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境由心造:轻拂心态的智慧风铃

人生在世,既不要夸大自己的幸运,也不要夸大自己的厄运。实际上,幸福也好,不幸也罢;平淡乏味也好,富有情趣也罢;青春勃发也好,年老体衰也罢,无非都是一种自我感觉。如果你哭,你的确会伤心起来,好像你的一切都是一场悲剧;如果你笑,你也的确会高兴起来。这说明,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选择痛苦,也可以选择快乐。

人生之乐在于平易

宠辱不惊的淡泊与从容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用名誉和地位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所以几乎每个人对名声、地位和荣誉都有一定的追求。甚至,在很多人看来,名誉和权力已经成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方式。

事实上,除了名利之外还有许多东西都能够让个人实现自我价值,能够让人获得满足,而为了名利而活也不是一种珍惜生命,享受人生该有的态度。人生天地之间转瞬来去,我们何妨任性一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做个淡泊名利、宠辱不惊、从从容容的人。

我国著名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马老曾经因“新人口论”而被批判,甚至被撤销了北大校长的职务。那天,他正在家里接受“隔离审查”。得到消息的儿子从外面回来,气愤难平地说:“爸,你被撤职了?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冤枉你?”马老当时正在看一本书,就淡淡地答了一声:“噢!”看见自己父亲一副“没事儿人”的样子,儿子当下也没了脾气。

十几年后,国家为马寅初先生平反昭雪,同时也恢复了他北大校长一职。他的儿子一听说,马上高兴得从外面赶回家,告诉他:“爸,你官复原职了!”他同样是淡淡的一声“噢!”做了回答。

荣辱,等闲视之;得失,笑看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从容,也是一种持久的心理定力。这种定力很难得到,它需要有一颗修为颇深的心,而修为既包括意志、信念的修炼,也包括品行、人格的修炼,甚至还有心灵的磨难。历经了磨难的心灵是成熟的,也是坚强的,它更懂得去珍惜幸福、更加明白人生的真正意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磨难不但不是人生的灾难,而且是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

只有从磨难中归来的心灵,才能从容,才能宠辱不惊、得失自若。

事实上,从容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方法,一种获得强大心灵的方法,而这种方法的核心就是胜不骄败不馁。哲学上说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心理学上说的“心理健康就是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稳定的平常之心”,美学提倡的对称与平衡,宗教学上说的“安详是禅的生命,是法的限量,是生命的源头活水”,都是对从容的生活态度的一种推崇。

具体到生活中,从容的心态主要有以下表现:不因一时成功而大喜过望、得意忘形;不因一时失意而自暴自弃、丧失信念;不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惊慌失措、自乱阵脚;无论条件如何变化,都能一如既往地充满希望,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信念、追寻自己的梦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大概就是这种心态的浓缩了。

总之,淡泊名利、从容处世,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心态,否则,很容易为名利所累、害人害己。

古今中外,这样的前车之鉴不在少数。物理学家焦耳就曾为争夺“发现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第一人”的名号而猛烈地攻击过当时他的竞争者迈尔。后来,迈尔终于不堪重负,选择了跳楼,虽然有幸被救,却成了疯子。一个那么有才华的科学家就这样成了一个精神病患者。这是焦耳一生的污点和遗憾。

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都有自己的追求,都有自己的价值。但是对于一个快乐的人来说,名利一定不是最重要的。他们享受生命的过程,享受人生沿路的风景,而不甚在乎最后自己得到了什么。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想活得更好、更快乐。在各种可能的条件下,人们都会选择那种能让自己更幸福、快乐和满足的方式生活。然而,就一般情况而言,多得一分功名利禄,就会少得一分轻松悠闲;并且名利易逝,而一个温馨的家和脚下一片坚实的土地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契尔曾说过:“也许要等到你失去了名誉之后,你才会明白没有了这玩意儿有多轻松,才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什么才是快乐的人生。”

名利能满足我们的欲望和虚荣,让我们光环闪耀,也能让我们机关算尽太辛苦,让我们忘了真情的温暖。对名利的欲望是永远填不平的沟壑,盛名之下,是一颗活得很累的心,因为它只为名利效劳,从未为自己而活。我们常羡慕那些名利场上的风云人物,可我们是否了解他们的苦呢?

以从容之心面对得失成败,以淡泊之心看待权力地位。“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观天外云卷云舒”,人生自有另一种风景。

把位置放到最低

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有一尊被称为“镇馆之宝”的跪射俑。它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竖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倾,两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做持弓弩状。秦兵马俑坑至今已经出土了大量各种各样的陶俑,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的,仔细观察,就连衣服、发丝都还清晰可见。

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如此完整?专家说,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首先,跪射俑身高只有1.2米,而普通立姿兵马俑的身高都在1.8~1.97米之间,兵马俑坑都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顶棚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当其冲,而低姿态的跪射俑受的损害就小一些。其次,跪射俑做蹲跪姿,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性,与两足站立的立姿俑相比,不容易倾倒、破碎。因此,在经历了2000年的岁月风霜之后,它依然能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其实人们也应该学学跪射俑,学会把自己的位置放到最低。古罗马大哲学家西刘斯曾说过:“想要达到最高处,必须从最低处开始。”

然而,有不少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自以为读了不少书,长了不少见识,未免有点飘飘然,做了一点儿事就以为索取是重要的,对自己的所得也越来越不满意。几年过去了,自己越想得到的却越是得不到,于是不知足的心理就占据了全身心。假如你也正有这种心理,那么你想获得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能把自己的位置放得低一些,习惯性地从小事、从细节做起,反而会有无穷的动力和后劲。

我们现在没有任何理由去鄙视那些所谓低层次的创业者们,他们的创造同样也让人听得有滋有味、羡慕不已。他们的成功,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没有心理负担,大不了还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失业人员,没有包袱,没有顾虑,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所以他们成功了。

现在许多年轻人缺乏的正是这种勇气和重视细节的心态。无论你是天之骄子还是满面尘土的打工仔,无论你是才高八斗还是目不识丁,无论你是大智若愚还是大愚若智,如果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总是望着那山比这山高,好高骛远,那么一切都会徒劳无益。

因为我们年轻,所以经常谈理想和抱负,但理想和抱负谈得多了以后,就会抱怨我们目前的状况:工作不好,领导不赏识、不重用,门路太少,局限性太大,自己没法施展才华等。似乎这些现实的一切与理想和抱负差得太远,自己只有突破这些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可是,事实却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于是更是处处不顺心,最终陷入了自己设定的困境中。

记住卡普尔先生的那句话。

无论手头上的事是多么不起眼,多么烦琐,只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去做,就一定能逐渐靠近你的理想,最终迈向成功。

不要盲目和别人攀比

面对着案桌上要批阅的文书,国王皱着眉头,感叹说:“要是能像神仙一样四处云游,逍遥自在就好了!”于是,他走出宫廷,到御花园里散心。

可是,本来应该欣欣向荣的花园里竟然一片萧条,花和树都枯萎了。

“昨天你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枯萎了!”国王对橡树说。

“我没有松树高,于是我不停地往上拔自己,结果我的根脱离了土壤……”橡树有气无力地说。

“可是,松树,你比别人高,你为什么也枯萎了呢?”国王问松树。

“我不能和葡萄一样结果子,很难过,吃不下东西,就成这个样子了!”

国王更加诧异地问葡萄:“连松树都羡慕你,你怎么也气息奄奄了呢?”

“我多么想开出绚丽的花啊,像郁金香那样……我心里真是不平衡!”

询问了一大圈,最后国王欣慰地发现,在他的脚边还有一棵茂盛的小草,差点就被他踩在了脚底下。

“小家伙,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安心草。”小草摇头晃脑地回答。

“别的植物都枯萎了,只有你还在茁壮地生长,这是为什么?”

“因为我只安心地做一棵安心草啊!”

橡树没有松树高,松树不能像葡萄一样结果,葡萄没有郁金香的芬芳,国王觉得没有神仙逍遥,而只有安心草不和别人比,安安心心地享受自己的生活,快快乐乐地成长。可见,只有安心于做真正的自己,才能让生命鲜活灵动。

人比人,气死人。和那些比自己强的人相比,自然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很多人攀比着,立下很多志愿:“有朝一日,我要和某某一样当大老板!有足够多的钱……”“我要努力往高处爬……”什么样的老板和生意才算“大”?多少钱才为“足够多”?多“高”称得上“高”?“某某”又是怎样的定位?“有朝一日”又在什么时候才能到来?

攀比只能为你增添追逐的劳累。为了不比别人差,攀比的人们更加努力地赚钱,马不停蹄地工作。为了房子、车子、面子,为了妻子、儿子,朝着“有朝一日”穷追猛赶,或许赚了一些钱,但心却累了很多,身体差了很多,人生又有什么快乐可言呢?

如果想获得幸福,那很容易实现;如果想比别人更幸福,那将难以实现。而这也正是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烦恼和疲惫的根源。

攀比并不能等同于进取和竞争,就如同生活并不等同于追名逐利一样。享受真正属于你自己的幸福生活吧!不妨安然于平和与宽裕,细细体味你所拥有的,那些足以让你拥有幸福和快乐。

宁静致远

“宁静以致远”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诸葛亮在文中阐述了自己这样的观点:宁静的心境更加有利于人的思考,它让人看得更远更广,让人见解更深刻,让人事半功倍。心情浮躁不是人该有的好性情。

是的,唯有“宁静”才能“致远”,只有心平气和、踏踏实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才有可能使自己走得更远。心浮气躁的人永远难成大事。

9岁时,艾伦到居住在南达科他州的祖父的农场里去过暑假。在这里,他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那就是赤手去捡牧场上被晒干的牛粪。其他孩子都不愿意做这份差事,但艾伦做得好极了,既没有抱怨,也没有暴躁地要求祖父给他换一份工作。整个假期,艾伦都安静地做着这份工作,即使这看上去实在不算一份好工作,也没有任何报酬。

很快,一年已经过去了,暑假艾伦又到了祖父的农场。这次祖父告诉他,因为他去年夏天的工作表现极为出色,因此决定把他一直想要的那份工作给他。于是,这个假期艾伦每天都开心地干着自己钟爱的工作——放马。

从这件事情中,艾伦明白了一个道理:以宁静的心境,干好自己该干的事情,就能够摆脱困境,就能够一步步接近自己的梦想。

艾伦从学校毕业后,在南达科他州的一个肉铺当帮工,每个星期1美元的薪水。这仍然是份令人感到恶心、很难静下心来做的工作,但艾伦仍然将它做得很好,他的想法很简单:只要把工作做好,就能得到提升,也才能摆脱掉这个工作。果然,多年后,他成了年薪150多万美元的首席执行官。

人如果没有宁静的心境,往往很容易放弃,也不容易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这样自然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也不可能做最优秀的那个自己。

还记得鲁迅在《故乡》中描述的捕鸟的情景吗?先在一个地方撒些小米或稻谷之类的粮食,在上方罩一个筛子,再用一根系着绳子的木棒把筛子支起,然后远远地牵着绳子,安静地等待,一直等到鸟进入筛子下面吃食物的时候,远远地一拉绳子,就把小鸟罩在筛子里了。整个过程中,安静等待的环节是最关键的。如果太浮躁就会把鸟儿吓坏,让它们不敢放心地进去吃东西,自然也就捉不住鸟儿了。

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一个捕鸟的过程。只有拥有了宁静的心境,善于等待,才能够抱得鸟儿归。

古时候,有一个年轻人热爱剑术。于是,他走遍了五湖四海,终于找到了一位剑术无人能及的老人拜师学艺。

老人传授给他一套剑法,并叮嘱他要每日刻苦练习。

年轻人问师傅:“这样的话,多久以后我的剑术能够有成呢?”师傅回答:“三个月。”

听了师傅的回答,年轻人开始每天练习。几日后,他发现自己的进步很小,就跑去问师傅:“如果我练习到晚一点,需要多久才能够有成呢?”师傅答:“三年。”年轻人大吃一惊,继续问道:“如果我夜以继日地练剑,需要多久才能成功?”师傅摇了摇头,微微笑着回答:“三十年。”

徒弟练剑有成需要的时间越来越长,是因为他的心越来越浮躁。由此可见,浮躁、缺少宁静的心态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

在生活中,有的人就很浮躁,他们做事既无准备又无计划,往往是想到了、兴头来了就去干;他们不是循序渐进地稳步向前,而是恨不得一蹴而就,结果当然是事与愿违。心理学研究发现,浮躁是一种冲动性、情绪性、盲动性相交织的综合型不良心态,主要表现为心神不宁、见异思迁、不安分、焦躁、急功近利等。

一个成功的人、一个被他人认可的人、一个受他人褒扬的人,往往都拥有宁静的心境,这种心境让他们远离浮躁,让他们心平气和、不贪不躁、慎思密行地去做事情。

换个角度看人生

笑看人生起伏

从前,有一位老人上街去赶集,不小心丢失了一匹马。邻居们都替他惋惜,老人却说:“我虽然丢了一匹马,但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众人听了,都感到老人很可怜。过了几天,丢失的马跑回来了,而且还带回来了一匹骡子。众人见了纷纷羡慕不已。可是,老人却忧心忡忡地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一件坏事呢?”

大家都以为老人一定是让好事给乐疯了,以至于连好事坏事都分不清。几天后,老人的儿子骑着骡子在院子里玩,一不小心把腿摔断了。

邻居们都过来劝老人不要伤心难过。不料,老人笑着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一件好事呢?”大伙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无不奇怪地悻悻离去。

事隔不久,战争爆发了,凡是身体健康的年轻人都被拉去当了兵,大多数人都战死沙场,没能再回来。而老人的儿子因为腿瘸没有应招当兵,待在家里平安无事。

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成语典故。

我们的天性是欣喜于得到而悲哀于失去。呱呱落地,我们首先得到了生命。随后,我们从父母那里得到衣食、玩具、爱和抚育,从社会得到职业的训练和文化的培养。长大成人以后,我们靠着自己的努力继续得到事业。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而取义是君子的高风亮节,舍鱼而取熊掌是凡夫俗子的行为。君子也罢,凡夫俗子也好,在得与失的选择面前总会有一种无奈。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一句传世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福相生,这是中国古代生存哲学的基本理念。

从灾祸中吸取教训,可以得到幸福;在幸福中丧失警惕,或许潜伏着灾祸。因此,人生不必那么在意得到多少,又失去多少。这绝非是一种人生的平庸,而是一种更高层面的充盈与享受。

人生得失无定时,要笑看人生起伏。所以,面对失去我们要坦然,胸襟豁达一些,眼光长远一些,只有摒弃不必要的留恋与顾盼,才能集中精力耕耘出更美好的未来。

人类的烦恼源于想要的东西太多

小鸟问它的父亲:“世上最高级的生灵是什么?是我们鸟类吗?”

老鸟答道:“不,是人类!”

小鸟又问:“人类是什么样的生灵?人类优于我们吗?他们比我们生活得幸福吗?”

“他们或许优于我们,却远不如我们生活得幸福!”

“为什么他们不如我们幸福?”小鸟不解地问父亲。

老鸟答道:“因为在人类心中生长着一根刺,这根刺无时不在刺痛和折磨着他们,他们自己为这根刺起了个名字,管它叫做贪婪!”

小鸟又问:“贪婪?贪婪是什么?我想亲眼见识见识。”

“这很容易,若看见有人走过来,赶快告诉我。”

一会儿,小鸟便叫了起来:“爸爸,有个人走过来啦!”

老鸟对小鸟说:“听我说,孩子,待会儿我要自投罗网,主动落到他手中,你可以看到一场好戏。”

说罢,老鸟飞离小鸟,落在来人身边,那人伸手便抓住了它,乐不可支地叫道:“我要把你宰掉,吃你的肉!”

老鸟说道:“我的肉这么少,够填饱你的肚子吗?”

那人说:“肉虽然少,却鲜美可口!”

老鸟说:“我可以送你远比我的肉更有用的东西,那是三句名言,如果你学到手,便会发大财!”

那人急不可耐地说:“快告诉我,这三句名言是什么?”

老鸟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目光,款款说道:“我可以告诉你,但是有个条件:我在你手中先告诉你第一句名言,待你放开我,我便告诉你第二句名言,等我飞到树上之后,才会告诉你第三句名言。”

那人一心想尽快得到三句名言,好去发大财,便马上答道:“我接受你的条件,快告诉我第一句名言吧!”

老鸟不疾不徐地说道:“这第一句名言便是,莫惋惜已经失去的东西!根据我们的条件,现在请你放开我!”于是那人便松手放开了它。老鸟落到离他不远的地面继续说道:“这第二句名言便是,莫相信不可能存在的事情!”说罢,它边叫着边振翅飞上树梢:“你真是个大傻瓜,如果刚才把我杀了,你便会从我腹中取出一颗30米斯卡勒的大宝石。”

那人闻听,懊悔不已,把嘴唇都咬出了血。他望着树上的鸟儿,仍惦记着他们方才谈妥的条件,便又说道:“请你快把第三句名言告诉我!”

老鸟讥笑他说:“贪婪的人啊,你的贪婪之心遮住了你的双眼。既然你忘记了前两句名言,告诉你第三句又有何益?难道我没告诉你,莫惋惜已经失去的东西,莫相信不可能存在的事情吗?你想想看,我浑身的骨肉羽翅加起来不足20米斯卡勒,腹中怎会有一颗重量超过30米斯卡勒的大宝石呢?”

是的,一个小小的鸟腹怎么会有超过30米斯卡勒的大宝石呢?人类之所以有很多烦恼,就是因为想要的东西太多,太贪婪。

追求豁达的心境

有一次,德国文学大师歌德在公园小径上散步,那是一条很窄的小路。这时,无巧不成书,歌德遇上了一个对他心存敌意的评论家。评论家一见到歌德,立即停下来,直挺挺地站在路中间,说:“我是不会给傻瓜让路的。”

“我恰恰相反。”歌德笑了笑说道。说完,歌德就侧身退到一旁。

一个人拥有了豁达的心境往往要比心胸狭小之辈快乐很多,因为豁达的人从来都不会挂心于芝麻绿豆的小事儿。有位哲学家这样说:“人之所以会快乐,是因为他选择了快乐;人之所以会悲伤,是因为他选择了悲伤。”那么是什么让人选择快乐呢?正是豁达的心境。当豁达的人被麻烦找上的时候,他们除了会本能地承认和接受现实摆脱自我纠缠之外,还有一种趋利避害的思维习惯。这为他们保持情绪与心境的明亮与稳定提供了保证,从而能更快地摆脱困境,更快地快乐起来。他们之所以能更加幸福,是因为他们选择了记得让自己获得满足的东西。事实上,同样一件事情,带给人的客观影响并不会有太大差别,但是豁达与否却可以让人与人的幸福感产生巨大的差距。

此外,当人拥有了豁达的心境后,还常常以自嘲的方式思维,显露于外表就是以幽默的方式摆脱困境。现实中,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这是无法避免的。不够豁达的人,往往拒绝承认自己是不完美的。为了不断地肯定自己的完美,只要外界让他们感觉到有使自己的缺陷暴露出来的危险,就开始紧张兮兮地抵御、自我保护起来,久而久之,心就变得敏感而脆弱。而一个拥有自嘲思维的人却可以免于此患。他能主动地觉察自我的缺陷所在,也不会想方设法地掩饰,为自己徒增苦恼。

豁达也有程度的区别。人的豁达往往是局限于一定的范围之内的,如果超出了范围,他就会一反常态。越豁达的人,能够接受的范围也就越大。特别豁达的人通常都会以一种游戏精神将豁达的限度扩大。他们享受游戏的过程,他们满怀热情地全力投入其间,却对游戏的结果不以为意,“重在参与”是他们的口头禅。这样,他们就彻底地超脱在得失之外,怡然自得地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苏轼就是一个极为豁达的人。他一生怀才不遇、几经生死、饱经丧妻失子之痛,却没有被困难打倒,也没有因此而郁郁寡欢。即使被贬到有“有去无回”之称的岭南时,他也没有丝毫抑郁,反而吟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气得陷害他的人七窍生烟。

豁达与人的宽容与否密切相关。一个不豁达的人,没有广阔的心胸,即使自己想宽容也是办不到的;而一个不宽容的人,总在一两件让自己不快的人或事上纠缠,眼里所看到的、心中所想到的都只是那些事情,又怎么能够豁达呢?总的说来,豁达能够给人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能够让人在天空中快乐飞翔。

人生如歌,岁月如梦。人的一生很短暂,我们为什么不快乐而豁达地过一生呢?

境由心造

心是快乐之根

有一个人,在他53岁那年,他一直赖以生存和养家糊口的公司突然之间倒闭了,这给他的打击是难以形容和描述的。于是,他逢人便讲述自己失业的事情,而且他翻来覆去就是那么一句话:“我这种年纪的人,肯定没人要啦!”这种情形好比是一个人孤独地面对着山谷高声大喊一嗓子,听到的就只有同样的声音。他天天咒骂政府只给他微薄的失业救济金。为了找工作,他在被解雇的一年之内磨坏了好几双鞋子,每增加一次被人拒绝的经历,他便自然而然地觉得自己关于年龄大就没人要的观点是绝对正确的,于是他也就慢慢消极起来,对未来也不再抱有信心和勇气。

直到有一天,他的女儿硬是把他拖去听了一个关于积极人生思想的讲座,在听讲座的过程中他悟出了一个道理:正是他的消极人生思想阻碍了他的思想和勇气,更对他的发展和自信心起到了严重的桎梏作用。

第二天,他依然翻开报纸阅读招聘广告,令他的妻子感到吃惊的是,不光是有关他熟悉的钳工的招聘,他甚至什么招聘广告都看,什么都有接触的信心和勇气。他非常乐观地告诉自己的妻子说:“我过去始终认为我只能干钳工,别的什么都做不了,因此我只在需要钳工的招聘中寻求工作机会。”

两个月以后,他在一个汽车站遇到一位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这位朋友现在正在做邮票生意,干得非常红火。他问这位钳工朋友,是否有兴趣以股东的身份与自己一起合伙经营邮票生意。钳工觉得自己的机会可能来了,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那位朋友的请求,将家中所有的储蓄全部拿出来,作为资本加入了这位朋友的公司。结果没过多久,这位钳工便在属于自己的公司里找到了自己应有的位置,他们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几年后,昔日失业的钳工已经是一位相当成功的商人了。

今年已经接近70岁的他如今还在继续工作,每天都很忙碌,无论经济上还是精神上,他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快乐。他自己后来说,如果没有当初那次讲座,可能至今他还在失业,还在悲叹自己的命运。

心是快乐之根。当一个人没有真正了解并运用潜意识的力量时,他最多能发挥自己十分之一的潜能;如果他了解了自己的潜意识的力量,他就会主动寻找机会发挥自己的全部能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

拿出勇气改变淡漠的生活态度

有一位著名的数学家,曾在科研领域中做出过卓越的贡献,一个数学定理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尽管他在科研事业上出类拔萃,然而他却是一个情绪障碍症患者。他性格孤僻内向,成天关在小房间里看书学习,演算公式,攻克难题,几乎谈不上人际交往。他为人沉默寡言,兴味索然,给人一种“古怪”的印象。他在40岁左右才在别人的催促下结了婚。但他结婚时不知如何操办婚礼,婚后不知道上街购买生活用品。由于过分内向离群,对外界反应不敏捷,社会适应力很差,他曾遭遇车祸,身体也因此大受影响。

这位数学家所表现出来的情绪障碍症状,心理治疗学上称之为淡漠症。淡漠症患者往往表情淡漠,缺乏强烈或生动的情绪体验。他们对人冷淡,甚至对亲人也如此,缺少对他人的温暖与体贴。他们几乎总是单独活动,主动与人交往仅限于生活或工作中必需的接触,除一般亲属外无亲密朋友或知己,很难与别人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因此,他们的人际关系一般很差。

他们似乎超凡脱尘,不能享受人间的种种乐趣,如夫妻间的交融、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等,同时也缺乏表达人类细腻情感的能力。故大多数淡漠症患者都独身,即使结了婚,也多以离婚告终。

一般说来,这类人对别人的意见漠不关心,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均无动于衷,从而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其中有些人可能会有些业余爱好,但多是阅读、欣赏音乐、思考之类安静、单独的活动,部分人还可能一生沉醉于某种专业,做出较高的成就。但从总体来说,这类人生活平淡、刻板,缺乏创造性和独立性,难以适应多变的现代社会生活。

淡漠症患者适合在人少的场所工作,如图书馆书库、山地农场林场等,他们更容易从事宗教事业和过隐居生活,不适合在人员众多的场合工作。

淡漠症的形成一般与人的早期心理发展有很大关系。人类个体出生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独立,需要父母的照顾。儿童就是在与父母的关系中建立自己的早期情绪特征的。在成长过程中,尽管每个儿童不免要受到一些指责,但只要感觉到周围有人爱他,就不会产生心理上的偏差。如果终日不断被骂、被批评,得不到父母的爱,儿童就会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更进一步讲,如果父母对子女不公正,就会使儿童产生心理上的焦虑和敌对情绪,有些儿童因此而分离、独立、逃避与父母身体和情感的接触,这样就会出现淡漠症状。

由于淡漠症患者往往无法与他人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难以适应生活的需要,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心理治疗。治疗目标就是要纠正其孤独离群性、情感淡漠及与周围环境的分离性。具体可要求他本人有意识地分析自己,确定积极人生的理想、追求和目标。应使其懂得一个道理:人生是一个奥妙无穷的愉快旅程,每一个人都应该像一位情趣盎然的旅行家,像欣赏天地万物那样,每时每刻都沉醉在奇趣欢乐中,这样才能充满活力,感受生活的乐趣。要尽力创造条件,有意识地接触社会实际生活,扩大接受社会信息量,促使兴趣多样化,并逐步参加一些兴趣小组活动,增加与他人的交往,享受集体生活的乐趣。这样,情绪淡漠的冰山才会逐渐消融,世上也才会又多一个快乐的使者。

以下是少女们对于“什么东西使她们幸福”的回答:倒映在河上的街灯,从树叶间隙能够看得到红色的屋顶,烟囱中冉冉升起的烟,红色的天鹅绒,从云间透出光亮的月儿……

虽然这些答案并没有充分表现出幸福的完整性,但无疑存在某些宇宙美的精华。想要成为幸福的人,重要的秘诀便是:改变淡漠的生活态度。

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

乐观就像心灵的一片沃土,为人类所有的美德提供丰富的养分,使它们健康地成长。它使你的心灵更加纯净,意志更加富有弹性。它像最好的朋友一样陪伴着你的仁慈,像尽职尽责的护士一样呵护着你的耐心,像母亲一样哺育着你的睿智。它是道德和精神最好的滋补剂。

马歇尔·霍尔医生曾对自己的病人说过:“乐观的态度是你最好的药。”

所罗门也曾说:“乐观的心态就是最强劲的兴奋剂。”

成大事者都会选择乐观的生活态度,选择了乐观的生活态度你就选择了量力而行的睿智和远见,就学会了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就学会了把握时机。

有个大臣因智慧超群而深受国王宠幸。他有一个不同寻常的特点:对待任何事情,他都保持积极乐观的想法。也正是由于这种态度,他为国王解决了不少难题,因而深受国王的器重。

国王喜欢打猎,但在一次围捕猎物的时候,不慎弄断了一截手指。国王疼痛之余,马上叫来了智慧大臣,征询他对意外断指的看法。智慧大臣轻松自在地对国王说,这是一件好事,并劝国王不要为此事而烦恼。

国王听了很生气,认为智慧大臣是在取笑他,即命侍卫将他关进监狱。

待断指伤口愈合之后,国王又兴致勃勃地忙着四处打猎。不幸的事终于发生了,他带队误闯入邻国国境,被埋伏在丛林中的野人捉住了。

按照野人的惯例,必须将活捉的这队人马的首领敬献给他们的神,于是便将国王押上祭坛。正当祭奠仪式要开始时,主持的巫师突然惊叫起来。原来巫师发现国王断了一截手指,而按他们部族的律例,献祭不完整的祭品给天神是要遭天谴的。野人赶忙将国王押下祭坛,把他驱逐出去,另外抓了一位大臣献祭。国王狼狈地逃回国,庆幸大难不死。忽然,他想起智慧大臣说断指也许是一件好事,便马上将他从牢中释放出来,并当面向他道歉。

智慧大臣和往常一样,仍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笑着原谅了国王,并说这一切都是好事。

“说我断指是好事,现在我能接受。但如果说因我误会你,而把你关在牢中,让你受苦,你认为这是好事吗?”国王不服气地质问。

“臣在牢狱中,当然是好事。陛下不妨想想,今天我若不是在牢中,陪陛下出猎的大臣会是谁呢?”智慧大臣笑着回答。

无论遇到多么难办的事,我们都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解决的。

有一位虔诚的作家,在被人问到该如何抵抗诱惑时,他回答说:“首先,要有乐观的态度;其次,要有乐观的态度,最后,还是要有乐观的态度。”

从众多传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往今来,那些天赋异禀的伟人们大多都具有乐观的生活态度,他们不为名利、金钱或权势所动,在平静中享受生活的乐趣,激情迸发,例如荷马、贺拉斯、维吉尔、蒙田、莎士比亚以及塞万提斯等,他们的作品都很好地反映出这一点。在他们经久不衰的著作中,充分表现出了那种对平静和乐观的追求。乐观向上的人物,举不胜举,我们在这里要提到的还有路德、莫尔、培根、达·芬奇、拉菲尔以及麦克尔·安吉洛等。他们之所以快乐,是因为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为之奋斗的事业中,并享受着工作的乐趣——用他们的博学不断地创造美好的生活。

人世间,并非无烦恼就快乐,并非快乐就没有烦恼,所以,保持乐观的态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一生都保持乐观的态度生活呢?请阅读下面八条:

承认弱点。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要承认自己的弱点,乐意接受别人的建议、忠告,并有勇气承认自己需要帮助。

吸取教训。面对失败和挫折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勇往直前。

有正义感。诚实和富有正义感,朋友们就会乐于帮助你。

能屈能伸。对待人生的态度应该是处之泰然,人的一生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打击或其他不幸,要客观对待、随遇而安。

乐于助人。帮助别人,与人关系融洽,自然就会受人尊敬。

宽恕他人。自己受到不平等待遇时,学会宽恕和同情他人。

坚守信念。做任何事情时,都必须坚守个人的信念。

心境开阔。只要牢记实践,快乐就会永存心间。

不时幽默一下

幽默往往可以给人带来欢笑,它最能营造愉悦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烦恼会消散,痛苦会淡去,尴尬会忘记,人置身其中如沐春风。因此,幽默的人就像一块磁铁,总能将别人吸引到自己的身边。幽默的人往往左右逢源,总能不动声色地化解矛盾,消除芥蒂;幽默的人无往而不利,即使是批评他人,也会让对方乐于接受。

吉尔森经常迟到,上司忍无可忍地对他说:“吉尔森!要是你下次再迟到,你就自己收拾东西,不用我多说了!”

一连好几天,吉尔森都起得很早,但是这天又睡过了头,恐怕上司铁定要解雇他了。

等到吉尔森到了办公室的时候,里面悄然无声,每个人都在埋头干活。一个同事冲他使个眼色,示意老板生气了。果然,老板一脸严肃地朝他走了过来。

吉尔森突然满面微笑地握住上司的手说:“您好!我是吉尔森,我是来这里应聘工作的,我知道35分钟之前这里有一个空缺,我想我应该是最早来应聘的吧,希望我能捷足先登!”说完,吉尔森一脸自责又充满希望地看了看上司。

办公室里突然哄堂大笑,上司也憋不住,笑了:“快点工作吧!”就这样,吉尔森保住了自己的工作。

真正懂得幽默的人往往有很多让人喜欢的性格和素质。

幽默的人往往很乐观,即使面对困境,他们也能苦中作乐;幽默的人很自信,即使自己的缺点暴露了,他们也能从容不迫地自我解嘲;幽默的人很宽容,即使别人怒发冲冠,指着自己的鼻尖,他们也能不紧不慢,一笑而过;幽默的人有智慧,即使遇到再大的尴尬,他们也能随机应变,从容应对;幽默的人善于缓解压力,即使工作、学习和生活再紧张,他们也懂得让自己的心灵放松放松。最重要的是,幽默的人能给人带来快乐和轻松。如果你不时地幽他一默,你就能获得更多人的喜爱,甚至是人见人爱。

很多时候,赔礼道歉或者温言软语可能对拉近彼此的距离和化解彼此的矛盾都无济于事,但是适时说一些笑话,幽别人一默,就能让人展开会心的微笑,或者一笑泯恩仇。因为幽默能调和彼此内心的情绪,释放出知性的欢乐,从而化解一时紧张的气氛。

人的一生本来已经承载了很多严肃的爱恨情仇和生老病死,人们又人为地添加了许多郑重的场合,会议、典礼、仪式、谈判……这种严肃,这种庄重,这种矜持,禁锢了人们太多的笑容、太多的轻松、太多的欢乐。幽默吧,不时地幽你身边人一默,他们会更加乐于和你在一起。

给心灵洗个澡

拥有美好的心灵

健康、幸福和财富等一切美好的东西首先源自于一个人洁净的心灵。

如果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得净化自己的心灵。心中的怨恨、嫉妒、失望、沮丧,会使身体的健康受到损害,让快乐消失。愁苦的面容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思想焦躁忧虑导致的。满脸的皱纹都是因怨恨、暴怒与自大而生出的。

人的思想控制着肉体,无论是精心的思考,还是无意识的流露,身体都会一一响应。为满足横流的欲望,健康的身体很快就会被疾病困扰;而纯洁美好的思想,则会使人们的身体充满活力。

疾病、健康和人的处境一样,被思想影响着,所以衰弱的思想,一般是出自病弱的身体。众所周知,邪恶的思想和子弹一样,足以毁灭一个人,这样的思想持续不断地戕害着不计其数的人。

一个整天害怕得病、胡思乱想的人,很快就会患上疾病,焦虑能迅速地扰乱整个身体系统,疾病刚好乘虚而入。当心中杂念纷繁,即使并没有在行动上伤害身体,神经系统仍然会受到损伤,精神将会委靡不振。

只要心里存在杂念,人们血管里就会流淌污秽的、有毒的血液。健康的生活和强健的身体,来自于纯净的心灵;龌龊的生活与身体,则源于不洁的思想。所以思想是人们言行、外表乃至整个人生的源头。源头纯净,那么它所产生的一切也会是纯净的。

假如一个人克服了所有决定自己转向衰弱颓废的因素,内心就会产生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凡是心灵纯洁、道德高尚的人,都有可能征服世界。其实那些富人们一旦不如意起来,比那些穷人更容易失去幸福。人们由此推断幸福的标准不取决于外在的条件,而是内心的丰富与否,亦即是不是一个思想纯洁的人。

富兰克林说过:“金钱和权势算不得真正的财富,如果对它们形成依赖,无疑是站在滑溜溜的石头上。”是的,真正的财富乃是无私的美德和纯洁的思想,所以,人必须掌握一种能力使自己的美德发扬光大。这就需要清洁自己的心境。这样,人生也会随之改变。

自私、虚荣、狡诈、贪婪、仇恨、愤怒、骄傲、任性、顽固这些都是导致思想不纯洁的祸根;反之,慷慨、热情、友善、纯洁、无私、忍让、温和,这些都是有利于增长财富、净化心灵的智慧之水。

人们都应该记得,小时候是那么爱听那些童话故事,急切地关注故事的发展,也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总能得到保护,躲过巫婆、妖怪和母夜叉无数次的陷害。人们童年的心灵从不对故事主人公的完美结局产生过任何怀疑,人们相信他们最终将战胜邪恶,这是因为人们知道:正义将会永存。

美丽的仙女凭借她的魔力,解救心地善良、思想纯洁的人们于水深火热中,仙女们能够满足所有善良人的愿望,并给他们幸福。

时光飞逝,当一个人渐渐长大,生活中的现实一天天为自己所熟悉,童话中的世界消失了,童话中的人物也被自己忘记了,最后保留的一点童真是:只要把儿时的梦想抛开,便能获得力量,成为一个成熟、稳健的人。但是,如果人们能够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重新变成一个心地纯洁的儿童,那么就等于又回到了梦想中令人兴奋的孩童时代。

仙人是看不见的,他们拥有征服一切的魔力,善良的人们会得到他们的赐予,包括健康、财富和幸福。那些在不断努力的人,能了解到纯洁思想所释放的力量,认识到一个人内心所具备的强大能量,仙人只会出现在这类人的心中,帮助他们实现美好的愿望。这些人把仙人当做思想使者般的服从,仙人指导他们如何净化自己的心灵,这样,他们就能在现实生活中收获别人梦想里无法企及的健康、幸福与财富。

拔掉心灵的杂草

心灵世界里包藏有很多很多东西,美、丑、善、恶、贪婪、名利、金钱……这些心里的影像看不到摸不着,但却左右着你的行动。心灵世界中美好的、坦诚的、善良的东西,我们称之为苗。只要心中有真、善、美,不论到哪里都能结出美丽的果实。那些丑恶、贪婪的心是草。有人说小草在哪里都能生长,可心中有草却有碍于苗的成长,因为它们长势太旺,无论如何,都对苗是一种威胁和挤压。

比如嫉妒、贪婪,就是这样的“草”。

嫉妒对美好的威胁就好像是深藏在人心中的炸弹,一旦人们发现在追求某个目标的过程中遭到比自己强的人的威胁,或有人捷足先登,自己便在自惭形秽的情况下便产生了叹息、痛苦,甚至是暴怒,更有甚者以歪曲的心性点燃心中的炸弹,不择手段地报复,这种心灵的污染不但使他得不到所追求的目标,反而会离目标越来越远,最终落入罪恶的深渊而不能自拔。

过度自责也是心灵的一种杂草。

有一个警察,在一次解救人质的行动中漏掉了一个应该搜查的房间,结果使一个孩子惨死在歹徒的枪下。这个警察从此一蹶不振,认为那是自己的错。于是,他辞去了工作,来到了一家修道院里,每天都要对这个失误进行忏悔。而这,也正是他生活的主要内容。所以,陷入过度自责中的他,总是郁郁寡欢,一点儿也不快乐。

一个偶然的机会,那个孩子的姐姐知道了这件事。她找到这个警察,把他带到一群玩得很高兴的人们中间,并告诉他这些人都是在当初那个事件中被救出来的,现在他们过得都很幸福。而且,这些人对他一直都怀着感恩之情。当时,他的心情一下子好多了,因为在那一刻他发现自己并非毫无用处。从此,这个警察卸下了负罪的包袱,又投入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了。

自我批评式的自责及由此引发的内疚感和负罪感的出现都是自然的。但如果超出了反省的限度,躲在自责中不努力做事,不积极生活,那就是对自己精神的折磨。这种略带自虐的心理是不健全的,只有将这些心灵的杂草彻头彻尾地清除,才能给人们留下一个纯洁如玉的美好的心灵空间。

给自己的心灵洗个澡

一个人怎样才能拥有灵魂的家园?要用什么方式才能克服内心牢不可破、根深蒂固的不纯洁的思想?要经过什么样的过程才能找到驱散黑暗的光明?

大多数人的痛苦,都是因为自己看不开,放不下,一味地固执而造成的。痛苦就犹如人心灵中的垃圾,它是一种无形的烦恼,由怨、恨、恼、烦等组成。

清洁工每天把街道上的垃圾带走,街道便变得宽敞、干净。假如一个人也每天清洗一下内心的垃圾,那么他的心灵便会变得愉悦快乐了。

以前有个人在洗澡盆边写了九个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个人在洗澡的时候,外洗身,内洗心,所以他在洗完澡后“身心舒畅”。就是说,他洗澡时外去身上污垢,内去内心渣滓,所以他洗完澡后身心都很舒畅。

现在一般人洗澡,只洗身,不洗心;在洗澡的时候,还怨这个恨那个,这样的洗澡,不洗也罢。真正的洗澡,应该是外洗身,内洗心,把身体里里外外都洗得干干净净。

一个人要学会净化心灵,首先必须相信净化是令人向往的,正义是至高无上的,诚实具有永恒的力量。他必须一直秉持着神圣的美德,努力不懈并且决不退缩地去完成它。这份信念就像一盏油灯,必须保持燃烧,并仔细修剪灯芯。因为只有火焰才能让黑暗得到光明。当火焰越来越强烈,燃起的光线就越来越稳定,信心和精力也会同时增加,他的进展会随着前进的脚步而加快。最后,知识之光开始取代信心之灯,黑暗也开始在灿烂光辉中消失。神圣的生活原则将会映入他的心灵,当他一接近,登峰造极的美感就会令他大开眼界,让他的心灵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喜悦。

所以,一个人一旦掌握了自己内心的某些力量,他便会对在那些力量领域中运作的一切法则有所认知,再看尽自己内心的因果循环。心中有了领悟后,他会明白这些力量足以改善全人类。

而且,他看出人世间的所有法则都是人心需求的直接结果,如果将那些需求加以改造和变化后,再以改善后的法则为依归,就能够控制和克服身体内自私的力量。

这是一种心灵简化的过程,这是一个清洗心灵的过程,它将一切多余的杂质除去,只留下性格中最纯的真金。经过这样的简化,表面看来深不可测、错综复杂的内心世界就会呈现出越来越简单的面貌,直到全部改变成几项永恒的原则,然后最终合而为一,成为一个纯洁、高尚、无私的人。

保持轻松的心情

一个人健康的关键,全在于持之以恒的锻炼,保持轻松的心情。如果既抽烟又喝酒,且不准时睡觉,则不足为训。

使心情轻松的第一要诀是“知止”。“知止”于是而心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静而且安,心情还有什么不轻松的呢?

使心情轻松的第二要诀是“谋定后动”。做任何事情,要先有个周密的安排,安排既定,然后按部就班地去做,能应付自如,不会既忙且乱了。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里,当然免不了也会出现偶发事件,此时更要沉住气,详细地安排和应对。事事都要谋定而后动,就会像谢安那样在淝水之战最紧张时还能有闲情逸致下棋。

使心情轻松的第三要诀是“拿得起,放得下”。对任何事都不可一天24小时地念念不忘,寝于斯,食于斯。否则,不仅于身有害,且于事无补。

使心情轻松的第四要诀是调节好工作的压力。工作尽管紧张,但心情须轻松。在你肩负重担的时候,千万记住要哼几句轻松的歌曲。在你写文章写累了的时候,不妨高歌一曲。要知道心情越紧张,工作越做不好。

一个口吃的人,在他悠闲自在地唱歌时绝不会口吃;一个上台演讲就脸红的人,在他与爱人谈心时一定会娓娓动听。要想身体好,工作好,就一定要在轻松的心情下工作。

很多医学家都告诉我们,在轻松的心情下吃东西容易消化,在紧张的心情下吃东西容易得胃病。一个经常心情紧张的人容易失眠,而一个永远从容不迫的人准能长寿。给心情放个假,你便会时时感到快乐,无忧无虑。

懂得去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

喜欢在下雨的日子,撑一把小伞在雨中穿行,踩着地上的小水洼,凉凉的感觉通过脚底透进心里,感觉特别惬意。不为别的,只为转换一下心境。

也时常在有雨的日子,端一杯香茗独坐窗前,听雨打玻璃的声音,那滴滴答答的雨声敲击着心田,那思绪透过雨雾飘远……任沉睡的记忆在心底泛滥。每一个成长历程,都可以说像是一首诗、一首歌,里面透着酸甜,也有苦和咸。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好好地珍惜拥有的一切,好好享受生活。

也有时在有雨的日子,放下手头的工作,躺在床上美美地睡一觉,让疲惫的心享受片刻的清闲,梦中的笑容也分外灿烂。我们有的时候就应该让心灵小憩,停下匆匆的脚步,“清理”一下心灵的沉疴。生命本来就不应该背负沉重的行囊,因而我们应该及时把心灵中无用的垃圾扔掉,及时给心减负,留下该留的,给心室腾出空间,让自己活得轻松点、快乐点,这才是最重要的。

《可兰经》里说得好:“如果你叫山走过来,山不走过来,你就走过去。”我们都应当有走过去的思想,适当转换一下自己的情绪,给生活中注入一点新鲜的血液,让麻木的神经得到放松。在清闲的时刻,我们可以去关注一下路边正在吐绿的垂柳,窗台上正在吐蕊的花朵,还有那清新的海风,山雨欲来的潮湿空气,草叶上的露珠,淡淡的薄雾。还可以在静谧的夜空下,悠闲地靠在临窗的床头,欣赏那璀璨的星光……如果你懂得去发现、去欣赏,所有的这些都会给你美的享受,你的人生也定将色彩纷呈。

其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作家叶天蔚曾经这样说:“在我看来,最糟糕的境遇不是贫困,不是厄运,而是精神心境处于一种无知无觉的疲惫状态。感动过你的一切不再感动你,吸引过你的一切不再吸引你,甚至激怒过你的一切不能再激怒你,即便是饥饿与仇恨,也是一种强烈让人感到存在的东西,但那疲惫会让人止不住地滑向虚无。”如果生活真的变得如此,像一滩波澜不兴的死水,那么该值得我们好好反思一下了。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对夫妻非常恩爱,后来丈夫突遇车祸,为了治病,妻子变卖了家里所有的财产。出院后,丈夫高位截瘫被疑为终身残障。他们的生活也由小康一下子转入捉襟见肘的境地。巨大的打击让丈夫心灰意冷,只求速死,妻子一面辛苦地工作养家一面悉心地照顾丈夫的生活。八平方米的小屋子只有黄昏时的一个小时会有几缕阳光透过小窗照进来。每当这个时候,妻子总会坐在丈夫的床头,给丈夫讲窗外的景色:那里有一汪明澈的小泉,有别致的野花,有婀娜的垂柳,间或有几只可爱的小鸭在水上轻盈地游过……日复一日,丈夫在妻子无微不至的照料和安抚下奇迹般地康复了,当他终于可以站在窗前时,愕然发现窗外是一片丛生的杂草和半面坍塌的砖墙。那又怎么样呢?他已经站起来了!

我们的一生,有多少未知的际遇?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才是我们幸福的源泉。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们一定要记得时常停下我们匆匆的脚步,改变心境,放松心灵,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才能让我们享受到生活中的美。

锻造优质心灵

打造谦虚的品性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谦虚的美德,有许许多多这方面的格言警句启迪我们后人:“谦受益、满招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要不断塑造谦虚的品格,只有这样才能拥有“海绵吸水”的力量。

世界上有许多人才能平平,但却能够取得成功,关键靠的是他们谦逊的态度与习惯,从而能做到处处顺利,事业有成。

比尔·盖茨是当今世界上最成功的人。在人们的记忆中,世界上还没有哪个人如此年轻就凭自己的能力获得了如此巨大的财富。比尔·盖茨说,他的梦想是“让每个家庭,每张办公桌上都有一台电脑”。如今,他的这个典型的“美国梦”,马上就要成为现实了。电脑最终将成为人类生活中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朋友。

然而,这位处于鼎盛时期的超级成功者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他也有烦恼和忧虑,他也害怕失败。他曾经这样对记者说:“我害怕失败。实际上,我每天来到办公室时,总要问自己:我是否在努力?是否有人已赶到我们的前面?我们的产品是否真的很好?还能不能进一步改进?”

这些话,出自比尔·盖茨这样一位超级成功者之口,出自一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亿万富翁之口,你是否感到惊奇?

其实并不奇怪,比尔·盖茨害怕失败的例子,深刻地反映了成功者面临成功时居安思危的思想意识。同时,也深刻地表现出他向自己挑战,不断地追求完美、追求卓越的强烈意愿。

聪明睿智的人要用愚蠢自守,多闻善辩的人要用浅陋自守,勇武刚强的人要用畏惧自守,大富大贵的人要以节俭自守,仁德广施天下的人要用谦让自守。有如此处世之心,就能避免招致损害。

坦然面对对手

体育竞技场是最能体现这种特殊情感的地方。随着比赛哨声的吹响,拳击台上走来两位选手,他们两位可以称得上是势均力敌。走在前面的那位叫阿森,笑容满面,礼貌地向全场观众挥手致意。后面那位叫约翰,显然他还没有消除对阿森的敌意,因为上一场比赛阿森让他出尽了丑。约翰一上场就虎视眈眈地瞪着阿森,对全场热情的观众不理不睬,甚至连比赛的礼仪——双方握手拥抱也粗暴地拒绝,就那样瞪着血红的眼睛,看着阿森,单等裁判的哨声。

对于约翰的无礼,阿森显得比较宽容,耸耸肩,一笑了之。

比赛一开始,约翰就以夺命招式企图先声夺人,置对方于死地。对此,不但阿森心里明白,连全场观众也知道约翰这是在报仇,是在发泄,而不是进行高质量、高水平的比赛。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阿森身上,所有人都在为阿森加油。终于,比赛以阿森的胜利告终,这正是众望所归的结果。如果我们说,这场比赛的胜负取决于两个人的态度和心态,似乎有些武断,甚至牵强。但不可否认,在这场势均力敌的比赛中,良好的心态绝对是阿森取胜的重要因素。

我们没有必要将对手视为敌人,应积极一点,把他们视为伙伴、交流对象或是学习的榜样。学会爱你的对手,那样你就有了高尚的人格魅力。

学会宽容

宽容是一种风度,是一种做人的风范。宽容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可以让人们更好地沟通,彼此多一些体贴和关怀。同时,宽容也可以解决许多棘手的问题,让生活中的许多难题迎刃而解。

在开往费城的火车上,有一个妇人中途上车后,走进一节车厢,坐在了座位上。这时候,走过来一位略显肥胖的男子,坐在她对面的位置上,点燃了一根烟。香烟的气味让她很不自在,她禁不住咳了几声,身子也挪来挪去。

但是,看那男子,却好像丝毫没有注意到她的暗示。妇人最后终于忍不住开口说道:“你多半是外国人吧?大概不知道这趟车有一节吸烟车厢?这里是不让抽烟的。”那个男子听后,一声不吭,掐灭了香烟,扔出了窗外。

过了一会儿,列车员过来对妇人说,这里是格兰特将军的私人车厢,请她离开。她听了大吃一惊,站起身往门口走。她看着将军一动不动的身影,心里有些慌张和害怕。而整个过程中,将军仍像刚才一样表现出了他的宽容大度,没有给她任何难堪,甚至没有取笑嘲弄她的神情。

将军在妇人面前表现出了自己的涵养,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高贵而轻视她,相反的,却顾及了妇人的尊严,让妇人备受感动,也让我们学到了做人的学问。

“伟人表现其伟大的方式,”卡里尔说:“是他们对小人物的宽容与体谅。”在很多伟大人物身上都有宽容的美德,这种美德是他们能够被人尊敬的原因之一。

我们也一样,一定要学会宽容,不要随意批评别人。天下再笨的人也懂得批评、咒骂、抱怨他人,而大部分做这些事的人都是不能成功的。只有学会体谅、宽容,做一个品格高尚、善解人意的人才,有可能成功。

退一步,路更宽

《菜根谭》中说:“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这便是一种进退之道。

以前,有一条大河,河水波浪翻滚。河上有一座独桥,桥很窄,仅用一根圆木搭成。有一天,两只小山羊分别从河两岸走上桥,到了桥中间,两只山羊相遇了。但因桥面太窄,谁也无法通过,而这两只山羊谁也不肯退让。结果,两只山羊在桥上用角顶撞起来。双方互不示弱,拼死相抵,最终双双跌落桥下并被河水吞没了。

这则寓言看起来很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正是“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的道理。在狭窄的路口处,不妨让别人先行,自己退让一步。表面看来自己吃了亏,但实际上,如果彼此都不相让,势必会两败俱伤,倒不如稍作退让,免去麻烦。“人情反复,世路崎岖。行不去远,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得让三分之功。”(《菜根谭》)这种做法明为退,实为进,是一种比较圆滑的处世方法。一条道路本就狭窄,再加上拥挤更是无处下脚,若是自己退一步让人先走,那么自己也就相当于有了两步的余地,可以轻松走路。两相对照,自然是应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做法。

退一步便是进三步。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只有放下“身段”,路才会越走越宽。

人的“身段”是一种“自我认同”,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但这种“自我认同”也是一种“自我限制”。也就是说:“因为我是这种人,所以我不能去做那种事。”而自我认同感越强的人,自我限制也越厉害。千金小姐不愿意和女佣同桌吃饭,博士不愿意当基层业务员,高级主管不愿意主动去找下级职员,知识分子不愿意去做“不用知识”的工作……他们认为,如果那样做,就有损他们的身份。

其实这种“身段”只会让人把路越走越窄,像博士如果找不到工作,又不愿意当业务员,那就只有挨饿了。如果能放下“身段”,那么路就会越走越宽。

有一个故事说的就是以退求进的道理。

有一位在美国留学的计算机博士,辛苦了好几年,总算毕业了。可是,虽说是拿到了响当当的博士文凭,却一时难以找到可心的工作。没有工作,生计没有着落,这个滋味可真是不好过。他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点子。

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个低身份去求职。这个法子还真灵,一家公司老板录用他做程序输入员。这活儿对他来说简直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不过,他还是一丝不苟、勤勤恳恳地干着。

不多久,老板发现这个新来的程序输入员非同一般,他竟然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这时,这位小伙子掏出了学士证书。老板二话没说,立刻给他换了个与大学毕业生相对口的职位。

又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时常还能为公司提出许多独到而有价值的见解,这可不是一般大学生的水平呀!这时,这位小伙子又亮出了硕士学位证书,老板看了之后又提升了他。

他在新的岗位上做得很出色,老板觉得他还是与别人不一样,非同小可。于是,老板把他找到办公室询问,这时,这位聪明人才拿出来他的博士证书。

老板这时对他的水平有了全面的了解,便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这位博士终于获得了成功。

现代社会提倡“自我推销”,既然是推销,就要有推销术,如果这位博士还是拿着自己的文凭,一家接一家地去亮相,或许他现在还没有工作。

这位博士的点子好就好在以退为进,看上去是自己降低了自己,也让别人看低了,但是身处低位被人看轻不要紧,一旦有机会,就可以大放异彩,展露才华,让别人、让老板对其一次次刮目相看。相反,一上来就亮出博士证书,容易被人看高。期望值过高,就容易失望。倒是别出心裁,以退求进更容易达到目的。

你想在社会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吗?那么,就请放下“身段”:放下你的学历,放下你的家庭背景,放下你的身份,让自己回归到“普通人”。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和评判,做你认为值得做的事,走你认为值得走的路吧。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万神之神宙斯决定在奥林匹亚山上举行一次盛大的宴会,而所有的美德神都将被邀请参加,比如真理之神、善良之神、美神和诚实之神等。

宴会的氛围非常和谐,几乎所有的神都友好地交谈着,快乐地舞着。但是宙斯注意到有两位客人一直回避着彼此,不肯相互接近。于是,宙斯把两位客人请到一起,并给他们介绍起来。

原来,两位客人一位是慷慨,一位是感恩。他们甚少交往,对彼此都不太熟悉。

是的,在生活中慷慨的行为有时很难得到真诚的感恩。我们讨厌被人抱怨却经常抱怨他人,我们享受被人感激的感觉,却很少对他人表现出感恩。人与人的关系就这样变得越来越淡漠,自己的心也变得越来越凉。正是这种不知感恩的心态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我们应该感恩:感恩于生命在继续,感恩于父母给予我们的关爱,感恩于他人对我们的关心,感恩于他人的帮助……如果每个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爱就能在世间传递开来,我们得到别人的关怀和爱心,也付出自己的关怀和爱心。

中国人常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就是对感恩的一种提倡。人们敬重那些知恩图报的人,不齿那些忘恩负义、甚至恩将仇报的人。感恩是一个人在社交中必须遵守的规则。人之所以愿意帮助别人,或多或少都是希望通过这种帮助让别人接受他、肯定他的价值。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受人欢迎的,因此我们实在没有理由不去感恩。有的人会说:“其实,当别人帮助了我,我的心里也是很感激的,只是没有表达出来,也不知道怎样表达。”要知道,对方没有读心术,看不穿你的心,你不说、不表达自己,对方就有可能把你归为不知感恩的一类人,然后和你保持距离。如果我们真的心存感激、拥有感恩的心,至少有以下几件事是可以做的:

——及时地用言语向对方表示自己的感激。你可以说:“如果不是你,恐怕我……”“真的要感谢你……,我才能……”等。

——充分利用肢体语言表达感激。球场上队员们常常热烈地拥抱,这是一种相互鼓励,也是一种祝贺,更是一种对默契合作的感激。还有谈判结束后的握手,也是一种感激对方友好合作的方式。而爱人间情意绵绵的亲吻,不也正是“谢谢你爱我”的一种表现吗?

——间接表达感激之情。有的人生性腼腆,不善于用言语或动作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那么可以采取一些间接的方式来表达。比如:信件、卡片、小礼物、鲜花等。

——用实际行动表达感激。投桃报李,礼尚往来。感激对方给予的帮助,就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给予更多的帮助;感恩于对方的关怀和爱心,就同样以关怀和爱心作为回报。这样,在投送和往来之间人情脉络就建立起来了。

感恩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它体现着个人的修养和德行。无疑,那些善于感恩的人在他人眼里往往都是具有个人魅力的。从此刻开始,就让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吧,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Zb1PwsbV7BQNZ9mGfN8fa4b741+2vMNx40njKJqethMQPSGpaHpd8NsetCvbG08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