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突破心障:跨越不良心态的藩篱

良好心态可以让人获得财富、幸福和健康,能够帮助人登上人生的顶峰,尽享其快乐和美好;而不良心态能让你的生活变得空虚可怕,它将剥夺一切使你生活变得有意义的东西,让你在低谷中徘徊,被困苦与不幸所缠绕,饱尝生活的苦果,而且不良情绪的战斗力很强,一不留神,就被它攻城略地了。其实,每个人都会有产生不良情绪的时候,关键是看我们能否跨越不良心态的藩篱。

比任何事物更能击败人类——恐惧心态

恐惧来自内心

一位心理学家在课堂上讲了心理暗示对于人们造成的重大影响,但是他的很多学生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心理暗示不过是某种借口,不存在科学依据。于是,心理学家决定带他的学生们去做一个试验。他把他的学生们带到了一个没有开灯的黑屋子里,屋子里有一座窄窄的桥。心理学家问:“谁敢从这座桥上走过去?”不服气的学生们一个接一个踏上那座窄桥,并顺利地走了过去。

心理学家打开了一盏幽幽的小灯。灯光昏暗,但是学生们看清楚了桥下是漆黑的水潭。谁也不知道那水有多深,而且在幽幽的灯光下,水潭显得更加诡异莫测。心理学家再次问:“现在,谁敢从这座桥上走过去?”学生们有些犹豫,但是大部分人还是走上了那座桥,依旧小心翼翼走了过去。

心理学家又点亮了一盏灯,这盏灯的灯光较先前的那盏灯亮多了,学生们看到水潭里的景象,心头不禁打个冷战。只见水潭里有数不清的蛇游来游去,有一条眼镜蛇还吐着长长的信子昂头冲着那座桥。学生们无不倒吸一口冷气,心里在暗自庆幸自己没有掉下去。心理学家再次问:“这次,谁还敢走过那座桥?”几乎没有学生敢再踏上那座桥了。

这时,只见心理学家踏上了那座桥,稳稳地走到了对面,学生们都惊呆了。心理学家没有说话,只是又打亮一盏更亮的灯让学生们细看,原来桥和水潭之间密布着一张细细的铁丝网,学生们面面相觑。

心理学家这时开口了:“同学们,这就是我们心灵的力量。我们不知道,恐惧正是来自于我们的内心。在灯亮之前,我们所有人都能够小心地走过那座桥,那时候,黑暗对我们来说不值得恐惧,反而是黑暗让我们变得小心而不至于出错。但是,当灯被一盏盏点亮,我们被自己内心的恐惧限制住了,反而不敢迈步走向那座桥。其实,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走过那座桥。那座桥,就是我们内心的力量。只要我们不被自己内心的恐惧所震慑,我们都有能力轻松地过桥。”

我们常说:无知者无畏。这是一种贬义的说法。但是,有时候,正是由于不知道面临着怎样的境况,我们才会无畏地去面对生活,也相信自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但是,一旦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处境,我们反而会被自己的心灵限制住,而无法成功战胜那些本来可以克服的困难。任何时候,都不要被自己内心的恐惧所震慑,这才是我们成功的开始。

征服生命中的恐惧

一个盲人,一个聋人和一个耳聪目明的人过河。他们三个要从此岸到达彼岸,必须走过一处地势险恶的山谷,而此地唯一的路径就是几根光秃秃、颤悠悠地横亘在悬崖峭壁之间的铁索,涧底是奔腾湍急的水流,经常有行人因失足而葬身。三个人只能一个接一个抓住铁索过桥。盲人什么都看不见,不知道山高桥险,聋人不闻脚下的咆哮涛声,他们两人都先后攀过了铁索桥,走向彼岸。而耳聪目明的人则被眼前的险恶景象吓得魂飞魄散,跌跌撞撞,不大一会儿就摔下了铁索桥,葬送了性命。

困难的出现和克服,会引起人内心的不安和紧张,严重时就会给人带来恐惧,在很多时候,并非人的力量薄弱,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周围的环境,特别是险境对人的威慑。是人自身的恐惧心理使自己的心态失去平衡,乱了方寸,慌了手脚,让恐惧将自己推进了失败的深渊。其实,克服恐惧看起来非常困难,但改变却在一念之间。生活中的很多恐惧和担心都是我们自己想象出来的,事实并没有那么可怕。

杰出的演说家爱德华·卫格恩读中学时,曾有一次被要求做五分钟的演讲,一想到这他就感到特别害怕。他说:“当讲演的日子要到了,我生病了。只要一想到那件事,我就血冲脑门,脸颊发烧,只有跑到学校的后面,把脸贴在冰凉的砖墙上,才能褪去脸上涌起的绯红。”

“读大学时我还是这样。有一次,我小心地背下了一篇演讲词的开头。但当我面对听众时,脑袋里嗡的一下,几乎没有什么意识了,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勉强挤出几句:‘亚当斯与杰弗逊已经过世……’然后再也想不出、说不出一句话来。如是便鞠躬,在如雷的掌声中沮丧地回到座位上。校长站起来说:‘哦,爱德华,我们听到这个消息真的很震惊,不过现在我们会尽量节哀的。’接着便是哄堂大笑。当时我真的羞愧至死,好在只是病了几天。”

“我从来就不敢奢望做个大众演讲家。”但是,1896年,离开大学后的一年,丹佛掀起了一场关于“自由银币铸造”问题的政治运动。爱德华先生认为“自由银币人士”及其信徒的建议有错,承诺空洞,十分愤怒,然后回到家乡,自告奋勇地就健全币制发表演讲。听众席上有不少是以前的老同学,大学里那一幕又掠上心头,恐惧几乎让他窒息,他甚至想从台上逃下来,但他坚持下来了,最后他终于成功了。

在以后的几年,令全世界的人都感到吃惊的是,他把演讲当成了自己的职业,表现出很勇敢的样子。

威廉·詹姆斯说:“如果我们失去了很多欢乐,让自己快乐的最佳方法,就是表现得好像自己本来就很快乐一样。”同样,如果我们感觉自己很勇敢,而且表现得真的很勇敢,勇气就很可能会取代恐惧。

战胜恐惧的良方

如果你对什么事情都心存恐惧,做事畏首畏尾,那就要努力克服了。因为恐惧会使你停滞不前,你的目标将永远无法实现;恐惧会使你囿于现状,不敢冒险,安于平庸的生活。也许很多次只是由于恐惧,你与机会擦肩而过,那样你就永远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

因此,你一定要想办法驱逐你的恐惧心理,去战胜它。

自我激励,不断地对自己说:没什么可恐惧的,我一定可以做好。激励能够提供内在动力,如本能、热情、情绪、习惯、态度或者想法,能够使人行动起来。

行动起来,用事实克服恐惧。很多事情没有做的时候,常常会感到恐惧,一旦行动起来,就不会恐惧了。

美国的克里蒙·斯通在童年时家里很穷,他与母亲两人相依为命。小斯通10多岁时,为保险公司推销保险是母子俩的职业。斯通始终清醒地记得他第一次推销保险时的情景——他的母亲指导他去一栋大楼,从头到尾向他交代了一遍,但是他犯怵了。

他站在那栋大楼外的人行道上,一面发抖,一面默默念自己信奉的座右铭:“如果你做了,没有损失,还可能有大收获,那就下手去做,马上就做。”

于是他做了。

他走进大楼,他很害怕会被踢出来。

但他没有被踢出来,每一间办公室他都去了。他脑海里一直想着那句话:“马上就做。”走出一间办公室,更担心到下一间会碰钉子。不过,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强迫自己走进下一间办公室。

这次推销成功,他找到了一个秘诀,那就是立刻冲进下一间办公室,这样才没有时间感到害怕和犹豫。

那天,只有两个人向他买了保险,以推销数量来看,他是失败的,但是在了解自己和推销术方面,他的收获是不小的。

第二天,他卖出了4份保险;第三天,6份。他的事业开始了。

因此,尽管我们感到恐惧,仍要勇于作为,只有在行动中,我们才能获得活力与生气,渐渐忘却恐惧。只要不畏缩,有了初步行动,就能带动第二次、第三次的出发,如此一来,心理与行动都会渐渐走上正确的轨道。

还有一个能真正消除恐惧的办法,就是问自己,你设想了什么情况把自己吓住了,接着把这个设想换成积极的相反情况。

如果你在担心着自己的事业,你就不应当想你自己是怎样弱小无能、怎样不堪重任,这样你准会失败。你应当尽量想着你自己怎样强大、怎样有本领、怎样利用过去的经验应付现在的问题、怎样预期得到成功。这样,恐惧才会立刻逃走。

杞人忧天的负担——忧虑心态

忧虑是人生最丑陋的皱纹

再没有什么会比忧虑使一个人老得更快了。忧虑会使我们的表情难看,会使我们咬紧牙关,会使我们的脸上产生皱纹,会使我们总是愁眉苦脸,会使我们头发变白,有时甚至会使头发脱落,忧虑也会使你脸上的皮肤产生斑点。

纽约有个石油商人,他主管的那个石油公司有好几辆运油的卡车和许多飞机。在那段时间,物价管理委员会的条例规定得很严,他们所能送给每一个顾客的油量也都有限制。他最初不知道事情的真相:有一些运货员减少他们固定顾客的油量,然后再把偷下来的油卖给其他一些顾客。

有一天,有个自称政府调查员的人来看他,向他要5千美元的红包。那人说他拥有运货员舞弊的证据。他威胁说,如果不答应的话,他要把证据转交给检察官。这时候,油商才发现公司有这种不法的买卖。

当然,他知道他没有什么好担心的——至少跟他个人无关。但是他也知道法律规定,公司应该为自己员工的行为负责。还有,他知道万一案子打到法院,上了报纸,这种坏名声就会毁了他的生意。他对自己的生意非常骄傲——那是他父亲在24年前打下的基础。

他因担心而生病了,三天三夜吃不下睡不着。他一直在那件事情里面打转。他是该付那笔钱——5千美元,还是该对那个人说,你爱怎么干就怎么干吧。他一直下不了决定,每天都做噩梦。

“嗯,我的生意毁了之后,也许得去另外找件差事。这也不坏,我对石油知道得很多——有几家大公司可能会乐意雇用我。”

他开始觉得好过多了,三天三夜来,他的那份忧虑开始消散了一点,他的情绪稳定了下来,他居然能够开始思想了。

他头脑清醒地看出第三步——改善最坏的情况。就在他想到解决方法的时候,一个全新的局面展现在他的面前:如果他把整个情况告诉他的律师,他可能会找到一条他一直没有想到的路子。油商知道这乍听起来很简单,因为他最初一直没有想到这一点——当然是因为他最初一直没有好好想,只是一直在担心的缘故。他马上打定主意,第二天清早就去见他的律师——接着他上了床,睡得安安稳稳。

事情的结果如何呢?第二天早上,他的律师叫他去见地方检察官,把整个情况告诉给检察官。油商果然照律师的话做了。当他说出原委之后,结果却出乎意外。地方检察官对他说,这种勒索的案子已经连续有几个月了,那个自称是政府调查员的人,实际上是警方的通缉犯。当油商为了决定是否该把5千美元交给那个职业罪犯而担心了三天三夜之后,听到这番话,他真是松了一大口气。

中国有一个故事叫做“杞人忧天”,其实担心天掉下来的心理是毫无道理的。可见,忧虑真的是会使人丧失理智呢。忧虑心理是人生、事业成功的绊脚石,如果成天愁眉不展,担心这,担心那,那么,你就会养成优柔寡断的毛病,眼看成功的机会白白地从你指尖溜走,到最后,空悲切,白了少年头。

让忧虑到此为止

卡耐基曾去拜访过亚瑟·苏兹柏格,他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纽约时报》的发行人。苏兹柏格先生告诉卡耐基,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烧过欧洲的时候,他感到非常吃惊,对未来非常担忧,使得他几乎无法入睡。他常常在半夜下床,拿着画布和颜料,望着镜子,想画一张自画像。他对绘画一无所知,可是他还是画着,好让自己不再担心。苏兹柏格先生告诉卡耐基,最后,他用一首赞美诗里的一句话作为他的座右铭,终于消除了他的忧虑,得到了平安。这一句话是:“只要一步就好了。”

大概就在这个时候,有个当兵的年轻人也同样学到了这一课,他的名字叫做泰德·班哲明诺,住在马里兰州的巴铁摩尔城——他曾经忧虑得几乎完全丧失了斗志。

“在1945年的4月,”泰德·班哲明诺写道,“我忧愁得患了一种医生称之为结肠痉挛的病,这种病使人极为痛苦,若是战事不在那时候结束的话,我想我整个人都会垮了。”

“我当时整个人筋疲力尽。我在第九十四步兵师担任士官职务,工作是建立和维护一份在作战中死伤和失踪者的记录,还要帮忙发掘那些在战事激烈的时候被打死的草草掩埋在坟墓里的士兵。我得收集那些人的私人物品,要确切地把那些东西送回到重视这些私人物品的家人或近亲手里。我一直在担心,怕我们会造成那些让人很窘的或者是很严重的错误,我担心我是不是能办好这些事,我担心是不是还能活着回去把我的独生子抱在怀里——一个我从来没有见过的16个月大的儿子。我既担心又疲劳,瘦了34磅,而且担忧得几乎发疯。我眼看着自己的两只手只剩下皮包骨。我一想到自己瘦弱不堪地回家就害怕,我崩溃了,哭得像个孩子,我浑身发抖……有一段时间,也就是德军最后大反攻开始不久,我常常哭泣,使得我想放弃还能再成为一个正常人的希望。”

“最后我住进了医院。一位军医给了我一些忠告,整个改变了我的生活。在为我做完一次彻底的全身检查之后,他告诉我,我的问题纯粹是精神上的。他说:‘我希望你把你的生活想象成一个沙漏,你知道在沙漏的上一半,有成千成万粒的沙子,它们都慢慢地很平均地流过中间那条细缝。除了弄坏沙漏,你跟我都没办法让两粒以上的沙子同时通过那条窄缝。你和我以及每一个人,都像这个沙漏。每天早上开始的时候,有成千上万件的工作,让我们觉得我们一定得在那一天里完成。可是如果我们不一次做一件,让它们慢慢平均地通过这一天,像沙粒通过沙漏的窄缝一样,那我们就一定会损害我们自己的身体或精神了。”

“当军医把这段话告诉我之后,我就一直奉行着这种哲学,‘一次只流过一粒沙……一次只做一件事’这个忠告,暂时在身心两方面都救了我,对我目前在印刷公司的公共关系及广告部中的工作也有莫大的帮助。我发现在生意场上,也有像在战场上同样的问题,一次要做完好几件事情——但却没有多少时间可利用。我们的材料不够了,我们有新的表格要处理,还要安排新的资料,地址的变动,分公司的增开和关闭等。我不会再紧张不安,因为我记得那个军医告诉我的话:‘一次只流过一粒沙子,一次只做一件工作。’我一再对自己重复着这两句话。我的工作比以前更有效率,做起事来也不会再有那种在战场上几乎使我崩溃的、迷惑的和混乱的感觉。”

卡耐基看到这样的现象:目前的生活方式中,最可怕的一件事就是,我们的医院里大概有一半以上的床位都是保留给神经或者精神上有问题的人,他们都是被累积起来的昨天和令人担心的明天所加起来的重担所压垮的病人。而那些病人中,大多数只要能奉行耶稣的这句话——“不要为明天忧虑”,或者是威廉·奥斯勒爵士的这句话——“生活在一个完全独立的今天里”,他们就都能马上走在街上,过着快乐而有益的生活了。

卡耐基指出,你和我,在目前这一刹那,都站在两个永恒的交会之点——已经永远永远的过去以及延伸到无穷尽的未来,我们都不可能活在这两个永恒之中,甚至连一秒钟也不行。若想那样做的话,我们就会毁了自己的身体和精神。

所以,我们应以能活在所能活的这一刻而感到满足吧。从现在一直到我们上床,“不论担子有多重,每个人都能支持到夜晚的来临,”罗勃·史蒂文生写道,“不论工作有多苦,每个人都能做他那一天的工作,每一个人都能很甜美、很有耐心、很可爱、很纯洁地活到太阳下山,而这就是生命的真谛。”

人性中最可怜的一件事就是,我们所有的人都拖延着不去生活,我们都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放在我们窗口的玫瑰。让你的忧虑到此为止吧!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自卑心态

自卑是一种可怕的消极心态

自卑自怜者因幼时的过分依赖和竞争中的过多失败,得出的结论是“你行,我不行”,于是束缚自我,贬抑自我,结果是增加焦虑,毁了自己。自暴自弃者不甘心说“我不行”,而又无正确的方向,亦缺乏能力来表现自己,于是放纵自我、践踏自我,结果害人害己。自傲自负者自命不凡、自吹自擂,却连自己也不认识,结果是欺人一时,欺己一世。自信自强者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正确估价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充满自信,对他人深怀尊重,他们认为在认识自己的前提下,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于是走上了“我行你也行”的康庄大道,结果是充分认识了自我,发挥了自身具有的最大潜力,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一个农夫自觉地位卑微,整天埋怨自己命运不好,一辈子只能做一个农夫,被别人看不起。

有一天,他弓着腰在院子里清除青草。天气很热,他脸上不停地冒汗,汗珠一滴一滴地流了下来。“假如没有这些青草,我的院子一定很漂亮,为什么要有这些讨厌的青草,来破坏我的院子呢。”农夫这样嘀咕着。

有一棵刚被拔起的小草,正躺在院子里,它回答农夫说:“你说我们可恶,也许你从来就没有想到过,我们也是很有用的,现在,请你听我说一句吧,我们把根伸进土中,等于是在耕耘泥土,当你把我们拔掉时,泥土就已经是耕过的了;此外,下雨时,我们防止泥土被雨水冲掉;在干涸的时候,我们能阻止强风刮起沙土;我们是替你守卫院子的卫兵,如果没有我们,你根本就不可能享受赏花的乐趣,雨水会冲走你的泥土,狂风会吹走你的泥土……所以希望你在看到鲜花盛开之际,能够想起一些我们青草的好处。”

一棵小草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渺小而自卑,能充分看到自己所起的作用。

是啊,做一棵小草也无须自卑,更何况人呢?农夫不由得对小草肃然起敬,他擦了擦额上了汗珠,挺直了腰。从此以后,再也不感到自卑了。

自卑就是认为“己不如人。”可是,你仔细想想,在哪里不如别人了?

你很贫穷,但你却拥有丰富的思想啊!

你的外貌不如别人,但是你却有一颗善良而纯洁的心啊!

你学历比别人低一些,可个子却比他高啊!

你个子比别人低一些,可技术却比他好啊!

也许……你可以说出一百个一千个自己的缺陷,但无论如何,一定要坚信,也许你在这一方面不如别人,可你在另一方面肯定会超过别人。

相信自己,一定要相信自己。要有信心,要高高地抬起头,走路要脚步生风。只有这样,你才会活得开心,活得顺利,你的人生才会充满良好的情绪和不错的感觉。克服自卑,也是控制和调节情绪、提高气质技巧的一种重要手段。

有一个增强自己信心的方法十分有效。即通过适当的方式挑战一下自己的体力极限,例如长跑、骑单车旅行、步行等。在最后的过程中,你的信心将与你自己进行抗争。你会切实地听到自己心灵的声音,一个是“放弃吧,我已经不行了!”;另一个声音则是“坚持吧,我还行!”你将真实地理解巨大的压力是什么,信心的潜力有多大。

如果你能够克服自己想象的体力极限,相信你的自信心一定会增加很多,而且将终生受益。今后遇到困难的时候,这种经历与体验可以成为你自信心的真正来源!

别让自卑成为拖累

也许你不相信,但这却是事实:人人都有自卑情结,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对自卑具有极强的自控能力,他们的成功都是建立在自信基础上的。成功者的成功之处正是在于能够克服自卑、超越自卑。一个人只要相信自己行,就一定能行,因为自信能使你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想方设法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就是说,消除自卑感,并不是让我们完全去掉自卑,而是让我们不要被自卑所压倒,建立起战胜自卑的自信心。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纽约的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把一元钱丢进推销员的怀中就走开了。但他忽然又觉得这样做不妥,就连忙返回,从推销员那里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记取笔了,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说:“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而且上面有标价。”几个月后,在一个社交场合,一位穿着整齐的推销商迎上这位纽约商人,并自我介绍:“你可能已经忘记了我,我也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我永远忘不了你。你就是那个重新给了我自尊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你走来并告诉我,我是一个商人为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自尊和价值的重要性,并且充分相信自己,才会有决心去摆脱磨难,去证明自己绝不是一个弱者。

实际上,在人际交往中,自卑者比起那些狂妄自大、咄咄逼人者来说要讨人喜欢得多,因为他们往往比较谦虚,善于体谅人,少与人争名夺利,安分、随和,为人处世小心谨慎、稳妥细致,一般人都比较相信他们,并乐于与之相处。因此,一个自卑的人,如果他的自卑是先天性的,是气质的一部分,是无可更改的,那么索性就不要改了。这种自卑,是完全可以发挥成自谦的。

这样成功的例子有很多。

一个西安来的歌手,本来是一个很自卑的人,但他不仅在歌坛立住了足,并且有了不小的名气,甚至一度名扬全国。

他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他把自己自卑心理中良好的一面——自谦好好地把握住了。自谦使他赢得了一个大牌制作人的赏识,再加上他的确有几首好歌,于是一经包装,就走红了。

所以,一个自卑的人,不要因为自己的自卑而再度自卑。一旦发现自己的自卑对自己已构成了不利的影响,最好冷静下来好好地分析一下,自己的自卑是属于哪一种,如果是由于对自我认识不足而导致的,或是由于意外挫折而导致的,那么应该提醒自己,这样的自卑是完全可以消除的。而如果是从小产生,甚至是先天性的,那么就不要刻意去消除,而是要合理地利用它,索性反过来变“废”为“宝”,把这种心理中良好的一面发挥出来,使它成为自己成功道路上的助动力,而不是绊脚石。

其实强者也不是没有消沉和失望的时刻,只是他不会以毁灭自己来结束痛苦,或以自贱来自我放弃,而是在挣扎拼搏中获得新生。挫折和坎坷总是布满人生的历程,它们考验着人们的意志,会把弱者摔得一蹶不振,也会把强者送上理想的顶峰。

别说自己没有机会

优秀的人不会等待机会的到来,而是去寻找并攫取机会,把握机会,征服机会,让机会成为服务于他的奴仆。这是优秀者的习惯。

一位修士虔诚地信奉着上帝。有一天,他不小心跌入了湍急的河里。修士不会游泳,但他并不着急,因为他相信上帝是不会放弃他虔诚的子民的,上帝一定会救他的。

当他刚刚落入河里时,正好有人从岸边经过,如果他喊救命,是能够得救的。但他想上帝会救他的,于是没喊。当河水把他冲到河流中间时,他发现前面有一根浮木,如果他用力挣扎几下,是可能把它抓住的,但他想上帝会救他的,于是继续在水中载浮载沉。

最后,他被淹死了。

修士死后,他的灵魂愤愤不平地质问上帝:“我是如此虔诚的信教,你为什么不救我呢?”

上帝奇怪地问:“我还奇怪呢!我给了你两次机会,为什么你都没有抓住呢?”

不能一直消极地等待,有了目标,就要立即行动。修士跌入河中,他的目标就是上岸,但要通过怎样的方式上岸呢?有人从岸边经过,他没喊;面前有一根浮木,他不去抓住。多好的机会啊,但没有积极的行动,最终还是丧失了性命。

所以,当你感觉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不要总是喊:机会!请给我机会!其实,每个人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充满了机会。你在学校里的每一堂课是一次机会,每一次考试是一次机会,每一个病人对于医生都是一次机会,每一篇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是一次机会,每一个客户是一次机会;每一次商业买卖是一次机会,是一次展示你的优雅与礼貌、果断与勇气的机会,是一次表现你诚实品质的机会,也是一次交朋友的机会。

生存本身就意味着上帝赋予了你奋斗进取的特权,你要利用这个机会,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去追求成功,那么这个机会所能给予你的东西要远远大于它本身。

想一想吧,像弗莱德·道格拉斯这样一个连身体都不属于自己的人,尚且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成为一位杰出的演说家、作家和政治家,那你就更不要说自己没有机会了。

小人不欲成人之美——嫉妒心态

别让嫉妒害了你

习惯嫉妒别人的人,时时刻刻绷紧心上的一根弦,时刻处于紧张、焦虑和烦恼之中。他们不能平静地对待外部世界,也不能使自己理智地对待自己和他人。他们对比自己优秀的人总是怀着不满和怨恨之情,对比自己差的人又总是怀着唯恐他们超过自己的恐惧之心。因此他们终日惶恐不安,心理压力很大,活得很累很累,而且嫉妒和猜忌有着不解之缘,有猜忌必有疑心,有疑心必然胡乱猜测和树敌、自寻烦恼和痛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嫉妒者到处寻找刺激,到处寻找怨恨,到处寻找包袱往自己身上背。他们的痛苦最多,思想包袱最重:严重的嫉妒者终日生活在自我袭扰中,在自我痛苦和烦恼中度日,煎熬生命,而又无力自拔,这样很容易引起精神分裂症。

嫉妒的心理会让人一生碌碌无为,嫉妒的受害者首先是嫉妒者自己。莎士比亚说得很确切:“嫉妒是绿眼的妖魔,谁做了它的俘虏,谁就要受到愚弄。”嫉妒者经常处于愤怒嫉恨的情绪中,势必影响自己的学业、工作和生活。生气是用别人的缺点来惩罚自己,嫉妒却是用别人的优点和成就折磨自己,因而它会更加残酷无情地毁掉自己一生的前途和事业。自己不上进,恨别人的上进;自己无才能,恨别人有才能;自己无成就,恨别人获得了成就。嫉妒者的光阴和生命就在对他人的怨恨中毫无价值地消磨掉,到头来两手空空,一事无成。俗话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嫉妒者都是庸人,他们自己给自己制造“敌人”,树立对立面;他们自己给自己制造不平静,所以,嫉妒者都是无事生非和无事自扰的庸人。

人一旦养成了嫉妒的习惯,不仅害人,也会害己。首先,这种人不仅心理发生变化,生理也发生变化,常见的是情绪变化异常,食欲不振,夜间失眠,内心痛苦不堪。正如巴尔扎克所说:“嫉妒者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都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施特劳斯是奥地利的音乐家,后来,他的儿子约翰·施特劳斯也成了音乐家,而且名气超过了其父,这使做父亲的十分嫉妒。一天,儿子发出海报要举行音乐会,父亲闻讯立即宣布,在同一天的同一个时间也要举办音乐会。可是观众们都跑到了儿子那里,这使老施特劳斯又愧又恨,一下子就病倒了,并说:“我但求速死。”由此可见,嫉妒者多受难耐的折磨。

其次,这种嫉妒的情绪发展到“动口又动手”时,必然要伤害他人,必然要做出违法之事。某单位团委书记,看到同事夏某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合格,不禁嫉妒心起,向夏的丈夫多次写匿名信,诽谤夏在外乱搞男女关系,致使夏的丈夫殴打夏。后来,当她听到党委会有人提名让夏做组织部副部长时,又迫不及待地向党组织写诬告信。当事情水落石出后,这位女士终因犯有诬陷罪而被公安机关逮捕。

既然嫉妒无论对他人还是对自己都有危害,那我们就应当努力去战胜它。1964年的因斯布鲁克冬季奥运会上,意大利的欧金尼奥·蒙提和沙治奥·萧佩斯是双人雪橇赛的大热门。他们等待第二次滑行时,看到英国队的东尼·纳希和洛宾·狄克森二人垂头丧气。这两位在比赛前不受重视的英国选手第一次滑行时成绩一鸣惊人,但事后发现他们雪橇后轴上的一根螺栓断了,看来只好退出比赛。蒙提完成了他的第二次滑行后,迅速把自己雪橇上的螺栓拆下来给纳希,使纳希和狄克森二人顺利完成了第二次滑行。这次比赛的结果是奥运史上最出人意料的:英国队赢得了金牌,精神可嘉的蒙提只得了季军。四年后,蒙提在另一届冬奥会上双喜临门,获得双人雪橇及四人雪橇两项冠军。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增强自己的意志力:嫉妒心理并非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逐渐形成的。因此,需要通过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增强自己的意志力,逐步克服它。更重要的是敞开自己的胸怀,容纳别人。如果在团体中,有机会做领袖固然可以当仁不让,没机会去领导别人时,就退而甘愿接受别人的领导。人的一生毕竟是短暂的,当嫉妒缠绕自己时,会感到人生之路越走越窄;而从嫉妒中走出来时,顿时会觉得海阔天空。

嫉妒招致烦恼

嫉妒的人,以消极的心理给人际关系带来破坏性的影响,会导致情绪上的低落。真正自信自爱的人,不会嫉妒,更不会允许嫉妒让自己心烦意乱。

有一对夫妻心胸很狭窄,总爱为一点小事争吵不休。有一天,妻子做了几样好菜,想到如果再来点酒助兴就更好了,于是她就拿瓢到酒缸里去取酒。

妻子探头朝缸里一看,瞧见了酒中倒映着的自己的影子。她以为是丈夫对自己不忠,把女人带回家来藏在缸里,就大声喊起来:“喂,你这个死鬼,竟然敢瞒着我偷偷把女人藏在缸里面。如今看你还有什么话说?”

丈夫听了糊里糊涂的,赶紧跑过来往缸里瞧,他一见是个男人,也不由分说地骂起来:“你这个坏婆娘,明明是你领了别的男人回家,暗地里把他藏在酒缸里面,反而诬陷我!”

“好啊,你还有理了!”妻子又探头往缸里看,见还是先前的那个女人,以为是丈夫故意戏弄她,不由勃然大怒,指着丈夫说,“你以为我是什么人,任凭你哄骗的吗?你,你太对不起我了……”妻子越骂越气,举起手中的水瓢就向丈夫扔过去。丈夫侧身一闪躲开了,见妻子不仅无理取闹还打自己,也不甘示弱,于是还了妻子一个耳光。这下可不得了,两人打成一团,又扯又咬,简直闹得不可开交。

最后闹到了官府,官老爷听完夫妻二人的话,心里顿时明白了大半,就吩咐手下把缸打破,事情真相大白。不过这种自寻烦恼自讨没趣的事还是惹得大家笑话。

更有甚者,眼红别人,但凭借自己的力量又没有办法阻止或者破坏的时候,他会铤而走险,不惜任何代价来清除令他眼红之处。下面的这个邻居就是这样的一种人。

两家人,表面上相处得很好,但是其中一家男主人表面上对另一家新购置的房产欢欣鼓舞,或者为对方的儿子考上大学而击掌庆贺。但是,到了自己家里,就变得恶狠狠起来:凭什么他这么有钱,凭什么他的儿子就能上大学,而我什么都没有呢?他在心里诅咒,每天都盼望他的邻居倒霉,比如邻居家着火,或邻居得什么不治之症,或邻居的儿子夭折……然而,每当他看到邻居时,邻居总是活得好好的,并且微笑着和他打招呼。这时他的心里就更加不痛快。就这样,他每天折磨自己,身体日渐消瘦,胸中就像堵了一块石头,吃不下也睡不着。

终于有一天,他决定给他的邻居制造点晦气,这天晚上,他在花圈店里买了一个花圈,偷偷地给邻居家送去。当他走到邻居家门口时,听到里面有人在哭,此时邻居正好从屋里走出来,看到他送来一个花圈,忙说:“这么快就过来了,谢谢!谢谢!”原来邻居的父亲刚刚去世。这人顿觉无趣,“嗯”了两声,便走了出来。这使他觉得很窝火,不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自己陷了进去,让别人捞了“好处”。

嫉妒犹如毒素,其毒已让他走火入魔。培根说:嫉妒会使人得到短暂的快感,也能使不幸更辛酸。因而,每个人都应控制自己的嫉妒心理,合理转移嫉妒情绪,这样才能与别人一起分享喜悦,使自己摆脱不幸和灾难。

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婪心态

放下贪婪才轻松

一对靠捡破烂为生的夫妻,每天一早出门,拖着一部破车到处捡拾破铜烂铁,等到太阳下山时才回家。他们回到家,吃过晚饭,就在门口的院子里摆上一盆水,搬一张凳子把双脚浸泡在盆中,然后拉弦唱歌,唱到月正当空、浑身凉爽的时候,他们才进房睡觉,日子过得非常逍遥自在。

他们对面住了一位很有钱的员外,他每天都坐在桌前打算盘,算算哪家的租金还没收,哪家还欠账,每天总是很烦。他看对面的夫妻每天快快乐乐地出门,晚上轻轻松松地唱歌,非常羡慕也非常奇怪,于是问他的伙计说:“为什么我这么有钱却不快乐,而对面那对穷夫妻却会如此快乐呢?”伙计听了就问员外:“员外,想要他们忧愁吗?”员外回答道:“我看他们是不会忧愁的。”伙计说:“只要你给我一贯钱,我把钱送到他家,保证他们明天就不会拉弦唱歌了。”员外说:“给他钱他一定会更快乐,怎么说不会再唱歌了呢?”伙计说:“你尽管给他钱就是了。”员外果真把钱交给伙计,当伙计把钱送到穷人家时,这对夫妻拿到钱真的很烦恼,那天晚上竟然睡不着觉了。他们想要把钱放在家中,可是门没法关严;想藏在墙壁里面,墙用手一扒就会开;把它放在枕头下又怕丢掉;放在……他们一整晚都为这贯钱操心,一会儿躺上床,一会儿又爬起来,整夜就这样反复折腾,无法成眠。妻子看丈夫坐立不安,也被惹烦了,就说:“现在你已经有钱了,还烦恼什么呢?”

丈夫说:“有了这些钱,我们该怎样处理呢?把钱放在家中又怕丢了。现在我满脑子都是烦恼。”隔天一早他把钱带出门,整条街绕来绕去不知要做什么好,绕到太阳下山,月亮上来了,他又把钱带回家,垂头丧气的不知如何是好。想做小生意不甘愿,要做大生意钱又不够,他向妻子说:“这些钱说少,却也不少,说多又做不了大生意,真是伤脑筋啊!”那天晚上员外站在对面,果然听不到拉弦和唱歌了,因此就到他家去问他怎么了。这对夫妻说:“员外啊!我看我把钱还给你好了。我宁可每天一大早出去捡破烂,也比有了这些钱轻松啊!”这时候员外突然恍然大悟,原来,有钱不知布施,也是一种负担。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快乐的呢?放下沉重的包袱,不为贪婪所诱惑,择精而担,量力而行。这样的人生,自然是轻松而快乐的。

不被贪婪所诱惑的人最没有负担。因为没有人与他结怨,他也没有心机来和别人计较。这种日子最轻松,这样的人生最快乐。

远离贪婪之心

据说东南亚一带,有一种捕捉猴子的方法非常有趣。它的奥妙之处,就是利用了一个“贪”字。

当地人将一些美味的水果放在一个木箱子里面,箱子上开了一个小洞,大小刚好够猴子的手伸进去。如果猴子抓了水果,手就抽不出来,除非它把手中的水果丢下,但大多数猴子不愿把手中的东西放下,以致当猎人来的时候,不需要费什么力气,就可以很轻易地捉住它们。

人们可能会笑,猴子真傻。但是人们又何曾想到,自己有时的行为和这样的猴子一样。为了一些小利,人们可能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时间、道德原则而不自知。

如果你得到的是整个世界,而丧失了自我的生命,那么,你也是得不偿失。

人不能没有欲望,不然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但人却不能贪婪,因为贪欲是个无底洞,你永远也填不满。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人类本身并没有贪欲,如果一个人从烟雾弥漫的城市里来到一个松林里,吸到清新的空气,非常高兴,谁也不会说他消耗氧气是过于贪婪。贪婪是从一个人的需要和另一个人的需要发生冲突开始的,是由于必须用武力、计谋、盗窃,从邻人手中把快乐和满足夺过来而产生的。”

一个穷人会缺很多东西,但是,一个贪婪者什么都缺!

贫穷的人只要一点东西就可以感到满足,奢侈的人需要很多东西才能得到满足,但是贪婪的人却需要所有东西才能满足。所以贪婪的人总是不知足,他们天天生活在不满足的痛苦中。贪婪者想得到一切,但最终两手空空。欲望太多,就会成了累赘,试想,还有什么比拥有淡泊的心胸,更能让自己充实满足呢?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猜疑心态

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有这样一则故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智子疑邻”的故事。由此看出,猜疑使友善被曲解为恶意,好心被认为是歹心,扭曲了事情的本来面目。

猜疑,就是无中生有地起疑心,对人对事不放心,小心过甚。有了猜疑之心,对待朋友,看待事物,就不能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推理,而是凭借一点表面现象,主观臆断,随意夸大,进而扭曲事物,得出一个不切实际的结论,或者先入为主,先设框框,然后察言观色,甚至无中生有,把幻觉当真,把一些毫无关系的现象也当做事实材料,生拉硬拽来当做证据。

猜疑使人际交往中本来小小的疙瘩发展成长期的不和,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人因为猜疑疏远了朋友,中断了友谊,猜疑实在是害己又殃人。

猜疑使人失去公正的态度。正像上面引用的“智子疑邻”的故事,同样是忠诚的劝告,富人对儿子称赞,因为亲近,忠告便显得聪明;和邻人之父非亲非故,结果“信而被疑,忠而被谤”,显然失去了公正的态度。

猜疑危及国家安全。历史上,君臣相互猜疑则天下就会动乱。因而贤明的君主和精明的大臣,都把猜疑视为相处的一大祸害加以避免。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向被认为是一个精明能干且能选贤任能的人,但他也有偏颇之处,就是过于明察,反生疑人之心,对人不信任,大事小事无不亲自过问,出将入相,茕茕孑立。诸葛亮对受降之将魏延始终用而不信,怀疑他有反叛之心,致使军事上失去“股肱”之助。诸葛亮死后,又发生魏延的冤案,蜀汉元气大伤,造成“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不利局面。

猜疑是自己折磨自己。杯弓蛇影的典故就是很好的例证。弓影投映在盛酒的杯中,好像小蛇在游动,饮者以为真的把“蛇”吞下去了,越想越恶心,结果害得自己重病一场。这才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疑之,疑心太重,到头来自讨苦吃。

对别人无端地猜疑,貌似无端,实则有端,猜疑源于褊狭的私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疑心太重的人,总怕别人争夺自己所爱、所求、所得,怕别人损害自己的利益,终日疑神疑鬼,顾虑重重,你对别人不放心,别人能对你坚信不疑吗?虽说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是时时提防、处处疑心,还会有知心朋友吗?

“疑人偷斧”的故事妇孺皆知。那位丢斧子的人,在没有弄清事实真相之前,总是怀疑别人偷了他的斧子,且怎么看怎么像,连吃饭走路说话办事都像个小偷儿。当他找到斧子之后,才知道自己怀疑错了。

其实,在生活中,大家恐怕也遇见过类似的情况:你走进办公室,大家议论的话题突然终止;你的爱人陪你去瞧病,大夫和他(她)单独说了几句话,可回来后你却发现他(她)什么也不对你说;你的上级忽然三天没训斥你了……碰到这些事情,你心里是不是开始犯嘀咕?是不是觉得别人有什么事情瞒着自己?

如果你不否认有这种可能,你有没有想过,这更可能只是你的多疑?

每个人都有多疑的时候,疑心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保护自己和预防性保护自己的正常心理活动,但疑心的程度却有轻重,过于疑心和过于敏感却是不正常的现象了。

敏感多疑,通常不只是对外界事物,也包括对自身状态的猜疑和忧虑。有些人性格内向,生性不开朗、不豁达,什么事情都斤斤计较,造成性格不完善和缺陷,我们虽然不能认为这就是精神症状,但大多数精神疾病的发病却和性格缺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大部分精神疾病患者中。疑心过重都是主要表现。他们常常把周围环境中跟自己毫无关系的事物牵扯到自己的身上,像看到别人吐痰,就认为是在瞧不起自己;听到他人在交谈中说到自己的名字,就认定是在谈论自己,甚至讥讽谩骂自己。

虽然疑心过重并不等于精神疾病,但却有引发精神疾病的可能,其危害之大由此可见。当然,适度的戒备对保护自己有益,但疑心过重,对别人的任何举措都当做是对自己居心不良,必然是毫无益处。

多疑源于心理不健康。多疑的人心胸狭隘,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与人相处,眼里坏人总比好人多,所以朋友很少,更无至交。多疑的人思想飘忽不定,心无主见,容易受人挑唆,无中生有,怀疑一切。由于心理不健康,往往生出许多事端,自己给自己制造麻烦,事后又常常后悔不迭。

我国古代名医华佗留有一句名言:“多疑也是病。”多疑是一种心理疾病,是身心健康的“隐性杀手”。摒弃多疑,首先要加强思想修养,使自己心胸开阔。应多些平和淡泊,多想别人好处,多些仁爱宽容,多和外界交往,遇事看得开,少钻牛角尖。

摒弃多疑,自己要善于给自己“开天窗”,增加心理的“透明度”。对自己一时纠缠不清,剪不断理还乱的事情,不管是外边的还是家里的,遇有疑虑别闷在心里,应及时向家里人和有关的人敞开心扉,多沟通,多倾诉,将心中的疑惑大胆暴露,及时化解。这样不仅减轻了自己的心理负担,和邻里家人的关系也会越来越亲近,自然就离多疑越来越远。

猜疑让婚姻岌岌可危

毫无根据的猜疑是婚姻的大敌,它使人自寻烦恼,甚至导致双方感情的破裂。猜疑一般总是以某一假想目标为出发点进行封闭性思考,它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而忽视了周围客观存在的事实。婚姻不是一个人的事,它需要两个人共同经营、共同维持,这样日子才会越过越和谐,越过越幸福。

小柯和雨心已经结婚半年多了,双方感情十分融洽。正当生活之舟顺利航行在幸福的海洋上的时候,突然遇到了“猜疑”暗礁。

那天,雨心下班正好路过一家电影院,见门口一对男女青年正在交谈,随即双双进了电影院。雨心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那个男的正是自己的丈夫小柯。

在回家的路上,雨心思绪烦乱,她想起了自己和小柯结婚半年多来,有几次约小柯看电影,小柯都吞吞吐吐。这个同小柯一起看电影的女青年看来还和他挺熟!她又气又恼,痛恨小柯欺骗了自己。

晚上小柯回家后,见雨心脸拉得老长,便问她究竟出了什么事?雨心没好气地说:“你自己知道!”还骂小柯“不要脸”。小柯被骂得莫名其妙。

其实,和小柯一起看电影的那个女青年,是小柯一个要好同事的新婚妻子。那天,小柯的同事因厂里紧急加班,不能同妻子一起去看电影,打电话通知又来不及,为了不使妻子在电影院门口久等,他就请小柯代为通知。小柯和她本来就相识,她见多了一张票,就问小柯想不想看,小柯就大方地接受了。这本来是同事朋友间正常的交往,可是雨心却想歪了,而且也不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寻求解决的办法,而只是一味地猜疑。结果不但冤枉了小柯,而且还毁掉了自己幸福的婚姻生活。

莎士比亚的名著《奥赛罗》中描写了国王的女儿苔丝德蒙娜冲破家庭和社会的重重阻力,同奥赛罗这样一个出生卑贱、肤色黝黑的将军结婚,婚后的生活十分美满。然而,奥赛罗部下的一个军官尼亚古出于卑鄙自私的目的,编造谣言,制造陷阱,挑拨他们的夫妻关系,使奥赛罗对忠诚纯洁的妻子产生了猜疑之心,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竟用被子把苔丝德蒙娜活活闷死了。后来,奥赛罗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追悔莫及,自刎于妻子脚下。

生活中不乏因猜疑而损人害己的事例,猜疑往往会给双方带来巨大的伤害。因此,在婚姻生活中应设法克服这种不正常的心态。

一些人在婚姻生活中常产生猜疑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思维方法上主观臆断的色彩太浓,无根据地加强心理上的消极自我暗示。消除猜疑心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多和对方交流思想,交心才能知心。人们常说:“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夫妻在婚姻生活中,只有做到心胸坦荡,开诚布公,才能相互信任。有了这个牢固的基础,主观色彩很浓的猜疑心自然会烟消云散了。

我国著名电影演员达式常仪态潇洒,风度翩翩,尤其是他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后,不少多情的姑娘写信给他,向他表露衷情,有的还寄上楚楚动人的照片,愿意同他交个“朋友”。达式常把这些信都交给了妻子王文皓,因为他信任妻子。妻子也从来不干涉达式常的工作,不止一次地对他说:“片子中该怎么演就怎么演,我相信你!”尽管达式常因工作需要经常离家外出,同姑娘们打交道的机会也很多,但王文皓从来没有猜疑过。

有了达式常夫妇那样的互相了解和信任,猜疑的蛀虫就难以在人们的婚姻生活中生存。

事实上,不少猜疑都是由别人的闲话引起的。所以,对于别人的闲话要仔细分析。应该看到,生活中“长舌妇(夫)”确实有,即使有些亲朋好友出于好心,向你通报你爱人的“外遇”情况,也不能一听就信,因为很难保证这些情况中没有失真的成分。

当你对伴侣的怀疑越来越重的时候,要尽力提醒自己及时“刹车”,想办法加入一些“干扰素”,如“也许是我弄错了”,“她(他)不是那种对爱情不专一的人”等,以打消自己的怀疑。条件允许时,可做一点调查,以澄清事情真相。

正如前面所说,人在猜疑的时候,容易被封闭性思路所支配,这时,自己的冷静克制绝对必要。要多设想几个对立面,只要有一个对立面突破了封闭性思路的循环圈,你的理智就可以及时得到召唤。冷静分析以后,仍然难以解除猜疑,那就应该及时同恋人交换意见,当然方式方法要注意。就拿雨心来说,可以心平气和地问小柯:我看见你昨天去看电影了,电影怎么样?小柯一听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他就会主动地把情况向雨心解释清楚,误会也就解除了。如果那个女青年的确是“第三者”,他的神情肯定会表现异常,言语也会有悖逻辑,那时再问缘由,更合乎情理。有了猜疑却长期闷在心里,就像雨心那样,自己越想越气,丈夫却感到莫名其妙,结果既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使矛盾进一步扩大甚至会恶化,于人于己都不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家庭生活对整个人生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婚姻是家庭生活的基础,要想使婚姻生活永远和谐温馨,就应该增加对双方的了解和信任,将猜疑心丢掉。幸福、美满的家庭,需要用心去呵护。

坠入深不见底的牢狱——悲观心态

对抑郁说“不”

假如你心情抑郁,那么请记住美国著名策划专家乔治·凯的话:“用快乐的微笑打扫你抑郁的心情吧!”成大事者都会勇敢地对抑郁说“不”,这种积极快乐、热爱生活的态度,使他们的生活充满生机与阳光。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位老先生得了病,头痛、背痛、茶饭无味、委靡不振。他吃了很多药,都不管用。这天他听说来了一位著名的中医,就去看病。

中医诊断一番后,给他开了一张方子,让老先生去按方抓药。老先生来到药铺,向卖药的师傅递上方子。师傅接过一看,哈哈大笑,说这方子是治妇科病的,医生犯糊涂了吧?老先生赶忙去找那中医,中医却到远方行医去了,说要一个多月才能回来。老先生只好揣起方子回家。回家路上,他想糊涂医生开糊涂方,自己竟得了“月经失调”的妇女病,禁不住哈哈乐起来。

这以后,每当想起这件事,老先生就忍不住要笑。他把这事说给家人和朋友,大家也都忍不住乐了。一个月后,老先生去找那中医,笑呵呵地告诉医生方子开错了。医生此时笑着说,我是故意开错的。老先生是肝气郁结,是精神抑郁引起的其他病症。而笑,则是他给老先生开的“特效方”。老先生这才恍然大悟——这一个月,老先生光顾笑了,什么药也没吃,不知不觉身体已经好了。

想想看,抑郁,对一个人的生活有着多么大的影响。它关系着我们的健康,我们的心情,我们与他人的沟通,我们事业的成败,甚至我们生命的意义。

“不要让抑郁侵蚀你的快乐。”忙忙碌碌的生活节奏给了我们巨大的生活压力。我们要维持自身和家庭的生活水平不至于太低,我们要时时提防天灾人祸,我们面对着生老病死的困扰,我们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如果我们不懂得调节自己,苦恼、忧愁、烦躁、愤怒、痛苦……这些不良的情绪就会严重地损害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就像老话说的“愁一愁,白了头”。对此最好的自我调适方法,就是对它们说“不”,然后乐观地去生活,那么你就只有幸福!

乐观的态度是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的法宝。“愉快的笑声,是精神健康的可靠标志。”用乐观的心态来面对人生、解释生活,使我们的每一天都快乐而充实。要快乐地生活,就要学会摆脱繁杂生活的束缚,要对抑郁说“不”,一身轻松,心情才会更好。

用微笑把痛苦埋葬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名叫伊丽莎白的女士,在庆祝盟军于北非获胜的那一天,收到了国际部的一份电报——她的独生子在战场上牺牲了。

他是她最爱的儿子,那是她唯一的亲人,那是她的命啊!她无法接受这个突如其来的严酷事实,精神接近崩溃的边缘。她心灰意冷,痛不欲生,决定放弃工作,远离家乡,然后默默地了此余生。

当她清理行装的时候,忽然发现了一封几年前的信,那是她儿子到达前线后写来的。信上写道:“请妈妈放心,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对我的教导,不论在哪里,也不论遇到什么灾难,都会勇敢地面对生活,像真正的男子汉那样,用微笑承受一切不幸和痛苦。我永远以你为榜样,永远记着你的微笑。”

她热泪盈眶,把这封信读了一遍又一遍,似乎感到儿子就在自己的身边,用那双炽热的眼睛望着她,关切地问:“亲爱的妈妈,你为什么不照你教导我的那样去做呢?”

伊丽莎白打消了背井离乡的念头,一再对自己说:告别痛苦的手只能由自己来挥动。我应该用微笑埋葬痛苦,继续顽强地生活下去。我没有起死回生的能力改变它,但我有继续生活下去的能力。

后来,伊丽莎白写了很多作品,其中《用微笑把痛苦埋葬》一书颇具影响力。书中有这样几句话:“人,不能陷在痛苦的泥潭里不能自拔。遇到可能改变的现实,我们要向最好处努力;遇到不可能改变的现实,不管让人多么痛苦不堪,我们都要勇敢地面对,用微笑把痛苦埋葬。有时候,生比死需要更大的勇气与魄力。” Hxge6zlzTIKf0bJQxo1F+8BSBt9oW/PGUX+NV4tGFPwcHLDRuLQMnHLjYQwxfR9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