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全力以赴实现我们心中的梦

工作,生命可以承受之重

敬业,责任的延伸

他是美国成千上万推销员中的一个,与其他人相同的是每天早上起得很早,为了一天的工作准备。与其他人不相同的是,他要花三个小时到达他要去的地点。不管多么痛苦,比尔·波特都坚持着这段令人筋疲力尽的路程。工作是他的一切,他以此为生,同时以此体现生命的价值。

要知道,他比一般人艰难得多。他出生于1932年,母亲生他时,大夫用镊子助产时不慎夹碎了他大脑的一部分,导致他患上了大脑神经系统瘫痪,影响到说话、行走和对肢体的控制。比尔长大后,人们都认为他肯定在神志上会存在严重的缺陷和障碍,州福利机关将他定为“不适于被雇佣的人”,专家也认为他永远也不能工作。

比尔应该感谢他的母亲,是她一直鼓励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一次又一次对他说:“你能行,你能够工作,能够自立!”比尔受到母亲的鼓励后,开始从事推销工作。他从来没有将自己视为残废人。最初,他向福勒刷子公司申请工作,这家公司拒绝了他,并说他根本不适合工作。接着几家公司采用同样的态度回复他。但比尔没有放弃,最后,怀特金斯公司很不情愿地接受了他,但也提出了一个条件——比尔必须接受没有人愿意承担的波特兰、奥根地区的业务。虽然条件苛刻至极,但毕竟有一份工作了,比尔当即答应了。

1959年,比尔第一次上门推销,犹豫了四次,他才鼓起勇气按响门铃。第一家没有人买他的商品,第二家、第三家也一样……但他坚持着,以敬业的精神来支撑自己坚持着,即使顾客对产品丝毫不感兴趣,甚至嘲笑他,他也不灰心丧气。终于,他取得了成绩,由小成绩到大成绩。

他每天工作及路上的时间得花去14个小时,当他晚上回到家时,已经是筋疲力尽,他的关节会痛,偏头痛也时常折磨着他。每隔几个星期,他会打印一份顾客订货清单。由于他只有一只手是管用的,这项别人做起来非常简单的工作,他却要花去10个小时。他辛苦吗?当然辛苦,但心中对公司、对工作、对顾客,以及对自己的虔敬之意支撑着他,他什么苦都能够顶住。比尔负责的地区,有越来越多的门被他敲开,门内人购买了他的商品,业绩也不断增长。在他做到第24年时,他已经成为销售技巧最好的推销员。

进入20世纪90年代时,比尔60多岁了。怀特金斯公司已经有了6万多名推销员,不过,他们是在各地商店推销商品,只有比尔一个人仍然是上门推销。许多人在打折商店整打整打地购买怀特金斯公司的商品,因此比尔的上门推销越来越难,面对这种趋势,比尔付出更多的努力。

1996年夏天,怀特金斯公司在全国建立了连锁机构,比尔再也没有必要上门推销了。但此时,比尔成了怀特金斯公司的“产品”,他是公司历史上最出色的推销员,最敬业的推销员,最富有执行力的推销员。公司以比尔的形象和事迹向人们展示公司的实力,还把第一份最高荣誉杰出贡献奖给了比尔。

敬业是一种责任精神的体现。一个有敬业精神的人,才会真正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自己也才能从工作中获得乐趣。这样的员工是真正有责任感的员工。敬业是对责任的一种升华。

士光敏夫在担任东芝株式会社社长时对于员工的要求很高,他认为:为了事业的人请来,为了工资的人请走。能够因为事业的价值聚集在一起的才能真正把事业做大,即使当企业面临困境时,这些人也会和企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而那些因为工资才来的人,只是看重企业的福利和待遇,并不是企业本身对他有吸引力。如果有一天公司出现困难,他们肯定会拍拍屁股走人,因为他们想要的东西公司已经不能再给予他们了。他们自然会到一个能够给他们带来物质满足的企业,但绝不是现在的企业。

这就是敬业和不敬业的区别。

要创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领导者应该让自己的员工具有真正的敬业精神。敬业精神会使企业具备了别人无法比拟的竞争力。

勿庸置疑,敬业,让企业的生命更有力量;敬业,是责任的延伸和升华。

内心职业道德的呼唤

乔丹是NBA的“神”,乔丹率领着芝加哥公牛队六夺总冠军。他精彩绝伦的带球过人、跳投、抢篮板球、扣篮,一场球赛独得39分,有谁能比?

乔丹的表现,就是我们常说的敬业精神。

敬业的人会尊重自己的工作;工作时会投入自己的全部身心,甚至把它当成自己的私事,无论怎么付出都心甘情愿,并且能够善始善终。如果一个人能这样对待工作,那么一定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召唤着他的内心,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职业道德。在人类历史上,职业道德一贯为人们所重视,而在世界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它更是一切想成就一番大业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卡内基的钢铁公司有一个工程师兼合伙人琼斯,在筹建公司最大的布拉德钢铁厂时,他发现了齐瓦勃超人的工作热情和管理才能。当时身为总经理的齐瓦勃,每天都是最早来到建筑工地。当琼斯问齐瓦勃为什么总来这么早的时候,他回答说:“只有这样,当有什么急事的时候,才不至于被耽搁。”工厂建好后,琼斯推荐齐瓦勃做了自己的副手,主管全厂事务。

两年后,琼斯在一次事故中丧生,齐瓦勃便接任了厂长一职。因为齐瓦勃的管理艺术及工作态度,布拉德钢铁厂成了卡内基钢铁公司的灵魂。因为有了这个工厂,卡内基才敢说:“什么时候我想占领市场,市场就是我的。因为我能造出又便宜又好的钢材。”几年后,齐瓦勃被卡内基任命为钢铁公司的董事长。

齐瓦勃担任董事长的第七年,当时控制着美国铁路命脉的大财阀摩根,提出与卡内基联合经营钢铁。开始的时候,卡内基没理会。于是摩根放出风声,说如果卡内基拒绝,他就找当时居美国钢铁业第二位的贝斯列赫姆钢铁公司联合。这下卡内基慌了,他知道贝斯列赫姆若与摩根联合,就会对自己的发展构成威胁。

一天,卡内基递给齐瓦勃一份清单说:“按上面的条件,你去与摩根谈联合的事宜。”齐瓦勃接过来看了看,对摩根和贝斯列赫姆公司的情况了如指掌的他微笑着对卡内基说:“你有最后的决定权,但我想告诉你,按这些条件去谈,摩根肯定乐于接受,但你将损失一大笔钱。看来你对这件事没有我调查得详细。”经过分析,卡内基承认自己高估了摩根。卡内基全权委托齐瓦勃与摩根谈判,取得了对卡内基有绝对优势的联合条件。摩根感到自己吃了亏,就对齐瓦勃说:“既然这样,那就请卡内基明天到我的办公室来签字吧。”齐瓦勃第二天一早就来到了摩根的办公室,向他转达了卡内基的话:“从第51号街到华尔街的距离,与从华尔街到51号街的距离是一样的。”摩根沉吟了半晌说:“那我过去好了!”摩根从未屈就到过别人的办公室,但这次他遇到的是全身心投入的齐瓦勃,所以只好低下自己高傲的头颅。

后来,齐瓦勃建立了大型的伯利恒钢铁公司,并创下非凡的业绩,真正完成了从一个打工者到创业者的飞跃。

在现代社会,商品竞争非常激烈,从某种程度上讲,公司员工的敬业程度决定了公司的生死存亡。要为顾客提供优秀的服务,要创造优秀的产品,就必须具备忠于职守的职业道德。遗憾的是,在我们当中总是有那么一部分人,他们工作时游手好闲,偷工减料,借口满天飞,一点都不知道悔改。也许,在他们的脑海中根本就没有职业道德这个词,更不会想到把职业当作一项神圣的使命。

在一所学校里,有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她的职业是给学校拉上课铃,这个工作她一干就是30年。在这30年里,学校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老人也在学生的眼里,由“校工阿姨”变成了“校工奶奶”。她在这个岗位上从没误过一天工,无论是刮风下雨,她都坚持着,拉铃的时间不晚一分一秒。

后来老人已经70岁了,由于年龄的关系,不能在学校继续工作了。离开学校的那天,校长和学校里所有的老师都来为老人送行。老人说,想要学校送给她一件东西,留个纪念。校长说,已经为她备了一份礼物——一件纯毛毛衣。老人说:“不,我要的是这个。”说罢,老人从屋里拿出一个红布包,里面包着一只学校里早已淘汰不用的铜铃。她说,“这只铜铃陪了我大半辈子,我想把它带回家去,看到它就能想起我工作的日子。”听了老人的话,所有在场的人,眼睛全都湿润了。一位普通的校工,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职业道德”。

当一个人听从内心中职业道德的召唤并付诸行动时,才会发挥出他自己最大的效率,而且也能更迅速、更容易地获得成功。

曾有人向一位成功人士请教:“你为什么能完成这么多的工作?”这位成功人士是这样回答的:“因为我奉行这样的原则,在某个时间段只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但要尽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好。”

实际上,严谨的做事风格和练达的处事智慧的获得并不难,只要你工作时一丝不苟、心无旁骛就可以。它可以使你从一般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

只要你能时刻将职业道德视作一种天赐的使命,时刻在工作中尽心尽责,你就能在工作中忘记辛劳,得到欢愉,就能找到通向成功之路的秘诀。

脚踏实地,平凡中成就梦想

许多人刚步入职场,就梦想明天当上总经理;刚创业,就期待自己能像比尔·盖茨一样成为富人之首。要他们从基层做起,他们会觉得很丢面子,甚至认为这简直是大材小用。尽管他们有远大的理想,但缺乏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缺乏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

脚踏实地是职场人士所必备的素质,也是实现梦想、成就一番事业的关键因素,自以为是、自高自大是脚踏实地工作的最大敌人。你若时时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处处表现得比别人聪明,那么你就会不屑于做别人的工作,不屑于做小事、做基础的事。

因此,每个职场中的人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打消投机取巧的念头,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在最基础的工作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为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积累雄厚的实力。

无论多么平凡的小事,只要从头至尾彻底做成功,便是大事。

假如你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那么绝不会空空洞洞地度过一生。

我们都是平凡人,只要我们抱着一颗平常心,踏实肯干,有水滴石穿的耐力,我们获得成功的机会,肯定不比那些禀赋优异的人少到哪里去。

美国已逝的总统罗斯福曾说过:成功的平凡人并非天才,他资质平平,但却能把平平的资质,发展成为超乎平常的事业。

有一位老教授说起过他的经历:

“在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许多在校时资质平凡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大多在中等或中等偏下,没有特殊的天分,有的只是安分守己的诚实性格。这些孩子走上社会参加工作,不爱出风头,默默地奉献。他们平凡无奇,毕业分手后,老师同学都不太记得他们的名字和长相。但毕业后几年十几年中,他们却带着成功的事业回来看老师,而那些原本看来会有美好前程的孩子,却一事无成。这是怎么回事?

“我常与同事一起琢磨,认为成功与在校成绩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和踏实的性格密切相关。平凡的人比较务实,比较能自律,所以许多机会落在这种人身上。平凡的人如果加上勤能补拙的特质,成功之门必定会向他大方地敞开。”

一个人如果有了脚踏实地的习惯,具有不断学习的主动性,并积极为一技之长下工夫,那么成功就会变得容易起来。一个肯不断扩充自己能力的人,总有一颗热忱的心,他们甘于凡人小事,肯干肯学,多方向人求教,他们出头较晚,却在各种不同职位上增长了见识,扩充了能力,学到许多不同的知识。

脚踏实地的人,能够控制自己心中的激情,避免设定高不可攀、不切实际的目标,也不会凭借侥幸去瞎碰,而是认认真真地走好每一步,踏踏实实地用好每一分钟,甘于从基础工作做起,在平凡中孕育和成就梦想。

职场中的人要记住:只有埋头苦干的人,才能显出真正的聪明,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李嘉诚说:“不脚踏实地的人,是一定要当心的。假如一个年轻人不脚踏实地,我们使用他就会非常小心。你造一座大厦,如果地基打不好,上面再牢固,也是要倒塌的。”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凡成就一份功业,都需要付出坚强的心力和耐性,你想坐收渔利,那只能是白日做梦。你想凭侥幸靠运气夺取丰硕的果实,运气永远不会光顾你。

张艺谋的事业心

当一个人视自己的事业如自己的生命一般神圣,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某一工作中去,可以说没有什么做不成功的事。

张艺谋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来源于他对电影艺术的诚挚热爱和忘我投入。正如传记作家王斌所说的那样:“超常的智慧和敏捷固然是张艺谋成功的主要因素,但惊人的勤奋和刻苦也是他成功的重要条件。”

拍《红高粱》的时候,为了表现剧情的氛围,他能带人亲自去种出一块100多亩的高粱地;为了“颠轿”一场戏中轿夫们颠着轿子踏得山道尘土飞扬的镜头,张艺谋硬是让大卡车拉来十几车黄土,用筛子筛细了,撒在路上;在拍《菊豆》中杨金山溺死在大染池一场戏时,为了给摄影机找一个最好的角度,更是为了照顾演员的身体,张艺谋自告奋勇地跳进染池充当“替身”,一次不行再来一次,直到摄影师满意为止。

敬业不仅意味着不畏辛劳,全身心的投入,更意味着一种献身的热情与勇气。如果一个人为了事业,可以不顾惜脸面,甚至不顾惜生命,那么,就没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没有谁能与之匹敌。

1986年,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被吴天明点将出任《老井》一片的男主角。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张艺谋接到任务,二话没说,下农村了。

他剃光了头,穿上大腰裤,露出了光脊背,就吃住在太行山一个偏僻、贫穷的山村。每天他与老乡一起上山干活,一起下沟担水。为了使皮肤粗糙、黝黑,他每天中午光着膀子在烈日下暴晒。为了使双手变得粗糙,每次摄制组开会,他不坐板凳,而是学着农民的样子蹲在地上,用沙土搓揉手背。为了电影中的两个短镜头,他打猪食槽子连打了两个月。为了影片中那不足一分钟的背石镜头,张艺谋实实在在地背了两个月的石板,一天3块,每块150斤。

在拍摄过程中,张艺谋为了达到逼真的视觉效果,真跌真打,主动受罪。在拍“舍身护井”时,他真跳,摔得浑身酸疼;在拍“村落械斗”时,他真打,打得鼻青脸肿。更有甚者,在拍旺泉和巧英在井下那场戏时,为了找到垂死前那种奄奄一息的感觉,他硬是三天半滴水未沾,粒米未进,连滚带爬拍完了全部镜头。

张艺谋因此而荣获第2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中国第11届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第8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导演吴天明这样评价说:“如果我们的专业演员都能下艺谋这样的苦功,我国银幕上的虚假的表演不是可以大大减少吗?如果我们的电影创作者都能像艺谋那样全身心地扑到事业上,中国电影还愁赶不上世界先进水平吗?”吴天明的这段话,对于我们每个人,事实上都是很好的诘问。

与张艺谋有过接触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工作狂。一旦他在做一件事,一旦他在思考一件事,他可以不吃不睡,连轴转,而且又总是乐此不疲。

在拍摄电影时,张艺谋的工作精神让许多人都佩服不已。白天拍了一天戏,晚上还要开会讨论剧本,而第二天早晨在分镜头时,人们又会发现许多他自己新创作出的场景和对话。算起来,他每天至多睡四五个小时。而有了剪辑机以后,他每天在开完会后还要剪片,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补救。这样一来,他的睡觉时间每天实际上也就两三个小时了。

张艺谋最大的爱好就是侃艺术、侃剧本。在这一过程中,电影的基本创作思路和情节安排常常就敲定下来了。为了一个问题,他可以一夜不睡,与人侃个没完。最常见的情形是,与他对侃的人都支撑不住,昏然入睡,而他仍旧精神饱满。这里,体力固然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若没有热爱艺术这一精神支柱,没有谁能长期坚持下去,并创造出这样辉煌的艺术成果。

张艺谋说:“我不想做稳稳当当高悬天际的恒星,而宁可像一颗流星那样,虽然转瞬即逝却全部闪出它灼目的光芒。”这就是张艺谋的人生观,他要把生命与艺术创作联系起来,并愿意为了艺术而奉献自己全部的智慧、热情、精力,甚至生命。

从张艺谋的身上,我们不难读出敬业精神的内涵。在他这里,工作是一种责任,一种事业,一种信仰,一种追求,一种凝结着心血和梦想的艺术品。试想,当我们对一项工作投入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去努力时,最终会一无所成吗?敬业,无疑是一个人成功的第一大要素。对此,爱迪生是这样理解的:“事业心将你的身体与心智的能量锲而不舍地运用在同一个问题上而不厌倦。大多数人都在做事,从早忙到晚,也很努力。惟一的问题是,他们在这些时间里做很多事,而我只做一件。假如你们将这些时间运用在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上,你们同样也能够成功。”朋友,把工作当成你的事业吧,相信现在的每一分努力,都是为自己的美好未来奠定厚实的基础。

职责之外,多加一盎司

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是不够的,还应该比自己分内的工作多做一点,比别人期待的更多一点,如此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给自我的提升创造更多的机会。

对艾伦一生影响深远的一次职务提升是由一件小事情引起的。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一位律师(其办公室与艾伦的同在一层楼)走进来问他,哪儿能找到一位速记员来帮忙——手头有些工作必须当天完成。

艾伦告诉他,公司所有速记员都去观看球赛了,如果晚来五分钟,自己也会走。但艾伦同时表示自己愿意留下来帮助他,因为“球赛随时都可以看,但是工作必须在当天完成”。

做完工作后,律师问艾伦应该付他多少钱。艾伦开玩笑地回答:“哦,既然是你的工作,大约1000美元吧。如果是别人的工作,我是不会收取任何费用的。”律师笑了笑,向艾伦表示谢意。

艾伦的回答不过是一个玩笑,并没有真正想得到1000美元。但出乎艾伦意料,那位律师竟然真的这样做了。六个月之后,在艾伦已将此事忘到了九霄云外时,律师却找到了艾伦,交给他1000美元,并且邀请艾伦到自己公司工作,薪水比现在高出1000多美元。

在这个故事中,艾伦放弃了自己喜欢的球赛,多做了一点事情,最初的动机不过是出于乐于助人的愿望,而不是金钱上的考虑。艾伦并没有责任放弃自己的休息日去帮助他人,但那是他的一种特权,一种有益的特权,它不仅为自己增加了1000美元的现金收入,而且为自己带来一个比以前更重要、收入更高的职务。

事实上,许多人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就在于他们比别人多做了那么一点。基于这样的认识,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得出一条很重要的原理——多一盎司定律。他指出,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与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差别很小——只是“多一盎司”。但其结果,所取得的成就及成就的实质内容方面,却经常有天壤之别。

约翰·坦普尔顿认为,只多那么一点儿就会得到更好的成绩,那些在一定的基础上多加了2盎司而不是1盎司的人,得到的份额远大于一盎司应得的份额。

“多一盎司定律”实际上是一条使你走向成功的普遍规律。

把它运用到足球运动上,你就会发现,那些多做了一点儿努力,多练习了一点儿的小伙子成了球星,他们在赢得比赛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们得到了球迷的支持和教练的青睐,而所有这些只是因为他们比队友多做了那么一点。

对你来讲,“多加一盎司”事实上并不是什么天大的难事,既然我们已经付出了99%的努力,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的工作,再多增加“一盎司”又何妨呢?而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我们往往缺少的就是“多一盎司”所需要的那一点点责任,一点点决心,一点点敬业的态度和自动自发的精神。

在日常工作中,有很多工作环节都是需要我们增加那“一盎司”的。大到对工作、公司的态度,小到你正在完成的工作,甚至是接听一个电话、整理一份报表,只要能“多加一盎司”,把它们做得更完美,你将会有数倍于一盎司的回报,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曾经拜访道尼斯先生,并且询问其成功的诀窍。他平静而简短地道出了个中原由:

“50年前,我开始踏入社会谋生,在一家五金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年才挣75美元。有一天,一位顾客买了一大批货物,有铲子、钳子、马鞍、盘子、水桶、箩筐等。这位顾客过几天就要结婚了,提前购买一些生活和劳动用具是当地的一种习俗。货物堆放在独轮车上,装了满满一车,骡子拉起来也有些吃力。送货并非我的职责,而完全是出于自愿——我为自己能运送如此沉重的货物而感到自豪。

“一开始一切都很顺利,但是,车轮一不小心陷进了一个不深不浅的泥潭里,使尽吃奶的劲都推不动。一位心地善良的商人驾着马车路过,用他的马拖起我的独轮车和货物,并且帮我将货物送到顾客家里。在向顾客交付货物时,我仔细清点货物的数目,一直到很晚才推着空车艰难地返回商店。我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高兴,但是,老板并没有因我的额外工作而称赞我。

“第二天,那位商人将我叫去,告诉我说,他发现我工作十分努力,热情很高,尤其注意到我卸货时清点物品数目的细心和专注。因此,他愿意为我提供一个年薪500美元的职位。我接受了这份工作,并且从此走上了致富之路。”

涌动着野火般的热忱

失去了热忱,就损伤了灵魂

曾任纽约中央铁路公司总裁的佛里德利·威尔森,在一次广播访问中,被问到如何才能使事业成功,他回答:“我认为,一个人的经验愈多,对事业就愈认真,这是一般人容易忽略的成功秘诀。成功者和失败者的聪明才智,相差并不大。在实力相近的情况下,对工作富于热忱的人,一定比较容易成功。一个不具实力而富热忱,与一个虽具实力但不热忱的人相比,前者的成功机会也会多过后者。

“一个对工作充满热忱的人,不论是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神圣的天职,并怀着深切的兴趣,不论工作有多么困难,或需要多么艰苦的训练,始终会用不急不躁的和负责任的态度去进行。只要抱着这种态度,任何人最终都会成功,爱默生说过:‘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事实上,这不是一段单纯而美丽的话语,而是迈向事业成功之路的指针。”

雅丝·兰黛是许多年来一直盘踞《财富》与《福布斯》杂志等富商榜首的传奇人物。这位当代“化妆品工业皇后”白手起家,凭着自己的聪颖和对工作和事业的高度热情,成为世界著名的市场推销专才。由她一手创办的雅丝·兰黛化妆品公司,首创了卖化妆品赠礼品的推销方法,使得公司脱颖而出,走在了同行的前列。她之所以能创造出如此辉煌的事业,不是靠世袭,而是靠自己对待工作和事业的激情态度得来的。在80岁前,她每天都能斗志昂扬、精神抖擞地工作10多个小时,其对所持有工作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实在令人惊讶。今天的兰黛名义上已经退休了,实际上,她照例会每天穿着名贵的服装,精神抖擞地周旋于名门贵户之间,替自己的公司作无形的宣传。

有一位父亲告诫他的孩子说:“无论未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如果你能够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那么,你就不会为自己的前途操心了。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散漫粗心的人到处都有,而对自己的工作善始善终、充满激情的人却很少。”

对工作热忱,是一切希望成功的人——像创造杰作的艺术家、卖肥皂的人、图书馆的管理员,以及各行各业的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

热忱这个字眼,源自希腊语,意思是“受了神的启示”。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认为:对工作热忱的人,具有无穷的力量。威廉·费尔波,是耶鲁大学最著名而且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他在那本极富启示性的《工作的兴奋》中,写道:“对我来说,教书凌驾于一切技术或职业之上。如果有热忱这回事,这就是热忱了。我爱好教书,正如画家爱好绘画,歌手爱好歌唱,诗人爱好写诗一样。每天起床之前,我就兴奋地想着有关学生的事……人在一生中所以能够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对自己每天的工作抱着热忱的态度。”

企业的老板,也喜欢雇用富有工作热情的员工。亨利·福特说过:“我喜欢具有热忱的人。他热忱,就会使顾客热忱起来,于是生意就做成了。”

“十分钱连锁商店”的创办人查尔斯·华尔渥兹也说过:“对工作毫无热忱的人就会到处碰壁。”查尔斯·史考伯则说:“对任何事都热忱的人,做任何事都会成功。”

所以,凡是具有必需的才气,有着可能实现的目标,并且具有极大热忱的人,做任何事都会有所收获,不论在物质上或精神上都是一样。

热忱的工作态度对于需要高度技术的专业工作也是同样重要的。爱德华·亚皮尔顿,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曾协助发明了雷达和无线电报,获得了诺贝尔奖。《时代》杂志曾引用他的一句具有启发性的话:“我认为,一个人想在科学研究上有所成就的话,热忱的态度远比专门知识来得重要。”

热忱,是一种热情的精神物质,发自于内心,又深入内心。如果你内心里充满要帮助别人的热望,你就会兴奋,你的心中就会燃起希望的火焰。你的兴奋从你的面孔、脸颊、眼睛,甚至是你的灵魂、躯体中辐射出来。

你那振奋人心的精神,也会鼓舞别人,使大家都有动力朝着美好的理想迈进。

热忱是个性的原动力。没有它,任何你拥有的能力都无从发挥。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人人身上都有许多尚未被发掘的潜力。或许你有学问,有正确的判断力,有严密的推理能力,有惊人的综合力,但是除非你全身心地投入到思考和行动之中,否则没有一个人,当然也包括你自己,会知道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热忱就是将内心热烈的感觉表现到外部来,让工作吸引你的注意力,让生活鼓励你的生命。

热忱不只是外在的显现,它发自内心。它来自你对自己正在从事职业的真实喜欢。

塞缪尔·斯迈尔斯的办公桌上挂了一块牌子,他家的镜子上也吊了同样一块牌子,巧的是麦克阿瑟将军在南太平洋指挥盟军的时候,办公室墙上也挂着一块牌子,上面都写着同样的座右铭:

你有信仰就年轻,

疑惑就年老;

有自信就年轻,

畏惧就年老;

有希望就年轻,

绝望就年老;

岁月使你皮肤起皱,

但是失去了热忱,

就损伤了灵魂。

这是对热忱最好的赞美词。热忱,可以保养灵魂,培养并发挥热忱的特性,我们就可以对我们所做的每件事情,加上了火花和趣味。

我们对一件事物的本质了解得越多,对它产生的热忱也就越强烈,我们会全副身心地投入其中,沉醉于它的某种美的特性,从而在精神上开始真正地关注它。

怀有满腔热忱

1907年,吉尔·弗兰克刚进入职业棒球界不久,就遭到有生以来最大的打击,因为他被开除了。他动作无力,因此球队的经理有意要他走人。球队的经理对他说:“弗兰克,离开这里之后,无论你到哪里做什么事,若不提起精神来,你将永远不会有出路。”

本来弗兰克的月薪是175美元,离开原来的球队之后,他参加了亚特兰斯克球队,月薪减为25美元。薪水这么少,弗兰克做事当然没有热情,但他决心努力试一试。待了大约10天之后,一位名叫丁尼·密亨的老队员把弗兰克介绍到新凡去。

在新凡的第一天,弗兰克的人生有了一个重要的转变。因为在那个地方没有人知道他过去的情形,弗兰克决心变成最具热忱的球员。为了实现这一点,他必须采取行动才行。

弗兰克一上场,就好像全身带电。他强力地投出高速球,使接球的人双手都麻木了。有一次,弗兰克一举冲入三垒。那位三垒手吓呆了,球漏接,弗兰克就盗垒成功了。当时气温高达39℃,弗兰克在球场上奔来跑去,极可能中暑而倒下去,在过人的热忱支持下,他挺住了。

这种热忱所带来的结果,令人吃惊。

第二天早晨,弗兰克读报的时候,兴奋极了。报上说,那位新加进来的派特,无异是一个霹雳球,全队的人受到他的影响,都充满了活力。他们不但赢了,而且是本季最精彩的一场比赛。

弗兰克的月薪由25美元提高为200美元,多了7倍。

在以后的2年里,弗兰克一直担任三垒手,薪水加到最初水平30倍之多。为什么呢?

弗兰克自己说:“这是因为一股热忱,没有别的原因。”

后来,弗兰克的手臂受了伤,不得不放弃打棒球。接着,他到菲特列人寿保险公司当保险员,整整一年多都没有什么成绩,因此很苦闷。但后来他又变得很有热忱,就像当年打棒球那样。

后来,他是人寿保险界的大红人。不但有人请他撰稿,还有人请他演讲。他说:“我从事推销已经15年了。我见到了许多人,由于对工作抱着热忱的态度,使他们的收入成倍地增加起来。我也见到另一些人,由于缺乏热忱而走投无路。我深信惟有热忱的态度,才是成功推销的最重要因素。”

可见,热忱的态度,是做任何事必需的条件。我们都应该深信此点。任何人,只要具备这个条件,就能在工作上获得成功。

微软的招聘官员曾对记者说:“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讲,我们愿意招的人,他首先应是一个非常有激情的人:对公司有激情,对技术有激情,对工作有激情。可能在一个具体的工作岗位上,你也会觉得奇怪,怎么会招这么一个人,他在这个行业资历不深,年纪也不大,但是他怀有满腔热忱,和他谈完之后,你会受到感染,愿意给他一个机会。”

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工作不但可以提升你的工作业绩,而且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成果。

不言而喻,保持对工作的新鲜感是保证你工作热忱的有效方法。要想保持对工作恒久的新鲜感,首先必须改变工作只是一种谋生手段的认识。把自己的事业、成功和目前的工作联系起来。其次,保持长久激情的秘诀,就是给自己不断树立新的目标,挖掘新鲜感,把曾经的梦想拣起来,找机会实现它,审视自己的工作,看看有哪些事情一直拖着没有处理,然后把它做完。在你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后,自然就产生了一些小小的成就感,这种新鲜的感觉就是让工作热忱每天都陪伴自己的良药。

缺乏热情,难以成大事

很难想像,一个没有热情的员工能始终如一地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更别说做出创造性的业绩了。

拿破仑发动一场战役只需要两周的准备时间,换成别人会需要一年。这中间所以会有这样的差别,正是因为他那无与伦比的热情。战败的奥地利人目瞪口呆之余,也不得不称赞这些跨越了阿尔卑斯山的对手:“他们不是人,是会飞行的动物。”

拿破仑在第一次远征意大利的行动中,只用了15天时间就打了6场胜仗,缴获了21面军旗,55门大炮,俘虏15000人,并占领了皮德蒙德。

在拿破仑这次辉煌的胜利之后,一位奥地利将领愤愤地说:“这个年轻的指挥官对战争艺术简直一窍不通,用兵完全不合兵法,他什么都做得出来。”但拿破仑的士兵也正是以这么一种根本不知道失败为何物的热情跟随着他们的长官,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我们敬佩拿破仑,但我们更应该赞美拿破仑手下那些具有无比热情的士兵,他们才是最伟大的人。

对工作、生活的热忱态度可以激发自身的活力。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在1878年写给妻子的一封信里,表现出这种思想:“我经常想,为一个人的品格下注脚的最好方法,应该是去找出他的精神或态度来,尤其是发生某些特别事件的时候,使他能感觉到自己最深刻、最活跃的生命来。在这种重要时刻,通常会有一种声音在他内心深处呐喊:‘这是真正的我啊!’”

也就是说,兴奋时刻会把我们的真正面目呈现出来。因为,感觉到“最深刻、最活跃的生命”,正是最令人兴奋的事!

这种兴奋也许与观念、性格或某种客观情况有关。但无论如何,兴奋本身能让我们摆脱掉习性、厌烦和压抑,激发出潜在的灵感与天赋,然后把我们整个人生动地表现出来。

热忱的态度是我们工作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为情绪的动力是促成我们向前进的力量。

吉米是一家电脑公司的业务主管,现在这家公司的生意相当火爆,公司的员工对待自己的工作也充满了热情和骄傲。

但是,以前并不是这种情况,那时候,公司里的员工们都已经厌倦了自己的工作,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已经做好写辞职报告的准备了。但是,吉米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他对待工作充满了激情,这种精神状态燃起了其他员工胸中的热情火焰。

每天,吉米第一个到达公司,并微笑着与每一个同事打招呼。工作时,他容光焕发,好像生活又焕然一新。在工作的过程中,他调动自己身上的潜力,开发新的工作方法。在他的影响下,公司的员工也都早来晚走,斗志昂扬,纵然有时候腹中饥饿,也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因为他经常保持这种激情四射的工作状态,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被经理提拔到主管的位置。

在他的带动和感染下,员工们也一个个充满了活力,公司的业绩不断上升。

爱默生说:“一个人,当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并取得成绩时,他将是快乐而放松的。但是,如果情况相反的话,他的生活则平凡无奇,且有可能不得安宁。”

卡耐基说一个年轻人最让人无法抵御的魅力,就在于他满腔的热忱。在年轻人的眼里,未来只有光明,没有黑暗,即使会遇到险境,最终也可以转危为安。他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失败”这两个字;他相信,人类历史过程中所有的劳作,都是为了等待他的出现,等待他成为真善美的使者。

年轻人固然应该把自己全部交给热忱来支配,但人到了老年,难道不是更应该如此吗?八十高龄的格莱斯顿,他的影响力,他所掌握的权势,比一个二十五岁的、抱有同样理想的青年,无疑要强过10倍、100倍。老年人的光荣只能来源于他的热忱,人们所以向老年人表示敬意,不是因为他的满头白发,而是因为他那已显虚弱的身体里依然灼热的心。《奥德赛》正是一部由一个双目失明的老者奉献的传世之作,这位老者就是荷马。

英国诗人德莱顿63岁才开始翻译维吉尔《埃涅伊特》的工作;罗伯特·霍尔为了阅读但丁原作,虽然已经年过60,却开始学习意大利语;词典编纂家诺亚·韦伯斯特50岁以后还学会了17门语言。

西塞罗说得好:“做人如同制酒,坏酒禁不住时间的考验,容易变酸发臭,而好酒却会更显芳香。一旦拥有了热忱,我们能够在满头银发时依然保持心灵上的年轻,正如墨西哥湾过来的北大西洋暖流滋润了北欧的土地一样。”

没有热情的生活,就是没有完全体验生活的奇观异景、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饱含热情的生活会使你体会到你的心智正在发挥到极致。热情就是驱使你超越障碍、实现梦想的能量所在。如果你将热情一天又一天地注入到你的生活和事业中,想像一下,你的生活将变得多么丰富多彩。当你根据你的人生目标确定了你的活动和计划并发扬你天生的强项和喜好后,热情将随期而至。此时你将开始用睁大的眼睛,看看充满希望、奇迹和喜悦的每一天。

最佳的精神状态&责任

精神状态是可以互相感染的,如果你始终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出现在办公室,工作有效率而且有成就,那么你周围的人一定会因此受到感染和鼓舞,工作的热情会像野火般蔓延开来。

有一个在麦当劳工作的人,他的工作是烤汉堡。他每天都很快乐地工作,尤其在烤汉堡的时候,他更是专心致志。许多顾客对他为何如此开心感到不可思议,十分好奇,纷纷问他:“烤汉堡的工作环境不好,又是件单调乏味的事,为什么你可以如此愉快地工作并充满热情呢?”

这个烤汉堡的人说:“在我每次烤汉堡时,我便会想到,如果点这汉堡的人可以吃到一个精心制作的汉堡,他就会很高兴,所以我要好好地烤汉堡,使吃汉堡的人能感受到我带给他们的快乐。看到顾客吃了之后十分满足,并且神情愉快地离开时,我便感到十分高兴,仿佛又完成一件重大的工作。因此,我把煎好汉堡当作是我每天工作的一项使命,要尽全力去做好它。”

顾客听了他的回答之后,对他能用这样的工作态度来烤汉堡,都感到非常钦佩。他们回去之后,就把这样的事情告诉周围的同事、朋友或亲人,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都喜欢来到这家麦当劳店吃他煎的汉堡,同时看看“快乐烤汉堡的人”。

顾客纷纷把他们看到的这个人认真、热情的表现,反映给公司。公司主管在收到许多顾客的反映后,也去了解情况。公司有感于他这种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认为值得奖励和栽培。没几年,他便升为分区经理了。

这个烤汉堡的人把每做好一个汉堡并让顾客吃得开心,当作是自己的工作使命。对他而言,这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所以他充满责任感、热情地去做工作。

如果我们也能像他一样,把工作当作人生的使命,把它做得完美,我们的成就感和信心就会愈来愈强,工作也会愈来愈顺畅。当别人看到我们热情地、全力地把工作做好时,自然会有所感染。

总之,每天精神饱满地去迎接工作的挑战,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去发挥自己的才能,就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你的内心同时也会变化,变得越发有信心,别人也会越发认识你的价值。

最佳的精神状态是你责任心和上进心的外在表现,这正是老板期望看到的。尽管良好的精神状态不是财富,但它会给你带来财富,也会让你得到更多的成功机会。所以就算工作不尽如人意,也不要愁眉不展,无所事事,要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让一切变得快乐起来。

朋友戴维曾讲过一个关于热情的小故事。

有一次,我在给世界500强排行前列的一个企业做顾问,发现有一个车间的工人总是无精打采的。原来,这个车间是整个公司最脏最累的一个车间,每一个到这个车间的人,都认为自己很倒霉。

然而,这中间有一个小伙子却显得异常快乐,他充满活力,不时招呼他人,甚至还不时吹起口哨。

“你为什么能够这么快乐?”我问他。

“因为我热爱这份工作。”小伙子头也不抬地对我说,说完又吹起了口哨。

自然,那些认为自己倒霉的人,绝对不会热爱这份工作的。

我当时很感动。我相信,即使这个小伙子没有受到晋升,也没有比任何人多挣一分钱,他所获得的,也远比他的工友多得多,他拥有的好心情,就是其他工友所不具有的,热情所带来的必是一种快乐。

点燃“疯狂”的激情

满怀激情就是对事业的全身心投入,换句话说,就是对事业的“疯狂”追求,内心涌动着一股“疯狂”的激情。

李阳,兰州大学力学工程系的毕业生,便是一位靠“疯狂”精神取得成功的青年。

李阳有一句格言:I enjoy losing face!(我热爱丢脸!)李阳的成功故事便是不怕丢脸。“成功人的常态在普通人看来就是变态。”“越是艰辛我越兴奋。”李阳说。

为了突破自闭的性格,李阳决心用英语挑战自我。他最不爱当众说话,但又渴求当众说话。他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写成40多页的演讲稿,要在全校大声演讲。他让同学贴出海报,说有一个叫李阳的小子要开一个英语学习讲座。那晚,用李阳的话说是“紧张得想呕吐”。可是,他还是登上了讲台,气喘吁吁地完成了演讲。演讲却意想不到地成功了。此后,李阳走出校园的几十场演讲,让李阳成为一个校园名人。

大学毕业后,李阳在西安西北电子研究所当了一年半的助理工程师。每天清晨,李阳的第一件事就是冲到屋顶平台,大喊英语。一年半后,他从10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调入了广东人民广播电台英文台,成为惟一一个没有专业英文学历的播音员,并担任新闻播音员和“TALK SHOW”(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同时主持广州电视台的英语新闻节目,是广州地区最受欢迎的英文播音员。就连老外也为李阳地道的英语所征服,美国的ABC广播网、英国的BBC、香港电台(RTHK)、日本放送协会(NHK)、苏格兰国家电视台及加拿大广播电台都做过李阳的专访。

一次,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首席顾问理查德·布什在广州作题为《克林顿当选总统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过程》的重要演讲,李阳因出色的翻译,收到了美国外交委员会主席汉密尔顿的亲笔信,称赞他卓越的英语水平,为中美两国做出了极大贡献。美国总统特使、商务部长布朗访问广州时,李阳是惟一的中国译员。对于很多专业领域的翻译,李阳照样不失风范,在1994年世界移动通讯国际会议的27位发言者的同声翻译中,李阳更是令同行刮目相看,因为发言内容中的专业名词和术语十分多而且难以把握。

“越是艰辛我越兴奋,这就是疯狂。”李阳只用了一年的时间覆盖了别人六七年才能涉足的领域。李阳常不断提起一段话:“我不是天才。没有天才,天才只是我们肉眼看到的1/6的冰山之尖,而那5/6是泡在海水中的默默奋斗,是挑战,是征服,是疯狂投入!我现在比你们强,只是我比你们更疯狂!”

的确,如果一个人能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火热的激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工作,那他做什么都不会觉得辛苦;如果一个人鄙视、厌恶自己的工作,那他一定会失败。

美国最成功的女企业家玛丽·凯是由做推销员起家的。热情使她走向了成功。在今天的商界,“玛丽·凯热情”已为世人所熟知,她的热情也已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传奇。

成功与其说是取决于人的才能,不如说取决于人的激情。激情,使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激情,使我们的意志更坚强!

不要畏惧激情,如果有人愿意以半怜悯半轻视的语调把你称为狂热分子,那么就让他这么说吧。源源不断的激情,使你永葆青春,让你的心中永远充满阳光。让我们牢记这样的话:“用你的所有,换取你工作上的满腔激情。”

像罗文一样自动自发

别把自己当成打工仔

一位朋友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里兹做了一辈子木匠,并且以其敬业和勤奋而深得老板的信任。年老力衰时,里兹想退休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十分舍不得他,再三挽留,但是他的去意已决。于是老板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但希望能再帮助自己盖一座房子。里兹答应了。

盖房子的时候,里兹的心思完全不在工作上,他只想着如何和家人一起度过晚年的生活。在用料上,他没有原来那么严格了,做出的活也全无往日的水准。老板看在眼里,却什么也没有说。等到房子盖好以后,老板将钥匙交给里兹:“这是你的房子,是我送给你的礼物。”里兹愣住了,悔恨和羞愧溢于言表。一生盖了无数精美绝伦的房子,最后却为自己建了这样一座粗制滥造的房子。

这不过是一个故事,但是生动地说明了你所做的努力并不完全是为了老板,你归根结底是为自己而工作。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我不过是在为老板打工。”这种想法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许多人看来,工作只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对自己的意义并不大。

我们还看到许多年轻人,大多是茫然的。他们每天在茫然中上班、下班,到了固定的日子领回自己的薪水,高兴一番或者抱怨一番之后,仍然茫然地去上班、下班。他们从不思索关于工作的问题:什么是工作?工作是为什么?可以想像,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只是被动地应付工作,为了工作而工作,他们不可能在工作中投入自己全部的热情和智慧。他们只是在机械地完成任务,而不是去创造性地、自动自发地工作。

里兹没有保持晚节,而许多年轻人从一踏入社会就缺乏责任心,以善于投机取巧为荣。老板一转身就懈怠下来,没有监督就没有工作。工作推诿塞责,不思进取,反而以种种借口来遮掩自己缺乏责任心。

“我欣赏的是那些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人,他们不管老板是不是在办公室,都是一如既往地勤奋工作,从而永远都不可能被解雇,也永远都没有必要为了加工资而罢工。”

这是《致加西亚的信》中作者哈伯德强调的观点,在中国社会,对我们而言,同样有教育意义。

那些在事业上颇有成就的人都是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而不用别人来强迫或督促。要想达到事业的顶峰,就不能仅仅在别人注意你的时候才装模作样地好好表现一番,任何真正的成功都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也许有些人是一夜成名,但是,他们的成功,实际上是通过长期默默奋斗才得到的。

要想达到事业的顶峰,你就要具备积极主动、永争第一的品质,不管你做的是多么普通、枯燥的工作,做好自我管理。

自我激励吧,这样,你才有机会成为管理者或老板。那些成功人士都是些勇于负责、令人信任的人。

成大事者与庸人之间有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前者善于自我激励,有种自我推动的力量促使他去工作,并且敢于担当一切责任。成功的要诀就在于要对自己的行为切实负责,没有人能够阻碍你的成功,但也没有人可以真正赋予你成功的原动力。

别把自己当成打工仔,积极而主动地工作吧!不要墨守成规,更不要画地为牢,要善于寻找一切工作的机会,超额圆满地完成老板交给你的任务。

为自己打工——企业家精神

在现代职场,过去那种听命行事的工作作风已不再受到重视,个人自动自发工作的员工将备受青睐。在工作中,只要认定那是要做的事,就马上去做,而不必等到老板交代。

在现代职场里,有两种人永远无法取得成功:一种人是只做老板交代的事情,另一种人是做不好老板交代的事情。这两种人都是老板要首先“炒鱿鱼”的人,或者是在卑微的工作岗位上一生毫无成就的人。

主动去做恰当的事情,就会获得成功的奖赏。

一位成功学家曾聘用一名年轻女孩当助手,替他拆阅、归类信件,薪水与相关工作的人相同。

有一天,这位成功学家口述了一句格言,要求她用打字机记录下来:“请记住:你惟一的限制就是你自己脑海中所设立的那个限制。”

她将打好的文件交给老板,并且有所感悟地说:“你的格言令我深受启发,对我的人生大有价值。”

这件事并未引起成功学家的注意,但是,却在女孩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从那天起,她开始在晚饭后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不计报酬地干一些并非自己分内的工作——譬如替老板给读者回信。

她认真研究成功学家的语言风格,以至于这些回信和老板写得一样好,有时甚至更好。她一直坚持这样做,并不在意老板是否注意到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一天,成功学家的秘书因故辞职,在挑选合适人选时,老板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这个女孩。

在没有得到这个职位之前就已经身在其位,这正是女孩获得提升的最重要原因。下班的铃声响起之后,她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依然刻苦训练,最终使自己有资格接受更高的职位。

故事并没有结束。这位年轻女孩的能力如此优秀,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其他公司纷纷提供更好的职位邀她加盟。为了挽留她,成功学家多次提高她的薪水,与最初当一名普通速记员相比已经高出了四倍。

主动去做老板没有交代的事情,并把这些事做好,你就能提升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位置,就会被调升到更高的职位,获得更大的成功。

要取得像老板今天这样的成就,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比老板更积极主动地工作。

许多人认为老板整天只是打打电话,喝喝咖啡而已。实际上,他们只要清醒着,头脑中就会思考着公司的行动方向,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并不少见。所以不要吝惜自己的私人时间,一到下班时间就率先冲出去的员工不会得到老板喜欢,即使你的付出得不到什么回报,也不要斤斤计较。除了自己分内的工作之外,尽量找机会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让公司觉得我们物超所值。

英特尔总裁安迪·葛洛夫应邀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生发表演讲的时候,提出以下的建议:“不管你在哪里工作,都别把自己当成员工——应该把公司看作自己开的一样。”

主动负起责任

每个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员工能主动工作,带着思考工作。

只有那些能准确领悟自己的指令,并主动加上本身的智慧和才干,把指令内容做得比预期还要好的员工,才能获得老板的认同与器重。

主动建议,替公司着想

对公司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是一个员工应有的责任。虽然认为自己的建议对公司颇有帮助而没有被采用,也不要气馁。即使自己的提案被否决,也不必因此而耿耿于怀。这才是得到上司信赖的好办法。

因为你主动建议是站在上司的角度上,替公司着想的。上司会认为,你是个能够提出好建议的员工,而且有可能认为,你是个不论成败都能保持心情舒畅的乐天派。当然,以后你还有许多提出建议的机会,同时推销自己的机会也绝不会少。

主动替老板分担重任

身为老板,每天都为了工作而忙碌不休,体力难免有透支的时候,这时候,他迫切希望自己的部下能分担一部分工作。

有些员工在老板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不是主动请缨,而是“避之惟恐不及”,这样的员工自然不会赢得老板的心。

一个主动工作的员工,应该主动请缨去帮助自己的老板。特别是在老板工作触礁,迫切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你能挺身而出,在此危难时刻施以援手,一旦他的难题得到解决,你就会在他的心目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主动承担责任

在企业里,老板越来越需要那些敢作敢当、主动承担责任的员工。在现代社会里,责任感相当重要,对于家庭、公司、社交圈子,都是如此,因为它意味着专注和忠诚。

美国一家大公司总裁说:“我最不欣赏那些遇事不主动承担责任的人,如果有谁说‘那不是我的错,那是别人的责任’而恰好被我听到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开除他。”

身在职场,不论是不是你的责任,只要关系到公司的利益,你就要毫不犹豫地加以承担。因为,如果一个员工想要得到提拔,任何一件事都是他的责任。如果你想让老板相信你是个可造之才,最好最快的方法,莫过于积极寻找并紧紧抓牢促进公司发展的机会,哪怕不关你的事,你也要那么做。

只有主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公司和老板负责,对客户负责的人,才是老板心目中的最好的员工。

凡事积极主动去做,勇于迎接挑战的员工,老板才会从心底里欣赏你、接纳你。

自动自发&责任

哈伯德说:“工作是一个包含了诸多智慧、热情、责任、信仰、想像和创造力的词汇。”卓有成效和积极主动的人,他们总是在工作中付出双倍甚至更多的智慧、热情、责任、信仰、想像和创造力,而失败者和消极被动的人,却将这些深深地埋藏起来,他们有的只是逃避、指责和抱怨。

不知道有多少人每天在匆忙中去上班、下班,到了固定的日子去领自己的薪水,高兴一番或者抱怨一番之后,仍然再匆忙地去上班、下班……他们的工作很可能是死气沉沉的、被动的。当工作依然被无意识所支配的时候,很难说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智慧、信仰、创造力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了,也很难说他们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他们只不过是在“过工作”或“混工作”而已!

老板心里很清楚,那些每天早出晚归的人不一定是认真工作的人,那些每天忙忙碌碌的人不一定是优秀地完成了工作的人,那些每天按时打卡、准时出现在办公室的人不一定是尽职尽责的人。

对很多人来说,每天的工作可能是一种负担,一种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他们并没有做到工作所要求的那么多、那么好。对每一个企业和老板而言,他们需要的绝不是那种仅仅遵守纪律、循规蹈矩,却缺乏热情和责任感,不够积极主动、自动自发的员工。

工作需要自动自发,工作就是要付出努力,正是为了成就什么或获得什么,我们才专注于什么,并在那个方面付出精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作不是我们为了谋生才去做的事,而是超越了工作主体自身的职能而要去做的事!

从根本上讲,工作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爱,一种对工作的真爱。工作需要热情和行动,工作需要努力和勤奋,工作需要一种积极主动、自动自发的精神,只有以这样的责任心对待工作,我们才可能获得工作所给予的更多的奖赏。

子敏在一家大型建筑公司任设计师,常常要跑工地,看现场,还要为不同的客户修改工程细节,异常辛苦,但她仍主动地去做,毫无怨言。虽然她是设计部惟一的一名女性,但她从不因此逃避强体力的工作。她从不感到委屈,反而挺自豪。

有一次,老板安排她为一名客户做一个可行性的设计方案,时间只有三天。这是一件原本难以做好的事情。接到任务后,子敏看完现场,就开始工作了。三天时间里,她都在一种异常兴奋的状态下度过。她食不甘味,寝不安枕,满脑子都想着如何把这个方案弄好。她到处查资料,虚心向别人请教。

三天后,她带着布满血丝的眼睛把设计方案交给了老板,得到了老板的肯定。因做事积极主动、工作认真,现在子敏已经成为公司的红人。老板不但提升了她,还将她的薪水翻了三倍。

后来,老板告诉她:“我知道给你的时间很紧,但我们必须尽快把设计方案做出来。如果当初你不主动去完成这个工作,我可能会把你辞掉。你表现得非常出色,我最欣赏你这种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人!”

衡量一个人的责任心关键在于态度,自动自发的主动态度。所谓的主动,指的是随时准备把握机会,展现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表现,以及拥有“为了完成任务,必要时不惜打破常规”的智慧和判断力。知道自己工作的意义和责任,并永远保持一种自动自发的工作态度,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那些成就大业之人和凡事得过且过之人的最根本区别。明白了这个道理,并以这样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我们的工作,工作就不再成为一种负担,即使是最平凡的工作也会变得意义非凡。

在各种各样的工作中,当我们发现那些需要做的事情,哪怕并不是分内的事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发现了超越他人的机会。因为在自动自发地工作的背后,需要你付出的是比别人多得多的智慧、热情、责任、想像和创造力。而且这也正是促使你成为一个优秀的职员、管理者、老板所迫切寻找的那种精神动力所在。

像罗文一样行动

美西战争爆发之时,美国总统必须马上与古巴的起义军将领加西亚取得联络。加西亚在古巴的大山里——没有人知道他的确切位置。可美国总统麦金莱必须尽快地得到他的合作。

有什么办法呢?

有人对总统说:“如果有人能够找到加西亚的话,那么这个人一定是罗文。”

于是总统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将军的信。至于罗文中尉如何拿了信,用油纸袋包装好,上了封,放在胸口藏好;如何坐了4天的船到达古巴,再经过3个星期,徒步穿过这个危机四伏的岛国,终于把那封信送给加西亚——这些细节都不是我想说的。

我要强调的重点是,美国总统麦金莱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

像罗文中尉这样的人,我们应该给他立塑像,放在所有的大学里,以表彰他的精神。年轻人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从书本上学习来的知识,也不仅仅是他人的一些教诲,而是要铸就一种精神:忠于上级,迅速地行动起来,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

以上的文字出自阿尔伯特·哈伯德所写的《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这本书首次发表是在1899年,随后就风靡了整个世界。这本书阐释的理念,到今天仍然散发出理性的光辉。

这本书之所以能畅销不衰,正是它倡导了这种理念:对工作的积极主动、自动自发。作为员工也需要加强这种自动自发的精神,对上级的命令,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

现代企业,迫切需要罗文,需要具有责任心和自动自发精神的好员工!

一位朋友在一家大型公司担任人力资源总监,他给新来的员工讲述了一件事情:

2002年10月,我们公司的营销部经理带领一支队伍参加某国际产品展示会。

在开展之前,有很多事情要做,包括展位设计和布置,产品组装,资料整理和分装等,需要加班加点地工作。可营销部经理带去的那一帮安装工人中的大多数人,却和平日在公司时一样,不肯多干一分钟,一到下班时间,就溜回宾馆去了,或者逛大街去了。经理要求他们干活,他们竟然说:“没加班工资,凭什么干啊。”更有甚者还说:“你也是打工仔,不过职位比我们高一点而已,何必那么卖命呢?”

在开展的前一天晚上,公司老板亲自来到展场查展场的准备情况。

到达展场,已经是凌晨一点,让老板感动的是,营销部经理和一个安装工人正挥汗如雨地趴在地上,细心地擦着装修时粘在地板上的涂料。而让老板吃惊的是,其他人一个也见不到。见到老板,营销部经理站起来对老总说:“我失职了,我没有能够让所有人都来参加工作。”老板拍拍他的肩膀,没有责怪他,而指着那个工人问:“他是在你的要求下才留下来工作的吗?”

经理把情况说了一遍。这个工人是主动留下来工作的,在他留下来时,其他工人还一个劲地嘲笑他是傻瓜:“你卖什么命啊,老板不在这里,你累死老板也不会看到啊!还不如回宾馆美美地睡上一觉!”

老板听了叙述,没有做出任何表示,只是招呼他的秘书和其他几名随行人员加入到工作中去。

但参展结束,一回到公司,老板就开除了那天晚上没有参加劳动的所有工人和工作人员,同时,将与营销部经理一同打扫卫生的那名普通工人提拔为安装分厂的厂长。

我是人力资源总监,那一帮被开除的人很不服气,来找我理论。“我们不就是多睡了几个小时的觉吗,凭什么处罚这么重?而他不过是多干了几个小时的活,凭什么当厂长?”他们说的“他”就是那个被提拔的工人。

我对他们说的是:“用前途去换取几个小时的懒觉,是你们的主动行为,没有人逼迫你们那么做,怪不得谁。而且,我可以这件事情推断,你们在平时的工作里偷了很多懒。他虽然只是多干了几个小时的活,但据我们考察,他一直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他在平日里默默地奉献了许多,比你们多干了许多活,提拔他,是对他过去默默工作的回报!”

故事中两位受到提拔的员工正是企业任何时候都呼唤和寻找的“罗文”。在所有企业中,人们都需要具有积极主动,负责到底的精神,以及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诚然哈伯德先生所言:“文明,就是一如既往寻找这种人才的一段长久过程。”

行动的马太效应

“劳动创造了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人”的潜能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在劳动中逐渐被开发,人类就不断进化。如果把这个论断用在成功学上,我们说:“行动创造了人。”

潜能愈用(行动)愈增加,不用(行动)就减退。行动促使潜能发展,潜能的发展必然又带来更大的行动。

“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这就是著名的马太效应。

《新约·马太福音》第25章叙述耶稣带领门徒向耶路撒冷行进,一路上对门徒谆谆教导。耶稣坐在橄榄山上时,给门徒们讲了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贵族,他要出门到远方去。临行前,他把仆人召集起来,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

后来,这个贵族回国了,就把仆人叫到身边,了解他们利用银子的情况。

第一个仆人说:

“主人,你交给我五千两银子,我已用它赚了五千两。”

贵族听了很高兴,赞赏地说:

“好,善良的仆人,你既然在赚钱的事上对我很忠诚,又这样有才能,我要把许多事交给你管理。”

第二个仆人接着说:

“主人,你交给我两千两银子,我已用它赚了两千两。”

贵族也很高兴,赞赏这个仆人说:

“我可以把一些事交给你管理。”

第三个仆人来到主人面前,打开包得整整齐齐的手绢说:

“尊敬的主人,看哪,您的一千两银子还在这里。我把它埋在地里,听说您回来,我就把它掘了出来。”

贵族的脸色沉了下来。

“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浪费了我的钱!”

于是夺回他这一千两,给那个有一万两的仆人,并说:

“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不利用钱财,就是浪费,如第三个仆人的作为;不行动,就是潜能最大的浪费。一个社会关系好的人,他的社会关系只会越来越好;一个行动能力强的人,其行动能力只会越来越强——他们就是如此“走运”,生命力就是如此旺盛,因为,他们时刻都在行动!

生命在于行动。 0vPjRXlNBV3ryKU3kYX6zzzV/Vq3k6oRcGuL7ZyOXRwjyWd5WrKPBBYBuv04Kvs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