赞成我的做法,因为你曾经对我说过,人只有在行善时,才能接近上帝。”很多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能自然而然地产生出同情心,不论是男孩或是女孩。那似乎就是一种天性。随着他们认识能力的成熟,渐渐能区分他人精神痛苦的不同表现,并能用行为表达自己的关心。

但是,随着孩子同情心的发展父母还应逐步教会他如何正确运用这一高贵的品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不要让孩子滥用同情。

我见过许多品行十分优良的父母,他们力图使孩子善良而富于爱心,他们告诉孩子对别人遭遇的困难和麻烦应感同身受。但他们忘记了教孩子如何判断是非,抑或他们自己也不十分善于此道。于是在未来的日子里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一向善良本分的汤姆竟然帮朋友窝藏偷来的赃物;杰西为了避免伙伴艾米回家挨骂,便帮助他撒谎,等等。

不要让孩子滥用同情,同情心毫无约束的发展正导致孩子是非观的模糊和不自觉的懦弱,父母们在鼓励孩子使用同情心之际有必要教他们分辨善恶对错,告诉他们什么值得同情,什么不值得同情。

孩子失信是父母的错

孩子失信是父母的错

对孩子的信用教育,往往是品格教育中十分关键但又很容易被忽略的一项。因此,事实上,很多父母自身对于信用也缺乏足够的理性认知和实践上的遵守。撒谎其实是我们在孩子幼年时教他们的,通常是懒得去接电话,最不伤人的谎言是:“你就说我不在家。”孩子们对说出的每句话都认真负责,而我们呢?这种看似圆滑处事的方式,不经意间就成了孩子不诚信做人的反面教案。还有许多家长并没有信守“承诺”的习惯。他们往往向孩子许下这样那样的承诺,但一转身就让其随风而逝,很少有兑现的时候,久而久之孩子对父母的做法已习以为常,也就不会去遵守自己许下的承诺。要知道,承诺是必须兑现的誓言,是不容随便变更的。在哄骗中长大的孩子,已不会对自己的承诺负责,也就常常做出违反诚信原则的事情。

诚信教育关乎孩子的未来

诚信无论对于树立孩子的品格还是在未来事业和生活上的发展都至关重要。诚信就是实事求是,讲究信用。用通俗的话来说,诚信就是实在,不虚假。诚信是一个人的美德,有了诚信二字,一个人就会表露出坦荡从容的气度。诚信的人,人们就会表现出对他的尊重和喜欢,从而使他从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关爱。

可能有人会说:从道理上讲,对人老实是对的,但实际上,会吃亏的。的确是这样,但古往今来,许多事实证明,忠诚老实人也许一时受挫,但其高尚情操永远闪耀着光芒。

受到诚实教育的孩子大多能够开心地坦然地生活,问心无愧地面对他人,面对社会和人生。反之,不诚实的孩子总承担着较大的心理负担,严重的会影响身心的健康。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莎士比亚说:“你必须对自己忠实,正像有了白昼才有黑夜一样,对自己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培养诚信品格,是一笔最好的投资。具有诚信品质的人,注定是人生的赢家。而孩子诚信品质主要是由家长来培养的,因为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对自己的孩子最了解,对孩子的影响也最大,责任也最直接,因此家长应该负起培养孩子诚信品格的责任。

通过生活小事向孩子渗透诚信观念

在信用遵守中准时是最基本的内容。有些父母可能会说,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有那么多无暇顾及的方面,准时这样的小事又何必专门挑出来教导孩子呢?

这种提法是不对的。准时虽是小事,却与孩子许许多多其他方面的能力和品格素质密切相关。想想看,一个连约定的时间都不能遵守的孩子又怎么会信守其他的事情呢?不懂得准时的孩子往往无法形成效率生活的概念,做事容易拖沓懒散。并且,不懂得准时的孩子还常常有很强的自我中心倾向,没有尊重别人的自觉意识,所以在实际生活中的合作能力比较差。此外,不懂得准时的孩子在撒谎和轻易原谅自己不良行为的概率上也要高于那些准时的孩子。

老威特从小就十分注意向卡尔灌输准时的观念。所以卡尔一直很重视遵守时间约定。

有一天,卡尔回到家里,十分疲倦的样子。妈妈看到卡尔绯红的脸颊,摸了摸,发现卡尔正在发烧。

“你发烧了,卡尔,赶紧躺在床上,休息一会。”

“可是,妈妈”,卡尔无力地说,“我上星期和米吉约好傍晚6∶00去看木偶戏的,他叫了我好几次了。”

“不过是一场木偶戏罢了。以后看吧。”妈妈心疼地对卡尔说。

“不,说好了的事怎么能因为自己的原因不去呢?”卡尔软绵绵地靠在沙发上,“我休息一小会儿就去。”

“唉呀!那就多休息一会儿吧?我给你冲一杯热饮。”妈妈说,“要不,我给米吉打个电话,告诉他你晚点去?”

“哦,不,妈妈,我等会儿就走,爸爸说了,约好的时间不应该不遵守也不应该随决意变更。”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常常为了诱导孩子做一件事,就轻易许诺,而事后就忘记了。孩子的希望落空了,他发觉家长在欺骗自己,在向自己撒谎。比如,妈妈嘱咐卡尔,在家要听话,如果表现好,就赏你甜点心。结果,孩子努力去做,表现得很好,而妈妈星期天有许多应酬,就把日期推后,而且一推再推,最后不了了之。孩子因为妈妈的诺言没有实现,感到失望,并因受骗而愤怒。

因此,教育孩子信守诺言首先得从自己开始。想想看,一个自己做事都出尔反尔、从不信守诺言的父母,怎么能教育出信守诺言的孩子呢?因此,从父母做起是十分重要的,一点也马虎不得。

教育孩子信守自己的诺言,可以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如威特每天做得好,我就如期给一个戈比,若做得不好,是不给钱的。父母信守诺言是为孩子信守诺言做楷模,如果孩子一旦失诺,这个时候,提醒孩子要信守自己的诺言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因为,孩子自己也知道,如果这次说话不算数,那么明天就不会如愿以偿了。这是在小事中培养孩子信守自己诺言的方法,在大事情上,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法来实行。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格外信守自己的诺言了。从小培养将使孩子终生受益。

不良的习惯是不良教育的结果

不良习惯是不良教育的结果

现在有很多家长为孩子种种不良习惯十分烦恼,在教育上感到困惑,他们总是抱怨“孩子什么时候有了这么多坏习惯啊?”其实,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长在孩子的早期忽略了良好习惯的培养与训练。也就是说,不良习惯的来源主要是是不良家庭教育的结果我们举一个吃饭这样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孩子不良进食习惯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小孩子精力不容易集中,如果他正在吃饭时见到新玩具,就想去摆弄,往往也就顾不上吃饭。二是现在许多孩子零食过多,很少有非常饥饿的状态,如果家长不能态度坚决地让孩子先吃饭,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坏习惯。因此可以说,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是家长的迁就造成的。不只是吃饭这个问题,其他坏习惯的养成也一样。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老威特为了培养卡尔良好的学习习惯,严格地规定卡尔的学习时间和游玩时间,培养他专心致志的学习精神。在卡尔学习功课时,老威特绝不允许有任何干扰。开始时,平均每天给他安排15分钟的学习时间。在这个时间,威特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就会受到父亲的严厉批评。在学习中,即便妻子和女仆问事,他也一概予以拒绝:“威特正在学习,现在不行。”客人来访,老威特也不离开座位,并吩咐道:“请让他稍候片刻。”

在老威特看来,孩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是比什么都重要的。

很多孩子整日地在书桌旁学习,然而并没有什么成效,这多半是由于不能专心致志造成的,这些孩子只是坐在那里,思绪却早已经飘到了其他的地方,这样的状态,怎么可能会学习好呢?在老威特看来,与其这样,还不如到外面痛痛快快地玩一会,调整好以后,再集中精力学习。

为了让卡尔形成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老威特严格禁止他马虎了事。他要求卡尔,无论是对学习还是其它爱好,都要做到“精”,并且能认真地将所有事情都做的尽善尽美。

教孩子与人相处的本事

人际关系本身并不是不好的东西,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如果采用合适的方式让孩子对人际关系有所真正的认识,无疑对他们的将来大有好处。

一个再聪明的孩子,如果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那只能是一个“孤家寡人”式的神童。这种孩子不可能在将来有所作为,即便他是个所谓的神童,也不会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来。因为一个人只限于自己的知识,而不懂得与人相处,那么他的潜能也根本无法施展出来。这样的话,即便是才富八斗,那也只是个闭门造车的书呆子。

对于威特的教育,老威特一直非常注意对他与人相处方面的培养。为了他能够与别人相处和睦,为了让他成为有很多朋友的人,曾提出必须做到的要求:友爱、协作、大方、开朗、公道、礼貌、自尊、责任心、组织能力等等,目的是让他以这些作为与他人相处的准则,让他能够与别人以适当的方式交往。

从决策人到交流者:父母应怎样与孩子沟通

“我根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我根本不知道她在想什么?”这是家长们最苦恼的。可是你为什么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孩子为什么宁愿向外人倾诉,也不把心里话告诉父母?做父母的难道不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吗?

有些家长是单位上的“顶梁柱”,忙得顾不了孩子;还有一些父母生下孩子后推给老人或者保姆照看,忽视了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还有相当多家长对孩子说得最多的是“要好好学习”,中学以后,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谈话内容基本上是“学习”这一个主题。当孩子学习暂时出现困难时,有的家长不是积极鼓励,而是拿别人的孩子作对比,孩子敞开的心扉也许会因为家长的一次敷衍的应答或粗暴的对待而从此关闭。有些家长为了维护其尊严和权威,往往对孩子实行命令主义,总要摆架子,树权威,个性固执,作风专横。对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顺,孩子一开口就说他讲错了,孩子一动手,就说他什么都不会,对孩子过多地批评、指责,极少鼓励、赞扬。

倾听的艺术

“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因为倾听对孩子来说是在表示尊敬,表达关心,这也促使孩子去认识自己和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感到他能自由地对任何事物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他的认识又没有受到轻视和奚落,这样可以促使他毫不迟疑、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先是在家里,然后在学校,将来就可以在工作上、社会中自信勇敢地正视和处理各种事情。

老威特在教育威特的过程中,渐渐掌握了一些与孩子进行沟通的经验,其中之一称之为“倾听的艺术”。

老威特和妻子每天在威特入睡以前,都要留一段时间听孩子讲今天发生了哪些事情,于是很多时候卡尔自然就会做出评价,哪些事情做得好,哪些事情做得不好。在叙述的过程中他逐渐习惯了反省自身,而我们也会对卡尔的个性、待人处事有清楚的了解。我认为,作父母的总是希望孩子对自己敞开心扉,希望孩子有什么事都与自己商量,征求自己的意见。但父母应该首先营造真心倾听的氛围,赢得孩子情感上的信任,才能与孩子达到无拘无束交流的拘默契。

在与卡尔的交谈中,老威特会注意承认卡尔感觉的真实,但这种理解并不意味着一切由着他。对于他不正确的想法,会给予及时的指导,并给他讲清楚道理。

晚餐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最美好最重要的时刻。他们时常在餐桌上讨论家庭问题。每当这个时候,都不许有任何人打断我们。家里的每个人都有机会讲出自己的想法。老威特发现,利用这种时刻与卡尔进行沟通交流效果确实与平时不大一样。威特在此时谈论的事情也最能引起大家的注意,他自己也产生一种得到尊重的满足感。

从决策人到交流者

许多家庭问题的发生,如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孩子性格心理上的缺陷等等,都与家庭中的沟通有关,往往起源于相互之间不能很好的理解。

成功的家庭沟通,应该注意以下因素:理解、关怀、接纳、依赖和尊重。理解要求父母孩子双方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关怀不但存在于内心,更要切实付诸于行动;接纳要求考虑到每个人的个性,懂得欣赏人们身上的优点,依赖是要做到既信任别人也信任自己;而尊重是指尊重他人特别是孩子的权利,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

要建立一种积极健康的家庭沟通交流关系,应该改变父母是决策人,孩子是接受者这样僵化的家庭角色的分配。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懂得进行角色交换,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可以对他表述的愿望予以积极的辩解。当孩子能够参与讨论家里的通常是成年人的问题时,他们方才能够更好地理解父母,而父母一方面可以调动孩子的主动性,使自己清楚地认识孩子的才干,另一方面可以得到有关自己教育的反馈信息。

通过对一个问题的共同协商,父母最后让孩子明白的是“理解、信任、承诺、准时”等观念的重要。通过协商的方式,最容易让孩子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也最容易让孩子养成理解他人的习惯。只有这样,孩子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教会孩子与人合作

误区:过早培养交际能力会破坏孩子的纯真之心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人们普遍认为不宜过早地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他们的理由是,孩子的心地是单纯、无知的,应该尽力保持住这种可贵的东西。也有人认为,地早地教会孩子处理人际关系会破坏这种可贵的纯真之心,对孩子很有害。

人际关系本身并没有错

老威特认为,人类社会是个极其复杂的组合体,对于生活人们都有各不同的想法。孩子毕竟有一天会走向社会,去面临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如果不学会如何妥善处理人际关系,那么他将寸步难行。

在老威特看来,人际关系原本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东西,只是现在有许多人曲解了它。只要正确地引导孩子,以合适的让孩子对人际关系有正确的认识,那么一定会对孩子的将来大有益处。

傲慢是与人和谐相处的最大障碍

在威特渐渐长大之后,老威特便开始进一步教他如何和谐地与人相处。对于威特这样的孩子来说,要他能够毫无障碍地与他人相处似乎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为,他毕竟获得了大多数孩子在这个年龄时没有故里到的许多东西,比如学问、名声。我们都知道,有些人之所以能和谐相处,正是因为他们之间没有距离,特别是心理上的距离,而有些人总与他人无法沟通、交流,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距离的存在。

人都有虚荣心,威特也不例外,自从他的才华得到了别人的认同之后,便开始有了一些变化。在小伙伴面前表现得很傲慢,处处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待他们,并时时炫耀自己的才能,久而久之,小伙伴们都开始讨厌起他来,最后干脆就不再和他交往了。

老威特看见卡尔已经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代价,觉得现在可以躲过讲道理说明白这件事的实质,便不失时机地开导他:“威特,你一直是个很不错的孩子,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的确是你值得骄傲的事。可是,你不要忘了,对于一个优秀的人来说,仅仅拥有能力和知识是不够的,你还需要有许多朋友来关心你、支持你。前一段时间,你由于自己获得了赞誉便开始骄傲起来,总觉得自己比周围所有人都要高明,甚至看不起周围的人。其实,这种心态和做法都是最愚蠢的。因为你在为自己的将来设置障碍。要知道,如果你想在社会中成为真正有作为的人就必须学会妥当地处理你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否则,你会处处碰壁。”

威特似乎突然明白了这个道理,他迫不及待地问:“那么,我现在应该怎么办呢?”

老威特说:“怎么办?这很简单,扔掉你的傲慢心理,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他人。只要这样做,你一定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朋友。”

从此以后,威特再也没有把自己当作“神童”、“天才”来看待,而是以谦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与此同时,他也获得了他人的尊重。

从小学习与人合作

小威特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直是个与他人很好相处的人。接触过他的人都说他是一个懂事,很懂得分寸持人。很显然,这也是促使他赢得辉煌人生的原因之一。

在对威特的培育过程中,老威特总结了以下一些关于学会与人合作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

①多安排孩子与同龄人在一起

因为同龄人的一举一动是最能与孩子产生共鸣的。父母要利用这一点,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同龄人相处。即使孩子之间发生冲突,父母也要搞清情况,尽量少加以干涉。几次吵架之后,孩子们相互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开始快乐地玩到一起了。

②鼓励孩子参加特定团体

孩子7~8岁以后,应该鼓励他们尽可能参加各种类型的团体。在一些有主题的团体中,其成员在个性、兴趣和社会技能方面更有可能更加相近,因而孩子们更容易欢乐融洽相处。

③自己加入团体,给孩子做个榜样

如果父母自己消极对待各种成人活动或者勉强加人了“父母一老师协会”,每次开会都抱怨不停,并且嘲笑其他孩子的父母如何无知,那么孩子不可避免地会对协会产生负面印象。

④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社会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从孩子抓起。家中来了客人,教孩子如何礼貌待客,什么是彬彬有礼;孩子有了自己的朋友,父母应该爱屋及乌,为他们提供创造良好的交往条件,比如聚会、郊游、生日活动等。

⑤鼓励孩子与人交往

孩子的交往活动,是父母不可忽视的内容。如果缺乏同龄伙伴,那么这样的孩子就会缺乏集体主义的意识,步入社会后也会无所适从,或是不尊重他人,自傲、任性,或是封闭自己,自私、孤僻。

父母们不要阻拦或过多参与孩子们之间的交往,孩子们之间自有一套评价朋友好坏的标准,即使孩子们在交往中吃了亏,他自己也会从中吸取教训。如,有个年龄大的孩子打了年龄小的孩子,或者骗了小孩子一块巧克力吃,下次这个小孩子就学会了自觉防范,“吃了亏”就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了。作为父母保护孩子一次,二次,保护不了三次,四次,不如索性放开,让其相互交往。当然父母也要对孩子“心中有数”,要有尺度,把握在一定安全范围内。

另外,老威特还提醒家长,在成长的时候,孩子不仅需要不同的小伙伴,也需要不同的成年人伙伴。因为这些成年人伙伴一方面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则能从不同的角度给孩子不一样的关爱。如果孩子能有与各种年龄的成年人自由交往的机会,今后会比较适应经常要与人打交道的成人社会。

向动物学习——游戏训练

游戏是动物的本能,所有动物都喜欢游戏。小猫喜欢戏弄自己和老猫的尾巴,小狗和大狗互相咬架,这是为什么呢?根据动物学家的研究,小猫戏弄自己和老猫的尾巴,是为了发展它将来捕捉老鼠的能力;而小狗和老狗互咬也是为了发展它将来能咬死野兽的能力。显然,动物训练下一代是在游戏中进行的。

动物们之所以选择这种方式训练下一代,大概是因为运用游戏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是激起孩子兴趣的最佳方法,而无论向下一代传授什么知识,都要尽力激起孩子的兴趣,孩子一旦游乐学习的兴趣就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要用益智玩具敷衍孩子的童年

不要用益智玩具敷衍孩子的童年

现代的父母们对玩具总有一种误解,认为益智玩具能帮助孩子开发智力,因此不惜重金购买。这反映出父母们盼孩子成才的迫切心情。

但实际上,虽然为孩子舍得花钱买玩具的父母很多,肯下功夫用心观察孩子、用心构思启发孩子的父母却很少。孩子希望父母跟他一起玩游戏,这是孩子非常渴望的事情。为人父母,应该有这份“闲情逸致”。有的父母不明白这一点,要拒绝孩子的请求,要么随意中断正在进行的游戏。

重要的不是玩具

老威特对天下父母的这种行为提出了非常严厉的批评,他认为,这样不仅影了父母与孩子应有的情感交融,而且打击了孩子参与游戏的积极性。父母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角色游戏,因为这有利于让孩子体验和认知他人生活。父母应该经常提醒并鼓励孩子观察日常生活,了解各种人物的活动,特别要让孩子观察父母本身的生活。

只让孩子玩玩具就放弃不管,往往会使孩子感到无聊、厌烦、精神不爽,以致破坏玩具和哭闹等等。老威特向父母们提出警示:孩子感到无聊就会心情不好,结果一般会拿玩具或周围的东西出气,由此所造成的后果将是多么可悲。

为此,老威特提醒父母应对此加以重视,因为由此产生的破坏性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愉快而幸福地玩

老威特几乎没有给卡尔买什么玩具。他认为孩子从玩具中学不到什么知识。当然,老威特也意识到,不给卡尔买玩具,但也不能让他失去一般孩子都能享有的童趣。为了让卡尔在玩耍中增长知识,老威特在他家的院子里修了一个大游戏场。在上面铺上了厚厚的沙子,周围还栽有各种花草和树木。由于沙子铺得很厚,下了雨马上就干,坐在上面也不脏衣服。威特在这里观花捉虫,培养对大自然的感情。

应卡尔的要求,他父母还专门为他配了一套炊事玩具,尽管他还是个孩子,但凡是大人要做的事他也什么都想做。尤其对厨房的活,总是想插手。现在有些父母觉得孩子的这种癖好太琐碎,有些父母甚至对此十分厌烦,这实际上是在埋没孩子们的天性。而威特的父母则与这些父母看法不一样,他们认为,对于孩子的这种喜好,如果能引导得好,就能使儿童的知识极大地丰富。威特的父亲正是从此着眼,给他买了一套炊事玩具。

在对卡尔的教育中,老威特的妻子也倾注了大量心血。威特母亲与其他母亲不同的是,她不是说把炊事玩具给孩子,就撒手不管了,而是借此进一步开发相关方面的潜能。威特母亲习惯于一边做饭,一边耐心地解答威特提出的各种问题。并且还监督威特,让他用炊事玩具学做各种菜。卡尔的妈妈还通过各种娱乐游戏来使卡尔从中享受到生活和增长知识的乐趣。比如有时威特当“主妇”,妈妈当厨师。因为威特是主妇,妈妈是厨师,所以妈妈就得向威特请示各种事情。如果威特下达的命令不得要领,那就失去了当“主妇”的资格而降为厨师。这时,当上主妇的妈妈就发出各种命令。如果威特拿错了佐料,那么接下来他就连厨师也当不成了,只好被“解雇”了。

类似这种演戏式的游戏是很多的,导演当然是卡尔的妈妈。而且他们有时还将之深化。比如,他们常常演出某个故事或者书本上的某个历史事件的某些情节。有时还对周游过的地方进行“旅行游戏”等等。通过这些游戏,也教给卡尔有关地理和历史等方面的正确知识。从威特妈妈的现身说法中,读者也将从中体会到这类游戏的快乐和意义:

老威特还为他做了许多形状各异的木块,他用这些木块盖房子、建教堂、修塔、架桥、或者筑城。由于建筑游戏需要做游戏者仔细动脑筋,因此它非常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开发。

老威特认为,与孩子做游戏不能胡来,应当让他尽量地动脑筋。这样孩子就不会感到无聊,也不会借此哭闹滋事。老威特写道:“虽然我卡尔的玩具很少,但是不管冬天有多长,他都不感到无聊。他能利用这非常有限的一点玩具,愉快而幸福地玩耍着。”

游戏也要遵循儿童内在发展的需要

游戏的编排要遵循儿童内在发展的需要

在开发孩子智力的游戏中,父母应该结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水平,有效地选择和编制这种游戏。游戏的内容不能太容易也不能太难,否则将不会发生正面作用。

在孩子的生活当中,很多事情都会使他们感兴趣,很多事都会成为他们最好的游戏。下雪的时候,孩子去堆雪人;下雨时,他会去挖沟渠。他还会用泥沙和石块建造神秘的城堡、雪人、雪墙、雪老虎,似像非像,妙趣横生。孩子冻僵了手,冻麻了腿,但仍然乐此不疲,如痴如醉。

老威特认为,孩子的各种能力都应该从小培养。有人认为像创造力这样的东西应该在孩子长大后才会具有,这完全是个谬论。其实,当一个孩子开始懂得玩耍时,他的创造力就已经开始了。

老威特和儿子玩的各种游戏

在卡尔的成长过程中,老威特经常带他去参加各种活动,让他感受外部世界,丰富的感性经验。

老威特不断地诱导他用看、听、说、做、尝等方式参与游戏活动,让他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老威特还在游戏之中加强对卡尔的语言指导,促使他用语方作用去分析已感知到的事物,以便有效提高和发展他的观察力。

注意力是伴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心理特征。注意力的集中和分散,对孩子的发展影响非常大。一个漫不经心、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能够取得大的成就,是不可想像的,所以对于卡尔,老威特非常着重培养他的注意力。老威特发现,游戏在孩子的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只要游戏有浓厚的趣味,孩子就会乐此不疲,全力以赴。

在游戏之中,老威特还尽力去培养卡尔的记忆力。因为记忆在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孩子通过记忆感知过去经验,在大脑中留下印象,从而促进心理的发展。

为了培养卡尔的记忆力,老威特绞尽脑汁,想出了很多办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老威特细心地为卡尔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老威特发现那些具体、直观、生动的形象会唤起他对过去感知过而非眼前的事物,经过不断的重复,他的记忆就非常完整和准确了。老威特时常运用语言对行为和实物进行描述来唤起他的记忆,因为孩子的头脑中,形象与语言、词语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每当老威特和卡尔经过某个地方,过后老威特就会要求卡尔把刚才见到的东西说出来。比如,当老威特们经过水果店后,老威特就会问他,水果摊上都有些什么水果。

每当这时,他就会数着手指说:“有苹果、梨子、茄瓜,还有葡萄……

老威特发现,这一类的游戏对发展卡尔的记忆力十分有效。在卡尔5负时,他几乎能做到任何事物都过目不忘。只要他看过的书,除非太难太长,他都能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这些事时常让他周围的人感吃惊。

如果卡尔在游戏中表现出超常能力,老威特就及时增加难度,让他有快速的进展。如果他表现欠佳,老威特也不着急,只是想办法给予他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激发他的兴趣,让孩子从成功的欢乐之中增加信心,不断进步。

老威特在对待卡尔的游戏上,尽量做得浅显易懂,选择那些卡尔可以理解的,或者见得到的东西或事物,老威特尽量让游戏具体、直观、形象,还让他做些小实验,亲自去发现一些东西。

当卡尔三四岁的时候,老威特主要采用具体形象、实物跟动作相联系的方法。等他长到四五岁时,难度增大了一点,内容加深了一些,但都是他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老威特从来不用少见或怪异的问题去为难他。

卡尔根据自己有限的知识和生活经历,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和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东西和材料。他虽然是以模仿为基础,但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无拘无束的想像力,创造性地构建自己的生活。

在这种游戏中,老威特让卡尔毫无拘束、主动积极、生动活泼地模拟和创造他所体验的世界。通过游戏,让他对自己所体验到的世界加深认识。老威特时常让卡尔自己构思主题、安排情节、分配角色、制定规则。老威特要他自己去构思、去策划、去组织、去实施。在整个过程中,孩子的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在玩的过程中,老威特和卡尔友好相处,相互协调,有时和他一起出主意、想办法。这样,他的协调能力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卡尔小时候很喜欢的一种游戏就是搭房子。在游戏之中,他逐渐对前后、左右、上下、中间、旁边等空间有了认识,逐渐形成了高矮、长短、厚薄、轻重、大小等观念。在这种过程中,他学会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设计,既有了成就感,也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在搭房子的过程中,孩子必须手脑并用,肌肉得到了锻炼,手眼得到了训练,他的动手能力大大增强,手巧而心灵,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由于在着手之前,脑子里面先要有个形象,于是在这种游戏之中孩子也发展了他的形象思维能力。

每当卡尔玩这种搭房子的游戏时,老威特都要给他很多的帮助。老威特时常引导他对搭建的对象充分地加以想像,告诉他想像得越具体越好。有时老威特利用现有的模型、图画去加深他头脑中的形象。这不仅有利于游戏的顺利进行,更主要的是开发了他的形象思维能力。

游戏也有好坏之分

误区:游戏无所谓好与坏

有些孩子由于没有得到家庭细致的教育,不懂得是非善恶。拿游戏来说,父母们认为那只是小孩子之间的活动方式,无所谓好与坏。

殊不知,很多瞎眼睛、缺鼻子、少指头、坏了脚的孩子大都是在玩耍中受伤所致。所以对于孩子的游戏,家长也应该细心关注。

适时告诉孩子:那只是一个游戏

老威特经常看到卡尔和某个孩子一起朗诵诗歌,扮演某个戏剧里的角色,有时候会为某个问题进行争论。每当这个时候,老威特绝对不会去打扰他们,并为此而感到欣慰。但他也会同时注意卡尔的其他游戏并时常告诉卡尔:游戏只是游戏。

安迪是一个健壮的男孩,可以说是那一群小孩子的领导人物。他有威严、聪明,而且有非常强的组织能力,他经常带着那些比他稍小的孩子玩打仗的游戏。或许安迪天生就有这种才能吧,他把自己的“军队”管理得井然有序。但是有一天,这位“英雄”终于被“敌人”打倒了。

那天,安迪将小伙伴们分成两部分玩攻城堡的游戏。安迪带领五六个小朋友守城堡,另外的几个人扮作攻城的敌人。安迪挥舞着他的宝剑,一根木棍,英勇地站在一辆拉货的马车上。他一手叉腰,一手拿剑,他将两只脚踩在高大的马车轮上,口中喊着自己的同伴:“把敌人打下去……”,这真是一副大英雄的气派。

当时卡尔卡尔也在其中,他和安迪并肩作战。“敌人”将石块、树枝向他们猛烈地投掷过来。安迪用“宝剑”把它们一个个地打翻在地。

“一定要守住城堡。”这是安迪和伙伴们一致的想法。可是敌人的冲锋越来越猛,他们终于抵挡不住了。

敌方中的一人,可能是他们的领袖,冲到了马车上,趁安迪不注意时向他的背部狠狠地蹋了一脚,安迪“啊”地叫了一声,从马车上栽了下去。

当时,老威特正在家中接待一位客人,正在和那位远方来的客人谈论教育孩子的问题。卡尔却慌慌张张地跑回了家,他还未进门时老威特就听到了他惊恐的叫喊声。

“爸爸,不好了……出事了。”

从卡尔的表情看来,老威特知道一定发生了不同寻常的事。在卡尔的带领下,老威特和客人匆匆地赶到出事的现场。那种情景使老威特终身难忘,连老威特的客人都惊恐万分。

当安迪从马车上摔下去的时候,正好踩在一把放在地下的镰刀的木柄上,也许是太巧了,那把镰刀从地下弹了起来,刀锋正好插进安迪的大腿里。

安迪倒在地上,疼痛让他大喊大叫。孩子们没有谁敢去取下镰刀,是的,那太恐怖了。安迪的腿上全是血。

“安迪真是个大英雄。”事后卡尔这样说。

“卡尔,你真的以为他是个英雄吗?”

“是的,他为了保护城堡才受的伤,他表现得很勇敢。”卡尔的眼睛中流露出敬佩的目光。

“不,卡尔,安迪的做法不叫英雄;至于把他从马车上推下去的那个孩子,更是显得无知。”

“爸爸,您不是说过做人应该勇敢吗?安迪不勇敢吗?”

这时,老威特发现孩子是多么的单纯,他们分不清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

“卡尔,今天你们在做什么?”

“老威特们在玩攻城堡的游戏。”

“对了,那只是一个游戏。那不是真正的战斗。”老威特抓住“游戏”这个字眼开导他,让他分清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儿子,我知道你们都喜欢那些英雄人物,可是,你要知道,英雄并不意味着鲁莽,并不意味着不顾一切地打打杀杀。”

老威特抚摸着卡尔的头,仔细地给他分析其中的对错。

既然你们是在玩游戏,而且你们都是好伙伴。为什么非要真打呢?这种打仗的游戏很容易把朋友变成敌人。你看,安迪很有可能会永远记恨把他推下去的那个孩子,因为他受到了伤害。本来很要好的朋友变成了敌人,或许有一天安迪还会去找他报仇呢。老威特不希望让你和你的朋友们心里面产生仇恨。仇恨会产生邪恶。

“可是安迪的确很勇敢啊。”卡尔还是没有懂其中的道理。

“老威特相信他是个勇敢的孩子,也很聪明。但如果成天这样打打杀杀会有什么结果呢?今天打被镰刀砍伤腿,可能明天会被石块打坏眼睛,后天又会被摔断手臂。这有什么好结果呢?一个屡屡负伤的孩子,长大后什么也干不了。如果他想当一个将军,那么现在就应该懂得保护自己。一个缺胳膊少腿的人,怎么能够去领导军队打击敌人。”

“你们是孩子,不能把握好游戏的分寸。你要知道,游戏仅仅是游戏,不能真刀真枪地干。如果有一天你们上了真正的战场,敢和敌人去拼个你死老威特活,那才算真正的英雄。

“爸爸,我懂了。”

孩子们在游戏中受到的伤害来源于他们的无知。如果父母不能对他们加以细心的开导,结果往往是极为可怕的。

老威特时常告诫卡尔,不要去参与那些孩子们的斗殴打架,那种伤害比玩游戏中的伤害更加严重。那不只是对身体的伤害,更重要的是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不健康的阴影。 wouY3hLIQXItXRJidBnyc1d0HeSRBc6p/ySXTcwv4k3zCVRsgFEh2tvE7mSlYf5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