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做上品人是人生的必修课

德才之辨:德行比才能更重要

智慧点金石

中国素有重视德行的传统。儒家经典《周礼》中有“敏德以为行本”之说。《诗经》里也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诗句,比喻对道德高尚、光明正大者的敬仰、仿效。《论语》中孔子也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即使有周公那样的才能和美好的资质,只要骄傲吝啬,他其余的一切也都不值一提了。

这其中,才能资质属于才的方面,骄傲吝啬属于德的方面。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才高八斗而德行不好,那么也是不值得一提的,只有德才兼备才是完美的人。如果二者不可兼得时,德是熊掌,才是鱼。圣人一定会是舍鱼而取熊掌,舍才而取德。

由此可见,孔子人生哲学的重心在道德品行的养成。无论做人做事都要以道德作为基础,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正如西莱·福格所说,决定一个人价值和前途的不是聪敏的头脑和过人的才华,而是正直的品德。品德就是力量,它比“知识就是力量”更为正确。

故事苑:曲径通幽

德与才一直是考察人才时必须考虑的两个方面,二者孰轻孰重?下面这个故事会提供一个值得深思的答案。

有一位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敬重。老锁匠的年纪渐渐大了,为了不让自己的技艺失传,他决定为自己物色一个接班人。最后老锁匠挑中了两个年轻人,准备将一身技艺传给他们其中一个人。一段时间以后,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不少东西。但两个人中只有一个能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

老锁匠准备了两个保险柜,分别放在两个房间里,让两个徒弟去打开,谁花的时间短谁就是胜者。结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十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众人都以为大徒弟必胜无疑。

老锁匠问大徒弟:“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出了光亮:“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老锁匠又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看见里面有什么,您只让我打开锁,我就打开了锁。”

老锁匠十分高兴,郑重宣布二徒弟为他的正式接班人。大徒弟不服,众人也不解,都来询问老锁匠,他微微一笑说:“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高超的锁匠,他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否则,心有私念,稍有贪心,登门入室或打开保险柜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

老锁匠的话确实耐人寻味,他把道德作为权衡徒弟的最终标准,所以二徒弟虽比大徒弟才能差,但最终因为品德而被师傅选为接班人。可见德才兼备的人最为珍贵,而两者失衡时,品德就要重于才能了。

弦外有音

古称才德兼备的人为才子。德与才是有机的统一体,二者不可分割,不可偏废。宋代政治家司马光在总结历史上用人治国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靠才来发挥,才靠德来统帅,二者相辅相成,同样重要。只有德才兼备,才为贤者。

就具体某个人来看,德才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不平衡。有些人德比较好,但才能差些;有些人虽然有才,但德却稍逊一筹。德才相比,更应注意德。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良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因为一个能力非常强、智商非常高的人,如果品质败坏、野心很大,那他造成的危害就会非常大,甚至会达到祸国殃民的程度。

反之,一个人如果有德行,能力虽然差了点,但他只要虚心好学,提高自己,就会逐渐进步,弥补才学上的不足。总之,在世界上自如行走,而不至于误入歧途的人,大多懂得德才兼备的道理。

器量决定人生格局

智慧点金石

孟子第一次见梁襄王后,评价说:“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远远地看他没有君主的样子,近处观察,发现他没有一点谦虚之德,也没有一点恐惧戒慎之心,可见其器量之狭小。器量,在古代的本义是指器物的容量,引申用以比喻人的度量。蔡邕《郭泰碑》上有“器量弘深,姿度广大”之说。古人非常重视一个人的“器量”。它是为人之道,也是为官之道;是处世哲学,又是政治哲学。古之圣明之君、贤达之臣、聪慧之士,无不以“器量弘深”为人生箴言,且往往从中受益无穷,而一些不知韬晦、器量狭小之人,也往往因不能容人容事,不能善终。

故事苑:曲径通幽

一个器量大的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南非的民族斗士曼德拉,因为带领人民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27年。当时曼德拉已不再年轻,但是白人统治者依然像对待年轻犯人一样对待他。

曼德拉被关在总集中营一个“锌皮房”里,他的任务是将采石场大石块砸碎成石料,有时从冰冷的海水里捞取海带,还做采石灰的工作。因为曼德拉是要犯,专门看守他的看守就有3人。他们对他并不友好,总是寻找各种理由虐待他。

27年的监狱生活并没有打倒曼德拉,他坚强地斗争到底,获得了自由。1991年,他被选为南非的总统,曼德拉在他的总统就职典礼上的一个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总统就职仪式开始时,曼德拉起身致欢迎词。他先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然后他说,他深感荣幸能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但他最高兴的是当初他被关在罗本岛监狱时看守他的3名前狱方人员也能到场,然后他把这三人介绍给了大家。

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宽宏的精神,让那些残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看守汗颜得无地自容,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身来,恭敬地向3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人们在那一刻平静了。

事后,曼德拉向朋友们解释说,自己年轻时性子很急,脾气暴躁,正是在狱中学会了控制情绪才活了下来。他的牢狱岁月给他时间与激励,他学会了如何面对苦难。他说,感恩与宽容经常是源自痛苦与磨难的,必须以极大的毅力来训练。

他说起获释出狱当天的心情:“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这就是器量,这就是胸怀。

一个人的胸怀可以像天空、像大海,也可以像湖泊、像池塘。大胸怀成就人生的大规模,而小胸怀只能囿于方寸之地。

弦外有音

器量,是一种不需投资便能得到的精神高级滋补品;是一种保持身心健康、具有永久疗效的“维生素”;是宠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清醒剂;是一种使人做到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智慧和定力。器量,鄙视的是斤斤计较、蝇营狗苟和鼠目寸光的行为,崇尚的是磊落坦荡、无私无畏和志存高远的品格;失去的是不平、烦恼和怨恨,得到的是友情、快乐和幸福;抛弃的是狭隘、偏激、小气和毫无意义的你争我夺,得到的是宽广、博大、舒畅和融洽的人际关系。

大海之所以纳百川,是因为它渊深;山岳之所以高万仞,是因为它博大。做人,就应该有山海一样的器量,有宽宏大量的美德。

智慧是勇气的底色

智慧点金石

孔子的弟子子路一次问孔子:老师,假使你打仗,你带哪一个?你总不能带颜回吧?他营养不良,体力不够,你得带我吧?孔子听了子路的话,笑着骂他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意思是像你这种脾气,要打仗绝不带你,你像一只发了疯的猛虎一样,站在河边就想跳过去,跳不过也想跳,这样有勇无谋怎么行?看上去一鼓作气,很英勇的样子,大有一副慷慨赴死的凛然气概,但是这种做法实在是去冤枉送死,真正成大事的人必须要有勇有谋才行。

勇与谋,自古以来,就涉及到人类思想和活动的方方面面。如果说谋代表思想,那么勇则代表行动。脱离了指导思想的行动,就似暗夜行路,寸步难行。而没有行动的空想,就是历代兵家引以为戒的纸上谈兵,于人于己都毫无用处。其实很多时候谋与勇就是一体两面,一些人在具备大谋的同时都有大勇。有谋无勇不能称之为大谋,有勇无谋也不能称之为大勇。大谋与大勇互为表里,互相依附,只有达到谋勇兼备的人,才是真正具有大谋大勇的人。

故事苑:曲径通幽

一个人无论想成就什么事,都要将勇和谋结合起来,既要胆识过人,又要善谋善断。

战国时期,秦赵之间曾发生“完璧归赵”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蔺相如。因为没有得到和氏璧,秦王怀恨在心,连续两次伐赵,杀了两万多人,然后又主动与赵国和好,约赵王在渑池相会。见面后,秦王就趁机羞辱赵王,他在酒酣耳热之际对赵王说:“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怯于秦国的势力,无奈只好奏了一曲,鼓瑟之后,秦御史立刻记入史册:“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看了,心里非常愤怒,便以牙还牙,他对秦王说:“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缶,以相娱乐。”秦王大怒,不肯,相如进缶跪请。秦王仍然不肯击缶,相如便威胁说:“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秦王迫于无奈,很不高兴的击打了一下瓦盆,相如立刻要赵御史记录在案:“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这样,我为你鼓瑟,你为我击缶,双方就扯平了。

蔺相如以牙还牙的招数可谓大智,而以缶相逼的姿态就是大勇,大智大勇的结合,使他完成了一件难办的事,从而保全了赵国的尊严。可见,勇与谋完美结合,则大事可成。

弦外有音

大凡成功的人,都能将勇气和谋略进行完美的结合。一个敢作敢为的人,只有同时拥有一个多计善谋的头脑,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而一个有勇无谋的人,即使毫无畏惧,雄心勃勃,但是没有谋略,鲁莽行事,只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反之,一个有谋无勇的人,虽然胸有千秋大计,但是没有勇气去行动,最后也只会一事无成。总之,大智大勇是谱写壮丽人生篇章的必要条件。

气节与信念,助你屹立天地之间

智慧点金石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大事交代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何为君子?君子总能坚持自己的信念与观点,即使身处险境亦面不改色,坦荡为人。君子内心有一股傲气,但傲而不骄,傲在骨子里,内在有气节。君子之傲骨,如梅花,苦寒之中仍绽放出幽香一缕,怡人性情。古语道:“三军可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其志。”正是此意,这就是气节。

气节作为坚守原则之本,是道德的本质要求。它主要反映的是坚持真理和正义,即使身处逆境也坚贞不屈,始终不渝。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气节表现的不仅仅是人的精神状态,反映的更是人生道德观念。这里所说的道德观念,是指为了达到理想目标,生死关头不苟且偷生,淫威之下不卑躬屈膝,诱惑面前不低头弯腰的精神。

故事苑:曲径通幽

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忧国忧民的文天祥曾写道:“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一个人陷入困境时,他的品德和志气就会表露无遗。

1941年12月,日本侵占香港的那一天,留居香港的梅兰芳开始蓄起唇髭,没过几天,浓黑的小胡子就挂在了唱旦角的艺术家脸上。他年幼的儿子梅绍武好奇地问:“爸爸,您怎么不刮胡子了?”

梅兰芳慈祥地回答儿子说:“我留了胡子,日本人还能强迫我演戏吗?”

不久,他回到上海,住在梅花诗屋,闭门谢客,拒绝为日本人演戏,时常在书房里的台灯下作画,年复一年仅靠卖画和典当度日,生活日渐窘迫。上海的几家戏院老板见他生活如此困难,争先邀他出来演戏,却被他婉言谢绝。

有一天,汪伪政府的大头目褚民谊突然闯入梅兰芳家,要他作为团长率领剧团赴南京、长春和东京进行巡回演出,以庆祝所谓“大东亚战争胜利”一周年。

梅兰芳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脸,沉着地说道:“我已经上了年纪,很长时间没有吊嗓子了,早已退出了舞台。”

褚民谊阴险地笑道:“小胡子可以刮掉嘛,嗓子吊吊也会恢复的。哈,哈,哈……”

笑声未落,只听梅兰芳一阵讥讽的话语:“我听说您一向喜欢玩票,大花脸唱得很不错。您作为团长率领剧团去慰问,岂不是比我强得多吗?何必非我不可!”褚民谊听到这里,顿时敛住笑脸,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支吾了两句,狼狈地离开了。

梅兰芳一身傲骨,不畏强权,为了坚守心中的正义,宁可舍弃心爱的艺术,可谓“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典型了。

弦外有音

气节是理想信念和原则立场的具体体现,来源于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它反对谬误,抵制浅薄,坚持正义,反对罪恶。它出污泥而不染,临危受命不退缩,慷慨赴死不低头。它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立场和崇尚正义,危难时刻义无反顾,赴汤蹈火。

历史上坚守气节的人物数不胜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临大节而不可夺其志者,皆为君子。为人处世,必须坚守自己的气节与信念,守其志,才能屹立于天地之间!

纵有千金难买一颗宽厚无私的心灵

智慧点金石

过去的药铺里经常有这样一副对联:但求世上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这句话包含的悲天悯人、宽厚无私的情怀是很让人感动的。自己虽然是良医,却祈求别人不生病,能与其所蕴涵的至高境界的道德品质相匹敌的当属孔子的一句话,即“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审理诉讼案件,我同别人一样能做好。但内心总是希望这些事情不再发生啊!孔子这里的感慨是希望通过教化,提升人们的修养,减少案件的发生。这是以天下人为念的崇高博大的情怀。

故事苑:曲径通幽

世间天地万物数不胜数,其中最能够打动人的莫过于一颗善良的心。

山东潍县以前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经常发生水灾、旱灾。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即郑板桥)在当地任县令七年期间,就有五年发生灾情。在他刚到任那一年,潍县发生水灾,十室九空,饿殍满地,其景象惨不忍睹。郑板桥据实上报,请求朝廷开仓赈灾,可朝廷迟迟不准。在危急时刻,郑板桥毅然开仓放粮,他说:“不能等了,救命要紧。朝廷若有怪罪,就惩办我一个人好了。”这样灾民很快得救了。

郑板桥秉承儒家心系天下苍生的精神,心念百姓疾苦。他深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做任何事,他首先想到的是百姓。他招民工修整水淹后的道路城池,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救济灾区壮男;同时责令大户在城乡施粥救济老弱饥民,不准商人囤积居奇;他自己带头捐出官俸,并刻下“恨不得填满了普天饥债”的图章。他开仓借粮时有秋后还粮的借条,到秋粮收获时,灾民歉收,他当众将借条烧掉,劝人们放心,努力生产,来年交足田赋。由于他的这些举措,无数灾民解决了倒悬之危。

为了老百姓,他得罪了一些富户,特别在整顿盐务时,更是触动了富商大贾的私利。潍县濒临莱州湾,盛产海盐,长期以来,官商勾结,欺行霸市,哄抬盐价,贱进贵卖,缺斤少两,以次充好。郑板桥针对这些弊端,严令禁止。因此,一些富人对他造谣毁谤,匿名上告。1752年,潍县又发大灾,郑板桥申报朝廷赈灾,上司怒其多次冒犯,又加上听信谗言,不但不准,反给他记大过处分,钦命罢官,削职为民。

离开潍县时,百姓倾城相送。郑板桥为官十余年,并无私藏,只是雇三头毛驴,一头自骑,两头分驮图书行李,由一个差丁引路,凄凉地向老家走去。临别他为当地人民画竹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枝,秋风江上作鱼竿。”

郑板桥为官,不以自己的才情作为晋升的手段,也不以此卖弄,而是用在为民谋福上,这种宽厚无私的精神才是人格的最高境界。

弦外有音

一灯大师说过:“世人无数,可分三品:时常损人利己者,心灵落满灰尘,眼中多有丑恶,此乃人中下品;偶尔损人利己,心灵稍有微尘,恰似白璧微瑕,不掩其辉,此乃人中中品;终生不损人利己者,心如明镜,纯净洁白,为世人所敬,此乃人中上品。人心本是水晶之体,容不得半点尘埃。”

人世间最宝贵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颗宽厚无私、品行高尚的心灵,那是纵有千金也不能买到的稀世珍品。

一草一木皆生命,悯物之心需长存

智慧点金石

“子钓而不纲,弋而不射”,意思是说孔子钓鱼,但不用绳网捕鱼。孔子射鸟,但不射栖宿巢中的鸟。以前的人通常将此事看成孔子“取物以节”,不妄杀滥捕。其实这里更注重的是仁爱之情,即一草一木皆生命,岂可不爱惜的道理。

世间的生命原本是没有所谓“高、低、贵、贱”之分的,每一个生命都有着它所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关怀生命并不仅仅是去关怀我们人类自身的生命,而是去关怀这世间一切具有生命的生物,哪怕是一只小小的蚂蚁,一株还没有发芽的小草。正如著名的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人只有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你才是作为人而存在的。”因此,任何一个生命都是值得我们去关怀的。

故事苑:曲径通幽

佛法十分讲究“慈悲为怀”。佛曰:“一滴水中有四万八千虫。”而且佛法中不杀生、众生平等的观念、教义都极为深刻地体现了佛法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一个生命无论有多么卑微,在这个世界上都应该有其自己的一席之地。

有一次弘一法师到丰子恺家。丰子恺请他坐在藤椅子里。他没有立即就座,而是先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才慢慢地坐下去,开始时丰子恺心中好奇,却不敢多问。后来见他每次都如此,丰子恺忍不住问了一次。弘一法师回答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

无独有偶,还有一个将仁慈惠及蝼蚁的故事:

滴水和尚十九岁时就进了曹源寺,拜仪山和尚为师,开始时,他被派去替和尚们烧水洗澡。

有一次,师父洗澡时,嫌水太热,便让他去提一桶冷水来。他提来凉水后,先把部分热水泼在地上,加入冷水,等热水调凉以后,又把多余的冷水也泼在了地上。

师父见此,便训斥道:“你知道地下有多少蝼蚁、草根生命,这么烫的水下去,会坏掉多少性命。而剩下的凉水浇花多好,可活草树。你若无慈悲之心,出家又为何?”

经此一训,他瞬间开悟了,后来便以“滴水”为号。

人生天地间,要存一颗怜悯之心,无论是对他人,还是对各种生物,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上,是同命运、共呼吸的伙伴。

弦外有音

对生命的关怀并非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完善,也并非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它是生命对生命的平等的尊重和深切的关怀。人与自然本身便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自然赋予我们作为人的身份并不是让我们凌驾于其他生命之上,而是为了让我们与其他的生命和谐、友好地相处,让世界在这种和谐相处中健康而持续地发展。

其实,即使只是一只毫不起眼的小蚂蚁,也是造物主的恩赐,它与我们人类的生命,并没有本质区别,它也应该享有生命的权利和尊严。很多时候,我们在关怀其他的生命的同时,也是对我们自身的关怀与尊重。

涵养人格魅力的极致:养浩然正气

智慧点金石

养气修心功夫能够修到纯粹精湛的,非孟子莫属。儒家思想中关于人的修养有“内圣外王”之说,孟子就此修养之道,指出“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

孟子首先说明养气修心之道,虽爱好其事,但一曝十寒,不能专一修养,只能算是知道有此一善而已;必须要在自己的身心上有了效验,方能生起正信,也可以说才算有了证验的信息;由此再进而“充实之谓美”直到“圣而不可知之谓神”,才算是“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成功。

何为浩然正气,其实就是至大至刚的昂扬正气,是以天下为己任,担当道义,无所畏惧的勇气,是君子挺立于天地之间无所偏私的光明磊落之气,这三气构成了浩然之气。这种浩然正气体现着一种伟大的人格精神之美。

故事苑:曲径通幽

中国历史上具有浩然正气的英雄有很多,文天祥就是其中一个。

文天祥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抗蒙古人的入侵,保卫家国,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那时蒙古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招募三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有人说:“蒙古大军人那么多,你只有这些人,不是虎羊相拼吗?”文天祥则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令我心痛的事。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

后来,南宋的统治者投降了蒙古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他拒绝了蒙古人的多次劝降,最终舍身报国,慷慨就义。

文天祥以身殉国,表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傲然品格,正如其诗中所说,“一片丹心照汗青”,从此,中国历史上多了一位可以大书特书的“善养浩然正气”的英雄。

弦外有音

为人需养浩然正气。

浩然正气是人的精神“脊梁”,是抵御歪风邪气的“屏障”。正气长存,则邪气却步、阴霾不侵;正气长存,则清风浩荡,乾坤朗朗。要保持浩然正气,就必须“一日三省吾身”,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以激浊扬清、弘扬正气为己任,使正气日盛,邪气渐消,引领整个社会不断走向正义和文明。这才是君子之道。

何谓顶天立地大丈夫

智慧点金石

自古表现大丈夫情怀的诗数不胜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人读来,仍然气冲霄汉,令人激动不已。

在《孟子·滕文公下》中,孟子如此给大丈夫下定义:“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道路上,能实现志向就要与百姓一起去实现,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实行这个原则;高官厚禄不能动我心,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的行为,权威武力不能挫我志向,这才叫做大丈夫。

故事苑:曲径通幽

大丈夫即使身心受创,仍能愤然而起,成就一番事业。

年轻时的司马迁为继承父亲遗志,计划写一部全面记述中国历史的“史书”。在他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知识积累,开始写作这部历史巨著的时候,李陵事件发生了。当时朝廷专管刑法的廷尉杜周,为了迎合和讨好当朝皇帝,竟给无辜的司马迁判了“腐刑”(就是割去男人的生殖器官)。按照当时汉朝的法律,被判了刑的犯人是可以用钱来赎罪的。但是司马家世代为史官,根本拿不出赎金。因此,他只能屈辱地受刑。

遭受如此酷刑,是人生的奇耻大辱。正直清高的司马迁本来已经没有勇气再活下去了。但是,父亲的遗志还没有完成,自己用一生的精力所搜罗的材料,以及成“一家之言”的理想还没有实现,难道一切都撒手不管了吗?他不甘心!

经过了无数个日夜的痛苦煎熬,他终于豁然开朗——周文王被纣王关在羑里,写出了《周易》;孔子一生困厄不得志,但他却孜孜不倦地教育学生,并且写下了《春秋》;左丘明眼睛全盲,以巨大的毅力写成了《国语》;屈原遭人排挤诬陷,流放他乡,却写出了名著《离骚》;孙膑遭朋友庞涓陷害,被砍掉了两个膝盖骨,他还能忍辱负重,写出了《孙子兵法》。中国历史上的这些伟人给了司马迁莫大的鼓舞。于是他决心抛弃个人的悲痛与屈辱,效法这些古人,完成自己的宏愿。司马迁出狱后,汉武帝让他当了中书令。他以巨大的毅力忍受着朝廷上下投来的鄙视与嘲讽的目光,经过了十数年坚忍不拔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部空前的历史巨著——《史记》。

司马迁虽遭人生奇耻大辱,但他并不因此而屈服,终成一家之言而青史留名,这就是真正的大丈夫。

弦外有音

古人尝言,大丈夫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创不世之基业,立不世之奇功!这是真正的大丈夫,但其标准之高,也让当今之人望而却步。其实修大丈夫之道是从生活中开始,这是一种内在的修养,是一种气质。

黄宗羲的《宋元学案》说得好:“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真正的大丈夫能做到以“仁义”为先,是一个注重道义的人,讲究的是要有骨、有气,要挺起胸膛,正直无私,具有顶天立地的骨气。正是:玉可碎,而不可以改其坚;兰可移,而不可以减其馨。

凡圣只在一念间

智慧点金石

圣人是孟子为士人提供的理想人格,孟子说:“圣人,百世之师也,大而化之谓圣。”“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圣人对于士人有何意义呢?孟子说,圣人可致,“人人皆可为尧舜”。也就是说,圣人源于平淡,圣人来自凡人。但不是任何凡人都能成为圣人,这需要有坚定而执著的信仰,需要一颗胸怀世界的心,要有大智慧、大慈悲,经大磨难、大困苦而志向不改。

故事苑:曲径通幽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可以不是圣人,可以不是伟人,也可以不是英雄和智者,但心灵要与他们等高。

1944年冬天,德国纳粹终于被苏军赶出了苏联国土,数以百万计的德国兵成了俘虏。在莫斯科的大街上,每天都有一队队的德国战俘面容憔悴地走过。这时,所有的马路都挤满了人。苏军士兵和警察站在战俘和围观者之间。围观者大部分是妇女。她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或者是父亲,或者是兄弟,或者是儿子,都死在了战争中,她们每一个人,都和德国人有着一笔血债。

因此,当俘虏们出现时,她们的双手都攥成了拳头,眼中充满仇恨。士兵和警察们竭力地阻挡着她们,害怕她们控制不住自己的冲动。

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一位满脸皱纹的妇女,穿着一双战争年代破旧的长筒靴。她走到一个警察身边,希望警察能让她接近俘虏。警察同意了这个老妇人的请求。

她到了俘虏身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用印花方巾包裹的东西。里面是一块黑面包,她不好意思地把这块黑面包塞到了一个疲惫不堪的、眼神中透着绝望的俘虏的衣袋里。然后她转向身后那些充满仇恨的同胞们,平和而慈祥地说:“当这些人手持武器出现在战场上时,他们是敌人。可当被解除了武装出现在街道上时,他们就是和我们一样,具有共同外形和共同人性的人。”

老妇人说完这些,就静静地离开了。但空气在那一瞬间似乎凝住了,不一会儿,很多妇女便拥向俘虏,把面包,香烟等各种东西塞给他们。

这位老妇人所做的事虽然不属心忧天下、情系苍生的大事业,但她的做法也足以称为圣贤。

弦外有音

一个人虽不能成为孔孟一样的圣人,但需要圣人的情怀,怀圣人心,做平常事,这样就人人皆可称圣人了。所以,圣人并不是独一无二、与生俱来的,他们也是凡人经过不断地努力修行而来。凡人与圣人只是一念之差,只有一步之遥,跨越了那一步,凡人就变成圣人。 lT3A/Ff4j6EHBPeBG3C2GkK6bSoeWizg7AOulFpv54baeL4Tjq9MbxfMA/NpycM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