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组成人体的小不点儿

从外表看来,人体不外乎由耳朵、眼睛、嘴巴、鼻子、脑袋、脖颈、躯干、手脚等部分组成。可是,这些部分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由细胞组成。我们身体的任何部分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之所以能听、能看、能吃、能闻、能思索、能写字、能走路……一句话,人体的任何活动,靠的都是细胞。如果把我们的身体比做一个国家,那么细胞就是这个国家的公民。它的种族之多、数量之大,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能比拟的。让我们来数数全身这一大群细胞,有多少种呢?100多种;有多少个呢?更不得了,竟有100多万亿个!

别看细胞的种族、数量多得惊人,可它们都是同胞兄弟,来自一个祖宗,都是从你妈妈体内一个受精卵细胞分化出来的。

人刚出生,细胞的数目还不算太多,大概只有1万亿个。后来一年一年增长,长到成年,细胞的数目竟增加了100倍以上。

在显微镜下看看细胞的长相,真是花样繁多:有的像皮球一样圆滚滚,有的似布梭一般两头尖尖,有的如同树丫,有的却如圆柱。细胞长相虽然不一样,但与人都长有眼睛鼻子一样,凡是细胞,都会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膜是细胞表面上的一层半透明薄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类脂物质构成。它像人的外衣,保持着细胞的形态和完整性。它还能有选择地让钾、钠等离子自由进出,从而保证细胞的物质交换和新陈代谢。

细胞质是一种胶状物质,呆在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糖、类脂物质、无机盐和水。它对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度的调节起重要作用。

细胞核是细胞的核心。核的表面有核膜,核通过核膜与细胞质交换物质。核内的染色质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和碱性蛋白质组成,其中DNA对遗传有着密切关系。核内的核仁含有核糖核酸(RNA),与细胞质内蛋白质和酶的合成有很大关系。

细胞都非常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是名副其实的小不点儿,可这绝不等于说它们彼此的大小很相近。有一位学者为了说明人体细胞的大小不一,悬殊很大,作了个让人一听便明白的比喻:如果把最大的人体细胞比做鸵鸟蛋的话,那么较小的人体细胞甚至在一个针尖上就可以安安稳稳地住下100多万个!

这样的小不点儿,如同大自然的一切生物一样,也有它的新生、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有的细胞,如上皮细胞寿命很短,实际上每过27天,成年人就要换一层新表皮;也有的细胞,如肌细胞和神经细胞,可以和人的年龄一样长寿,保持终生。细胞的死亡速度和繁殖速度同样惊人,人体每天大约有10亿个细胞死亡,又有10亿个细胞诞生。人之所以能够生长发育,全靠细胞的繁殖,如果细胞停止繁殖,人不但不会生长,而且生命也就随之中止了。

细胞的繁殖不像一般动物那样,先要配偶,然后才生儿育女。细胞的繁殖靠分裂来实现,分裂方式有直接分裂(无丝分裂)和间接分裂(有丝分裂)两种。它们像孙悟空那样有着“分身术”,能把自己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于是,它们的数目成倍成倍地增加,产生无穷的子孙后代。

不过,人在不同的年龄,细胞繁殖的速度并不一样。成年人的速度较慢,可十几岁时细胞的“分身”却十分积极,这阶段的人会长得特别快。这时候,大人们往往就会说:“这孩子开始发育了。”

细胞是人体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因此人体健康与否,首先会在细胞上反映出来。比如人患了肺炎、疖肿等症,血内嗜中性白细胞会增多;要是患了寄生虫病,嗜酸性白细胞就增加。若骨髓等造血部件有毛病时,血中常会出现不正常细胞。总之人生病时,细胞就会发生变异,有的变得对抗病有利,有的变得使疾病恶化,往往从血液或分泌物中就能表现出来。所以人们去医院看病时,医生常常先检查一下血、尿、痰、大便等,其实那就是观察细胞的情况,推断人体疾病的性质。

人体内的细胞按照一定的方式组成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几种不同的组织结合成一定的器官,如心、肺、肝、胃等;几个器官联合起来,又组成一个系统,如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各个系统彼此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一个完整的机体。机体在与疾病作斗争中,会组织调遣各个系统的“兵马”,乃至发动每个“战士”——细胞,齐心协力抵抗病魔,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在健康的人体内,细胞会按照规律有条不紊地结合,有规则地组织起来。可是,有时人体中某些部位的细胞也会失控,疯狂地繁殖,大量地消耗人体营养,释放出毒素。而且新增殖的细胞毫无秩序地堆积在一起,阻碍了其他细胞组织的正常代谢,危及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最后使机体消耗殆尽,衰竭死亡。这种恶性生长的疯狂的细胞,被人叫做癌细胞。

癌细胞是细胞中的“无纪律分子”,是“叛徒”,如果癌细胞在人体内发作起来,生命也就危险了。 /luMl8puztyTaaBNFA3BW2l1FbPMVLuBMRVnStj8geUulj140yBUvWHjdEPspwXH



人体的最高司令部

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主要标志,除了人会使用工具外,还有思维和意识。但是人为什么会有思维和意识,这个问题在很长的时间里却没有搞清楚。古时候,人们往往认为意识的器官是心,所以汉字中有不少与意识有关的字都与“心”字有关,如心字底的想、恐、志、思,竖心旁的恨、慌、愤、怕等。我们现在常说的“心领神会”、“心旷神怡”、“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余而力不足”等,其实也出于同样的认识。

后来,人们搞清楚了,思维和意识的产生不是在于心,而是人脑的产物。脑子,可真了不起。成人的脑子一般仅重1300克~1500克,只占人体总重量的2.5%左右,但它却有100多亿个神经细胞,而每一个神经细胞又与1万多个细胞相联系,形成一个神经网络的世界。神经细胞的直径很小,只有十万分之一厘米,然而其神经脉冲的传递速度,最快时竟达到每秒钟1万厘米左右。正是这个原因,脑子才成了思维和意识的源泉。为此,人们把脑子称为指挥人体的“最高司令部”。

这个司令部的组成非常复杂,各部分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有人在一个生理实验室里,用狗做了3个实验,因为狗脑在结构和功能上和人脑很相似。这3个实验,将会帮助你认识这个“最高司令部”。

第一个实验:

一条麻醉了的大狗,静静地躺在手术台上。生理学家在两位助手的帮助下,迅速切开狗头的表皮,凿开头骨,再揭掉一层硬膜。呈现在无影灯光下的,是白花花、皱褶不平、像核桃仁似的大脑皮层。然后,生理学家手起刀落,利索地切除了狗脑子里的最高神经中枢——大脑。

手术很成功。手术结束之后,这条狗虽然心脏还在跳动,呼吸仍在继续,胃肠依然能消化,可是躺在那里完全没有了知觉,成了一条“活死狗”。

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大脑占了整个脑子重量的85%,大脑皮层是我们进行记忆、思考、想象等心理活动的中心。没有大脑,人就没有知觉,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认识,永远处在昏迷的状态。

第二个实验:

仍然是那位生理学家给狗动手术,当然,得另换一条狗。他把这条狗脑子里的第2个重要部分——小脑切除了,可是大脑还继续保留。小脑藏在整个脑子的后面,比大脑小得多。

手术以后,狗倒是醒了,什么都懂得,能吃东西,能汪汪地叫,也能摇尾巴。可就是站不稳,走不了路。原来,小脑是管四肢活动的,负责保持身体的平衡,协调肌肉的运动。人的小脑如果有了病变,动作就失去协调,身体老是摇摆不定,走起路来腿抬得老高,东倒西歪活像个醉汉。

第三个实验:

生理学家切去了第3条狗的脑干。这回狗既没有知觉,也不能活——一命呜呼了。

脑干在整个脑子的基底,是脑子的第3个重要部分。人脑中的12对脑神经,就有10对来自脑干,人的内脏活动,几乎全由它来指挥。比如心脏的跳动、肺的呼吸、胃肠的消化食物、肾分泌出废物——尿,这些活动全是脑干在那里统一指挥。把它切除了,生命当然也就终止了。

正因为脑子承担了如此重要的任务,所以需要的氧气和血液供应也非常之大。据实验得知,脑子消耗的氧气竟占全身的五分之一,人脑只要缺氧6秒钟就会死亡;从心脏输出的血液,有六分之一要供给脑子,正常成人一分钟流经脑子的血液要有800毫升之多呢。

大脑这个司令部一旦出了故障,人的活动可就要全部乱套。1985年圣诞节,安娜一个人正孤苦地守在纽约州的寓所里,门铃响了,她开门一看,“哇”地惊叫了起来——门外站着的是她的丈夫,已失踪了15年的詹姆士。

詹姆士原是当地邮局的投递员。1971年3月的一天突然失踪,人们只在公路边的山坡上发现了翻倒的邮车,不见詹姆士,既不见活人,也不见尸体。后来知道,他在那次交通事故中受伤而失去记忆力,一直到15年后跌了一跤才恢复记忆,他想起了纽约州温馨的家,想起了妻子安娜,只是想不出为什么自己会在离家数千千米的加利福尼亚,更想不到此时已是1985年了……

专家推断,很可能是那次交通事故使詹姆士的头部受伤,大脑的神经“断路”了,故失去了记忆,而后来的一跤又使神经重新“搭上”,从而恢复了记忆。这是极罕见的偶然事例,专家也无法对此作出更合理更科学的判断。毕竟,大脑中有着100多亿个十分娇嫩的神经细胞,所以,目前人们还根本不可能找到“断路”的场所。 /luMl8puztyTaaBNFA3BW2l1FbPMVLuBMRVnStj8geUulj140yBUvWHjdEPspwX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