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强大来自对环境的掌控

随遇而安——顺利适应新环境

大文学家苏轼有一个朋友叫做王定国。他家有一名歌女名唤柔奴,姑娘眉清目秀,聪明伶俐。王家世代居住在京师,后来王定国到岭南做官,柔奴跟随到岭南。多年后,她又随王定国迁回京师居住。

一次,苏轼到王定国家拜访,见到从岭南归来的柔奴面色红润,笑靥如花,苏轼觉得特别诧异:她怎么会如此肤质细嫩,气色红润?苏轼好奇地问道:“岭南的风土应该不好吧?”不料,柔奴答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听过柔奴的回答,顿时大受感动,遂填词一首,名为《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琢玉郎”意指苏轼的好友王定国。苏轼特别赞美这样一个女子,不仅温柔貌美,富有才情,更能够在困境中安然处之。即使在岭南那样水土不好的地方生活,也依旧能够娇嫩似水。词的后半阙写道:“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所谓随遇而安,便应该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心态吧。不论是贬谪调配,还是右迁升官,深谙随遇而安的内涵和要义,便依然能够享受坦荡的人生,舒心的生活。正如林清玄所说:“在人生里,我们只能随遇而安,来什么,品味什么,有时候是没有能力选择的。学会随遇而安,你能够轻松地挫败生活中许多看似不可战胜的困难。这,是面对生活最为强硬的方式。”

其实,不仅升官贬谪需要面对新环境,平凡的普通人同样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需要适应与校园生活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更换工作的职场人士需要适应新的公司,新的工作环境;从恋爱走入婚姻,或者从结婚走到离婚的人也需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主要就是心理上的不适应。面对新的场所、新的同事、新的人际关系,该如何让自己找到安全感,如何让脆弱的心理变得强大起来,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考虑的问题。随遇而安的人,能够在循序渐进中获得舒适的内心状态,也能充实、快乐地享受新环境。

春节前夕,林峰从原本的广告公司辞职,在一家新的公司拿到了一个文案策划的offer。热热闹闹的节日过后,林峰来到了新公司报到。已经有了一年工作经验的他,早已蜕去了刚毕业时的青涩和害羞,几天之内,就熟悉了新公司的环境和办公室的所有同事。

在人力资源部办好入职手续之后,林峰来到了办公桌前。他先跟身边的两位美女主动打招呼,并且作了自我介绍,随后,他到相邻的部门跟其他同事问好,并且一一询问了对方的名字。

在没有名片介绍的情况下,一下子记住十几个人的名字并不容易。可是,林峰并没有这样的困扰。当同事报上姓名之后,他会小声地重复一遍,以便加深印象。如果叫不准是哪几个字,他还会直截了当地询问具体的字怎么写。“一开始就较真儿一点,总好过以后搞错别人的名字吧。”林峰说。就这样,林峰走了一圈下来后,让同事认识了自己,他对公司的各个部门和身边的同事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实际上,很多人无法像林峰这样主动、积极地融入新环境中。有的人可能因为害羞,不好意思向大家介绍自己,有的人也可能是生性木讷,不善交际。其实,公司的领导特别喜欢主动积极,能够尽快融入团队的员工,对于公司的老员工来说,新员工的到来也意味着一个新环境的产生,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心理调试的过程。如果新员工能够主动出击,短时间内融入,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件好事。

下面是几个适应新环境的原则,以供参考:

1.真诚相待。真诚是打开心门的钥匙。带着真诚笑容与人坦诚交谈的人会让对方尽快卸下防御心理,促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相互的,只有你慢慢地暴露了自我,把自己的想法及时与他人交流,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

2.积极主动。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主动去了解永远比被动等待有效。对人友好,主动表达自己的善意,会令人产生好感,也会让对方觉得自己被重视。同时,一个积极的新人会给人一种充满活力的印象,为后续的交往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3.虚心请教。在一个公司里,或者一个部门内,都会有几个老资历的员工,他们对公司熟悉,也懂得其中的相处之道。作为一个稳定环境的闯入者,新人难免会遭受冷遇。这时,虚心地向前辈请教,不仅能够及时获得部门信息,还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着眼于细微之处——每一件小事都很重要

在一座高山上,伫立着一棵高大的树木。经过自然学家的考证,它已经在山上存活了四百多年,经历了无数次狂风暴雨的洗礼,甚至曾经被雷电击过十几次,但是,它仍然顽强地活了下来。

最终,它却倒在了一窝甲虫的攻击下。那些甲虫将巢穴筑在了大树的根部,每天咬噬树干、树皮为食。它们还不断扩宽洞穴,将暗道一直挖到了树根深处。甲虫的一小口非常小,但长年累月地啃咬下去,却使这棵饱经沧桑的大树终于不堪重负,倒了下去。

试问,有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很像这棵身经百战的大树呢?在生活中能够轻松地抵御暴风骤雨和雷电的攻击,在一次次巨大的风浪中挺立不倒,却可能让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那些微妙的小细节击倒。

有道是“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任何事情都是由细小、简单的部分开始,渐渐变得复杂、困难,变得需要花费更多的心力和精力。然而,当我们在每一个细微之处留心,做好了每一件小事,了解了整个环境的所有细节之后,自然就会气定神闲,自信满满。

科恩从十二岁起,就开始利用暑假时间在爸爸的清洁公司打工。爸爸每天都用一桶清洁剂和一把钢丝刷,认认真真地清洗着客户的房间、仓库或者游泳池。

当科恩和爸爸一起清洁游泳池时,科恩为图省事,总是在角落的地方草草了事。爸爸发现后,并没有急着责备他,而是拿起钢丝刷开始仔仔细细地清理起来。收工之后,爸爸对科恩说:“你的工作质量就等于是你的名字,因此每一个细节都非常重要。你要像签名一样做好每一件小事,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在以后的日子里,科恩按照爸爸的教导,拿着钢丝刷将每一块地砖都洗得干干净净。

后来,科恩在一家食品超市做包装工。因为他的工作成绩是全组人最好的,合格率也是最高的,他从包装工升为仓库管理员。

虽然是每天装装卸卸、点清库存、核对清单的一些细小麻烦事儿,他依旧一丝不苟地做着。有朋友劝他说:“不要把青春浪费在这种琐碎的小事上了,干一辈子也不会有出息的。”科恩不以为然,依旧坚守着爸爸告诉他的工作信条:工作无大小,每一件事都很重要。朋友觉得科恩是个大傻瓜,永远都干不出名堂来。

数年后,科恩的努力终于得到了上帝的眷顾。他用多年的积蓄成功收购了当地一家食品商店,并且在十年后将一家商店开到了十八家,成为当地最有名、最富有的食品连锁公司老板。

除了那些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发明家,作为普通人来说,生活是我们唯一的创造。即使身处不同的城市,做着不同的工作,我们依然在创造着生活。这些不能抹平重建,也不能推倒重来的生活,正是由一天一天的积累,一个一个微小的细节构成的。

着眼于细微之处,正是让我们将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看重、都认真。虽然有人说“人生为一件大事而来”,可那做大事的胸怀、做大事的决心、做大事的强大内心,不都是从小事积累出来的吗?

徐蕾在九州饭店工作九年后,升任人事培训部经理。她的培训理念就是要求员工着眼于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将客人的每一个要求都当成重要的事来做。她经常引用的例子,就是当年她做大堂经理时遇到的事。

当时,有一位到本地出差的客人到饭店来用餐。客人拿着一个方方正正的盒子,里面是一只新买的台灯,是客人从古董市场淘回来的旧家饰。结过账之后,客人叫来了徐蕾,向徐蕾要一个大点的袋子,想要将盒子装进去。可是,那个盒子太大了,饭店里最大的袋子也装不下。

其实,这原本就不在饭店的服务范围,徐蕾原本可以讲明原因,简单地把客人打发走。可是,徐蕾并没有那么做。她充满歉意地解释过之后,想到了一个办法。于是,她对客人说:“袋子一时间可能找不着,不过,我可以用胶带帮您粘一下提手,这样就可以提了。”随后,徐蕾拿来了胶带,将顾客盒子上的提手反复地粘了几层,直到粘牢为止。粘好后,客人提着台灯笑着说:“真是太感谢你了,九州饭店的员工就是不一样。”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别看事情微小,能够真正做好的人却不多。注重细节的人定是心平气和、不骄不躁的,那些情绪起伏不定,心急如燎的人纵使心中有着雄韬大略,仍然难把细节放在心上。

生活中不乏想做大事的人,但是能把小事做细的人不多。要知道,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小事都看得重要,做得出色,积累起来,就能成就闪光的人生。

看穿心事——卸掉他人的伪装

千人千面,每一个面孔后面都有一颗难以琢磨的心。尤其是社会变化越来越迅速的当今时代,人们之间的交往,早已经由坦诚相待变成了尔虞我诈,越来越多的人戴着层层面具出现在各种场合。敷衍的话语、虚假的表情,让原本神秘的内心世界更加难以了解。

那么,当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对周围的一切都不甚了解,对身边的人更是一无所知的时候,拿什么来支撑我们缺乏安全感的内心呢?我们又如何能迅速地掌控环境?如何能让他人快速地喜欢和接纳?不用担心,只要看穿他人的心事,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

欺金纳曾经说过:“人可以什么都不会,但必须有认清他人心理的能力。”虽然人的内心世界纷繁复杂,无法拿科学仪器测量,有时候甚至无法用语言表达,但是,人的内心并不是没有规律,无迹可寻的。当我们了解了人类内心的变化规律之后,就可以见微知著,找到操控心理的技巧和方法,从而在心理上占据强大的优势。有了心理的策略,尽管环境复杂、人事纷争不断,我们也能够对环境有效掌控。

心理学家分析,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总是会被一些不经意的外在表现出卖,比如一个游离的眼神、一个不合时宜的手势或一句不经意的话。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无论是笔误还是口误,都是潜意识的外在流露。

可以说,人的内心是怎样想的,行为就会按照心理状态做出反应。除非经过特殊训练的特工,其他人的行为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我们就可以根据行为推断心理,获得他人伪装背后的心事。

凯利的丈夫车祸去世后,她一直无法走出丧夫的阴影,整天躲在回忆里,一个人孤苦伶仃地生活。不过,日子并没有这样一直沉沦下去,凯利遇到了石家宝。

五年前,石家宝在一场交通意外中失去了妻子。这几年,他带着儿子一起生活。八岁的乐乐看起来很懂事,对爸爸的再婚也表示赞同。不过,凯利看得出来,乐乐虽然嘴上同意了她做自己的后妈,心理上却并没有真正接纳她。凯利对自己说:“以后,征服这个小孩就是我的使命了。”

凯利第一天搬进家宝的家,乐乐对她投以不屑甚至厌恶的眼神。因为有家宝在场,乐乐并没有使性子,更没有哭闹,但是凯利还是看到了他那若有若无的不满。吃过晚饭后,凯利给乐乐倒了一杯牛奶,乐乐愣了一下,随即说道:“不用麻烦凯利阿姨了,我自己会。”凯利知道,这只不过是一个开始。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凯利每次面对乐乐时,他都是一种彬彬有礼,但是无法亲近的态度。即使这样,凯利依旧对他关怀备至。只要乐乐显得有些不高兴,她就会主动和他聊天,讨论一下学校发生的事。

一个月后,乐乐对她的眼神没有那么多讨厌和不屑了,凯利给他夹菜,他也会欣然接受。虽然乐乐并没有表现对凯利的好感,但是她心里知道,乐乐对她的成见已经开始消解了。经过凯利三个月的努力,乐乐终于完全接纳了她,并且会主动向她讲一些学校发生的事,分享自己的心事。

那么,是什么决定了乐乐的态度变化,又是什么让凯利有如此的信心能够坚持花三个月的时间改变乐乐呢?其实,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些类似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反射实验,不同之处就在于实验的猫咪是在完全不知情的前提下做出反应,凯利则目的明确地在一点点地改变着乐乐的行为。

当外界环境带给人们的安全感越来越小,人们不喜欢让他人看到真实的自己时,便开始了自身的伪装。像变色龙一样,在不同的温度、湿度和环境背景下,变换自身的颜色,躲避敌害是前提,更重要的是隐藏自己。

李沁是行政部调过来的助理,整天跟在人事经理的后面,跑腿打杂,陪着笑脸,收拾烂摊子。有的人说,她最多待一个月,有的人说,没准一个星期就吓跑了。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人事经理艾姐就是一个灭绝师太,一向以尖酸刻薄著称。她整天一副高高在上的女王架势,所有人见到她都要敬畏三分。可是,谁都没想到,李沁顺利地度过了实习期,并且从行政部彻底地转到了人事部。

李沁最开始也被艾姐的派头吓到了,艾姐在录用员工的时候,会说“做好最坏的打算,就三个月,不行走人。”她在辞退员工的时候会说“回家反省半年,要不然你还会被炒的。”李沁的手机二十四小时开机,有时候半夜三点艾姐会叫她起来订机票、订酒店,第二天还要随艾姐到分公司出差。不过,她这种对人太过刻薄,又不留余地的作风,总让李沁觉得和现实有隔阂,好像她都在尽力融入的一个角色一样。结果,事实证明了李沁的判断。

一次,李沁和艾姐到分公司出差。旅途劳顿,李沁生病发起了高烧。艾姐从分公司开完会,便拉着李沁去医院。挂号、排队交钱、打盐水,艾姐都一路陪着她,柔声细语地嘱咐这,嘱咐那。折腾了一个晚上,艾姐害怕她半夜发烧,就在门诊的椅子上睡了一宿。

虽然艾姐回到公司后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但是李沁的心里已经有判断了。艾姐的一切强硬表现不过是职场上的伪装,并不是她真实的自我。当李沁和艾姐从同事变成了朋友之后,她回想当时的感受说:“我都紧张死了,看你平时一副随时准备吃人的表情,怎么会那么亲切地照顾下属呢?”

艾姐叹了口气,说:“你呀,还是小丫头。等你在这里熬上个十年八年,你也会像我一样的。”

示强与示弱的哲学——选择你的处世方式

无论是商场上,职场上,还是生活中,总是有许多自恃聪明的人,觉得自己眼睛最亮、能力最强、拳头最有力。于是,在日常的相处中,就给人留下锋芒毕露、招摇显摆的印象。当然,也有另外一种类型的人,不爱声张,不惹是非,喜欢用回避、示弱的方式与环境共存。

当然,示强与示弱不过是我们存在的一种方式,本身并没有好与坏的差别。但是,示强和示弱也需要根据环境,因地制宜。当我们遇到优柔寡断的伙伴时,大可果断地作出结论,用强势的态度推进工作的进行。如果我们遇到强势的上司或者是偏爱掌控的客户,则不需要一味地以自己逞强好胜的性格,针锋相对。在两不相让的情况下,硬碰硬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闹到最后没有胜利,而是两方皆输。当我们遇到强强相对的情况时,何不尝试一下示弱呢?

张挺是装配部的主管,为人很讲原则,个人风格也很强。当初,他来到汽车分厂,完全凭借自身的实力和要强的性格。不过,这种不服输、不服软的性格也让他在工作中吃了不少亏。

一次,装配部门需要一种特殊型号的产品夹具,填好《工作协作单》后,张挺留了十五天的时间给生产部生产。时间很快过去了,还未见到做好的夹具。于是,张挺气冲冲地找到了生产部的主管,说:“协议上写着十五日完成,你也答应了,到现在还没见产品。有什么困难都不说,造成经济损失你负责还是我负责?”

生产部的主管也是一个暴脾气,于是两个人在写字楼里吵了起来,互相指责对方不作为,还主张到经理办公室解决。后来,在众人劝说下,张挺回到了装配部。张挺还在怒火中烧,下属告诉他,生产好的夹具早上已经送到了,正在测试使用。张挺突然认识到自己没有了解清楚情况,做了一件愚蠢的事情。当他想要找生产部主管道歉时,生产部主管已经告到了经理那里。结果,在经理的说和下,张挺为生产部的员工加餐,一场误会才算过去。

不论在职场中,还是在朋友间的相处中,过分逞强,将自己推到风口浪尖上未必就是好的。如果遇到了同样较真的对手,只会让自己陷入耗费精力的拉锯战,不仅工作会遇到阻碍,团体内部的人际关系也会发生变化。所以说,示弱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迂回行进的生存哲学。与其在表面上表现强硬,不如通过以柔克刚的方式让内心变得强大。当我们拥有自信,能够在环境中泰然处之时,方式上的强与弱已经不再重要了。

林敏来到公司已经半个多月了,作为公司的副总,身上担负着总裁安排的重任整天出入经理室。作为空降兵直接到高层走马上任,虽然没有正式宣布,但所有员工都知道她的身份了。

洋洋作为人事部的小助理,平日里也只能在办公室的流言蜚语中,点点滴滴地了解这位大小姐。如果不是因为公司决定重新拟定员工合同,她大概永远都没有机会见识什么叫做无礼和专横。

公司人事调整之后,经理决定给现有的员工增添福利条件,并且写到新的劳动合同中去,于是,原本的劳动合同就需要更换。洋洋从经理室拿出来一大箱的过期合同准备销毁,就接到了林敏要来检查劳动合同签订的情况的电话,她还要求报告准确数字。在电话中,洋洋简略地报告了情况,直到林敏说,我一会儿过去。洋洋才意识到,灾难要来了。

下午两点钟,林敏把洋洋叫到了办公室,打着官腔问道:“你把劳动合同的签订情况报告一下吧,这都两天了,进度如何呀?”洋洋听着她拖着长长尾音的普通话,心里暗喜:“幸好我是有备而来”。于是,洋洋将事先准备好的书面报告小心翼翼地放到了林敏的办公桌上,然后回答说:“公司现有员工947人,共有935人签订了劳动合同,有12人在外地出差,最早的三天后回来,最晚要下个星期四。”

“好吧,那你把合同拿来吧,我核实一下。”

洋洋狐疑地看着她,心想:“这是不信任我喽。”洋洋哼哧哼哧地抱来了一大箱合同,放在了林敏的办公桌上。只见她“蹭”地走过来,从纸箱里拽出了几本合同,翻了两页后,又发问:“数目你都数过了吗?是不是员工本人的签名啊?”洋洋心底一凉,心想“这大小姐是没完没了啊”,于是洋洋说:“数字对,我数过三遍了,如果不确定,您可以找人再数一遍。至于是不是员工本人的签名,需要本人来核实。如果需要,您可以叫几名员工过来,亲自对比笔迹。”

林敏想了想,挪回了座位上,说:“算了吧,大家都在忙工作,相信你,肯定不会错的。”

小心驶得万年船——不要授人以柄

传说古希腊的力士参孙力大无比,他的敌人都非常惧怕他。敌人为了找到他身上的弱点,便对他使用美人计。参孙在酒后吐露了他力大无比的真相——他的力量都存在于头发之中。后来,敌人在他喝醉之后,剃掉了他的头发,从而将他擒获。

在工作中,授人以柄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尤其在实力相当,竞争相当激烈的时候,让对手得知自己的软肋,就等于自掘坟墓。所以说,职场生存的强大内心,不仅来自随遇而安的心态、张弛有度的工作方式,更来自小心谨慎的处事风格。

清朝雍正时期,按察使王士浚被派到了河东做官。他正要离京上任时,大学士张廷玉将一个佣人推荐给他,此人强壮有力,做事沉稳,办事老练,深得王士浚的喜欢。到任后,王士浚一直把他当做心腹对待。

等到王士浚官职到期,准备返回京城时,王士浚本打算带着佣人一起回京。没想到他忽然要求辞职回乡,王士浚非常奇怪,问他说:“这些年我待你不错,为何突然要走?”那人回答说:“实不相瞒,我本是皇上身边的侍卫,是皇上派我来监视您,看您给做官有没有差错。”王士浚听后,霎时间脸色惨白,两腿发抖,将这几年做官的大小事情从头到尾想了一遍。“大人放心,这几年您做官没有什么差错。我先行一步回京城禀告皇上,替您先说几句好话。”

佣人走了之后,王士浚一想到这事儿心里就发抖。“若不是我多年来矜持有度,小心行事,恐怕如今已性命不保啊!”

所谓无私才能无畏,我们总要先管好自己,才能约束别人。虽然说人情世故是人与人相处的守则,相较于对人情世故的维护,小心地保护自己的利益,隐藏好自身的致命弱点,才是生存之道。

宋代的名臣富弼一生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在他出任枢密使时,正值宋英宗赵曙登上天子之位。赵曙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先皇遗留的器皿、字画送给朝中重臣。得到赏赐的臣子纷纷领赏谢恩,起身告退。当富弼准备一起离开时,赵曙却将其留下,特别赏赐了他另外几件器物。

富弼叩头谢恩后,却坚决不肯接受这份额外的赏赐。赵曙虽然有些不高兴,还是轻描淡写地说:“这些都不是什么贵重物品,你就不要推辞了。”富弼义正词严地说:“东西虽然不是值钱的东西,但是事情的本质已经变了。作为大臣,接受额外的赏赐还不谢绝,万一以后皇上做了什么例外的事,我又凭什么劝谏呢?”最后,富弼说服了皇上,推辞了额外的赏赐。

可能有人会说,富弼做事古板,不懂变通,皇上的好意也不领情。其实,这正是富弼的高明之处。如果他拿了皇上额外的赏赐,在皇上那里就会留下把柄,今后在劝谏时必定受制于人。舍弃一些无关紧要的器物,保住自身刚正贤明的自由,这不是聪明人的行事吗?

作为职场中的新人,管好自己的行为、嘴巴、手脚,都是保住自身独立、自由的前提。对环境的不熟悉可以通过时间慢慢了解,但是在自作聪明、疏忽大意中授人以柄,只会在新环境中碰更多的壁,吃更多的亏。

江红是一家贸易公司的业务员,她学历不高,但是因为工作认真、积极上进,所以业绩一直不错。上个月,她和另外一名同事袁媛同时被选入中层干部的后备名单,也就是说,她马上要迎接进入职场后的第一次升职。可惜,因为她无意间透露了一个自己的绝密而被素有“大嘴巴”之称的琳达宣扬了出去,最终与业务经理的职位失之交臂。

江红和琳达除了同事以外,还是私交甚好的朋友,平时常一起聊天,看电影。名单公布的周末,江红心情大好,便约琳达去酒吧喝酒。因为过于兴奋,原本不太能喝的江红也喝了很多。酒意微醺的江红向琳达讲述了自己的“奋斗”故事。

原来,江红高考时两度落榜,意兴阑珊的她从此放弃考试,决定进入社会工作。有一段时间,她找不到工作,整天在城市里游荡。后来,她遇到了现在的男朋友,也就是公司业务总监的哥哥杨大伟。

“那时候太单纯,什么都不懂,结果就被他骗了。我还以为他从来没结过婚呢,结果孩子都上小学了。”江红在做了杨大伟的情人之后,过了一段舒适的生活。随着杨大伟的生意不见起色,他便把江红安排到弟弟所在的公司。“原本他答应我,直接让我当经理的。现在这样也挺好,至少不那么招摇。”

醉酒的江红根本不记得当天说了什么话,直到人事部宣布袁媛做业务部经理时,她才醒悟过来。江红气冲冲地找到杨大伟的弟弟,也就是业务总监说:“之前不是说好了吗,公司决议就是个过程,年底我就上任的?”业务经理摆着一副雕塑似的表情说:“谁叫你酒喝多了乱说话,还不是你自己搞砸的!”

事后,江红才知道是琳达将她的话传到了公司里,造成了糟糕的影响。在任命决议确定前,袁媛找到了总经理,向总经理谈了江红学历不够和靠关系进入公司的事。总经理其实早就知道这件事,本想江红的能力、业绩都不错,提拔她也是一样,还能送业务总监一个人情。无奈事情闹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江红只能另行分配。

找到统一战线的盟友——切忌孤军作战

在一个公司里,我们可以和资历深厚的长辈一起共事,也会在团队合作中结识到有共同话题、共同爱好的朋友。当然,这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作为公司的新人,在不熟悉整体环境、不了解组织内部的人情世故时,掌控环境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一位合作的“盟友”,让自己了解新环境的过程进行得更加顺利,也让自己从公司里的“新面孔”更快速地变成“熟面孔”。

虽然说职场是一个竞争激烈、淘汰残酷的利益场所,想要在职场中交到朋友并非易事,但是,我们可以从盟友做起。所谓盟友,就是和自己站在同一战线的同事。彼此之间能够相互理解,有共同的话题,并且对公司的情况有相同的认知,更重要的是,两个人在职位上和利益上没有明显的冲突。

一旦菜鸟找到了自己的盟友——当然,这个盟友不一定也是一只菜鸟——原本充满陌生、危险因素的新环境就变得安全了。或许,盟友的关系很不稳定,随时都会因为利益的冲突而破碎,但是,正如帕斯卡尔所说,“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同时也是一根懂感情的芦苇。”盟友或许无法和我们一起实现事业上的目标,却至少可以给作为新人的我们一种情感依托,让初来乍到的我们不再觉得孤立无援。

王晓光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做营销。近一年的时间里,他不仅在业务上进步很快,还在同事间找到了一个有共同话题的朋友。他就是张晋。

张晋和王晓光是同一年的毕业生,先后进入公司,按理说,两个都是年轻小伙子,应该很快熟络起来的。可是,一开始他们互相看谁都不顺眼,王晓光活泼好动,经常混迹在女同事圈里,讲一些笑话、趣事儿,逗得大家哈哈笑;张晋则安静沉稳,不喜欢被所有眼球围观的场面。两个人,一个外向,一个内向,外向的王晓光觉得张晋太闷太无趣,内向的张晋则觉得王晓光话太多,太聒噪了。

一个多月之后,在一次公司的聚餐上,大家碰到一起开始聊美剧。当时《The Big Bang Theory》播得正火,好几个同事都在表演电视剧中的桥段。这时王晓光才发现,原来他和张晋有很多共同的兴趣爱好,比如都爱追剧,尤其是美剧,都特别喜欢《The Big Bang Theory》里的Sheldon。

畅快地聊天之后,王晓光和张晋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大半年过去,他们对彼此的了解更多了,即使不聊电视,也有说不完的话。

当然,很多人会处理不好盟友和朋友之间的差别,死心塌地的相处,最后被盟友狠狠地“涮”了一把。这正是我们需要清楚的第二点——朋友和盟友的区别。

一般来说,朋友之间往往都是情投意合,互相关心和关照,即使不在一起,也会时刻关注对方的处境如何,状态如何的人。当一方犯错的时候,另一个人永远会给予最温暖的怀抱和无条件的理解和支持。但是,盟友不同。

盟友只能算作职场中的一种合作关系。盟友可以在工作上聊得来,有许多工作上的交集,平日里互相帮助,分享信息或者做出警告,但是,一旦一方发生职位升迁、离职或者彼此的利益发生冲突,这种合作的关系马上就会破裂。

就职场人际关系而言,在某些时候,哪怕是亲密相伴也仅仅是一个特定时段的盟友,而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当然,如果我们在结交盟友时,就定好了心理预期——这不过是一次利益合作,或许受伤害的程度会减少许多。

朋友高原前几天“被辞职”了,心里窝着三丈火,一定要找我这个铁哥们发泄一下。从他亲身经历的故事中,我看到了一个天真的男孩受伤破碎的心,也看到了职场生涯无处不在的险恶。

高原原本在一个基金会下属的养老机构工作,下面管辖着市内的几个养老院。这个机构主要为养老院提供资金、年度规划,并且提供医疗方面的技术支持。高原的职责,就是每天到各个养老院去检查工作,将发现的问题汇总后,统一上报,然后申请批款。

高原已经在那里工作了两年多,最近半年,则是新来的同事金波和他一起负责这项工作。两个人性格相投,配合默契,甚至成了工作上的好搭档,生活上的好朋友。

可是,公司刚刚从国外聘回来的一位技术支持却和他俩杠上了。徐子莉是一个体态臃肿的中年妇女,每天以“海归”自居,张口闭口都是国外的技术、国外的管理水平,顺便贬斥国内的水平低、管理不规范等等。其实所有人都知道,她是因为老公另娶了一个金发碧眼的美国人,在国外混不下去了才回来的,自身业务也荒废了很多年。

不仅高原对她很反感,全公司的员工都对她有意见。为此,大家情绪都很消极,整天嘀嘀咕咕地说这说那。高原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和金波商量,准备向总经理提提意见。金波同意了高原的想法,不过他又补充道:“找总经理,还是你一个人去吧,人太多的话,经理还以为咱们去示威呢!”

高原细想也是,于是他一个人去找总经理反应情况。没想到,高原还没说完话,经理就大发雷霆:“你们就是懒散惯了,平时也没有个专业的人看着你,管着你,怎么着,被人挑出毛病来,心里不是滋味了吗?还打小报告?”高原努力辩解着,却更加激怒了经理:“如果不愿意干,就立马给我滚蛋,别拉帮结伙地反映什么情况!”

高原一气之下,跑出了经理办公室,对金波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你也收拾东西,咱俩一起走,看那个老女人能搞出什么名堂?”金波站在角落里没有出声,当高原再次叫他的时候,他说:“高原,我不能走。我和你不一样,我都结婚了,眼看老婆马上就要生了,我得挣奶粉钱呢!”高原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有一种被出卖的感觉。

“难得相识一场,平时还哥们长,哥们短地叫着,合着我这当哥们的,就是给人堵枪口去了!”高原拿着酒瓶,不住地感叹着。 O7BMcrOH/mMPFhxyDRkpXdR8TldMYVIw1sX69qYnmW7yVGGzooKLnnXTsl/2Jah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