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不喜欢读中国大陆当代的小说。认为那种紧凑着故事情节的创作让人无法忍受。那种高超的讲故事的技巧已覆盖了他们所有其他的才华。或他们缺乏所有其他的才华,唯有讲故事了。其实写字,特别是写小说,它更应该覆盖许多。能让人流连停顿,然后轻松舒爽,享受种心身灵魂的甜蜜与静谧。而不是紧随着故事把人逼进一个极角与压迫的状态。
从来我都不喜欢看故事情节特别强,表达得跌宕起伏的那种小说。就是看着能够沉浸,亦能感知到它的无比缺憾。中国大陆的小说太缺乏人性灵魂乃至物景的探讨了。都只在一个大的时代背景,几个平常人物制造些寻常或不寻常的事情,而这个将之寻常与不寻常的故事制造出来的,并非仅止于一个大的时代背景吧?它更多的是有当时人的心灵与外景吧。我喜欢那种灵魂叙事的表现方式,如一条幽静的小道令你心身宁静而充满向往,它是会向一条大道或一个开阔的世界去的,是永远存在和值得探讨的东西。这种幽静是种绝妙的享受,起码比那种表象的木偶般打闹的故事有意义得多。
并非每个人都是心灵大师,但凡人的心灵敞开的话也是极为开阔而不平凡的吧?它灵动的是思想并非单一的行动,在此可表现出一个写字者的真正才华。
像余华的《在风雨中呼唤》那种灵性流光异彩的文字简直不可见了。像王十月《无碑》那灵光一闪的文字也不多见。或许是我有些孤陋寡闻吧。在《无碑》里,我们还可看见瑶台的绿树下隐藏的灵魂颤抖。而在莫言《蛙》里,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东西。它不及《檀刑香》,不及《红高粱》,甚至不及他那小小的短篇《透明的红萝卜》。或许它的思想性与历史性很强,但语言真的很平板毫无异彩。
我认为写小说首先感受的是语言美,一个没有语言才华的人最好不要写小说,也不具备成为一个优秀写字者的起码条件。语言感觉好是写小说的第一要素,有着很好语言感觉的人才有可能最终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小说家。这或是天赋或是后人培养。只有拥有这种文字才华的人才会写出真正好的小说。而中国大陆很多小说让我看不到这种文字才华。
王小波是个极有文字才华的小说家。或许这种语言与文字的才华便是种人性灵性的颤抖。每一个出自这种灵性颤抖的文字,才是一个小说者的语言。而并非文字构造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